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力海水淡化厂的运营

大型电力海水淡化厂的运营

一、大型电脱盐装置的操作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张霁巍[1](2017)在《电吸附水处理装置的组装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因此需要适当的水处理技术来进行饮用水的净化,污水的处理和海水的淡化。电吸附脱盐技术(CDI)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当溶液从面对面放置的两极板构成的流道中流过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离子会被吸附到电极材料中从而实现水的净化。膜电容脱盐技术(MCDI)在电吸附脱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电极材料表面添加离子交换膜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溶液的脱盐率,达到净水的目的。本论文设计并搭建了一个用于饮用水净化的电吸附脱盐装置,并通过对电极材料,电极片,流道,电压,电吸附单元组数等条件进行优化后,在1.2L·min-1的高流速下可使自来水中离子的去除率达到50%左右,并且经过多次循环测试实验,其水处理能力衰减程度不超过10%。通过对传统电吸附脱盐装置加电方式的改变,设计、组装了一种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可知,随着装置中极板数量的增加,装置的吸附量和充电效率随之提升,比能耗随之降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提升,物理吸附量占比不断增大,装置的充电效率随之降低,当溶液浓度为800mg·L-1时,物理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40.7%;在循环性测试实验中,装置的脱盐率为12.2%,衰减程度为22.8%且最佳脱附时间为7分钟;装置达到吸附饱和所需的时间与离子的质核比成正比关系,装置的总吸附量与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成反比关系。在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CDI装置)中添加离子交换膜从而搭建膜电容吸附脱盐装置(MCDI装置),通过两装置的性能对比可知,MCDI装置的单位吸附量是CDI装置的2.3倍,同时其比能耗只有CDI装置的23%,且充电效率也从CDI装置的63.4%提升至91.6%。在循环性测试实验中,MCDI装置的脱盐率能稳定在46.2%且衰减程度仅有3.3%,这与CDI装置12.2%的脱盐率和22.80%的衰减程度相比有显着的循环性能的提升。

陈益棠[2](1990)在《《水处理技术》15年总目录》文中认为 《水处理技术》创刊于1975年,曾名《海水淡化》,1981年起改为现名,至今已有15个春秋。在各方面的热诚鼓励和支持下,共发表了一千一百余篇文章,内容涉及膜科学、脱盐、分离、净化、浓缩、水处理和污

范爱勇[3](2012)在《氨基酸发酵液电渗析脱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称,是生物功能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食品工业、农业、畜牧业及人类健康、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氨基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直接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酶法和微生物发酵法,而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工业上生产氨基酸最主要的方法。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过程中发酵液成分非常复杂,要得到纯净的氨基酸需要对发酵液进行分离提纯,发酵液中的生物菌体、颗粒物、可溶性蛋白、残留营养物、残留发酵原料、微生物代谢副产物可通过超膜过滤技术进行去除,而发酵液中可溶解性物质(无机盐、杂酸等)与目标氨基酸的分离主要采用离子交换法。而传统的离子交换法的主要缺点是离子交换树脂需要再生,且再生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酸和碱,洗脱时会消耗大量的水,这不仅会因消耗大量的酸碱而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传统的离子交换脱盐方法这些缺点都不符合现代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要求,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的目标,需采取一种更经济环保的脱盐处理技术。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采用电渗析技术对氨基酸发酵液进行脱盐,将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氨基酸的等电点附近,在通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阴阳离子发生迁移,而氨基酸则停留在发酵液中。本文选取两种氨基酸发酵液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异相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对L-异亮氨酸发酵液进行脱盐,异亮氨酸的回收率随终点电导率的升高而增加,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等电点条件下异亮氨酸的回收率高于发酵液直接脱盐,但能耗较高。2.采用异相离子交换膜和均相离子交换膜对L-异亮氨酸发酵液直接进行脱盐,相比于异相离子交换膜,由于均相膜的选择性较高在相同的脱盐终点下,异亮氨酸的回收率更高。同时两种膜都在终点为2.0mS/cm时的回收率达到一个稳定的值,超过该值时,回收率的增加量较小。3.采用异相离子交换膜对L-缬氨酸发酵液直接进行脱盐,在脱盐终点电导率大于0.5mS/cm的范围内L-缬氨酸的回收率大于91.5%,并且随终点电导率的升高而增大。4.实验对最优脱盐终点时进行了经济核算,结果表明,对于L-异亮氨酸发酵液脱盐,由于均相膜价格的昂贵,采用异相离子交换膜的成本相对于均相膜要低,而能耗相对较高,但两种膜相对于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则都要低。对于两种发酵液电渗析的脱盐,其成本都要比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显着的降低。

杨仕超[4](2013)在《电吸附脱盐技术用于炼化企业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研究》文中认为淡水是全世界公认的宝贵资源,目前淡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就是要提高污水再生回用率。而对于工业废水回用时含盐量是主要的限制指标之一,因此废水脱盐是废水回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电吸附脱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脱盐技术,其具有高除盐率、低能耗、无需化学再生及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电吸附脱盐机理是在极板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使得极板与溶液的接触面产生双电层,溶液中的离子受到电牵引力的作用向双电层进行迁移,从而使得离子富集在双电层中,最终达到脱盐的目的。本文自制电吸附脱盐装置采用活性炭纤维作为电吸附极板,实验思路:前期采用人工配水对电吸附脱盐技术的最佳工作参数、脱盐性能及脱盐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验证对兰州某炼化企业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净化效果,以期替代反渗透-离子交换树脂-混合离子交换床高纯水制备工艺中的反渗透工艺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前预处理工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总结如下:1、在极板电压为1.3V1.6V的范围内,随着极板电压的升高电吸附脱盐装置对离子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单位制水能耗也会随之增加,得出电吸附最佳工作电压为1.5V。2、在进水离子浓度为250mg/L850mg/L的范围内,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电吸附对离子的吸附量也就越大,但是当浓度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水离子浓度大于850mg/L),电吸附对离子的吸附量趋于平稳,进水离子浓度对电吸附吸附量的影响较小。3、在进水流量为15ml/min30ml/min的范围内,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电吸附对离子的平均去除率逐渐下降,单位制水能耗也会随之下降,当电吸附出水离子浓度满足要求时,可以适当提高进水流量来降低单位制水成本。4、对电吸附中双电层吸附离子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分别进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与Freundich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与Freund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均可以很好的描述电吸附装置的吸附机理。电吸附对离子的吸附容量qe与最大吸附量qm均随着极板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且不同电压下1/n值均在0.10.6范围内,这说明双电层在该电压范围内对离子均有较高的吸附速率。5、对电吸附中双电层吸附离子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Lagergre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明: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电吸附反应动力学机理。升高极板电压不仅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纤维对离子吸附速率(k2值升高),而且会提高其吸附容量qe值。6、对电吸附中离子迁移至双电层过程中的扩散模型分别进行Kannan颗粒内扩散模型与液膜扩散模型拟合。拟合结果表明:在整个双电层的吸附离子过程中离子受到液膜扩散与孔内扩散的双重控制。7、电吸附脱盐装置对离子交换树脂的进水水质所关注的几项指标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水电导率为1300μs/cm,出水平均电导率330μs/cm,平均脱盐率为75%,产水率为85%,单位制水能耗为1.9kWh/m3,因此电吸附脱盐技术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8、对电吸附双电层的脱盐机理进行吸附等温线模型、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离子扩散模型全面分析研究,以此来研究电吸附技术的脱盐机理。

徐泽远[5](1997)在《原油电脱盐技术概况及深度电脱盐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当前国内外原油电脱盐的基本概况。国内原油无机盐类的脱除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但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采用低温破乳剂,使原油在低温下得到处理净化,然后应用新型电脱盐成套设备和高效破乳剂及脱金属剂,解决了原油深度脱盐问题。

陈东魁[6](2017)在《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美的马瑞油、波斯坎油等重质原油具有高含量的胶质和沥青质成分,在生产道路石油沥青方面具有优势,且价格低廉,尤其是更重的波斯坎油。在应用这两种原油混炼生产沥青产品时,如果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更廉价的波斯坎油的混炼比例,将大大降低原料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对于马瑞油、波斯坎油等南美重质原油来说,主要问题是在具有高含盐量的同时,又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给原油脱盐脱水带来很大难度。原油含盐过高,会在加工过程中对装置设备造成较强的腐蚀危害。因此,解决原油的脱盐脱水问题,是加工高密度高含盐原油的关键,也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本课题针对高密度高含盐原油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方法措施:(1)通过实验室静态和动态实验,筛选出了高效的破乳脱盐剂,对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起到了高效破乳脱盐作用。(2)采用了独特的“一级立式-两级卧式”电脱盐罐组合工艺,提高了电脱盐设备的脱盐脱水能力。(3)通过优化电脱盐操作条件,确保了电脱盐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采取以上改进措施,可将高密度高含盐原油的脱盐率达到90%以上,原油脱后含水可降至0.1%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问题的解决,提高了重劣质原油的混炼比例,降低了原料成本,同时减缓了装置设备设施的腐蚀程度,节约了检修成本。若将该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将为国内高密度高含盐原油的脱盐脱水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刘祖虎,武英冲,孙云,蒋长胜[7](2016)在《原油电脱盐脱水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以高速电脱盐、脱水技术,双进油双电场电脱盐、脱水技术,超声波辅助破乳电脱盐、脱水技术为代表的电脱新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情况。高速电脱盐技术适用于轻质和中质原油的大处理量电脱盐、脱水过程,但对重质油品的适应性较差;双进油双电场技术适用于重质劣质原油的大处理量电脱盐、脱水过程,也适用于老旧装置产能提升和适应原油劣质化重质化的改造;超声波辅助破乳技术具有脱盐、脱水效率高、节省破乳剂的特点,但还有很多理论问题尚未解决,限制了其应用。分析了电脱盐、脱水技术为适应炼油装置大型化、油品重质化和劣质化、电源高效节能、电脱盐协同脱金属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徐成龙[8](2020)在《微生物脱盐电池性能优化及处理盐碱地淋洗水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伴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关注。海水淡化和苦咸水脱盐,城市污水、农业和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等是增加水资源量的重要途径,高效低耗的脱盐及废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下环境工程领域研发的重点。微生物脱盐电池(Microbial Desalination Cells,MDC)是一种集污水净化和产电脱盐为一体的新型水处理工艺,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应用于实际废水处理的成果鲜有报道。本文以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构建传统小型微生物脱盐电池(S-MDC)、改进中型微生物脱盐电池(M-MDC)和改进大型微生物脱盐电池(L-MDC),研究阳极底物有机物浓度、阴阳两极室电极间距和盐室盐度条件对MDC性能影响,通过优化反应器,最终探究微生物脱盐电池用于处理盐碱地淋洗水的效果,并从电化学极化特性、污染物降解、脱盐效能和功能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一步评价反应器长期运行稳定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以两种构型微生物脱盐电池反应器(S-MDC和M-MDC)为实验对象,阳极底物有机物浓度从100、200、400、600和800 mg/L依次变化,出水有机物降解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库伦效率和脱盐效率均无显着性差异,阳极底物有机物浓度变化对微生物脱盐电池性能产生影响,本研究优选有机物浓度为600 mg/L效果最佳,另外,从反应器启动运行结果来看,改进中型微生物脱盐电池可以用来作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改进中型M-MDC为实验对象,设计电极间距16~8 cm逐渐减小,功率密度先升高后降低,不同间距条件闭路体系下COD去除率和脱盐率均大于开路体系,且具显着差异,以电极间距为12 cm的M-MDC2效果最佳。电镜扫描电极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测序表明产电菌主要为Bacillus、Arcobacter和Pseudomonas,总丰度21.9%,水解发酵菌主要为Bacteroides(18.1%),通过代谢有机物,加快产电菌对共基质新陈代谢,辅助产电菌活动,提高活性。改进大型L-MDC为实验对象,随着盐度从30、15和5 g/L依次变化,脱盐周期与脱盐速率逐渐变短,脱盐率逐渐增大,以5 g/L脱盐率最高。实际盐碱地淋洗水进水条件,获得峰值电压742 m V,最大功率密度2.84 W/m3,脱盐率99.13±2.1%,测序表明,阳极生物膜发现3种产电菌属Pseudomonas、Arcobacter和Bacillus,总丰度22.9%,2种水解发酵菌属Bacteroides和Propionibacterium,总丰度20.9%,2种反硝化菌属Pseudomonas和Acinetobacter,总丰度17.5%,盐室水体发现3种反硝化菌属Pseudomonas、Acinetobacter和Stenotrophomonas,总丰度10.5%,低于阳极生物膜反硝化菌属丰度。实验结果表明,L-MDC用于处理实际盐碱地淋洗水,脱盐效果能满足条件,但输出功率密度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且存在处理水量的限制,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徐泽远[9](1996)在《原油电脱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文中认为电脱盐是原油加工的第1道工序,目的是将原油中所含的盐和水脱除.此文就国内外当前在电脱盐设备、技术方面的概况,以及在这一领域开发的新设备、新技术应用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朱道松[10](2017)在《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文中提出原油中的无机盐对后续储运、炼制加工、油品质量及设备维护均会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炼油厂的加工任务和处理难度相应提高,对电脱盐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稳定高效的电脱盐控制技术研究成为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目前,在国外第四代高频脉冲电脱盐技术已由NATCO等公司推广到工业化应用阶段;而当前国内电脱盐控制技术依然以二、三代占绝大多数,第四代技术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尚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本文就是根据目前国内电脱盐技术的应用现状,针对性的开发适合现场应用的大功率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并配合中石油石化相关部门进行国内大面积推广。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缺少明确的设计输入的情况下,通过对多个原油炼厂实际工况的考察和试验,确定了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以输出电压幅值、脉冲频率和脉冲占空比为主要调节参数,以多频多电压的调制脉冲为主,以中频正弦调制脉冲为辅的工作模式,以智能短路保护为主要功能,并确定关键参数的指标需求;通过对负载特性、功率适配和变压器阻抗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两种恒流控制策略。(2)经过深入对比分析,选取双向整流器、同步整流斩波器和单相逆变桥为主功率总体框架;对硬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详细计算,研制了一套30KW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验证了控制策略。(3)设计了铁基非晶合金的高压变压器,可降低高频铁损;设计了主动前端单元,可改善炼油企业的电能质量;并设计了远端电压补偿功能,提升了远距离传输时的负载效应。本文设计和实现的30KW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已经完成初样机和正样机设计。该系统不仅实现了系统的稳定输出、包括多频多电压方波脉冲模式在内的多种模式控制、优良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协助合作单位进行了常规油品类型与最优配置参数关系的数据采集工作。

二、大型电脱盐装置的操作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电脱盐装置的操作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电吸附水处理装置的组装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吸附脱盐技术
        1.1.1 电吸附脱盐技术的基本原理
        1.1.2 电吸附脱盐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电极材料
        1.2.1 活性炭
        1.2.2 炭气凝胶
        1.2.3 炭化物衍生炭
        1.2.4 石墨烯
        1.2.5 其他材料
    1.3 电吸附脱盐装置的发展简介
    1.4 膜电容脱盐技术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比表面积与孔径结构分析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3 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测试
第三章 用于饮用水净化的电吸附脱盐装置的组装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电吸附脱盐装置的组成
    3.3 电极材料(活性炭)的选用
        3.3.1 活性炭脱灰处理
        3.3.2 两组电吸附单元装置脱盐实验
        3.3.3 九组电吸附单元装置脱盐实验
    3.4 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3.4.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
        3.4.2 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
        3.4.3 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测试分析
    3.5 电吸附脱盐装置的优化及性能测试
        3.5.1 活性炭涂敷面积的影响
        3.5.2 电吸附单元组数的影响
        3.5.3 电压的影响
        3.5.4 极板间距的影响
        3.5.5 相同涂敷面积下电极片尺寸的影响
        3.5.6 流道的影响
        3.5.7 电吸附脱盐装置循环性能测试
    3.6 大型饮用水处理装置的设计及组装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的设计,搭建及其性能探究
    4.1 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的组成与分析
    4.2 活性炭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2.1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4.2.2 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
        4.2.3 循环伏安与交流阻抗测试分析
    4.3 四组极板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的搭建与性能探究
        4.3.1 电极片尺寸的影响
        4.3.2 流速的影响
        4.3.3 电压的影响
        4.3.4 浓度的影响
        4.3.5 恒定电流实验
        4.3.6 恒定功率实验
    4.4 不同极板数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的搭建与性能对比
        4.4.1 相同NaCl溶液浓度下三组电吸附脱盐装置的性能对比
        4.4.2 不同NaCl溶液浓度梯度下两组电吸附脱盐装置的性能对比
    4.5 六组极板数多极电吸附脱盐装置的搭建与性能探究
        4.5.1 物理吸附
        4.5.2 吸脱附实验
        4.5.3 电吸附脱盐装置循环性探究实验
        4.5.4 不同离子的吸附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膜电容吸附脱盐装置的搭建及其性能研究
    5.1 两组膜电容吸附脱盐装置的搭建与理论研究
    5.2 NaCl溶液的吸附实验
    5.3 不同离子的吸附实验
        5.3.1 阳离子吸附实验
        5.3.2 阴离子吸附实验
    5.4 膜电容吸附脱盐装置循环性探究实验
        5.4.1 单次循环吸脱附实验
        5.4.2 15次吸脱附循环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及已接受文章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氨基酸发酵液电渗析脱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氨基酸简介
        1.1.2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1.1.3 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分离提纯现状
    1.2 电渗析技术
        1.2.1 电渗析原理
        1.2.2 电渗析技术的发展
        1.2.3 电渗析技术的应用
        1.2.3.1 浓缩海水制盐
        1.2.3.2 工业废水处理
        1.2.3.3 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2.3.4 有机酸的生产
    1.3 电渗析技术在氨基酸脱盐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2 L-异亮氨酸发酵液异相膜脱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设备
        2.2.2 L-异亮氨酸发酵液和离子交换膜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异亮氨酸回收率
        2.3.2 发酵液体积的变化
        2.3.3 杂酸的脱除率
        2.3.4 能耗
    2.4 小结
3 L-异亮氨酸发酵液均相膜脱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设备
        3.2.2 L-异亮氨酸发酵液和离子交换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异亮氨酸回收率
        3.3.2 能耗
    3.4 小结
4 L-缬氨酸发酵液脱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时间-电导率变化曲线
        4.3.2 时间-电流变化曲线
        4.3.3 发酵液pH值变化曲线
        4.3.4 残糖的变化
        4.3.5 L-缬氨酸回收率
        4.3.6 能耗
    4.4 小结
5 经济核算
    5.1 核算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L-异亮氨酸发酵液的脱盐成本的核算
        5.2.2 L-缬氨酸发酵液脱盐成本的核算
    5.3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电吸附脱盐技术用于炼化企业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水资源概况
        1.1.2 国内外污水再生利用的现状与意义
    1.2 水处理除盐常用处理技术
    1.3 电吸附脱盐技术原理及其发展历程
        1.3.1 电吸附脱盐原理与特点
        1.3.2 双电层理论
        1.3.3 电吸附脱盐技术与其它脱盐技术的比较
        1.3.4 电吸附脱盐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
        1.3.5 电吸附技术中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6 电吸附双电层理论基础
        1.3.7 理论推导双电层电极界面饱和电荷量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装置
    2.1 实验路线
    2.2 电吸附脱盐技术工作特性分析
        2.2.1 电吸附脱盐技术的吸附再生过程
        2.2.2 电吸附脱盐过程中电压和电流变化
    2.3 电吸附脱盐设备与脱盐工作流程
        2.3.1 电吸附脱盐设备的构造
        2.3.2 电吸附脱盐工艺流程
    2.4 水样分析测试方法
    2.5 实验方法
    2.6 实验原水浓度分析测定方法
        2.6.1 测定 NaCl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电导率线性关系
        2.6.2 测定 MgCl2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电导率线性关系
第三章 不同工作条件下电吸附设备除盐性能研究
    3.1 操作电压对 NaCl、MgCl2去除效果的影响
        3.1.1 不同操作电压对 NaCl、MgCl2去除的影响
        3.1.2 不同操作电压对出水 pH 值的影响
        3.1.3 不同操作电压与离子去除率及能耗变化关系
    3.2 NaCl、MgCl2进水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3.2.1 NaCl、MgCl2进水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3 进水流量对 NaCl 及 MgCl2的去除效果影响
        3.3.1 不同进水流量对 NaCl 及 MgCl2去除效果的影响
        3.3.2 不同进水流量下出水离子平均去除率
        3.3.3 不同进水流量对能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吸附脱盐工艺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
    4.1 电吸附脱盐装置在不同电压下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等温方程
        4.1.1 吸附等温线模型
        4.1.2 不同电压下的吸附等温线
        4.1.3 不同电压下电吸附脱盐装置吸附容量
    4.2 动力学实验
        4.2.1 动力学模型
        4.2.2 扩散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吸附对兰州某炼化企业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实验研究
    5.1 实验条件
        5.1.1 实验水质
        5.1.2 实验设备
        5.1.3 试验操作参数与流程
    5.2 电吸附脱盐实验对各种指标的去除效果
        5.2.1 对二级处理出水浊度的平均去除效果
        5.2.2 对二级处理出水色度的平均去除效果
        5.2.3 对二级处理出水 CODcr的去除效果
        5.2.4 对二级处理出水 NH3-N 的去除效果
        5.2.5 二级处理出水电导率的变化
        5.2.6 对二级处理出水总硬度的去除效果
        5.2.7 对二级处理出水总铁的去除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的重要性及难点分析
    2.1 原油性质分析
    2.2 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的重要性
    2.3 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技术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破乳脱盐剂的实验室筛选及工艺条件的优化
    3.1 脱盐剂静态筛选实验
        3.1.1 静态实验方法
        3.1.2 四种脱盐剂不同加量下的破乳实验效果
        3.1.3 四种脱盐剂静态实验效果对比
    3.2 脱盐剂动态评价实验
        3.2.1 动态实验方法
        3.2.2 马波 6:4 下动态实验结果
        3.2.3 马波 5:5 下动态实验结果
        3.2.4 马波 4:6 下动态实验结果
        3.2.5 动态实验结果正交法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脱盐工业条件的改进
    4.1 采用立式-卧式电脱盐罐三级组合工艺
    4.2 优化电脱盐运行条件
        4.2.1 控制操作温度
        4.2.2 控制操作压力
        4.2.3 控制电场强度
        4.2.4 优化换热流程,增加电脱盐温度及压力的调节手段
        4.2.5 控制注水量
        4.2.6 控制电脱盐界位
        4.2.7 合理调整原油混炼比例
    4.3 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效益分析
    5.1 不同原料配比下的效益分析
    5.2 检修成本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原油电脱盐脱水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电脱盐技术
    1.1 技术特点
    1.2 应用情况
    1.3 应用情况分析
2 双进油双电场电脱技术
    2.1 技术特点
    2.2 应用情况
3 超声波辅助破乳电脱盐技术
    3.1 技术及其作用机理
    3.2 基础研究进展
    3.3 应用情况
4 电脱盐、脱水技术展望

(8)微生物脱盐电池性能优化及处理盐碱地淋洗水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
        1.2.1 物理改良技术
        1.2.2 化学改良技术
        1.2.3 生物改良技术
        1.2.4 综合改良技术
        1.2.5 盐碱地改良洗水回收研究进展
    1.3 微生物脱盐电池研究进展
        1.3.1 发展历程与性能优化
        1.3.2 功能产电微生物研究进展
        1.3.3 废水处理应用研究进展
    1.4 存在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活性污泥来源与接种
        2.1.2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实验装置构建与运行
        2.2.1 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电池的构建
        2.2.2 空气阴极微生物脱盐电池的启动和运行方法
    2.3 系统数据采集与评价方法
        2.3.1 采样分析方法
        2.3.2 常规指标计算与分析方法
        2.3.3 电化学特征参数测量与计算方法
        2.3.4 扫描电镜(SEM)样品处理方法
        2.3.5 16SrRNA基因文库构建与分析方法
第3章 阳极底物有机物浓度对MDC性能影响
    3.1 引言
    3.2 S-MDC和M-MDC_2的启动效果
        3.2.1 S-MDC的启动效果
        3.2.2 M-MDC_2的启动效果
        3.2.3 不同构型条件下启动结果讨论与分析
    3.3 S-MDC和M-MDC_2运行有机物降解特征
        3.3.1 S-MDC和M-MDC_2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
        3.3.2 S-MDC和M-MDC_2污泥有机质(OM)降解效果
        3.3.3 不同构型条件下有机物能量回收效率分析
    3.4 S-MDC和M-MDC_2运行脱盐效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阴阳两极室电极间距离对MDC性能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电极间距M-MDC的产电性能研究
        4.2.1 M-MDC启动电压
        4.2.2 M-MDC电化学极化特性
        4.2.3 开闭路体系下M-MDC特征性差异
    4.3 不同电极间距M-MDC的脱盐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不同电极间距M-MDC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4.4.1 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
        4.4.2 无机氮降解与迁移规律
        4.4.3 污染物能量回收效率
    4.5 M-MDC_2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4.5.1 电极表面微生物生长状况
        4.5.2 16SrRNA微生物测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盐度条件对MDC性能影响及处理盐碱地淋洗水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项目简介
    5.3 实验设计
    5.4 L-MDC启动与盐度对性能的影响
        5.4.1 L-MDC的启动
        5.4.2 不同盐度下的盐室脱盐效果
        5.4.3 不同盐度下的COD去除率与库伦效率
    5.5 淋洗水进水条件下的L-MDC输出结果与分析
        5.5.1 L-MDC产电脱盐效率
        5.5.2 L-MDC脱盐室氨氮去除效果分析
        5.5.3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1.2.1 传统交/直流电脱盐控制系统应用研究现状
        1.2.2 高频脉冲电脱盐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电脱盐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控制策略
    2.1 电脱盐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指标
    2.2 电脱盐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2.2.1 负载特性分析
        2.2.2 功率适配分析
        2.2.3 变压器阻抗分析
        2.2.4 两种恒流控制策略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效电脱盐总体设计
    3.1 电脱盐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3.2 电脱盐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3.3 电脱盐控制系统的功率模块设计方案
        3.3.1 电能质量改善方案设计
        3.3.2 调压方案的设计
        3.3.3 调频方案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关键单元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主功率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1 主动前端单元详细设计
        4.1.2 调压单元详细设计
        4.1.3 逆变单元详细设计
    4.2 驱控执行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驱动电路详细设计
        4.2.2 采样电路详细设计
        4.2.3 保护功能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实物展示与功能测试
        5.1.1 系统实物和人机交互展示
        5.1.2 系统功能测试
    5.2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大型电脱盐装置的操作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吸附水处理装置的组装与性能研究[D]. 张霁巍. 北京化工大学, 2017(05)
  • [2]《水处理技术》15年总目录[J]. 陈益棠. 水处理技术, 1990(01)
  • [3]氨基酸发酵液电渗析脱盐的研究[D]. 范爱勇.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8)
  • [4]电吸附脱盐技术用于炼化企业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研究[D]. 杨仕超.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5]原油电脱盐技术概况及深度电脱盐技术的应用[J]. 徐泽远. 炼油设计, 1997(01)
  • [6]高密度高含盐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研究[D]. 陈东魁. 燕山大学, 2017(05)
  • [7]原油电脱盐脱水新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J]. 刘祖虎,武英冲,孙云,蒋长胜.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6(08)
  • [8]微生物脱盐电池性能优化及处理盐碱地淋洗水的实验研究[D]. 徐成龙. 上海海洋大学, 2020
  • [9]原油电脱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徐泽远.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1996(02)
  • [10]高效原油电脱盐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 朱道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05)

标签:;  ;  ;  ;  ;  

大型电力海水淡化厂的运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