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砂气力输送在生产中的使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皓天[1](2019)在《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及结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烟草专卖局在2013年印发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精益管理,控本增效”的要求,然而在卷烟生产中为保证卷制质量达到工艺要求,原卷接机组分离出的梗签混合物中通常含有20%以上的成品烟丝,这部分烟丝直接由除梗系统送入除尘房,造成烟丝浪费。为解决梗中含丝率高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卷接机组的梗中含丝率,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改进后对卷接机组的整体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改造费用高、安装维护不方便、装置尺寸偏大影响安装布局、因风选路径过长造成烟丝造碎率增大、烟丝水分散失严重等。本文针对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综合运用真空悬浮分离技术、离心分离技术等多种分离方法,设计了一种外置式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保养、维修方便,不需额外动力源,不改变原卷接机组外观结构。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原ZJ17卷接机组分离烟丝的工作机理,找出导致梗中含丝率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用Solidworks软件对梗签二次分离装置的重要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包括真空悬浮腔、离心分离腔、梗签收集器等。(2)用ANSYS Workbench对不加入烟丝颗粒下悬浮腔腔体内的气流进行仿真,分析有无弹丝松散机构、弹丝松散机构的位置、挡风块的个数、矩形腔体下端收口的宽度以及上端收口到矩形腔体的高度等参数的改变对真空悬浮腔内气流的影响。(3)通过研究气固两相流理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确定性颗粒轨道模型对真空悬浮腔体内烟丝颗粒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用FLUENT软件来分析连续的气相流,EDEM软件分析离散的颗粒流,充分考虑烟丝、梗签、壁面之间的碰撞,用CFD-EDEM耦合的方法,考虑离散颗粒相与连续气相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悬浮腔分离烟丝效果的主次因素,并获得一组最优的数据,实现悬浮腔的结构优化。(4)在最优结构下对悬浮腔内烟丝颗粒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烟丝梗签的运动状态,并计算出梗中含丝率。安装试验样机进行试验,检测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分离烟丝的效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检测安装梗签二次分离装置之后是否对卷接机的卷制质量产生影响。加装本文设计的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后,试验测得ZJ17卷接机组平均梗中含丝率下降到1.80%,仿真测得平均梗中含丝率为2.79%,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平均偏差为23.03%。结果表明:(1)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2)本文设计的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分离烟丝效果显着。
贾少伟[2](2016)在《消失模型砂气力输送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气力输送是利用气体作为输送介质,将管道中的固相颗粒物料从一处运往另一处的输送方式。因在输送过程中没有回程,且管道中的固相颗粒物料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既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设备也比较简单,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输送方式。因此,气力输送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粒径大、真密度高的铸造用型砂颗粒在垂直提升管及水平输送管气力输送过程中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基于FLUENT模拟过程中对气相采用k-ε标准方程模型,将型砂固相颗粒看作拟流体,建立了以固相颗粒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欧拉双流体的数学物理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平台,利用已建立的以固相颗粒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欧拉双流体数学物理模型,根据已知的输送要求及工艺参数,再结合其他的一些实际应用中的输送条件,分别对不同工况下垂直提升管及水平输送管中的气力输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气固两相的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及压降分布。针对垂直提升管的模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不论空气输送速度是否变化,气固两相在垂直提升管中始终存在加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而且,型砂颗粒在提升管内的停留时间随着空气输送速度的增加而减短,即型砂颗粒的输送速度随着空气输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颗粒密度增大时,提升管内的静压力也增大,同时管道内的静压降也变大。针对水平输送管的模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与垂直提升管中的气力输送过程相同,水平输送管道中的气力输送过程可以分为加速和恒速两个阶段;当空气输送速度及固相颗粒密度均保持不变时,在水平方向上,固相颗粒的浓度呈中心高、壁面低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固相颗粒呈“I”型分布;在输送量一定的情况下,任凭空气输送速度变化,始终存在一个最佳经济速度点;在空气输送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最佳经济速度及压降均随着输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气力输送过程中,水平管道中的压降比垂直提升管中的压降小,最佳经济速度也比垂直提升管小。当其他参数均保持不变时,当固相颗粒密度有所增大时,压降也会有所下降;当固相颗粒密度的增大时,最佳经济速度先降低后增大,意味着对应最低输送能耗有一个最佳密度值。通过对不同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准确掌握管道内部流动状况,对减小输送过程中对管道的影响,以及提高输送效率和工厂实际改造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玉芳,张现诚[3](2014)在《消失模铸造和实型铸造的设备及工艺装备》文中研究说明1、消失模铸造的三维振实台及真空负压砂箱、真空负压设备消失模铸造黑区造型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振动紧实设备、加砂设备和排尘装置。振动紧实设备按振动维数分为一维振实台、二维振实台、三维振实台;按控制方式分为普通式振实台、调频式振实台、定位式振实台;按振动方向分为垂直振实台、水平振实台、圆周振实台。加砂设备有定量式加砂器、快速雨淋加砂器、可旋转式刚性加砂器、柔性软管式加砂器、螺旋加砂器等。排尘装置有固定式与移动式两种,振实台为造型工部的关键设备。
张玉芳,张现诚[4](2013)在《消失模铸造和实型铸造的设备及工艺装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消失模铸造的三维振实台及真空负压砂箱、真空负压设备消失模铸造黑区造型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振动紧实设备、加砂设备和排尘装置。振动紧实设备按振动维数分为一维振实台、二维振实台、三维振实台;按控制方式分为普通式振实台、调频式振实台、定位式振实台;按振动方向分为垂直振实台、水平振实台、圆周振实台。加砂设备有定量式加砂器、快速雨淋加砂器、可旋转式刚性加砂器、柔性软管式
宋高举,沈恒根,刘新江,赵青松,张家平[5](2013)在《铸造车间气力输送系统尾气污染源的产生及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气力输送型砂已在铸造车间普遍采用,其尾气若处理不当,对铸造车间的空气质量有很大影响,成为重要的污染源。本研究通过分析和现场测试,对气力输送尾气污染源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污染源的产生机理,提出相应的污染源控制策略,为铸造车间气力输送的尾气治理提供参考。
姜宗营[6](2010)在《铸钢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研究及其工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铸钢件以其设计灵活、适应性强、重量跨度大以及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几乎应用于所有的工业部门。它的造型工艺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铸钢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的研究,以及基于该工艺的某铸钢车间造型、制芯及砂处理工部的车间设计内容。通过对不同树脂及固化剂加入量的碱性酚醛树脂砂常温抗拉强度的测定,得出碱性酚醛树脂砂的抗拉强度随着树脂加入量的增多而变大。树脂加入量2.5%,固化剂加入量40%(相对于树脂,以下同此)时得到最大终强度为1.08MPa,但是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低的原材料消耗,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由于粘结剂过多而可能产生的缺陷。所以以树脂加入量2.0%,固化剂加入量30%为强度的最佳配方,8h抗拉强度0.91MPa,24h抗拉强度0.84MPa。由不同固化剂及其加入量对应的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的变化曲线,我们得到改变固化剂的类型及加入量,碱性酚醛树脂砂的可使用时间可在5min~90min调节,脱模时间可在12min~210min内调节。固化剂的类型是影响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而加入量影响较小选取树脂加入量2.0%,固化剂加入量30%的碱性酚醛树脂与呋喃树脂做发气量的对比,可以得到相近抗拉强度碱性酚醛树脂的发气量要比呋喃树脂的发气量减少28%,并且酚醛树脂中并不会析出对铸钢件质量有影响的气体,碱性酚醛树脂砂生产铸钢件气孔缺陷倾向要小于呋喃树脂砂。通过对碱性酚醛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的测试,得到树脂2.0%、固化剂30%的酚醛树脂在1200℃保温2min抗压强度为0.2MPa,说明碱性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该试样在500℃保温30min抗压强度接近0,则说明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溃散性。通过碱性酚醛树脂砂与呋喃树脂砂热变形曲线的对比,得出后者在浇注及凝固的高温环境下基本不具有可塑性,一直膨胀至被破坏,而前者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二次硬化现象,可有效减轻铸钢件的热裂倾向。最后结合碱性酚醛树脂砂的特点及部分实验结论,完成了某公司新建年产10000t铸钢件铸钢车间的造型、制芯及砂处理工部的车间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了车间平面、物流设计以及设备的选型等工作。主要设备包括40t/h移动式混砂机两台,20t/h碱性酚醛树脂砂干法再生系统一套,20t/h铬铁矿砂分选系统一套,制芯线一套以及起重,辅助设备等。
周晖[7](2005)在《卷烟厂的气力输送技术应用参数设计优化》文中认为气力输送在卷烟厂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输送烟叶、烟丝、烟梗等原料,还能实现松散、去杂、分叶、干燥、冷却、除尘等工艺,气力输送装置已成为卷烟厂的专业设备。作者运用气力输送、最优化方法等相关理论对卷烟厂气力输送技术应用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 针对卷烟厂实际生产中存在着一些情况,运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分析输送气流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管道压力的分布,优选出最好的输送速度。应用实验,验证了其模拟分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试验证明烟丝的造碎情况输送风速的关系密切,而与输送比关系不大。 作者在充分了解卷烟厂气力输送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首次采用ANSYS软件对此进行模拟分析,这是卷烟厂气力输送应用的一个创新。就烟丝气力输送中,输送风速对烟丝造碎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给卷烟厂的气力输送应用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
邬京利[8](1994)在《气力输送在我厂铸造车间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气力输送在铸造车间砂处理工部的使用,已极其广泛,如何充分发挥气力输送在铸造厂(车间)的作用,本文认为气力输送设备的设计,制造工作已有成熟的专业生产厂家设计、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均达到用户要求,而气力输送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对于众多厂家来说,要有一个适应、熟悉、掌握的过程,只有了解掌握气力输送,才能更好的用于铸造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
王信苗[9](1993)在《德国ECO公司树脂砂造型及旧砂再生设备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厂是我国向德国ECO公司引进树脂砂造型及旧砂再生关键设备的第一家厂家,经过消化吸收,不断摸索和完善,使引进设备更适合国产原材料。三年来设备运行正常,铸件质量稳定,成本有所下降。
阎道俊[10](1991)在《水平分型脱箱压实造型线及其砂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两台 Z325造型机和两台浇注转台为主机组成的水平分型脱箱压实造型线,具有适用于中小铸件批量生产的特点。与其配套的砂处理系统型砂处理能力为70m3/h,配有两台 S125A型混砂机。造型生产线与砂处理工部自成封闭系统,本设计具有布局紧凑、型砂输送路线短、占地面积小的特点。
二、型砂气力输送在生产中的使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型砂气力输送在生产中的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及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1.1.1 烟草的起源及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烟草行业专业术语介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改变卷接机组的工艺参数来降低梗中含丝率 |
1.3.2 改变原卷接机内部结构来降低梗中含丝率 |
1.3.3 加装外置式梗丝分离装置来降低梗中含丝率 |
1.4 气力输送及其在烟厂中的应用 |
1.4.1 气力输送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2 气力输送的分类 |
1.4.3 气力输送的特点 |
1.4.4 气力输送在卷烟工业中的应用 |
1.5 现存在的问题 |
1.6 研究的技术方案 |
1.7 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2.2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
2.2.1 控制方程 |
2.2.2 湍流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 |
2.2.3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2.2.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2.3 气固两相流基本理论 |
2.3.1 真空悬浮腔内颗粒的受力 |
2.3.2 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的主要研究方法 |
2.3.3 气力输送中气固两相流常用的湍流模型 |
2.4 CFD-EDEM耦合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梗签二次分离装置的设计及三维模型的建立 |
3.1 梗签二次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 |
3.2 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论及主要三维建模软件的介绍 |
3.3 真空悬浮腔的设计 |
3.4 离心分离腔的设计 |
3.5 其它重要部件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真空悬浮腔内气相流的仿真分析 |
4.1 仿真软件的介绍 |
4.2 仿真计算过程介绍 |
4.2.1 建立仿真环境 |
4.2.2 流体域建模及参数设置 |
4.2.3 求解器选择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4.3 弹丝松散机构对真空悬浮腔气流的影响 |
4.4 挡风块对真空悬浮腔气流的影响 |
4.5 矩形腔体下端收口宽度对真空悬浮腔气流的影响 |
4.6 上端收口到矩形腔体的高度对真空悬浮腔气流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真空悬浮腔内颗粒流的仿真分析及结构优化 |
5.1 CFD-EDEM耦合仿真 |
5.2 正交试验设计 |
5.3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
5.4 最优结果仿真验证 |
5.5 最优结构下颗粒的运动特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梗签二次分离装置烟丝分离效率实验及结果分析 |
6.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仪器 |
6.2 测试方法 |
6.3 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
6.3.1 实验测试结果 |
6.3.2 实验结果分析 |
6.3.3 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消失模型砂气力输送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气力输送技术及发展 |
1.3 气力输送的特点 |
1.4 气力输送系统的分类 |
1.4.1 按照气力输送装置的型式进行分类 |
1.4.2 按气固两相流的输送本质分类 |
1.5 气力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
1.5.1 管道压降 |
1.5.2 系统的输送速度 |
1.6 气力输送的输送状态 |
1.6.1 垂直提升管中的气力输送状态 |
1.6.2 水平输送管中的气力输送状态 |
1.7 气力输送的研究现状 |
1.7.1 气力输送的实验研究现状 |
1.7.2 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8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8.1 研究内容 |
1.8.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气固两相流基本理论与FLUENT软件简介 |
2.1 气固两相流的主要参数 |
2.1.1 气固两相的浓度 |
2.1.2 气固两相的密度 |
2.1.3 气固两相的粘度 |
2.1.4 空隙度 |
2.1.5 比表面积 |
2.2 气力输送过程中固相颗粒的受力分析 |
2.2.1 惯性力 |
2.2.2 阻力 |
2.2.3 重力和浮力 |
2.2.4 压力梯度力 |
2.2.5 Basset力 |
2.2.6 Saffman升力 |
2.2.7 虚假质量力 |
2.2.8 magnus升力 |
2.2.9 其他情况下受到的力 |
2.3 气固两相流的流动模型 |
2.3.1 固相颗粒轨道模型 |
2.3.2 欧拉双流体模型 |
2.4 型砂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的简化假设 |
2.5 型砂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的选取 |
2.6 FLUENT软件介绍及求解过程 |
2.7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2.8 边界条件 |
2.8.1 垂直提升管气相边界 |
2.8.2 垂直提升管固相边界 |
2.8.3 水平输送管气相边界 |
2.8.4 水平输送管固相边界 |
2.9 垂直提升管中的FLUENT求解过程 |
2.9.1 与网格相关的操作 |
2.9.2 建立求解模型 |
2.9.3 多相流模型及湍流模型的选取 |
2.9.4 设置流体材料及属性 |
2.9.5 基本相与第二相的设置 |
2.9.6 运算环境的设置 |
2.9.7 设置边界条件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垂直提升管中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分析 |
3.1 垂直提升管中气力输送计算的基本条件 |
3.2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1 气相和固相颗粒在不同高度截面处的速度分布 |
3.2.2 空气相和型砂颗粒在不同高度截面处的浓度分布 |
3.2.3 输送管道沿程的压力和速度分布 |
3.3 空气输送速度对气固两相流场的影响 |
3.3.1 空气输送速度对固相浓度分布的影响 |
3.3.2 空气输送速度对固相颗粒速度的影响 |
3.4 固相颗粒密度对其在管道内的压降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平输送管中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分析 |
4.1 模型特征 |
4.2 边界条件 |
4.3 水平输送管道的横截面上固相颗粒、空气相平均速度沿管道长度的变化 |
4.4 固相颗粒浓度分布 |
4.5 气固两相轴向速度分布 |
4.5.1 空气相轴向速度分布 |
4.5.2 固相颗粒轴向速度分布 |
4.6 输送空气速度和输送量对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的影响 |
4.7 输送空气速度对固相颗粒浓度分布和气固两相速度的影响 |
4.8 固相颗粒密度对水平管道中气力输送过程的影响 |
4.8.1 固相颗粒密度对固相颗粒速度分布的影响 |
4.8.2 固相颗粒密度对固相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 |
4.8.3 固相颗粒密度对压降的影响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垂直提升管中得出的结论 |
5.1.2 水平输送管中得出的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铸造车间气力输送系统尾气污染源的产生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气力输送在铸造生产中的应用 |
2 气力输送尾气的危害 |
3 尾气污染源实测与分析 |
4 系统尾气污染源的产生及控制策略 |
4.1 尾气污染源的产生 |
4.2 控制策略 |
4.2.1 消除除尘器入口瞬时高压 |
4.2.2 利用砂仓内正压控制污染源 |
5 结束语 |
(6)铸钢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研究及其工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铸钢砂型铸造的发展及现状 |
1.2.1 铸钢粘土砂工艺的应用 |
1.2.2 铸钢水玻璃砂工艺的应用 |
1.2.3 铸钢无粘结剂型砂工艺的应用 |
1.2.4 铸钢树脂自硬砂工艺的应用 |
1.3 铸钢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砂造型工艺的应用 |
1.4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1.6 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 |
2 试验过程及试验方法 |
2.1 试验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
2.1.1 原材料 |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2 碱性酚醛树脂砂的工艺性能 |
2.2.1 常温抗拉强度 |
2.2.2 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 |
2.2.3 发气量 |
2.2.4 高温性能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样的制备 |
2.3.2 常温抗拉强度的测定 |
2.3.3 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的测定 |
2.3.4 发气量的测定 |
2.3.5 高温性能的测定 |
3 酯硬化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的研究 |
3.1 树脂及固化剂对常温抗拉强度的影响 |
3.1.1 试验设计 |
3.1.2 常温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
3.1.3 碱性酚醛树脂砂常温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3.2 固化剂及加入量对型砂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的影响 |
3.2.1 试验设计 |
3.2.2 可使用时间和脱模时间测试结果及分析 |
3.3 碱性酚醛树脂砂发气量的试验 |
3.3.1 试验设计 |
3.3.2 发气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碱性酚醛树脂砂高温性能的试验 |
3.4.1 试验设计 |
3.4.2 高温抗压强度、残留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碱性酚醛树脂砂造型、制芯及砂处理工部的设计 |
4.1 搬迁改造项目介绍 |
4.2 铸造单元总平面布置 |
4.3 工艺设计 |
4.3.1 熔炼及清理工艺 |
4.3.2 造型、制芯及砂处理工部平面设计 |
4.3.3 造型、制芯及砂处理工部物流设计 |
4.4 主要设备及其负荷计算 |
4.4.1 碱性酚醛树脂砂混砂设备 |
4.4.2 碱性酚醛树脂砂旧砂再生系统 |
4.4.3 铬铁矿砂分选设备 |
4.4.4 主要设备负荷率计算 |
4.5 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卷烟厂的气力输送技术应用参数设计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气力输送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
1.1.1. 国外气力输送的发展状况 |
1.1.2. 我国气力输送的发展状况 |
1.1.3. 小结 |
1.2. 气力输送在卷烟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
1.2.1. 气力输送在卷烟工业中的应用 |
1.2.2. 气力输送在卷烟工业中的发展状况 |
1.2.3. 卷烟厂的气力输送系统 |
1.2.4. 小结 |
1.3.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
1.3.1. 最优化方法的发展 |
1.3.2. 最优化方法应用的必要条件 |
1.3.3. 最优化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
1.3.4. 小结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意义 |
第二章 气力输送的基本理论 |
2.1. 固气两相流动状态相图 |
2.2. 物料的悬浮速度 |
2.3. 输送物料的气流速度 |
2.4. 料气输送比 |
2.5. 物料管道运动时的压损 |
2.6. 气力输送装置的功率 |
2.7. 小结 |
第三章 卷烟厂烟丝输送风网的设计应用 |
3.1. 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 |
3.1.1. 喂料机械 |
3.1.2. 管件 |
3.1.3. 烟丝的松散和除杂装置 |
3.1.4. 分料器 |
3.1.5. 旋转出料器 |
3.1.6. 除尘器 |
3.1.7. 消声装置 |
3.1.8. 风机选择 |
3.1.9. 小结 |
3.2. 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 |
3.2.1. 搜集原始资料 |
3.2.2. 设计选用参数过程 |
3.3. 卷烟厂气力输送系统的参数优选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气力输送系统的ANSYS模拟分析 |
4.1. ANSYS的应用 |
4.2. ANSYS的分析对象的选择 |
4.3. ANSYS的分析气力输送流体力学的简化 |
4.4. ANSYS的分析过程和结果 |
4.5. 小结 |
第五章 气力输送系统的实验分析 |
5.1. 实验方案的确定 |
5.2. 实验过程和结果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型砂气力输送在生产中的使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及结构设计[D]. 张皓天.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消失模型砂气力输送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D]. 贾少伟.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1)
- [3]消失模铸造和实型铸造的设备及工艺装备[A]. 张玉芳,张现诚. 2014消失模与V法铸造论文集, 2014
- [4]消失模铸造和实型铸造的设备及工艺装备[A]. 张玉芳,张现诚. 2013消失模与V法铸造论文集, 2013
- [5]铸造车间气力输送系统尾气污染源的产生及控制策略[J]. 宋高举,沈恒根,刘新江,赵青松,张家平. 铸造, 2013(11)
- [6]铸钢碱性酚醛树脂砂工艺性能研究及其工部设计[D]. 姜宗营. 郑州大学, 2010(06)
- [7]卷烟厂的气力输送技术应用参数设计优化[D]. 周晖. 南昌大学, 2005(04)
- [8]气力输送在我厂铸造车间的应用[J]. 邬京利. 铸造设备研究, 1994(01)
- [9]德国ECO公司树脂砂造型及旧砂再生设备的应用[J]. 王信苗. 铸造设备研究, 1993(04)
- [10]水平分型脱箱压实造型线及其砂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阎道俊. 中国铸机, 1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