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对大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活性的组织化学观察

针刺麻醉对大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活性的组织化学观察

一、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波,郭义,赵雪,刘阳阳,李忠正,李迎红,郭永明[1](2012)在《三磷酸腺苷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研究评述》文中指出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核苷酸,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维持、DNA和RNA合成等。针刺信号传导过程中,ATP可影响针刺效应,针刺可改变ATP、ATP酶在相关靶器官或中枢系统的含量,ATP在针刺效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熊希凯,郑达人,朱长庚,邓德忠,姜志尧,洪子聪[2](1981)在《针刺大白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本文以大白鼠中枢神经不同部位的乙酰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变化为指标,从神经介质有关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角度来探讨针麻原理。 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熟大白鼠223只,(雌115只,雌108只),体重155~220克。根据不同脑区分为三大组:即脊髓背角Rolando氏胶质组,三叉神经脊束核组,兰斑核组分别进行试验。每一试验组又分对照组、痛刺组、针麻组。试验方法各组大致相同,即痛刺组及针麻组先用测痛仪测基础痛阈,然后针麻组

关新民,余湢,王才源,刘晓春[3](1980)在《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毒扁豆碱对大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胆碱能神经在镇痛中的影响,早已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在针麻原理研究中又发现在针刺镇痛的同时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升高,提示胆碱能神经参予针刺镇痛。为了进一步研究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文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抑制胆碱酯酶(ChE)活性以提高乙酰胆碱有效浓度的方法,对ACh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中山大学生物学系针麻原理研究组[4](1977)在《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生理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前言针刺麻醉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而创造成功的新型麻醉技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针麻原理是一项迫切、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许多研究工作说明,机体机能的调整是针麻原理的基础。在这种机能调整过程中,神经和体液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对疼痛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痛阈。我们在研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时发现,在大白鼠下丘脑腹内侧核埋藏氢化可的松可以明显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机能活动,使肾上腺皮质萎缩,而明显削弱针

武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针麻研究组[5](1976)在《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文中指出 为了探讨针麻原理与神经的关系,本室继“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胆碱酯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之后,又进行了针麻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一般认为,神经活动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能量的提供又依赖于三磷酸腺苷(ATP),而ATP的分解,必须有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参与。本实验的目的是,设想通过ATPase活性的变化来提示在针麻时脊髓背角变化的某些线索。

武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6](1976)在《针刺麻醉对大白鼠三叉神经脊束核胆碱酯酶、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文中指出 为了探讨针麻原理,继“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背角胆碱酯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之后,我们又进行针麻对大白鼠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胆碱酯酶、ATP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以便弄清头面部病或镇痛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健康成熟大白鼠70只,雌雄均有(30只、40只),分三组进行实验;对照组10只,痛刺组30只,针麻后痛刺组30只。

二、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三磷酸腺苷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研究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穴位局部的ATP是针刺镇痛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2 针刺抑制中枢ATP酶的活性可加强针刺镇痛效果
3 ATP与循经感传
4 针刺改善内脏病理活动的同时可使相关脏腑ATP、ATP酶的含量升高
5 小结

四、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磷酸腺苷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研究评述[J]. 陈波,郭义,赵雪,刘阳阳,李忠正,李迎红,郭永明. 针刺研究, 2012(04)
  • [2]针刺大白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观察[J]. 熊希凯,郑达人,朱长庚,邓德忠,姜志尧,洪子聪.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1(04)
  • [3]胆碱能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毒扁豆碱对大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J]. 关新民,余湢,王才源,刘晓春.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80(03)
  • [4]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生理功能[J]. 中山大学生物学系针麻原理研究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2)
  • [5]针刺麻醉对大白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J]. 武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针麻研究组.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76(S2)
  • [6]针刺麻醉对大白鼠三叉神经脊束核胆碱酯酶、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J]. 武汉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武汉医学院学报, 1976(S2)

标签:;  ;  ;  ;  ;  

针刺麻醉对大鼠脊髓背角三磷酸腺苷活性的组织化学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