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清洁妇女宝宝的臀部(论文文献综述)
徐燕[1](2018)在《“父母学堂”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构建并应用“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评价实施效果,验证该模式的实施能满足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提高初产妇母婴护理能力,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编制与应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初步建立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表,调查某医院产科48例住院初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方面的需求,最终确定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第二部分为:通过前期的调查结果及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初步构建“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第三部分为:实践与评价“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某医院产科的132例产后住院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三病区产后初产妇为对照组,四病区产后初产妇为试验组,每组各66例,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初产妇产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初产妇产后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父母学堂”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分别在出院前采用《初产妇产后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调查问卷》、《产褥期母婴护理技能考核表》、《产科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及出院后42天门诊复查时调查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初产妇产后42天子宫复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出生后42天体格发育及疾病发生情况几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对于产后初产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1.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初产妇希望产后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父母学堂”互动式集体授课、宣传页或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但以“父母学堂”健康教育需求比例最多。2.两组初产妇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掌握度为98.48%,对照组掌握度为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两组初产妇住院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两组初产妇产褥期母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技能掌握度为98.48%,对照组技能掌握度为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5.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情况的比较显示,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95.4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为57.58%,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6.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子宫复旧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初产妇产后恶露时间为(25±2.4)天,产后42天子宫三径之和为(13.6±1.3)mm;对照组初产妇产后恶露时间为(27±2.5)天,产后42天子宫三径之和为(15.4±1.2)mm,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两组初产妇产后42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乳管堵塞发生率为7.58%,对照组乳管堵塞发生率为2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8.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天体格发育情况比较显示,试验组体重、身长的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9.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天疾病发生率的比较显示,试验组红臀、脐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8%和1.52%;对照组红臀、脐部愈合不良发生率为34.85%和15.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编制的“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能够较好的反应初产妇对产后健康教育在内容、方式及时间上的需求。2.构建的“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较好的适用于产后初产妇。通过实施“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后初产妇的母婴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后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度、降低产褥期妇女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
孙迪[2](2017)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与常规产后护理进行试验比较,对比分析FCC对产褥期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抑郁焦虑情绪、产褥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的影响,掌握产褥期家庭的内部关怀和谐情况,以期为能够维护"医护-家庭-母婴"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最终为产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哈尔滨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符合纳入标准的产褥期家庭157例,试验组78例,对照组79例。入院当日,受试家庭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产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APGAR指数问卷,其家庭主要照顾者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并向试验组家庭发放"产褥期母婴健康护理手册"。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试验组家庭FCC支持干预。研究者到试验组家庭的病房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每天时长大约30~45分钟。产后第一日,研究者对产妇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PSQI量表、EPDS量表以及SDS量表的测评。出院当日,研究者再次对产妇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知识问卷和相关量表的测评。研究者将出院的两组受试家庭分别加入到对照组微信群和试验组微信群进行干预分析和随访观察。产后42天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家庭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1.干预前:两组间的受试家庭一般资料、家庭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的抑郁情绪情况、家庭关怀度指数的各项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参与研究的157例产妇中年龄大于26岁的女性占88.535%,且91.083%的产妇学历为大专以上。通过书籍、录像、和网络获得母婴健康保健知识的产妇占81.221%。怀孕次数2次以上的占产妇占比32.484%,有流产经历与没有流产经历的比例为2:5。剖宫产与自然产的比例为2:1。新生儿性别比例为1:1,性别与父母期望值相符度达81.529%;54.140%的家庭主要照顾者没有育儿经验。2.干预后的家庭主要照顾者:①试验组对母婴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②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能力两组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③对产褥期产妇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仅试验组具有显着提高(P<0.01);④对于睡眠质量情况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3.干预后的产妇:①发生抑郁倾向的百分比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产妇产后抑郁量表得分在13分以上的产妇由干预前的8.861%增加至22.785%。FCC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产妇具有明显的正向激励的影响(P<0.01);②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各自干预前后的家庭关怀指数差异不明显(P>0.05);③产妇睡眠质量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出院前,试验组家庭对本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有显着提高(P<0.01)。5.出院后产褥期间,试验组产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新生儿疾病出现频次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受试家庭中的年轻夫妻大多为80后,过半是独生子女,普遍文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多数女性为初产妇,家庭育儿经验不足;2.实施FCC干预能够增强产褥期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对产妇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熟悉度,并且提高其实践操作的掌握能力;3.FCC的应用可以提升产褥期家庭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预防产妇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倾向的发生;4.FCC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产褥期家庭整体的睡眠质量,使其家庭支持力量充足,并且能够让产妇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关注和爱护;5.FCC的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6.FCC的实施能够显着提高孕产家庭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缓解护患矛盾的发生,最终使产科护理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利用和分配,大幅提升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黄文娟[3](2019)在《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家庭产褥期母婴护理服务现状及接受过母婴护理员服务的产后女性的体验。2.分析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的职业现状、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1.采用量性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的方法。量性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自行编制《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服务现状调查表》对福州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产后42天体检且产褥期有聘请家庭母婴护理员的429名产后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母婴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2.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23名接受过家庭母婴护理员服务的产后女性,使用文本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服务感受和体验。3.参考国内外文献,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编制《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表》,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福州市9所家政公司130名家庭母婴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了解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和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4.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7名家庭母婴护理员和3名月嫂公司管理人员,使用文本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进一步了解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与培训需求。结果:1.家庭母婴护理服务现状研究结果:产妇对母婴护理员的总体服务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仅64.1%的产妇认为家庭母婴护理员能够满足其对母婴护理服务的需求。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前三位条目依次为:“产后功能锻炼指导如:盆底肌功能锻炼等”(65.9%)、“产后形体恢复指导”(66.3%)、“新生儿感知觉开发”(72.6%);质性访谈的结果,将产褥期妇女对家庭母婴护理员服务的感受和体验提炼出5个主题:服务体验与预期存在差距、产妇护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母婴护理员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升、母婴护理员在产妇家庭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态度的正向体验。2.自行编制《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包括母婴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产妇专业照护知识和技能、新生儿专业照护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4个维度30个条目,专家权威系数Cr=0.89,S-CVI为1.00,I-CVI在0.841.00之间波动,内容效度较好。各维度的Cronbach’α值均大于0.70,重测信度为0.87。3.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结果:家庭母婴护理员平均从业时长(6.18±3.64)年,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占89.3%;就业状态来看,52.3%私下接单,48.5%依托中介,27.7%为家政公司员工;个人月均收入在7500元以上者占62.3%;78.5%的调查对象职业认可度高。培训需求最高的维度是职业素养(15.55±3.77);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三个条目依次为:“相关法律知识”、“饮食护理,月子餐制作”和“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家庭母婴护理员的年龄、从业时长与总体培训需求得分呈负相关(P<0.05);且不同文化程度和等级的母婴护理员在“是否有必要定期培训”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质性访谈的结果,根据ERG培训需求理论框架,将母婴护理员培训需求的感受提炼归纳为三个主题:生存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结论:1.母婴护理服务整体满意度欠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其中在产后盆底肌康复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心理沟通与疏导、新生儿感知觉开发以及人际沟通这些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家庭母婴护理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从业流程缺乏规范管理,群体培训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按母婴护理员等级分层,对该群体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化继续培训。
李静如[4](2018)在《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研制》文中认为目的:1.以奥瑞姆自护理论为基础构建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并完成信效度检验。2.为评价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提供适用的量表工具,并为产褥期母婴健康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检索法。按照文献检索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以关键词“量表”、“自护能力量表”、“产褥期妇女相关量表”检索相关资料,了解目前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工具方面的研究进展。2.半结构访谈法。对筛选的具有代表性的15名产褥期妇女进行半结构访谈,确定了4个主题,并初步构建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初始维度与条目池。3.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预试验法。经过3轮专家咨询,对每一轮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及变异系数等指标筛选条目。并选取30名产妇对量表的条目及其评分方式等内容进行评价,经研究组和专家分析讨论后,构建了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初始量表。4.问卷调查法。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调查对象,对选取的346名产褥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将结果数据用条目的变异系数法、条目选项分析法、区分度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该量表的条目进行选择和确定,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研制出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正式量表。结果:1.通过条目的变异系数法、区分度法、相关系数法以及条目选项分析法确定了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42个条目。2.量表的信度检验: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7,条目经标准化后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38,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48、0.865、0.912。量表总的重测信度r系数为0.830、重测维度自护态度的简单相关系数r为0.907、自护知识的简单相关系数r为0.961、自护技能的简单相关系数r为0.910。该量表的分半信度r系数为0.952。以上指标均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3.量表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根据德尔菲专家评议方法得出平均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45,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01.00。量表各条目与总得分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r在0.3690.674之间,均高于0.35。集合效度与区分效度: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系数r≥0.4,则称该条目的集合效度成功,该量表的集合效度系数为0.5630.769,则维度集合效度成功率均为100%。区分效度系数为0.1670.518,且该量表中三个维度区分效度试验成功率均为100%。则该量表内部具有一定的区分效度和集合效度。4.量表的效度检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卡方拟合指数?2为2553.52,?2/df为3.125,估计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78,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模型的校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71,以上结果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所设定的模型比较符合该测量量表的结构框架。结论:1.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42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工具,为母婴健康保健提供参考依据。2.本研究构建的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较好的反映了奥瑞姆自护理论的内涵,该量表的维度及条目内容构建合理,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姗[5](2016)在《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母婴护理员的职业认知和工作角色等基础上,针对母婴护理员队伍现状,探讨构建科学的、系统的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以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推进母婴护理员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为家庭母婴护理服务和培训机构提供有效指导,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依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结果,以理论分析为指导,对母婴护理员、家庭母婴护理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产妇三类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从而初步构建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各项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标准中各指标进行专家意见征询,最终形成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体系,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专家意见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进行计算,验证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结果:1.通过对母婴护理员、家庭母婴护理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产妇共14名三类人员的半结构式访谈:(1)明确了母婴护理员的职业认知:高级家政服务业人员和护理辅助专业人员;(2)定位了母婴护理员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协调者和管理者;(3)知悉了母婴护理员的工作范围。2.按照通用职业标准框架初步编制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部分,并按照难度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四、三、二级四个职业级别。根据初步编制的标准体系选取了母婴护理教学、科研、家庭母婴护理管理和行政卫生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15名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3.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指标筛选标准为指标重要性均数大于3.5,变异系数小于25%,专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好,构建的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联合构建的《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体系是科学、合理、可靠的;可为母婴护理员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为母婴护理员明确自身发展要求,阶梯式成长提供目标性指导意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母婴护理员资格认证、规范培训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张雪燕[6](2014)在《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德尔斐法构建一套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从护理专业的角度评价月嫂的服务质量、判定服务等级,为雇主选择月嫂、家政公司评价月嫂和月嫂薪资的发放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定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德尔斐法进行指标筛选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合专家意见对三级指标进行量化,进而判定出服务等级,完成评价体系的制定;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构建出的评价指标包括三项一级指标、十项二级指标和29项三级指标。2.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确定:(1)各级评价指标的确定: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出月嫂业务技能和月嫂基本条件两维度下的共34项条目的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二轮函询后,各指标的赋值均数在3.80-5.00之间,除个别指标外,变异系数在0.000-0.184之间,满分比在26.7%-100%之间。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为0.905,各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在0.2-0.5之间,显着性检验P<0.05。专家的年龄层次、学术水平、职务结构等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各级指标的赋值权重:确立了月嫂业务技能、月嫂基本条件两项一级指标(分别为52%和48%),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个人素质、培训情况、工作经验、客户反馈和资格证书七项二级指标(分别为47%、53%、21%、19%、20%、20%、20%)及各三级指标权重。(3)三级指标的量化及服务等级的评定:通过咨询月嫂管理专家、统计专家等,针对各个三级指标的特点,采用操作考核或五级评分法等制定出了相应的评分标准;进一步采用百分制的方法划定出四个月嫂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星级,完成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结论:1.本研究基于德尔斐法构建出了一套科学的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共包括两项一级指标、七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指标内容及权重分布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实用性。2.本研究对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进行了具体量化,利用百分制划定了月嫂等级,为科学评定月嫂等级、雇主选择月嫂提供了参考,为湖南省制定月嫂等级评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熊美仁[7](2020)在《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合母乳喂养实际情况构建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合理地进行连续护理,探讨实施连续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的影响和评价该模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将2019年01月初至2019年12月末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入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现连续性护理模式。于初产妇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情况,出院时填写初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表并统计48h内纯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出院后随访统计产后6周、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乳汁淤积发生率评估实施连续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能力及乳腺通畅程度的影响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χ2检验等。结果:1.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48.1%、88.9%、92.6%、81.5%;常规组分别为37.0%、74.1%、68.5%、40.7%。干预组和常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均呈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中的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评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3.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3.7%、7.41%、3.7%、5.56%;常规组分别为5.56%、38.89%、37.04%、18.52%。两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总分为(38.15±7.49),常规组总分为(31.44±5.61)。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初产妇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雷雪丽[8](2020)在《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并分析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与育儿胜任感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为医院产科及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创新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方面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健康问题调查)、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对衡阳市某三家三级甲等医院254名产褥期初产妇进行调查,以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育儿胜任感现状。2抽取在湖南衡阳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及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产后3周及产后6周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51.75±16.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得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以自我护理技能得分最低,为(68.24±10.34)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5.86±8.58)分,育儿胜任感得分为(69.79±9.19)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月总收入、喂养方式、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和产后有无医院/社区电话随访/家访指导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及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463,P<0.01),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也呈正相关(r=0.402,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及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干预后,在产后3周和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5干预后,在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便秘、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睡眠不足及育儿知识缺乏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湿疹、便秘及腹泻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及湿疹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和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呈正相关。2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褥期母婴健康问题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健康。
张娇娇[9](2019)在《半躺式哺乳姿势对初产妇哺乳相关乳头疼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生物养育理论进行半躺式哺乳姿势的干预,探讨半躺式哺乳姿势对产后住院期间哺乳相关乳头疼痛的影响效果,明确乳头疼痛与产后早期喂养方式的关系,阐释半躺式哺乳姿势对产后42天内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产后早期新生儿纯母乳喂养率,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8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符合条件的15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标准的摇篮式哺乳姿势指导,试验组给予半躺式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两组均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后续哺乳姿势指导。分别评估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含接情况、产后3天内每次日间哺乳时乳头疼痛自评及他评情况、产后7天及产后42天时母乳喂养状况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完整收集资料144例(脱落8例),其中对照组70例,试验组74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性别、预计喂养方式、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方面基线均衡可比(P>0.05)。2.临床干预的结果2.1试验组“无辅助下第一次含接”成功率86.5%高于对照组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分娩3天内144位产妇共记录了2948次哺乳相关乳头疼痛得分,其中试验组共记录1529次,对照组共记录1419次,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分娩当天(21.0%VS 32.1%)、第2天(27.9%VS 54.5%)及第3天(24.0%VS 53.0%)的乳头疼痛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2.3助产士评估产妇乳头疼痛程度得分,在分娩当天、第2天及第3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得分在分娩、第2天及第3天平均秩次均小于试验组平均秩次,干预措施对于乳头疼痛程度有保护作用。2.4对照组产妇乳头疼痛程度与产后7天时的喂养方式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450,P<0.001),与产后42天喂养方式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28,P=0.035);实验组产妇乳头疼痛程度与产后7天时的喂养方式之间也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531,P<0.001),与产后42天喂养方式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48,P=0.026)。2.5分娩后7天新生儿喂养方式,试验组平均秩次(63.38)小于对照组(82.14),产后42天试验组(65.47)小于对照组(7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母乳喂养状况更好。产后7天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63.5%)高于对照组(40%),产后42天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59.5%)高于对照组(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产后7天及产后42天时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时间与分组因素交互效应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躺式哺乳姿势有助于新生儿实现自主正确含接,促进早期哺乳模式正常建立,有效降低乳头疼痛发生率以及初产妇乳头疼痛的程度,对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有积极作用,并且半躺式哺乳姿势指导有利于改善产后早期母婴哺乳状态,提高产妇产后7天和产后42天内母乳喂养率。
凯文·吉尔福伊尔,罗瑛[10](2006)在《投影》文中提出这是一部惊悚心理悬疑小说。一名医生在痛失爱女后进行了一项邪恶的试验,由此引发了科学在伦理、社会和心理层面上面临的困境。芝加哥生殖医生戴维斯·穆尔专门从事生殖克隆研究,这是一项颇具争议且被严格控制的新型实验。有一天,他十七岁的女儿遭人强暴并被残忍地杀害。警方始终破不了案。几个月后,他从警察那里取回女儿的遗物,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装有凶手DNA的小瓶子。在痛苦的折磨下,穆尔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克隆。他想要克隆的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杀害他女儿的凶手。为了看到杀害女儿的凶手究竟长成什么样,他将在这条道上走多远?
二、如何清洁妇女宝宝的臀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清洁妇女宝宝的臀部(论文提纲范文)
(1)“父母学堂”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编制与应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构建“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 |
1 模式构建的原则与依据 |
2 模式内容 |
3 “父母学堂”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父母学堂”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依据 |
5. 相关概念 |
技术路线 |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1.1 FCC的内涵 |
1.2 FC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孕产家庭产褥期护理现状及需求 |
2.1 产褥期产妇的护理需求 |
2.2 新生儿期的护理需求 |
2.3 产褥期家庭照顾者的需求 |
3. 微信网络平台在FCC产褥期指导中的应用 |
4. 小结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别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样本量的确定 |
2.5 试验分组 |
3. 研究工具 |
4. 研究方法 |
4.1 试验前准备阶段 |
4.2 正式试验阶段 |
5. 资料收集 |
6. 质量控制 |
7.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
8. 伦理和公平原则 |
结果 |
1.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比较 |
1.1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1.2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产妇的孕产情况资料比较 |
1.3 干预前两组受试产妇与家庭关系情况比较 |
1.4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新生儿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
1.5 干预前两组受试家庭中家庭主要照顾者一般情况比较 |
2. 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组间及组内比较 |
2.1 两组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2.2 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2.3 两组家庭照顾者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正确度百分比 |
3. 干预前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3.1 两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3.2 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4. 干预前后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4.1 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4.2 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5. 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间及组内比较 |
5.1 两组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间比较 |
5.2 两组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组内比较 |
6. 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 |
6.1 两组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
6.2 两组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
7. 受试家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组间及组内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
8. 两组受试家庭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组间比较 |
讨论 |
1. 两组受试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资料分析 |
1.1 干预前受试家庭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1.2 干预前受试家庭产妇的孕产情况资料比较分析 |
1.3 干预前受试产妇与家庭关系情况比较分析 |
1.4 干预前受试家庭新生儿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分析 |
1.5 干预前受试家庭中家庭主要照顾者一般情况比较分析 |
2. 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产后母婴护理知识测试问卷分析 |
3. 干预前后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结果分析 |
4. 干预前后家庭主要照顾者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分析 |
5. 受试家庭产妇及其主要照顾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结果分析 |
6. 受试产妇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 |
7. 受试家庭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组间及组内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
8. 两组受试家庭产褥期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分析 |
9.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及前景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研究理论框架的发展 |
2.2 可操作性定义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福州市产褥期家庭母婴护理服务现状的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样本量估计 |
1.4 抽样方法 |
1.5 研究工具 |
1.6 资料收集 |
1.7 资料分析方法 |
1.8 科研质量控制 |
1.9 科研伦理考虑 |
2 结果 |
2.1 量性研究结果 |
2.2 访谈资料分析 |
3 讨论 |
3.1 产妇一般情况分析 |
3.2 母婴护理服务情况满意度分析 |
3.3 其他母婴护理服务提供情况 |
第二部分 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的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样本量估计 |
1.4 研究工具 |
1.5 资料收集方法 |
1.6 资料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量性结果分析 |
2.2 访谈资料分析 |
3 讨论 |
3.1 家庭母婴护理员一般情况分析 |
3.2 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分析 |
3.3 家庭母婴护理员培训现状分析 |
3.4 家庭母婴护理员培训需求分析 |
本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4)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2 初步探讨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初始维度和条目池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讨论 |
3 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初始量表 |
3.1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及分析 |
3.5 讨论 |
3.6 预试验 |
4 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工具 |
4.5 质量控制 |
4.6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7 讨论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 文献分析法 |
(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 数理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构建的前期工作 |
2.1 职业标准构建的理论基础 |
2.2 确立职业标准开发工作小组 |
2.3 确定职业标准的基本框架 |
2.4 开展职业调查、职业分析的访谈工作 |
2.5 访谈结果分析 |
3. 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构建的过程和结果 |
3.1 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的构建过程 |
3.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3.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3.4 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初稿的建立 |
4. 总结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研究特色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作者简介 |
(6)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月嫂 |
1.3.2 护理、服务质量 |
1.3.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
1.4 理论框架 |
1.5 研究目的 |
1.6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理论分析法 |
2.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2.4 德尔斐法 |
2.2.5 统计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2.4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的结果 |
3.1.1 指标构建原则 |
3.1.2 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的过程 |
3.1.3 评价指标初步构建的结果 |
3.2 基于德尔斐法的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结果 |
3.2.1 函询专家的选择 |
3.2.2 专家函询操作方法 |
3.2.3 专家函询过程及结果 |
3.2.4 咨询专家可靠性分析 |
3.2.5 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3.2.6 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形成 |
4 讨论 |
4.1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4.2 研究的科学性分析 |
4.2.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
4.2.2 专家评估的可靠性 |
4.3 对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分析和探讨 |
4.3.1 一级评价指标的分析 |
4.3.2 二级评价指标的分析 |
4.3.3 三级评价指标的分析 |
4.3.4 评价指标量化及月嫂等级评定的分析 |
4.4 研究不足和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连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样本量的选择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剔除标准 |
2.2.5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方法 |
2.3.1 评价工具 |
2.3.2 研究流程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2.6 技术路线图 |
2.7 质量控制 |
2.8 伦理考虑 |
第3章 结果 |
3.1 失访率 |
3.2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
3.3 产妇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结果比较 |
3.3.1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
3.3.2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自护能力得分的比较 |
3.3.3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比较 |
3.3.4 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
4.2 连续护理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
4.3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
4.4 连续护理可以减少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 |
4.5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与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干预理论基础 |
1.5 操作性定义 |
1.6 研究路线 |
第2章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 |
2.3.2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情况 |
2.3.3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状况 |
2.3.4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情况 |
2.3.5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3.6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2.4 讨论 |
2.4.1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现状 |
2.4.2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现状 |
2.4.3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现状 |
2.4.4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
2.4.5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
小结 |
第3章 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
3.3.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3.3.3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
3.3.4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 |
3.3.5 干预后两组初产妇与新生儿健康问题的发生及母乳喂养比较 |
3.4 讨论 |
3.4.1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
3.4.2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健康问题的影响 |
3.4.3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半躺式哺乳姿势对初产妇哺乳相关乳头疼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过程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研究对象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剔除标准 |
1.1.5 样本量估算 |
1.1.6 伦理原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分组方法 |
1.2.2 干预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3 质量控制 |
1.3.1 研究设计阶段 |
1.3.2 研究实施阶段 |
1.3.3 数据收集阶段 |
1.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2 无辅助下第一次含接成功率 |
2.3 哺乳3天内乳头疼痛发生率的比较 |
2.4 三天内乳头疼痛程度他评得分、自评得分的比较 |
2.5 两组产后3天乳头疼痛程度与婴儿喂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
2.6 产后7 天及产后42 天婴儿喂养方式的比较 |
2.7 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比较 |
3 讨论 |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
3.2 半躺式哺乳姿势有利于新生儿含接 |
3.3 半躺式哺乳姿势有利于改善乳头疼痛 |
3.3.1 减少乳头疼痛发生率 |
3.3.2 减轻乳头疼痛程度 |
3.4 住院期间乳头疼痛影响产后早期喂养方式选择 |
3.5 半躺式哺乳姿势促进产后早期纯母乳喂养 |
3.6 半躺式哺乳姿势提高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
3.7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投影(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安娜·凯特的安息 |
安娜·凯特十六岁 |
戴维斯四十一岁 |
贾斯汀一岁 |
贾斯汀三岁 |
贾斯汀五岁 |
喜欢看自己家族的过去吗? |
贾斯汀七岁 |
贾斯汀八岁 |
小狗失踪 |
贾斯汀九岁 |
韦斯案定于秋季开庭 |
贾斯汀十四岁 |
贾斯汀十五岁 |
得门大街死亡事件 |
萨莉: |
贾斯汀 |
萨姆·科恩。 |
贾斯汀十六岁 |
贾斯汀十七岁 |
基督战士/上帝之手野餐社团 |
四、如何清洁妇女宝宝的臀部(论文参考文献)
- [1]“父母学堂”在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徐燕. 东南大学, 2018(03)
- [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D]. 孙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3]福州市家庭母婴护理员职业现状及培训需求的研究[D]. 黄文娟.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4]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的研制[D]. 李静如. 山西医科大学, 2018(10)
- [5]母婴护理员职业标准的构建[D]. 王姗.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 [6]月嫂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张雪燕. 中南大学, 2014(02)
- [7]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 熊美仁. 南昌大学, 2020(08)
- [8]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雷雪丽. 南华大学, 2020(01)
- [9]半躺式哺乳姿势对初产妇哺乳相关乳头疼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D]. 张娇娇. 海南医学院, 2019(02)
- [10]投影[J]. 凯文·吉尔福伊尔,罗瑛. 译林,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