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术、党参治疗腹水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司文涛,李育林,侯爱画[1](2022)在《孙敏治疗乳腺癌经验》文中提出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晚期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临床疗效欠佳。孙敏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从乳腺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与用药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发症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附孙敏教授验案一例,供临证参考。
黄蓉,张培彤,李凤杰[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整理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文献数据,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文献,筛选后用Excel及SPSS Statistics、SPSS Modeler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77篇,发表年份为2000年至2020年,共计175味不同中药,共计使用中药1117次,基本方78首;使用频次前3的中药为茯苓、白术、半夏;中药功效以补虚类药物最多见,性味归经统计分别以温、苦味、脾经最多见;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及药组合共20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6类。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半夏;治法以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为主,代表方剂为六君子汤,同时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清热化湿,解毒祛邪以治标。
蒋益兰,潘敏求,黄钢[3](2021)在《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整合中西医资源,发挥各自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发性肝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国家重大疑难疾病(原发性肝癌)中西医临床协作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临床诊疗研究进展为依据,制定了《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旨在为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重要规范。
赵文霞[4](2021)在《中医药内服外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肝硬化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腹水,则预后不良。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具有优势,认为其发生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强调分期辨证论治,早期从脾论治,中期从肝调治,晚期从肾诊治。本文重点从肝脾肾辨证的角度综述了中医内治及中医外治疗法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具体应用,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思路。
吴伯达,李炜弘,叶品良[5](2021)在《泻肺逐饮汤对肺癌胸水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α1-AGP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泻肺逐饮汤对肺癌胸水大鼠胸膜组织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1酸性糖蛋白(α1-AGP)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泻肺逐饮汤组和高剂量泻肺逐饮汤组,每组15只。除健康对照组外各组大鼠种植艾氏腹水瘤细胞制成肺癌胸水模型,低剂量和高剂量泻肺逐饮汤组采用泻肺逐饮汤灌胃处理,作用剂量分别为16.1 g/(kg·d)和32.2 g/(kg·d),1次/d,持续7 d。每组选取6只大鼠,比较各组生存期;剩余大鼠完成治疗后取胸水,比较各组大鼠胸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胸膜组织和胸水沉渣细胞形态;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胸膜组织中CYFRA211、TGF-β1、α1-AGP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显着降低,胸水量、CYFRA211、TGF-β1和α1-AGP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低剂量泻肺逐饮汤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显着升高,胸水量、CYFRA211、TGF-β1和α1-AGP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相比低剂量泻肺逐饮汤组,高剂量泻肺逐饮汤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均显着升高,胸水量、CYFRA211、TGF-β1和α1-AGP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膜组织和胸水沉渣染色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胸膜明显增厚,炎性浸润严重,且有大量癌细胞聚集形成不规则形状;使用泻肺逐饮汤处理后大鼠胸膜增厚明和细胞炎性浸润显着改善,且聚集形成不规则图装癌细胞显着减少,高剂量泻肺逐饮汤组效果优于低剂量泻肺逐饮汤组。结论泻肺逐饮汤可以显着降低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α1-AGP的表达。
秦丹梅,钱蓉,宋幸铃,朱晶,李成银,罗秀丽[6](2021)在《恶性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腹水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中医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引导了中医医师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内服、中药腹腔灌注、中药外治法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或联合化疗,或联合热疗等治疗方法,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探索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及副作用。本综述通过检索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文献,侧重于对临床对照试验的回顾,并予以分类整理,总结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方法与疗效,指导临床治疗,为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梁彩君[7](2021)在《全国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姜菊玲[8](2021)在《晚期胰腺癌中医方证特征地域差异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检索数据库文献,阐述近现代医家对胰腺癌证型分类的认识,归纳总结晚期胰腺癌常见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分析讨论各医家对晚期胰腺癌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探析不同地域(南方、北方)晚期胰腺癌证候、病机和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胰腺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3.前瞻性观察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提高胰腺癌病证辨治的准确率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根据检索策略手工检索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26日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经整理核对、数据提取和规范后,运用频数及频率分析统计胰腺癌常见中医证候类型,并拆分进行病性、病位证素分析,探讨总结胰腺癌核心病机。2.多中心、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符合纳入条件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信息及中医四诊资料,建立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运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6.0 和 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描述统计、Apriori法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可视化等,对中医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核心病机、方药及药物配伍规律进行挖掘探究,提炼不同地域(南方、北方)晚期胰腺癌的核心病机与遣方用药规律。3.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符合纳入条件的Ⅲ-Ⅳ期胰腺癌病例,填写病例报告表,建立EpiData数据库,汇总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病史资料、治疗用药、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以及检验检查等信息,根据分组标准划分西医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运用SAS 9.4和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和肿瘤标志物升降趋势。研究结果:1.基于文献的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胰腺癌病位主要在脾、肝,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湿阻型、阴虚内热型、脾虚气滞型,最常见的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脾虚为主的病机观点居多,是胰腺癌发病和治疗的关键。结论:晚期胰腺癌病位主要在脾、肝,核心病位在脾,脾虚是其发病和治疗的关键。晚期胰腺癌病性证素包括湿、热、气滞、血瘀、阴虚、毒、气虚、血虚、阳虚、寒、痰、气逆。其中,湿、热、气滞、气虚与血瘀是胰腺癌主要的病理变化。湿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湿阻型、阴虚内热型、脾虚气滞型是晚期胰腺癌最常见的复合证型。2.基于256例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胰腺癌病位主要在脾、肝、胃、胆,尤其责之于脾、肝,可涉及肾、肺、心,脾是发病的核心病位。南北方病位均以脾、肝为主,其中,脾、胃为病在南方频次较高,肝、胆、肾、肺为病在北方频次较高。常见病性证素有气滞、气虚、湿、热、痰、血瘀、阳虚、血虚、水停、阴虚、寒,气虚和气滞分别是南北方主要的虚性证素和实性证素,脾虚(脾气虚)与气滞是发病的核心病机,脾虚气滞、脾虚湿阻、脾虚痰凝、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是常见的证型。气滞、气虚病机特点在南方出现频次较高,湿、血瘀、阳虚、寒、夹痰、夹热病机特点在北方出现频次较高。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可以看出晚期胰腺癌最常用方为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的加减。通过关联强度绘制核心药物网络图,得到核心处方用药为:白术、茯苓、陈皮、黄芪、半夏、鸡内金、麦芽、白芍、党参。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理气消食之效。治法上,南方、北方均注重益气健脾、理气消食,但北方又注重清热利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结论:晚期胰腺癌的核心病位在脾,脾、胃为病多见于南方,肝、胆、肾、肺为病多见于北方;脾虚(脾气虚)与气滞是发病的核心病机,气滞、气虚病机特点多见于南方,北方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又表现为湿、血瘀、阳虚、寒、夹痰、夹热;晚期胰腺癌最常用方为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的加减,核心处方用药为:白术、茯苓、陈皮、鸡内金、黄芪、半夏、白芍、山药、麦芽;治法上,南方、北方均注重益气健脾、理气消食,但北方又注重清热利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三因制宜”学说在肿瘤临床辨治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合理性,填补了晚期胰腺癌方证特征地域差异研究的空白。3.基于138例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组别是影响胰腺癌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相较于西医组,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390.00天vs 340.00天,P=0.04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延长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的患者总生存期(408.00天vs228.00天,P=0.0232)、分期为Ⅳ期的晚期患者总生存期(408.00天vs 308.00天,P=0.037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总生存期(423.00天vs 349.00天,P=0.0297)以及无确诊后治疗史的患者总生存期(390.00天vs255.00天,P=0.041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后肿瘤标志物CA50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症状改善优于西医组。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症状。结论:组别是影响晚期胰腺癌生存期的独立因素,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降低晚期胰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失眠症状;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验证了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陈晓静[9](2021)在《益气消症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气虚血瘀痰凝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消症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气虚血瘀痰凝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治疗后在实体瘤客观疗效、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进行分析,为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已收集的68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消症颗粒联合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治疗,21天为一周期,每2周期评估一次疗效,治疗4周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实体瘤客观疗效、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安全性指标,运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剔除、脱落3例,最后治疗组剩余有效病例32例,对照组剩余有效病例31例。(1)在实体瘤客观疗效方面,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63%,87.5%;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2.26%,77.42%。虽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体力状况方面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81.3%,对照组为64.5%,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单项证候积分进行分析,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脘痛、腹胀、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便溏方面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同程度上低于对照组,在高血压方面、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消症颗粒联合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胃癌与单使用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相比,在改善患者胃脘痛、腹胀、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便溏方面以及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同程度降低。由此可知,益气消症颗粒联合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能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能减轻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片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供临床使用。
王帅[10](2021)在《门九章教授桂枝配伍的方证经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门九章教授运用桂枝配伍的方证经验,查阅门氏流派着作及桂枝运用的相关文献,根据门老师运用桂枝配伍成方的临床医案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探讨桂枝的配伍及常见疾病选方用药规律,体会门氏流派“兴阳温运法”的学术思想。传承名家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跟诊中运用桂枝的相关病例,系统的整理: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中医内容包括中医诊断、症状、舌象、脉象等;西医内容包括西医诊断、西医系统、检查报告;治疗方法包括中医单方治疗、中医联合方组等;利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定性变量用频数、频率表示其分布,定量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其分布。结果1.一般情况:在收录的400例医案中,男性127人,女性273人,男女比例为1:2.15;平均年龄为53.2±16.85岁,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为88岁,其中40~50岁分布最多,其次是50~60岁和60~70岁,这三个年龄段总比例达57.8%,40~70岁中老年人是使用桂枝的主要群体。2.舌脉情况:舌质黯舌>红舌>淡舌>淡红舌,黯舌出现最多,频率为37%。记录有单一脉象和复合脉象,其中以沉脉为主(60.5%),包括沉弦、沉数、沉细、沉弦细、沉细数、沉细弱;弦脉次之(19.7%),包括弦滑、弦数、弦细、弦细数、弦缓;细脉(8.5%)、弱脉(2%)为典型的虚证脉象。也可见数脉(5.8%)疾脉(0.3%)、结脉(0.3%)。3.疾病分布:桂枝方治疗疾病在西医系统分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风湿系统、五官科、皮肤科、妇科等11个系统,其中神经系统占21%,泌尿系统占17.5%,妇科占13.75%居桂枝方所治疾病前三位。其中神经系统疾病以头痛占14.29%、眩晕占32.14%、中风占17.86%、不寐占28.57%居多;泌尿系统疾病以水肿占54.29%、淋证占15.71%居多,泌尿系统癌症占12.85%,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妇科系统以月经不调占38.18%、痛经占16.36%、绝经前后诸证占10.9%居多,妇科癌症占16.36%,包括乳腺癌、宫颈癌。4.方药规律:400例医案中含有桂枝方剂以经方为主,包括肾气汤、五苓散、胃苓汤、茵陈五苓散、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苓桂术甘汤、桂枝汤、乌梅汤、小青龙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柴胡桂枝汤、温经汤、炙甘草汤、补阳还五汤、养荣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逍遥散+桂枝、桂芍知母汤等20个方剂。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温肾利水肾气汤146例、五苓散61例。400例医案中使用桂枝单方为224例,占56%,联合方组为176例,占44%;五苓散联合方组共51例,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小儿异功散、肾气汤、护胃散、黄芩汤、理中汤、四君子汤、香砂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理中汤、逍遥散、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附子汤、附子真武汤、肾气汤、真武汤、猪苓汤、养荣汤、保元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肾气汤联合方组共50例,包括苓桂术甘汤、香砂六君子汤、小儿异功散、益肺膏、五苓散、养荣汤、补中益气汤、护胃散、养荣膏、逍遥散加桂枝、柴胡理中汤、小承气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结论1.40~70岁中老年人是使用桂枝的主要群体,由于中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阳气逐渐衰退、免疫功能减弱,患有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桂枝频率较高;症状出现黯舌、沉脉使用桂枝较多。2.桂枝配伍组方治疗疾病在西医系统分布广泛,以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病证居多。3.桂枝配伍组方多以桂枝-附子配伍组成肾气汤,桂枝-茯苓配伍组成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桂枝-芍药配伍组成桂枝汤、桂芍知母汤,桂枝-枳实、薤白配伍组成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怀牛膝、牡丹皮配伍组成门氏养荣汤等。4.桂枝配伍组成的方剂以肾气汤、五苓散、门氏养荣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苓桂术甘汤使用次数最多;肾气汤、五苓散联合方组使用较多。5.桂枝配伍组方多治疗水肿、不寐、消渴、胸痹、月经不调等病证。
二、白术、党参治疗腹水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术、党参治疗腹水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孙敏治疗乳腺癌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乳腺癌起病与肾脏密切相关 |
1.2 乳腺癌起病与肝脏密切相关 |
1.3 乳腺癌起病与脾脏密切相关 |
2 辨证论治与用药特点 |
2.1 脏腑辨证与用药特点 |
2.2 局部辨证与用药特点 |
3 中西医结合,注重个体化治疗 |
3.1 围放化疗期 |
3.2 维持治疗期 |
4 并发症的治疗 |
4.1 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
4.2 放疗并发症的治疗 |
4.3 并发胸腹腔积液的治疗 |
4.4 癌性疼痛的治疗 |
5 医案举例 |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数据规范 |
1.6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中医证型及证素 |
2.2 常用中药频次及功效分类统计 |
2.3 所有中药的性味归经统计 |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基本方组方规律分析及网络展示 |
2.5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
3 讨论 |
3.1 中医证素分布特点 |
3.2 高频药物分析 |
3.3 中药功效、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
3.4 关联规则统计分析 |
3.5 聚类规则统计分析 |
4 小结 |
(3)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病因病机 |
2.1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 |
2.2 中医病因病机 |
3 临床表现 |
3.1 症状 |
3.2 体征 |
4 辅助检查 |
4.1 实验室检查 |
4.2 影像学检查 |
4.2.1 超声显像 |
4.2.2 多期动态增强CT和磁共振成像(MRI) |
4.2.3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 |
4.2.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4.3 病理检查 |
5 诊断 |
5.1 病理诊断 |
5.2 临床诊断 |
5.3 分期 |
5.4 鉴别诊断 |
6 西医治疗 |
7 中医治疗 |
7.1 辨证治疗 |
7.2 中医药辨证论治肝癌综合治疗相关病症 |
7.3 中医药治疗肝癌常见并发症 |
7.4 口服中成药 |
7.5 中药注射液 |
7.6 预防、情志疏导、康复和病程监测 |
(4)中医药内服外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期辨证论治 |
1. 早期从脾论治: |
2. 中期从肝调治: |
3. 晚期从肾诊治: |
二、中医特色治疗 |
1. 中药保留灌肠: |
2. 中药外敷神阙: |
(5)泻肺逐饮汤对肺癌胸水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α1-AG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及建立模型[7] |
2.2 药物干预 |
2.3 检测项目 |
2.3.1 大鼠生存期统计 |
2.3.2 大鼠胸水检测 |
2.3.3 大鼠膜组织和胸水沉渣染色 |
2.3.4 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α1-AGP蛋白检测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泻肺逐饮汤对大鼠生存情况影响 |
3.2 HE染色观察胸膜组织 |
3.3 大鼠胸水沉渣及细胞形态观察 |
3.4 泻肺逐饮汤对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和α1-AGP的影响 |
4 讨论 |
(6)恶性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癌性腹水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药对恶性腹水治疗的临床研究 |
2.1 中药内服法 |
2.1.1 真武汤 |
2.1.2 十枣汤 |
2.1.3 当归芍药散 |
2.1.4 其他中药 |
2.2 中药腹腔灌注 |
2.2.1华蟾素注射液 |
2.2.2 复方苦参注射液 |
2.2.3 鸦胆子油腹腔灌注 |
2.3 中医外治法 |
2.3.1 温阳利水方外敷 |
2.3.2 行气活血利水方外敷 |
2.3.3 健脾利水方药外敷 |
2.4 其他 |
3 小结 |
(8)晚期胰腺癌中医方证特征地域差异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胰腺癌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胰腺癌流行病学概况 |
2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3 胰腺癌的发病机制 |
4 胰腺癌的诊断与分型 |
5 胰腺癌西医治疗进展 |
6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研究进展 |
1 胰腺与胰腺癌中医病名溯源 |
2 胰腺癌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3 不同地域医派胰腺癌辨治的学术探讨 |
4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研究概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晚期胰腺癌中医方证特征南北比较研究 |
第一章 基于文献的胰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时间范围 |
3 文献类型 |
4 检索策略 |
5 文献的纳入与筛选 |
6 数据提取和规范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文献类型 |
2 文献来源及时间分布 |
3 证型频次分布 |
讨论 |
1 证候、病机、证型的关系 |
2 胰腺癌病机特点 |
3 胰腺癌证型研究存在的问题 |
结论 |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晚期胰腺癌中医方证特征南北比较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关联规则分析 |
讨论 |
1 晚期胰腺癌病机及证素特点 |
2 晚期胰腺癌用药特点 |
3 本研究的特点 |
结论 |
第三部分 中西医联合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分析 |
讨论 |
1 中西医联合治疗可延长晚期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 |
2 中西医联合治疗可降低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CA50 |
3 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 |
4 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
结论 |
结语 |
本研究的创新性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胰腺癌AJCC第八版TNM分期 |
附录二 |
附件 |
(9)益气消症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气虚血瘀痰凝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收集 |
2.诊断标准 |
2.1 胃癌的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
2.2 胃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病例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价标准 |
3.5 安全性评价 |
3.6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2 治疗结果 |
4.3 安全性评价 |
5. 讨论 |
5.1 疗效分析 |
5.2 晚期胃癌的治疗现状 |
5.3 方药分析 |
5.4 临证体会 |
6.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简介 |
(10)门九章教授桂枝配伍的方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桂枝的药用溯源 |
1.1 桂枝的历史源流 |
1.2 桂枝与肉桂的区别 |
1.3 桂枝的药理作用 |
2 古今医家桂枝配伍经验 |
3 门氏桂枝配伍经验 |
3.1 桂枝配伍经验研究 |
3.2 桂枝配伍经验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理论研究 |
2 临床研究 |
3 病例整理规范 |
3.1 症状规范 |
3.2 舌象规范 |
3.3 脉象规范 |
3.4 方药规范 |
4 资料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患者基本情况 |
1.1 性别 |
1.2 年龄 |
2.核心脉证 |
2.1 舌象统计 |
2.2 脉象统计 |
3.疾病分布 |
3.1 西医系统分布 |
3.2 西医各系统中医病证分布 |
4.用方分布 |
4.1 桂枝方用方次数统计 |
4.2 单方治疗疾病分布 |
4.3 中医病证用方分布 |
5 联合方组分布 |
5.1 单方与联合方组分布 |
5.2 单方与联合方组统计 |
第四部分 讨论 |
1.运用桂枝方医案特点分析 |
1.1 一般情况 |
1.2 舌脉情况 |
1.3 疾病分布 |
2.桂枝配伍规律分析 |
2.1 桂枝-附子配伍,肾气汤 |
2.2 桂枝-怀牛膝、牡丹皮配伍,门氏养荣汤 |
2.3 桂枝-葛根配伍,桂枝加葛根汤 |
2.4 桂枝-枳实、薤白配伍,枳实薤白桂枝汤 |
2.5 桂枝-芍药配伍,桂芍知母汤 |
3.桂枝方的应用规律 |
4.“兴阳温运”学术思想 |
5.桂枝方验案举隅 |
5.1 肾气汤联合五苓散治疗淋证 |
5.2 胃苓汤联合柴胡理中汤治疗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
5.3 养荣汤联合肾气汤治疗IgA肾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桂枝配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白术、党参治疗腹水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孙敏治疗乳腺癌经验[J]. 司文涛,李育林,侯爱画.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2(01)
-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J]. 黄蓉,张培彤,李凤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10)
- [3]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 蒋益兰,潘敏求,黄钢. 中医药导报, 2021
- [4]中医药内服外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J]. 赵文霞. 北京医学, 2021(09)
- [5]泻肺逐饮汤对肺癌胸水大鼠胸膜组织CYFRA211、TGF-β1、α1-AGP的影响[J]. 吴伯达,李炜弘,叶品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9)
- [6]恶性腹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秦丹梅,钱蓉,宋幸铃,朱晶,李成银,罗秀丽.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1(04)
- [7]全国名老中医治疗肝硬化的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D]. 梁彩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8]晚期胰腺癌中医方证特征地域差异及临床研究[D]. 姜菊玲.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9]益气消症颗粒联合化疗治疗气虚血瘀痰凝型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D]. 陈晓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门九章教授桂枝配伍的方证经验研究[D]. 王帅.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