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磷、钾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1](2021)在《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明确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对高温耐受性的差异及芸苔素内酯(BR)对提高不同类型杂交稻耐热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以杂交籼稻、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和偏粳型籼粳杂交稻各2个品种为材料,在开花期设置常温、高温和高温下喷施0.15%BR 3种处理,分析其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花粉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导致杂交稻的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显着下降,其中杂交籼稻耐热系数为0.73,显着高于偏粳型籼粳杂交稻(耐热系数0.47)。而高温下喷施BR可以显着提高水稻结实率、单株产量和花粉活力,杂交籼稻、偏籼型和偏粳型杂交稻恢复系数分别为1.23、1.43和2.00,以偏粳型杂交稻的缓解效果最明显。喷施BR降低了高温处理下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超氧阴离子含量,并提高了甲基乙二醛酶(GlyⅠ)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含量(GSH),同时改变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OsAPX1、OsCATB、OsGPX3和OsGLYI8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杂交籼稻常温下产量表现低于籼粳杂交稻,但具有较强耐热性,高温下喷施BR对杂交籼稻产量下降的缓解效果明显低于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尤其是偏粳型,尽管对高温表现敏感,但与BR的相互作用可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喷施后产量可接近或达到常温对照水平。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杂交水稻开花期耐高温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王家强[2](2021)在《地下水埋深对胡杨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响应》文中认为胡杨林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河流沿岸构成了天然绿色走廊,维持着荒漠绿洲过渡带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地下水是胡杨获取水分的唯一来源,对胡杨的生存及生长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胡杨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对区域胡杨林进行客观准确地健康监测,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叶尔羌河下游天然胡杨林保护区不同地下水埋深区域设定研究样地,获取胡杨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生理学指标密度,分析胡杨叶片光谱特征及生理学指标密度变化特征,进而利用PROSPECT-SAIL模型,模拟胡杨冠层光谱,筛选敏感波段,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胡杨冠层生理学指标估测模型,完成基于高光谱遥感的胡杨生理学指标密度制图,以期揭示塔里木河胡杨林植物生理学指标的空间变化信息,为天然胡杨林精准管理及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地下水埋深范围的设定,与干旱胁迫相对应,地下水位越深,干旱胁迫越严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地下水埋深为8-10 m区域内胡杨叶绿素密度、类胡萝卜素密度、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比正常条件下有显着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着升高,说明受干旱胁迫,胡杨的光合强度与抗逆能力在下降;SOD、POD、MDA、SSC、Pro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有升高趋势,以抵御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并对胞内渗透势进行调节或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等,来提高胡杨的抗旱性。ABA、Z、ZR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AB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胡杨受干旱胁迫时,对其有生长抑制作用,ABA也能阻止POD、SOD活性降低,有效调节活性氧的代谢平衡,ABA与许多生化组分有复杂的联系,干旱胁迫时会呈持续升高的态势。Z和ZR浓度持续较高,能促进冠层叶片发育,增强冠层叶片光合适应性;一方面可能是在干旱胁迫下各激素需要达到平衡,另一方面可能是使胡杨在其形态和生理上与干旱胁迫相适应,来提高抗旱能力。由于干旱胁迫,叶片比叶重增加,需要大量元素来进行叶片结构的改变。Fe2+、Mn2+、Cu2+的增加说明胡杨趋于保持正常的养分代谢功能,增强自身的抗性;Zn2+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密度显着降低,一方面说明其他离子如Fe2+、Mn2+、Cu2+等吸收增加抑制了胡杨对Zn2+的吸收,另一方面Zn2+吸收的降低说明如果胁迫进一步加剧胡杨的部分生理代谢功能将会受到影响。K+、Ca2+吸收量增加,Na+吸收量下降,说明细胞趋于保持高的K+/Na+,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2)地下水埋深为6-8m和8-10m的胡杨叶片红谷位置及近红外区域的光谱反射率与其他地下水埋深梯度的胡杨叶片有显着差异,利用5nm和10nm重采样的一阶/二阶导数光谱及光谱相似性参数SID、SAM能够区分不同地下水埋深的胡杨叶片光谱曲线。包络线去除光谱显示出两个明显的吸收谷,在500nm附近的吸收谷,ρ500(反射率)、W500(吸收宽度)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上升趋势,而λ500(吸收位置)、Tan500(斜率)、S500(对称度)、SAI500(吸收指数)呈下降趋势;在675nm附近的吸收谷,ρ675、SAI675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上升趋势,而H675(吸收深度)、Tan675、AL675(左面积)、AR675(右面积)、A675(总面积)、W675呈下降趋势;Tan500和W675与叶绿素密度的相关性最高。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蓝边、黄边、红边、绿峰,红谷的吸收强度均在减弱,黄边、红边幅值均在减小。红谷参数与大部分生理学指标都有极显着的相关性,吸收特征参数Tan500、W675和红谷参数是胡杨叶片生理学指标特征变化的敏感因素。(3)通过PROSPECT-SAIL模型模拟了胡杨冠层光谱,构建了NDVI、RVI、DVI光谱指数,对反演胡杨冠层生化组分的最优光谱指数进行了筛选。利用筛选的光谱指数作为建模因子,构建了SVM、RF和ANN胡杨冠层生理学指标估算模型。其中SVM估算模型有Chl a、Chl b、Chl a+b、Car、Ant、N、SLA、Ca、ABA、2ipr、Z、ZR和2ip这14个指标模型通过了精度验证;故而推荐SVM算法作为本研究的最佳建模算法,可为基于影像的估算建模里模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4)基于AHSI高光谱影像,采用SVM模型对胡杨生理学指标进行估算建模,结果表明Chl a、Chl b、Chl a+b、Car、Ant、Chl/Car、N、SLW、SLA、Fe、Mn、Zn、Ca、ABA、GA3、Z、ZR这17个指标的估算模型的验证精度达到建模要求,综合这些指标,完成了区域胡杨林健康评估,并用制图表达了结果。
孙晓梵[3](2021)在《外源MeJA、氮素对狗牙根抗旱性影响》文中提出
黄峤璟[4](2021)在《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杨璐[5](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提升盐碱地棉花耐盐性及氮肥利用的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盐渍化加重及氮肥利用率低成为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通过以新疆典型作物棉花为研究对象的菌肥盐耦合盆栽试验,研究了盐化土施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指标及棉花生理生长指标的影响,并讨论了枯草芽孢杆菌对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建立了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菌盐氮三因素耦合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盐分及氮肥的最佳组合方案,为新疆地区棉花生长的菌肥配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施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变根区盐分的分布。土壤剖面含水量随施菌量先增加后减少;施加菌剂处理的耗水量均小于未施加菌剂处理。其次,枯草芽孢杆菌对盐化土壤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施菌量的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施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生长生理指标影响显着。盐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施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棉花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随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枯草芽孢杆菌在一定程度内能够增加棉花各部分的氮素吸收量,棉花各部分器官最终含氮量表现为:铃>叶>茎>根,其中菌肥处理对棉花根系氮吸收的促进作用较大。枯草芽孢杆菌能够通过改善叶片生理活性,调节叶片环境,缓解盐胁迫下的氧化损伤。除丙二醛外,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各生理指标均为促进作用,且枯草芽孢杆菌对脯氨酸的影响程度更大;其次,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将捕获的光能高效的用于光合作用,增加叶片的光能利用,施加菌肥提高了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abs)。(3)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施菌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施菌处理均高于菌肥对照处理,产量增幅为10.47%~43.13%,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13.37%~45.34%。(4)建立了菌盐氮耦合回归模型,经检验该回归方程成立,能够用于产量预测。方程中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土壤含盐量>施菌量。通过双效应分析可知,氮菌与氮盐均为协同效应,且氮菌协同作用>菌盐协同作用,盐菌为拮抗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轻度及中度盐化土的棉花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施菌量与棉花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关系,但随氮肥施加量的增加,菌剂最佳施加量不断增大。通过模拟计算,求出最大产量时的菌肥盐组合方案,当施氮量为381.195 kg/hm2,土壤为轻度盐化土,施菌量为6 mg/kg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值。
解江博[6](2021)在《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水土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发展一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有利于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灌溉水处理技术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活化水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灌溉水处理技术在农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磁化、去电子、磁电一体化三种活化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活化水理化性质、水盐运移和养分转化试验研究,在明确活化水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了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转化的影响,并对活化水入渗和土壤水盐运移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减小,溶氧量增大。磁电一体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相对减少1.17~1.70%,粘滞系数相对减少3.82~4.21%,溶氧量相对增加8.57~10.87%,活化微咸水各理化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活化淡水。在0.1~0.7m/s流速范围内,流速不是影响活化水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活化一次后各处理表面张力系数和粘滞系数均有所降低,但是随着活化次数的增加,各指标变化趋势明显减小。此外,提出了考虑表面张力系数、粘滞系数和溶氧量的活化水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与对照处理相比,活化水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相对增加3.97~11.01%。(2)活化水灌溉能够提高土壤<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0.25 mm团聚体含量,而0.053~0.25 mm团聚体含量减小,新疆库尔勒和陕西杨凌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但活化水灌溉对新疆库尔勒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更加明显。两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土壤胶体电动电位和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新疆库尔勒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1.65~5.13%,交换性盐基总量增加1.18~3.54%,有效磷含量增加6.38~17.76%,速效钾含量增加1.51~5.31%;土壤胶体电动电位降低3.23~9.92%,硝态氮含量降低10.32~28.38%。土壤盐基饱和度、钠吸附比以及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水质和土壤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各活化处理中,磁电一体化处理对各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两地土壤最佳的活化处理模式均为磁电一体化处理。(3)灌溉水活化处理对土壤水分入渗有促进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脱盐效果,并能够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降低土壤盐分质量浓度,其中磁电一体活化水效果最为明显。各活化处理对应的入渗模型参数均大于对照处理,进气吸力倒数α和形状系数n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所减小,而饱和导水率Ks和拟合参数β均有所增大,其中磁电一体化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大能够加快土壤水分的入渗,但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大,磁电一体活化水的脱盐效果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土壤初始含水量为θ3=2.9%时脱盐效果最佳。随着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增大,入渗模型参数随之增加,进气吸力倒数呈现出逐渐减小变化趋势,形状系数和饱和导水率与之相反,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拟合参数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土壤初始含水量为θ3=2.9%时为最大。
何海锋[7](2021)在《施磷对盐碱地柳枝稷根际土壤微生态特征及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纪楠[8](2021)在《春玉米田土壤性状及植株耐旱特性对生物炭调控的响应机制》文中指出
杨乔乔[9](2021)在《滴灌水肥协同对玉米籽粒淀粉形成和产量的影响机理》文中研究说明
耿世杰[10](2021)在《不同肥料配方与覆膜对土壤理化性状、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磷、钾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磷、钾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1 产量及其构成 |
1.3.2 花粉活力 |
1.3.3 AsA、GHS含量和GlyⅠ活性测定 |
1.3.4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
2.2 高温和激素处理影响花粉活力 |
2.3 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 |
3 讨论 |
4 结论 |
(2)地下水埋深对胡杨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
1.2.2 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学指标的光谱响应 |
1.2.3 植物生理学指标的光谱估算建模 |
1.2.4 高光谱遥感在森林健康评价方面的应用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气象及水文 |
2.1.2 地形地貌 |
2.1.3 土壤 |
2.1.4 植被 |
2.1.5 社会经济状况 |
2.2 典型样区选择 |
2.3 植物样品采集及光谱测试 |
2.4 植物生理学指标测定 |
2.4.1 叶片含水量的测定 |
2.4.2 比叶重(SLW)与比叶面积(SLA)的测定 |
2.4.3 色素密度的测定 |
2.4.4 大量元素密度的测定 |
2.4.5 中微量元素密度的测定 |
2.4.6 生化组分的测定 |
2.4.7 胡杨叶片内源激素的测定 |
2.5 光谱曲线的处理方法 |
2.5.1 光谱平滑处理 |
2.5.2 光谱相似性 |
2.5.3 导数光谱 |
2.5.4 包络线去除处理 |
2.5.5 光谱吸收特征参数 |
2.5.6 光谱位置参数 |
2.5.7 植被指数 |
2.6 建模方法及精度检验 |
2.6.1 支持向量机(SVM) |
2.6.2 人工神经网络(ANN) |
2.6.3 随机森林(RF) |
2.6.4 精度验证方法 |
2.7 卫星影像及预处理 |
2.7.1 高分5 号卫星(GF-5)影像 |
2.7.2 大气校正 |
2.7.3 几何校正 |
3 胡杨叶片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特征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胡杨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
3.3.2 胡杨叶片N、P、K含量及SLM、SLA的变化特征 |
3.3.3 胡杨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
3.3.4 胡杨叶片生化组分的变化特征 |
3.3.5 胡杨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 |
3.3.6 胡杨叶片生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胡杨叶片光谱特征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变化 |
4.3.2 不同地下水埋深的胡杨叶片光谱相似性分析 |
4.3.3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叶片光谱吸收特征的变化 |
4.3.4 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胡杨叶片光谱位置参数的变化特征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基于冠层尺度的高光谱生理学指标的估算模型模拟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胡杨冠层反射率的光谱模拟 |
5.3.2 基于胡杨冠层反射率的生理生化参数含量的高光谱指数构建 |
5.3.3 基于植被指数的胡杨冠层生理生化组分的估算模型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基于GF-5 高光谱影像的胡杨健康评价 |
6.1 引言 |
6.2 研究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基于GF-5 高光谱影像的胡杨信息提取 |
6.3.2 基于GF-5 高光谱影像的胡杨生理学指标的估算建模 |
6.3.3 基于GF-5 高光谱影像的胡杨健康评价及制图 |
6.4 讨论 |
6.5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生理学指标的变化特征 |
7.1.2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叶片的光谱特征 |
7.1.3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冠层生理学指标的光谱估算建模 |
7.1.4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胡杨健康评价分析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枯草芽孢杆菌提升盐碱地棉花耐盐性及氮肥利用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物技术提升作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
1.2.2 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及应用 |
1.2.3 土壤氮肥利用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指标及测定方法 |
2.4 计算方法及分析工具 |
3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 |
3.1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 |
3.1.1 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垂向分布特征 |
3.1.2 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 |
3.1.3 生育期内棉花耗水量变化特征 |
3.2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养分运移及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
4.1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
4.2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
4.3 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氮素运移规律研究 |
4.3.1 全生育期硝态氮运移特性 |
4.3.2 全生育期铵态氮运移特性 |
4.4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特性研究 |
4.5 菌盐氮条件下土壤氮平衡分析及氮素表观利用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生理生长指标的影响 |
5.1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 |
5.1.1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
5.1.2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
5.1.3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5.1.4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生物量的影响 |
5.1.5 试验变量与棉花各生长指标的回归系数分析 |
5.2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生理指标的影响 |
5.2.1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
5.2.2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渗透调节系统的影响 |
5.2.3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2.4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SPAD的影响 |
5.2.5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5.2.6 试验变量与棉花各生长指标的回归系数分析 |
5.3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菌盐氮耦合作用及生产函数研究 |
6.1 菌盐氮生产模型的建立 |
6.2 菌盐氮单因素效应分析 |
6.3 菌盐氮双因素耦合效应分析 |
6.4 菌盐氮三效应耦合分析 |
6.5 综合效益评价 |
6.5.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6.5.3 求解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
6.6 本章小结 |
7 主要结论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7.1 主要结论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活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
1.2.2 活化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状况 |
1.2.3 活化水理化性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活化水理化特性试验 |
2.2 活化水灌溉土壤培养试验 |
2.3 活化水一维垂直入渗试验 |
3 活化水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
3.1 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变化特征 |
3.1.1 流速对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
3.1.2 活化次数对活化水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
3.2 活化水粘滞系数变化特征 |
3.2.1 流速对活化水粘滞系数的影响 |
3.2.2 活化次数对活化水粘滞系数的影响 |
3.3 活化水溶氧量变化特征 |
3.3.1 活化处理对溶氧量的影响 |
3.3.2 活化处理对溶氧量稳定值的影响 |
3.4 活化水理化性质综合评价指标 |
3.5 本章小结 |
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4.1 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 |
4.1.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
4.1.2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胶体电动电位的影响 |
4.1.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
4.1.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影响 |
4.1.5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盐基饱和度的影响 |
4.1.6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钠吸附比的影响 |
4.2 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
4.2.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4.2.2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4.2.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4.2.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活化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变化特征 |
5.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
5.1.1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 |
5.1.2 活化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分布变化特征 |
5.1.3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
5.1.4 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传输动力参数的影响 |
5.2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
5.2.1 初始含水量对磁电一体活化水入渗特征的影响 |
5.2.2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
5.2.3 初始含水量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
5.2.4 初始含水量对土壤水盐传输动力参数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主要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磷、钾营养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源芸苔素内酯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稻开花期耐热性的影响[J]. 宋佳谕,陈宇眺,洪晓富,闫川. 核农学报, 2021(12)
- [2]地下水埋深对胡杨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及其光谱特征响应[D]. 王家强.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3]外源MeJA、氮素对狗牙根抗旱性影响[D]. 孙晓梵.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的影响[D]. 黄峤璟.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枯草芽孢杆菌提升盐碱地棉花耐盐性及氮肥利用的机理研究[D]. 杨璐.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活化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养分转化的影响[D]. 解江博.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施磷对盐碱地柳枝稷根际土壤微生态特征及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D]. 何海锋. 宁夏大学, 2021
- [8]春玉米田土壤性状及植株耐旱特性对生物炭调控的响应机制[D]. 纪楠.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9]滴灌水肥协同对玉米籽粒淀粉形成和产量的影响机理[D]. 杨乔乔. 宁夏大学, 2021
- [10]不同肥料配方与覆膜对土壤理化性状、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影响[D]. 耿世杰. 宁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