Falk 矩阵乘法的图解法(第 1 部分)

Falk 矩阵乘法的图解法(第 1 部分)

一、矩阵相乘的Falk图示法(之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桥[1](2017)在《优化提纯回用设置的氢网络集成图示法》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炼厂原油加工量和加工深度的不断增加,致使氢气的消耗量急剧增加,由此导致的氢气资源严重匮乏对炼厂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氢气的高效利用对于炼厂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氢网络集成技术是节约炼厂氢气资源的有效手段,因而是近些年来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夹点分析的概念法是一种非常先进且研究较多的氢网络集成方法,其主要采用图示求解。然而,目前的概念法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可最大化直接回用,却没有最大化提纯回用。所以,尽管提纯回用包含在内,能在一定程度下节约新氢,但因大多数的研究都将提纯出口产品当做固定浓度的氢源看待,没有将提纯过程当做氢网络集成的一部分进行优化,因而存在进一步提升网络节氢潜力的空间。同时,对于多杂质氢网络,现有的方法所确定的新氢消耗目标值与实际可达到的最小值相比偏离较大,不能有效的回用氢源,同时也不能够设计相应的匹配网络。针对以上不足,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提纯过程的图示化表达—质量三角形规则;(2)单杂质氢网络在固定提纯产品浓度和优化提纯浓度两种情况下确定目标值的图示法;(3)多杂质氢网络同时求解目标值和设计匹配网络的图示法;(4)考虑提纯回用的多杂质氢网络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的图示法。本文提出提纯过程的质量三角形规则。通过对提纯过程的物料守恒分析,将其数学关系图示化为三角形规则,并推广为多边形规则,实现图示确定提纯进料,产品和尾气之间的浓度与流量关系。对单杂质氢网络,将提纯过程的质量三角形规则与源阱复合曲线耦合,并通过图示法求解单杂质氢网络优化提纯过程时的最小新氢消耗。在指定提纯产品浓度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氢源复合曲线,调整辅助提纯产品线和提纯产品线的流量直至两者相等,即可确定最小新氢和燃气排放目标值。在优化提纯产品浓度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最大剩余氢和质量转化三角形,以及对提纯产品浓度和流量的变化调整和氢源复合曲线的移动,来确定氢网络的最小新氢消耗。结果显示,考虑提纯过程优化的单杂质氢网络的最小新氢消耗取决于提纯技术的分离能力。对多杂质氢网络,本文提出能同时求解目标值和设计匹配网络的图示法。通过将单杂质物质回用网络的最邻近匹配算法发展到多杂质氢网络,提出多杂质氢网络的源阱排序规则,对源阱进行排序,并在杂质负荷—流量图中构造源阱复合曲线组。然后,通过源阱匹配的质量三角形规则对氢阱逐个进行匹配设计以得到最小新氢目标值和相应的匹配网络。最后,通过单杂质氢网络的提纯回用优化与多杂质氢网络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相结合,对考虑提纯回用的多杂质氢网络进行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对于本文所提出的图示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将结果与已有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出本文的方法在节约新氢消耗以及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同步性方面的优势。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提升了考虑提纯过程优化的氢网络集成研究的夹点图示方法,用以确定最小新氢目标值并设计氢网络。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氢网络,对相应的考虑过程源升级回用的其它网络集成优化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黄炜[2](2003)在《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文中提出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促使社会各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为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自从有了网络,天地间就有了黑客,黑客以其独特魅力在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来回穿梭,让无数人为之惊叹。当我真正的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局外人眼中的这个群体的时候,就产生了用理论的审视和文学的语言来解读和评价这个群体的强烈愿望与冲动。 本论文就是研究黑客的思维方式,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扩展解释结构模型。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其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关系,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然后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出系统结构特点。 本文在通过对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其方法论所带来的启示对经典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得出了博弈解释结构模型(GISM)、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ISM)、阻尼解释结构模型(DISM)、虚解释结构模型(VISM)、函数解释结构模型(FunISM)。

刘飞[3](2014)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徽注《九章算术》是《九章算术》和刘徽对其所作的注这两个部分组成。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含有丰富的逻辑思想,特别是刘徽注更为明显。前人对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从研究方法层面,主要表现为形式逻辑的方法和文化比较分析的方法等等。比如,从形式逻辑方法中的定义、推理、逻辑规律以及理论体系等等方面,来考察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也有从中西文化比较或中国古代逻辑的视角来探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继续使用形式逻辑方法来研究刘徽注《九章算术》;再引入非形式逻辑的论证理论和广义论证来分析刘徽注的论证特点;最后,用数学方法论来阐明刘徽注在方法方面的独特之处。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与数学方法论是三种不同维度或视域下的研究方法。三者的结合能够保证较为全面地分析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由于数学与逻辑具有密切联系,那么,使用形式逻辑方法来研究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就具有一定合理性。在形式逻辑的视域下,本文简要介绍了《九章算术》和刘徽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并简单探讨了《九章算术》在编排方面的逻辑特点;再从概念、推理、逻辑规律以及相关理论体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刘徽注所能展现出的逻辑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欧几里得几何学与刘徽注《九章算术》在圆周率问题与勾股定理上的异同,从而区分了欧氏几何学与刘徽注《九章算术》在逻辑推理与数学证明方面的不同特征。由于刘徽注的具体论述形式多为论证,并且带有独特的文化因素,所以,本文采用了非形式逻辑的论证理论来研究其论证特点。具体来说,本文采用的非形式逻辑的论证方法是图尔敏论证模型方法,通过它能够表征刘徽注的论证模式并分析其论证效果。鉴于文化因素对论证的影响力,本文引入了广义论证理论,并把其中的广义论证五要素添入图尔敏模型中,揭示出刘徽注在论证上的逻辑文化特征。前两个视域下的研究所针对的是具体的数学内容,而在第三个视域下,用数学方法论来研究刘徽注《九章算术》,则是从更深的方法论层面来探讨刘徽注在数学方法上的逻辑特点。在这一层面,刘徽使用较多的是抽象分析方法与化归方法,特别是化归方法中的关系映射反演原则的方法。在刘徽注中,它对于解决一类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很有帮助。以上的三个维度或视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形式逻辑视域注重研究刘徽注《九章算术》本身所具有的逻辑内容,而非形式逻辑视域注重研究刘徽注在论证方面的特点。虽然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都有研究论证的内容,但非形式逻辑所探讨的论证更能突出刘徽注在文化意义上的特征。然而,这两个方面所探讨的内容都没有涉及到方法论层面,所以,有必要从数学方法论视域来对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数学方法进行专门分析,探究出刘徽注《九章算术》在数学方法上的特点,更深入地研究其逻辑思想。所以,从以上这三个维度或视域来进行研究,能够较为全面且充分地探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这也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推进。

赵璐[4](2019)在《基于可使用性评价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退役汽车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大量的退役车辆不能被及时处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了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国内已加大了对汽车循环利用产业的研究和支持力度,但是因缺乏对于退役汽车零部件再利用质量的认证和管理标准,汽车循环利用行业发展缓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使用性评价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为国内退役汽车回收再利用标准化工作提供依据,为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零部件再利用率奠定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建立退役汽车零部件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对于回收预处理后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先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没有剩余使用寿命的零部件直接被环保化处理或者再循环,有剩余使用寿命的零部件进行可使用性评价。利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可以指导企业只需对满足要求的零部件进行精细化拆解、检测等操作,大幅减小工作量并节约成本。研究退役汽车零部件可使用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影响退役汽车零部件可使用性的评价指标,建立其两层综合评价模型。将零部件分为冲压成形件、机械加工件以及其它零部件,根据零部件特征分别对可使用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使用三角模糊数计算评价模型各层权重集,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零部件可使用值。提出一种基于可使用性评价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为了填补国内对于汽车再利用件标准化认证依据不足的问题,解决汽车回收利用市场质量无标准、定价无依据等问题,提出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在分类分级方法中将零部件按照可使用值分为三个等级的回用件,并进行标识标签规范化管理。提出基于案例推理方法的分类分级结果预测模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分类分级效率以适应退役汽车数量逐渐增多的现状,在前文基础上使用案例推理方法对分类分级结果预测。把退役汽车零部件基于可使用性评估的分类分级数据记录下来建立案例库,运用新案例和旧案例间的相似度预测零部件分类分级结果。分类分级方法为判断退役汽车再利用件综合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退役汽车循环利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具有学术价值和工程实际意义。

王奋平[5](2020)在《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文中提出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国际化,包括数学教科书比较在内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鉴于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比较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分析及学科知识的深度、难度探索,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目标:第一、探索形成一个适合认知效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第一步评价指标比较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在认知效率视野中的质量。其中包含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进行教科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第一步,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梳理中、英文献,参考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权威的教科书评价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形成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并参考了各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初步构建了一个教科书评价指标结构,通过调研数学教育研究专家获取各初始指标权重的意见,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处理专家数据后获取各指标权重,并据此分解指标形成问卷,在基层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问卷指标的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简洁而易于在教科书评价实践中操作的高学习效率视野下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为:学习目标、学生基础、学习动机、知识结构、探究反思、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第二步,依托建构的评价标准,邀请五位数学教学专家和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样本教科书进行评价打分,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工具处理评价数据,获得三国教科书评价比较结果。第三步,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评价结论。评价指标建构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更加公允;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建构教科书评价标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融入教科书质量评价因素;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公平等观点。依据本研究制定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受邀数学教育专家群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结论:美国教科书质量较好,中国教科书次之,英国教科书质量较差,中、美、英教科书在七项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中各有较好的表现。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认知效率影响较小;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对数学认知效率可能存在影响;中国教科书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优秀元素值得保留。评价结论表明:认知效率视角的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而且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是高质量教科书主要目标;高质量教科书重视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英国教科书分模块编写,此研究中英国教科书样本采用纯数学(核心数学)教科书,因此在其中应用性指标方面的表现必然影响其质量。应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选择性吸收西方教科书设计的元素。影响教科书质量因素复杂。教科书使用效率的评价很难做到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教科书质量因素,本研究只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视野中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的评价指标建构及教科书比较。

朱张琪[6](2019)在《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临界指数研究》文中认为在关于零温量子态的研究中,量子相变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可由临界指数表征。对一维或准一维量子多体系统,密度矩阵重整化群理论是探究其基态波函数及其临界行为的最有力工具之一。保真率是量子信息学中的概念,用来刻画两个量子态的相似程度。在临界值附近的无解析性可能会导致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基态波函数有质的差别。因此,保真率可以描述量子相变的特点,可以用来研究量子系统的临界指数。本文用结合严格对角化和密度矩阵重整化群理论计算得到的保真率,探究了相互作用关系式呈1?rα形式代数衰减的一维量子长程铁磁伊辛模型的临界性,并发现从平均场普适类到短程伊辛普适类之间,由上述方法得到的系统的临界指数随参数α单调变化,计算得到的临界指数值与最近由重整化群理论得到的值一致。另外我们用保真率重叠法计算了有限尺寸的系统在参数α取值范围5/3<α<3时的临界值。对α<1的一维量子长程铁磁伊辛模型的临界指数我们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究。并且我们用纠缠熵的概念探究单调变化普适类的一维量子长程铁磁伊辛模型的有效中心电荷随横场系数变化的趋势,并作了关于参数α和h的小尺寸系统的相图,与用保真率概念得到的相图作对比,进一步证明了用保真率概念从数值上探究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的临界性的可行性。

王璐[7](2018)在《基于“三生”视角的煤粮复合区土地功能安全预警研究》文中认为煤粮复合区承担着国家粮食保障和矿产资源供给的重大职责,其存在集合了生态、生活、生产多种空间功能,是我国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区域,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针对目前煤炭开采逐年上涨、土地压力日趋严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等状况,基于“三生”视角,对煤粮复合区这一特殊又广泛存在的区域,开展土地功能安全的研究对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合理分工协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本文选取兼具煤炭生产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特性的新乡市赵固二矿煤粮复合区为典型案例区,在分析2009-2015年土地资源及功能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图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从“三生”视角构建适用于煤粮复合区的土地功能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引入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区域土地功能安全进行预警研究及预测分析。(1)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方面研究时序内,研究区土地生活功能总体呈线性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快-慢-快;生态功能受区域煤炭开采影响,总体呈先下降后增长又下降的发展趋势,变化速率先快后慢;研究区土地生产功能总体呈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变化速率快-慢-极快-慢。研究区土地总功能实现率整体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生活功能实现率按时序整体上升,生态功能实现率整体下降,生产功能实现率与土地总功能实现率发展趋势一致;研究区土地总功能上升空间显着,土地功能协调性发展趋势先下降,后上升;2015年,研究区土地三生功能协调性不断增强,土地功能重心以生活功能为主。(2)研究区土地功能警情演变方面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研究区土地功能安全预警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态势。7a间,研究区土地生活功能的预警指数整体呈缓慢下降的发展态势,研究时序内警度均处于“无警”的状态;土地生态功能预警指数整体呈上升的发展态势,2009-2011年,区域土地生态功能警度为“中警”,2012-2014年期间,研究区土地生态功能警度由“中警”变为“高警”,2015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功能警度由“高警”重新变为“中警”,但预警指数仍高于2009年;区域土地生产功能警度整体偏高,2009-2014年均为“重警”状态,2015年警度为“高警”状态。从空间维度上来看,研究时序内,研究区涉及的六个乡镇的土地生活功能预警指数均呈波动状下降态势且警情状况均处在“无警”阶段;至2015年,研究区涉及乡镇土地生态功能安全趋势均为负向演化,警情风险度增大,土地生态功能发展态势需加强重视;研究区涉及的六个乡镇土地生产功能预警指数2015年均低于2009年,2015年各乡镇土地生产功能预警状态均处于“无警”状态。整体上,区域涉及各乡镇土地总功能预警指数虽均有所下降,且变化趋势均不稳定,其中个别乡镇预警指数仍有逆向演化趋势,情势不容乐观。(3)研究区土地功能警情预测方面从各子功能警情变化趋势上看,若无特殊情况干扰,2016-2020年研究区土地生活功能警情将呈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区域警度整体仍呈“无警”状态;研究区土地生态功能将仍保持逐步向好发展趋势,但其警度类型尚不会降至“中警”状态以下;研究区土地生产功能警情发展状况虽会略有下降但其警度将持续处于“高警”状态,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从土地总功能安全警情变化趋势上看,在不发生重大变故的前提下,2016-2020年区域土地总功能安全仍会保持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发展态势,整体在波动中下降,警度始终处于“中警”状态不变。

郭立亚,朱瑜[8](2005)在《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运动队结构和人际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图示法、矩阵法等),探讨运动队人际关系及群体特征。并对重庆男子篮球队、女子篮球队中成员地位的形成,核心运动员的交往特点和运动队内部人际特征进行剖析。

陈相君[9](1991)在《用图示法求第一类点群的表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D6群为例阐述了如何把第一类点群的群元素和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以展示出群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它给出了一种求群的乘法表、正则表示、置换群表示和某些不可约表示的直观的方法——图示法。

和西芳[10](2008)在《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审美观都逐步提高,知识型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帝王陵墓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文旅游资源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大量的帝王陵墓。要实现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充分认识其资源价值,为陕西帝王陵墓的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对帝王陵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帝王陵墓建筑的、帝王陵墓制度与分布的、帝王陵墓陪葬品的以及单个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然而对整个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评价涉及很少。尤其是对于陕西这样一个帝王陵墓大省,仍然没有建立起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评价系统。本文从保护利用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期望能为陕西帝王陵墓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笔者通过专家访谈以及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确定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确定指标体系权重,运用群组AHP距离分析法确定决策专家权重系数,得出最终总权重和总排序,从而建立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内各个帝土陵墓进行资源评价,此外还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与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最后根据评价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研究。介绍目前国内外关于旅游资源以及帝王陵墓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理论与方法研究。通过对文献综述的研究,介绍本文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的方法,即: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群组AHP距离分析法和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第四部分,具体分析。首先运用德尔菲法确定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邀请专家打分并运用群组AHP距离分析法和Matlab6.1软件计算出决策者的权重系数和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从而确定陕西帝王陵墓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模型。该评价体系主要由三大项目层组成,分别是:帝王陵墓本体、帝王陵墓的保护与管理和帝王陵墓所处环境。其次,提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并根据得出的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内各个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个体评分。结合各决策者的权重和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陕西各帝王陵墓的最后得分。最后,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帝王陵墓旅游资源提出相应开发意见和建议。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及文中创新之处,同时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今后研究的展望。II

二、矩阵相乘的Falk图示法(之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矩阵相乘的Falk图示法(之一)(论文提纲范文)

(1)优化提纯回用设置的氢网络集成图示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氢网络集成技术的发展
        1.2.1 图示法
        1.2.2 代数法
        1.2.3 数学规划法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氢气提纯技术及提纯过程的图示化表达
    2.1 氢气提纯技术及其特点
        2.1.1 变压吸附
        2.1.2 膜分离
        2.1.3 深冷分离
    2.2 氢气提纯过程的图示化表达
        2.2.1 三角形规则
        2.2.2 多边形规则
    2.3 小结
3 考虑提纯回用的单杂质氢网络集成图示法
    3.1 问题描述
    3.2 指定提纯产品浓度的图示法
        3.2.1 指定提纯产品浓度时的图示求解分析
        3.2.2 指定提纯产品浓度的图示法步骤
    3.3 优化提纯产品浓度的图示法
        3.3.1 最大剩余氢
        3.3.2 质量转化三角形
        3.3.3 图示法
        3.3.4 图示法步骤总结
    3.4 案例分析
        3.4.1 案例 1—指定提纯产品浓度
        3.4.2 案例 2—优化提纯产品浓度
        3.4.3 案例 3—优化提纯产品浓度
    3.5 小结
4 多杂质氢网络同时求解目标值和设计网络的图示法
    4.1 问题描述
    4.2 多杂质氢网络的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
        4.2.1 多杂质氢网络的源阱排序规则
        4.2.2 源阱匹配的质量三角形规则及其可行域
        4.2.3 目标值求解及网络设计
    4.3 多杂质氢网络同时求解目标值和设计网络的步骤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 4—含关键杂质的双杂质氢网络
        4.4.2 案例 5—不含关键杂质的三杂质氢网络
        4.4.3 案例 6—含关键杂质的三杂质水网络
    4.5 小结
5 考虑提纯回用的多杂质氢网络目标值求解和网络设计
    5.1 方法步骤
    5.2 案例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子--研究黑客思维的起因
第二章 导言
    第一节 相关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 黑客思维的研究现状分析
        二、 反黑客思维研究现状分析
        三、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研究现状分析
        四、 其它问题分析
    第二节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 本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 本项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第三节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前的积累
        二、 研究的过程
        三、 研究方法
第三章 黑客思维
    第一节 “迷信”思维方式
    第二节 “理性批判”思维方式
    第三节 黑客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黑客思维中的“迷信”思维方式
    第五节 对黑客思维的思考
    第六节 黑客思维及其方法论的迁移
第四章 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的方法论启示
    第一节 反黑客思维与黑客思维的一致性
    第二节 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的方法论启示
第五章 对经典解释结构模型的研究
    第一节 经典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二、 有向图的矩阵描述
        三、 邻接矩阵的性质
        四、 可达矩阵
        五、 可达矩阵的层级分解
    第二节 运用ISM分析ISM中的知识点的关系
    第三节 经典解释结构模型的特征
        一、 因果关系与图示箭头的一致性
        二、 关键是系统要素和要素关系的划分
        三、 建构整个系统最便捷的方式是一层一层建构
        四、 具有双向关系的两要素必为同一层
        五、 构成环路的多个要素必为同一层
        六、 N要素系统最多有N层
    第四节 运用经典解释结构模型时的高效劳动和低效劳动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博弈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第二节 编制经典解释结构模型计算软件的思考
    第三节 结构生长、结构替代、结构转换
    第四节 解释结构模型中的优势生长过程
        一、 囚徒困境
        二、 结构生长的选择
    第五节 博弈解释结构模型方法一
        一、 运用经典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二、 分析出最基本要素
        三、 典型结构生长方式的确定
        四、 博弈方式与局中人的分析
        五、 均衡分析(趋势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第二节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二、 模糊矩阵
        三、 模糊矩阵性质与相关运算法则的确定
        四、 可达矩阵
        五、 FISM、ISM的可达矩阵关系与FISM的层级分解
        六、 FISM可达过程的解释
        七、 λ水平截矩阵
    第三节 模糊解释结构模型法运用的步骤
    第四节 最大最小模糊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第五节 概率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第六节 有界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第七节 爱因斯坦算子对FISM处理特征
    第八节 模糊算子以及广义模糊算子构造简析
    第九节 关于F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第八章 阻尼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节 前提的确定、质疑与例证
    第二节 阻尼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
        二、 阻尼矩阵
        三、 阻尼矩阵的性质
        四、 阻尼矩阵的可达矩阵
        五、 可达矩阵的层级分解
    第三节 DISM法运用的步骤
    第四节 关于D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第九章 虚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节 前提的确定、质疑与逻辑的推演
    第二节 虚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基本概念
        一、 有向图示的新概念
        二、 虚矩阵描述及归一化变换
        三、 VISM归一化矩阵的性质
        四、 可达矩阵
    第三节 虚解释结构模型提出的意义
第十章 函数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节 前提的质疑与例证
    第二节 函数邻接矩阵的定义
    第三节 GISM方法二
    第四节 结构“共振体”
        一、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示法的概率解释
        二、 基态、共振体、母体
        三、 优势结构的选择
        四、 母体--“共轭”结构
    第五节 关于FunISM研究的几个结论
第十一章 结束语
    第一节 六种解释结构模型的关系
    第二节 运用ISM方法分析本研究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四节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一: 黑客所学专业调查
附录二: 黑客注意力调查
附录三: 黑客的界定
    一、 概念界定的说明
    二、 在水木清华黑客版所作的调查
    三、 有重要影响的对黑客的定义
附录四: 开机密码与黑客思维
附录五: 88的启示与黑客思维
附录六: 黑客思维的迁移与计算机革命
附录七: 黑客思维的迁移与“左派”与“右派”之争
附录八: 博弈论相关概念及分析框架简介
    一、 “博”和“弈”
    二、 博弈论模型中的要素
    三、 博弈论中重要概念
    四、 博弈的分类
附录九: 多种解释结构模型计算、显示软件编制过程
参考文献
致谢

(3)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情况
        (二) 国内研究情况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形式逻辑视域下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
    一、刘徽注《九章算术》简介
        (一)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时代背景
        (二) 《九章算术》
        (三) 刘徽
    二、形式逻辑方法对刘徽注《九章算术》逻辑思想的探析
        (一)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定义
        (二)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推理
        (三) 刘徽注《九章算术》所使用的逻辑规律
        (四) 刘徽注的算法体系
    三、刘徽注《九章算术》与欧几里得几何学之比较
        (一) 欧几里得几何学
        (二) 二者之比较
    小结
第三章 非形式逻辑视域下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
    一、刘徽注的论证类型
        (一) 论证
        (二) 论证类型
    二、解析法对刘徽注论证的分析
    三、图示法对刘徽注论证的分析
    四、图尔敏模型方法对刘徽注论证的分析
        (一) 数学论证中的图尔敏模型方法
        (二) 图尔敏模型方法对刘徽注的分析
    五、广义论证方法对刘徽注论证的分析
        (一) 广义论证
        (二) 刘徽注的广义论证五要素
        (三) 图尔敏模型方法对刘徽注的再分析
    小结
第四章 数学方法论视域下的刘徽注《九章算术》逻辑思想研究
    一、数学抽象分析法对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分析
        (一)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抽象原则
        (二)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抽象方法
    二、化归方法对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分析
        (一)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简单化归
        (二) 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关系映射反演原则方法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可使用性评价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零部件剩余使用寿命评估
        1.2.2 零部件再利用评价模型
        1.2.3 案例推理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2章 退役汽车零部件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2.1 退役汽车零部件可使用性评估方法
        2.1.1 可使用性评估概念
        2.1.2 可使用性评估特点
    2.2 退役汽车零部件剩余使用寿命模型的建立
        2.2.1 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模型
        2.2.2 平均使用寿命模型
        2.2.3 实际使用寿命模型
    2.3 退役汽车驱动桥壳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退役汽车零部件可使用性综合评估
    3.1 可使用性综合评估框架模型
    3.2 可使用性综合评估指标分析
        3.2.1 可靠性评估指标
        3.2.2 经济性评估指标
    3.3 可使用性综合评估方法分析
        3.3.1 模糊数学的概念
        3.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4 退役汽车零部件可使用性综合评估
    3.5 退役汽车驱动桥壳可使用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可使用性评估的分类分级方法
    4.1 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
        4.1.1 分类分级基本原则
        4.1.2 分类分级定义
        4.1.3 分类分级过程
        4.1.4 分类分级意义
    4.2 退役汽车驱动桥壳分类分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结果预测
    5.1 案例推理方法
    5.2 分类分级结果预测过程
        5.2.1 预测案例库的建立
        5.2.2 案例检索
        5.2.3 案例修正和结果预测
    5.3 退役汽车驱动桥壳分类分级结果预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附录 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标识标签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问题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范围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科书研究状况
    2.2 教科书比较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2.2 国内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3 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2 国外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3 国际上主要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简介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及使用
    3.3 评价专家的选择
    3.4 教学实验设计
第4章 认知效率视角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理论分析
    4.1 认知效率视角下数学教科书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4.1.2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
    4.2 对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建构的启示
第5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
    5.1 教科书评价模型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问卷调查的实施
    5.4 教科书评价初始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5.5 教科书评价指标的修订
        5.5.1 “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确定
        5.5.2 “学生基础”评价标准确定
        5.5.3 “学习动机”评价标准确定
        5.5.4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确定
        5.5.5 “探究反思”评价标准确定
        5.5.6 “学习评价”评价标准确定
        5.5.7 “学习环境”评价标准确定
第6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
    6.1 “学习目标”指标的比较
    6.2 “学生基础”指标的比较
    6.3 “学习动机”指标的比较
    6.4 “知识结构”指标的比较
    6.5 “探究反思”指标的比较
    6.6 “学习评价”指标的比较
    6.7 “学习环境”指标的比较
    6.8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第7章 教科书质量教学验证实验
    7.1 教学实验过程及结果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中美英数学教科书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8.1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目标”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2 中、美、英教科书“学生基础”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3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动机”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4 中、美、英教科书“知识结构”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5 中、美、英教科书“探究反思”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6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评价”内容比较结果分析
    8.7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环境”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分析
        9.1.1 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9.1.2 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更加公允
        9.1.3 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和广阔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
        9.1.4 基于技术的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建构和使用教科书评价指标
        9.1.5 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作为评价指标的因素
        9.1.6 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
        9.1.7 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9.2 高质量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主要特征
        9.2.1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学习者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9.2.2 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
        9.2.3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
        9.2.4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高质量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9.2.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
        9.2.6 促进理解性数学学习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的目标
        9.2.7 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
    9.3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总体差异分析
        9.3.1 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
        9.3.2 将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中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
        9.3.3 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
        9.3.4 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可能影响认知效率
        9.3.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学习效率影响较小
        9.3.6 中国数学教科书在继承基础上兼容并蓄模式值得保留
第10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1.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0.2 反思和建议
        10.2.1 辩证看待量化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限性
        10.2.2 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
        10.2.3 选择性吸收美国教育改革结论和实践经验
        10.2.4 教科书改革应是充分论证和一定阶段教学实验基础上的改革
附录1 爱德思(Edexcel)考试委员会各数学模块及主要内容
附录2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3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问卷
附录4 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附录5 问卷指标共同度
附录6 英国教育部A水平大纲对学生(16-18)的学习要求
附录7 内华达州教材评价标准指标(2015年前)
附录8 贝尔的教科书评价标准
附录9 英国SMP14-16岁CSE(或GCSE)数学教科书内容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编着作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
致谢

(6)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临界指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变和临界指数
        1.1.2 量子蒙特卡洛模拟和重整化群理论
        1.1.3 量子纠缠熵
        1.1.4 张量网络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
    2.1. 密度矩阵重整化群方法简介
    2.2. 矩阵乘积态
    2.3. 矩阵乘积算符
第三章 保真度和保真率
    3.1. 保真度简介
    3.2. 保真率简介
    3.3. 基态保真率奇异性与二阶量子相变的联系
    3.4. 小结
第四章 对一维短程铁磁伊辛相变的研究
    4.1. 一维短程伊辛模型简介
    4.2. 一维短程磁场伊辛模型的精确求解
    4.3. 一维短程铁磁伊辛模型的临界指数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对一维长程铁磁伊辛相变临界指数研究
    5.1. 一维长程伊辛模型简介
    5.2. 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临界指数研究
    5.3. 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有效中心电荷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三生”视角的煤粮复合区土地功能安全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三生”功能相关研究
        1.3.2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相关研究
        1.3.3 煤粮复合区相关研究
        1.3.4 土地功能预警相关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2 土地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1.2 自然资源条件状况
        2.1.3 社会经济条件状况
    2.2 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2.3 土地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3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的土地功能安全警情计算模型研究
    3.1 土地功能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建立
        3.1.1 预警指标影响因素
        3.1.2 指标选取原则
        3.1.3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3.1.4 指标解析
    3.2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计算模型构建
        3.2.1 预警指标标准化
        3.2.2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3.2.3 指标权重确定
        3.2.4 计算预警指数
    3.3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分级标准
    3.4 研究区土地功能分析
        3.4.1 三生功能单项状况分析
        3.4.2 三生功能总体状况分析
    3.5 研究区土地功能安全警情状况分析
        3.5.1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状况时间分析
        3.5.2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状况空间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土地功能安全警情预测模型研究
    4.1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预测方法确定
    4.2 样本学习效果验证
    4.3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预测过程
        4.3.1 3层前馈网络
        4.3.2 样本预测
    4.4 土地功能安全警情预测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运动队结构和人际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社会测量法
        2.2.2 图示法 (社群图)
        2.2.3 矩阵法
        2.2.4 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图示法 (社群图) 分析
    3.2 矩阵分析
        3.2.1 连接矩阵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3.2.2 最捷矩阵的计算及相关分析
    3.3 对运动队中人际网络关系的计算
        3.3.1 网密度的计算
        3.3.2 网凝聚度的计算
        3.3.3 点出度 (Out degree)
        3.3.4 点入度 (In degree)
        3.3.5 连接度
        3.3.6 点中心值
        3.3.7 声望
4 结论
5.在训练和日常管理中, 应注重对男队中1、2、5号运动员、女队中11、12号运动员的沟通。

(10)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2 文献综述研究
    2.1 旅游资源研究现状
        2.1.1 旅游资源的概念
        2.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2.1.3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2.2 帝王陵墓的研究进展
        2.2.1 帝王
        2.2.2 帝王陵墓
    2.3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概述
        2.3.1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概念
        2.3.2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特点
        2.3.3 帝王陵墓旅游资源的作用
3 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3.1 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确定
        3.1.1 评价目标的确立
        3.1.2 评价指标的选择
        3.1.3 评价方法的确定
    3.2 德尔菲法
    3.3 层次分析法
        3.3.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3.3.2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3.4 群组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的确定
    3.5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4 陕西帝王陵墓评价研究
    4.1 陕西省概况
    4.2 陕西省帝王陵墓基本情况
    4.3 陕西省帝王陵墓定性评价
        4.3.1 研究对象的确定
        4.3.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4.3.3 定性评价结果
    4.4 陕西省帝王陵墓定量评价
        4.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4.4.2 各指标的赋分标准及赋分值
        4.4.3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4.4.4 群组权重的确定
        4.4.5 各帝陵评价等分值
        4.4.6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
    4.5 评价结果分析
        4.5.1 层次分析法(AHP)评价结果分析
        4.5.2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结果分析
        4.5.3 两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4.6 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四、矩阵相乘的Falk图示法(之一)(论文参考文献)

  • [1]优化提纯回用设置的氢网络集成图示法[D]. 张桥. 西安交通大学, 2017(06)
  • [2]黑客与反黑客思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解释结构模型新探[D]. 黄炜. 华南师范大学, 2003(03)
  • [3]刘徽注《九章算术》的逻辑思想研究[D]. 刘飞. 南京大学, 2014(05)
  • [4]基于可使用性评价的退役汽车零部件分类分级方法研究[D]. 赵璐.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5]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D]. 王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6]一维长程铁磁伊辛模型临界指数研究[D]. 朱张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基于“三生”视角的煤粮复合区土地功能安全预警研究[D]. 王璐.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8]社会网络分析法在运动队结构和人际特征分析中的应用探究[J]. 郭立亚,朱瑜. 中国体育科技, 2005(05)
  • [9]用图示法求第一类点群的表示[J]. 陈相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1(01)
  • [10]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 和西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Falk 矩阵乘法的图解法(第 1 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