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何洁,李相如[1](2022)在《浓缩生长因子对老年前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老年前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本院口腔科行前牙即刻种植修复的9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在即刻种植后跳跃间隙置入覆盖生物膜;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CGF。比较两组术后一般情况、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不同时间段术后唇侧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PD)。结果:两组种植体留存率为100%。术后第1~3天,研究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9个月,研究组唇侧骨板厚度大于对照组,但总体骨板厚度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9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P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前牙即刻种植患者中,使用CGF与Bio-oss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软组织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马悦,宋珂[2](2021)在《美学区即刻种植共识化流程的探讨》文中认为即刻种植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然而美学区即刻种植,不仅高度复杂,还具有极大的美学风险。在美学区进行即刻种植时对适应症的选择、手术操作方式以及医生的临床技能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有利和不利条件下美学区即刻种植的相关文献、共识化意见及推荐的临床方案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临床病例的决策、设计和解决提供参考。
Chinese Society of Oral Implantology;[3](2021)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会议简报》文中研究表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12th NCOI于2021年7月15日至18日在厦门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口腔种植学最新进展",会议基调是"规范创新发展",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大会主旨演讲3场、学术论坛33场、优秀论文论坛3场、企业论坛9场及其他重要论坛等,同时大会还设立有壁报展示区等。国内外百余名演讲嘉宾和七千余名业界同仁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口腔种植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并就某些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共识。
兰晓婷[4](2021)在《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精度,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大范围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1.体外研究方法:以3种不同牙列缺损的上颌牙科树脂模型作为参考模型,使用3Shape D810模型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15个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的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对照组;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技术、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以及传统印模技术分别复制参考模型1、2、3各5次,获得的数据作为实验组。将以上STL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Control 2014),采用虚拟的三维坐标测量仪(Coordinated measuring machine,CMM)进行参考模型与测试模型种植体间线性间距的测量,计算各测试模型与参考模型种植体间距的平均线性偏差值((?)R)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参考模型1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089±0.049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726±0.032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1.262±0.044mm。1.2参考模型2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40±0.050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7±0.013mm;(3)石膏模型(TM3)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0.348±0.015mm。1.3参考模型3比较结果(1)数字化模型(TM1)种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36±0.014mm;(2)3D打印树脂模型(TM2)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024±0.009mm;(3)石膏模型(TM3)植体间的平均线性偏差为-0.317±0.028mm。结论:在本研究的体外实验中,与传统开窗夹板硅橡胶印模技术相比,采用数字化技术获得的模型种植体间的线性偏差值更小。然而受体外研究条件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尚不能下结论。2.临床实验方法:将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上颌多颗牙缺失的5例种植固定修复病例,其中2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2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3个单位连续缺失3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7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9个单位连续缺失4颗植体支持的种植固定修复1例,采用谢菲尔德实验进行被动就位应力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性。结果:2.1缺牙数在5单位以内的3例病例采用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树脂模型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种植上部结构均能完全就位,冠与基台、基台与种植体边缘密合无间隙,邻面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良好,患者对修复体的颜色形态均满意。2.2缺牙数大于5单位的2例病例在3D打印树脂模型上试戴支架时,因为支架与多能基台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边缘间隙,最终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修复。结论:受临床病例缺乏的限制,关于口内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印模技术应用于多牙缺失的牙列缺损情况仍需要后续研究。第二部分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目的:尽管数字化印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但由于无牙颌全牙弓缺乏解剖学标志,且需要扫描的范围大,关于无牙颌全牙弓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是否为临床接受还未能确定。这项系统性综述的目的是评估无牙颌全牙弓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的精度。材料和方法:以英文检索词“(fully edentulous OR completely edentulous)AND(digit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intra oral scanning)AND(conven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 OR traditional implant impression)AND(accuracy outcome 3D-deviation OR inter-implant linear distances)”为主题词或任意字段在电子文献检索平台即Pub 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文献检索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对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体外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文章进行电子搜索,纳入的文献主要评估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比较,其次是精度的评估方法、口内扫描仪的类型以及种植体的角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结果:在搜索到的280篇文章中,有11篇被纳入研究,其中有10篇文章为体外研究,1篇临床研究。对10篇无牙颌全牙弓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这些研究显示出很高的异质性价值,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大小。根据10篇无牙颌印模的体外研究,数字化印模和传统印模的精度偏差平均值为-6.86μm(95%的置信区间:-49.99,36.27),数字化印模名义上的偏差较小(P=0.76)。由于方法学上的异质性,1项临床研究没有包括在定量分析中。结论:基于体外研究的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种植印模相比,数字化种植印模的精度更高。然而本研究仅对体外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关于数字化印模的种植修复临床应用精度,建议进行更多的临床实验。
柳清华[5](2021)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文中指出目的:牙列缺损是口腔修复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尤其涉及到前牙美学区域时,不仅要恢复患者牙列的完整性,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美学意愿。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病例,着重研究种植联合骨增量技术用于修复前牙美学区的过程,全面评估种植修复前牙牙列缺损后所实现的美学修复效果,并且可以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种植及骨增量技术用于前牙美学区的独特优势,从而希望对以后的临床操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2021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因前牙牙列缺损并要求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共10例。术前全面综合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常规检测血压、血糖、血常规等各项指标,仔细询问有无不适宜种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严格把握种植适应症。其次是口腔内部检查,对牙体、牙周、修复空间要有全面评估,由于涉及美学,要格外注意患者笑线位置与牙龈生物类型。同时利用美学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辅助影像学检查,为患者制定周密详尽的术前设计,交代患者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费用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制作研究模型、拍摄术前照片留档。择期行种植手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宜的骨增量手术,如引导骨再生,骨劈开,外置法植骨等,然后植入种植体。术后制作临时修复体引导软组织成型,愈合良好后选择合适时机永久修复。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强调口腔卫生宣教。1~1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观察,应用粉红色美学分值(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估种植修复后软组织美学效果、白色美学分值(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估种植修复后修复体的美学效果,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估患者主观满意度,整体综合全面评定临床修复效果以及口腔卫生维护状况。结果:10例病例中,高美学风险病例为4例,中度美学风险病例为5例,低美学风险病例为1例。10例患者永久修复后,进行1~12个月的病例随访,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患者主诉,发现软硬组织愈合良好,种植体无脱落,稳定性良好,患者可正常行使功能,并且对唇侧丰满度较为满意。其中6例单颗种植体永久修复后PES平均得分:8.33,WES平均得分:8.16,PIS平均得分:2.67,10例患者VAS评分在85~100内,平均得分为90。10例患者种植体周围牙周状况维护良好,患者对“粉白”美学修复效果较为满意,但其远期成效、长期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随访评估。结论:本论文病例最终修复后经过1~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行使功能正常,舒适感较佳,患者唇侧丰满度恢复理想,能够满足患者在美学方面的要求。在前牙美学区牙列缺损修复方案中,对比常规修复如可摘、固定桥等修复设计,种植修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除了不破坏邻近健康牙体组织,更为明显的是它可以通过种植同期植骨来维持或恢复患者唇侧原有丰满度,避免或减少牙齿缺失后牙槽骨的吸收,在前牙高美学风险区域更具有竞争优势。针对在前牙美学区的种植修复,每一步的临床操作都显得格外重要,当然也需要术者与患者的充分配合,这仍值得我们更深地研究与学习。
秦坤[6](2020)在《GBR术对前牙区种植美学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牙种植技术目前已成为牙缺失患者首先考虑的一种修复方式,它在尽量保护患者天然牙的基础上,可以恢复患者的牙列完整,重建其功能,恢复患者的美观。但是牙种植术有其需求条件,患者除自身无相关系统性疾病外,拟种植位点必须具有充足的骨量。患者缺牙后局部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骨质流失,骨量不充足往往导致种植手术的失败或者局部软硬组织凹陷,影响美观。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术应用于牙种植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乃至于扩大牙种植手术的适应症。本实验主要研究对前牙区骨缺损患者行牙种植术和同期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能否使该类患者术后美学效果达到常规行牙种植术的无明显骨缺损患者的水平,并了解GBR技术对骨吸收量的影响。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前牙牙种植术的患者31例,共50颗种植体,术前测量牙槽骨宽度,宽度小于6.8mm的行GBR术,宽度大于6.8mm的未行GBR术,其中行GBR术的患者17例,种植体为25颗,未行GBR术的患者有14例,种植体有25颗,年龄约为19-60岁。2.纳入标准:(1)种植区不存在严重骨缺损,符合牙种植适应症,无严重系统性疾病,体质健康,年龄约为18-60岁;(2)无吸烟与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3)口腔卫生良好,牙周健康,且可以自我维护口腔卫生;(4)无不良口腔习惯;(5)种植区域无明显炎症表现;(6)咬合关系正常;(7)术中未行额外的骨增量术。(8)患者具备良好的依从性,可按时复诊。(9)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谈话,告知手术方案,并签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1)存在明显的种植手术禁忌症,慢性系统性疾病或吸烟、饮酒习惯未控制;(2)术中行额外的骨增量术;(3)存在未控制的重度牙周疾病;(4)存在夜磨牙或其他不良习惯;(5)依从性较差,无法按时随访的患者。4.将总共31例病人中17例行GBR术的患者的种植体设为GBR组,14例未行GBR的患者的种植体设为非GBR组。需要测量与评估的指数如下:每组均测量并评估每位病人种植术区术后半年的探诊深度;复查时拍摄CBCT测量种植位点牙槽骨的高度,与术后当天拍摄CBCT时牙槽骨的高度相比求差值得到牙槽骨吸收量;并且对种植术区行红色美学评价,测量指数包括: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边缘龈水平,牙槽嵴缺损,软组织形态,软组织颜色,软组织质地,评分按照2-1-0方式,如2分表示龈乳头完整,0分表示龈乳头缺失。5.探诊深度,骨吸收量及美学评分测得后记录,探诊深度、骨吸收量、美学评分三组数据均列表,对GBR组、非GBR组的参数进行行T检验,得出统计学结论。6.根据统计学结果,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非GBR组患者探诊深度1.236±0.328均值要略高于GBR组的1.156±0.363,按α=0.05,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GBR组与非GBR组红色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GBR组的红色美学评分均值为9.20±2.000要高于非GBR组的5.84±1.795,P<0.0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GBR组骨吸收量均值为0.76±0.215略小于非GBR组的1.22±0.341,T值为0.5673,p<0.01<α=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统计学数据处理可知,可认为使用了GBR术的患者在探诊深度方面正面影响。可认为GBR组存在骨缺损的患者术后美学效果优于非GBR组的无明显骨缺损患者。在对骨吸收的影响方面,可认为使用GBR术的患者骨吸收要少于未使用GBR术的患者,GBR技术对骨吸收速度可起到减缓作用。本次实验纳入研究的手术病例为前牙区种植,纳入研究的病例中,施用GBR术的患者翻瓣时充分暴露了牙槽嵴顶及唇侧骨质凹陷区,未施用GBR术的患者采用翻瓣术暴露了牙槽嵴顶以进行种植手术。GBR组骨吸收量少于非GBR组,可能的原因为GBR术使用的材料有诱导骨形成的成分,GBR术改善了骨缺损的状况,牙槽骨水平宽度增大可以减慢骨吸收的速度,GBR组的探诊深度与非GBR组无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GBR术后充足的骨组织可以保证软组织的稳定。
姜帅[7](2019)在《改良GBR技术在后牙颊侧轻度骨缺损种植中的短期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改良GBR技术和常规GBR技术在后牙颊侧轻度骨缺损种植中的临床效果及放射学结果,从而探讨植入骨替代材料后未覆盖屏障膜技术对后牙区种植体颊侧较小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中心行后牙区种植手术的患者63例,包括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30例,其种植体均未暴露且颊侧骨壁至邻牙牙槽嵴顶弧线距离>1mm,随机分为单纯植入骨替代材料无屏障膜组(植入骨替代材料组,32例)和植入骨替代材料并覆盖屏障膜组(GBR组,31例)。植入骨替代材料组术中所有病例手术区软组织及骨膜均未作减张处理,种植体均未埋入;GBR组所有病例均按照GBR标准步骤操作,种植体均埋入愈合。分别于种植手术后即刻、种植手术后6个月拍摄CBCT,通过Dental Imaging Software软件处理CBCT图像测量种植体肩台根方0、3、6mm处(分别设为T1、T2、T3)颊侧牙槽嵴水平骨量变化;通过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及改良出血指数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根据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疾病专表(OHIP-I)测定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病人的牙槽嵴水平骨量变化、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价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因后期随访中3名患者失访,即植入骨替代材料组失访2例,GBR组失访1例,故最终样本量为60例。60例患者共80颗种植体均达到了良好的骨结合,无种植体脱落,存留率100%,所有种植体均完成上部修复,负载时间3个月,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生物学或修复学并发症。(2)术后6个月较术后即刻各位点牙槽嵴水平骨量变化为植入骨替代材料组:T1(-0.48±0.73)mm、T2(-0.64±0.95)mm、T3(-0.28±0.80)mm,GBR组:T1(-0.35±0.66)mm、T2(-0.49±0.74)mm、T3(-0.30±0.84)mm。两组各位点的牙槽嵴水平骨量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3)术后6个月复查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结果为植入骨替代材料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改良出血指数分别为:1.19±0.78、(3.11±1.29)mm、1.20±0.81;GBR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改良出血指数分别为:1.06±0.90、(3.08±1.25)mm、1.15±0.85。两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均健康且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4)两组患者的OHIP-I分别为植入骨替代材料组:2.12±0.45;GBR组:2.10±0.49。两组患者满意度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后牙区种植体颊侧较小骨缺损通过单纯植入骨替代材料可达到与GBR技术相同的骨增量效果,具有进一步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手术时间及风险等有利条件,并且能获得健康稳定的软组织以及较高的患者满意度。(2)改良GBR技术对于后牙区种植体颊侧较小骨缺损可达到良好稳定的软硬组织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前景。
彭冲,项琳怡[8](2016)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3 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膜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3 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前牙缺失患者为观察组, 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3 I种植系统进行前牙种植, 同时对50例单独采用3 I种植系统进行前牙种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以之做为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 P<0.05);两组术区菌斑指数(PLI)(t=3.16, P<0.05)、龈沟出血指数(MBI)(t=6.32, P<0.05)、探诊深度(PD)(t=2.63, P<0.05)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种植体顶部到牙槽嵴顶高度(t=17.65, P<0.05)、骨植体颊舌向成骨厚度(t=8.48, P<0.05)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与3 I种植系统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前牙种植的成功率及患者对前牙种植后功能和美观的满意度, 同时达到拓宽骨缺损情况下前牙种植的适应证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蒋柳宏,董滢,景向东[9](2015)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利用膜的机械屏障原理,阻挡软组织长入种植体周骨缺损,使成骨细胞在膜下空间中优势生长,形成新骨充填骨缺损。目的:于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观察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74例单颗前牙种植成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但未行骨增量;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实施上前牙种植,待其种植体初期稳定后植入人工骨粉。于术后当天、种植牙负重6个月、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种植牙负重6,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值较基线水平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除唇侧龈缘水平和牙槽突外形外,2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其余各项指数值较基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红色美学指数各项指数值比较(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2组患者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值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相比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来说,临床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于上前牙种植中修复可取得较好效果,且两者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翟仁义,刘东生[10](2014)在《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及对骨修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并探讨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该技术对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即刻种植牙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种植牙体68枚,牙拔除术后即刻植入牙体,并用医用钛膜完全封闭骨缺损区,观察术后各患者的状态,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对骨修复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即刻种植牙病例,钛膜的平均保留时间为3.5个月,其种植体12周后骨修复成形,3年内冠修复后未见松动,切口愈合良好。在随访的3年中,未见出现进行性骨吸收病例,所有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平均高度为1.31 mm。结论由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明显,对骨修复有良好的作用,可缩短种植修复的疗程,在牙种植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二、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浓缩生长因子对老年前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组方法 |
1.3 治疗方法 |
1.3.1 仪器设备 |
1.3.2 即刻种植方法 |
1.3.3 CGF的制备 |
1.4 质量控制 |
1.5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
1.5.1 术后一般情况 |
1.5.2 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 |
1.5.3 术后唇侧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周围PD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后一般情况 |
2.2 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时间 |
2.3 术后唇侧骨板厚度及种植体周围PD |
3 讨论 |
(2)美学区即刻种植共识化流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即刻种植的适应症选择 |
1.1 即刻种植的有利条件 |
1.2 即刻种植的不利条件 |
2 数字化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及效果 |
3 有利条件下的即刻种植 |
3.1 不翻瓣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及效果 |
3.2 跳跃间隙同期植骨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及效果 |
4 不利条件下的即刻种植 |
4.1 GBR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效果 |
4.2 感染位点即刻种植的相关处理 |
5 种植体选择对增加即刻种植初期稳定性的意义 |
6 创口封闭方式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效果 |
(4)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在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的精度研究 |
前言 |
一、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体外研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二、口内扫描及3D打印树脂模型精度的临床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数字化印模精度的系统分析与评价 |
前言 |
1.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病例报告 |
前言 |
一、牙体缺损的固定修复病例报告 |
病例一后牙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病例 |
牙体缺损高嵌体修复体会 |
二、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病例报告 |
病例二上前牙外伤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
病例三前磨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病例 |
数字化技术在即刻种植及牙龈塑形中的应用体会 |
三、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病例报告 |
病例四可摘局部义齿咬合抬高病例 |
病例五可摘局部义齿选择性压力印模病例 |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会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口内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病例资料 |
二、材料与设备 |
三、方法 |
结果 |
病例报告一 |
病例报告二 |
病例报告三 |
病例报告四 |
病例报告五 |
病例报告六 |
病例报告七 |
病例报告八 |
病例报告九 |
病例报告十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组织增量技术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GBR术对前牙区种植美学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例资料获取 |
1.1 病例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影像学资料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主要实验设备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术前资料获取及方案设计 |
2.1.1 术前检查与方案 |
2.1.2 手术过程 |
2.1.3 二期修复与收集数据 |
2.2 实验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探诊深度数据检验结果 |
3.2 红色美学数据检验结果 |
3.3 牙槽骨吸收数据检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合理运用影像学技术更好的服务牙种植手术 |
4.2 GBR技术在口腔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
4.2.1 GBR技术简介 |
4.2.2 GBR技术屏障膜的分类 |
4.2.3 GBR屏障膜的发展 |
4.2.4 GBR术改良方式 |
4.3 美学效果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
4.4 GBR术对美学区种植的影响研究 |
5 本实验尚存在的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改良GBR技术在后牙颊侧轻度骨缺损种植中的短期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材料器械 |
1.3 手术方法 |
1.4 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第二部分 结果 |
2.1 患者和种植体的分布情况 |
2.2 影像学检查 |
2.3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评价 |
2.4 患者满意度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GBR的诞生与发展 |
3.2 改良GBR的植入骨替代材料材料的选择 |
3.3 改良GBR中自体骨膜替代屏障膜 |
3.4 改良GBR的基本原则 |
3.5 影像学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9)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设计 |
时间及地点 |
对象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仪器 |
方法 |
两组处理方法: |
评估标准 |
主要观察指标 |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3红色美学指数值 |
2.4负重12个月时红色美学指数各项指数 |
2.5负重12个月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值 |
2.6不良反应 |
3 讨论Discussion |
作者贡献 |
利益冲突 |
伦理要求 |
学术术语 |
作者声明 |
(10)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及对骨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材料: |
1.3 手术方法 |
1.3.1 Ⅰ期手术。 |
1.3.2 保留时间: |
1.3.3 Ⅱ期手术: |
1.4 修复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浓缩生长因子对老年前牙即刻种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何洁,李相如.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2(02)
- [2]美学区即刻种植共识化流程的探讨[J]. 马悦,宋珂. 口腔医学研究, 2021(10)
-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大会”会议简报[J]. Chinese Society of Oral Implantology;.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04)
- [4]数字化种植印模精度研究及口腔修复病例报告[D]. 兰晓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病例报告10例[D]. 柳清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GBR术对前牙区种植美学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D]. 秦坤.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改良GBR技术在后牙颊侧轻度骨缺损种植中的短期疗效评价[D]. 姜帅. 青岛大学, 2019(02)
- [8]膜引导骨再生技术联合3 I种植系统在前牙种植中的应用[J]. 彭冲,项琳怡. 中国基层医药, 2016(07)
- [9]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J]. 蒋柳宏,董滢,景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07)
- [10]膜引导技术在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及对骨修复的影响[J]. 翟仁义,刘东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