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耀平,汤静燕,应大明,沈玉诚[1](1994)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儿恶性肿瘤》文中研究说明报道本院1980~1993年2月因患各种恶性肿瘤44例患儿接受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的疗效。其中恶性脑部肿瘤37例,恶性淋巴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_12例。资料提示:①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小儿恶性脑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移植后仍需继续接受维持治疗3年。②恶性淋巴瘤、晚期神经母细胞瘤和急性白血病,应在综合治疗、达完全缓解后移植。③骨髓移植后CM-CSF对促进中性粒细胞恢复起重要作用。④自体骨髓移植是一种较安全、有效、费用较省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华铮,王虹,胡曙,钱新瑜,何建平,王琳,成也宽,吴浩清[2](1992)在《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对1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以化疗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骨髓移植。除第1例为全髓冷冻保存外,其余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经程控降温后置于-196℃液氮中行深低温冻存。结果:除1位患者于+7天死于急性左心衰外,余16例均获成功。
黄铮人[3](1995)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况》文中研究说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况黄铮人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广州·510080)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与患者的关系,可将骨髓移植(BMT)分为异基因BMT(Allo一BMT),同基因BMT(Syn一BMT)和自身骨髓移植(Auto一BMT)。Allo一BM...
赵丽丹[4](2006)在《94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在近二十年间,随着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广泛应用和外周血细胞采集分选技术的完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基本取代了自体骨髓移植在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得以广泛应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也成为移植所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自体移植前后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更多的经验积累,如影响动员和采集成败的因素,回输适宜的干细胞数目,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移植中的高复发率,远期生存如何等。各中心报道结论不尽相同。目的探讨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包括动员的有效性、造血的重建、预处理的毒性和耐受性,以及移植后的转归和远期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5年间在我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4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涉及的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常见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收集临床资料,随访远期预后,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结果Auto-PBSCT多数患者经过化疗+G-CSF(5~10ug/kg.d)的动员后,连续采集1~3天可获得MNC(5.27±3.76)×108/kg,CD34+细胞(8.08±7.46)×106/kg。回输CD34+细胞(4.61±4.13)×106/kg可有效重建造血,ANC恢复至500/ul以上中位时间为d+10,PLT恢复至20000/ul以上无需输注的中位时间为d+13,ANC和PLT恢复时间与回输的CD34+细胞数呈负相关(r=-0.324和-0.338,p=0.002和0.002),且不受G-CSF加用时间的限制。回输的CD34+细胞≥2×106/kg时,ANC恢复时间和PLT恢复时间不再随回输的CD34+细胞增多而进一步缩短(r=-0.176和-0.185,p=0.097和0.099)。移植期间常见的不良事件有消化道症状、发热、口腔溃疡、出血倾向、肝功异常等,多可耐受。移植期间合并感染常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毒和真菌亦可见;急性间质性肺炎、出血性膀胱炎和植入失败者少见。未发现肝小静脉阻塞者。88.3%(83人)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7.5月,51.8%移植后病情稳定,44.6%复发,22.9%死亡,死因主要为原发病复发进展,复发主要集中在移植后1年内,占70.3%。回输了体外分选的CD34+干细胞者占16.9%,未发现分选对复发有显着影响。移植后1年的总生存率为85.6%,3年总生存为72.9%,5年为65.2%。根据原发病分组,则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其1年总生存率为90%,3年OS为67.5%;急性白血病(AL)患者移植后中位生存期为73个月,其1年的总生存率为85.7%,3年为65.3%,8年为43.6%;淋巴瘤患者(包括NHL和HL)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为84.6%,3年为78.6%,5年为71.4%,并可观察到平台期。未发现各组间有显着差异。Auto-PBSCT后1年总的无病生存率(DFS)为62.2%,3年总DFS为51.6%,5年为38.8%。MM患者移植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3个月,其1年DFS为63.6%,3年DFS为31.8%;AL患者移植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43个月,1年DFS为63%,3年DFS为52.5%,5年为39.4%;淋巴瘤患者移植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52个月,1年内的DFS为62.4%,3年DFS为52.9%,5年为45.3%。移植后半年内的CD4+细胞计数和NK细胞计数与转归相关,CD4+细胞和NK细胞恢复较好者预后相对较好。预处理方案含有TBI对OS和DFS有不利影响。结论1.经过化疗+G-CSF可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进行有效动员,并从外周血采集出足量的造血干细胞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重建造血,Auto-PBSCT回输的CD34+细胞在应≥2×106/kg,有利于快速重建造血;2.移植期间相关并发症如消化道症状、发热、口腔溃疡、出血倾向、肝功异常等发生率较高但多可耐受。移植期间合并感染常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病毒和真菌亦可见,持续高热常规抗细菌治疗无效应考虑真菌、病毒感染或混合感染可能;3.Auto-PBSCT后的中位生存期MM为40个月,AL为7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MM为23个月;AL为43个月,淋巴瘤为52个月。1年时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各组分别为:MM 90%和63.6%,急性白血病85.7%和63%,淋巴瘤84.6%和62.4%。各组之间无显着差异。4.移植后半年内的CD4+细胞计数与转归相关,CD4+细胞恢复较好者预后相对较好。预处理方案是否含有TBI未发现与转归相关;移植后半年内的NK细胞恢复较好者可能对预后和无病生存有有利影响。5.复发与是否分选无明显相关,复发的根源可能主要是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6.移植后维持治疗未发现对防止复发有有利影响。7.预处理含有TBI者预后不良。
魏红梅[5](2002)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化疗治疗实体瘤的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我院自1999年2月始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术治疗实体瘤病人18例,中位年龄40岁(12岁~76岁)。其中多发性骨髓瘤(MM)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7例,小细胞肺癌(SCLC)1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4例,软组织肉瘤3例。首先采用常规化疗或放疗取得病灶缩小或消失。动员采用化疗药物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动员方案。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全部病人经1~2次采集均获得了足够数量的单个核细胞(MNC)(>2.0×108/kg)和CD34+细胞(>2.0×106/kg)。14例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用4℃冰箱法简易保存,预处理后48小时内直接回输;4例患者的PBSC采用-196℃冷冻保存。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联合化疗,根据不同病种选用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直到白细胞大于1.5×109/L转普通病房。3周后复查,对部分有残留病灶者再进行放疗。 结果 近期有效率达100%(CR67%,PR33%);移植后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白细胞恢复至1.0×109/L时间为10~12天,血小板恢复至50×109/L时间为12~24天;主要毒性为Ⅳ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粘膜炎、呼吸道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移植相关死亡。随访至2001年10月31日,10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移植后8个月脑转移死亡,1例肺癌移植后12个月出现肝脏转移死亡,1例软组织肉瘤移植后8个月肺转移死亡,1例伴有腹腔转移的卵巢癌患者移植后6个月复发死亡,1例合并双肾转移的恶性淋巴瘤于移植后12个月死亡;其余3例带瘤生存。 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的高剂量化疗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效、安全、可行。骨髓造血恢复的快慢和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量有关。对于耐药复发病例的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杨秀丽[6](200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规范诊治的探讨 ——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规范化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006年的120例NHL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病理标本来源主要有三种:淋巴结、淋巴组织或器官(61.7%)、结外器官(25.0%)及骨髓涂片和活检(13.3%),各组主要首发症状不同,分别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头颈部及胃肠道症状、贫血及发热;年龄分层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主,81.7%病例病理诊断依据WHO诊断标准;NHL骨髓受侵骨髓涂片及活检的检出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按照AJCC分期标准及国际预后指标对全部病例重新进行分期及预后分组,结果与原病例相比,总体的各期及各危险分组的构成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个别病例的分期与危险分组有上下调整,主要原因是淋巴结区定义不一致及肝、脾受侵确诊依据判断的差异;B组症状多见于Ⅲ期/Ⅳ期患者,如果严格按照B症状标准,少数病例的B症状判定会出现无法判断现象,主要原因是消瘦者病程达不到诊断标准的半年时间限制,考虑应灵活掌握;治疗方案符合淋巴瘤的规范治疗,但治疗达4个疗程以上者占41.7%,第1、5疗程的有效率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而第2、5疗程的有效率相比,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说明首次治疗疗效的重要性、有效率随着疗程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提示淋巴瘤标准治疗应在6个疗程,至少在4个疗程以上;疗效评估的规范化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1、病灶变化以“增大”或“缩小”描述居多,缺乏量化指标的描述。2、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的复查不足。3、无随访,远期疗效无法判断。结论:1、本组病例NHL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2、对于无淋巴结及淋巴组织受侵的临床表现患者,骨髓检查具有确诊意义,骨髓活检的检出率高于骨髓涂片。3、本组病例含盖了NHL WHO分类中大多数的病理类型,反映出我院对各种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4、本组大多数病例具有规范的临床分期、IPI预后分组及规范的治疗,但疗效评估记载不确切,随访制度欠缺。5、应重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NHL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6、明确淋巴结区定义及肝、脾受侵确诊的依据是保证临床分期准确性的前提。7、遵循统一的疗效标准和确立可测量病变规范测量标准及病灶变化的规范记录方式是我院NHL治疗效果可与其他研究具有可比性的前提。
严匡华[7](200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反应》文中指出目的: 体外研究3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各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AML细胞衍生的DC(AML-D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AML-DC是否可诱导自体T细胞产生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的细胞毒性反应。 方法: 去T细胞的AML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含细胞因子组合GM-CSF+IL-4、GM-CSF+TNF-α或GM-CSF+IL-4+TNF-α以及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7~14天。在相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AML细胞的形态和活力。还用台盼蓝拒染法确定细胞活力以及培养AML细胞离心涂片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培养前后AML细胞的免疫表型。标准5天单向混合白细胞培养(MLC)检测培养前后AML细胞的同种异体刺激能力。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X)摄入试验检测AML-DC的液相大分子吞噬功能。培养前后AML细胞与经抗CD3抗体激活过的自体T细胞在低浓度IL-2条件下共培养7天,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体T细胞取自AML患者疾病初发或完全缓解时的骨髓或外周血。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前、单用IL-2以及培养前后AML细胞刺激的T细胞的免疫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测定T细胞的溶细胞活性。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培养前后AML细胞的特异融合基因。 结果: 21例各型AML细胞在GM-CSF+IL-4、GM-CSF+TNF-α或GM-CSF+IL-4+TNF-α作用下均发生典型的DC形态变化。上述3
李颖[8](2006)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HSCT,其中自体HSCT(Auto-HSCT)10例,异基因HSCT(Allo-HSCT)10例。供者中9例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1例为HLA半相合的同胞。预处理方案包括: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马法兰,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马法兰/环磷酰胺、卡莫司汀/足叶乙甙/阿糖胞苷/环磷酰胺、大剂量马法兰。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Auto-HSCT和Allo-HSCT后中性粒细胞(ANC)=0.5x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2天(+9~+13天)、14.5天(+10~+18天);血小板>20x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5.7天(+9~+25天)、18.3天(+12~+30天)。17例出现不同程度感染(17/20);1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20);未出现问质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症;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5/10);6例发生慢性GVHD(6/10);4例血型不合者均于移植后3个月内血型转为供者型;10例Allo-HSCT+28天时DNA图谱均转为供者型。随访3个月-23个月,Auto-HSCT复发3例(3/10),死亡3例(3/10);Allo-HSCT尚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1、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着降低HSCT后间质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症、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2、HLA半相合同胞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可以解决供者来源少的难题;3、Allo-H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的方法,Auto-HSCT复发率高。
华铮,钱新瑜,何建平,陈满才,谢晓宝,邱国强,成也宽[9](1996)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恶性肿瘤》文中研究指明报告强烈化疗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5例恶性肿瘤的结果。HaemoneticsV50PLUS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到足量的MNC和GM-CFU数。5例恶性肿瘤患者强烈化疗后输注MNC和GM-CFU数量分别为1.69~6.03×109及0.24~5.49×105,造血功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经5~12个月随访5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情况良好。
赵鹏[10](200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文中提出本课题根据国家统一诊断及疗效标准,开展益气养血补肾方药+沙利度胺+MP∕M2∕VAD等化疗方案序惯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了解益气养血补肾法方药对MM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MM尤其是高龄MM患者或失去移植机会的年轻MM患者的治疗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多发性骨髓瘤现代治疗进展”。主要包括MM的概念、病因学、发病机制、预后、治疗状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与展望几个方面。第二篇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包括MM的概述、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辩证分型、专方专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几方面内容。临床研究部分,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东直门医院1994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诊治的27例M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血∕尿M蛋白,血常规,肾功能,血钙,骨髓象,X线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中药+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明显高于中药+化疗组的总有效率(38.5%)(P﹤0.05);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个月和12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和15.4%,7.1%和0,差异显着(P值均<0.05)。通过以上研究,证实中药+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高于中药+化疗组,沙利度胺能明显提高MM患者的治疗缓解率。中药参与治疗有提高缓解率、减轻化疗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的迹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累计扩大观察病例以获取比较客观和准确的数据。
二、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4)94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
附发表综述: |
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和保留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进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疗效 |
3.2 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后造血功能恢复观察 |
3.3 不良反应 |
4 讨论 |
5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6)非霍奇金淋巴瘤规范诊治的探讨 ——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
一、名称由来 |
二、概述 |
三、病理形态学特点 |
四、免疫表型与蛋白表达 |
五、分子遗传学特征 |
六、治疗 |
七、中枢神经系统预防问题 |
八、结语 |
资料和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及分组 |
(三)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ing) |
(四)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 IPI 分组 |
(五)治疗(therapy) |
(六)近期疗效标准(response criteria) |
(七)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本研究分组(grouping) |
(二)年龄及性别分布(age and sexuality) |
(三)首发临床症状(initial symptom) |
(四)血象异常(hemogram) |
(五)病理类型(pathology subtypes) |
(六)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ing) |
(七)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 |
(八)治疗、疗效评价(therapy and response criteria evaluation) |
讨论 |
(一)性别及年龄 |
(二)首发症状 |
(三)血象、骨髓象及活检特点 |
(四)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
(五)临床分期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
(六)IPI预后分组 |
(七)治疗、疗效 |
(八)随访的重要性 |
(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十)未来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7)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综述1 |
综述2 |
(8)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四、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综述一 多发性骨髓瘤现代治疗进展 |
1.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
2. 分期和预后 |
3. 治疗 |
3.1 治疗原则 |
3.2 缓解标准 |
3.3 治疗方法 |
3.3.1 常规化疗 |
3.3.2 造血干细胞移植 |
3.3.3 放射治疗 |
3.3.4 手术治疗 |
3.3.5 支持治疗 |
综述二: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2.1 辩证分型论治 |
2.2 专方专法治疗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 分析与体会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
病例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儿恶性肿瘤[J]. 王耀平,汤静燕,应大明,沈玉诚.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10)
- [2]强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7例恶性肿瘤的体会[J]. 华铮,王虹,胡曙,钱新瑜,何建平,王琳,成也宽,吴浩清. 山西白血病, 1992(04)
- [3]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况[J]. 黄铮人. 癌症, 1995(03)
- [4]94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临床分析[D]. 赵丽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09)
- [5]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D]. 魏红梅. 青岛大学, 2002(02)
- [6]非霍奇金淋巴瘤规范诊治的探讨 ——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 杨秀丽. 吉林大学, 2007(02)
- [7]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衍生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自身白血病特异性T细胞反应[D]. 严匡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3(12)
- [8]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D]. 李颖. 青岛大学, 2006(09)
- [9]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恶性肿瘤[J]. 华铮,钱新瑜,何建平,陈满才,谢晓宝,邱国强,成也宽. 江苏医药, 1996(04)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D]. 赵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