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通知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通知

一、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启事(论文文献综述)

陈诗[1](2020)在《非虚构的“平衡术” ——媒介记忆视角下非虚构写作的反思》文中指出我国的非虚构写作实践从文学界起源,很快席卷新闻业。近年来,随着技术赋权以及时代和社会对真实的渴望,如“真实故事计划”此类提倡非虚构写作大众化的新媒体平台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非虚构写作进入倡导用户生产内容(UGC)的大众书写时代。一方面,非虚构写作的大众书写丰富了媒介记忆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如《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般打着“非虚构”的旗号、行“虚假”之实的文章,非虚构写作的底线问题已悄然出现并亟待解决。本文试图运用媒介记忆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抽取“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写作平台发布的100篇文章展开研究,探究“真实故事计划”非虚构作品的书写者特点、内容倾向以及作品真实性问题,洞察非虚构写作在市场化与媒介记忆责任二者的平衡关系中偏向何处。本文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非虚构写作和媒介记忆的相关研究展开梳理和分析。第二章是对“真实故事计划”的非虚构作品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从非虚构写作的书写主体角度,研究其作为媒介记忆新晋建构者的特点;从新闻体裁的角度,分析非虚构写作的书写形式;从记忆的类型,分析非虚构写作的内容倾向;以新闻真实性原则为参考,探究非虚构作品的真实性现状。研究发现,非虚构写作在文学性和真实性之间已失衡,非虚构写作平台未承担起媒介记忆的责任。最后一章是基于对非虚构写作现状的发现提出讨论与展望,探讨大众书写非虚构写作的规范性问题,分析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困境,给未来非虚构写作参与构建媒介记忆提出建议。从媒介记忆理论视角探讨“真实故事计划”平台的现状,是为了研究非虚构写作是否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承担起了媒介记忆的责任,发现非虚构写作在伦理道德和书写规范性方面的不足,从而为非虚构写作的规范性发展提供参考。

肖拓[2](2014)在《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很大的飞跃,但由于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人才资源上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农村的农业、经济、文化、思想建设也亟需注入新鲜的血液。而大学生村官的出现,满足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人才需求。当今农村的大学生村官热情洋溢,他们本是一些大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却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和优越条件,选择到经济发展落后、条件艰苦的农村,并积极投身于农村工作,不仅给农村干部管理队伍带来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血液,更有利的促进了农村的思想、政治建设。与此同时,农村工作的复杂多样、条件艰苦、经济不发达也锻炼了当代大学生村官“吃苦为人民”的意志、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施展人生理想与抱负的平台。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为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村官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对农村的相关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有,在农业方面:积极普及农业耕种知识、以及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在经济方面:积极研究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正确指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耕作,避免盲目耕种;在文化与思想建设方面:积极对村民讲解国家最新政策、宣传党的政治路线;辅助村干部协助检查打击不法买卖分子,向村民宣传法制教育;竭力调解对于农村矛盾纠纷;另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农青年增加,留守儿童递增,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关爱留守儿童,宣传思想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积极作辅导意义重大。很显然,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扩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色与作用愈来愈明显。相比传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大学生村官拥有知识体系丰富、政策了解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等鲜明的特点,首先为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全新的活动主体,其次普及了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同时也创新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研究中,笔者将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特点与所面临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出发,全面概述当今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现状,探讨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以供“大学生村官”计划及有关各方面参考。

许俊杰[3](2014)在《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科学体系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国家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建立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档案人才制度环境。目前对档案人才的资格认证依然是各地开展的档案职称评审制度,既面临评审受众范围局限困境,同时缺乏全国统一的档案职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档案专业人才进行更为科学的资格考核与认证。因此希望通过构建全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激励出现更多的复合型技能型档案人才,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文从档案职业资格定义出发,总结全国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借鉴英美法等国家相关成熟经验,提出包括认证指导思想、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认证制度的组织施行以及认证保障机制在内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总体框架,并在微观操作层面就循序渐进推动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构建提出探索性建议。

冯雅蕾[4](2012)在《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科普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网络科普将互动和娱乐结合在一起,和传统科普方式比较起来,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优势。网络科普不局限于用文字来进行科普,而是将将科普内容用相关的视频、音频、flash等方式来表达,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游戏等网络独特的科普方式也逐渐被更多的科普网站所采用。同时用户创造内容的web2.0时代,科普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台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网络科普资源是随着互联网和网络科普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网络上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而产生的。我们可以认为,“网络科普资源”是通过互联网可以利用的各种科普信息的资源总和,其在本质上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怎样有效的利用与开发网络科普资源成为了网络科普的重要环节。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又包括其信息的收集和检索。当我们在互联网上科普资源,都是已经完成了采集过程的科普资源,进入传播阶段。在接受科普信息的过程中,科普资源的质量体现在传播阶段,但实际上决定于其采集阶段。网络科普资源检索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需求,一般是指对互联网科普信息资源的检索,是伴随着互联网及WWW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检索途径。对于用户而言,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资源的途径主要有顺超链接浏览、访问网络资源目录、求租搜索引擎等三种方法。本论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网络科普资源”理论出发,系统总结和归纳了我国网络科普的现状及其问题,并对网络科普资源开发与利用紧密相关的科普资源创作和搜索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科普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最后结合外国网络科普的经验和我国的网络科普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陈宝安[5](2015)在《《铁道通信信号》见证中国铁路的腾飞——写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建院65周年》文中提出铁路通信信号专业是铁路运输的重要支柱之一,承担着控制列车运行、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功能和责任。世界上自从铁路开始建设以来,通信、信号设备就是不可缺少的。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发展始终与铁路运输的发展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铁路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铁道通信信号》自创刊之日起,始终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而成长,见证了中国高铁的腾飞。1《铁道通信信号》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启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启事(论文提纲范文)

(1)非虚构的“平衡术” ——媒介记忆视角下非虚构写作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基础及主要概念解读
    第四节 研究对象
    第五节 研究问题
    第六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虚构写作的现状:基于对“真实故事计划”作品的考察
    第一节 大众以创作者身份参与媒介记忆建构
    第二节 运用人物特写的形式聚拢媒介记忆
    第三节 凸显人文关怀的媒介记忆主题
    第四节 丢失真实性的文学表达
    第五节 小结:众生喧哗下的伪“非虚构”
第三章 非虚构写作的反思
    第一节 以媒介记忆的责任心把握大众书写的规范
    第二节 以辩证的视角正视市场化与记忆责任的矛盾
    第三节 以专业、多元、理性的媒介记忆标准建构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历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际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本研究的实证调查
    1.3 研究的相关成果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及现状
    2.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
        2.1.1 大学生村官及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由来
        2.1.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和推广
        2.1.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2.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2.2.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环境
        2.2.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内容
        2.2.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渠道和方法
        2.2.4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色
第3章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3.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问题
        3.1.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问题
        3.1.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问题
        3.1.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问题
    3.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客体问题
        3.2.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客体的全覆盖问题
        3.2.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文化素质问题
    3.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与基本方法问题
        3.3.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问题
        3.3.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问题
    3.4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策扶植问题
        3.4.1 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可持续问题
        3.4.2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及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问题
第4章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展望
    4.1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4.1.1 从村民实际利益出发,积极实施党的“三农”政策
        4.1.2 尊重农村优秀文化,科学引导村民思想
        4.1.3 思政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实施
    4.2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4.2.1 有关主体问题的基本对策
        4.2.2 有关客体问题的全覆盖及其文化素质的提高
        4.2.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方法
        4.2.4 大学生村官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的几点建议
    4.3 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展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3)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科学体系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相关的学术研究史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概述
    第一节 档案职业资格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节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内容构成
第三章 我国构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我国档案专业人才资格认证现状
    第二节 我国档案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构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意义
    第四节 构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可行性
第四章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构想
    第一节 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总体框架
    第二节 构建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关于档案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关于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组织实施
    第五节 关于档案职业资格培训
    第六节 关于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第二节 建设档案专业人才数据库
    第三节 构筑档案职业资格分级认证及效益体系设想
    第四节 推动档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与档案教育的互动发展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和范围界定
        1.4.1 科普资源概述
        1.4.2 网络科普资源的范畴
        1.4.3 网络科普资源的类型
        1.4.4 网络科普资源的特点
2 我国网络科普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的阶段
        2.1.1 起步阶段(1995-1998 年)
        2.1.2 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4 年)
        2.1.3 调整阶段(2005 年-至今)
    2.2 科普网站的受众分析
    2.3 我国科普网站的现状
        2.3.1 数量和规模
        2.3.2 内容和表现形式
        2.3.3 建设质量
        2.3.4 主要特点
        2.3.5 存在的问题
3 网络科普资源的创作与搜索分析
    3.1 网络科普资源的创作
        3.1.1 网络科普资源创作的流程
        3.1.2 网络科普资源创作的特点
    3.2 网络科普资源检索
        3.2.1 网络科普资源检索概述
4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
    4.1 网络科普资源评价方式
        4.1.1 评分系统与全面评价
        4.1.2 关键指标一票否决
        4.1.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4.1.4 正分、负分与加分
        4.1.5 选择评测与独立评测
    4.2 网络科普资源质量评价标准的构成
        4.2.1 内容自身质量评价标准
        4.2.2 内容编排质量评价标准
        4.2.3 内容呈现质量评价标准
        4.2.4 内容互动质量评价标准
        4.2.5 用户使用质量评价标准
        4.2.6 资源利用质量评价标准
5 有效提升我国网络科普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对策分析
    5.1 加强政府引导、尽可能的发动社会力量
    5.2 加强培养专业的网络科普人才
        5.2.1 高校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创新
        5.2.2 网络科普从业者职业技能培训
    5.3 加强建设网络科普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网络平台
        5.3.1 重视科普网站的受众研究
        5.3.2 增强科普网站的互动性
        5.3.3 提高科普网站的时效性和更新频率
    5.4 注重网络科普资源内容的提高
        5.4.1 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
        5.4.2 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5.4.3 提高一定的原创性
        5.4.4 丰富科普内容的表现形式
        5.4.5 创新科普资源的设计和风格
    5.5 网站合作与网络科普资源共享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5)《铁道通信信号》见证中国铁路的腾飞——写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建院65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铁道通信信号》的历史沿革
2《铁道通信信号》的历史见证
    2.1《铁道科学技术简讯》
    2.2《铁道科学技术──通信信号分册》
    2.3《铁道通信信号》
3 结束语

四、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启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虚构的“平衡术” ——媒介记忆视角下非虚构写作的反思[D]. 陈诗.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2]大学生村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 肖拓. 武汉理工大学, 2014(12)
  • [3]论我国档案职业资格认证科学体系之构建[D]. 许俊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4]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 冯雅蕾. 重庆大学, 2012(03)
  • [5]《铁道通信信号》见证中国铁路的腾飞——写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建院65周年[J]. 陈宝安. 铁道通信信号, 2015(12)

标签:;  ;  ;  ;  ;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专业学会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