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一、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论文文献综述)

成白洁,李海南,邓达标,许少强,李智[1](2021)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简称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7例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5例手术切除,2例行组织活检术;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FLAIR成像高信号;组织学形态由卵圆形或多边形黑色素细胞构成,胞核偏位,核仁嗜酸性,胞质内含数量不等的色素细胞,细胞异型性不等;免疫组化染色,Melan-A、S-100蛋白呈阳性,HMB-45呈阴性、散在阳性或强阳性。最终诊断为黑色素细胞瘤4例,黑色素瘤1例,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1例,黑色素瘤病1例。3例黑色素细胞瘤术后辅以放疗,其中2例分别随访56和116个月状态良好,1例失访;1例未行放疗的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为20个月;1例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以放化疗,总生存期为15个月;1例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患者总生存期为13个月;1例黑色素瘤病患者经放化疗后7个月状态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罕见,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中老年人,黑色素细胞增生症好发于儿童。肿瘤细胞恒定表达Melan-A和S-100蛋白,而HMB-45表达模式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肿瘤预后尚不清楚,黑色素细胞瘤预后最好,放疗可获益。

黄敏,刘若雪,林鑫,韩晓晨,何俊瑛,赵辉,燕犁天,邹月丽,卜晖[2](2021)在《黑色素瘤软脑膜转移诊断及疾病监测的更新》文中提出黑色素瘤软脑膜转移(LM)是黑色素瘤患者罕见的晚期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且近几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LM的诊断和监测具有挑战性,目前是基于神经症状,影像学和CSF检查进行的。CSF细胞学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不断发展的CSF"液体活检"也显着促进了细胞学和基因分型分析的进展。CSF是与软脑膜接触的直接介质,对其检测可以更直观地获得多种与疾病进展和对治疗反应有关的肿瘤标志物。因此,CSF分析对于黑色素瘤LM的诊断、监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本文讨论了目前黑色素瘤LM的诊断方式及其临床应用,特别关注了多模式的CSF分析的最新临床数据。

黄敏[3](2021)在《18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脑膜癌病是指各种恶性肿瘤转移至软脑脊膜、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和蛛网膜引起的疾病,致死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如何尽早诊断及有效治疗脑膜癌病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通过对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82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究脑膜癌病诊断及疾病评估的方法,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为脑膜癌病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82例确诊为脑膜癌病的患者,收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脑脊液分析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脑脊液细胞学及免疫组化,脑脊液ct DNA检测检测及免疫流式细胞术结果)、治疗方式及生存期和随访时间等,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分析了182例脑膜癌病患者。患者诊断脑膜癌病的中位年龄为58岁,男女比为1:1。确诊时,81例(44.5%)患者的KPS评分较差(<70),113例(62.1%)患者的ECOG PS评分较差(>2)。在原发癌方面,100例(54.9%)为肺癌来源的脑膜癌,26例(14.3%)为消化系统肿瘤来源的脑膜癌,11例(6.0%)为乳腺癌来源的脑膜癌。24例(13.2%)未明确原发肿瘤。患者从诊断原发肿瘤到确诊脑膜癌病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2.临床表现:176例(96.7%)患者有大脑及脑膜受累症状,74例(40.7%)患者有颅神经受损症状,59例(32.4%)有脊神经根刺激或受损症状。112例(61.5%)有颅高压症状,20例(11.0%)同时合并全身性症状。3.影像学表现:178例患者进行了神经影像学评估,118例患者进行了脑和脊髓的增强MRI检查,其中71例(60.2%)患者显示脑膜强化,10例(8.5%)患者显示脊膜强化,主要表现为线性、条状或结节状强化以及弥漫性强化。4.脑脊液检查结果:(1)常规分析:71例(39.9%)患者第一次腰穿颅内压大于300 mm H2O。168例(94.4%)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显示异常,其中102例(60.7%)患者脑脊液显示蛋白水平升高。(2)细胞学结果:156例(87.6%)患者第一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14例(7.9%)患者多次送检未发现肿瘤细胞。(3)脑脊液ct DNA检测结果:52例(77.6%)患者脑脊液检出阳性突变。19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浆样本检出阳性突变。脑脊液肿瘤基因突变阳性率高于血浆的阳性率(P<0.05),且脑脊液EGFR和TP53基因突变丰度显着高于血浆(分别为P<0.05,P=0.013)。(4)脑脊液免疫流式细胞术结果:5例患者流式细胞术检出肿瘤细胞,1例患者流式细胞术阴性而同时送检的细胞学阳性。6例脑脊液样本中,CD4+/CD8+比值范围为(0.97/1~2.75/1),其中1例患者CD4+/CD8+比值显着小于1.0,1例患者比值明显大于2.0。CD163+CD206+巨噬细胞占比平均值为22.72%。相关性分析得出肿瘤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3),与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18),CD163+CD206+巨噬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44)。5.治疗及随访:182例患者中,123例(67.6%)患者接受了鞘内化疗。41例(22.5%)患者接受了相应的靶向治疗。36例(19.8%)患者接受了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11例(6.0%)患者接受了免疫治疗,6例(3.3%)患者进行全脑放疗。49例(26.9%)患者仅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77例患者(42.3%)仅接受了一种治疗方式,56例患者(30.8%)同时接受了至少两种治疗方式。截至2020年12月31日,126例(69.2%)患者死亡,36例(19.8%)患者存活,20例(11.0%)患者失访。整个队列从确诊脑膜癌病至死亡的中位总生存期为8个月(范围:0-73个月)。6.生存预后分析: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60岁,颅压>300 mm H2O与较差的生存期有关(分别为P=0.014,P=0.049),联合治疗和单一靶向治疗则显示与更长的生存期有关(分别为P<0.01,P<0.01)。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60岁是不良预后因素(P=0.043),应用靶向治疗和鞘内化疗是积极预后因素(分别为P<0.01,P=0.047)。结论:1.脑膜癌病以中老年发病居多。肺癌是发生脑膜癌病最常见的肿瘤,且肺腺癌是发生脑膜癌病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其次是胃肠道肿瘤和乳腺癌。2.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颅高压表现居多。头颅或脊髓增强MRI对脑膜癌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与脑脊液细胞学联合可提高诊断灵敏度。3.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异常,尤其是蛋白水平升高,对脑膜癌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提示意义。4.脑脊液肿瘤ct DNA检测可以作为脑膜癌病的辅助诊断工具,连续检测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及病情评估提供帮助。同时脑脊液ct DNA检测比外周血样本更能代表软脑膜转移微环境中的基因谱变异情况及肿瘤负荷。5.软脑膜转移微环境中存在免疫细胞功能障碍,包括效应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及巨噬细胞M2样极化,可能存在免疫抑制微环境,促使转移癌细胞“免疫逃逸”。6.靶向治疗和鞘内化疗显着延长了脑膜癌病患者的生存期,同时多种治疗方式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也可使生存获益。

蔡丽君,王代忠,蔡宇翔,汪必成,田素芳[4](2021)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primary meningeal melanocytoma, PM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3~2019年诊治的2例CNS PMM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MRI示右侧海绵窦旁-颞极部短T1短T2欠均匀强化肿块。例2为第2~3颈椎椎管内硬膜下肿瘤10年后复发。2例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组织与硬脑/脊膜相连,肿瘤细胞呈漩涡状、片状或乳头状排列,细胞呈梭形或圆形,其内黑色素颗粒含量不等,无明显细胞异型性,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出血、坏死,未见周围神经组织侵犯。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HMB-45及Melan-A均阳性,EMA及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例1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例2第2次手术后随访至今,未见再次复发。结论 CNS PMM虽为交界性病变,但复发率高,其诊断需充分结合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并需与其它黑色素性肿瘤鉴别。

陈利锋,韩丽娜,刘嘉霖,赵博,卜博,杨扬[5](2020)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1999年1月—2019年1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的17例CNS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19~61岁。肿瘤位于颅内者15例、椎管内者2例;肿瘤最大直径为1.5~8.0 cm,平均4.5 cm。CT检查示12例患者(72%)的颅内病灶为等或高密度影; MRI检查示14例患者(82%)的病灶为短T1、短T2信号。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3例(76%),次全切除4例;病理检查均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9例患者行放疗,1例患者行伽马刀治疗。16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 1例患者正常生活。结论 CNS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加强对黑色素瘤特殊影像学特点的认识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但总体预后很差。

邓辉煌,廖伟华,谢芳芳,张友明[6](2020)在《误诊为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的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1例》文中提出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交界性或恶性肿瘤。肿瘤的预后因其位置及切除范围不同而明显不同,因此,术前准确的诊断、术中尽量完全切除肿瘤并辅助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影像学检查又是术前诊断的关键。本例患者肿瘤以软脑膜病变为主,MRI增强后见明显不均匀脑回样强化,未见明显T2WI低信号,不易与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鉴别。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常常因其内黑色素含量不同,影像学表现亦不尽相同,术前易误诊,最终确诊还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马春华[7](2020)在《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膜)患者可以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中明显获益。因此,明确脑转移瘤的分子特征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但目前有关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转移瘤和脑脊液的分子特征研究数据仍然非常有限。目的:本课题主要是对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行脑脊液基因检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脊液基因检测的临床价值。(1)明确肺腺癌脑转移脑脊液的分子特征;(2)明确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的分子特征及临床指导意义;(3)明确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变化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对比分析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脑转移瘤组织、CSF循环肿瘤DNA、血浆ctDNA和CTCs 4份标本的二代测序(NGS)结果;对比分析1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与10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CSF循环肿瘤DNA、血浆ctDNA和CTCs 3份标本的二代测序结果。(2)收集20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NGS法对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ctDNA和外周血ctDNA双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亚组分析初诊的肺腺癌脑膜转移和复诊的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和外周血ctDNA的分子特征,应用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通过疗效评价对基因检测结果进行验证。(3)收集8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在接受EGFR-TKIs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CSF标本,进行CSF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NGS法基因检测,对脑脊液检查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共2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入本研究,10例为肺腺癌脑实质转移患者,11例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1)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CSF和脑转移瘤组织基因检测结果提示EGFR、TP53基因突变状态一致,脑脊液ctDNA具有独特的基因谱。(2)2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ctDNA、血浆ctDNA和CTCs 3份标本的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95.24%、66.67%、39.09%,脑脊液标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ctDNA、CTCs(P<0.05)。(3)、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EGFR基因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实质转移患者(81.82%Vs 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2)共20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进入本研究,初诊的脑膜转移患者4例(20.0%),复诊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16例(80.0%)。(1)20例患者接受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EGFR基因经典突变检出率分别为45.0%、20.0%,非经典突变和复合突变的检测率分别为45.0%、10.0%。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的EGFR基因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2)16例复治的脑膜转移中,7例患者根据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结果调整靶向药物,客观缓解率(ORR):85.71%,疾病控制率(DCR):100%。(3)4例初诊脑膜转移患者中,3例EGFR阳性患者接受EGFR-TKIs治疗,ORR为75.0%,DCR为75.0%。(3)收集8例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全组病例用药前后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脑脊液CEA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用药前后脑脊液基因检测EGFR突变为相同位点,均未发现耐药突变,但检测丰度明显低于首次检测的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1)脑脊液ctDNA具有更高的检测敏感性和存在独特的驱动基因突变谱,脑脊液ctDNA可以更好地代表颅内病变的分子特征,尤其针对脑膜转移患者。(2)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较外周血标本具有更高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脑脊液标本检测出更高比例的EGFR基因非经典突变,可能提示了在接受EGFR-TKIs治疗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进展的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患者病情进展不能简单的用耐药基因来解释,可能与EGFR基因非经典突变导致了对药物不敏感有关,而有一些非经典突变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3)脑脊液CEA值和突变基因的丰度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降低,但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可能是患者病情缓慢进展的原因之一,而不仅仅是因为耐药位点的出现。脑脊液基因检测可能被用于动态监测脑膜转移的肿瘤负荷情况,对接受EGFR-TKI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赵跃[8](2020)在《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NM)又称脑膜癌病(Meningeal carcinomatosis,MC)是指各种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软脑脊膜、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和蛛网膜引起的疾病。约发生于5%~8%的癌症患者中。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将会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接近一半的癌症新发和超过一半的癌症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自从2010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3%~5%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会发生癌性脑膜炎。然而,目前的NM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检查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在根据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的疑似NM患者中,25~30%的患者不能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虽然脑脊液细胞学找到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会随着腰椎穿刺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肿瘤细胞与室管膜细胞的相似性,多次穿刺带来的血液污染,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致淋巴瘤细胞的鉴别困难,标本中肿瘤细胞少,标本制备不充分等均导致假阴性率仍然较高。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或头颅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评估可疑NM患者的首选技术,但仍有30%的假阴性结果发生。因此,评价一种新的NM诊断方法,特别是对CSF细胞学结果持续阴性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持续阴性的NM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检查技术,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具有无创性、敏感性、克服肿瘤异质性、提供全面检测信息和实时动态监测等众多优点。由于癌性脑膜炎脑膜病灶难以获取,对原发恶性肿瘤继发脑膜转移机制及耐药机制知之甚少,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去探索利用血浆和脑脊液,来追踪恶性肿瘤细胞的基因改变。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ctDNA)的检测已广泛应用于液体活检,然而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只有少数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tDNA释放到血浆中,因而无法代表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的ctDNA,基于脑脊液与癌性脑膜炎的病灶组织、肿瘤细胞直接接触,脑脊液很显然可作为癌性脑膜炎液体活检样本的潜在来源,从而对癌性脑膜炎的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分析。许多研究已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继发于恶性肿瘤脑膜转移患者的脑脊液中含有可检测到的ctDNA。然而,这些研究只包括单一肿瘤类型或单一原发性肿瘤类型。鉴于NM是由转移性肿瘤累及到脑膜,可在各种实体瘤中观察到,对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ctDNA突变分析并描绘基因图谱十分重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3%~5%的患者发生癌性脑膜炎,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有9.4%的患者发生癌性脑膜炎。EGFR阳性的患者易于发生癌性脑膜炎的原因之一主要为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研究表明一些继发于NSCLC的癌性脑膜炎患者能够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治疗中获益,并获得长期临床缓解。也有研究表明EGFR TKI靶向治疗被认为是NM患者良好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其基因状态是基于原发癌组织而不是CSF,原发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异质性突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恶性肿瘤进行脑脊液ctDNA测序的重要性,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最终治疗决定。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在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中EGFR TKI治疗反应率可高达70%~80%。但是由于血脑屏障限制外周EGFR TKI有效进入脑脊液,减弱了EGFR TKI治疗脑膜转移的疗效。每天标准剂量的EGFR TKI治疗背景下的CSF浓度不足以达到治疗癌性脑膜炎的效果。因此需要评价癌性脑膜炎确诊后EGFR TKI治疗的选择,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对N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探讨脑脊液ctDNA在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中作为液体活检的价值,分析NM患者脑脊液ctDNA样本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及其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脑膜转移潜在的可能机制。评估不同EGFR TKI治疗方案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第一部分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目的:癌性脑膜炎是最严重的脑转移形式,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目前,NM的诊断通常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CSF细胞学和/或神经影像学(头颅增强MRI和/或CT)检查结果来确定。然而,脑脊液细胞学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假阴性往往导致癌性脑膜炎的漏诊。本研究旨在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N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有35例确诊的NM患者接受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样本,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脑脊液ctDNA提取并进行二代测序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并接受颅脑增强MRI和/或颅脑增强CT检查。比较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脑脊液ctDNA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癌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结果:继发于肺癌的患者最常见(26/35,74%),随后为继发于胃癌2例(2/35,6%),继发于乳腺癌2例(2/35,6%),继发于前列腺癌1例(1/35,3%),继发于腮腺癌1例(1/35,3%),淋巴瘤1例(1/35,3%),未明确原发肿瘤2例(2/35,6%)。25份(25/35;71%)脑脊液样本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阳性而35份(35/35;100%)脑脊液样本均检出ctDNA且NGS检测出癌症相关基因突变。35例癌性脑膜炎患者均行颅脑增强MRI和/或颅脑增强CT扫描,22例NM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22/35;63%)与典型NM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一致。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脑脊液ctDNA相比,神经影像学的敏感性分别为88%(95%可信区间[95%CI],75-100)(P=22/25)和63%(95%CI,47-79)(P=22/35)。与脑脊液ctDNA相比,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为71%(95%CI,56-86)(P=25/35)。结论:脑脊液ctDNA检查的敏感性高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100%的NM患者在脑脊液中提取到ctDNA并检测到肿瘤相关基因突变。利用脑脊液ctDNA作为液体活检技术,对NM的诊断很有帮助,尤其是对CSF细胞学检查和/或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持续阴性的病例。第二部分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基因突变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及原发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脑膜转移潜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来自58名继发于不同类型癌症的癌性脑膜炎患者的62份脑脊液样本进行ctDNA的提取及二代测序分析。利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软件对突变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来自58名癌性脑膜炎患者的62份脑脊液样本的二代测序结果。男性27例(46.6%),女性31例(53.4%)。继发于肺癌的患者最常见,共42例(72.4%),继发于胃癌4例(6.9%),继发于乳腺癌3例(5.2%),未明确原发肿瘤3例(5.2%),继发于直肠癌2例(3.4%),继发于前列腺癌1例(1.7%),继发于腮腺癌1例(1.7%),继发于淋巴瘤1例(1.7%),继发于胶质母细胞瘤1例(1.7%)。来源于58名NM患者的62份CSF中,30份(48.4%)脑脊液样本来自28名接受鞘内化疗和系统性治疗(全身放疗和/或化疗和/或分子靶向治疗)的NM患者;11份(17.7%)脑脊液样本来自11名接受鞘内化疗未接受系统性治疗的NM患者;12份(19.4%)脑脊液样本来自12名接受系统治疗未接受鞘内化疗的NM患者。其余9份脑脊液样本来自9名未接受任何抗癌治疗的NM患者。62份脑脊液标本均提取出来ctDNA并进行二代测序分析,所有的CSF ctDNA样本均找到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TP53(54/62,87.10%),其次依次为EGFR(44/62,70.97%),PTEN(39/62,62.90%),CDKN2A(32/62,51.61%),APC(27/62,43.55%),TET2(27/62,43.55%),GNAQ(18/62,29.03%),NOTCH1(17/62,27.42%),VHL(17/62,27.42%),FLT3(16/62,25.81%),PTCH1(15/62,24.19%),BRCA2(13/62,20.97%),KDR(10/62,16.13%),KIT(9/62,14.52%),MLH1(9/62,14.52%),ATM(8/62,12.90%),CBL(8/62,12.90%),和DNMT3A(7/62,11.29%)。利用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ics)通路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频突变基因主要富集到了PI3K-Akt信号通路。NM患者脑脊液ctDNA样本中也了大量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最常见的CNV为CDKN2A拷贝数缺失。接受鞘内化疗和系统治疗组的脑脊液样本独特突变基因最多,GO分析结果富集到了ERK1/2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在所有脑脊液ctDNA样本中均发现了癌症相关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影响脑膜转移。第三部分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评价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44例CSF 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4例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中,17例(38.6%)为男性,27例(61.4%)为女性。年龄跨度自32岁至74岁,平均数±标准差为57±9岁。所有患者均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发现肿瘤细胞确诊为癌性脑膜炎。27例(61.4%)ECOG体力状况评分(PS)≥3。确诊肺癌到确诊癌性脑膜炎的时间中位数为14.0个月(0-87.3个月)。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患者为11例(25.0%)。CSF ctDNA浓度中位数为3.1 ng/ul(0.144~30.6 ng/ul)。NM确诊后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未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73.3%vs.21.4%,P=0.001)。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高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77.8%vs.23.5%,P<0.001)。NM确诊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和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5.0%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44例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6.0个月(95%CI,2.0–30.0个月)。ECOG PS为1-2的患者中位OS长于ECOG PS为3-4的患者(32.6 vs.10.6个月,P<0.001)。NM确诊前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的中位OS长于NM确诊前未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32.6 vs.12.8个月,P=0.032)。NM确诊后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的中位OS长于NM确诊后未使用EGFR TKI治疗的NM患者(31.4 vs.5.4个月,P<0.001)。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患者中位OS长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的患者(29.6 vs.8.9个月,P=0.001)。NM确诊后,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OS长于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32.6 vs.11.1个月,P=0.004)。Kaplan-Meier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ECOG评分、癌性脑膜炎诊断前后是否应用EGFR TKI治疗、癌性脑膜炎诊断后EGFR TKI的选择及癌性脑膜炎诊断后是否应用奥希替尼治疗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在继发于肺癌且CSF EGFR阳性的NM患者中,NM确诊后开始EGFR TKI治疗和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1.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未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2.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不使用EGFR TKI治疗和继续原EGFR TKI治疗的患者相比,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3.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NM患者确诊后,与未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更高,中位生存时间更长。4.开始EGFR TKI治疗,加量原EGFR TKI治疗及更换另一种EGFR TKI治疗是延长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朱丽,刘川,王朗,张川,王亚琴,徐晓雪[9](2019)在《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椎管内黑色素瘤极其罕见,国内外只有极少数病例报道。近期我院收治1例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现报道如下。病例男,75岁,因腰骶部及臀部麻木3+月入院。患者于3+月前出现腰骶部及臀部麻木,麻木呈间歇性发作,坐位时麻木感加重,无明显缓解因素,无大小便失禁。体格检查全身皮肤无色素沉着。专科检查: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椎旁及棘突无压痛;四肢感觉未见异常,腰骶部、臀部及鞍区感觉减退,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肢、双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

许蕾,王椋,侯晓琨,岳振营,杨新国,李红蕾[10](2019)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病一例》文中指出患者女,45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颈椎、腰椎等多部位疼痛,逐渐加重并双上下肢麻木无力。体检:意识清楚,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左偏。右下肢近端肌力Ⅰ级,左手肌力Ⅳ级。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呈淡黄色,黏稠胶冻样,白细胞56×106/L,蛋白3570 mg/L,糖2. 36 mmol/L,氯108 mmol/L,脑脊液抗酸染色阴性。影像检查:全脊柱MR检查示C6~7椎体水平髓外硬膜下可见两个结节状占位性病变,上方病变呈短T1、等T2异常信

二、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论文提纲范文)

(1)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影像学特点
    三、病理学特点
讨论

(2)黑色素瘤软脑膜转移诊断及疾病监测的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1 LM的生物学基础
2 黑色素瘤LM的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检查
    2.3 CSF分析
        2.3.1 CSF常规检查
        2.3.2 CSF高级检测
        2.3.3 CSF生物标志物
    2.4 软脑(脊)膜活检
3 结论

(3)18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实体瘤软脑膜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及软脑膜转移微环境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病理特征
    2.3 免疫表型
    2.4 治疗及随访
3 讨论

(5)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及诊断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性状及切除程度
    2.2 病理检查结果
    2.3 术后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3.2 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3.3 病理学特点
    3.4 治疗与预后

(6)误诊为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的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肺腺癌脑转移瘤脑脊液分子特征的临床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数据分析
    1.2 结果
        1.2.1 脑脊液和脑转移瘤组织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1.2.2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1.2.3 脑膜转移和脑实质转移脑脊液基因检测结果
    1.3 讨论
        1.3.1 肺腺癌脑转移的概述
        1.3.2 脑转移瘤组织、脑脊液和血液基因检测的关系
        1.3.3 脑实质转移和脑膜转移脑脊液基因检测的关系
    1.4 小结
二、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分子特征的临床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疗效评价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结果
        2.2.2 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结果
    2.3 讨论
        2.3.1 肺腺癌脑膜转移的概述
        2.3.2 脑脊液和血液标本基因检测的关系
        2.3.3 脑脊液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2.4 小结
三、肺腺癌脑膜转移脑脊液ctDNA变化的临床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肺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脑脊液检测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评估二代测序检测脑脊液ctDNA在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癌性脑膜炎患者CSF ctDNA中的基因突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EGFR TKI治疗对CSF EGFR阳性的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脑脊液ctDNA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原发性脑脊膜黑色素瘤(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J]. 成白洁,李海南,邓达标,许少强,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08)
  • [2]黑色素瘤软脑膜转移诊断及疾病监测的更新[J]. 黄敏,刘若雪,林鑫,韩晓晨,何俊瑛,赵辉,燕犁天,邹月丽,卜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02)
  • [3]182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 黄敏. 河北医科大学, 2021
  • [4]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J]. 蔡丽君,王代忠,蔡宇翔,汪必成,田素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01)
  • [5]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J]. 陈利锋,韩丽娜,刘嘉霖,赵博,卜博,杨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05)
  • [6]误诊为皮层静脉性梗死并出血的颅内原发脑膜黑色素瘤1例[J]. 邓辉煌,廖伟华,谢芳芳,张友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11)
  • [7]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临床研究[D]. 马春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基于癌性脑膜炎脑脊液二代测序的相关研究[D]. 赵跃.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9]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J]. 朱丽,刘川,王朗,张川,王亚琴,徐晓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07)
  • [10]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脑膜黑色素瘤病一例[J]. 许蕾,王椋,侯晓琨,岳振营,杨新国,李红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3)

标签:;  ;  ;  ;  ;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