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车除尘通风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武[1](2019)在《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修程修制分析及优化》文中指出地铁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承载旅客的运输设备,其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营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对地铁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铁车辆在运营过程中,配件磨耗、电气老化等问题随着运行时间的积累不断增加,会对车辆运行品质和行车安全产生威胁,必须及时提供全面、有效、高质量的维修保养策略,以便维持或恢复车辆的运行品质。为此,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地铁车辆检修制度,对保证车辆不失修、确保行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铁车辆修程修制是指对车辆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进行维修以及维修后应达到什么状态的技术规定。地铁修程修制编制的目的是选择适合的车辆检修体制,在车辆检修体制框架下明确其维修保养模式。维保模式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修程(由车辆检修周期确定)、各级修程的检修范围和质量要求。西安地铁车辆修程修制是基于西安地铁车辆种类、数量、性能,以及开通运行后的使用状况,在研究国内外地铁车辆运营管理的共性特点和西安地铁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的检修体制,建立以“保障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的西安地铁车辆的检修体制,形成具有西安地铁特色的车辆维修、保养管理体系,保证开通运营后真正做到合理安排检修作业、有效利用检修资源、最大限度减少故障率和残车率,实现车辆维保的最优化。本文分析了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车辆修程的设置以及运营成网后为克服运能提升矛盾提出修程优化方向,在调研分析国内国际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特点的基础上,找出修程设置共性特点。运用系统模块设计理念和方法,将优化方向确定为均衡修,综合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模块本身的维修特性、维修条件,采用RCM分析技术手段明确车辆实际检修需求,形成具有西安地铁特色的车辆维修、保养管理体系。
黄艳玲[2](2006)在《客车空调系统CAD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客车空调系统涉及面广、要求高、设计和计算工作量大,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室环境的舒适性和整车的使用性能。传统的设计过程花费时间长,准确性差,不仅会严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而且使用性能也难以完全满足用户的要求。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工程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AD技术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对加速设计过程、优化设计结果、提高设计质量,从而使产品设计达到最佳设计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本着为客车制造厂家提供一套先进、实用、功能较完整且人机界面友好的客车空调系统设计CAD软件的原则,将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与CAD技术结合,初步开发了一套专用于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CAD软件——KCKT CAD系统。 本文在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梁晓娟同学的硕士论文《客车空调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与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客车空调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功能,并开发了部分其它模块。在已建立的KCKT CAD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软件“CAXA电子图板”和“CAXA实体设计”,建立了二维工程图和实体设计的图形库,完善了客车空调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设备选型系统以及设计计算和设计图纸的生成等功能,并在SX6900旅游客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中进行了应用。 应用本课题开发的KCKT CAD系统,可提高新车开发过程中空调系统的设计水平、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开发周期,较好地满足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进一步开发全面的专用客车CAD系统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涂超[3](2019)在《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文中提出JT/T 216《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是国内唯一一个适用于客车的整车空调系统检测类标准,规定了8m以上客车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除霜系统、通风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系统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由于上一版本发布距今12年之久,不能满足当下客车空调系统技术的发展形势。因此,交通运输部把《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修订任务列入2016年的交通运输标准化制修订计划中,项目编号JT/T 2016-121。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汽车空调产品及标准现状,掌握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少部分地方标准中对客车空调的要求,包括空调整个系统标准、制冷采暖系统标准、除霜系统标准、空气净化系统标准和压缩机标准。根据标准修订需求,课题组通过试验采集到某些客车空调制冷、采暖、保温、除霜和车内噪声等试验数据,为标准修订奠定试验基础。其次,把营运客车和公共汽车都分为A、B、C三个等级,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值、课题组采集和收集的试验数据,结合标准的先进性、统一性和可行性对空调系统的制冷量、采暖量、送风量、强制通风换气量、车厢内温度及温度分布、车内噪声等指标值作了重新确定。在测试方法确定时重点把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的测点布置方式考虑入内,把车内空气洁净度指标进行了更全面的规定,并把除霜面积确定方法依据EEC标准重新定义。最后,课题组选取某9m客车作为样车对空调系统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可知本标准规定的指标值和试验方法合理可行,可以指导技术发展和产品测试。2018年12月11日客车标准化委员会在北京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审查,目前已经审核通过,达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
张健[4](2020)在《铁路客车电加热器除尘装置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铁路客车的发展,客车电加热器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装置,其除尘问题也变得越发突出。根据现场作业特点,结合通风工作原理,设计一种除尘作业与吸尘作业同时进行的铁路客车电加热器除尘装置,并从装置特点、预期效果比较等方面对装置设计进行分析。
郭浩[5](2016)在《公路隧道内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与控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远的进步,长大公路隧道的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全国公路隧道已经达到10022条。由于公路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隧道内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以及碳烟颗粒物)不易向外扩散。当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积累到一定浓度将会影响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和行车安全。为了降低隧道内污染物浓度,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以及司乘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度,有必要对长大公路隧道进行通风,并对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有效控制。本文以浙江括苍山隧道为实例模型,根据交通量、车型类别等因素计算了该条隧道内CO和颗粒物的排放量,并根据公路隧道卫生标准计算了稀释该隧道内的污染物所需的通风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中的Fluent软件对括苍山隧道内的纵向通风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多种不同工况条件下隧道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以及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有:(1)隧道正常运营时,即车速保持60km/h时,分析了隧道内风速对隧道内CO浓度分布的影响。(2)隧道阻塞运营时,即车速保持在10km/h时,分析了隧道内风速对隧道内CO浓度分布的影响。(3)有竖井情况下,隧道正常运营和阻塞运营时,分析了隧道内风向对隧道内CO浓度分布的影响。(4)设计并搭建了可移动型公路隧道空气净化实验装置,并在括苍山隧道中进行空气净化实验,分析了该实验系统的除尘效果以及风速对该系统除尘效率和阻力的影响。(5)评估了空气净化系统在实际运营的括苍山隧道中安装的位置和隧道内所需的风速。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括苍山隧道全长7929m,隧道全长的CO排放量为0.149626 m3/s,颗粒物的排放量为6.81127 m2/s;为了满足隧道内的卫生标准,根据CO和颗粒物的排放量计算得出的全长隧道所需风量分别为657.6967m3/s和939.4855m3/s,所以括苍山公路隧道中所需风量取最大值为939.4855m3/s。(2)隧道正常运营情况下,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1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500m左右,CO浓度达到规范规定值250PPM;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3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1050m左右,CO浓度达到规范规定值250PPM;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5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2100m左右,CO浓度达到规范规定值250PPM。(3)隧道阻塞运营情况下,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1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275m左右,CO浓度就达到规范规定值300PPM;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3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600 m左右,CO浓度就达到规范规定值300PPM;当隧道内平均风速取5m/s时,在距离隧道入口650 m左右,CO浓度就达到规范规定值300PPM。(4)在隧道正常运行或者阻塞运行时,隧道中设有竖井有利于隧道内CO的排放;但是竖井两侧通风方向,对隧道内CO浓度的稀释的影响不同;当竖井两侧的通风方向相反,均吹向竖井时,更有利于隧道内CO的排放。(5)本文搭建并在括苍山隧道中进行实地实验的公路隧道静电除尘空气净化系统(简称“ESP系统”)对隧道环境中的含尘气体净化效果明显。该系统在风速5 m/s10.0m/s范围内,对PM2.5和PM10的除尘效率为95.0%80.0%以上;通风阻力范围为121.0Pa388.0Pa。(6)在括苍山公路隧道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需要将旁路环形通道设在距隧道入口3008m处,使隧道内的平均风速保持在4.74m/s左右,可以保证隧道出口处烟尘(颗粒物)浓度符合公路隧道通风卫生标准。
王大林[6](2020)在《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完善。在铁路领域的应用中,特别是铁路生产管理如车务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对于机务、车辆等以传统的机械类检修为主要生产任务的站段,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服务于检修作业管理的应用中仍然相对滞后。某客车车辆段在客车段修领域中,有多个服务于各检修单元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无法进行统一使用,对于整体生产管理缺乏统一的调度。针对以上现状,某客车车辆段需要建立一个能满足某段生产管理与工艺布局需求的综合性生产管理系统,以此促进段修事项的督办与生产的调度。本文研究和设计了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系统,首先对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某客车车辆段的检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了设计系统的必要性。接着对系统开发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本文采用统一建模语言用于系统的整体需求分析和设计。考虑到系统发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及数据容量,采用SQL Server2017数据库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在系统的需求分析中,根据系统面向的用户类型分为6种用户角色,在角色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和非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功能结构分为日常工作管理、技术工艺管理、材料库存管理、故障反馈与处理、设备管理五类主要功能结构,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到系统,为用户的访问提供了便利。本文旨在为以后各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车车辆段普速客车段修生产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信息化软件的应用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图40幅,表11个,参考文献51篇。
董幼鸿[7](2018)在《系统脆弱性理论视阈下重大事故的生成机理探讨及运用——以25起特别重大事故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各种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大大影响了地方正常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如何从源头上管控重大事故产生的风险成为各级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从系统脆弱性理论视阈来看,任何重大事故发生是其背后各大系统脆弱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系统脆弱性理论范式结合25起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文本分析,探讨重大事故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为今后防控重大事故风险提供理论借鉴。
万征,滕勇,赵长利,于世强,刘圣田[8](2007)在《空调客车车内空气质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大客车车内空气质量的现状,阐述了空调对豪华大客车车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特性,分析了提高豪华大客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技术措施,给出了空调大客车在营运中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注意事项。
邓爱莲[9](1981)在《国外客车强迫通风型式及其参数》文中指出 旅客列车的通风换气,最简单的办法是自然通风,在一般情况下亦可开启车窗。但当列车高速运行或在隧道中、风沙地区及大风雨天气行驶时,车窗不能打开;另外,由于列车停站时通风器失去作用;高速行驶时产生的过堂风不易控制;特别在采暖期间,为不使车内热量散失,车窗及通风器常处于关闭状态。由于上述原因,自然通风方式无法定量控制风量和进行加温、去尘处理、换气效果差,致使车内空气污浊,只能作为客车通风的辅助方式。在现代客车中,许多国家的铁路客车都采用了强迫通风的方式,并
施红生,雷学军,赵亚林,谷丽华,王东黎,蔡建波[10](2011)在《铁路客车集中空调通风管道智能化清扫消毒成套设备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铁路空调客车主要车型通风管道的特点,研制通风管道智能化清扫消毒成套设备。设备由定量采样机器人、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捕尘器、多功能半软轴和操作平台组成,具有定量采样、检测、清扫、捕尘、消毒、监控、数据存储等功能。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为:机器人能够在通风管道内自由行走,单方向走行距离30m,最快移动速度10m.min-1;积尘采样面积为25cm2;清扫毛刷的扭矩为3.4N.m,清扫角度达90°;捕尘器最大风量为4 000m3.h-1,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浓度小于0.1mg.m-3,噪声小于85dB(A)。通风管道现场清洗试验结果表明:平均除尘效果达到94.6%;细菌杀灭率为99.99%,霉菌杀灭率为99.95%。该设备满足旅客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清扫消毒的需求。
二、客车除尘通风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客车除尘通风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修程修制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1.3.3 轨道交通运用维修理论运用 |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车辆修程修制概念及分类 |
2.1 车辆修程的分类 |
2.2 车辆修制的分类 |
2.2.1 预防性(计划)修制 |
2.2.2 技术(状态)修制 |
2.3 维修方式 |
2.4 修程的确定依据 |
2.5 修程质保期 |
2.5.1 日检 |
2.5.2 双周检 |
2.5.3 月检 |
2.5.4 年检 |
2.5.5 架修 |
2.5.6 大修 |
第3章 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修程现状分析 |
3.1 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基本情况介绍 |
3.1.1 车辆工程概况 |
3.1.2 车辆各系统介绍 |
3.1.3 开通初期检修修程 |
3.2 车辆修程修制时段跨度的关键点 |
3.2.1 日检 |
3.2.2 双周检 |
3.2.3 月检 |
3.2.4 年检 |
3.3 各修程时段跨度梳理对比 |
3.4 现行修程修制生产组织 |
3.4.1 组织架构 |
3.4.2 职责说明 |
3.4.3 修程生产组织 |
3.4.4 地铁车辆运用和检修工作流程 |
3.5 西安地铁修程设置因素分析 |
3.5.1 运行时间和供车数的分析 |
3.5.2 检修供车能力分析 |
3.5.3 现行修程存在的问题 |
3.5.4 影响因素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修程修制优化方案 |
4.1 修程修制优化的必要性 |
4.2 修程修制优化的依据 |
4.3 修程修制优化的条件 |
4.4 修程修制优化的目标 |
4.5 修程修制优化概念理论 |
4.6 均衡修模块实施方案和步骤 |
4.6.1 方案设计构想 |
4.6.2 方案设计实施步骤 |
4.7 均衡修模块化设计 |
4.7.1 西安地铁车辆维修模块划分和数据采集 |
4.7.2 模块化检修组合优化 |
4.7.3 维修模块优化结论 |
4.8 修程修制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
第5章 西安地铁车辆修程优化实施效果评价 |
5.1 实施成果评估指标概述 |
5.1.1 车辆系统故障率 |
5.1.2 列车退出正线运营故障率 |
5.1.3 列车运营故障率 |
5.1.4 故障消号率 |
5.2 实施效果价值评估 |
5.2.1 列车利用率明显提升 |
5.2.2 列车的可靠性指标得到稳定提升 |
5.2.3 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
5.2.4 物资成本消耗定额化 |
5.3 价值评估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客车空调系统CAD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汽车空调系统概述 |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简介 |
1.3 客车空调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1.4 本课题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第二章 客车空调系统设计 |
2.1 客车空调技术 |
2.2 空调客车车室内外气候参数的确定 |
2.3 客车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
2.4 客车空调压缩机的结构与性能 |
2.5 空调设备的选型 |
2.6 气流组织 |
2.7 客车空调系统的布置 |
2.8 空调客车的隔热保温 |
第三章 客车空调系统CAD软件的开发 |
3.1 客车空调系统CAD软件总体设计 |
3.2 KCKT CAD软件的开发环境 |
3.3 KCKT CAD软件的数据库设计 |
第四章 KCKT CAD软件的图形库 |
4.1 KCKT CAD软件图形库总体设计 |
4.2 KCKT CAD软件二维工程图图形库的建立 |
4.3 KCKT CAD软件实体设计图形库的建立 |
第五章 KCKT CAD软件的应用实例 |
5.1 SX6900客车空调系统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
5.2 SX6900客车空调系统设计计算 |
5.3 空调设备的选型 |
5.4 空调系统布置和安装形式的确定 |
5.5 气流组织与风道设计计算 |
5.6 SX6900客车空调系统布置安装 |
5.7 SX6900客车空调系统设计的评价与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今后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任务来源 |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3 汽车空调概述 |
1.4 原标准的不足 |
1.5 标准的修订过程 |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汽车空调标准研究 |
2.1 汽车空调系统标准 |
2.2 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 |
2.3 车内污染标准 |
2.4 汽车空调制冷、采暖标准 |
2.5 汽车空调除霜(雾)系统标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制冷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 制冷量与降温性能 |
3.3 送风量 |
3.4 出风口风向风速 |
3.5 制冷系统噪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采暖系统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4.1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2 采暖量与采暖能力试验 |
4.3 车内温度及温度分布 |
4.4 采暖系统车内噪声 |
4.5 除霜系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通风换气与空气净化系统 |
5.1 通风换气系统 |
5.2 空气净化系统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样机试验 |
6.1 试验条件及测试设备 |
6.2 制冷系统试验 |
6.3 采暖系统试验 |
6.4 除霜系统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铁路客车电加热器除尘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除尘装置结构组成 |
1.1 吸尘结构 |
1.2 除尘结构 |
1.3 其他结构 |
1.4 关键材料的选择 |
2 工作原理 |
2.1 吸尘原理 |
2.2 除尘原理 |
3 设计效果分析 |
3.1 装置特点 |
3.2 预期效果分析 |
3.3 需注意事项 |
4 结束语 |
(5)公路隧道内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公路隧道污染物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2.1 公路隧道中污染物源强的估计 |
2.1.1 CO排放量的计算 |
2.1.2 颗粒物排放量的计算 |
2.2 公路隧道通风卫生标准 |
2.2.1 CO允许浓度 |
2.2.2 烟雾设计浓度 |
2.3 公路隧道中通风需风量 |
2.3.1 按稀释CO计算所需风量 |
2.3.2 按稀释烟雾计算所需风量 |
2.4 公路隧道中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 |
2.4.1 车流量和车速 |
2.4.2 机动车车型 |
2.4.3 风速 |
2.5 CFD技术简介 |
2.5.1 湍流流动控制方程 |
2.5.2 湍流模拟方法 |
2.5.3 湍流模型 |
2.5.4 湍流近壁面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隧道内污染物扩散的数值分析 |
3.1 工程背景 |
3.2 公路隧道交通流量调查 |
3.3 污染物排放量及需风量的计算 |
3.3.1 CO的排放量 |
3.3.2 颗粒物的排放量 |
3.3.3 公路隧道中需风量的计算 |
3.4 模型验证 |
3.5 隧道物理模型 |
3.6 模拟假设与模拟工况 |
3.7 边界条件 |
3.8 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3.8.1 隧道没有竖井且正常运营时 |
3.8.2 隧道没有竖井且阻塞运营时 |
3.8.3 隧道有竖井且正常运营时 |
3.8.4 隧道有竖井且阻塞运营时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隧道内颗粒物的净化实验研究 |
4.1 公路隧道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 |
4.2 静电除尘原理及其特性 |
4.2.1 静电除尘单元工作原理 |
4.2.2 静电除尘器结构参数 |
4.3 实验测试系统及测试仪器 |
4.3.1 静电除尘空气净化系统 |
4.3.2 实验测试仪器 |
4.4 实验条件和步骤 |
4.4.1 实验条件 |
4.4.2 实验步骤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1 实验环境各因素波动性分析 |
4.5.2 ESP系统除尘效果分析 |
4.5.3 ESP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6 括苍山隧道颗粒物净化评估 |
4.6.1 纵向射流通风方案设计参数 |
4.6.2 隧道空气净化器的应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6)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前 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理论技术介绍 |
2.1 UML建模技术 |
2.1.1 UML简介 |
2.1.2 UML建模机制 |
2.1.3 UML建模步骤 |
2.2 系统架构 |
2.2.1 B/S架构 |
2.2.2 Spring MVC框架 |
2.3 Flowable工作流 |
2.3.1 Flowable工作流概述 |
2.3.2 Flowable与Spring MVC的整合 |
2.4 本章小结 |
3 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整体分析 |
3.1.1 业务流程分析 |
3.1.2 业务难点分析 |
3.2 系统角色分析 |
3.2.1 职责分析 |
3.2.2 角色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技术科用户 |
3.3.2 材料科用户 |
3.3.3 设备科用户 |
3.3.4 检修车间用户 |
3.3.5 质检科用户 |
3.3.6 验收室用户 |
3.3.7 管理员用户 |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
4.2.2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
4.2.3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4.2.4 系统工作流总体设计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3.1 日常工作督办模块 |
4.3.2 技术工艺管理模块 |
4.3.3 材料库存管理模块 |
4.3.4 故障反馈与处理模块 |
4.3.5 设备管理模块 |
4.3.6 系统管理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实现 |
5.1 系统环境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实现 |
5.2.1 登录 |
5.2.2 日常工作督办 |
5.2.3 技术工艺管理 |
5.2.4 材料库存管理 |
5.2.5 故障反馈与处理 |
5.2.6 设备管理 |
5.2.7 系统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系统脆弱性理论视阈下重大事故的生成机理探讨及运用——以25起特别重大事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理论范式与分析框架:系统脆弱性理论 |
(一) 系统脆弱性理论范式 |
(二) 系统脆弱性理论范式的价值 |
1. 脆弱性理论范式为剖析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事故产生的风险提供了独特视角。 |
2. 脆弱性理论范式为理解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事故生成的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
3. 脆弱性理论范式为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事故应对研究提供分析框架。 |
4. 脆弱性理论范式为公共危机事件或重大事故善后评估指明了方向。 |
(三) 系统脆弱性理论范式运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机理解析 |
三、25起事故调查报告文本解析:重大事故的生成机理 |
(一) 从自然系统不利因素视角来看孕灾环境的系统脆弱性 |
(二) 从社会系统不利因素视角来看孕灾环境的系统脆弱性 |
(三) 从管理系统不利因素视角来看孕灾环境的系统脆弱性 |
(四) 从技术系统不利因素视角来看孕灾环境的系统脆弱性 |
(五) 系统脆弱性理论视阈下25起重大事故的生成机理 |
四、启示与运用:通过控制系统不利因素来管控重大事故风险 |
(一) 控制自然系统不利因素, 减少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重大事故风险防控创造良好的硬件保障 |
(二) 控制社会系统不利因素, 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为重大事故风险防控提供人力保证 |
(三) 控制管理系统不利因素, 加强体制和制度的建设, 为重大事故风险防控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
(四) 控制技术系统不利因素, 加强安全生产设备和技术的优化, 为重大事故风险防控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
四、客车除尘通风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地铁2号线车辆修程修制分析及优化[D]. 李彦武. 长安大学, 2019(07)
- [2]客车空调系统CAD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 黄艳玲. 长安大学, 2006(12)
- [3]客车空调系统标准研究[D]. 涂超. 长安大学, 2019(01)
- [4]铁路客车电加热器除尘装置设计[J]. 张健.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05)
- [5]公路隧道内污染物分布的模拟与控制[D]. 郭浩. 东华大学, 2016(05)
- [6]普速客车段修生产调度督办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大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7]系统脆弱性理论视阈下重大事故的生成机理探讨及运用——以25起特别重大事故为例[J]. 董幼鸿.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8]空调客车车内空气质量分析[J]. 万征,滕勇,赵长利,于世强,刘圣田. 山东交通科技, 2007(04)
- [9]国外客车强迫通风型式及其参数[J]. 邓爱莲. 国外铁道车辆, 1981(06)
- [10]铁路客车集中空调通风管道智能化清扫消毒成套设备的研制[J]. 施红生,雷学军,赵亚林,谷丽华,王东黎,蔡建波. 中国铁道科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