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室栽油桃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闫娜[1](2021)在《北方地区设施大棚油桃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文中指出设施大棚内栽植油桃可解决北方冬季果品单一的问题,同时在大棚内推广油桃加鸡的复合经营模式,可以进一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受到农户的欢迎。结合北方地区当地实际,对设施大棚油桃复合经营模式的技术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并分析其经济效益。为北方地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借鉴。
李天智[2](2021)在《日光温室油桃“一边倒”早产丰产技术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缩短日光温室果品栽培的生产周期,促进早产丰产,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引进山东日光温室油桃"一边倒"栽培技术,在甘肃武威开展了日光温室油桃"一边倒"早产丰产技术试验研究。通过油桃"一边倒"树形培养、辅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传统方法采用开心形树形作对比栽培试验。在生产环境、栽培品种、栽植密度、水肥管理相同的条件下,通过三年栽培试验,取得了研究成果:采用"一边倒"树形培养、辅助生长调节剂的栽培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结果期与丰产期均提前一年,实现了从苗木定植到头茬果实成熟仅15个月的早产效果,且产量与品质优于传统栽培模式。
张颖[3](2021)在《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究湖南衡阳桃品种生物学特性与果实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以衡阳四个主栽桃品种为试材,分别为菁香桃、脆蜜桃、大久保、锦绣黄桃,通过测定桃品种物候期、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内容,比较分析桃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品质指标变化,为提升桃品种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1)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菁香桃生长规律与其他三个桃品种呈显着差异。菁香桃与其他品种物候期呈显着差异,3月初萌芽,开花始于3月中旬,盛花期为3月下旬,花期为4月初,开花期持续9-10天,果实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落叶期为11月中旬,之后进入休眠状态。大久保叶片长、宽,株高与地径长势及坐果率较为显着,数值分别为 17.06±0.38d、4.21±0.12a、42.12±3.13aA、42.12±3.13aA、4.66±0.48 cm;桃品种生长发育习性中,菁香桃萌芽率及成枝率较高,为93.80%,脆蜜桃短果枝率较高,为57.3%;脆蜜桃和菁香桃花粉生活力较高,分别为70.1%、61.3%,菁香桃和大久保花粉萌发率较高,分别为60.7%、49.6%。从果实品质来看,成熟期菁香桃果实横纵径、果形指标突出,大久保果实各项指标最低。(2)四个品种光合特性呈显着差异。菁香桃比叶重数值较高,大久保较低,品种均值相差165.43 mg/dm2;脆蜜桃叶绿素a+b值较高,为3.29 mg/g,菁香桃的叶绿素a/b值较高,为2.15 mg/g。光合速率日变化中,不同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呈“双S”型,脆蜜桃Pn值在10:00 a.m呈最大值,比炎陵黄桃提前2h,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气孔导度变化呈“双峰型”,而大久保呈“W型”,锦绣黄桃Ci日变化均值最大,脆蜜桃Ci日变化均值最小。(3)从不同桃品种果实综合特性比较来看,菁香桃果实综合性状最好,色泽青翠,着色全面,青、脆、甜。桃果实生长发育阶段,菁香桃单果重与其他三个品种呈显着差异性,其果实纵横径较低,而大久保果实横纵径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四种桃品种的果实发育变化规律一致,桃品种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趋势均为“增长-下降-增长-下降”。成熟期时,菁香桃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1.63 mg/g、21.54 mg·g-1FW;锦绣黄桃果糖、VC 含量较高,分别为 51.31 mg/g、24.87 mg/g;锦绣黄桃可滴定酸含量与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0.69 mmol/100g、55.04 mg/g;脆蜜桃总糖含量较高,为0.65mg/g。在花后25d-45d,菁香桃果肉叶绿素含量表现较为活跃,其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在发育后期表现活跃,且其花青苷与类胡萝卜素之间呈正相关,有利果实色素积累。(4)针对衡阳主栽品种菁香桃进行不同栽培技术管理,以改善桃品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研究结果表明:CPPU对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均有显着的增大作用,并且GA3+CPPU组合处理(200mg/L+15 mg/L)对果实营养物质剂有提高作用。在疏花疏果方式中,二次疏果和报纸套袋较为合适。在不同配比施肥中,N2P1K2处理表现较为良好,2018-2019年单果重、挂果重和产量分别提升11.9%、33.9%及27.7%。综上所述,在四个不同桃品种中,晚熟菁香桃果实品质优良,抗逆性良好,结合适配的栽植管理措施适宜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王鸿,李宽莹,陈建军,王晨冰,王发林[4](2020)在《西北六省区非耕地日光温室桃品种布局建议》文中指出我国耕地资源紧缺,85%以上的土地资源为非耕地资源,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裸岩、低洼盐碱地、沼泽地等。科学合理开发戈壁滩等非耕地资源,在适宜地区科学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对我国耕地保有量坚守18亿亩红线,解决果菜等园艺作物与粮争地矛盾有重要意义。果树设施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在特定区域或季节,创造适宜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从而保证正常开花结果和生长。通过调整果品上市时间,为生产者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马小妹[5](2020)在《温室油桃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油桃是我国保护地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油桃保护地栽培时要适应保护地生产的特点,在生产中应抓好以下要点,以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一、进行土壤中耕。油桃为好气性树种,要经常保持土壤疏松,以促进形成强大根群,促进树体生长,提高结实能力。特别是在施肥
江莉[6](2020)在《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和成熟,但由于春夏季节高温高湿,此时正是葡萄的开花坐果时期,易导致园内病害滋生流行。福建省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设施避雨栽培葡萄。近年来闽东、北地区葡萄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福建省葡萄主产区之一,80%采用连栋的避雨栽培模式,此模式下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弱光和CO2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在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连栋设施葡萄园微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棚内光照强度减弱、高温高湿和CO2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等研究,具体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对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达8445 hm2,产量达15.75万t,占全省葡萄种植的80.4%、产量的92.1%,主要栽培品种为‘巨峰’;其中主要分布在宁德、南平、三明、福州地区,占全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的97.6%。(2)对主产区宁德市福安市,平地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设施类型为连栋栽培,连栋面积约200 hm2;单跨宽度6.0 m,棚顶距地面3.4 m,肩高2.0 m。设施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棚内年平均温度比露地温度高2℃,特别是夏季,葡萄果实转色和成熟期,棚内最高温达45℃,比露地温度高10℃,显着高于葡萄生长上限温度(35℃),导致了叶片严重日灼后果;7月份平均湿度显着高于露地温度;CO2浓度在白天持续下降,棚内的CO2浓度远低于葡萄的CO2饱和点,补充外源CO2可以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2.针对福建省平地连栋设施葡萄园中存在的弱光、高温高湿、CO2不足问题,进行了改造树形、开窗降温、补充CO2气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葡萄冬剪将传统高干倒伞形(CK)改造为“一”字形树形,结果表明:“一”字形树形较CK物候期明显提前,成熟时间提前6 d左右;果实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树形叶幕底层光照强度平均比CK提高了80%,“一”字形叶幕层平均温度高出4.3℃。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成熟期(花后105 d),“一”字形叶绿素总量显着高于CK(P<0.05);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改造树形差异显着。“一”字形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9:00和11:00显着高于对照,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光保护能力综合来看“一”字树形优于对照。“一”字树形2年的果实品质总体得到了改善,表现为可滴定酸含量持续降低;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显着高于CK,分别提高了13.29%、9.88%和23.8%,说明改造树形可提高葡萄果实品质,改善果实风味。改造后第二年(2018年)葡萄单株产量和亩产显着低于对照,传统树形亩产比CK显着提高了126.7%;第三年(2019年)葡萄单株产量基本与对照持平,但亩产仍比CK低47.2%。“一”字形由于果实品质的改善,出园单价提高了4元/kg,改造树形后第三年亩产值显着提高。(2)通过自制简易拉杆在温度高于35℃的天气开窗,结果表明:9:00~15:00开窗效果最好,显着降低棚内温度6.1℃,开窗对湿度有间断性影响,白天显着降低棚内湿度,晚上开窗棚内湿度高于棚外;同时设施大棚通风情况改善,棚内风速显着提高。开窗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与CK无显着影响(P<0.05),开窗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9:00和13:00均显着高于CK;13:00与CK相比提高了12.4%,可能是开窗处理的降温效果降低了PSII系统胁迫。CK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持续增至13:00后下降,变化幅度比开窗处理小,在9:00显着高于CK,光合活性较好。开窗处理的单果重比对照显着提高了9.9%、可滴定酸含量显着降低、糖酸比显着提高,开窗后果实风味更佳。开窗处理病害等级为5级的最多,其次是4级,叶片受轻微日灼的数量较少,其中1级病害数量显着低于CK,开窗处理植株抗病性较强;(3)晴天将CO2气肥缓释颗粒均匀悬挂在叶幕下方10 cm,结果表明:在13:00后增施气肥处理的CO2浓度达到517 mg/L,显着高于对照。棚内补充CO2浓度后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总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提高了6.4%。不同处理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Y(II)在一天中先升后降再升,两者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1:00后变化趋势一致,在11:00和15:00均显着高于对照,较CK均提高了1倍左右,光保护能力显着提高。增施气肥后显着提高了单果重、糖酸比及花色苷含量,单果重较CK提高了13.0%,说明补充CO2有助于果实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糖含量略高于CK,但无显着差异,糖酸比较CK显着提高了39.2%;花色苷含量也显着增加,说明果实发育良好,有助于果皮转色。3.综上,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有效调控了设施环境,有利于葡萄生长,果实品质改善,有助于福建省设施葡萄产业稳健发展。
张学昕,罗守礼,王正伟,包正荣,刘江涛,王惠芳[7](2019)在《不同毛细管柱测定油桃中3种农药的回收率》文中认为通过加标回收试验,检测油桃中乐果、杀螟硫磷和五氯硝基苯的残留量,分析DB-17和HP-5两种毛细管柱对样品加标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果、杀螟硫磷和五氯硝基苯3种农药在HP-5毛细管柱中的保留时间均短于其在DB-17毛细管柱中的,HP-5的检测结果也均优于DB-17,能获得相对准确的结果,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和不足。同时,毛细管色谱柱DB-17和HP-5在应用过程中,平均相对标准差(RSD)的范围在0.69%~4.38%之间,精密度能够满足微量农药含量分析的要求。
王东平[8](2019)在《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快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河北省政府不断强调一二三产融合,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本文以河北省桃产业为研究对象,总结概括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对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河北省桃产业主产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现状,针对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现阶段发展情况提出产业融合模式新思路,并运用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指标体系,并对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进行评价。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产业融合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种植面积、产量、种植品种方面分析河北省桃产业生产现状的现状,从加工企业数量、产值、转型升级方面分析河北省桃产业的加工现状的现状,从休闲园区数量、收入、电子商务方面分析河北省桃产业服务现状,从一二三产结构、桃产业处于发展阶段分析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第三部分在对河北省桃产业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概括目前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的四种模式;第四部分主要是建立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评价体系,并对四种模式进行评价;第五部分针对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提出模式选择和模式优化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1)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快速发展,但是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需从桃全产业链探索深度融合发展;(2)区域多产业融合是目前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中发展较为好的模式,其次是电子商务融合模式,桃园康养模式,桃园综合体模式;(3)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选择和优化的建议为:突出差异化定位,因地制宜选择;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打造桃文化旅游品牌,鼓励桃园综合体模式;发展产业科技联盟,探索加工带动融合模式;加快全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产业融合模式。本文的创新点:(1)总结归纳了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融合的四种模式,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桃园综合体模式、电子商务引领型模式和桃园康养模式,并分别对这四种模式的内涵、特点、优势、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2)创建了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进行了评价。
贾璐,张瑞,何秀梅[9](2018)在《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油4号油桃具有早熟、产量高、便于贮藏和运输、果肉脆质、口感好等优点,中油4号油桃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相比于其他同类水果,中油4号油桃的质量较优,深受人们喜爱。本文总结了郸城县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郸城县中油4号油桃的种植提供参考。
王茂思[10](2018)在《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蓝莓果实营养丰富、并含有许多抗衰老成分,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蓝莓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导致可以种植蓝莓的地方不多。天津蓟县通过土壤酸化和温室促成栽培,已经发展蓝莓4000余亩。但是,由于对蓝莓自然休眠期和需冷量等了解不多,促成栽培使果实提早成熟的时间很有限。为了使蓝莓提早成熟,达到周年生产,必须了解其芽休眠和解除休眠的生理变化和基因、蛋白质调控机理,找到调控的方法、获得更高的效益。本研究以天津蓟县蓝莓生产基地主栽品种蓝莓、伯克利、莱克西、布里吉塔等为试材,通过不同时期休眠花芽的萌芽情况,研究了蓝莓花芽的休眠进程;用≤7.2℃模型分析方法确定了各蓝莓品种的需冷量;通过休眠花芽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的测定,了解了不同蓝莓品种花芽休眠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和差异蛋白功能分析、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蓝莓花芽自然休眠期和解除休眠时期的关键蛋白和相关基因。结果如下:1、蓝莓休眠期包括6个时期:诱导休眠期、内休眠始期、轻度休眠期、深度休眠期、休眠解除始期、完全解除休眠期。其中,休眠芽萌芽率开始下降为诱导休眠期,休眠芽萌芽所需天数大于10d时为内休眠始期,10%<萌芽率<20%为轻度休眠,萌芽率<10%时为深度休眠,萌芽率>10%,为解除休眠始期,萌芽率≥50%的时期为完全解除休眠期。这6个时期的划分与花芽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POD和SOD酶活性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2、蓝丰、伯克利和布里吉塔等品种在11月10日开始进入休眠,11月18日进入内休眠,至12月10日期处于自然休眠状态。其中,深度休眠期为12月3日。即进入休眠后23天就达到了深度休眠。3个品种从深休眠到完全解除休眠仅需10-13天。3个品种的自然休眠期为蓝丰33-36天。莱克西的休眠时间较短,整个自然休眠期仅为21天。因此,促成栽培中莱克西品种的人工加温时间可以提前到12月1日(比实际生产提前1个月);伯克利、蓝丰、布里吉塔的人工加温时间可以提前到12月16日(提早半个月)。3、各蓝莓品种需冷量为:蓝丰816h,伯克利840h,莱克西576h,布里吉塔888h。4、各蓝莓品种休眠期花芽的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休眠的深入而减少,进入深休眠期时,降到最低(30-33%)。蓝丰、伯克利、布里吉特3个品种的花芽进入内休眠———解除休眠时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认为可以11%可溶性糖含量和14%脯氨酸含量作为自然休眠和解除休眠的界限。各蓝莓品种休眠芽中可溶性蛋白和POD含量是在诱导休眠期至进入内休眠期间有一个短暂的上升,进入深休眠时,含量又下降。SOD的变化也是随着芽休眠的深入活性降低,解除休眠时活性增加。只是变化略有延迟。5、在各个休眠时期,不同时期休眠花芽的萌芽率与其芽中的含水量、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OD均表现为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614、0.531、0.591,其中与POD呈负相关,为-0.605;与可溶性糖、SOD为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0.804。6、蓝莓双向电泳的优化程序为:上样量400ul,聚焦电压为8000v,聚焦时间为8h。7、从休眠期芽和解除休眠的蓝莓花芽中共找到4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包括23个上调蛋白,20个下调蛋白。经过质谱分析后成功检出35个差异蛋白点。这35个差异蛋白点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有3个,糖代谢的4个,催化活性物质2个,调控蛋白11个,过氧化物酶类3个,应激蛋白3个,生长和分化控制3个,胁迫响应2个,未知功能6个。8、上调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中;参与无机物反应、嘌呤核苷酸代谢、蛋白质折叠、光呼吸作用、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具有结合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结合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合脯氨酸顺反异构酶活性、结合铜离子、结合异构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下调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中;参与无机物反应、温度刺激反应、非生物刺激反应、蛋白质纤维网格结构形成、细胞蛋白质代谢等生物过程;具有结合核苷二磷酸激酶活性、结合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合结构分子活性、结合营养物质物活性等分子功能。9、上调蛋白相关基因为:GapC1、Cyp40、CBF5、rbcS-3B、HSP17.6B、CYP19-3、MSD1、NDK1、HSP17.6C。下调蛋白相关基因为:At3g07030、cp29B、RPS21C、GLP4、RPL40B、RPS3C、ADF1、NDPK2、PER1。与温度胁迫有的关的基因有:CBF5、HSP17.6B、HSP17.6C、RPL40B;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降解有关的基因有:MSD1、GLP4、PER1;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有:GapC1。
二、温室栽油桃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栽油桃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地区设施大棚油桃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棚油桃复合经营模式 |
1.1 大棚设施的建设 |
1.2 油桃品种选择 |
1.3 整地、定植 |
1.4 授粉树搭配 |
1.5 温、湿度管理 |
1.6 整形修剪 |
1.6.1 摘果后修剪 |
1.6.2 休眠前修剪 |
1.7 花果期管理 |
1.7.1 花期 |
1.7.2 果期 |
1.8 鸡禽管理 |
2 油桃与鸡禽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
(2)日光温室油桃“一边倒”早产丰产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点立地条件 |
2 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常规栽培方法(空白对照)。 |
2.2.2 “一边倒”早产丰产方法。 |
3 试验结果的对比 |
3.1 树形与结果枝对比 |
3.2 结果时间与产量对比 |
3.3 果品质量对比 |
4 结论 |
(3)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我国桃文化 |
1.2 我国桃的栽培历史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1.3.1 国外桃品种发展现状 |
1.3.2 国内桃品种研究现状 |
1.4 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
1.4.1 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1.4.2 桃的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
1.5 研究目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及实验材料 |
2.1.2 物候期观测 |
2.1.3 植物学特征研究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物候期研究 |
2.2.2 植物学特征 |
3 光合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比叶重测定 |
3.1.3 叶绿素测定 |
3.1.4 光合日变化规律 |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比叶重 |
3.2.2 叶绿素含量比较 |
3.2.3 光合特性 |
4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果实外观品质研究 |
4.1.3 果实营养物质研究 |
4.1.4 果实色素类物质变化研究 |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果实外观品质研究 |
4.2.2 果实营养物质研究 |
4.2.3 果实色素类物质变化研究 |
5 栽培技术措施对菁香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地概况 |
5.1.3 试验药品与仪器 |
5.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5.2.1 试验内容 |
5.2.2 试验内容 |
5.3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GA_3与CPPU对果实品质影响 |
5.4.2 疏果套袋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5.4.3 施肥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5.5 小结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物候期 |
6.2.2 植物学特征 |
6.2.3 光合特性 |
6.2.4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6.2.5 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4)西北六省区非耕地日光温室桃品种布局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布局方案 |
2 各区域布局方案 |
2.1 甘肃 |
2.2 内蒙古 |
2.3 新疆 |
2.4 宁夏 |
2.5 青海 |
2.6 西藏 |
(5)温室油桃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进行土壤中耕。 |
二、选择合适的树形。 |
三、适期扣棚。 |
四、管理好环境温湿度。 |
五、加强土肥水管理。 |
六、抓好花果管理。 |
七、保持树体的通透性。 |
八、及时防治病虫害。 |
(6)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略缩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我国南方设施葡萄生产现状 |
2.1 南方避雨栽培生产现状 |
2.2 南方避雨栽培发展成就 |
2.3 南方避雨栽培存在的问题 |
3 设施葡萄微环境研究进展 |
3.1 设施葡萄温湿度的变化 |
3.2 设施葡萄光照的变化 |
3.3 设施CO_2浓度的变化 |
4 环境因子对葡萄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
4.1 光照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4.2 温度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4.3 CO_2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2 研究内容 |
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现状调查 |
1 调查方法 |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2 调查结果 |
2.1 福建省气候情况 |
2.2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面积、产量调查 |
2.3 福建省设施葡萄种植区分布 |
2.4 福建省设施葡萄主栽品种 |
2.5 福建省气温分布情况 |
2.6 棚内外温湿度调查 |
2.7 棚内CO_2浓度调查 |
2.8 福建省设施葡萄栽培模式 |
2.9 福建省设施葡萄批发平均售价比较 |
3 调查总结 |
3.1 调查结果 |
3.2 存在的问题 |
3.3 拟解决的措施 |
第三章 树形改造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观测指标测定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树形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
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
2.2.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温度的影响 |
2.2.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湿度的影响 |
2.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幕光照强度的影响 |
2.3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1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
2.3.3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实际光合效率 Y(Ⅱ)的影响 |
2.3.4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表观电子传递效率(ETR)的影响 |
2.3.5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 |
2.3.6 树形对设施葡萄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
2.4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5 树形对设施葡萄产量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树形对设施葡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3.2 树形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树形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开窗降温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试验设计 |
1.3.2 环境因子观察 |
1.3.3 叶幕微环境测定 |
1.3.4 叶片生理指标测定 |
1.3.5 叶片日灼数量统计 |
1.3.6 果实品质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棚内外环境因子观察 |
2.1.1 棚内外温度比较 |
2.1.2 棚内外湿度比较 |
2.2 开窗对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
2.3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
2.3.3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4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片日灼数量的影响 |
2.5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开窗对设施葡萄叶幕微环境的影响 |
3.2 开窗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开窗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日灼抗病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五章 增施CO_2气肥对葡萄植株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棚内CO_2浓度测定 |
1.2.3 物候期观察 |
1.2.4 光合参数测定 |
1.2.5 果实品质测定 |
1.3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O_2气肥对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
2.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
2.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2.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片含水率的影响 |
2.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4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棚内CO_2浓度的影响 |
3.2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CO_2气肥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不同毛细管柱测定油桃中3种农药的回收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基质制取方法 |
1.2.2 标准溶液配制 |
1.2.3 气相色谱条件 |
1.2.4 样品中农残含量的计算 |
1.2.5加标回收率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毛细管柱分离农药乐果的回收率 |
2.2 毛细管柱分离农药杀螟硫磷的回收率 |
2.3 毛细管柱分离农药五氯硝基苯的回收率 |
3 结论 |
(8)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1 桃产业 |
1.4.2 一二三产融合 |
1.4.3 产业融合理论 |
1.5 创新点 |
2 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
2.1 生产现状 |
2.1.1 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
2.1.2 总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
2.1.3 主要品种分布 |
2.2 加工现状 |
2.2.1 生产加工产值增多 |
2.2.2 果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
2.3 服务现状 |
2.3.1 休闲农业园区数量上升 |
2.3.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提高 |
2.3.3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2.3.4 桃花节规模扩大 |
2.4 一二三产融合现状 |
2.4.1 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2.4.2 三产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
2.4.3 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处于发展阶段 |
3 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分析 |
3.1 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 |
3.1.1 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的内涵 |
3.1.2 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的特点 |
3.1.3 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的优势 |
3.1.4 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3.1.5 典型案例分析——顺平 |
3.2 桃园综合体模式 |
3.2.1 桃园综合体模式的内涵 |
3.2.2 桃园综合体模式的特点 |
3.2.3 桃园综合体模式的优势 |
3.2.4 桃园综合体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3.2.5 典型案例分析——亚滦湾国家农业公园 |
3.3 电子商务引领模式 |
3.3.1 电子商务引领模式的内涵 |
3.3.2 电子商务引领模式的特点 |
3.3.3 电子商务引领模式的优势 |
3.3.4 服务业引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3.3.5 典型案例分析——深州 |
3.4 桃园康养模式 |
3.4.1 桃园康养融合模式的内涵 |
3.4.2 桃园康养融合模式的特点 |
3.4.3 桃园康养融合模式的优势 |
3.4.4 桃园康养融合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3.4.5 典型案例分析——石家庄·桃李春风小镇 |
4 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评价 |
4.1 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筛选、权重 |
4.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评价 |
4.2 综合评价和模式选择 |
4.2.1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4.2.2 评价计算 |
4.2.3 模式选择 |
5 国内典型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分析 |
5.1 成都龙泉驿区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分析 |
5.1.1 龙泉驿区桃产业简介 |
5.1.2 龙泉驿桃产业融合的特点 |
5.1.3 龙泉驿模式经验借鉴 |
5.2 无锡阳山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分析 |
5.2.1 阳山桃产业简介 |
5.2.2 阳山田园综合体特点 |
5.2.3 田园综合体经验借鉴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突出差异化定位,因地制宜选择融合模式 |
6.2.2 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区域多产业融合模式 |
6.2.3 打造桃文化旅游品牌,鼓励桃园综合体模式 |
6.2.4 发展产业科技联盟,探索加工带动融合模式 |
6.2.5 加快全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产业融合模式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设施条件 |
2整形修剪 |
3 施肥管理 |
3.1 基肥 |
3.2 追肥 |
4 温湿度控制 |
5 花果管理 |
5.1 疏果 |
5.2 授粉 |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
6.1 主要病虫害 |
6.2 防治方法 |
(10)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蓝莓概述 |
1.1.1 蓝莓生产现状 |
1.1.2 蓝莓促成栽培的必要性 |
1.1.3 蓝莓品种特性与休眠 |
1.2 植物花芽休眠机理研究进展 |
1.2.1 芽休眠 |
1.2.2 花芽休眠过程中生理特征变化研究进展 |
1.3 需冷量研究进展 |
1.3.1 需冷量的概念 |
1.3.2 需冷量的估算模型 |
1.4 蛋白质组学 |
1.4.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1.4.2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3 质谱分析研究进展 |
1.4.4 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
1.5 植物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 |
1.6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样地环境 |
2.2 供试材料栽培方式 |
2.3 供试材料 |
2.4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测定方法 |
2.4.1 测定不同时期休眠混合芽的萌芽率与休眠期分析方法 |
2.4.2 温室中温度的测定和需冷量的确定方法 |
2.4.3 蓝莓混合芽含水量测定方法 |
2.4.4 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2.5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方法 |
2.5.1 样品处理 |
2.5.2 蛋白质提取 |
2.5.3 蛋白质裂解 |
2.5.4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2.5.5 水化上样 |
2.5.6 一向IEF电泳 |
2.5.7 平衡 |
2.5.8 二向SDS-PAGE电泳 |
2.5.9 固定、染色及脱色 |
2.5.10 凝胶图像获取以及软件初步分析 |
2.6 蓝莓休眠时期和解除休眠时期混合芽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
2.6.1 蛋白酶解 |
2.6.2 MALDI-TOF-TOF质谱分析 |
2.6.3 搜库鉴定 |
2.6.4 分析软件及网站 |
2.6.5 Uniprot拟南芥数据库映射操作步骤 |
2.7 试剂与仪器 |
2.7.1 试验所需试剂 |
2.7.2 试验仪器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各蓝莓品种花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结果与分析 |
3.1.1 不同蓝莓品种自然休眠期的确定 |
3.1.2 对各蓝莓品种的需冷量分析 |
3.1.3 各蓝莓品种休眠期混合芽含水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4 各蓝莓品种休眠期混合芽中可溶性糖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5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6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7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POD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8 各蓝莓品种混合芽中SOD含量与休眠之间的关系 |
3.1.9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3.2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结果与分析 |
3.2.1 蓝莓花芽上样量的优化 |
3.2.2 电压优化 |
3.2.3 聚焦时间优化(8000v) |
3.3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蛋白组学分析结果与分析 |
3.3.1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总蛋白浓度的差异 |
3.3.2 蓝莓休眠和解除休眠花芽差异蛋白分析 |
3.3.3 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结果 |
3.3.4 差异蛋白分类及功能分析 |
3.3.5 拟南芥映射蛋白质的查询 |
3.3.6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
3.3.7 上下调蛋白对因基因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休眠时期阶段划分 |
4.2 不同需冷量统计模型对需冷量积累的影响 |
4.3 休眠期阶段划分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
4.4 SOD、POD酶活性对花芽休眠的影响 |
4.5 可溶性糖含量对花芽休眠进程的影响 |
4.6 样品提取方法的选择 |
4.7 上样量对等电聚焦的影响 |
4.8 胶条平衡时间的长短 |
4.9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SDS-PAGE)胶的浓度 |
4.10 凝胶染色方法的选择 |
4.11 芽休眠与胁迫响应 |
4.12 芽休眠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降解 |
4.13 芽休眠与能量代谢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不同蓝莓品种花芽休眠与解除休眠期间生理生化变化 |
5.2 蓝莓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5.3 蓝莓花芽休眠和解除休眠蛋白组学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四、温室栽油桃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地区设施大棚油桃复合经营模式及效益分析[J]. 闫娜. 农业与技术, 2021(21)
- [2]日光温室油桃“一边倒”早产丰产技术试验研究[J]. 李天智.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08)
- [3]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D]. 张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西北六省区非耕地日光温室桃品种布局建议[J]. 王鸿,李宽莹,陈建军,王晨冰,王发林. 西北园艺(果树), 2020(06)
- [5]温室油桃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J]. 马小妹. 农业知识, 2020(12)
- [6]福建省平地设施葡萄园若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D]. 江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7]不同毛细管柱测定油桃中3种农药的回收率[J]. 张学昕,罗守礼,王正伟,包正荣,刘江涛,王惠芳.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0)
- [8]河北省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模式研究[D]. 王东平.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中油4号油桃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J]. 贾璐,张瑞,何秀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1)
- [10]蓝莓花芽休眠特性机理和差异蛋白及调控研究[D]. 王茂思. 天津农学院,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