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许文苑[1](2021)在《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中的数学运算素养分析研究 ——以近十年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为例》文中认为
李学聪[2](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题型,经过反复实践与研究,历史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分值占比也不断上升。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离不开教师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行,提出了各学科选拔人才的统一宗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的考查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在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的背景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历史材料分析题在命题结构、类型题量等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时会遇到以下问题:在新高考的改革下,学生对题目的命题与结构、类型与题量比较陌生,具有作答的时间压力;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难以找到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方式与方法;在组织题目答案上,学生会忽视知识的迁移,难以做到史论结合;在规范答题上,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与答题过程中均有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实施教学对策。首先要为学生解读新高考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了解新高考的命题结构与方向。其次要为学生总结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注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加强史料教学,总结史料解读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最后也需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注重审题过程与答题过程的规范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难度比较大的题型,解决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的困境是高中历史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能力,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
李柳[3](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学习题评价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高中生物课后练习的设置和评价方式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助学促学上的独特作用,还缩小了师生在评价中可获取的反馈信息。本研究将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生物学习题评价与应用中,通过对教材习题、教学配套练习、高考习题进行SOLO层级分析,探讨了高考试题和教材习题、配套练习在能力层级上存在的差异,并开展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讲评的实践,尝试编制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习题,以期为发挥生物学习题在助学促学上的作用提供实际参考。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查阅文献,建构SOLO分类理论分析试题的评测量表,再以此分析人教版新版生物学必修一教材习题栏目和高考试题以及配套练习册的习题,探究配套练习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素质、锻炼能力,达到衔接教材习题与高考试题的目的;(2)对实习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师生对练习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关于开展习题讲评的相关意见;(3)开展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试题分析与讲评,尝试编制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试题,归纳SOLO分类理论对习题讲评与试题编制上的指导与帮助;(4)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本研究的不足和前景做出思考与展望。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教材习题、配套练习和高考试题在能力层级上存在差异,教材习题更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高考试题重在综合运用和选拔作用,而配套练习的能力层级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衔接教材习题与高考试题;2.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习题讲评有助于教师发挥习题评价促发展的积极作用,对教师备课与评价以及反馈的获取有一定的帮助。3.习题的编制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流程与原则,SOLO分类理论有助于命题教师更有效地遵循各项原则、依据命题流程编制试题,为遵循一般原则命制试题的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实际路径。
郝凯妮[4](2021)在《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新课改后,高考题的命题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题目的设置趋向于将基础知识与陌生的工农业生活生产情境相结合。化学工艺流程题就是这样一种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种题型,该题的特点是以真实的工艺情境为载体来考察化学基础知识,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它几乎成为必考的主流题型之一。从真实的情境入手,让情境融入教学、引领教学的研究,正是基于《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本研究在查阅相关着作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了近五年全国二卷高考试题中关于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考查,并以内蒙古包头市A中学和B学这2所高中学校的高三学生(共计110名)为研究对象,从解题态度、解题习惯和困难、教学情况、解题能力等四个维度出发开展学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包头市A中学的高三8名化学教师进行了关于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情况的访谈。访谈发现,目前在中学化学关于化学工艺流程的教学中存在学生的思维未得到拓展、相关教学研究不充分、采用讲授法教学且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真实的化工流程情境引领教学、步步设问引领教学任务、回归化工流程,将知识连贯成网、创新知识,绘制新的制备流程四个教学策略。在基于策略提出的基础上,同时设计了氮的化合物一节内容教学案例,并在包头市A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教学实验效果的检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在挖掘陌生情境承载的信息、知识迁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
魏嘉[5](2021)在《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不等式”部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行,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此之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都是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旧课标)编写和修订的,新课标在旧课标的基础上,将基本理念高度凝练,发展“双基”为“四基”,拓展“三能”为“四能”,由提高“五大能力”转变为发展“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和重要载体,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也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要想合理地使用新教材,发挥其最大效用,就要用科学的手段研究新教材,分析其编写理念,探寻其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做出了哪些改动。本文选取了高中数学人教A版2007年版必修五第三章和2019年版必修一第二章为研究对象,二者均为高中数学不等式内容的必修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借助鲍建生教授的例习题综合难度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法)等工具,先对国内外已有的教材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再从不等式部分的课程标准、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和例题习题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最后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新教材使用情况及其对新教材不等式的教学建议。根据上述研究发现,新教材的设计更加人性化,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心理,新增预备知识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优化章节引入、栏目、小结,删减繁难知识,调整知识呈现顺序,完善例题设置,细化习题层次,这些改变均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渗透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以上研究结论,笔者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提出不等式部分的教学建议并设计了一个教学案例供读者参考。希望通过不等式部分的量化研究和根据当前现状提出的新教材不等式部分教学建议能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思路和参考价值,从而为我国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秋硕[6](2021)在《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解题教学也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三角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模块,在高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解三角函数问题时又往往存在困难。因此,本文将波利亚解题思想与三角函数解题相结合,探索出适用于三角函数问题的相关解题策略,对学生的三角函数解题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波利亚解题思想为基础,对高中三角函数部分的《课标》、教科书以及相关高考题目进行探析,结合高中生在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时所产生的障碍,归纳整理出了十条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函数解题策略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梳理显性条件;2.引入辅助工具;3.挖掘隐性条件。拟定方案阶段:1.寻找问题联系;2.变换问题表征;3.回归问题本身。执行方案阶段:1.细化解题步骤;2.检查每一个步骤。回顾反思阶段:1.优化解题方式;2.建立解题模型。随后,笔者对该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的实践意义进行研究,利用该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部分的三类典型问题并建立相关的解题模型,让学生体会如何在解题时寻找思路。最后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提出有关三角函数解题教学的八条建议如下,理解题目阶段: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解题兴趣;2.借助元认知监控,提升审题能力。拟定方案阶段:1.呈现同类问题,理清问题联系;2.活用三角公式,寻找解题思路。执行方案阶段:1.分析步骤意图,体会解题思想;2.规范书写步骤,提高纠错能力。回顾反思阶段:1.重视典型例题,建立解题程序;2.巧用变式教学,培养创新思维。随后基于以上教学建议设计了两节三角函数习题课的教学案例,对其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本文不仅仅是波利亚解题思想的一种推广,也对学生的解题实践以及一线教师的解题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陈满[7](2021)在《高中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问题表征”阶段,它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高中阶段学生在数学表征能力上的表现特征为会选择合理的内在表征或外在表征对问题进行表征,以及处理给出的表征,学生会用标准化表征将自己的思路结构化。我在本文将会明确问题表征的概念,根据问题表征的概念对问题表征的形式进行分类,分为内在表征和外部表征,并且结合数学例题和教学片段进行举例说明。接下来又对问题表征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类并用阶梯式示意图表示出表征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样结合例题举例说明。本文的重点部分是问卷、测试卷的设计、调查以及分析,本人选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现实教学中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问题表征的分类制作调查资料,调查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问题表征的因素。文章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发现影响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因素,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表征问题的能力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于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内部表征和外在表征,知识方面,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概念、定理的准确解读,完善学生的CPFS结构;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分别进行学生问题表征中关键字句和隐含条件选择的训练,不同表征类型的转换训练,类型题、范例集中训练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让大部分学生在数学中能够掌握技巧、重拾信心,提高数学成绩。
李如意[8](2021)在《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多次强调了物理图像和图形的应用价值,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多次在《中国考试》中提出高考物理试题要通过文字、图形、表格等方式呈现试题,加大试题信息的广度和容量,因此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比较法,对近五年共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筛选和统计,并对试题的数量、分值和内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另外,针对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的现状对15位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和前期内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根据图形特征将其分为:实物效果图形题、实验装置图形题、函数曲线图像题,情境示意图形题和电路示意图形题。从物理图类试题的数量、分值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物理图类试题总量保持稳定,综合型图类试题数量递增,图类试题的分值占比均超过60%,天津卷最高的结论。从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应用SOLO分类理论对典型物理图类试题进行分析,为之后的内容分析提供了分析的框架和范例,得到了高考物理图类试题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的SOLO层次水平多集中于多点结构水平(M)和关联结构水平(R)两个层次水平的结论。针对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师访谈,分析得到教学现状:1、学生心理研究相对不深,关于对学生解题困难的问题分析,多数教师归因于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或习题训练不足,对学生解题困难的归因把握不是很深入;2、习题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数被访教师持有习题训练是较好的教学策略这一观点;3、习题教学深入反思不足,学生出现了解题困难现象,教师归因时往往关注学生的因素,很少反思自身因素。根据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1、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2、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3、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4、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刘永超[9](2021)在《高考试题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形成共识。高考作为举足轻重的选拔性考试,其考试内容和命题趋势体现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地理作为高考考查的科目之一,其试题承载着检验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功能。因此,深入研究地理高考试题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地理知识,而且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培养出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还有助于中学地理教师把握教学方向,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基本规律,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内容的总结和提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涉及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其思想渗透在整个自然地理内容的学习中;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建立在特定区域之上,需具体分析各要素间的影响机制。因此,在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2016-2020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地方(不含浙江和上海,下同)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为研究素材,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切入点,以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文献研究、统计分析、案例研究为具体研究方法,从基本信息和命题特点两个视角对高考试题展开详细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备考策略。章节具体安排如下: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叙述了本文提出的背景、国内研究进展、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研究的思路。第二章,阐释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等核心概念与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从试题基本信息和试题命题特点两个视角详细分析了高考试题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考查特点。其中试题基本信息包含试题考查频率统计、试题类型统计和试题分值统计等三个部分;试题命题特点包含试题背景材料分析(涉及区域、呈现方式)、试题设问分析(设问形式、设问行为动词)和试题考查内容分析(知识点、地理要素)等三个部分。第四章,是在前文对高考试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研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厘清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立足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命制试题,培养命题视角”、“强化审题意识,提升解题技巧”等五大方面提出备考策略。第五章,以前文所提备考策略为基础,撰写教学设计案例。第六章,总结研究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可以拓展的方向。
李超[10](2021)在《“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数学教师要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这对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数是连接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重要桥梁,且部分导数试题的命制具有一定高等数学的背景.因此,这项研究选取高中导数内容,在“高观点”的指导下重点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揭示部分高考导数试题具有的高等数学背景;(2)如何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去;(3)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在“高观点”的指导下进行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这项研究通过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在“高观点”指导下研究高中导数内容的解题和教学,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解题方面,整理分析了近十年(以全国卷为主)具有高等数学背景的高考导数试题,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和公式为命题背景、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总结了用“高观点”解决高考导数试题时常犯的四类错误:知识性错误、逻辑性错误、策略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提出五项解题方法:创设引理破难题、洛氏法则先探路、导数定义避超纲、构造函数显神通、多元偏导先找点.在教学方面,通过对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三个特点:衔接性、选择性、引导性;认为“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应遵循四项基本的教学原则:严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提出相应的五项教学策略: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二、一道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道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2)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概况 |
(一)材料分析题的产生与发展 |
(二)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类型 |
二、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 |
(一)重视考查经过提炼的历史必备知识 |
(二)重点考查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
(三)着重体现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 |
(四)重点考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 |
三、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 |
(二)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
四、解决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教学对策 |
(一)解读高考新变化 |
(二)总结解题方法 |
(三)培养规范答题习惯 |
五、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案例 |
(一)知识迁移类的史料分析题 |
(二)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学习题评价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关于生物学习题的认识与使用调查 |
一、基于学生问卷对高中生物学习题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
二、访谈 |
三、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学习题分析及其应用 |
一、SOLO分类理论在生物学习题分析中的应用 |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分析生物学习题的能力结构 |
三、SOLO分类理论在讲评教学中的应用 |
四、基于 SOLO 分类理论的习题编制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一生物学习题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高一生物学习题设计与使用情况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实习学校2020-2021 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检测》 |
附录4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题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4)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学生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工艺流程试题的研究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概念界定 |
2.1.2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及特点 |
2.1.3 情境教学的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全国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统计分析 |
3.1 数量与分值分析 |
3.2 选材分析 |
3.3 教材原型分析 |
3.4 试题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分析 |
第4章 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现状研究 |
4.1 高三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高三一线教师的访谈 |
4.2.1 访谈对象及目的 |
4.2.2 访谈工具和实施 |
4.2.3 访谈提纲制定 |
4.2.4 访谈结果处理 |
4.3 教学现状分析 |
4.3.1 学生的思维未得到拓展 |
4.3.2 对高考题的分析不到位 |
4.3.3 讲授法为主,教学策略单一 |
4.4 教学启示 |
4.4.1 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
4.4.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 |
4.4.3 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流程图 |
第5章 基于情境教学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 |
5.1 教学策略 |
5.1.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5.1.2 教学策略的分析 |
5.2 教学设计思路 |
5.3 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
5.3.1 学情分析 |
5.3.2 教学目标设定 |
5.3.3 情境教学设计 |
第6章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教学实践研究 |
6.1 实践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 |
6.3 研究设计 |
6.4 变量分析 |
6.5 研究结果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调查问卷 |
附录 2:后测试卷 |
致谢 |
(5)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不等式”部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 |
(二)新教材投入使用时间尚短 |
(三)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工具 |
(一)解释结构模型 |
(二)例习题难度综合模型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一、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
(一)国内外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
(二)我国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
二、中学数学不等式部分研究 |
(一)国外不等式研究现状 |
(二)国内不等式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四章 新旧教材中“不等式”部分的比较 |
一、《课标(实验)》与《课标(2017)》关于不等式必修部分的比较 |
(一)课程结构比较 |
(二)内容要求比较 |
二、编写体例比较 |
(一)章节布局比较 |
(二)章头比较 |
(三)栏目设置比较 |
(四)章末比较 |
三、知识结构比较 |
(一)新旧教材ISM法知识结构比较 |
(二)模型结果分析 |
四、例习题综合比较 |
(一)研究对象界定 |
(二)例习题数量比较 |
(三)例习题难度比较 |
五、本章小结 |
(一)设置预备知识,优化课程结构 |
(二)完善章节布局,栏目设置丰富 |
(三)知识表述严谨,知识结构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
(四)例题示范性更强,习题层次分明 |
第五章 教师访谈 |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 |
二、访谈问题的设计 |
三、访谈结果总结 |
第六章 基于新旧教材比较的教学建议及教学设计 |
一、教学建议 |
(一)研读新版课标,分析教材编写意图 |
(二)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考虑学生认知心理 |
(三)在不等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
(四)充分发挥例题示范及强化功能 |
(五)精简习题,分层训练,实现因材施教 |
二、教学设计 |
(一)基于新旧教材比较的教学设计分析 |
(二)《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第2 课时)》教学设计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高考考纲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要求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理论基础 |
(一)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
(二)波利亚的解题思想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研究现状 |
(一)三角函数解题障碍研究 |
(二)三角函数解题模块研究 |
(三)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 |
四、综述小结 |
第三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的应用 |
一、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在高中三角函数解题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分析 |
(二)高中三角函数教材分析与考点解读 |
(三)三角函数的解题障碍分析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策略探究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第四章 运用三角函数解题策略解决三角函数典型问题 |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类问题 |
(一)诱导公式的妙用类问题 |
(二)sinx+cosx,sinx-cosx,sinxcosx之间的关系类问题 |
二、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相关问题 |
(一)由三角函数图象求解析式问题 |
(二)由三角函数单调性求参数范围问题 |
三、三角恒等变换问题 |
(一)“角的变换”相关问题 |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交汇问题 |
第五章 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 |
一、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解题教学建议 |
(一)理解题目阶段 |
(二)拟定方案阶段 |
(三)执行方案阶段 |
(四)回顾反思阶段 |
二、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三角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案例 |
(一)《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
(二)《三角恒等变换习题课》教学设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中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 |
四、理论基础 |
(一)数学元认知 |
(二)CPFS结构 |
(三)数学多元表征理论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问题表征 |
二、表征分类 |
(一)内在表征 |
(二)外在表征 |
三、表征能力 |
(一)复述式的表征能力 |
(二)转换式的表征能力 |
(三)分析式的表征能力 |
(四)概括式的表征能力 |
(五)表征能力之间的关系 |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国内 |
(二)国外 |
第三章 高中生使用问题表征的现状分析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抽样 |
(三)调查问卷 |
(四)测试卷法 |
四、研究设计与说明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
(二)测试题设计与说明 |
(三)教师访谈内容设计与说明 |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二)学生测试题的结果与分析 |
(三)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影响问题表征能力的成因分析 |
一、知识因素 |
(一)知识点薄弱,影响类比表征中的公式记忆 |
(二)知识网络不完善,导致命题表征中CPFS结构和图式不完整 |
二、能力因素 |
(一)思维能力 |
(二)实践能力弱,影响描述性表征的实物模型的表征能力 |
第五章 培养中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有效对策 |
一、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进行内部表征 |
(一)培养学生对概念、定理的准确解读,提高类比表征中公式记忆的表征能力 |
(二)完善学生的CPFS 结构系统,提高命题表征中CPFS 结构的完整程度 |
二、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进行外部表征 |
(一)对学生问题表征中关键字句和隐含条件筛选的训练,提高叙述性表征中逻辑表示的表征能力 |
(二)对不同表征类型的转换训练,增强外在表征与内在表征相互转化和外在表征内自我转化能力 |
(三)对类型题、范例集中训练,提高描绘性表征中逻辑关系图的概括能力 |
(四)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描述性表征的实物模型的表征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问题表征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测试题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课标重视 |
1.1.2 高考常见 |
1.1.3 实践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理论研究 |
2.1 物理图类试题的概念和分类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2.1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2.2.2 图形表征与问题解决理论 |
3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分布统计 |
3.1 试题样本筛选 |
3.1.1 确定题目编码规则 |
3.1.2 制定筛选标准 |
3.1.3 实施筛选 |
3.2 高考物理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1 2016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2 2017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3 2018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4 2019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5 2020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3 高考物理综合型图类题分布统计 |
4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 |
4.1 数量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数量变化 |
4.2 分值分析 |
4.2.1 分值统计 |
4.2.2 分值变化 |
5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 |
5.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框架 |
5.1.1 制定目的 |
5.1.2 分析依据 |
5.1.3 分析思路 |
5.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2.1 范例遴选 |
5.2.2 实物效果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3 实验装置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4 函数曲线图像题的范例分析 |
5.2.5 情境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6 电路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7 综合型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3 整体内容分析 |
5.3.1 内容统计 |
5.3.2 内容变化 |
6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研究 |
6.1 访谈过程设计 |
6.1.1 访谈目的 |
6.1.2 访谈对象 |
6.1.3 访谈过程 |
6.2 访谈结果分析及总结 |
6.2.1 访谈结果呈现及分析 |
6.2.2 图类试题教学现状总结 |
7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策略 |
7.1 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
7.1.1 汇总显性信息,完成图文转换 |
7.1.2 理解隐性信息,突破思维障碍 |
7.2 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 |
7.2.1 以实物实例为原型引入,排除学生信息盲区 |
7.2.2 以实验装置为原型引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7.3 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 |
7.3.1 借助图形,探寻几何关系 |
7.3.2 借助图形,直观动态变化 |
7.4 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
7.4.1 重视实验数据处理,经历图像生成 |
7.4.2 合理应用图像信息,准确提取信息 |
8 结论、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结果 |
8.1.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结果 |
8.1.3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考物理知识清单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9)高考试题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
1.1.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性 |
1.2 研究进展 |
1.2.1 高考试题的研究 |
1.2.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研究 |
1.2.3 地理教学备考策略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统计分析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6 研究思路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自然环境 |
2.1.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2.1.3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3 系统论 |
3 高考试题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特点分析 |
3.1 试题基本信息统计 |
3.1.1 试题考查频率统计 |
3.1.2 试题类型统计 |
3.1.3 试题分值统计 |
3.1.4 小结 |
3.2 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
3.2.1 试题背景材料分析 |
3.2.2 试题设问分析 |
3.2.3 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3.2.4 小结 |
4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备考策略 |
4.1 研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
4.1.1 研读课程标准 |
4.1.2 制定教学目标 |
4.2 厘清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 |
4.2.1 以系统视角理清核心概念 |
4.2.2 以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
4.3 立足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
4.3.1 立足生活实际,收集案例素材 |
4.3.2 基于案例素材,创设问题情境 |
4.4 尝试命制试题,培养命题视角 |
4.4.1 熟悉试题基本形式 |
4.4.2 科学设计试题设问 |
4.5 强化审题意识,提升解题技巧 |
4.5.1 细读文字信息 |
4.5.2 重视图表材料 |
5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学设计案例 |
5.1 第一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5.2 第二课时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需要 |
1.1.2 优秀高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
1.1.3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高观点 |
1.2.2 导数 |
1.2.3 数学教学 |
1.2.4 解题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计划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 |
2.2 高观点下中学数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2.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2.4 文献述评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案例研究法 |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
3.4 研究伦理 |
3.5 小结 |
第4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
4.1 教师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实施调查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1.3.1 问卷的信度分析 |
4.1.3.2 问卷的效度分析 |
4.1.3.3 问卷的结果分析 |
4.2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实施调查 |
4.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3 调查结论 |
4.4 小结 |
第5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解题研究 |
5.1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试题的命题背景 |
5.1.1 以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定义和性质为命题背景 |
5.1.1.1 高斯函数 |
5.1.1.2 函数的凹凸性 |
5.1.2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定理或公式为命题背景 |
5.1.2.1 洛必达法则 |
5.1.2.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5.1.2.3 拉格朗日乘数法 |
5.1.2.4 柯西中值定理 |
5.1.2.5 柯西函数方程 |
5.1.2.6 泰勒公式与麦克劳林公式 |
5.1.2.7 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
5.1.2.8 两个重要极限 |
5.1.2.9 欧拉常数 |
5.1.3 以着名不等式为命题背景 |
5.1.3.1 伯努利不等式 |
5.1.3.2 詹森不等式 |
5.1.3.3 对数平均不等式 |
5.1.3.4 斯外尔不等式 |
5.1.3.5 惠更斯不等式 |
5.1.3.6 约当不等式 |
5.1.4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为命题背景 |
5.1.4.1 极限思想 |
5.1.4.2 积分思想 |
5.1.4.3 (常微分)方程思想 |
5.2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中常见的四类错误 |
5.2.1 知识性错误 |
5.2.1.1 柯西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误用 |
5.2.1.3 多元函数求最值,不注意边界情况 |
5.2.1.4 不注意洛必达法则使用的前提 |
5.2.2 逻辑性错误 |
5.2.2.1 循环论证 |
5.2.2.2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 |
5.2.3 策略性错误 |
5.2.4 心理性错误 |
5.3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的方法 |
5.3.1 创设引理破难题 |
5.3.2 洛氏法则先探路 |
5.3.3 导数定义避超纲 |
5.3.4 构造函数显神通 |
5.3.5 多元偏导先找点 |
5.4 “高观点”下高考导数解题研究的案例 |
5.4.1 “高观点”视角研究解题方法 |
5.4.2 “高观点”视角研究试题的命制 |
5.5 小结 |
第6章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研究 |
6.1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特点 |
6.1.1 衔接性 |
6.1.2 选择性 |
6.1.3 引导性 |
6.2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原则 |
6.2.1 严谨性原则 |
6.2.2 直观性原则 |
6.2.3 因材施教原则 |
6.2.4 量力性原则 |
6.3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教学的教学策略 |
6.3.1 开发例题,拓展升华策略 |
6.3.2 引入四规则,知识呈现多样化策略 |
6.3.3 先实践操作,后说理策略 |
6.3.4 融合信息技术,直观解释策略 |
6.3.5 引导方向,自主学习策略 |
6.4 “高观点”下高中导数的教学案例 |
6.4.1 常微分方程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2 微积分视角下的教学案例 |
6.4.3 “泰勒公式”的教学案例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一道高考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中的数学运算素养分析研究 ——以近十年全国Ⅰ卷和江苏卷为例[D]. 许文苑.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D]. 李学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生物学习题评价与应用研究[D]. 李柳.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 郝凯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不等式”部分比较研究[D]. 魏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下的高中三角函数解题策略研究[D]. 王秋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培养研究[D]. 陈满.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8]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D]. 李如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考试题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研究[D]. 刘永超.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10]“高观点”下高中导数解题及教学研究[D]. 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