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型图书馆科学管理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毛红霞[1](2021)在《云计算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路探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型图书馆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灵活运用云计算技术后,能有效控制数字化建设的成本投入,基本实现避免反复创建的目标,极大程度上强化了各地区各个中小型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及联系,进一步提高地方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本文以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用云计算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用思路方法,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张静雅[2](2021)在《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研究表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筑理论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陕西省现有的建筑理论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研究,导致建筑理论远远落后于建筑实践。本课题研究以论题的方式展开,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能够体现陕西省当代建筑思想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包括:陕西省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进行的探索、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专业着作、陕西省高等院校建筑类硕博士论文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等。在本课题组,已有人进行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陕西省建筑思想的建筑师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的研究。本论文则透过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来看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统计分析的时间段均控制在1949年至今,其中因所收集到的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的发表是在1980年之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发表硕博士论文之后的时间。首先,本文以时间为纵轴,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了1984-1989年段、1990-1999年段、2000-2009年段和2010-2020年段四个历史时段的建筑学硕博士论文;其次,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从数据特征、理论特征和关键词特征三个方面对硕博士论文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由原创思想与引进思想两部分组成,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笔者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在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方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李姣[3](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张鑫瑜[4](2020)在《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研究》文中指出
孙嘉唯[5](2020)在《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经济的繁荣,在网络书店入市和数字化出版的冲击下,人们的购书方式和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作为受电商冲击较早且影响较大的零售业态,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选择转型发展,用多元业态弥补图书销售上的困难。从中国全国实体书店的发展水平来看,因为上海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文认为,近几年,上海书店经营的总体业态已经远远突破了以前的“书店即图书售卖场所”的认知,呈现出多样化经营与发展的新格局。以上海实体书店为样本来进行研究,分析各类书店的新业态,并建立较为科学的、符合文化产业标准要求的评估体系,将有利于从多方位、多角度,与时俱进地为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作出合理的测评,以此为依据提供调整策略,对于未来探寻实体书店转型和业态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文献调查,回顾建国以来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历程,对当下上海市实体书店新业态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整体描述;在综合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现实,对上海现有新业态书店做了具有独创性的类别划分,并选取各类典型案例,论述其发展特点和业态转型方式;同时采用综合评估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新业态实体书店评估指标体系,就该体系对实体书店的新业态进行初步的典型案例性测评。实体书店在发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但在新零售的大背景下,也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基于调研和测评结果,本文对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提出四项建议: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聚合为驱动,以场景构建为框架,以文化增值提升价值。
王唯[6](2020)在《共享理念下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到2020年两会,“全民阅读”连续七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完整性表述为“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且对于“学习型社会”的阐述由“建设”变化为“推进”。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其早期阅读的问题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教育改革下“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让家长更加重视对儿童阅读的早期培养。儿童阅读需求量上升的同时,作为阅读基础的图书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伴随着儿童的快速成长,“过时”图书的产生造成大量图书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本研究旨在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习惯为目标,基于心流体验理论和交互体验理论,为儿童创建持续、愉悦、高效的阅读体验。在共享理念下,为儿童营造良好社会阅读环境的同时,解决阅读资源不均衡的社会现象。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儿童阅读领域文献综述和相关案例分析,结合理论基础,对本课题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然后,通过观察记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Kano模型分析等多种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研究人群的初步需求和期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所列出的功能需求重要性结论,提出了本研究课题的初步设计方向。再者,通过对用户等级、用户生命周期以及用户粘度的分析,提取基于心流体验的用户维度要素。借助心流理论基础模型(PAT模型)和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推导出新的设计模型,最后,通过构建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PACT交互系统框架,设计原则及策略的展开分析,提出设计实践方案定位。本研究最终将设计实践定位于以共享服务作为价值导向,以可持续性阅读体验为目标的,一款OMO商业模式下“共享图书角+儿童阅读辅助App+共享服务”为一体的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通过设计实践,对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硬件产品以及辅助阅读软件产品“My Lib”进行设计。在设计验证部分,利用可用性测试评估实践成果,提出相应设计优化与展望。本研究探索了儿童阅读领域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为儿童提前适应阅读教育改革打下稳固基础,并为构建更好的可持续性儿童阅读环境与体系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邵珊[8](2020)在《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在房地产行业中,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超过了90%,这些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甚至有些问题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都会出现。比如财务管理不符合相关的规范等情况。我们国家从土地、金融等各个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就是为了使房地产行业形成一定的规范秩序。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XW公司如果仍没有及时地认识风险、应对风险、管理风险,就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探讨XW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有一定的意义与应用领域。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XW公司,根据财务风险的各项理论,识别出了XW公司目前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XW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该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篇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个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第二部分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接下来介绍了几种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模型。从第三个部分开始,本文结合了XW公司这样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讨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中,第三部分简要的介绍了XW公司的基本情况与近五年的财务状况,结合近五年的报表数据分析XW公司具体在哪几个方面存在财务风险并根据财务风险识别模型衡量XW公司破产的可能性。第四部分主要分析XW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就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本文进行了一个总结,并提出未来对于研究财务风险的一些展望。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也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依靠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希望能够通过对XW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为其他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参考,能够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王海平[9](2019)在《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在民心相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政策沟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着的成果。在国际交流中,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制高点,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形式,逐渐在文化输入和输入中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据重要位置。研究中日韩之间的数字出版及其产业的合作发展和协作共进,在实践上应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文化交流现实诉求、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合作发展,在理论上丰富数字出版战略联盟建设理论、拓展数字出版战略联盟构建方法。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谋建设的背景下,结合中日韩“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力图构建起中日韩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模式及其推进策略。为此,本文从中日韩三国战略联盟构建的动力源出发,以战略联盟构建为突破点,力求为解决中日韩三国之间所面临的数字出版安全和数字出版环境等问题提供思路和策略,从而为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努力。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知识图谱去梳理了战略联盟、数字出版、出版资源、中日韩出版和“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等方面的理论研究。第二,对支撑本文研究的“一带一路”、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等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评析。第三,应用SWOT方法对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剖析。第四,应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动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诉求四个方向剖析了原因,分析了中日韩三国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应用战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过构建教育科研战略联盟、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和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去实现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构建。第六,从法律、组织、经费、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
邱丽芳[10](2019)在《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学术型人才与高校教育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学术图书肩负传播学术的重要功能,介乎学术研究界和出版界之间,既是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学术传播)。出版公司转企改制后,原有的优势和红利不再,实行公司化商业运作,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而其学术图书因为发行模式老套、方式单一、内容受众少、质量参差不齐等原因,往往只能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收效甚微,面临学术图书出版难、门槛高、收益低的难题。本研究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出版公司的学术图书出版价值链不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作者→经纪人(高校)→出版企业→印刷厂→经销商→零售商→读者这样的传统价值链是单向、直线、环环相扣的,有着较长的上下游关系,行业价值链过长,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重视,而且并没有从互联网时代高速的信息交互中创造新的价值,从而导致出版企业对学术图书板块的积极性不高,与我国的学术和科技迅速发展不相适应。本研究首先应用了管理学的价值链理论、平台战略理论、长尾理论等,同时借鉴国外和国内优秀学术图书出版经验进行分析。接着笔者针对所在的GG出版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通过重构价值链优化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的方案,包括学术图书选题沟通渠道的构建、内容形式、发行模式的优化以及内部组织管理的优化,在最后笔者还通过所负责的实际项目运作案例进行过程分析和效果提升总结。本研究为学术图书的出版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以提高学术图书的社会效益,以及多边使用群体的经济效益,为出版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有用建议,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和参考意义。
二、中小型图书馆科学管理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图书馆科学管理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云计算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用云计算技术的必要性 |
2.1 提升存储水平 |
2.2 减少资源投入 |
2.3 杜绝资源孤岛 |
2.4 保证数据安全 |
3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用云计算技术的思路方法 |
3.1 打造特色数据库 |
3.2 融合通用型资源 |
3.3 调节监督机制 |
3.4 优化服务供求 |
4结语 |
(2)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研究 |
1.3.2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发展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2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分析 |
2.1 相关概念的限定 |
2.1.1 当代 |
2.1.2 建筑学 |
2.1.3 建筑理论 |
2.1.4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 |
2.2 硕博士论文的收集 |
2.2.1 确定高校研究范围 |
2.2.2 论文收集的网上整理 |
2.2.3 论文收集的实地调查 |
2.3 硕博士论文的层次分析 |
2.3.1 四所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
2.3.2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 |
2.3.3 国外建筑思想的冲击 |
2.4 本章小结 |
3 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3.1 统计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建筑理论框架 |
3.1.1 基本范围 |
3.1.2 建筑理论框架 |
3.1.3 纵向时间段划分 |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梳理 |
3.2.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2.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2.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2.4 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2.5 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2.6 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3 长安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3.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3.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3.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4.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4.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4.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5 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5.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5.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5.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解析 |
4.1 陕西省四所高校建筑理论硕士论文分类汇总 |
4.1.1 硕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4.1.2 硕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4.1.3 硕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4.1.4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4.1.5 硕博士论文特征总结 |
4.2 陕西省四所高校硕士论文选题的共同点 |
4.2.1 建筑创作论 |
4.2.2 居住建筑 |
4.2.3 生态建筑学 |
4.2.4 建筑评价理论 |
4.3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的硕博士论文分析 |
4.3.1 建筑方针 |
4.3.2 民族性的现代化演绎 |
4.3.3 地域性建筑的新作为 |
4.3.4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城市环境意识)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进 |
5.1 引进建筑思想的硕博士论文统计 |
5.1.1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5.1.2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5.2 国外建筑思潮的发展 |
5.2.1 经典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5.2.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
5.3 国外建筑理论引进的热点问题 |
5.3.1 经典现代与先锋流派引进的统计分析 |
5.3.2 国外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引进的统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致谢 |
(3)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
1.1.2 研究范围 |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述 |
1.3.3 小结 |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
2.1 藏品价值体系 |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
2.2 本体价值利用 |
2.2.1 陈列展览 |
2.2.2 科学研究 |
2.2.3 文物复制、仿制 |
2.2.4 藏品着书出版 |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
2.3 情感价值利用 |
2.3.1 社会教育活动 |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
2.3.3 新媒体传播 |
2.4 发展价值利用 |
2.4.1 数字化利用 |
2.4.2 文创产品开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
4.1.1 广度问题 |
4.1.2 深度问题 |
4.1.3 频率问题 |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
4.2.1 藏品研究不足 |
4.2.2 展览场地限制 |
4.2.3 利用方式单一 |
4.2.4 利用观念狭隘 |
4.2.5 藏品的同质化 |
4.2.6 专业人才缺乏 |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
4.3.1 法规尚待完善 |
4.3.2 利用资金不足 |
4.3.3 缺少馆际交流 |
4.3.4 外界参与性低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
5.1.2 文物登录制度 |
5.1.3 重视科学研究 |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
5.3.3 文创产品开发 |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
6.1.2 技术系统 |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
6.2.1 人工智能概述 |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7.2.1 技术背景 |
7.2.2 模块设计 |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
7.2.4 具体工作流程 |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
7.3.1 研究背景 |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
7.3.3 损失函数 |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5)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价值和方法 |
一、研究的价值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实体书店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国有书店一枝独秀(1949-1978) |
一、上海地区新华书店的初期探索 |
二、公私合营,新华书店独家发行 |
第二节 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飞速发展(1978-2008) |
一、阅读浪潮下的书业创新 |
二、突飞猛进的书店发展 |
第三节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困境(2008-2014) |
一、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的崛起 |
二、实体书店“倒闭潮” |
第四节 实体书店“复兴潮”(2014 至今) |
一、政策支持和商业助力 |
二、实体书店转型升级 |
第二章 上海实体书店的经营现状和类别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实体书店总体经营现状 |
一、政策扶持持续有效,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
二、网点规划更加合理,地域分布更趋均衡 |
三、书店发展多元业态,复合打造文化品牌 |
四、文化矩阵联动协同,服务推广全民阅读 |
第二节 各类新业态实体书店的经营特点 |
一、标准化连锁书店 |
二、个性化连锁书店 |
三、主题架构型书店 |
四、知识服务型书店 |
五、产业整合型书店 |
六、跨界复合型书店 |
第三章 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的指标评估 |
第一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的评估指标体系 |
一、评估的模式和方法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优选 |
第二节 各类实体书店样本的指标评估 |
一、经济效益 |
二、社会效益 |
三、业务运营 |
四、持续发展 |
第四章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建议 |
第一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的发展机遇 |
一、新零售模式 |
二、文化社群营销 |
三、知识服务和知识付费 |
四、直播 |
五、共享空间 |
第二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主要问题 |
一、主业功能弱化 |
二、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
三、人才梯队建设困难 |
四、书店集聚和文化活动产生分流 |
第三节 实体书店新业态发展的建议 |
一、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
二、以技术聚合为驱动 |
三、以场景构建为框架 |
四、以文化增值提升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业态实体书店综合评估指标选择标准》调查表 |
附录B 2019 年上海市新开品牌及特色书店名录 |
致谢 |
(6)共享理念下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全民阅读”背景下儿童阅读的推行 |
1.1.2 技术背景:“智慧”技术在儿童阅读中的应用 |
1.1.3 经济背景:共享服务对儿童阅读需求的影响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实际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儿童阅读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1 儿童认知图式理论 |
2.1.2 心流体验理论 |
2.1.3 交互体验理论 |
2.2 儿童阅读相关研究 |
2.2.1 儿童阅读方式的分类 |
2.2.2 国内外儿童阅读相关案例分析 |
2.3 共享理念相关研究 |
2.3.1 共享理念的概念 |
2.3.2 共享理念模式分析 |
2.4 儿童阅读服务系统相关研究 |
2.4.1 研究人群的界定 |
2.4.2 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要素 |
2.4.3 儿童阅读服务系统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用户研究 |
3.1 调研内容、方法及流程 |
3.2 用户行为观察 |
3.2.1 目标用户确立 |
3.2.2 目标用户行为观察记录 |
3.2.3 目标用户需求获取 |
3.3 用户深度访谈 |
3.3.1 深度访谈设计 |
3.3.2 深度访谈的过程 |
3.3.3 深度访谈的小结 |
3.4 用户问卷调研 |
3.4.1 Kano模型的概述及应用 |
3.4.2 功能需求重要性分析 |
3.5 儿童阅读辅助应用用户维度的心流体验分析 |
3.5.1 阅读辅助应用用户等级细分 |
3.5.2 阅读辅助应用用户粘度分析 |
3.5.3 用户维度的心流要素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设计原则与策略 |
4.1 基于心流的儿童阅读辅助应用设计模型构建 |
4.1.1 PAT模型与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导入 |
4.1.2 设计策略模型构建及设计实践最终定位 |
4.1.3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PACT交互系统框架构建 |
4.2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交互设计原则 |
4.2.1 安全性设计原则 |
4.2.2 体验性设计原则 |
4.2.3 参与性设计原则 |
4.2.4 可持续性设计原则 |
4.3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交互设计策略 |
4.3.1 制定清晰明确的阅读目标 |
4.3.2 提供高效及时的反馈 |
4.3.3 文本层次与阅读能力的平衡 |
4.3.4 保障交互系统的安全运行 |
4.3.5 构建儿童阅读共享服务系统 |
4.4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设计模型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交互设计实践 |
5.1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硬件设计 |
5.1.1 功能架构 |
5.1.2 概念设计 |
5.1.3 设计方案 |
5.2 共享式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5.2.1 核心功能模块 |
5.2.2 信息架构设计 |
5.2.3 任务流程设计 |
5.2.4 低保真原型方案 |
5.2.5 高保真原型方案 |
5.3 设计的可用性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用户访谈脚本 |
附录二 儿童阅读产品功能需求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的特点 |
2.2 财务风险的种类 |
2.2.1 筹资风险 |
2.2.2 投资风险 |
2.2.3 营运资金风险 |
2.2.4 收益分配风险 |
2.3 Z计分模型 |
第3章 XW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 |
3.1 XW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财务状况 |
3.2 房地产行业特点 |
3.2.1 资金需求量大 |
3.2.2 开发周期长 |
3.2.3 易受到宏观政策控制 |
3.2.4 涉及相关产业较广 |
3.3 XW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3.3.1 筹资风险识别 |
3.3.2 投资风险识别 |
3.3.3 资金回收风险识别 |
3.3.4 收益分配风险识别 |
3.4 XW公司整体财务风险评价 |
3.4.1 指标选取的标准 |
3.4.2 Z计分模型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
第4章 XW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
4.1 过度依赖债务筹资 |
4.2 长短期债务的比重失衡 |
4.3 经营管理处管理团队投资经验落后 |
4.4 风险意识不强且未组建风险管理部门 |
4.5 资金回收周期较长 |
4.5.1 资产周转率不稳定 |
4.5.2 信用期的制定比较随意 |
4.6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防范XW公司财务风险的建议 |
5.1 进行多渠道筹资 |
5.2 改进长短期债务比重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
5.3 提升管理团队素质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5.4 加强防范风险意识并组建风险管理部门 |
5.5 提高资金回收效率 |
5.5.1 增强资产的变现能力 |
5.5.2 合理制定信用期并加强销售回款的管理 |
5.6 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财务预警模型 |
5.6.1 财务指标的修正 |
5.6.2 指标修正后的风险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资产负债表 |
附录2: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利润表 |
附录3: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现金流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论述 |
1.2.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
1.2.2 理论研究层面的知识图谱研究论述 |
1.2.3 实践研究层面论述 |
1.3 框架、方法与创新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3.5 研究创新 |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论和发展战略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一带一路”的概念 |
2.1.2 “数字出版”的概念 |
2.1.3 “出版资源”的概念 |
2.1.4 “战略联盟”的概念 |
2.2 研究理论 |
2.2.1 出版资源理论 |
2.2.2 数字出版理论 |
2.2.3 战略联盟理论 |
2.2.4 国际营商环境理论 |
2.3 发展战略 |
2.3.1 中国数字出版营商环境概览 |
2.3.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数字出版企业“走出去”战略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态势与比较 |
3.1 中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1.1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1.2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1.3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1.4 中国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2 日本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2.1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2.2 日本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2.3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机会 |
3.2.4 日本数字出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
3.3 韩国数字出版态势描述 |
3.3.1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优势 |
3.3.2 韩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劣势 |
3.3.3 韩国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 |
3.3.4 韩国数字出版面临的挑战 |
3.4 中日韩三国数字出版的SWOT比较 |
3.4.1 优势比较 |
3.4.2 劣势比较 |
3.4.3 机遇比较 |
3.4.4 挑战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动因 |
4.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政治因子考量 |
4.1.1 “中日韩数字出版+政治”的知识图谱 |
4.1.2 中日韩地理与安全的考量 |
4.1.3 中日韩政治利益驱动的考量 |
4.1.4 中日韩三国合作现实的考量 |
4.1.5 “一带一路”倡议的考量 |
4.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经济因子考量 |
4.2.1 “中日韩数字出版+经济”的知识图谱 |
4.2.2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推动的考量 |
4.2.3 中日韩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考量 |
4.2.4 中日韩经济发展共同诉求的考量 |
4.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文化因子考量 |
4.3.1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的知识图谱 |
4.3.2 文化环境重要性的考量 |
4.3.3 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有利条件的考量 |
4.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利益诉求考量 |
4.4.1 “中日韩数字出版+利益”的知识图谱 |
4.4.2 中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3 日本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4.4 韩国政治与经济利益诉求的考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内容 |
5.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可行性讨论 |
5.1.1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积极因素 |
5.1.2 中日韩三国合作存在的问题 |
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战略联盟 |
5.2.1 中日韩高等教育科研合作促进因素 |
5.2.2 中日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阻碍因素 |
5.2.3 中日韩教育科研合作取得的成果 |
5.2.4 高等教育科研合作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
5.2.5 中日韩数字出版教育科研联盟的构建 |
5.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战略联盟 |
5.3.1 数字内容产业 |
5.3.2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概况 |
5.3.3 中日韩数字内容产业联盟的构建 |
5.4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 |
5.4.1 中日韩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
5.4.2 中日韩数字出版金融战略联盟的构建 |
5.5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 |
5.5.1 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 |
5.5.2 中日韩数字出版文化战略联盟的构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推进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的保障措施 |
6.1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法律保障 |
6.1.1 完善各国数字出版的相关立法 |
6.1.2 加强公众数字版权意识 |
6.1.3 建立版权质押融资评估系统 |
6.1.4 加强法律扶持,打造“结对式”法律服务 |
6.1.5 建立版权纠纷速裁机制 |
6.2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组织保障 |
6.2.1 各国政府支持和政策导向 |
6.2.2 企业主动加强管理与改革 |
6.2.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6.2.4 强化数字出版战略联盟的关系建设 |
6.3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经费保障 |
6.3.1 加强数字出版资源治理的经费投入 |
6.3.2 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
6.4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技术保障 |
6.4.1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4.2 人工智能技术对数字出版资源的保障 |
6.5 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的政策保障 |
6.5.1 强化政府主导优势 |
6.5.2 促进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
6.5.3 重视联盟顶层制度的制定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10)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适用性研究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2.1.1 价值链理论 |
2.1.2 平台战略理论 |
2.1.3 长尾理论 |
2.2 理论的适用性 |
2.2.1 学术图书的出版价值链 |
2.2.2 学术图书与平台战略 |
2.2.3 长尾理论与学术图书出版的市场空间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模式分析 |
3.1 GG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情况 |
3.1.1 GG公司的发展概况 |
3.1.2 GG公司的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
3.2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 |
3.2.1 GG公司学术图书的选题策划 |
3.2.2 GG公司学术图书的产品制作 |
3.2.3 GG公司学术图书的发行 |
3.3 GG公司的学术图书出版价值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学术图书出版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
4.1.1 价值链的结构分析 |
4.1.2 价值链的管理分析 |
4.2 学术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 |
4.2.1 学术图书的数量与质量 |
4.2.2 学术图书的选题策略 |
4.3 学术图书产品制作存在的问题 |
4.3.1 学术图书的产品形式 |
4.3.2 学术图书的定价模式 |
4.4 学术图书发行存在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优化措施 |
5.1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价值链优化 |
5.1.1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价值链优化的必要性 |
5.1.2 重构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车轮形价值链 |
5.2 GG公司学术图书选题策划优化 |
5.2.1 学术图书选题策划流程优化 |
5.2.2 以用户体验和学术传播为目标充分调研 |
5.2.3 用“互联网+”思维策划选题 |
5.3 GG公司学术图书产品形式优化 |
5.3.1 丰富学术图书的产品形态 |
5.3.2 无形产品的开发增值 |
5.4 GG公司学术图书发行模式优化 |
5.4.1 转变发行思维 |
5.4.2 简化中间环节策略 |
5.4.3 学术图书定制发行趋势 |
5.4.4 “四全媒体”营销模式 |
5.5 GG公司内部组织管理优化 |
5.5.1 学术图书项目化管理 |
5.5.2 互联网思维能力的提升 |
5.5.3 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优化案例实施效果分析 |
6.1 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优化实施过程 |
6.1.1 选题策划优化实施 |
6.1.2 产品形式优化实施 |
6.1.3 发行优化实施 |
6.2 成效分析 |
6.2.1 推广效果 |
6.2.2 社会效益 |
6.2.3 经济效益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研究贡献与创新处 |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关于图书阅读与消费的调查问卷 |
四、中小型图书馆科学管理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云计算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思路探析[J]. 毛红霞. 信息记录材料, 2021(09)
- [2]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张静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4]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研究[D]. 张鑫瑜.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上海实体书店新业态研究[D]. 孙嘉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6]共享理念下儿童阅读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 王唯.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D]. 邵珊.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9]中日韩数字出版资源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 王海平. 燕山大学, 2019(07)
- [10]GG公司学术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优化研究[D]. 邱丽芳.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