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一点,简一点!(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军[1](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林军[2](2015)在《论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文中研究说明本篇论文乃个案研究,研究对象是中国美院退休老教授、国画家童中焘先生。童先生一生兢兢于中国画教学第一线,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一点不放松自己的山水画探索。先生从学生时代一直都很注意对中国画传统的学习与领悟,先是师从顾坤伯老先生,后来毕业留校,恰逢陆俨少先生进校任教,遂成为陆老的助教,于陆老身上,更是获益良多。后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积累,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写意山水画风格。由于笔者认为童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具有很高的水平,而且对于当代的山水画有很好的借鉴启示作用,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再加上个人偏爱,故着手研究童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亦希望能以他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他的作品的同时对中国画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和学习,补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以达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辅助中国画创作的目的。童先生不仅在绘画上有很强的个性以及高度,在做人做学问上面也同样出色,外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伯敏先生就说童先生是位“读书人”的画家,即学者型画家。’先生好读书,经史典籍,中外美学、哲学等,研究颇深;另有其他领域的书籍,也皆有涉猎。可谓博览群书,通晓古今。由于既有精度又有广度,故能更加透彻清晰地看待中国画、分析中国画。对于外界一些错误或是偏执悲观的观点及态度,先生总能以独到的眼光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谬误,并且分析得极为深刻有理。拨乱反正,肃清本源,让后学不致彷徨无措。本文立足童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同时从他的为人、理论和绘画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找出童先生大写意山水画的探索理路,对其绘画风格的形成作一次全面的探究,并解读先生画中的当代性以及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价值。第一部分是序言,着重介绍童先生的为人以及对绘画创作的态度和作品的主要特征等,旨在为论文的正式开始作一个预热与铺垫。第二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为“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的美学精神”。是笔者对童先生画学理论的一些理解与指明,也是对中国画发展脉络的大致梳理。主要从笔墨、意境、形式三方面进行研究。之所以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章,就是想在分析童先生的作品之前对他的美学思想以及理念能有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理论基础,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解读他的作品,不致流于表面。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二章,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针对童先生绘画的探索及特点进行分析,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为“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的风格成因”,主要从他的师承,自然环境,理论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二节为重中之重,即是对童先生的大写意山水画作品的解析,从笔墨、意境、形式、设色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介绍先生的绘画特点及作品所达到的高度。第三节为“作品赏析”,举几例先生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讲解,加深读者的理解与感受。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三章,也是最后一章。主要分析童先生的画作对于时代的意义与价值。此四部分构成整篇论文。
张磊,娜仁[3](2014)在《关于新版《概论》前言的教学初探——兼论如何讲好“概论”第一堂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论"的前言讲什么,怎么讲,注意什么,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讲什么"要讲清"概论"课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这样四个问题;"怎么讲"要讲出实用性、整体性和创新性;"注意什么"要注意教材体系的逻辑性、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陈梅[4](2013)在《适度“减肥”,有效“增肥”——对现时语文教育的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语文课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静态的文本变成动态的语言,沉闷的课堂变成多彩的舞台,单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交响乐"。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现时课堂时,却发现她如同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因为充斥着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而日渐臃肿;而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对课改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重形失质,有的甚至完全摒弃了传统优点,一味追求"时髦",盲目"跟风",手段越来越"高明",效果却越来越低下。笔者认为,作为热爱她的一线教师,有必要给我们的语文
龙新[5](2011)在《黑龙江稻农有“四盼”》文中研究表明本报讯 近日,赴黑龙江调查组在绥化市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调研时了解到,当地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有“四盼”。 一盼粮食价格再高一点,种粮成本再低一点。农民普遍反映,粮价上涨赶不上种粮成本上涨的幅度。二盼农机补贴再多一点,购机限制再少一点。集中反映三个方面
晓静[6](2007)在《夏季婚纱四重奏》文中指出夏天是缤纷绚烂的季节,灿烂的阳光,鲜亮的色彩,鸟语花香,映衬着人们明朗的笑容,编织新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机盎然的夏季,新娘注定成为婚礼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带给人们热烈、喜庆、时尚、清爽的感受。让新娘从灰姑娘变身公主的魔法衣裳——婚纱,就像一支曼妙的曲子。我们要想听到它摄人心魄的天籁之音,就要从它的四大要素入手,精选最合适的面料、色彩、轮廓和装饰,让各要素的精彩,联手奏响最迷人的旋律。
刘绍楹[7](1995)在《少一点,简一点!》文中指出 日前读报,看到一则题为"取消庆典献爱心"的消息,说铁道部所属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号召,取消原定在某大饭店举行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庆典活动,把节省下的庆典费用20万元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感动之余,我又想由此引开,对庆典、仪式之类的活动说上几句。改革开放十五年来,各行各业都崛起了一大批发展快、效益好的企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干部职工自然是喜不自胜。且国人又有"五年一小庆,十年
二、少一点,简一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一点,简一点!(论文提纲范文)
(1)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
一、研究视角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
第二节 概念解读 |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一、探索空间 |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
第一节 研究准备 |
一、基本情况 |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
四、前期研究基础 |
五、活动建模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手段 |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
一、分析单位界定 |
二、编码方案 |
三、资料分析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历程 |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
一、拟定活动方案 |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
二、微课开发循环 |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
一、优化微课设计 |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
三、技术知识(TK)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关于研究设计 |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后记 |
(2)论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童中焘简介 |
二、研究缘起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价值及特色 |
序:弘扬“笔墨之道”——山水画大家童中焘 |
第1章 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的美学精神 |
1.1 笔墨——“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
1.2 意境——“精神还仗精神觅” |
1.3 形式——“神无方而易无体” |
第2章 童中焘的大写意山水画 |
2.1 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的风格成因 |
2.1.1 诸先生的影响与教导 |
2.1.2 自然环境因素 |
2.1.3 理论思想的指导 |
2.1.4 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 |
2.2 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解析 |
2.2.1 笔墨内容 |
2.2.2 意境营造 |
2.2.3 构成形式 |
2.2.4 赋彩设色 |
2.3 作品赏析 |
第3章 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的价值认知 |
3.1 对大写意精神的继承与拓展 |
3.2 对当代中国画画坛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关于新版《概论》前言的教学初探——兼论如何讲好“概论”第一堂课(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论”第一堂课讲什么? |
二、“概论”第一堂课怎么讲? |
三、“概论”第一堂课注意什么? |
(4)适度“减肥”,有效“增肥”——对现时语文教育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减肥”———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 |
1. 教学目标“简”一点:身轻好比云中燕 |
2. 教学内容“精”一点:冗繁削尽留清瘦 |
3. 辅助手段少一点:莫忘语文来时路 |
二、“增肥”———语文课堂的丰盈之美 |
1. 整合板块训练, 让课堂丰盈起来 |
2. 聚焦言语表达, 让课堂丰盈起来 |
3. 给足练笔时间, 让课堂丰盈起来 |
(6)夏季婚纱四重奏(论文提纲范文)
清凉面料 |
真丝 |
雪纺 |
蕾丝 |
纱质 |
塔夫绸 |
欧根纱 |
鲜亮多彩 |
粉色系列——鲜嫩可爱 |
蓝绿系列——舒缓身心 |
中国红——喜气洋洋 |
轻盈轮廓 |
纱质迷你裙 |
希腊式淑女 |
飘逸细节 |
实用链接 |
婚纱色彩与新娘肤色的搭配原则 |
黄金比例学教你选婚纱 |
●婚纱长度与人体比例 |
●肩部比例很重要 |
●大蓬裙造就娇小脸型 |
四、少一点,简一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论童中焘大写意山水画[D]. 林军. 西南大学, 2015(12)
- [3]关于新版《概论》前言的教学初探——兼论如何讲好“概论”第一堂课[J]. 张磊,娜仁.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7)
- [4]适度“减肥”,有效“增肥”——对现时语文教育的再思考[J]. 陈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3(01)
- [5]黑龙江稻农有“四盼”[N]. 龙新. 农民日报, 2011
- [6]夏季婚纱四重奏[J]. 晓静. 人像摄影, 2007(07)
- [7]少一点,简一点![J]. 刘绍楹. 学习月刊, 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