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强,袁奎荣[1](1996)在《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文中提出翡翠赌石预测是经营和研究中最复杂、最困难亦最现实的问题,这方面一直是一项空白。现代科技可以人体透视、查出癌症,甚至细小异物。但还没有仪器能测出赌石内部有绿无绿。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毛料皮色着手,对皮色进行系统分类,并结合成矿理论,对不同皮色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对赌石内部的绿色进行预测。
陈志强,袁奎荣[2](1996)在《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文中研究指明
罗劬侃,陈炳辉,万茉莉[3](2008)在《翡翠的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系探讨》文中认为翡翠皮壳的主色有黄色、白色、黑色和红色等,为翡翠的次生色。非主色常不规则分布,多为翡翠的原生色。具色调较深黄色皮壳的内部玉石常出现偏蓝绿色,偶见红色、黄色,主要由Fe2+/Fe3+致色;具色调较浅黄色皮壳的内部玉石常呈淡紫色,偶见淡绿色,其含Fe量较低,色调浅。具白色皮壳的内部玉石常出现白色或无色,其致色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具黑色皮壳的内部玉石可呈现鲜绿色、蓝灰绿色、茄紫色、灰白色及黑色,其成因多种。皮壳非主色中的绿色(俗称"松花")和黑色(俗称"癣")是内部原生色在皮壳的直接反映,根据其分布特点可以直接判断翡翠内部的颜色及其分布。
刘川子[4](2018)在《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云南瑞丽、腾冲和广东平洲、揭阳的翡翠市场进行考察,收集市场上的赌石做假皮方式及类型,采用拍照取证和收集标本的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并对其在实验室做肉眼鉴定观察、显微分析、研制薄片分析显微组构、模拟做假皮实验等,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市场上翡翠毛料做假皮的种类及方式,为赌石真假的鉴别提供主要依据。通过市场考察及研究发现目前做假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磨砂仿假皮,直接将砾石打磨磨圆后仿水石、仿白盐砂等。2)錾假皮,直接将砾石表面敲錾出小圆坑,仿粗糙的砂皮。3)染色、涂抹做假皮,使用有机涂料将皮壳染色;用有机涂料仿赌石的蜡壳,黑乌砂、会卡水石等,或是用高锰酸钾等将磨砂假皮、敲錾假皮染色;使用抛光粉将切盖赌石的表面染色。4)做假皮,用泥沙和有机胶混合仿砂皮赌石;用黏土类混合有机胶仿砂皮赌石,或是将劣质玉料埋在土中数年,任雨水浸蚀,然后取出冒充自然界风化后的原石;将新场料用强酸浸泡后仿砂皮赌石。该类型是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做假皮方式之一。5)贴片和灌有色胶,掏空赌石内部或者直接在切开的门子上直接涂有色胶,再贴上切开的盖子;另是将有色翡翠薄片粘在门子上,再用假皮掩盖。6)开窗做假,将赌石皮壳开“流氓窗”掩盖赌石的价值低,以及遮掩赌石内部的棉、裂、癣。或是将做假赌石再开“流氓窗”。“流氓窗”即是业内人士称的将赌石皮壳开出许多极小的形状不规则的磨砂小窗的非常规开窗方式。开窗做假也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做假方式。7)仿场口,利用新场料、低档赌石等做假皮仿莫西沙、后江等常出产高档赌石的场口。做假皮常用的基础石材有三类:1)低档翡翠赌石;2)翡翠新场料;3)其他玉石或其他材料,如水沫子、石英岩、东陵玉、大理石、玻璃等。研究结合缅甸翡翠毛料的产出类型对毛料进行合理分类,正确看待翡翠皮壳特征,针对不同产出类型翡翠赌石毛料皮壳特征,并结合翡翠赌石毛料类型、场口特征总结对应的毛料皮壳特征,进而对翡翠毛料的做假皮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与分类,提出真假皮壳的鉴别方式,对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判别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肉眼鉴别皮壳真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翡翠赌石毛料的形状、皮壳颜色、表面特征、皮壳和玉肉的关系、手感、翠性、硬度、密度的角度分析观察。研究所有标本只能通过市场进行收集,对样品的代表性尚有不全面。其次标本价位过高,只能收集选择适于研究且成本较低的样品。大部分样品只能通过拍照留证据,无法进行完全留样。所以论文中一定存在着不足,望各位评委老师、同学提出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卢慧[5](2008)在《翡翠皮壳上癣的宝石矿物学研究》文中提出翡翠是珍贵的玉石品种,有“玉石之王”的美称,纯正浓艳的绿色具有很高的价值。翡翠原石或皮壳上出现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黑色或深绿色印记称之为癣。虽然翡翠中的癣不受大众欢迎,然而其产出形态对却翡翠内部的绿色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对翡翠皮壳上癣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翡翠皮壳上的癣与其内部绿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癣的矿物组成主要是角闪石族矿物,大多数角闪石属于钠-钙质和钠质角闪石。扫描电镜下观察癣的结构致密,颗粒呈短柱状、纤维状。根据薄片观察对角闪石的成因进行探讨,将角闪石的成因大致分两种。癣和绿的关系大致分为“癣吃绿”和“癣喷绿”。利用“癣吃绿”可以根据翡翠的质地和癣的形状来预测原石中的绿色。本文尝试从角闪石的晶体结构入手来解释“癣喷绿”现象。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铬离子只能占据M2位,很难进入角闪石的晶体结构内。在文章中还总结了癣对翡翠价值的影响,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负面的,影响翡翠的定名和价值;其实癣对翡翠还有更多的正面影响:首先增加翡翠价值,其次为推测翡翠的成因提供有利证据,最后对判断原石也有一定帮助作用。论文在研究翡翠结构时对市面上“起荧”现象的翡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起荧”与加工形状有一定关系、抛光对“起荧”也有很大影响,与翡翠的结构存在很大的关系,实验量得矿物颗粒大小基本在0.05-0.14mm范围内。
熊燚[6](2012)在《翡翠原石皮壳与内部翡翠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玉石级翡翠主要产于缅甸北部密支那地区的雾露河流域,根据翡翠矿床的成因和地质特征,缅甸翡翠矿床可分为原生矿床和次生矿床,次生矿床翡翠品质较好,但在其表层常有一层与内部翡翠颜色与质地差异极大的皮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对翡翠原石皮壳的矿物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翡翠原石皮壳特征与其内部翡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翡翠原石皮壳形成主要是自身风化和地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缅甸的亚热带气候中含铁量高的橄榄岩分解,大量的Ca,Mg,Fe等离子被地表水带入地下。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Fe2+离子会被氧化成Fe3+,形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与硬玉矿物的风化残留物Al2O3·nH2O在矿物的间隙中凝聚积累,形成铝土矿和褐铁矿胶体,与受蚀变的硬玉矿物胶结在一起最终形成黄色的皮壳。在这之后其水合程度减弱褐铁矿胶体的中水减少,甚至变为赤铁矿,形成红色皮壳。在潜水面以下,O2含量很少,属于弱还原环境而上部水中的Ca2+,Mg2+,Fe2+离子汇聚于此。原石处于少O2而富Mg2+,Fe2+离子的环境中。水中Mg2+,Fe2+离子与硬玉矿物反应,使硬玉矿物蚀变为绿辉石、角闪石,形成黑色的皮壳。在文章中还总结了皮壳上的一些特殊特征如松花、蟒带、癣、翻砂与内部翡翠在颜色、透明度上的关系,并从地质学的角度作出解释。
陈炳辉,罗劬侃,郝望姣[7](2009)在《翡翠的皮壳组成及其与内部玉石质量关系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对广东南海平洲、广州花都国际翡翠展销会等翡翠原料集散地大量现场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黄色色调、白色和灰黑色皮壳的翡翠原石样品,经肉眼和偏光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探针测试,研究了不同颜色系列翡翠原石皮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翡翠皮壳的主要矿物均为硬玉,次要矿物则有所不同。黄色皮壳含高岭石、三水铝石、软锰矿和赤铁矿等,白色皮壳含高岭石和水钙铝榴石,黑色皮壳则含高岭石和绿泥石类矿物。与内部玉石成分相比,皮壳中的主要化学成分w(Na2O)和w(SiO2)有所降低,而w(CaO)和w(MgO)及Fe的质量分数则相对增加;黄色皮壳翡翠中Fe的质量分数越高,则皮壳的黄色色调越深,但皮壳的化学成分受环境影响较大,难以用于判断其内部玉石质量。仅初步总结了翡翠皮壳矿物组成与其内部玉石质量的关系。
吴以诺[8](2015)在《缅甸与危地马拉硬玉岩及相关岩石中微量元素特征、对比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硬玉岩是一种稀有的岩石,主要由硬玉(NaAl[Si206])组成。硬玉岩常以构造脉体和透镜体的结构在低温高压的蛇纹岩中产出,其中最大的两个矿区为缅甸与危地马拉。由于硬玉岩稀有,而且产出的条件比较特殊,不同学者使用不同的方向与手段,去研究硬玉岩的成矿原理。其中,硬玉岩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化学、年代学等的研究已趋成熟。由于硬玉岩是中国人热爱的玉石翡翠,商业也推动了一些研究。综合所有有关的资料,Tsujimori and Harlow(2012)把硬玉岩的成矿作用分为两大类——P型,即是一富钠、铝、硅的热液(Na-Al-Si-rich fluid)在流过地幔楔时直接「结晶」(Precipitate)并成为硬玉;和R型,即一斜长花岗岩(Plagiogranite)、变质辉长岩(Metagabbro)或榴辉岩(Eclogite)受到交代作用(Replacement)而交代为硬玉岩。然而,因为硬玉岩的微量元素研究不多,P、R两型的成矿理论还没有太多的支持。因此,这次研究希望从缅甸和危地马拉两地的硬玉岩以及其他相关岩石作微量元素的研究,从而更清晰地了解硬玉岩的成矿原理。这次研究对我校施光海教授、美国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G.E.Harlow,和个人亲自搜集的硬玉岩和相关岩石做出了电子探针(EPMA)、粉末溶液ICP-MS全岩组分测试与LA-ICP-MS的矿物原位测试;另从G.E.Harlow获取了若干危地马拉未发表的粉末溶液ICP-MS全岩微量元素数据。这些数据指出:(1)在缅甸,微量元素总量从多到少的序列是[角闪岩~绿辉岩>蛇纹岩>硬玉岩];危地马拉的序列是[绿辉岩~榴辉岩~石榴石角闪岩>硬玉岩>钠长岩>蛇纹岩]。(2)缅甸硬玉岩可见Sr、Zr和Hf的富集,Eu正异常,Zr/Hf比值较低(最低14.53,平均27.84)。(3)危地马拉硬玉岩可见Eu呈正异常,Zr/Hf比值较低(最低~20,平均28.44)。(4)危地马拉硬玉岩和榴辉岩可见强烈的Ba富集,比当地其他岩石与缅甸硬玉岩和其他岩石更强,暗示它们与海洋性沉积岩的关系比缅甸者更密切。(5)危地马拉硬玉岩、榴辉岩、石榴石角闪岩、绿辉岩、蛇纹岩等都可见Sr分布不均匀,暗示热液贯通所有岩石;但石榴石角闪岩和绿辉岩没有硬玉化的趋势,因此这次热液作用发生在硬玉化之前。亦由于榴辉岩、石榴石角闪岩和绿辉岩的微量元素特征非常相似,三者应该同为混杂在蛇纹岩混杂体中的岩石。(6)缅甸和危地马拉硬玉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大别苏鲁和阿尔卑斯含硬玉榴辉岩不一样,暗示不同的成矿原理。(7)缅甸绿辉岩中的榍石属于变质榍石,其中缺失Eu负异常,指出绿辉岩或其原岩没有Eu的富集,从而推测绿辉岩是一种基性岩石,混杂在蛇纹岩混杂体中。经过所有岩石之间的对比,发现缅甸与危地马拉的硬玉岩都含有Eu正异常和低的Zr/Hf 比值。按Tsujimori and Harlow,(2012)中 P 与 R型的分类,Eu 与Zr/Hf 比值的特征可以是热液的特征(P型),也可以是原岩的特征(R型);然而,由于Eu与Zr/Hf的分馏都是岩浆作用条件以下才能发生的化学作用,R型的成矿作用似乎比较合理——部分硬玉岩的拥有一个原岩,而这原岩拥有Eu正异常和低的Zr/Hf比值,后被交代成为硬玉岩。这次研究认为Tsijimori and Harlow(2012)中所提出P型与R型的定义不严谨:他们得到大量的岩石学证据支持P型,但其中缺乏地球化学的证据;当这次研究补上了地球化学的证据时,数据却偏向支持R型。其中的观察也看到,P型硬玉岩的出现,一定伴随有R型的出现;因此,本研究认为P、R两型不是互相孤立的成矿原理。
二、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4)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技术方案 |
1.3.2 技术方法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不同产出类型翡翠赌石毛料皮壳特征 |
2.1 缅甸翡翠矿床类型 |
2.1.1 缅甸翡翠的产出地理位置 |
2.1.2 缅甸翡翠的矿床类型 |
2.2 翡翠赌石的皮壳其他特征描述俗语 |
2.2.1 蟒带 |
2.2.2 松花 |
2.2.3 黑癣 |
2.2.4 雾 |
2.2.5 裂和棉、绺 |
2.2.6 蜡壳 |
2.3 翡翠的结构 |
2.4 翡翠赌石的类型 |
第三章 缅甸翡翠赌石做假皮类型及特征 |
3.1 市场上常见做假皮类型 |
3.1.1 赌石常见的做假方式 |
3.1.2 做假皮常用的石材 |
3.2 样品外观特征 |
3.3 磨砂假皮赌石 |
3.3.1 主要鉴别特征 |
3.3.2 皮壳微观特征 |
3.4 錾假皮赌石 |
3.4.1 主要鉴别特征 |
3.4.2 皮壳微观特征 |
3.5 染色、涂抹做假皮赌石 |
3.5.1 主要鉴别特征 |
3.5.2 皮壳微观特征 |
3.6 做假砂皮赌石 |
3.6.1 主要鉴别特征 |
3.6.2 皮壳微观特征 |
3.7 皮壳开窗做假赌石 |
3.7.1 开窗做假的方式及类型 |
3.7.2 开窗做假的目的 |
3.7.3 主要鉴别特征 |
3.8 贴片和其他材料做假皮 |
3.8.1 其他材料宝石学特征 |
3.8.2 主要鉴别特征 |
3.8.3 皮壳微观特征 |
第四章 新场料特征及浸泡做假皮实验 |
4.1 新场料特征 |
4.1.1 新场料宏观特征 |
4.1.2 新场料相对密度 |
4.1.3 新场料微观特征 |
4.1.4 新场料显微组构特征 |
4.2 新场料强酸浸泡实验 |
4.3 新场料高锰酸钾浸泡实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翡翠皮壳上癣的宝石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翡翠的矿床地质特征 |
2.1 原生矿床特征 |
2.2 外生矿床特征 |
2.2.1 残坡积矿床 |
2.2.2 冲积矿床类型 |
3 翡翠的宝石矿物学特征 |
3.1 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
3.2 翡翠的化学成分 |
3.3 翡翠的矿物组成 |
3.3.1 主要矿物 |
3.3.2 次要矿物 |
3.3.3 其它矿物 |
3.4 翡翠的结构和显微特征 |
3.4.1 变晶结构 |
3.4.2 变形结构 |
3.4.3 交代结构 |
3.5 “起荧”翡翠 |
3.5.1 “起荧”翡翠的基本特征 |
3.5.2 翡翠“起荧”机理探讨 |
4 翡翠皮壳上癣的矿物学特征 |
4.1 翡翠原石特征 |
4.1.1 翡翠原石分类 |
4.1.2 翡翠原石皮壳特征 |
4.2 翡翠皮壳上癣的矿物学特征 |
4.2.1 研究现状 |
4.2.2 癣的基本性质 |
4.2.3 癣的化学成分 |
4.2.4 癣的矿物组成 |
4.2.5 癣的结构和显微特征 |
4.2.6 癣的大型仪器测试 |
5 翡翠中癣和绿的关系探讨 |
5.1 角闪石成因探讨 |
5.2 癣与绿的关系及其意义 |
5.2.1 癣吃绿 |
5.2.2 癣喷绿 |
5.2.3 癣对翡翠价值的影响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Ⅰ 样品照片 |
(6)翡翠原石皮壳与内部翡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翡翠矿床地质特征 |
2.1 原生矿床 |
2.2 翡翠次生矿床 |
2.2.1 残坡积矿床 |
2.2.2 阶地矿床 |
2.2.3 冲积矿床 |
第3章 翡翠的宝石学、岩石学特征 |
3.1 翡翠宝石学特征 |
3.2 翡翠化学成分特征 |
3.2.1 硬玉化学成分 |
3.2.2 翡翠的颜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
3.3 翡翠的矿物组成 |
3.3.1 辉石族 |
3.3.2 角闪石族 |
3.3.3 钠长石 |
3.3.4 副矿物 |
3.4 翡翠的结构 |
3.4.1 变晶结构 |
3.4.2 变形结构 |
3.4.3 交代结构 |
3.5 翡翠结构与其品质的关系 |
3.5.1 变晶结构 |
3.5.2 交代结构 |
3.5.3 变形结构 |
第4章 翡翠原石皮壳岩石学特征 |
4.1 翡翠原石皮壳分类 |
4.2 翡翠原石皮壳矿物组成 |
4.2.1 电子探针测试 |
4.2.2 粉晶衍射测试 |
4.2.3 电镜扫描测试 |
4.3 原石皮壳成因分析 |
4.4 特殊的皮壳特征 |
4.4.1 松花 |
4.4.2 蟒带 |
4.4.3 癣 |
4.4.4 裂绺 |
4.4.5 翻砂 |
第5章 翡翠原石皮壳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5.1 皮壳颜色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5.1.1 皮壳原生色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5.1.2 翡翠原石皮壳次生色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5.2 皮壳矿物成分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5.3 皮壳结构与内部翡翠的关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8)缅甸与危地马拉硬玉岩及相关岩石中微量元素特征、对比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述语、名词等注释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结论 |
2 硬玉岩研究综述 |
2.1 硬玉岩产出地简述 |
2.2 硬玉岩成矿的温度压力条件 |
2.3 硬玉岩微量元素的研究背景 |
2.4 最新硬玉岩成矿理论与其问题 |
3 翡翠的商业与文化对科研的贡献 |
3.1 翡翠颜色与致色元素 |
3.2 翡翠透明度 |
3.3 硬玉岩的风化作用 |
3.4 冒仿翡翠的玉石的岩石性质 |
3.5 人工优化、人工合成翡翠 |
4 缅甸与危地马拉的地质背景 |
4.1 缅甸硬玉岩 |
4.1.1 区域构造 |
4.1.2 岩石与矿物组合 |
4.1.3 硬玉岩年代学 |
4.2 危地马拉硬玉岩 |
4.2.1 区域构造与年代学 |
4.2.2 岩石与矿物组合 |
5 岩相学 |
5.1 缅甸样本 |
5.1.1 硬玉岩 |
5.1.2 「墨翠」 |
5.1.3 钠铬辉石岩 |
5.1.4 绿辉岩 |
5.2 危地马拉样本 |
5.2.1 硬玉岩 |
5.2.2 绿辉岩(1) |
5.2.3 绿辉岩(2) |
5.2.4 石榴石角闪岩 |
5.2.5 榴辉岩(1) |
5.2.6 榴辉岩(2) |
5.3 小结 |
6 矿物化学 |
6.1 电子探针(EPMA)的实验参数 |
6.2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实验参数 |
6.3 矿物化学分析 |
6.3.1 缅甸 |
6.3.2 危地马拉 |
7 地球化学 |
7.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实验参数 |
7.2 全岩数据(ICP-MS) |
7.2.1 缅甸 |
7.2.2 危地马拉 |
8 岩石化学特征对比 |
8.1 「同地异岩」的对比 |
8.1.1 缅甸 |
8.1.2 危地马拉 |
8.2 「异地同岩」的对比 |
8.2.1 硬玉岩——缅甸、危地马拉 |
8.2.2 硬玉岩——缅甸、日本、哈萨克斯坦 |
8.2.3 硬玉岩——缅甸、大别苏鲁、阿尔卑斯 |
8.2.4 蛇纹岩——缅甸、危地马拉 |
8.2.5 角闪岩——缅甸、危地马拉 |
8.2.6 绿辉岩——缅甸、危地马拉 |
8.2.7 榴辉岩——危地马拉、大别苏鲁、阿尔卑斯 |
8.2.8 小结 |
8.3 缅甸与危地马拉榍石的对比 |
8.4 缅甸榍石与其它榍石的对比 |
9 讨论 |
9.1 榍石、钛铁矿与金红石对缅甸和危地马拉两地硬玉岩的启示 |
9.2 Eu正异常与硬玉岩及相关岩石的关系 |
9.3 从Zr/Hf比值看缅甸硬玉岩 |
9.4 从Sr的分布不均匀看危地马拉榴辉岩与硬玉岩的关系 |
9.5 危地马拉与缅甸的Ba差异 |
9.6 缅甸与危地马拉两地成矿作用的再现 |
9.7 对P、R两型和岩石被硬玉化程度的思考 |
10 结论 |
附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四、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J]. 陈志强,袁奎荣. 矿床地质, 1996(S1)
- [2]皮色分析——赌石预测的关键[J]. 陈志强,袁奎荣. 矿床地质, 1996(S2)
- [3]翡翠的皮壳与内部颜色的关系探讨[J]. 罗劬侃,陈炳辉,万茉莉.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8(01)
- [4]缅甸翡翠赌石毛料的真假皮壳类型及鉴别探讨[D]. 刘川子.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5]翡翠皮壳上癣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 卢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6]翡翠原石皮壳与内部翡翠的关系[D]. 熊燚.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3)
- [7]翡翠的皮壳组成及其与内部玉石质量关系初步研究[J]. 陈炳辉,罗劬侃,郝望姣.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9(01)
- [8]缅甸与危地马拉硬玉岩及相关岩石中微量元素特征、对比及意义[D]. 吴以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