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论文文献综述)
孙轶男[1](2017)在《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方法探索 ——以北京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医院除了会发生一般盗窃问题,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冲突。然而国内医院规划设计,一直缺乏预防犯罪的医院规划设计观念,医院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得不通过后期运营投入来弥补。而国际上基于空间句法对医院建筑空间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预防犯罪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综合医院预防犯罪设计方法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项目批准号:51608023)针对医院严峻治安环境和本土缺失安防设计研究的现状,希望通过预防犯罪设计来改善医院治安管理环境,以及降低安防管理的经济成本。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本研究主要对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以北京市属医院为例,建研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内容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介绍国内外医院建筑与预防犯罪设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这部分是医院预防犯罪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寻找医院建筑与预防犯罪设计研究关联;第二部分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分析梳理了北京市属医院预防犯罪设计的现实需求,锁定医护人员物品被盗和攻击事件是预防犯罪设计现实急需应对的犯罪类型,进而明确下一步空间句法模拟分析方向;第三部分应用空间句法寻找医院空间特征与盗窃的关系,同时设计如何避免盗窃和缓解攻击发生后的危害,实验抑制犯罪发生措施前后各参数变化,探索医院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方法的适用性;第四部分总结建构医院预防犯罪设计可行性的研究方法。
杨立明,冯丽华,王雪[2](1999)在《提高本科生急诊医学教学水平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3](1993)在《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文中指出 由中国、日本、美国联合发起,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与国家科协国际科协会议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于1993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国外代表36位和来自澳门、内地中国代表130位参加了会议。会议语言为英语。由邵孝鉷、Y.Yamamoto(日本)、S.W.A、Gunn(加拿大)T.Harrison(美国)、王一镗组成大会主席团,中华医学会第一副会长曹泽毅亲莅大会参加开幕式并致词。国内外急诊学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学术交流主要内容为:院前急救模式探讨和组织管理;灾难事故的急救、管理
王苏[4](2013)在《脑死亡立法的宪法学思考》文中提出近些年来,我国有关脑死亡立法的呼声很高,而脑死亡立法的合宪性问题不可回避。脑死亡立法并不侵犯我国宪法隐含保护的生命权,恰恰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生命权的积极保障义务。传统死亡标准下看似抢救病人的行为在实际上有损公民的人格尊严,脑死亡立法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维护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格尊严。同时,脑死亡立法亦符合宪法所倡导的“爱人民”、“爱科学”等社会公德的内涵。纵观中外,脑死亡立法已然是大势所趋,它不仅具有宪法上的正当性而且具备实现可行性。当然,立法的开展必须符合宪法理念,不得超越宪法界限。根据法律保留原则,建议由全国人大进行专项立法,尽快制定《脑死亡法》以示对生命的敬畏。根据比例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要求,立法要体现公正性与民主性。同时,《脑死亡法》还需明确死亡判定标准,规定脑死亡的判定主体、宣告程序和相关法律责任,以保证脑死亡判定的准确性。
许煊[5](2011)在《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患儿疾病指证及治疗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儿童脓毒症是危重患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当今儿童危重病医学所面临的棘手难题。持续血液净化技术(CBP)在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患儿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但目前对CBP的治疗机制缺乏足够的理解,有必要对这一治疗过程中的相应机制进行研究。目前尚未见到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前后典型蛋白标志物变化情况研究,本研究主要对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前后临床疗效做比较,探讨CBP治疗脓毒症指证及时机,并对典型蛋白标志物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变化做深入研究,探讨CBP治疗脓毒症机制。目的本课题研究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前后临床疗效,CBP治疗脓毒症指证及时机,分析CBP治疗脓毒症前后病情危重程度、炎性因子及YKL-40和CRP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比较YKL-40、CRP与IL-6、TNF-α和脓毒症患儿病情危重程度做相关性分析,探讨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与典型蛋白标志物的关系,为临床评价CBP治疗脓毒症提供治疗依据。第一部分方法根据2005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发布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医院八一儿童重病中心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5例患儿,以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5例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行CBP治疗前均进行了常规综合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抗生素、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25例患儿均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15例患儿需应用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1)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患儿开始治疗即0小时、治疗开始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从桡动脉端抽血5mL和2mL,5mL血样低温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冻存;2mL血样做血常规生化检查肾功能、肝功能、血电解质、血乳酸,并测定4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对以上结果做统计分析。根据1995年5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救学组讨论通过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评分法)对CBP治疗前后脓毒症患儿评分,反映患儿危重病情程度和预测死亡风险。(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个时间点的IL-6、TNF-α水平值并做统计分析。结果(1)经CBP治疗,25例脓毒症患儿经临床好转18例,恶化死亡5例,放弃治疗2例,18例患儿经后续治疗后治愈出院,治愈率72%。①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Oh、12h、24h和48h平均动脉压结果分别为42.84±8.84 mmHg,54.80±12.67mmHg,55.96±12.48mrnHg,58.27±13.00 mmHg,平均动脉压不断上升,治疗后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54.031,P<0.001); 0h、12h、24h和48h多巴胺使用量为17.61±4.07μg/kg min、14.24±2.36μg/kg·min、8.51±2.39μg/kg·min、4.31±1.47μg/kg·min,治疗后多巴胺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59.681,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P<0.001)和48h(P<0.001)多巴胺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0h、12h、24h和48h肾上腺素使用量为1.41±0.34μg/kg·min、0.63±0.21μg/kg·min、0.08±0.03μg/kg·min、0.03±0.02μg/kg·min,治疗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277.775,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 (P<0.001)和48h(P<0.001)肾上腺素使用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Oh、12h、24h和48h尿量分别为0.86±0.58 mL/kg. h,0.88±0.42 mL/kg·h,0.90±0.45 mL/kg. h,1.36±0.61 mL/kg. h,治疗后尿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27.752,P<0.001),治疗后48h尿量与开始CBP治疗前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②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Oh、12h、24h和48h血肌酐水平分别为363.02±83.73μmol/L、230.20±58.39μmol/L、191.20±51.17μmol/L 103.71±30.89μmol/L,治疗后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46.343=,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P<0.001)和48h(P<0.001)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0h、12h、24h和48h尿素氮水平分别为39.83±8.72 mmol/L、23.55±6.44mmol/L、14.64±4.68mmol/L、7.71±1.61mmol/L,治疗后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79.995=,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P<0.001)和48h(P<0.001)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③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0h、12h、24h和48h血气PH分别为7.14±0.43、7.33±0.48、7.36±0.44、7.31±0.40,治疗后血气PH与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0h、12h、24h和48h血气BE分别为19.72±4.71、8.32±2.33、4.61±1.62、0.61±0.17,治疗后血气BE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264.709,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 (P<0.001)和48h(P<0.001)血气BE与开始CBP治疗前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0h、12h、24h和48h血气PO2/FiO2分别为187.49±44.28、247.01±70.07、300.97±55.27、351.53±80.59,治疗后PO2/Fi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70.274,P<0.001),治疗后12h (P<0.001)、24h(P<0.001)和48h(P<0.001)PO2/Fi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④经CBP治疗后48h,患儿危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t=-6.096,P<0.001)。(2)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0h、12h、24h和48h IL-6水平分别为706.90±275.95 ng/L.325.18±126.94 ng/L.212.07±82.79 ng/L. 162.59±63.47ng/L,治疗后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64.057,P<0.001),治疗后12h(P<0.001).24h(P<0.001)和48h(P<0.001) 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Oh、12h、24h和48h TNF-α水平分别为989.67±386.33ng/L.872.27±209.28 ng/L.541.25±207.28ng/L.439.08±159.37 ng/L,治疗后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06.836,P<0.001),治疗后12h(P=0.033).24h(P<0.001)和48h(P<0.001)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IL-6、TNF-α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经CBP治疗脓毒症患儿48h后,患儿血清中炎性因子IL-6(t=4.653,P<0.001)和TNF-α水平(t=9.008,P<0.001)与正常患儿比较,有显着性差异。(3)8例存在肝功能衰竭患儿,CBP治疗前,患儿内环境严重紊乱,凝血机制差,总胆红素(258.98±117.38)U/L、血氨(189.31:±46.23)μg/dL. GPT(1281.19±363.18)U/L.GOT(1018.71±72.24)U/L.PTA(28.22±6.76)%. CBP治疗12h后症状减轻,内环境、出血指标显着改善,总胆红素(93.51±28.34)U/L、血氨(56.26±10.16)μg/dL.GPT(390.58±169.12)U/L.GOT(300.77±141.46)U/L.PTA(61.46±13.75)%.总胆红素(t=3.797,P=0.007)、血氨(t=9.391, P<0.001)、GPT(t=7.017,P<0.001)、GOT(t=13.897,P<0.001)、PTA (t=.12.553,P<0.001)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4)掌握好脓毒症患儿CBP治疗指证、时机及实施方法,可明显提高脓毒症患儿治愈率。第二部分方法(1)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待测血清中YKL-40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CRP水平,根据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关系绘制标准曲线,算出回归方程,根据所测血清标本吸光度算出样本中YKL-40和CRP浓度。(2)制备脓毒症患儿全血总RNA,以RT-PCR法测定全血中YKL-40 mRNA相对表达含量。(3)获取脓毒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收集培养的细胞,加入PBS离心洗涤1遍,吸出上清,加入cell staining buffer,充分混匀,加抗人FITC-CD14抗体或FITC-CD16抗体,室温避光孵育,用cell staining buffer重悬后行FCM检测,每次重复3次,取平均值CXP软件分析;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YKL-40的定位表达。结果(1)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患儿外周血中0h、12h、24h和48h YKL-40蛋白浓度分别为177.93±58.74μg/L、100.57±37.37μg/L、80.16±28.46μg/L、59.75±21.03μg/L,治疗后YKL-40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72.466,P<0.001);患儿外周血中0h、12h、24h和48h CRP蛋白浓度分别为664.49±259.40μg/L、619.01±206.81μg/L、201.13±75.42μg/L、120.17±46.91μg/L,治疗后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F=172.262,P<0.001),治疗后12h (P=0.026).24h(P<0.001)和48h(P<0.001)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CBP治疗48h后脓毒症患儿外周血YKL-40浓度与健康儿童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在CBP治疗后YKL-40mRNA△Ct表达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患儿外周血中0h、12h、24h和48h YKL-40 mRNA相对表达含量(2-△△CT)分别为1(0.6-1.7)、0.5(0.4-0.6)、0.5(0.3-0.7)、0.4(0.2-0.6)。(3)YKL-40阳性外周血中CD14呈低表达,CD16呈阳性表达,且在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开始后,患儿外周血中0h、12h、24h和48h CD16表达率分别为35.23±8.15%、26.42±6.11%、27.86±6.57%、23.67±4.85%,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F=153.901,P<0.001);CBP治疗脓毒症患儿48h后,外周血中CD16表达率接近健康儿童;经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单核细胞中YKL-40阳性表达。(4)经CBP治疗恶化死亡5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YKL-40.CRP水平和CD16表达率较生存组患儿显着升高,与生存组患儿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第三部分方法收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CBP治疗脓毒症患儿YKL-40、CRP、IL-6、TNF-α、IL-6浓度及危重评分数据,经SPSS13.0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做YKL-40、CRP对TNF-α、IL-6和YKL-40、CRP对CBP治疗脓毒症患儿前后危重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经CBP治疗48小时后, YKL-40浓度与IL-6浓度相关具显着性,且呈密切正相关(r=0.905, P<0.001), YKL-40浓度与TNF-α浓度相关具显着性,且呈密切正相关(r=0.890, P<0.001); CRP浓度与IL-6浓度相关具显着性,且呈密切正相关(r=1.000, P<0.001), CRP浓度与TNF-α浓度相关具显着性,且呈密切正相关(r=0.987,P<0.001)。经CBP治疗48小时后, YKL-40浓度与危重评分相关具显着性,且呈中度正相关(r=0.662, P<0.001); CRP浓度与危重评分相关具显着性,且呈密切正相关(r=0.772,P<0.001)。结论1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脓毒症患儿氧合能力、纠正酸中毒、改善组织灌注、清除小分子物质、稳定血压并减少升压药用量,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2掌握好上CBP的指证及时机和实施方法是提高脓毒症患儿治愈率的重要一环。3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是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手段,其清除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是其治疗脓毒症的可能机制。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儿,肝性脑病ⅡⅡ级以前及时行CBP是较好的时间点。4 YKL-40和CRP均有可能成为评价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疗效的蛋白指标,CBP治疗后,外周血中YKL-40、CRP水平高及持续CD16高表达提示脓毒症患儿预后较差。
陈贻胜,王小众,潘秀珍,林志辉,庄则豪[6](2011)在《福建省消化内科学科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回顾了福建省消化内科专业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省消化内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进展,以及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展望了消化内科学科的发展方向。
许明芳[7](2009)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效果与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进一步探讨成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s, GBS)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104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GBS患者经治疗后治愈30例(28.8%),显效29例(27.9%),好转17例(16.3%),无效23例(22.1%),死亡4例(3.8%)。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一般治疗组27例中,无痊愈患者;重型患者3例,无效1人(33.3%),死亡2人(66.7%)。皮质类固醇治疗组15例中,无痊愈患者,死亡1例。标准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组12例中,轻型治愈60%,总显效率100%;中型治愈率33.3%,总显效率83.3%,好转17.7%;重型1人,经治疗后好转。小剂量血浆置换治疗组26例中,轻型治愈66.7%,总显效率100%;中型治愈率41.7%,总显效率91.7%;重型1人,因呼吸肌麻痹并发肺部感染死亡。免疫吸附血浆净化(Immunoadsorption Plasmapheresis,IAPP)治疗组13例中,轻型治愈66.7%,总显效率100%;中型治愈率50%,总显效率100% ;重型1人,经治疗后好转。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组11例中,轻型治愈60%,总显效率100%;中型治愈率40%,总显效率100%;重型1人,经治疗后好转。结论:皮质类固醇对GBS治疗效果不确切,标准PE对GBS治疗效果明确,小剂量PE、IAPP及IVIG对GBS的治疗与标准PE治疗有同等疗效。小剂量PE和IVIG更易于临床推广。IAPP将血液净化的并发症降到最低程度,已成为血液净化的发展方向。
聂抒[8](2008)在《重症感染与271例川崎病患儿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重症感染与川崎病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01年6月2008年1月于我院儿科诊治的271例KD患儿。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设为对照组。将所有KD患儿分为重症感染组(73例)和非重症感染组(198例)。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共5天,口服阿斯匹林30mg/(kg.d),分3次口服,热退后减量至5mg/(kg.d)。随访1-6个月,监测其冠脉扩张人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KD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重症感染发病率,及重症感染组及非重症感染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血清白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IVIG治疗36小时后热退例数、冠脉是否扩张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重症感染与川崎病病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71例KD患儿中,存在重症感染者73例,占27%,对照组为0,KD患儿重症感染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重症感染组与非重症感染组间患儿的年龄、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非重症感染组,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重症感染组(P<0.05);应用IVIG治疗36小时后,重症感染组热退例数少于非重症感染组(X2=13.155,P<0.05);1个月内存在冠脉扩张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0,P>0.05);6个月后残留冠脉扩张者,重症感染组高于非重症感染组(X2=4.595,P<0.05)。结论1)KD患儿中存在重症感染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重症感染可能为川崎病的病因之一。2)重症感染组患儿红细胞压积、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低于非重症感染组,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非重症感染组,提示重症感染可作为提示川崎病预后不良的指标。3)重症感染组患儿应用IVIG治疗36小时后热退比率低于非重症感染组,6个月后冠脉扩张比率高于非重症感染组,提示重症感染可能降低KD患儿治疗效果,并易导致冠脉扩张。因此,对川崎病合并重症感染患儿应提高重视,及早治疗,警惕其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李婷[9](2004)在《围溶栓治疗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 文献综述共3篇。第一篇讨论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文中介绍了近年来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病机、辨证分析、中药治疗等方面的认识。第二篇介绍了西医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其中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静脉溶栓疗法(溶栓时间、几种溶栓剂临床疗效等)、介入治疗作了详细介绍。第三篇主要探讨了目前对QT离散度的认识,对其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作了简单介绍,并对几种常用中药对QT离散度的影响作了分析。 临床研究部分为探讨围溶栓治疗期中药干预对患者QT离散度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收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且留观超过3天的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留观时用药情况,将未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共11例;将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病例设为治疗组,共48例。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77.1%和81.8%,但并未降低死亡率。虽然治疗组确实降低了病人的QT离散度,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生存组与死亡组的QT离散度在入院时的明显差异(P=0.010),说明QT离散度对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再通与未通组之间的QT离散度也存在显着差异(P=0.048),可以用QT离散度来判断再通与否。
朱小瑜,秦振庭[10](2001)在《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世纪忆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方法探索 ——以北京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我国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研究需突破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概念与范围说明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研究范围说明 |
1.3 国内医院建筑领域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分析样本医院犯罪信息 |
1.4.2 寻找医院易犯罪空间的特征 |
1.5 研究目标与难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难点 |
1.6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1.7 研究框架 |
第2章 预防犯罪设计相关领域研究动态 |
2.1 预防犯罪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
2.1.1“街道眼”(Eyes on the street)概念的提出 |
2.1.2 防卫空间理论 |
2.1.3 环境设计预防(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 |
2.2 不同空间维度下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成果 |
2.2.1 城市空间安全与犯罪关系 |
2.2.2 街道空间与犯罪类型 |
2.2.3 居住区与犯罪研究 |
2.3 英国医院建筑的预防犯罪设计研究 |
2.3.1 基础研究因素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
2.3.2 主要研究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态调研统计与分析北京地区医院犯罪信息 |
3.1 分析医院犯罪类型与场所 |
3.1.1 盗窃事件的数量与地点统计 |
3.1.2 攻击的类型与发生场所统计 |
3.2 与预防犯罪设计相关的使用与管理要素 |
3.2.1 场地出入口使用情况 |
3.2.2 主要建筑出入口的未使用率 |
3.2.3 院区内摄像头分布及停车场管理情况 |
3.2.4 安防管理及与安防相关的改造情况 |
3.3 流线跟踪了解空间使用特点 |
3.3.1 门诊大厅人流分布的时效性 |
3.3.2 医护辅助空间的边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构建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医院空间特征与犯罪关系 |
4.1 空间句法研究犯罪的常用参数及模型说明 |
4.1.1 可理解度(Intelligible) |
4.1.2 整合度(Integration) |
4.1.3 标准化穿行度(Normalized Angular Choice) |
4.1.4 选择度(Choice) |
4.1.5 模型说明 |
4.2 医院建筑空间特征与盗窃关系 |
4.2.1 可识别性强弱分析 |
4.2.2 可达性利弊分析 |
4.3 线段模型模拟院区流量分析 |
4.3.1 世纪坛医院选择度和穿行度的对比分析 |
4.3.2 北京中医院选择度和穿行度的对比分析 |
4.4 对比实验改造前后各参数变化 |
4.4.1 抑制犯罪发生的实验性改造设计及轴线模型说明 |
4.4.2 集中式空间布局使可识别性增强 |
4.4.3 楼层间和诊室可达性提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调研医院问卷统计数据) |
附录C (轴线模型部分数据信息) |
个人简历及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脑死亡立法的宪法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
一、 脑死亡的概念与立法现状 |
(一) 脑死亡的概念 |
1. 脑死亡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2. 我国关于脑死亡的定义 |
(二) 各国推行脑死亡的立法现状 |
(三) 我国大陆关于脑死亡立法的争议 |
二、 脑死亡立法与宪法隐含保护的生命权 |
(一) 生命权是我国宪法隐含保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 |
(二) 传统死亡标准存在剥夺公民生命权之嫌 |
(三) 脑死亡立法不会侵犯公民的生命权 |
1. 宪法上生命的认定应该以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 |
2. 脑死亡者不符合生命权的主体特征 |
(四) 国家进行脑死亡立法是生命权积极属性的要求 |
三、 脑死亡立法与宪法规定的人格尊严 |
(一) 人格尊严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 |
(二) 传统死亡标准存在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之嫌 |
(三) 脑死亡立法不存在侵犯人格尊严问题 |
四、 脑死亡立法与宪法倡导的社会公德 |
(一) 脑死亡立法需要社会公德的支撑 |
(二) 脑死亡立法合乎“孝”道 |
(三) 宪法倡导的社会公德支持脑死亡立法 |
五、 我国脑死亡的立法展望 |
(一) 我国脑死亡立法的可行性 |
1. 我国脑死亡立法具有理论支持与现实基础 |
2. 其他国家及地区经验可资借鉴 |
(二) 脑死亡立法的宪法界限 |
1. 脑死亡立法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
2. 脑死亡立法应遵循宪法比例原则 |
3. 脑死亡立法应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
(三) 关于脑死亡立法内容的初步建议 |
1. 建议采用脑死亡一元死亡标准 |
2. 建议严格限定宣判主体的准入资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患儿疾病指证及治疗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在脓毒症患儿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IL-6和TNF-α的调节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仪器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临床资料 |
1.2.2 一般临床指标 |
1.2.3 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变化 |
1.2.4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 |
1.3 分析与讨论 |
第二部分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患儿后蛋白标志物YKL-40和CRP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1.4 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标志性蛋白YKL-40和CRP变化 |
2.2.2 YKL-40 m RNA相对表达含量分析 |
2.2.3 YKL-40阳性外周血PBMC中CD14、CD16表达 |
2.2.4 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外周血中YKL-40表达 |
2.2.5 脓毒症死亡患儿与生存患儿YKL-40、CRP水平和CD16表达数据分析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三部分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患儿后蛋白标志物YKL-40和CRP变化与炎症因子及危重评分相关性分析 |
3.1 方法 |
3.2 结果 |
3.2.1 YKL-40、CRP浓度和IL-6、TNF-α浓度相关性分析 |
3.2.2 YKL-40、CRP浓度和CBP治疗前后危重评分相关性分析 |
3.3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儿童脓毒症(SEPSIS)CBP的治疗建议(草案)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儿童脓毒症及早期临床标志物研究进展 |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在儿童脓毒症中应用研究概况 |
文献综述三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附录 |
缩列语 |
YKL-40源序列 |
致谢 |
(6)福建省消化内科学科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消化内科的发展历史 |
1.1 早期发展 |
1.2 消化病学分会的发展历史 |
2 我省消化内科学科发展现状 |
2.1 H.pylori研究 |
2.2 胃癌 |
2.3 上消化道出血 |
2.4 胰腺炎 |
2.5 食管疾病 |
2.6 肠癌 |
2.7 腹泻病 |
2.8 功能性胃肠病 |
3 国际合作 |
4 国内外消化内科发展趋势 |
5 福建省消化内科发展展望 |
(7)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效果与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效果与预后分析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分型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治疗 |
3.2 预后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重症感染与271例川崎病患儿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9)围溶栓治疗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研究进展 |
第二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
第三篇 目前对QT离散度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 病例调查表 |
(10)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世纪忆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论的解决 |
二、窒息后HIE的研究 |
1.基础研究 |
2.诊断 |
3.治疗 |
三、新法复苏的实践、推广和成效 |
四、现存问题 |
1.婴儿死亡率 |
2.症结所在 |
3.培训面不够 |
4.知识需更新 |
5.盲目乐观 |
6.技能不到家 |
7.政府重视不够 |
8.其他 |
五、当前动向 |
六、展望 |
四、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建筑预防犯罪设计研究方法探索 ——以北京地区为例[D]. 孙轶男.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2)
- [2]提高本科生急诊医学教学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 杨立明,冯丽华,王雪. 急诊医学, 1999(01)
- [3]第二届国际城市急诊医学研讨会纪要[J].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 急诊医学, 1993(04)
- [4]脑死亡立法的宪法学思考[D]. 王苏. 苏州大学, 2013(11)
- [5]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患儿疾病指证及治疗机制研究[D]. 许煊.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 [6]福建省消化内科学科发展报告[J]. 陈贻胜,王小众,潘秀珍,林志辉,庄则豪. 海峡科学, 2011(01)
- [7]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效果与预后分析[D]. 许明芳.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6)
- [8]重症感染与271例川崎病患儿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探讨[D]. 聂抒. 吉林大学, 2008(10)
- [9]围溶栓治疗期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李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10]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世纪忆瞻[J]. 朱小瑜,秦振庭. 新生儿科杂志,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