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注射泵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显微注射泵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一、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瑞[1](2019)在《藏红花酸修饰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是终止心肌坏死的方法之一,然而再灌注本身可能会加剧缺血后的心肌损伤。因此开发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GX是由藏红花酸经结构修饰后得到的化合物,本论文通过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两个研究层面,观察GX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细胞水平上,首先利用药物诱导建立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缺氧/复氧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观察GX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 μmol/L的GX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改善心肌细胞凋亡以及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说明G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由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动物水平上,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为30 min,再灌注120 min),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红花黄色素组(20 mg/kg,i.v.)及GX高、中、低剂量组(9、6、3 mg/kg,i.v.);利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PowerLab数据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功能;使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中CK、LDH、SOD、MDA、TNF-α、IL-11β、IL-6的含量或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未梗死左心室心肌组织中NOX2、NOX4及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GX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VEDP,升高Max dp/dt、Min dp/dt及Heart-Rate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同时显着升高EF、FS等心彩超评价指标;关键激酶结果显示,GX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浆中CK、LDH的活性,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GX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MDA水平并可以同时升高SOD活性,对血浆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X高剂量组可有效下调NOX2、NOX4及炎症因子TNF-α、IL-6及IL-1β的基因表达。综合以上结果,GX作为藏红花酸修饰物在细胞水平上,可以改善由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动物水平上,可以显着减小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从而起到对受损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自由基及降低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薛彩连[2](2019)在《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静脉滴注,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WZS-50F2)静脉注射泵持续泵入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泵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显着改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效果显着,可促进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苏晓飞,马建华,余江毅,付丽媛,李倩,王英[3](2010)在《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持续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便携式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下的活塞泵;无需交流电,输液袋规格有多种选择(50500ml),具有便携和支持大量输液特点,弥补了现有产品的不足。文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使用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对照组(66例,使用WZ-50C2型微量注射泵),经过4 h比较2组输液总量准确性,即输液精度、输液速度稳定性、合格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输液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别比较2组用药0.5、1、3、4 h后血糖与胰岛素量,间接推断2组输液速度的稳定性相似;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综合评价2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与对照组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综合评价合格率。

刘竹英,温霞,杨红玉,吴果果,龚琼燕,钟丽霞[4](2006)在《微量注射泵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针对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病情急、重、变化快,用药要求少、精、快的特点,探讨理想的用药途径。方法对102例高危非ST段抬高的ACS病人采取JMS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肝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胺碘酮等药物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调节药液滴入速度的方法。结果JMS微量注射泵泵入法明显优于手工操作调节法。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精确、微量、恒定、连续、安全,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ACS等危急、重症治疗中能迅速有效地发挥药物效应,调节循环系统稳态,预防、缓解心绞痛,防止心肌再梗死。

王劲松,施秀英,胡燕,段云凤[5](1999)在《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介绍我科应用微量注射泵推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78例。用少量液体能将药物精确、均匀、微量、持续地泵入体内,迅速缓解和预防心绞痛。通过对其操作方法、护理及注意事项的论述,提出其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省时省力,给药剂量准确,定时定量等优点

梁永智[6](2016)在《影响硝酸甘油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硝酸甘油(NTG)作为抗心绞痛的经典药物已有一个多世纪,随着其广泛应用人们发现,除此之外,其还有许多其他作用,如介入现象、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高血压急症、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治疗心源性休克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硝酸甘油不同药理作用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基因因素、剂型因素、联合用药因素,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个体差异及患者的生理状态也会对其药效造成影响。虽然硝酸甘油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在很多情况下极其奏效,但其一些不良反应不容忽视,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甚至会产生毒理作用。本文综述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耐受性及产生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的可能机制,还有影响硝酸甘油药效的因素。

张凤清[7](2001)在《微量注射泵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 ,我院内二科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肝素钠持续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46例。结果表明 :该治疗方法具有用少量液体能将药物精确、均匀、准时、微量、持续地泵入体内 ,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的抗凝效果 ,减少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的次数 ,同时便于护理人员的掌握和使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杨檬[8](2019)在《预见性护理对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使用微量泵的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1.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心内科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选取122例使用微量泵的心内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号-61号为对照组,62号-122号为干预组,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研究对象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2.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统计记录,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分别于微量泵治疗前和治疗后填写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出院时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表。3.对于调查结果借助统计软件SPSS22.0实施分析,本次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结果1.本研究选自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心内科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使用微量泵的住院患者122例,其中干预组未能有效完成问卷4例,对照组未能有效完成问卷6例,最终的研究对象共112例。其中,干预组55人,对照组57人。两组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对对照组、干预组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干预前进行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分别为(25.23±9.99)、(24.81±9.29),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为(24.98±9.66)、(24.69±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对照组、干预组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干预后进行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正性情绪评分分别为(25.37±9.29)、(29.45±9.63),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为(23.47±7.73)、(20.02±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为(15.09±6.86),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11.98±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为(13.68±7.17),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抑郁评分为(10.89±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96%,干预组总体满意度为94.55%,P值为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预见性护理可以减轻心内科使用微量泵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2.对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预见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李革青,蒋玉凤[9](2011)在《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心梗急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2010年1~12月应用微量注射泵推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27例。用少量液体能将药物精确、均匀、微量、持续地泵入体内,迅速缓解和预防心绞痛。通过对其操作方法、护理及注意事项的论述,提出其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省时省力,给药剂量准确、定时定量等优点。

刘琼[10](2015)在《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维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护理工作中的使用及维护方法,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使用微量注射泵治疗的心脏病患者920例,按所配药物的浓度及点滴速度设置注射泵所需参数,开启注射泵,连接静脉通路。结果:920例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后均用药安全。结论:正确使用微量注射泵提高特殊用药的安全性,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

二、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藏红花酸修饰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1.2.1 氧自由基
        1.2.2 钙离子超载
        1.2.3 炎症反应
        1.2.4 细胞凋亡
    1.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策略
        1.3.1 临床防治:IPC与RIPC
        1.3.2 药理学防治
        1.3.2.1 抗氧化剂
        1.3.2.2 一氧化氮
        1.3.2.3 他汀类药物
        1.3.2.4 钙通道阻滞剂
        1.3.2.5 治疗性浅低温
    1.4 藏红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4.1 降血脂作用
        1.4.2 抗高血压作用
        1.4.3 抗心肌梗死及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1.4.4 抗心律失常作用
        1.4.5 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1.5 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GX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1 细胞来源
        2.2.1.2 实验试剂
        2.2.1.3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药品和培养基的配制
        2.2.2.2 H9c2心肌细胞的培养
        2.2.2.3 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建立
        2.2.2.4 药物处理与分组
        2.2.2.5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2.2.2.6 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2.2.2.7 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
        2.2.2.8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形态学分析
        2.3.2 GX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3 GX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2.3.4 GX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GX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学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3.2.1.2 实验仪器
        3.2.1.3 实验相关耗材
        3.2.2 实验方法
        3.2.2.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3.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3.2.2.3 大鼠MIRI的心电图表现
        3.2.2.4 心肌梗死面积的检测
        3.2.2.5 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
        3.2.2.6 血流动力学检测心脏功能
        3.2.2.7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鼠MIRI模型建立成功的心电图分析
        3.3.2 不同剂量GX对MIRI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3.3.3 不同剂量GX对MIRI大鼠心彩超的影响
        3.3.4 不同剂量GX对MIRI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GX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因子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4.2.1.2 实验仪器
        4.2.1.3 实验相关耗材
        4.2.2 实验方法
        4.2.2.1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4.2.2.2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4.2.2.3 实验动物取材及血浆生化指标检测
        4.2.2.4 GX对大鼠血浆中CK的影响
        4.2.2.5 GX对大鼠血浆中LDH活性的影响
        4.2.2.6 GX对大鼠血浆中SOD的影响
        4.2.2.7 GX对大鼠血浆中MDA的影响
        4.2.2.8 GX对大鼠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4.2.2.9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GX对大鼠血浆中CK、LDH、SOD及MDA的影响
        4.3.2 GX对大鼠血浆中TNF-α、IL-6、IL-1β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GX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5.2.1.2 实验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2.1 心肌组织总RNA的提取
        5.2.2.2 反转录
        5.2.2.3 Real-time PCR
        5.2.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RT-PCR检测NOX2、NOX4基因的mRNA表达
        5.3.2 RT-PCR检测TNF-α、IL-6及IL-1β基因的mRNA表达
    5.4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持续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2.2 有效性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综合评价
3 讨 论

(4)微量注射泵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用药方法
3 材料
4 操作步骤
    4.1 按医嘱抽取药液并充分混匀, 药液不能多于50 ml, 否则注射器连接不上。
    4.2 病人准备。采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监护病人避免和血压在同一肢体。
    4.3 接通交流电源, 检查微量泵的电源、电池和仪器工作状态。
    4.4 正确安装注射器:
    4.5 设定流量, 设置阻塞报警级别。
    4.6 将注射器与连接管线相连, 排除空气。
    4.7 将连接管与静脉穿刺设备连接, 开始注入。
5 微量泵使用中护理及注意事项
    5.1 严格无菌操作, 每24 h更换注射器、延长管及头皮针, 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5.2 配制药液时应将其混合均匀, 避免药物因浓度波动产生副作用。
    5.3 泵入前排尽注射器及泵管内气泡, 并将液体送至输液管路末端, 防止将空气推进血管内。
    5 4 如果输液管线打结或静脉穿刺设备发生凝结则输液管的内压将增高, 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释放输液管内压, 然后再重新开始输液, 不能在高压下排除阻塞, 否则大量的液体将会立
    5.5 加强巡视, 防止药物外渗, 及时处理机器报警。
    5.6 加强病情观察:
    5.7 某些药物 (如硝普钠) 需遮光避免药性的改变, 常采用黑布或锡箔包起注射器及延长管。
6 讨论
    6.1 微量注射泵具有精确、恒定的功能。
    6.2 微量注射泵操作简单, 能微量、迅速、有效地发挥药物效应。
    6.3 微量注射泵具备多道分速输注功能, 但硝普钠应单独使用, 且6 h更换1次, 维持药效。
    6.4 微量注射泵有安全的报警功能。
    6.5 微量注射泵可保障连续输液。泵内有蓄电池, 停电时可自动转换电池供电, 保证药物的持续泵入。

(6)影响硝酸甘油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
2 影响硝酸甘油药效的因素
    2.1 基因因素
        2.1.1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基因多态性对硝酸甘油效应的影响
        2.1.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硝酸甘油效应的影响
        2.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硝酸甘油效应的影响
    2.2 剂型因素和给药方法对硝酸甘油效应的影响
        2.2.1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剂型
        2.2.2 硝酸甘油的口服剂型
        2.2.3 硝酸甘油局部用药剂型
        2.2.4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给药
        2.2.5 硝酸甘油微量注射泵法给药
    2.3 联合用药因素
        2.3.1 低分子肝素联合硝酸甘油
        2.3.2硝酸甘油联合利多卡因
        2.3.3 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
        2.3.4 硝酸甘油联合酚妥拉明
        2.3.5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
        2.3.6 艾司洛尔联合硝酸甘油
    2.4 剂量因素
3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4 总结

(7)微量注射泵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与用药方法
3 微量泵的操作步骤
4 微量泵使用中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5 体 会

(8)预见性护理对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微量泵在心内科的使用现状
    1.3 心内科使用微量泵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现状
    1.4 心内科使用微量泵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现状
    1.5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1.1 预见性护理
        3.1.2 负性情绪
        3.1.3 预见性护理干预
    3.2 理论依据
        3.2.1 艾利斯ABC情绪理论
        3.2.2 心内科使用微量泵患者负性情绪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框架(图3.1)
4 技术路线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5.2.2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
        5.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5.2.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5.2.5 满意度调查表
    5.3 研究步骤
        5.3.1 分组方法
        5.3.2 预见性干预方案的初步拟定
        5.3.3 专家咨询结果
        5.3.4 干预方法及干预内容
    5.4 观察时间及指标
        5.4.1 测评时间
        5.4.2 指标及测量
    5.5 质量控制
        5.5.1 研究设计
        5.5.2 预试验
        5.5.3 资料收集
    5.6 伦理原则
        5.6.1 有益无害原则
        5.6.2 尊重原则
        5.6.3 知情同意原则
    5.7 数据整理及分析
        5.7.1 数据整理
        5.7.2 数据分析
6 结果
    6.1 样本流失情况
    6.2 一般资料的基本情况
    6.3 对照组与干预组入院时正负性情绪的情况
    6.4 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后正负性情绪的情况
    6.5 对照组与干预组入院时焦虑的情况
    6.6 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后焦虑的情况
    6.7 对照组与干预组入院时抑郁的情况
    6.8 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后抑郁的情况
    6.9 对照组与干预组满意度的情况
7 讨论
    7.1 使用微量泵的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7.2 预见性护理可改善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
    7.3 预见性护理可改善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的焦虑、抑郁
    7.4 预见性护理可以提高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
8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局限性
    8.4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干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心梗急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讨 论

四、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藏红花酸修饰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 刘瑞.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2]静脉注射泵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薛彩连.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8)
  • [3]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持续静脉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 苏晓飞,马建华,余江毅,付丽媛,李倩,王英.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0(10)
  • [4]微量注射泵在高危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 刘竹英,温霞,杨红玉,吴果果,龚琼燕,钟丽霞. 现代护理, 2006(03)
  • [5]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王劲松,施秀英,胡燕,段云凤. 实用护理杂志, 1999(01)
  • [6]影响硝酸甘油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J]. 梁永智. 天津药学, 2016(02)
  • [7]微量注射泵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张凤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S1)
  • [8]预见性护理对使用微量泵心内科患者负性情绪的应用研究[D]. 杨檬. 郑州大学, 2019(07)
  • [9]微量注射泵在心绞痛、心梗急诊中的应用[J]. 李革青,蒋玉凤.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5)
  • [10]微量注射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维护[J]. 刘琼. 内蒙古中医药, 2015(12)

标签:;  ;  ;  ;  ;  

显微注射泵在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