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

一、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星道,胡耀辉,马国明,朱洪文[1](1985)在《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蛋白成分分析》文中认为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方法,分析了健康乳牛15例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33例的血清蛋白成分。健康乳牛的血清蛋白成分:白蛋白50.89±1.41,α1-球蛋白3.08±0.29,α2-球蛋白9.25±1.08,β-球蛋白12.43±1.61,γ-球蛋白24.63±1.34。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为1.03。卡他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蛋白成分:白蛋白46.71±2.14,α1-球蛋白6.00±1.74,α2-球蛋白10.50±2.04,β-球蛋白6.90±1.86,γ-球蛋白10.50±2.79,A/G为0.88;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蛋白44.08±2.27,α1-球蛋白5.20±2.99,α2球蛋白10.01±1.88,β-球蛋白6.20±0.82,γ-球蛋白34.31±3.46,A/G为0.79;脓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白蛋白35.54±2.20,α1-球蛋白3.50±1.96,α2-球蛋白8.40±3.04,β-球蛋白7.60±2.43,γ-球蛋白44.96±2.51,A/G为0.55。患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白蛋白减少,差异显着(P<0.05),α1、α2-球蛋白稍有变化,β-球蛋白显着减少,差异极显着(P<0.01),γ-球蛋白为上升趋势,随着炎症的加深加重而逐渐增高,差异极显着(P<0.01)。查明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与健康乳牛血清蛋白成分的差异,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郑星道,胡耀辉,马国明,朱洪文[2](1983)在《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方法,分析了健康母牛1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牛33例的血清蛋白成分。健康母牛的蛋白成分:白蛋白50.89±1.41,γ1——球蛋白3.08±0.29,γ2——球蛋白9.25±1.08,β——球蛋白12.43±1.61,γ——球蛋白24.63±1.34。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为1.03。卡他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血清蛋白成分:白蛋白46.71±2.14,γ1——球蛋白5.97±1.74,γ2——球蛋白10.48±2.04,β——球蛋白6.49±1.86,γ——球蛋白28.64±2.79,A/G0.89。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44.08±2.27,γ1——球蛋白5.17±2.99,γ2球蛋白9.91±1.88,β——球蛋白6.11±0.82,γ——球蛋白34.26±3.46,A/G0.81,脓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43.26±2.20,γ1—球蛋白3.51±1.96,γ2—球蛋白8.44±3.04,β——球蛋白7.58±2.43,γ——球蛋白44.96±2.51,A/G0.96。患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血清中的白蛋白减少,差异显着(P>0.05),γ1—γ2—球蛋白稍有变化,β——球蛋白显着减少,差异极显着(P<0.01),γ——球蛋白有上升趋势,差异极显着(P<0.01)。

郑星道,魏素华,郑有利,马国明,阎慎飞[3](1985)在《药物治疗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采用自制的“抗炎生育灵”治疗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73例,经治疗后,卡他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84.62%(33/39),好转率为15.38%(6/39);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治愈率为51.2%(21/41),好转率为48.8%(20/4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x2检验方法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极显着(P<0.01)。试验组病牛经治疗后,在第1—3发情周期内怀孕的32头,占怀孕检查乳牛的75.19%(32/42);第4—5发情周期内怀孕的14头,占怀孕检查乳牛的19.04%(8/42)。经x2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

郑星道,李天平,乔成礼,李梅华,张晓华[4](2000)在《三种药物制剂对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宫炎灵”、“宫得康”混悬油剂和露它净等药物制剂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牛 1370例 ,其中“宫炎灵”、“宫得康”和露它净的治愈率分别为 96 .39% (80 0 / 830 )、88.0 9% (370 / 42 0 )和 5 8.33% (70 / 12 0 )。“宫炎灵”与“宫得康”、露它净的治愈率差异显着 (P <0 .0 5 )。“宫炎灵”、“宫得康”和露它净组经治疗后 ,在第 1~ 3发情周期内怀孕率分别为95 0 % (76 0 / 80 0 )、83.78% (310 / 370 )和 42 .86 % (30 / 70 )。“宫炎灵”组与“宫得康”组 ,露它净组差异极显着 (P <0 .0 1)。

赵树臣[5](2007)在《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文中认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主要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常见产科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筛选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并对其进行药效学研究。为了探讨产后奶牛子宫内主要存在的细菌和发生子宫内膜炎后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各大奶牛场产后正常奶牛和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采样(正常奶牛12头,患牛42头)后,分别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从产后014d正常奶牛子宫中分离到细菌8种,其中产后59d检出的细菌数最多;从患病奶牛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14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泌属化脓菌、拟杆菌和梭菌等5种为主要的致病菌。为了了解这些病原菌对抗微生物药和部分中草药的敏感性,为临床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重要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进行了16种西药、11种单味中药及2个中药复方对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分离鉴定的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西药万古霉素、新霉素、土霉素、氟苯尼考和环丙沙星对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尤其以环丙沙星效果更为突出;中药以苦参、黄芩、鱼腥草、蒲公英、夏枯草和复方Ⅰ、Ⅱ的抑菌效果较好,而且复方Ⅰ、Ⅱ强于单味中草药的抑菌效果。采用正交法,筛选了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评估了该组方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5种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二甲苯对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甲醛对小鼠足跖肿胀试验和甲醛对小鼠致炎后足跖中PGE2含量测定等三组抗炎试验以检验该中药组方的抗炎效果;进行了中药组方对家兔眼结膜刺激性试验和豚鼠皮肤过敏性试验评价其有无刺激性和致敏性。试验结果表明,蒲公英、连翘、双花等8味中草药所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显着的抑菌和抗炎作用,对黏膜有轻微的刺激性,无致敏性。采用子宫内灌注的方式对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仅注射30ml PBS;中药组方组,20ml 1g/ml中药组方煎液;LPS组,20ml PBS含100μg LPS;LPS+中药组方组,100μg+20g中药组方煎液,进行大肠杆菌LPS和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①LPS子宫内灌注后,子宫腔中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显着增加,中药组方可增加其效果,但是单独应用中药组方粒细胞无显着变化。②LPS子宫内灌注后,外周血中IL-2、IL-6和TNF-α含量无显着性变化、IL-8含量短暂性增加后恢复正常;外周血中GSH-Px、SOD、MDA和T-AOC变化不显着。③中药组方子宫内灌注后,外周血中IL-2、IL-6、IL-8和TNF-α含量无显着性变化;外周血中GSH-Px、SOD活性在48h显着升高,而MDA和总抗氧化物T-AOC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④中药组方和LPS联合应用对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和抗氧化系统间无明显的影响。治疗后不同组间动物的妊娠率分别为:对照组20%,中药组方组60%,大肠杆菌LPS组:66.7%,中药组方+大肠杆菌LPS组:80%,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大肠杆菌LPS灌注到子宫内,作为一种免疫趋化剂,能够引起中性粒细胞大量向子宫腔内迁移,激活子宫防御机制,净化子宫内的感染。

李健[6](2018)在《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生产繁殖危害严重,该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治疗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但长期使用易引发病原耐药性及乳汁药物残留。中药多数来自天然,化学成分多样,病原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药物残留低,因而倍受人们关注。前期研究表明,由红花、丹参、黄连、连翘等组成的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具有显着的抗菌和抗炎作用。本试验按照兽用中药、天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性临床试验和扩大临床试验,取得以下结果:(1)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性临床试验:自然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患病奶牛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分别为丹连花子宫灌注液高、中、低剂量组(子宫灌注给药,每次50m L,100mL,150mL,隔天1次,连用3次),以及药物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另选健康奶牛10头作为健康对照。结果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不同剂量组治疗后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奶牛子宫角复旧完全,子宫颈黏液清亮,白细胞数明显减少,pH6.57.0,尿兰母检查阴性,治愈率为60%,有效率为90%,显着高于药物对照组(P<0.05)。说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灌注液有显着治疗效果,推荐临床使用剂量为100mL/次/头,子宫灌注给药,隔天1次,连用3次。丹连花子宫灌注液不同剂量组治疗后血液白细胞数显着减低,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疾病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且中剂量组显着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中剂量组嗜中性粒细胞数,极显着低于疾病对照组(P<0.01),说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能显着减缓炎症反应,且以高、中剂量效果较好。丹连花子宫灌注液不同剂量组治疗后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含量等血液生化指标,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以及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说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无异常影响。(2)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扩大临床试验:自然感染子宫内膜炎的患病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分别为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组(子宫灌注给药,隔天1次,100mL/次/头,连用3次)和药物对照组(土霉素子宫注入剂)。结果表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后患病奶牛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为55%,有效率为90%,未见明显异常表现。说明丹连花子宫灌注液能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使用较安全。

查铖[7](2019)在《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繁殖、抗氧化、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探究以绞股蓝、黄芪为主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繁殖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拟获得一种提高奶牛繁殖、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高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18头健康、胎次、体重与体况相近的待产青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0g/d组和300g/d组),每组6头。其中,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200g/d组和300g/d组为试验组,自产前14天起,每头母牛每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g、300g的中草药制剂,连续添加6天。试验期90天,包括7天的预饲期。试验结果表明:1、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生殖激素含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试验中,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添加能提高母牛产后血清FSH、LH及E2浓度,降低血清P4浓度,形成有利于母牛产后发情的生殖内分泌环境。产后疾病方面,总体来说在三组奶牛中,对照组奶牛病例最多,三种疾病(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均有发生,其次是200g/d组,300g/d组最少,仅出现1例子宫内膜炎,产后疾病的减少也有利于母牛的产后恢复。添加本复方中草药制剂还可显着缩短奶牛妊娠天数,并使奶牛产后首次配种天数显着缩短,减少了饲料的饲喂量,节省了饲养成本。2、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血清TP、ALB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产犊当天,300g/d组G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试验阶段,各组奶牛血清GLB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自产犊当天起,各组奶牛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且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白球比值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产后7天,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IgG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4天、21天时,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自产前7天起,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可使奶牛血清抗氧化酶活力明显增强,同时奶牛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300g/d组奶牛血清抗氧化力最佳。3、产前7天,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ALT活性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CK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产犊当天,300g/d组奶牛血清AST活性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显着低于200g/d组(P<0.05),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CK活性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奶牛血清ALP、LDH活性均无显着性差异。在整个试验期间,200g/d组、300g/d组奶牛血清BUN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奶牛血清TC、TG含量也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奶牛血清T-BIL含量在产前有升高趋势,在0d升至最高,产后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200g/d组和300g/d组的犊牛平均初生重略高于对照组犊牛,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试验组初生犊牛的心跳次数、呼吸频率及体温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犊牛血液指标方面,在整个试验期间,各组犊牛血清TP、ALB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日龄,300g/d组犊牛血清GLB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00g/d组犊牛血清IgG极显着高于对照组、200g/d组(P<0.01),300g/d组犊牛血清TG极显着低于对照组和200g/d组(P<0.01);7日龄,300g/d组犊牛血清IgG显着高于对照组和200g/d组(P<0.05),300g/d组犊牛血清TG极显着低于对照组和200g/d组(P<0.01);14日龄,300g/d组IgG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显着高于200g/d组(P<0.05),300g/d组TC显着低于对照组和200g/d组(P<0.05);21日龄,300g/d组TC极显着低于对照组和200g/d组(P<0.01);28日龄,300g/d组TC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00g/d组TC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7、14、21日龄,200g/d组、300g/d组GLB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5、结合所有试验结果,本研究中复方中草药制剂的最适添加量为300g/d。

侯荣伦[8](2011)在《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奶牛不孕症是奶牛四大类疾病之一,而奶牛生殖道炎症是奶牛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会使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降低,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传统使用抗生素治疗奶牛不孕症,会使牛奶中有抗生素残留,造成经济损失,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越来越多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的天然产品被用于奶牛不孕症的防治,微生态制剂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得出以下结果:1.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奶牛场选择10头健康奶牛和10头因生殖道炎症导致的不孕症奶牛,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奶牛生殖道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了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健康奶牛生殖道优势菌群为乳酸菌(P<0.01),患不孕症奶牛生殖道优势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P<0.01)。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链球菌的数量及比率明显高于患不孕症奶牛(P<0.01);患不孕症奶牛生殖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及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奶牛(P<0.01)。大肠菌群、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菌群在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从健康奶牛生殖道分离出的乳酸菌为55株,对其中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的6株乳酸菌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6株乳酸菌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Enterococcus faecalis、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kitasatonis、Lactobacillus amylovorus。3.对分离自健康奶牛生殖道的编号为12#、15#、30#、41#、45#、49#共6株菌乳酸菌进行了生长性能、产酸性能以及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2#、15#、45#、49#生长性能好,产酸能力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P<0.01);菌株30#生长性能、产酸性能相对一般,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0.05);菌株41#生长性能、产酸性能较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P>0.05)。因此,6菌株中,菌株12#、45#、49#、15#可作为潜在的奶牛生殖道微生态制剂进行进一步研究。

董俊升[9](2020)在《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的炎性损伤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质醇作为一种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在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奶牛围产期,由于受到多种应激刺激,如妊娠应激、分娩应激、泌乳应激和代谢应激等,皮质醇浓度会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性升高。而且在这个阶段,奶牛易患多种生殖道疾病。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导致奶牛生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也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分娩后,子宫颈处于开放状态,几乎所有奶牛生殖道都会被细菌污染,大肠杆菌是造成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目前临床预防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很多,但是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并且预后不是很理想,导致很大的淘汰率。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一直应用于控制炎性疾病,对抑制各种病原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效,但是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对子宫内膜炎的调控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EECs)和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对象,利用LPS处理细胞制作炎症模型,并利用不同浓度的皮质醇处理,然后通过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探索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以阐明皮质醇对LPS诱导的该细胞炎性损伤的调控机制,为临床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LPS对BEECs和RAW264.7细胞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首先利用链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BEECs,并用免疫组化法对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用1μg/mL LPS处理BEECs和RAW264.7细胞,分别收集不同时间点(0 min、15 min、30 min、45 min)的细胞并提取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成功建立了 BEECs的培养方法。LPS可以诱导BEECs和RAW264.7细胞的NF-κB通路关键蛋白p65与IκB以及MAPK通路关键蛋白ERK1/2、JNK与p38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上升(p<0.05),并且在LPS处理30 min时,磷酸化水平均达到最高(p<0.01),说明LPS可以引起BEECs和RAW264.7细胞NF-κB和MAPK通路的活化。2.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5ng/mL、10ng/mL、15ng/mL、20ng/mL、30ng/mL 和 60ng/mL 不同浓度的皮质醇处理BEECs和RAW264.7细胞24 h后,用CCK-8法检测皮质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1 μg/mLLPS与5 ng/mL、15 ng/mL和30ng/mL不同浓度皮质醇共同处理BEECs和RAW264.7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利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iNOS和COX-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介质PGE2的含量。结果显示,5 ng/mL~60ng/mL范围的皮质醇对BEECs和RAW264.7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LPS显着增加BEECs和RAW264.7细胞中iNOS和COX-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提高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p<0.05)。与LPS组相比,皮质醇处理后能够显着抑制iNOS和COX-2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并减少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p<0.05)。故皮质醇能够降低iNOS和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3.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用1 μg/mL LPS与5 ng/mL、15 ng/mL和30 ng/mL不同浓度的皮质醇共处理BEECs和RAW264.7细胞不同时间点,通过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和IL-8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极显着增加了 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以及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p<0.01)。与LPS组相比,皮质醇显着降低了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并减少了 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IL-1β的含量(p<0.05)。皮质醇可以降低由LPS诱导的BEECs与RAW264.7细胞的NF-κB通路关键蛋白p65与IκB的磷酸化水平,以及MAPK通路关键蛋白ERK1/2、JNK与p38的磷酸化水平(p<0.05),而且对通路的抑制效应在30 ng/mL时最强(p<0.01)。表明皮质醇能够抑制LPS诱导的NF-κB和MAPK通路的活化,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和MAPK通路的活性实现的。4.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用1 μg/mL LPS和5 ng/mL、15 ng/mL和30 ng/mL不同浓度的皮质醇共同处理BEECs的不同时间点,通过qRT-PCR法检测细胞中生长因子TGF-β1、TGF-β3、CTGF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极显着增加了 TGF-β1和TGF-β3的mRNA表达水平(p<0.01);并且在LPS处理3 h和12h时CTGF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是在18 h时呈上升趋势(p<0.01);LPS对VEGF m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与LPS组相比,皮质醇能够显着降低TGF-β1、TGF-β3和CTGF的mRNA表达水平,但是对VEGF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LPS能够增加 Wnt/β-catenin 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Myc 和 Cyc1inD1 的表达(p<0.05),并促进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1),但是皮质醇能够显着降低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以及抑制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表明皮质醇能够抑制由LPS诱导的Wnt/β-catenin和PI3K/AKT通路的活化。综上所述,皮质醇能够抑制LPS激活的BEECs和RAW264.7细胞的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性介质及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炎性反应对细胞的损伤。同时皮质醇抑制LPS激活的BEECs的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这将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所导致的胶原沉积及炎性增生。

刘文[10](2008)在《中西药复方乳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药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国内关于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效报道较多,但免疫功能方面阐述的较少。因此,本试验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临床药理学试验,选取中、西药物进行组方,制成中西药复方乳剂。选取某奶牛场产后健康奶牛和子宫内膜炎奶牛作为试验动物,分别于用药的第0、3、5、7、9天的上午无菌颈静脉采血。通过临床药效学试验和免疫功能研究试验,测定血液常规指标,血液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数、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白细胞趋化功能、红细胞免疫力、血清IgG、IgA和补体C3含量,血清NO含量、NOS活性、血清唾液酸(S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出自主研发的中西药复方乳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并初步阐明其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复方乳剂对子宫内膜炎奶牛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95.83%,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表明该乳剂能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数、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及红细胞免疫水平,降低白细胞趋化指数,提高血清IgG、IgA含量,降低血清补体C3含量;降低血清NO含量、NOS活性,降低血清S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血清MDA含量,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结论:中西药复方乳剂能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二、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三种药物制剂对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牛
        1.1.2 药物及剂量
    1.2 方法
2 结果
    2.1“宫炎灵”等3种药物制剂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牛的情况, 见表1。
    2.2宫炎灵等种药物制剂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病牛后经人工授精而怀孕的情况, 见表2。
3 讨论

(5)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和临床症状
        1.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
        1.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1.2 大肠杆菌脂多糖研究进展
        1.2.1 脂多糖概述
        1.2.2 脂多糖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3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4 炎性细胞因子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4.1 IL-2、IL-6、IL-8 及TNF-α简介
        1.4.2 IL-2、IL-6、IL-8 及TNF-α与子宫机能的关系
        1.4.3 细胞因子与母畜流产
    1.5 氧自由基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1.5.1 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简介、主要生物学作用
        1.5.1.1 SOD、GSH-Px 与MDA
    1.6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试验研究
    2.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动物
        2.1.1.2 主要仪器设备
        2.1.1.3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2.1.2 试验方法
        2.1.2.1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1.2.2 药敏试验
        2.1.2.3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筛选研究
    2.2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2.1 中药组方体外抑菌试验
        2.2.2.2 中药组方体外抗炎试验
    2.3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2.3.1 中药组方的刺激性试验
        2.3.2 中药组方的过敏性试验
    2.4 中药组方和脂多糖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3.4.1 试验材料
        3.4.1.1 试验仪器
        2.4.1.2 主要试剂
        2.4.1.3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2.4.2 试验方法
        2.4.2.1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2.4.2.2 中药组方和LPS 对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
        2.4.2.3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2.4.2.4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2.4.2.5 奶牛妊娠率的统计
    2.5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结果
        3.1.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1.1.1 产后正常复旧的奶牛子宫内细菌分离结果
        3.1.1.2 子宫内膜炎奶牛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3.1.2 奶牛子宫内容物细菌生化鉴定结果
        3.1.2.1 需氧菌生化鉴定结果
        3.1.2.2 厌氧菌生化鉴定结果
        3.1.3 药敏试验结果
        3.1.3.1 需氧菌西药药敏试验结果
        3.1.3.2 厌氧菌西药药敏试验结果
        3.1.3.3 中药药敏试验结果
        3.1.4 正交法体外抑菌作用中药组方筛选试验结果
    3.2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3.2.1 中药组方抑菌作用试验结果
        3.2.2 中药组方抗炎试验结果
        3.2.2.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3.2.2.2 甲醛致小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3.2.2.3 甲醛致炎后足跖中PGE2含量的影响
    3.3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3.3.1 中药组方对家兔眼刺激性试验
        3.3.2 中药组方对豚鼠的皮肤过敏性试验
    3.4 脂多糖及中药组方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结果
        3.4.1 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测定结果
        3.4.2 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结果
        3.4.2.1 IL-2、IL-6、IL-8 和TNF-α标准曲线的绘制
        3.4.2.2 IL-2、IL-6、IL-8 和TNF-α含量的测定结果
        3.4.3 外周血中GSH-Px、SOD、MDA 和T-AOC 测定结果
        3.4.3.1 GSH-Px 测定结果
        3.4.3.2 SOD 测定结果
        3.4.3.3 MDA 含量测定结果
        3.4.3.4 T-AOC 含量测定结果
        3.4.4 妊娠率和受胎率统计结果
4 讨论
    4.1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4.1.1 病原菌分离、鉴定情况
        4.1.1.1 产后正常奶牛子宫内细菌区系
        4.1.1.2 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细菌区系
        4.1.2 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4.2 中药组方的筛选研究
    4.3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的药效学研究
    4.4 中药组方的安全性评价
    4.5 中药组方和脂多糖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药理学研究
        4.5.1 给药后动物的临床表现
        4.5.2 中药组方和LPS 对子宫冲洗液粒细胞的数量和活力的影响
        4.5.2.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2.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2.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子宫内细胞的影响
        4.5.3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4.5.3.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3.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3.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4.5.4 中药组方和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奶牛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1 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2 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5.4.3 中药组方+LPS 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4.6 中药组方和LPS 对奶牛妊娠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
        1.2.1 微生物感染
        1.2.2 其它因素
        1.3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1.3.1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1.3.2 特异性免疫防御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分型及临床症状
        1.4.1 产褥期子宫内膜炎
        1.4.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4.3 子宫积脓
        1.4.4 隐性子宫内膜炎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血液指标变化
        1.5.1 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1.5.2 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6.1 临床诊断
        1.6.2 实验室诊断
        1.7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7.1 西药治疗
        1.7.2 中药治疗
        1.7.3 中西药结合治疗
        1.7.4 其他治疗
        1.8 小结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实验性临床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的临床治疗效果
        2.2.2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试验牛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2.3.2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血液指标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扩大临床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繁殖、抗氧化、生理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奶牛围产期概况
        1.1.1 奶牛围产期的定义
        1.1.2 围产期奶牛的生理代谢变化
    1.2 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2.1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1.2.2 增强动物机体免疫能力
        1.2.3 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
        1.2.4 提高动物繁殖性能
    1.3 本研究复方中草药制剂概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繁殖及内分泌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复方中草药制剂
        2.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2.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2.2.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疾病的影响
        2.2.3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妊娠天数及产后发情的影响
        2.2.4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奶牛的节料效果分析
    2.3 讨论
        2.3.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
        2.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疾病的影响
        2.3.3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妊娠天数及产后发情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复方中草药制剂
        3.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3.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3.2.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蛋白含量的影响
        3.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复方中草药制剂
        4.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4.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4.2.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4.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清代谢产物浓度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犊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
        5.1.2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5.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初生犊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5.2.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初生犊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5.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犊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1.1.1 奶牛单产量较低
        1.1.2 奶牛养殖方式落后
        1.1.3 奶牛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
        1.1.4 原料奶质量不高
        1.1.4.1 挤奶过程中污染严重
        1.1.4.2 原料奶冷链系统不完善
        1.1.4.3 人为造假的现象严重
        1.1.4.4 原料奶中含有抗生素
        1.1.5 奶牛养殖业的抗菌药物的滥用
        1.1.5.1 细菌耐药性
        1.1.5.2 动物体内菌群平衡的破坏
        1.1.5.3 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1.1.5.4 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1.3.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类型
        1.3.1.1 急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1.3.1.2 坏死性子宫内膜炎
        1.3.1.3 隐性子宫内膜炎
        1.3.1.4 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
        1.3.1.5 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1.3.1.6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
        1.3.2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3.2.1 病原因素
        1.3.2.2 遗传因素
        1.3.2.3 人为因素
        1.3.2.4 营养因素
        1.3.2.5 操作管理不当
        1.3.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3.3.1 含硫氨基酸诊断方法
        1.3.3.2 硝酸银试验法
        1.3.3.3 观察分泌物
        1.3.3.4 观察输精枪头细管棉塞颜色
        1.3.3.5 直肠触摸子宫的变化
        1.3.3.6 生物学诊断方法
        1.3.3.7 血液学检查
        1.3.4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3.4.1 冲洗子宫
        1.3.4.2 子宫内灌注疗法
        1.3.4.3 全身抗生素疗法
        1.3.4.4 中药疗法
        1.3.4.5 激素疗法
        1.3.4.6 激光治疗
        1.3.4.7 免疫学治疗
        1.3.4.8 生物学疗法
    1.4 阴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1.4.1 阴道微生态
        1.4.2 阴道微生态失衡
        1.4.3 阴道中的乳酸菌作用
        1.4.3.1 产生乳酸,维持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
        1.4.3.2 产生过氧化氢(H_20_2 )
        1.4.3.3 产生其他抑制物
        1.4.3.4 黏附和拮抗抑制
        1.4.4 乳酸菌在阴道感染菌的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供试动物
        2.1.1.2 样品采集及处理
        2.1.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1.1.4 主要仪器
        2.1.2 方法
        2.1.2.1 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
        2.1.2.2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
        2.2.1.1 各组内样品分离到的细菌种类、数量及比率
        2.2.1.2 各组间样品分离到的细菌种类、数量及比率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1.1 样品来源
        3.1.1.2 主要培养基
        3.1.1.3 主要试剂
        3.1.1.4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分离
        3.2.2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鉴定
        3.2.2.1 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3.2.2.1.1 形态学特征
        3.2.2.1.2 接触酶测定
        3.2.2.1.3 H_20_2的检测
        3.2.2.1.4 糖发酵试验
        3.2.3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分离株16S rDNA 序列分析
        3.2.3.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2.3.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2.3.3 PCR 产物电泳与回收
        3.2.3.4 PCR 产物序列测定
        3.2.3.5 16S rDNA 同源性分析
        3.2.3.6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分离
        3.3.2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3.3.2.1 形态学特征
        3.3.2.2 生化鉴定
        3.3.3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分离株16S rDNA 序列分析
        3.3.3.1 PCR 反应产物的检测
        3.3.3.2 PCR 产物的序列测定
        3.3.3.3 16S rDNA 同源性分析
        3.3.3.4 16S rDNA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健康奶牛生殖道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1.1 菌种来源
        4.1.1.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4.1.1.3 主要仪器
        4.1.2 方法
        4.1.2.1 菌种保存
        4.1.2.2 菌粉的制备
        4.1.2.3 活菌数的检测
        4.1.2.4 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
        4.1.2.5 乳酸菌产酸性能测定
        4.1.2.6 乳酸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乳酸菌生长曲线测定
        4.2.2 乳酸菌产酸性能测定
        4.2.3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4.2.3.1 乳酸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率
        4.2.3.2 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率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的炎性损伤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与研究进展
        1 产后常见的子宫疾病
        1.1 子宫炎
        1.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3 亚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4 子宫蓄脓
        2 子宫疾病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3 产后子宫疾病的发病机制
        3.1 细菌感染
        3.2 病毒感染
        3.3 子宫疾病与先天免疫
        4 子宫疾病的诊断
        5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5.1 抗生素的疗效
        5.2 PGF_(2α)的疗效
        6 子宫疾病的预防
        7 激素与免疫
    第二章 皮质醇与细胞炎性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
        1 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与先天免疫或炎症的关系
        2 皮质醇与先天免疫或炎症的关系
        3 LPS对细胞的作用
        4 NF-κB信号通路
        5 MAPK信号通路
    第三章 皮质醇与增殖相关通路的关系
        1 皮质醇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2 与组织修复相关的生长因子
        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4 PI3K/AKT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LPS对BEECs和RAW264.7细胞NF-KB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化学试剂
        2 方法
        2.1 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2.2 细胞传代
        2.3 免疫组化鉴定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2.4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
        2.5 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结果
        3.2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角蛋白-18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3.3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
        3.4 LPS对BEECs和RAW264.7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LPS对BEECs和RAW264.7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1.2 实验仪器
        1.3 主要化学试剂
        2 方法
        2.1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2.2 细胞传代
        2.3 CCK-8检测BEECs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
        2.4 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炎性介质PGE2的浓度
        2.5 qRT-PCR检测细胞iNOS和COX-2的基因表达水平
        2.6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BEECs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变化
        3.2 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PGE2的含量变化
        3.3 BEECs和RAW264.7细胞iNOS与COX-2的基因表达变化
        3.4 RAW264.7细胞iNOS和COX-2的蛋白表达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NF-KB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1.2 实验仪器
        1.3 主要化学试剂
        2 方法
        2.1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
        2.2 细胞传代
        2.3 ELISA检测相关炎性因子的含量
        2.4 qRT-PCR检测细胞的炎性因子基因表达变化
        2.5 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2.6 免疫荧光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p65的表达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含量变化
        3.2 BEECs和RAW264.7细胞相关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
        3.3 BEECs和RAW264.7细胞的NF-κB通路变化
        3.4 BEECs的NF-κB p65蛋白核转位情况
        3.5 BEECs和RAW264.7细胞的MAPK通路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1.2 实验仪器
        1.3 主要化学试剂
        2 方法
        2.1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
        2.2 细胞传代
        2.3 qRT-PCR检测细胞的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变化
        2.4 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和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
        2.5 免疫荧光法检测BEECs中β-catenin的表达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BEECs的相关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
        3.2 BEECs的Wnt/β-catenin通路变化
        3.3 BEECs的β-catenin蛋白核转位情况
        3.4 BEECs的PI3K/AKT通路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西药复方乳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药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危害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御机制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
    1.5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6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7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1.8 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试验结果
    3.1 中西药复方乳剂对子宫内膜炎奶牛疗效及血常规检验结果
    3.2 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3.3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结果
    3.4 T 淋巴细胞E-玫瑰花环试验结果
    3.5 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力试验结果
    3.6 白细胞趋化试验测定结果
    3.7 红细胞免疫力的测定结果
    3.8 免疫球蛋白IgG 含量的测定结果
    3.9 免疫球蛋白IgA 含量的测定结果
    3.10 补体C3 含量的测定结果
    3.11 血清NO 含量测定结果
    3.12 血清NOS 活性测定结果
    3.13 血清SOD 活性测定结果
    3.14 血清MDA 含量测定结果
    3.15 血清SA 含量测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中西药复方乳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4.2 中西药复方乳剂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4.3中西药复方乳剂对血清NO、NOS、SA、SOD及MDA影响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子宫内膜炎乳牛的血清蛋白成分分析[J]. 郑星道,胡耀辉,马国明,朱洪文. 畜牧兽医学报, 1985(03)
  • [2]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J]. 郑星道,胡耀辉,马国明,朱洪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83(04)
  • [3]药物治疗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试验研究[J]. 郑星道,魏素华,郑有利,马国明,阎慎飞.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85(01)
  • [4]三种药物制剂对乳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比较[J]. 郑星道,李天平,乔成礼,李梅华,张晓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0(03)
  • [5]中药组方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D]. 赵树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6]丹连花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D]. 李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7]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围产期奶牛繁殖、抗氧化、生理生化的影响[D]. 查铖.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奶牛生殖道菌群分析和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侯荣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9]皮质醇对LPS诱导的BEECs和RAW264.7细胞的炎性损伤调控机制的研究[D]. 董俊升. 扬州大学, 2020
  • [10]中西药复方乳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药效及其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 刘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09)

标签:;  ;  ;  ;  

奶牛慢性子宫内膜炎血清蛋白成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