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门市1999~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冬合,王立华,郑德桂,梁英连[1](2021)在《2010-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文中指出梅毒是TP感染引起的一个复杂的、涉及多个脏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1]。2018年全国的梅毒发病数居甲乙法定传染病发病排序的第3位[2]。梅毒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也将其列为重点监测和防治的性病之一[3]。现对2010-2019年江门市梅毒疫情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为制订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门佩璇[2](2014)在《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经典性病,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危害巨大的传染病之一。梅毒在我国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位居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第3位。传统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难于直观精确发现梅毒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近年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弥补其不足,为梅毒疫情监测开辟新途径。如何在我国建立起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梅毒疫情分析,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目的:建立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探索和揭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直观与精确地找出我国梅毒疫情热点地区;构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为实现梅毒的精确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10.0软件建立2011年我国各县区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1.46和ArcGIS软件,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全局趋势分析、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确认性空间分析方法构建我国梅毒疫情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成因。结果:频数分布分析显示,2011年全国2925个县区梅毒发病率中位数为21.17/10万(25%分位数9.28/10万,75%分位数43.00/10万),最小为0.00,最大为515.34/10万,呈明显的正偏态分布(偏度为3.11),有126个县区梅毒发病率超过101/10万,为极端异常值。全局趋势分析表明,我国梅毒疫情分布从西北到东南方向呈现为“U”形变化趋势,显示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高发。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我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呈正空间自相关(全局Moran指数为0.5762,P<0.001),空间分布模式为“高—高”聚集(全局G系数为0.0331,P<0.001)。通过局部自相关分析输出了我国县区级梅毒疫情分布的热点地图,期和二期梅毒有5个核心区和117个热点县区(其发病率均超过50/10万),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部、青海中东部、广西、东南沿海、东北(包括内蒙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同时,对福建、广东和新疆3个梅毒高发省份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找出了热点县区。我国地市级梅毒疫情空间滞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回归模型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R2=0.48,空间自回归系数=0.55,P<0.0001),人均GDP、性病医疗机构数量、流动人口、FSW和MSM人群的梅毒感染率是影响梅毒疫情空间分布的显着性因素,其空间回归系数分别为3.47、0.12、4.46、1.85、和0.71(P值均<0.05)。结论:我国梅毒疫情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南部、青海中东部、广西、东南沿海、东北(包括内蒙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应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些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梅毒防治工作,做到精确防治和科学防治。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和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的地区,其梅毒报告发病率高;流动人口和FSW人群梅毒感染率较MSM和男性性病就诊者人群对梅毒发病率的影响更大,值得进一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分析方法具有可视化和精确定位等优点,应作为一种新的重要工具用于梅毒监测和防治。
彭锐锐[3](2012)在《早期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的横断面调查》文中指出梅毒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每年新发梅毒患者1060万例。梅毒对人类的危害和致病性一直备受关注,其病原体T.pallidum (Treponema pallidum,梅毒螺旋体)可侵犯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骨骼等造成多系统损害;梅毒能促进HIV的感染和传播,加速艾滋病的病程;感染梅毒的妊娠期妇女可发生流产、死胎、早产,以及分娩低出生体重儿和先天梅毒儿等。我国于1964年基本消灭了梅毒,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卖淫嫖娼等社会现象的出现,各种性病特别是梅毒又死灰复燃并迅速蔓延。据全国性病疫情监测系统统计,我国梅毒发病率自2003年至今呈显着增长趋势,2011年的梅毒报告发病率高达32.04/10万,比2010年增长10.89%,梅毒发病人数居全国乙类传染病第三位。开展梅毒发病、流行和预防控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性病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T. pallidum无法在体外成功培养为梅毒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Nichols株基因组全部碱基对的成功破解使得从基因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梅毒成为可能。分子流行病学是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研究传染性疾病流行特征的有力工具。其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人群中特异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流行病学的现场研究方法探讨疾病的流行特征。基因分型系统是开展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能从微观层面区分不同的菌株,从而有助于探讨传播的网络关系、追溯传染源、区分复发和再感染,同时可以研究基因型别与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更好的研究梅毒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流行特点。1998年,美国CDC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基于arp和tprⅡ亚家族的双基因分型系统。201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梅毒研究团队又在此基础上引入tp0548基因,进一步提高了分型的区分度。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对基因突变的检测监测T. pallidum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耐药的状况。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单剂量口服治疗梅毒且不会导致青霉素所致的过敏反应,现场防治和性伴治疗时方便快捷、依从性好等特点,同时在部分国家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其疗效和青霉素相当,因此单剂量阿奇霉素在梅毒治疗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有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失败(耐药)的报道,并且这种耐药性正在一定的性网络中传播,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有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耐阿奇霉素菌株的23SrRNA基因第2058位点的碱基发生A至G的点突变。在特定的时间、区域和人群中用该分子生物学标志监测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不仅可以了解阿奇霉素耐药的状况,而且有助于指导区域特异性的梅毒治疗,特别是梅毒防控的现场治疗。目前,我国湖南、广州、江门和上海有关于双基因定位分型的研究报道;同时上海有关于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监测的报道,但均是小范围研究且样本量小。我国是世界上梅毒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尚未有多地区较大规模的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尚不了解T. pallidum基因型别的分布特点、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总体流行情况以及对防治实践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世界范围内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本部分在5个数据库中全面检索自1998年10月17日首次报道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以来截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已发表的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共16篇,并给予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早期梅毒的皮损标本,如硬下疳、扁平湿疣、湿丘疹或粘膜斑,最适合用于分子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耳垂刮出血有望成为研究无明显皮损的梅毒病例的首选标本类型,但尚需大样本研究加以证实。世界范围内T. pallidum的基因型别存在高度的多样性,其中14d、14f、14a、13d和15d最为流行。基因型别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以及神经梅毒之间联系的相关资料比较有限。第二部分,梅毒的分子诊断、基因分型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检测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本部分在第一部分系统比较国外各个研究的实验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性病控制中心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性传播疾病)参比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建立基于polA基因的梅毒分子诊断的实验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arp、tprⅡ和tp0548基因的分型系统,以及基于23SrRNA基因的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第三部分,我国多地区STD门诊早期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本部分将第二部分建立的实验室方法初步用于我国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在2008至2011年间,我们在我国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地区的8个STD门诊共招募391例早期梅毒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每人完成一份结构式问卷调查表,并采集一份皮损标本。其中211例标本能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总计发现27种基因型别,其中14d/f占39.8%,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三大地区基因型别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χ2=18.1,p=0.021)。91.9%的临床菌株发生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并且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药史密切相关(χ2=37.5,p<0.001)
王志彬,蓝丽娜[4](2011)在《梅毒防治的历史》文中提出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可造成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对生育及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其特点是复杂且病程长,易复发。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梅毒分为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隐性梅毒和胎传梅毒五类。梅毒的治愈标准有临床治愈、血清治愈。疗后观察就是判断治愈与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疗后观察时间一般为2~3年,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二年每半年复查一次,第三年末最后复查一次,如一切正常则停止观察[4]。在我国现阶段,将梅毒和淋病两种经典性病列
郭巍[5](2008)在《自愿咨询检测对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影响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受艾滋病和性病(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s,STDs)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但是HIV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服务对象中,男男性行为人群报告比例较低。目的:了解基层针对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信息及VCT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MSM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评价VCT对该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了廊坊市MSM艾滋病防治资源利用状况和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利用实验室检测收集MSM人群HIV和性病感染状况,并通过随访研究比较咨询检测前后MSM行为学的变化。分类变量间的关系的检验采用χ2检验,HIV和性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结果: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艾滋病防治政策环境发生改善,但是MSM对VCT知晓率不高,HIV的检测水平较低。233名MSM为期三个月的随访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该人群性行为活跃,无保护性性行为广泛存在,肛交安全套的使用率为46.7%。肛交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性交过程自己出血以及群交经历与HIV的感染有关联,OR依次为6.286(P=0.027),8.944(P=0.001)和7.353(P=0.002)。参加VCT后,MSM同性性行为发生了改变,减少了性伴数量、一夜情、肛交和性交出血,行为学的改变程度与其HIV/STDs感染状态有关。虽然MSM行为学发生了改变,但是该人群整体上仍处在HIV感染的高风险中,梅毒和淋病的3个月的发病率分别为5%和6.47%。结论:基层艾滋病防治资源利用率较低,亟需加强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和资源优化。MSM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广泛存在,HIV和性病感染率较高,亟需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VCT服务能够改变MSM主要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应该在该人群中积极推广HIV和性病检测,防止HIV和性病在该人群中的蔓延。
卢和琨,黄丽卿,谭雪玲,黄澍杰,朱正君[6](2008)在《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对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防治中心梅毒疫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7年江门市梅毒发病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期、二期、胎传及隐性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感染者的男女性别、年龄(203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职业(待业、个体、工人及农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患者来源(本、外地人员)、传播途径(性传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梅毒在江门市呈明显增长趋势。应加大对梅毒的防治知识宣传及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江门市梅毒的传播与流行。
卢和琨,黄丽卿,谭雪玲,朱正君[7](2008)在《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7年江门市八种报告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年均上升幅度15.93%。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波动幅度较大,至2002年基本持平(1.01∶1),2006年女性构成比达到最高,男女性别比为0.49∶1;以2039岁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7.05%。结论:江门市性病发病率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活动控制性病流行。
谭雪玲,王千秋,黄澍杰,周丽丽,冯丽珊,黄丽卿,吴志周,黄东辉,卢和琨,李育林,郭震宇[8](2007)在《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5名从事桑拿按摩的女性进行面对面的匿名健康问卷调查及血标本检测梅毒。结果305名被调查人员中平均年龄(24.27±4.73)岁;未婚占56.7%;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占68.2%;89.2%的调查者听说过梅毒,其获得途径主要为电视,占48.9%;初次性交年龄集中在18岁、19岁和20岁,占总体53.7%;近1个月与非固定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为47.5%;52.13%承认有卖淫行为;54.1%曾有性病症状;14.1%的人缺乏正确的求医行为。梅毒阳性率为2.30%。结论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高危性行为,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其梅毒感染率高,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卢和琨,祝新,黄丽卿,孙希凤[9](2007)在《2000名孕妇的梅毒和HIV监测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和台山市孕妇人群中梅毒和HIV感染率,为江门市实施梅毒和HIV母婴阻断以及制定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江门市市区及台山市各选取一家最大综合医院,一家市属妇幼保健院和一家乡镇卫生院共六个单位。各单位接诊的孕妇接受梅毒RPR和HIV初筛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做TPPA和HIV确诊试验。结果:六家医院共监测2000例,其中江门市区1000例中RPR、TPPA均阳性5例,阳性率为0.3%;HIV阳性并得到HIV确诊者1例,阳性率为0.1%。台山市1000例中RPR、TPPA均阳性16例,阳性率为1.6%;HIV初筛阳性并得到确诊者2例,阳性率为0.2%。二个市的乡镇卫生院RPR和HIV阳性数均为零。结论:台山市和江门市的孕妇梅毒的感染率不容忽视,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孕妇梅毒的感染率。
黄东辉,卢和琨,程文海,黄丽卿,谭仲谐[10](2006)在《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江门市性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4年江门市的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发病呈快速增长趋势,由1993年的1403例(发病率63.52/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101例(发病率225.91/10万),年均增长18.53%,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梅毒,年均增长55.06%,其次依次是生殖器疱疹(GH)、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尖锐湿疣(CA)、淋病,年均增长分别是50.73%、36.14%、15.99%、2.93%;女性性病报告病例数从1993年的500例增长到2004年5010例,年均增长23.3%,高于同期男性的14.7%;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依次为30~39、40~49、≥50岁组,而<15岁组最低;非婚性接触是性病传播的一个最主要感染源。结论江门市性病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江门市1999~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门市1999~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0-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年度梅毒流行趋势 |
2.2 不同特征人群梅毒流行趋势 |
3讨论 |
(2)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传染病疫情监测需要空间分析方法 |
二、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疾病防治的历史 |
三、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统计方法的发展及其应用 |
四、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特点与优势 |
五、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性病监测 |
二、HIV监测与病例管理 |
三、追踪传播来源 |
四、危险因素分析 |
(一) 人口社会经济因素 |
(二) 地域和环境因素 |
五、展望 |
第二章 研究目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来源 |
一、梅毒病例报告数据 |
二、相关人群梅毒感染率、行为与规模估计数的资料 |
三、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
四、医疗卫生资源数据 |
五、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 |
第二节 硬件与软件条件 |
一、硬件条件 |
二、软件条件 |
(一) Maplnfo 10.0 |
(二) GeoDa 1.46 |
(三) ArcGIS 10.0 |
(四) Excel 2003 |
第三节 研究数据库的建立 |
第四节 统计分析方法 |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
(一) 频数分布与全局趋势分析 |
(二) 空间权重矩阵 |
(三) 全局空间自相关 |
(四) 局部空间自相关 |
二、确认性空间统计分析 |
(一) 空间滞后模型 |
(二) 空间误差模型 |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第一节 频数分布与全局趋势分析结果 |
一、梅毒发病率的频数分布特征 |
二、梅毒发病率的全局趋势 |
第二节 全国梅毒疫情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一) 局部Moran指数 |
(二) 局部G系数 |
(三) Moran散点图 |
第三节 高发省份梅毒疫情空间自相关分析 |
一、高发省市空间自相关 |
(一)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二)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四节 空间回归分析 |
一、全国省级层面空间回归分析 |
二、全国地市级层面空间回归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论文相关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 |
致谢 |
(3)早期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的横断面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全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世界范围内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梅毒的分子诊断、基因分型和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检测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
摘要 |
第一节 梅毒分子诊断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节 阿奇霉素耐药性突变检测的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早期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论文相关中文综述 |
论文相关英文综述 |
论文相关中文论着 |
论文相关英文论着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和会议摘要情况 |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 |
致谢 |
(4)梅毒防治的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1 梅毒的起源与流行历史 |
1.1 世界历史流行简况 |
1.2 国内历史流行简况 |
1.3 国内外流行现状 |
2 梅毒的治疗 |
2.1 汞剂治疗时期 |
2.2 砷剂治疗时期 |
2.3 青霉素治疗时期 |
2.4 抗生素治疗时期 |
3 梅毒防控措施 |
3.1 国外历史控制措施 |
3.2 国内历史控制措施 |
3.3 国内外防控现状 |
4 小结 |
(5)自愿咨询检测对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影响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现场 |
3 研究对象 |
4 调查内容与方法 |
4.1 定性研究内容与方法 |
4.2 定量研究内容与方法 |
4.3 数据整理与分析 |
4.4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艾滋病防治信息与VCT服务状况定性研究结果 |
第二部分 MSM人群行为特征与HIV/性病感染率调查结果 |
第三部分 VCT服务对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 |
讨论 |
1.资料的可靠性 |
2.研究地点的选择 |
3.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4.基层艾滋病防治政策与信息 |
5.基层VCT服务工作的现状 |
6.MSM的交友网络 |
7.MSM人群的同性关系 |
8.MSM的异性关系 |
9.HIV和梅毒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 |
10.尿道分泌物的检测 |
11外展与转介服务 |
12.VCT对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 |
13.HIV/STDs感染状态对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改变的影响 |
创新与不足 |
结论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VCT工作人员深入访谈提纲 |
附录2、MSM人群卫生需求深入访谈提纲 |
附录3、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与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表 |
附录4、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暴露情况随访调查表 |
综述 |
个人简介 |
(7)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报告病种 |
1.2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流行趋势 |
2.2 病种构成的变化 |
2.3 性别分布 (表3) |
2.4 性病病例的年龄发病率 (表4) |
2.5 其它人群特征分析 |
2.5.1 文化程度分布 |
2.5.2 职业分布 |
2.5.3 婚姻状况 |
2.5.4 传染来源 |
3 讨论 |
(9)2000名孕妇的梅毒和HIV监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监测对象 |
1.2 监测方法 |
1.3 RPR质控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孕妇梅毒和HIV |
2.2.1 各单位梅毒和HIV检出情况 |
2.2.2 江门市区 (地级) 和台山市 (县级) 孕妇梅毒和HIV感染率比较 |
2.2.3 按医院城市级别不同进行比较 |
3 讨论 |
3.1 深圳2000-2002年3456例孕妇梅毒患病 |
3.2 监测结果表明, 江门市孕妇梅毒的感染率比较高, 地区差异较大。 |
(10)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STDs的流行趋势 |
2.2 STDs病种构成 |
2.3 人群分布 |
2.3.1 性别 |
2.3.2 年龄 |
2.3.3 职业 |
2.3.4 文化程度 |
2.3.5 婚姻状况 |
2.3.6 传播方式 |
3 讨论 |
四、江门市1999~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0-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J]. 张冬合,王立华,郑德桂,梁英连.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2)
- [2]我国梅毒疫情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D]. 门佩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4(01)
- [3]早期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多地区性病门诊的横断面调查[D]. 彭锐锐.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11)
- [4]梅毒防治的历史[J]. 王志彬,蓝丽娜. 中国热带医学, 2011(06)
- [5]自愿咨询检测对廊坊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影响的随访研究[D]. 郭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11)
- [6]广东省江门市1998~2007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 卢和琨,黄丽卿,谭雪玲,黄澍杰,朱正君.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03)
- [7]1998~2007年江门市性病流行情况分析[J]. 卢和琨,黄丽卿,谭雪玲,朱正君.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02)
- [8]桑拿按摩女性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谭雪玲,王千秋,黄澍杰,周丽丽,冯丽珊,黄丽卿,吴志周,黄东辉,卢和琨,李育林,郭震宇. 热带医学杂志, 2007(12)
- [9]2000名孕妇的梅毒和HIV监测情况分析[J]. 卢和琨,祝新,黄丽卿,孙希凤.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7(03)
- [10]1993~2004年江门市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 黄东辉,卢和琨,程文海,黄丽卿,谭仲谐. 热带医学杂志,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