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赵红娟[1](2017)在《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促进外伤性截瘫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帮助其调整心态,稳定心理情绪,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而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与社会负担。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河南省5家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内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住院截瘫患者,本研究有关人员将依据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上述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文章采用SPSS21.0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共计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外伤性截瘫患者参与了问卷调查,经最终统计,有效问卷150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率为92.27%。2.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平均为(54.57±14.56)分,各维度的得分按照从高至低的次序为对生活的热爱、新的可能性、精神状态改善、个人力量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与他人关系得分最低。3.外伤性截瘫患者所感受到的总的社会支持得分在1871分之间,平均分为(47.71±15.67)分;家庭外支持得分为(15.49±5.19)分;家庭内支持得分为(25.47±8.37)分。4.以创伤后成长总分为因变量,以相关分析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如年龄、患病时间、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各维度等变量为自变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3个变量进入模型,共解释了截瘫创伤后成长总变异度的28.4%,进一步检验方程,得出F=7.581,P<0.01,说明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现象存在。2.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一般。3.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其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特征等的影响。4.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患者家庭内外的支持对创伤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陈东[2](2016)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全面系统研究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和目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所致截瘫恢复期国际标准的康复训练在疗效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这一类疾病探索一种安全并且疗效显着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康复治疗方案。方法:脊髓损伤包括高颈髓(C1-C4)、颈膨大(C5-T2)、胸髓(T3-T12)、腰膨大(L1-S2)、脊髓圆锥(S3-5和尾节)、马尾神经根等6部分的脊髓损伤,其中由于外伤导致胸髓(T3-T12)、腰膨大(L1-S2)损伤所致瘫痪为双下肢瘫痪称为“截瘫”,因此符合本实验要求而纳入实验观察对象共44例,本临床研究使用随机对照试验原则,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成康复训练对照组和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两个组,每组各脱落病例2例。实际完成40例,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两组每日治疗一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两天,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以及随访时(所有疗程结束后的1个月)分别进行ASIA感觉(针刺觉、轻触觉)评分、ASIA运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统计分析中,首先对两组间各基线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然后分别对各个时间点两组间的SS、MS、MBI、FCA以及采取t检验进行初步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以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为因变量拟合最优多水平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再以MBI、FCA得分为双反应变量拟合多水平模型,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BI、FCA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1、两组的基线情况优良,分组比较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前后两组内的针刺觉、轻触觉、MS、MBI和FCA评分,配对t检验,检验其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针刺觉、轻触觉、MS、MBI和FCA评分在几个评定时间点的比较,经过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增长趋势看,在观察的4个月内,所有患者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呈增长的趋势,但不是线性趋势,而是呈先快后慢的抛物线形式趋势增长;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没有差异,并且平均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同。即说明在针刺觉、轻触觉和运动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效果没有任何差异。5、无论在对照组还是治疗组,随着时间的推移MBI和FCA两个指标的值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且大致呈线性趋势;治疗前两组的MBI和FCA值没有差异,但是增长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治疗组的增长幅度比对照组的增长幅度更大些,即说明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无差别,但是治疗组的长期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和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都可以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SS、MS和ADL以及CF;从长远疗效来看,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更能显着地提高外伤性截瘫患者的ADL和CF,远期疗效好过对照组。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治疗外伤性截瘫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是一种安全并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崔永攀[3](2016)在《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纳入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两组术后实施康复治疗,病情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刘永富,卢金平[4](2016)在《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为外伤性截瘫患者应用针灸联合物理疗法的康复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和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之上应用针灸治疗联合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针灸联合物理疗法,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许乐乐[5](2016)在《外伤性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中医康复治疗在外伤性截瘫疾病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10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疾病患者58例进行治疗分析,全部采用中医康复治疗,主要有针灸、牵引、推拿和汤药服用等,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可以参与到正常的工作中,31例患者可以进行生活自理,仅有3例患者致残。结论: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能够促进骨髓损伤的恢复,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升患者的生活治疗,有着较高的治疗价值。
蒲玲[6](2015)在《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总结给予外伤性截瘫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在2010年11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3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所有患者在实施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的评估。结果对外伤性截瘫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也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任晓辉[7](2014)在《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和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治疗前后的Barthe指数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性截瘫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原萌谦[8](2014)在《引经法促进外伤性截瘫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立足于针灸学的传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外伤性截瘫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试图提出“引经法”促进外伤性截瘫患者功能康复的针灸治疗学概念。2.基于上述“引经法”概念,设计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对比新方法与传统常规治疗的疗效。方法:1.样本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州友好医院创伤性脊髓损伤后已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样本。2.病例分组:将纳入的患者按ASIA损伤分级分为A、B、C、D、E五个区组,每个区组内采用SPSS17.0随机序列生成模块随机分组成治疗组(引经法)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引经法”理论的指导下选穴和施针并辅助手法,对照组参照我校教材《针灸学》外伤性截瘫的常规选穴和施针并辅助手法。3.疗效评价:①基线特征:所有纳入患者在治疗前纪录一般临床资料:姓名、年龄、针刺干预时间、脊髓损伤节段、脊髓损伤时间、ASIA分级、ASIA感觉评分(针刺觉和轻触觉)、ASIA运动评分及功能综合评定(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CA)量表等。②干预过程中的评价:对所有病例行ASIA感觉评分(针刺觉与轻触觉)、ASIA运动评分及功能综合评定(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量表。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结束后各行一次评测。结果:1.针刺觉:①两组组内自身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相比,评分均有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评分持续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评分改善在首个疗程最显着(P=0.000),其后两个疗程改善不佳(P=0.112、P=0.989)。②两组组间比较,第1、2个疗程后的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疗程以后,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89)。2.轻触觉:①两组组内自身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相比,评分均有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评分持续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评分改善在首个疗程最显着(P=0.000),其后两个疗程改善不佳(P=0.198、P=0.961)。②两组组间比较,第1、2个疗程后的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疗程以后,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88)。3. ASIA运动功能:①两组组内自身对照,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评分持续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评分三个疗程改善均不佳(P=0.664、P=0.998、P=0.150)。②两组组间比较,三个疗程的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FCA评分:①两组组内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评分持续改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组间比较,三个疗程的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灸能够有效促进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2.“引经法”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对比常规针灸治疗,虽然短期疗效(1-2个月)差别不显着,但改善作用持续,对其中远期康复疗程的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3.“引经法”是对针灸治疗学的理论创新,为指导针灸治疗促进外伤性截瘫患者功能康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吴丽娜[9](2012)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探讨我院骨科收治的19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预防和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实现病人的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方法针对我院骨科病人的康复护理分为早期、中期、轮椅、后期、步行阶段,合理安排康复护理,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9例外伤性截瘫病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正确认真的护理能预防和减轻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方永春,周轶平,石中正,陈元晓,李石琼,陈英杰[10](2012)在《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云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05年8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43例,随机分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家庭康复训练,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二、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外伤性截瘫概念 |
1.2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现况 |
1.3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的国内外研究 |
1.4 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3.1 外伤性截瘫 |
3.2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技术路线 |
3 研究对象 |
3.1 样本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 样本量的计算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步骤 |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6 质量控制 |
3.7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外伤性截瘫患者一般资料 |
1.1 人口社会学特征 |
1.2 疾病相关资料 |
2 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 |
3 外伤性截瘫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
4 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
4.1 一般人口学特征对 PTG 的影响 |
4.2 疾病特征对PTG的影响 |
4.3 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
5 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5.1 创伤后成长总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5.2 新的可能性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5.3 生活欣赏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5.4 他人关系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5.5 精神改变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5.6 个人力量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1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人群特征 |
1.1 截瘫患者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
1.2 截瘫患者的疾病相关特征 |
2 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情况 |
3 截瘫患者社会支持水平 |
4 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人口学特征影响 |
4.2 疾病特点是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
4.3 截瘫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是创伤后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
5 本课题的创新、不足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截瘫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知情同意书 |
附录 2: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 3: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C-PTGI) |
附录 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附录 5:创伤情况描述 |
附录 6:外伤性截瘫严重程度分级 |
致谢 |
(2)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临床设计类型与原则 |
2.2 研究流程 |
2.3 治疗方案 |
2.4 观察周期 |
2.5 观察指标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7 安全性评价分析标准 |
3.研究结果 |
4.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1.祖国传统医学对外伤性截瘫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的认识 |
3.受试者的选择 |
4.针灸推拿治疗方案的选择 |
5.观察指标的选择 |
6.疗效分析 |
7.针灸推拿治疗外伤性截瘫的机理探讨 |
8.特色与创新 |
9.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外伤性截瘫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康复治疗效果对比 |
3 讨论 |
(5)外伤性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
1.3 治疗效果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6)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定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引经法促进外伤性截瘫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外伤性截瘫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流行病学基础 |
二、病理学基础 |
三、临床分型 |
四、治疗学概况 |
第二节 祖国医学研究 |
一、病因病机 |
二、辩证分型 |
三、中药治则治法 |
第三节 传统针灸学研究概况 |
一、机理探讨 |
二、治疗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量 |
四、盲法 |
五、观测指标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临床资料 |
二、观察结果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一、“引经法”产生的基础和优势 |
二、“引经法”理论的系统阐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外伤性截瘫患者创伤后成长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赵红娟. 郑州大学, 2017(02)
- [2]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研究[D]. 陈东.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3]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 崔永攀.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09)
- [4]针灸联合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康复价值探讨[J]. 刘永富,卢金平.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4)
- [5]外伤性截瘫的中医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 许乐乐. 现代养生, 2016(08)
- [6]护理干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蒲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75)
- [7]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观察[J]. 任晓辉. 当代医学, 2014(35)
- [8]引经法促进外伤性截瘫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 原萌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 吴丽娜. 西藏科技, 2012(07)
- [10]家庭康复训练在外伤性截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方永春,周轶平,石中正,陈元晓,李石琼,陈英杰.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