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22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棒[1](2021)在《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文献研究和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提取数据库开展的随机临床平行对照试验研究的论文数据,通过meta分析的流程和方法,揭示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总体有效性,先进性和整体最优安全性,为后续开展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中医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平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数据指标。使用Cochrane最新版本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的数据分析,以异质性检验结果为依据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RR(risk ratio)或均数差来表示结局效应指标,均以95%可信区间表示。结果:共纳入文献28篇,涉及1494例受试者。1.在总有效率方面中医麻黄类经方组+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RR=1.23,95%可信区间[-2.98,-1.43]总体效应值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血压平均恢复正常时间方面中医麻黄类经方组+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RR=-2.21,95%可信区间[-2.98,-1.43]总体效应值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水肿平均消退时间方面中医麻黄类经方组+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RR=-2.34,95%可信区间[-2.61,-2.08],总体效应值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血尿平均消退时间方面中医麻黄类经方组+西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RR=-2.53,95%可信区间[-3.13,-1.93]总体效应值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麻黄类方联合西药治疗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治疗作用,且麻黄类方联合西药组比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高。2.麻黄类方联合西药组比单纯西药组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症状临床纠正时间要短。
邬霄霞[2](2021)在《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并联系李新民教授所传经验,探索归纳其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组方用药规律,以继承与发扬,并为临床小儿PN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李新民教授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PNS患儿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且使用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案诊治的31例PNS患儿的完整处方进行探究。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资料汇总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药物类别、性味归经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 22.0、SPSS Moldeler 18.0软件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从而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经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PNS患儿的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与目前研究显示的男女比例接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7岁的学龄前儿童。根据中医证候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可知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中证候类型以本虚为主,且脾虚湿困证占比最多。可兼有水湿、外感、血瘀三证,其中水湿最为多见,外感次之。从药物的统计分析中得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1例患儿处方共计485首,涉及中药79味(统计过程中剔除甘草),其中使用频率≥40%的高频药物分别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薏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北柴胡、黄芪、知母、蝉蜕、陈皮、泽泻、太子参;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中,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理气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多,其次为温性、平性,凉性药物较少;五味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多;药物归经多归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阴肺经。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桔梗;黄芩片-麸炒枳壳;黄芩片-清半夏;桔梗-清半夏;麸炒枳壳-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薏苡仁;桔梗-麸炒薏苡仁;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黄芩片-麸炒薏苡仁。常用的3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桔梗-麸炒枳壳;麸炒枳壳-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枳壳;黄芩片-麸炒薏苡仁-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常用的4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聚类分析得出4组主要的药物组合C1:北柴胡-黄芩片-清半夏-茯苓-泽泻-猪苓-麸炒薏苡仁-麸炒白术-黄芪-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蝉蜕-知母-瞿麦-关黄柏-麦冬-白茅根;C2:广藿香-紫苏叶-陈皮-姜厚朴-竹茹-炒紫苏子-焦六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C3:连翘-金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板蓝根-鲜芦根-炒苦杏仁-炒牛蒡子-浙贝母-紫花前胡-蜜紫菀-蜜桑白皮-射干;C4:麸炒枳壳-桔梗。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处方用药规律的统计分析,探究业师治疗本病所使用的主要药物、常用的药对及药物组合,并初步总结了李新民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及处方用药特点。李新民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少川教授,以李老从“从脾治肾”治疗小儿PNS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本病过程中脏腑辨证尤重脾肺两脏,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清热、宣肺解表、止咳化痰,疏利少阳、调畅气机,使气行则水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用药轻灵,疗效显着。
王连雪[3](2020)在《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对泄泻患儿的证型、相关因素、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临床儿童泄泻的辨证论治及规避发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参考,起到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客观真实填写“小儿泄泻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6月-6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或“7-14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将完整有效的数据整理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8例因资料填写不完整给予剔除,8例因资料填写未按要求,最终共纳入184例。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中的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病情、体型、胎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史、出生体重、孕期特有疾病史、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无相关性(P>0.05)。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103例,气虚质46例,阳虚质41例,特禀质34例,湿热质21例,阴虚质10例,痰湿质8例,血瘀质4例,气郁质3例。相关性分析中,体质的不同体系对泄泻患儿的证型表达无影响;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在泄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阳虚质)=0.000<0.050,P(湿热质)=0.002<0.050,P(平和质)=0.003<0.050,P(血瘀质)=0.023<0.050)。结论: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患儿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等具有显着相关性。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最多,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为多,血瘀质、气郁质最少。平和质与湿热泻、伤食泻、风寒泻等实性泄泻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脾虚泻密切相关;湿热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湿热泻;脾肾阳虚泻患儿都有阳虚体质,多有气虚体质;血瘀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风寒泻。可以通过患儿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改善,药物、外治疗法等的应用,来调理体质,佐以预防及治疗泄泻。
甘佳丽[4](2020)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舌诊、目诊的临床特点,探讨肾综病理类型与舌诊、目诊及中医证型与目诊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在原发性肾病综合综的诊断方面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病房收治及门诊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标准筛选病例共138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证型、病理分型、舌象及目象等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舌诊、目诊及其辨证分型与目诊之间的关系。结果:1、PNS患者一般情况:138例PNS患者中,男性81例(58.69%),女性57例(41.31%),男女性别比约为1.42:1。在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4岁,年龄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37.23±18.00岁。其中14-18岁患者有21例(15.21%);18-35岁患者最多,有52例(37.68%);36-59岁患者有44例(31.88%);60岁以上21例(15.21%)。2、PNS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的总体分布:膜性肾病(MN)46例最为多见,占33.33%;其次为微小病变肾病(MCD)34例,占24.63%;系膜增生性肾炎(Ms PGN)23例,占16.67%;膜增生性肾炎(MPGN)19例,占13.7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6例,占11.59%。在各中医证型中,以脾肾阳虚证65例最为多见,占47.10%,风水泛滥证31例次之,占22.46%,湿热蕴结证23例,占16.67%;肾络瘀阻证11例,占7.97%;肝肾阴虚证8例,占5.79%。3、PNS总体舌象分布:总体舌色分布以淡白舌及红舌最为多见,绛舌最少。总体苔色分布以白苔最为多见,黄苔次之,灰黑苔最少;苔质分布以薄苔最为多见,薄腻苔次之,厚腻苔最少。4、PNS各病理类型舌象分布:FSGS和Ms PGN以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CD以淡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N以淡白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PGN以淡红舌,薄白腻苔最为多见。(1)舌色:FSGS和Ms PGN以红舌最为多见,其中FSGS中红舌比例达62.5%;MCD与MPGN淡红舌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组;MN则以淡白舌最为多见。各病理类型均以绛舌最为少见。PNS各病理类型舌色分布存在差异(P<0.05)。(2)苔色:各病理类型的苔色均以白苔最为多见,除Ms PGN外,其他病理类型中白苔的出现率均达50%以上;FSGS和Ms PGN黄苔出现率高于其他组,各组均以灰黑苔最为少见。PNS各病理类型苔色分布无差异(P>0.05)。(3)苔质:FSGS和MCD苔质以薄苔为主,其次为薄腻苔,厚腻苔最少,MN和Ms PGN均以薄苔最为多见,厚腻苔次之,薄腻苔最少见;而MPGN苔质特点则是薄腻苔做多见,薄苔次之,厚腻苔最少见。PNS各病理类型的苔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NS患者总体目像评分分布:在目诊评分分组中,10-13分最多,共有77例,占55.79%;小于10分次之,共47例,占34.05%;大于13分最少,仅13例,占9.42%。各病理类型的目诊评分分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中医证型的目诊评分分组分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6、PNS各病理类型与目诊评分比较:Ms PGN的评分最高(11.05±1.28分),MCD评分最低(9.52±1.88分)。MCD与FSGS、MN、Ms PGN的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MPGN与MN、Ms PGN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余各组间目诊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PNS各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比较:肾络瘀阻证评分最高(11.91±1.97分),风水泛滥证评分最低(9.55±1.89分)。肾络瘀阻证与风水泛滥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湿热蕴结证与风水泛滥证、风水泛滥证目诊评分比较存在差异(P<0.05)。各组间目诊评分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PNS各病理类型的舌象、目像均有所差异。其中FSGS和Ms PGN以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CD以淡红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N以淡白舌,薄白苔最为多见,MPGN以淡红舌,薄白腻苔最为多见。意味着舌诊、目诊对PNS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或可为临床诊断PNS的病理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PNS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之间有显着的关联。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目诊内容,为更准确的中医辨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许玫[5](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蔡铁如,刘珍,徐琦,杨届,邓天好[6](2018)在《湖南省农村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况(二)》文中指出(续上期)5常德、岳阳地区5.1常德周汉清古方新用,收到奇效。其以完带汤加减治疗各种疾患,如慢性肾炎、慢性痢疾、皮肤瘙痒、鼻衄[198-199];乌贝四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理中汤加味治疗腋汗、麻黄汤加味治久嚏不止、白虎加桂枝汤应用于外感病表里同病之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皮肤奇痒症、苓桂术甘汤治耳聋、贝母散治疗慢性咽喉炎、大承气汤加麦
张利果[7](2018)在《甲基强的松龙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2例小儿急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的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及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为68.63%,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为5.8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牛喜平,段艳菊,刘铃燚[8](201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42例和中西医组42例),西医组患者予以盐酸贝那普利治疗,中医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固本益肾方治疗,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中西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和24h尿蛋白量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尿素氮、肌酐和24h尿蛋白量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治疗相比较,中西医结合有助于提高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改善其肾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借鉴。
阿依古丽·牙生,茹先古丽·孜牙吾东[9](2017)在《浅析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急性肾炎治疗中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探究小儿急性肾炎的治疗方式,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3年9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小儿急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并探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在高血压、水肿、尿蛋白消退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此外,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李惠莉,朱虹[10](201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肾炎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67.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无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治疗后降低,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显着,且可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含量和血肌酐、尿素氮,从而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2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22例(论文提纲范文)
(1)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文献研究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
1.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
1.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
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认识 |
2.1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历史沿革和病因病机 |
2.2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病治法原则 |
3 麻黄的现代药理研究 |
3.1 麻黄的中医作用研究 |
3.2 麻黄现代成分研究及药理作用 |
4 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现代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meta分析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数据分析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7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综述:麻黄及其类方治疗水肿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 |
2.2 资料收集内容 |
2.3 中药的规范化 |
2.4 数据挖掘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证候分布 |
3.3 处方用药 |
3.4 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3.5 常用中药聚类分析 |
3.6 小结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1.1 临床资料分析 |
1.2 证候分布分析 |
1.3 处方用药分析 |
1.4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
1.5 聚类结果分析 |
2 李新民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思想探讨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则治法 |
3 典型案例 |
4.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 |
1.2 发病机制 |
1.3 治疗现状 |
2.小儿肾病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表设计 |
2.2 调查内容 |
2.3 调查方法 |
2.4 中医体质判断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数据收集整理 |
2.7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证型分布 |
3.2 证型与体质 |
3.3 证型与相关因素 |
分析与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2 西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
1.3 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
2 结果分析 |
2.1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2.2 体质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
2.3 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
2.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肾病综合征概述 |
2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3 NS 分类及其病理分型 |
4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PNS舌诊、目诊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4.1 中医诊断标准 |
1.4.2 西医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病例资料的收集 |
2.3 舌象采集方法 |
2.4 目象采集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PNS患者一般资料 |
4.2 PNS患者总体舌象分布情况 |
4.2.1 PNS患者总体舌色分布 |
4.2.2 PNS患者总体苔色分布 |
4.2.3 PNS患者总体苔质分布 |
4.3 PNS各病理类型的舌象分布情况 |
4.3.1 PNS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
4.3.2 PNS各病理类型舌色分布情况 |
4.3.3 PNS各病理类型苔色分布情况 |
4.3.4 PNS各病理类型苔质分布情况 |
4.4 PNS患者目像评分分析 |
4.4.1 PNS患者总体目像评分分布情况 |
4.4.2 PNS各病理类型与目诊评分比较 |
4.4.3 PNS各中医证型与目诊评分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PNS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PNS总体舌象特点 |
4.PNS目象分析 |
5.关于舌诊的认识 |
5.1 舌诊的原理 |
5.2 舌诊的方法 |
5.2.1 舌体应内脏定位的九区分法 |
5.2.2 舌诊的采集方法 |
5.3 舌诊的意义 |
5.4 舌诊的现代研究 |
6.关于目诊的认识 |
6.1 目诊的方法 |
6.2 目诊的意义 |
6.3 目诊的现代研究 |
7.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肾脏病的舌诊及目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
1. 文献研究背景 |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
1.2 少阴病论述 |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3.1 日本医家方论 |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
4.1 麻黄 |
4.2 附子 |
4.3 细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
1.1 文献收集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2. 资料收集项目 |
3. 资料整理 |
4. 统计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1.3 症状统计分析 |
1.4 舌象统计分析 |
1.5 脉象统计分析 |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2.4 症状统计分析 |
2.5 体征统计分析 |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3.4 症状统计分析 |
3.5 体征统计分析 |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4.3 症状统计分析 |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5.3 症状统计分析 |
5.4 舌象统计分析 |
5.5 脉象统计分析 |
5.6 腹诊统计 |
第四章: 讨论 |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1.1 方论 |
1.2 方证的概念 |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
2.1 中医病机分析 |
2.2 方证病机分析 |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
3.1 主治疾病 |
3.2 症状指证 |
3.3 体征指征 |
3.4 适用人群 |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
4. 类方方证鉴别 |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
4.2 麻黄附子汤 |
4.3 麻黄汤 |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
4.5 附子汤 |
4.6 桂枝加附子汤 |
4.7 大黄附子汤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9 四逆汤 |
4.10 真武汤 |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
5.3 注意事项 |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
7. 结论 |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7.4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湖南省农村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况(二)(论文提纲范文)
5 常德、岳阳地区 |
5.1 常德 |
5.2 岳阳 |
6 小结与展望 |
(7)甲基强的松龙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
2.2 临床疗效 |
2.3 不良反应 |
2.4 住院时间 |
3 讨论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4] |
1.2.3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治疗组 |
1.4 疗效观察 |
1.4.1 观察指标 |
1.4.2 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9)浅析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急性肾炎治疗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临床资料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比较 |
2.4 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 |
2.5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2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麻黄类经方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文献研究和META分析[D]. 陈棒.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D]. 邬霄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D]. 王连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舌诊及目诊临床特点分析研究[D]. 甘佳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湖南省农村名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概况(二)[J]. 蔡铁如,刘珍,徐琦,杨届,邓天好.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9)
- [7]甲基强的松龙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张利果. 中国医药导刊, 2018(03)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临床观察[J]. 牛喜平,段艳菊,刘铃燚. 光明中医, 2017(24)
- [9]浅析中西医结合在小儿急性肾炎治疗中的效果[J]. 阿依古丽·牙生,茹先古丽·孜牙吾东.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5)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李惠莉,朱虹. 中国中医急症,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