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消灭钉螺地区病害综合检查效果探讨

基本消灭钉螺地区病害综合检查效果探讨

一、在基本消灭钉螺地区采用综合查病效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窦国纬[1](2021)在《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文中认为

辜柔[2](2020)在《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1~1978)》文中研究表明血吸虫病作为一种流行范围广、传染速度快、危害性大的疾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成为我国流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因其自然、社会原因,徽州地区长期遭受血吸虫病的肆虐。此病已严重影响着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号召下,1951年徽州地区开始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1~1954年是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起步阶段:成立了专门的防治机构,培训医疗卫生队伍,调查疫情,并初步开展“两管”一灭与治疗工作。1955~1957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初步发展阶段:发挥农业合作社优势,进一步加强粪管工作,组建经常性的查螺灭螺队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动了血防工作的发展。1958~1960年是血吸虫病防治的大跃进阶段。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徽州地区在血防上出现浮夸风和瞎指挥风,导致了疫情的反弹。1961~1965年是血吸虫病防治的调整时期:纠正“大跃进”的错误,确定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流行区域进行了大面积的普查,加强生产生活的防护工作,并发动群众开展了灭螺歼灭战,血防逐渐恢复了正常化。1966~1978年是血吸虫病防治从低潮到再兴阶段: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血防机构被裁剪,血防人员下放,血防工作陷入了低潮;1970年,在中央关于血吸虫病防治的1970(2)号和1970(49)号文件的指导下,徽州地区重新建立健全各级血防组织,积极培训血防骨干队伍,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坚持反复查螺灭螺,加强“两管”。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在徽州地区掀起,血防工作进入了再兴阶段。1978年,徽州地委宣布,全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仍取得良好的成效:到1978年,全区基本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人民体质增强,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环境卫生大为改善。徽州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给我们留下了经验,即执政党要发挥组织优势,建立严密的血防领导体系;要建立高效有序的联防联控机制;要坚持宣传动员、群防群治;要积极进行医学创新。徽州地区历时20多年的血防,有成功,也有失误,虽然曲折,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充分显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我们正面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党和政府正是总结了历史上疫情防治的历史经验,开展联防联控,建立了严格有效的防控防治体系,使中国能逐步控制疫情的蔓延,不仅为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也为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治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答卷。

李伟,张键锋,吴锋,施亮,熊春蓉,姚韵怡,赵松,刘璐,冯云,杭德荣,洪青标,黄轶昕,梁幼生,葛均,吴红辉,羊海涛,杨坤[3](2019)在《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历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江苏省近年来采取了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并打造了敏感而高效的监测体系,加强了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于201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防治历程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孙道宽,李倩,李书梅,张翠萍,王全锋[4](2019)在《江苏省金湖县消除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江苏省金湖县在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防治策略及效果。方法收集1970–2017年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不同防治时期实施的防治策略,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 1970–2017年,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经历了传播控制、传播阻断、监测与消除3个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钉螺控制、传染源控制和健康教育。期间累计开展查螺290 691.78 hm2,发现有螺环境3 420.98 hm2,累计开展灭螺8 729.37 hm2,自2014年起未再发现钉螺。累计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525 377人·次,发现血吸虫病患者2 815例,累计治疗病人2 844人·次、扩大化疗977人·次;自1990年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2017年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较1992年分别提高了54.59%和14.23%。结论金湖县在不同时期实施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均取得了显着效果,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但今后仍应加强监测,巩固防治成果。

李林瀚,杨东见,周艺彪,姜庆五[5](2019)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文中提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具有与其他疾病较之特殊的时代特色和意义。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血防工作经历了由调查真实疫情,引起中央最高层重视,随后在国家一系列法令和规范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又在社会发展的徘徊期被赋予了额外的政治意义后前期的工作成果被打破;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借助国际资金力量重新加强了血防的力度,并从历史经验中摸索出如今更全面的防治策略。在一系列不断转变发展的血防策略中,通过政府政策、机构模式、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调整和发展实现了如今新形势下血吸虫病疾病负担的显着下降。笔者认为,巩固当下的防治成果,使血吸虫病不再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仍需要持续的关注。

余双旗[6](2019)在《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51-1970)》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系统地调查了松江县的血吸虫病流行状况。血吸虫病在松江县流行,是由松江县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血吸虫病是地方病,松江县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气候为血吸虫病的流行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血吸虫病也是社会病,松江县居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状况推动了血吸虫病的流行。1951-1970年,松江县通过建设血吸虫病防治专业队伍、收治血吸虫病人、开展群众性预防血吸虫病运动等举措防治血吸虫病,取得很大成效。20年间松江县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8万多次,平均为每位病人治疗3次;使有螺总面积减少到3.18万平方米,比原有总面积减少99.8%;建成1195口无害化粪池,使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每个生产队平均有1至2口,基本上实现了粪便的无害化;并修建4049口砖井,使流行血吸虫病的生产队平均有5口水井,基本上实现了吃井水。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除了得益于建立了专业的防治体制和发动了群众广泛参与,还与利用政治运动深入推进有关。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与政治运动联系密切,其发展深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带来了压力与动力,使得消灭血吸虫病有被纳入生产规划和劳动规划的可能,促进了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发展。“大跃进”运动给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带来了双重影响,在“大跃进”风气影响下,松江县的血防工作既取得快速进展,又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帮助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教育干部群众和重整血防队伍,推动了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发展。“文化大革命”前两年造成的动乱使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经过整顿后,1969年冬到1970年秋,松江县全面加强血吸虫病防治运动,在收治病人、消灭钉螺、粪便管理和用水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1970年底,松江县达到上海市基本消灭(控制流行)血吸虫病的指标及验收考核要求,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是改革开放前新中国运动式治理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尽管过程曲折,也没有彻底消灭血吸虫病,但其始终以消灭血吸虫病为己任,把血吸虫病防治到接近消灭的状态,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支援了农业生产,为1984年松江县成为消灭血吸虫病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玲瑜[7](2019)在《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是我国最严重的地方病之一,其危害性极大,被称为“危害六生”,即危害生产、生活、生命、生长、生育、生趣。新中国成立前,受血吸虫肆虐严重的地方,常常出现村毁人亡、田地荒芜的残破景象,给城乡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一直以来,长江流域都是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灾区,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特别是太湖流域、江苏吴县到浙江嘉兴一带的地区灾害最为突出。位于该区域中心地带的昆山县更是全国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面积最广、患者最多的县,甚至位列全国十大血吸虫流行最严重县之首。本文试图从昆山所藏的血防资料入手,对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展开分析,以期对卫生的现代化有所讨论。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状况,包括流行程度、流行原因以及危害,为第二章的防治工作作原因和原理上的解释。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内容,具体讨论昆山在中央与地方的领导下如何开展血防工作,分析血防组织的建立过程,血防宣传与动员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消灭钉螺、粪水管理、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的具体情况。第三章讨论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具体分析血防宣传、灭螺、治疗、粪水管理以及巡回合作防治等血防措施对昆山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破除迷信、麻痹思想、改善环境卫生、民众体质的增强与改进社会关系。并且,昆山作为全国较早开展血防的地区,其取得的经验对于全国的血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语部分是通过对昆山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探讨,思考中国疾病防治与卫生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其经验对全国的血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与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及实现昆山卫生现代化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

俞凌欣[8](2019)在《贵池县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0-1965)》文中研究指明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贵池县位于长江中下游,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特别适宜血吸虫的生长繁殖,以致成为全国十大血吸虫病流行重灾区之一。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血吸虫病曾经严重危害贵池疫区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极大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迅速恢复疫区经济,贵池县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及时成立血防领导组织和专业防治机构,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积极采取行动,认真开展血防各项工作。一是加强血防政策和血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卫生意识,改变陋习,并自觉地投身到消灭血吸虫病斗争中;二是采取“查、治、灭、管、防”等综合防治措施,齐头并进,并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大规模群众性血防运动。从1950年到1965年,经过十六年艰苦奋斗和不懈探索,贵池县的血防取得了显着成绩。钉螺面积有所缩小,大多数患者都获得有效治疗,疫区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也走过一些弯路,一度出现了很多波折甚至失误。总体上1950-1965年贵池血防经历了一个由兴起、高潮至低潮、恢复的曲折起伏过程,反思和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当前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在群体与疾病反复抗争中隐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元素,贵池血防是全国血防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了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张丽敏[9](2018)在《当代苏州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1950-1990)》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是20世纪中国流行范围较广,对社会造成危害较大的地方性传染病之一,其传染的中介载体是水中的钉螺。河网密布的水乡苏州因之而成为血吸虫病的重灾区,并且对当地的人口数量和质量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与破坏。本文通过梳理苏州地区1950-1990年间血吸虫病防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策略及成效的发展变化,进而分析苏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血防成效可观的原因何在。以小见大的揭示出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之中,是如何借助社会主义制度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的。以前所未有的集中权力,达到决策迅速、动员迅速、发动广泛,以全党、全民动员、全社会投入的运动方式开展血防工作,而五十年代苏州血防迅速的取得成效,正反映了这一制度的特性所在。但不可讳言的是,这种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以运动与大会战的形式开展血防工作,固然有迅速决策、迅速动员、迅速集中,迅速见效的优越性,但也有着如果顶层设计失误,那么迅速决策的错误也会迅速扩大,造成严重损失的缺陷性,苏州血防工作在大跃进与文革中所走过的弯路,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其缺乏科学的论证,则往往无法持久,特别是政府的财力与人力都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的,在一个时期内,集中政府所有的资源重点治理某一个领域的突出问题,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是政府不可能长时期的将所有的资源集中到某一个领域之中,政府在转移工作重点时如果缺乏细致的谋划与部署,就有可能造成这个领域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效出现反复,甚至倒退。改革开放后,苏州的血防工作扬弃了运动大会战的形式,而采取了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若干方法,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这也有力的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有着自我改革、完善、发展的生命力的。

李立军[10](2017)在《群策群力战“瘟神”——1949—1978年的浙江血防工作》文中提出血吸虫病在中国为害2000多年,浙江曾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区。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展开了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本文运用比较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和报刊资料,把浙江血防的历程分为初步防治、全面防治、基本停顿、再掀高潮四个时期,比较翔实地描述了各个时期浙江所做的工作,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从1949年浙江解放至1978年浙江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历程,并总结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必须坚持执政党的强力领导、必须坚持群策群力、必须坚持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三条经验,从而为今后的血防工作提供历史借鉴。

二、在基本消灭钉螺地区采用综合查病效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基本消灭钉螺地区采用综合查病效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1~197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释义
一、徽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一)徽州地区血吸虫病的历史记载及流行范围
        1.有关血吸虫病的历史记载
        2.血吸虫病流行范围
    (二)徽州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因素
        1.气候因素
        2.地貌因素
        3.灌溉水田多
        4.卫生环境差
        5.防范意识弱
    (三)徽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危害
        1.人口大量死亡、房屋倒塌、农田荒芜
        2.劳动力减少,人们生活贫苦
        3.青年人身体素质弱,削弱国防力量
二、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历程
    (一)1951~1954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起步
        1.成立专门的防治机构,培训医疗卫生队伍
        2.调查研究,摸清重点
        3.初步开展“两管”一灭与治疗工作
    (二)1955~1957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初步发展
        1.发挥农业合作社优势,统一开展粪管工作
        2.组建经常性的查螺灭螺队伍
        3.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1958~1960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大跃进”
        1.掀起大规模的灭螺突击运动
        2.设立巡回治疗组,缩短治疗疗程
        3.兴起了“水改旱”的高潮
    (四)1961~1965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调整
        1.进行普检,集中救治急慢性患者
        2.加强生产生活的防护工作
        3.发动灭螺歼灭战
    (五)1966~1978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低潮与再兴
        1.血吸虫病防治陷入低潮(1966~1969)
        2.血吸虫病防治的再兴(1970~1978)
三、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和经验
    (一)1951~1978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1.全区基本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2.人民体质增强,生产生活水平提高
        3.疫区展现新貌,环境卫生大为改善
    (二)1951~1978年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经验
        1.成立严密的血防领导体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各部门协同作战,建立高效有序的联防联控机制
        3.采用群防群治策略,发挥群众力量
        4.坚持宣传教育,坚定大众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决心
        5.进行医药医学创新,贯彻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1.1 新中国成立前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1.2 新中国成立后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1.2.1 1949-1955年
        1.2.2 1956-1980年
        1.2.3 1981-2004年
        1.2.4 2005-2011年
        1.2.5 2012-2018年
2 防治历程
    2.1 调查试点阶段(1949-1955年)
    2.2 全面防治阶段(1956-1980年)
    2.3 巩固推进阶段(1981-2004年)
        2.3.1 疫情回升期(1981-1990年)
        2.3.2 恢复加强期(1990-1998年)
        2.3.3 疫情反复期(1999-2004年)
    2.4传播控制阶段(2005-2011年)
    2.5 传播阻断阶段(2012-2018年)
        2.5.1 综合治理项目
        2.5.2 传染源控制及钉螺控制
        2.5.3 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
        2.5.4 新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
        2.5.5 健康教育
        2.5.6 联防联控
3 结语

(4)江苏省金湖县消除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防治策略及措施
        1.2.1 钉螺控制
        1.2.2 传染源控制
    1.3 效果评价
        1.3.1 钉螺调查
        1.3.2 病情调查
        1.3.3 健康教育
    1.4 伦理学声明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钉螺控制及效果
        2.1.1 传播控制阶段(1970–1979年)
        2.1.2传播阻断阶段(1980–1997年)
        2.1.3 监测与消除阶段(1998–2017年)
    2.2病情控制及效果
        2.2.1 传播控制阶段(1970–1979年)
        2.2.2 传播阻断阶段(1980–1997年)
        2.2.3 监测与消除阶段(1998–2017年)
    2.3 健康教育及效果
3 讨论

(5)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解放战争中血吸虫病对军队的影响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2.1 血吸虫病疫情
    2.2 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得到重视
    2.3 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
3 中共中央直接领导血吸虫病防控
    3.1 1955年起血防工作方针和组织机构管理模式
    3.2 1955—1958年中央防治工作各项指令及防治经验
    3.3 1955年起的科学防治血吸虫病
    3.4 早期灭螺及疾病诊断、治疗和防护方法
    3.5 1955—1966年全国血防运动的效果和影响
4 “文革”对血吸虫病控制的影响
    4.1 对卫生部的批判和血防受阻
    4.2 农村卫生条件和医学水平下降
    4.3 再次强调血防运动
    4.4 血防运动的停滞
    4.5 两次血防运动的成效
5 1980年代以化疗为主的血吸虫病控制
    5.1 与血防相关的社会形势变化
    5.2 疾病控制理念的纳入和中国血防政策的调整
    5.3 血防组织机构管理
    5.4 疾病治疗、诊断和控制方法
    5.5 控制策略的效果
6 世界银行血吸虫病贷款项目及大规模化疗控制血吸虫病
    6.1 世界银行血吸虫病贷款项目的启动和计划
    6.2 世行项目期间的血防措施和相关科研教育
    6.3 世行项目期间的区域综合治理项目
    6.4 世行项目期间的血防组织机构管理
    6.5 世行项目的结果
    6.6 世行项目所面临的问题
7 血吸虫病生态控制
    7.1 新时期的防治政策开启
    7.2 新时期的血防组织机构和政策规划
    7.3 新时期的防治措施
    7.4 新时期取得的成果
    7.5 新时期的挑战
8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的展望

(6)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51-197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的分析框架
    四 相关问题说明
    五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松江县血吸虫病概况
    第一节 松江县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及其危害
        一 松江县的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二 血吸虫病对松江县的危害
    第二节 松江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一 松江县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二 松江县血吸虫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第二章 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举措
    第一节 建设血吸虫病防治专业队伍
        一 成立专门防治机构
        二 扩大血防专业队伍
        三 培训血防专业队伍
    第二节 收治血吸虫病人
        一 动员群众参与治疗
        二 调整治疗政策
        三 治疗进度的变化
    第三节 开展群众性预防血吸虫病运动
        一 群众性灭螺运动
        二 粪便管理
        三 用水管理
        四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章 政治运动与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大跃进”与血吸虫病防治运动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影响
        二 “大跃进”对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与血吸虫病防治运动
        一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影响
        二 “文化大革命”对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概述
    三、资料利用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框架及创新处
第一章 建国初期昆山血吸虫病的流行
    一、血吸虫病在中国的发现与流行
    二、血吸虫病在昆山的流行
    三、昆山血吸虫病的危害
第二章 建国以来昆山血吸虫病的防治
    一、血防组织的建立
    二、血防的宣传与动员
    三、消灭钉螺与粪、水管理
    四、查病治病与耕牛防治
第三章 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的绩效与经验
    一、血防宣传与迷信、麻痹思想的破除
    二、灭螺、“两管”与卫生环境的改善
    三、血吸虫病治疗与民众体质的增强
    四、巡回合作防治与社会关系的改进
结语 血吸虫病防治与中国卫生现代化
参考文献
致谢

(8)贵池县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0-196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四、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章 贵池县血吸虫病流行概况
    第一节 贵池县血吸虫病疫情
        一、流行范围、螺情及流行区分布
        二、人群感染率
    第二节 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第三节 血吸虫病危害性
        一、危害生命健康
        二、阻碍人口增长
        三、人口结构失衡
        四、危害农业生产
        五、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章 贵池县血防工作部署
    第一节 调查摸底到发动群众(1950-1956)
        一、调查摸底
        二、发动群众
    第二节 全面防治到“血防大跃进”(1957-1961)
        一、全面防治
        二、“血防大跃进”
    第三节 补短补差到重点突破(1962-1965)
        一、补短补差
        二、重点突破
第三章 防治措施的实施
    第一节 预防措施
        一、宣传教育
        二、疫情调查
        三、灭螺工作
        四、“两管”工作
        五、个人防护
    第二节 治疗措施
        一、患者治疗
        二、病牛治疗
第四章 贵池县血防成果及历史经验
    第一节 血防成果
        一、疫情得到控制
        二、综合效益显现
    第二节 历史经验
        一、建立高效的领导机构是血防工作的组织保障
        二、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血防工作的开展
        三、统筹协调有助于血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节 几点反思
        一、缺乏经验,存在行动的曲折性
        二、顾此失彼,存在效果的差异性
        三、防不胜防,存在疫情的反复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当代苏州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1950-199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苏州地区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
    一、历史记载和流行范围
    二、血吸虫病流行因素
    三、血吸虫病的危害
第二章 当代苏州地区血防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苏州地区的血防工作(1950-1955)
    二、大跃进前后期苏州地区的血防工作(1956-1963)
    三、文革前后期苏州地区的血防工作(1964-1979)
    四、改革开放后苏州地区的血防工作(1980-1990)
第三章 苏州地区血防成效的原因与制度特征
    一、经费来源广,血防投入有保障
    二、人口素质高,公共卫生观念强
    三、城市化加快,人螺接触减少
    四、苏州地区血防的制度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在基本消灭钉螺地区采用综合查病效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D]. 窦国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徽州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1~1978)[D]. 辜柔.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3]江苏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历程[J]. 李伟,张键锋,吴锋,施亮,熊春蓉,姚韵怡,赵松,刘璐,冯云,杭德荣,洪青标,黄轶昕,梁幼生,葛均,吴红辉,羊海涛,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6)
  • [4]江苏省金湖县消除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及效果[J]. 孙道宽,李倩,李书梅,张翠萍,王全锋.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5)
  • [5]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演变[J]. 李林瀚,杨东见,周艺彪,姜庆五. 上海预防医学, 2019(09)
  • [6]松江县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51-1970)[D]. 余双旗.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7]建国后昆山血吸虫病防治研究[D]. 张玲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贵池县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50-1965)[D]. 俞凌欣. 安徽大学, 2019(07)
  • [9]当代苏州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1950-1990)[D]. 张丽敏. 苏州科技大学, 2018(01)
  • [10]群策群力战“瘟神”——1949—1978年的浙江血防工作[J]. 李立军.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17(02)

标签:;  ;  

基本消灭钉螺地区病害综合检查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