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率调整后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郑苏晋,韩雪,张乐然[1](2017)在《Vasicek模型下寿险公司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数据,选用Vasicek模型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建模,讨论"偿二代"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度量方法。本文以一款年金产品和十年期债券为例,对利率风险度量的标准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建模,得到不同方法下利率风险的最低资本。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偿二代"下利率风险的标准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输出结果差异较大;第二,资产与负债评估不一致会导致利率风险最低资本被高估。
魏乐[2](2012)在《基于产品和税惠角度的个人年金保险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替代率低下、企业年金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必然增加,个人年金保险将在个人及家庭未来生活保障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缓慢,但是发展潜力巨大,个人年金保险必将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前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个人年金保险市场要取得不断发展,一方面需要保险行业加强对个人年金的重视,积极完善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制定有利于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政策,当前最紧要的是对个人年金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个人积极购买个人年金保险,保障晚年的经济生活需要。本文从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了未来影响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借鉴国外经验,重点对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产品创新与促进个人养老保险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本章从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个人年金保险市场的发展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年金保险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经营主体趋于多元化、业务和产品实现一定创新,但总体上看发展速度缓慢,在保险公司供给能力、个人年金需求及相关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第三部分是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发展潜力的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对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影响,认为基本养老保险的低保障水平、企业年金发展面临的困境等说明了发展个人年金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论文还从经济因素、社会文化背景、人口因素、税收政策和法律制度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其他主要因素,认为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在我国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第四部分是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产品创新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多样性特征及在定价、给付方面的特点;然后,重点研究了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的不足,认为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抵御通胀能力弱、传统年金产品的固定利率存在缺陷、新型年金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论文提出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变额年金保险,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大力发展变额年金保险的具体建议;另外,论文还探讨了账户型定额年金、权益指数年金等产品创新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第五部分是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税收制度创新研究。本章从我国现行的个人年金保险税收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认为我国现行的TE税收模式不利于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然后,在介绍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个人年金保险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年金保险四种常见税收优惠模式的比较研究和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应选择ET税惠模式;最后,论文对建立在ET税惠模式基础上的个税递延型年金保险的发展,从技术设计和相关税法完善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一是通过对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国外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的发展必须在产品创新与税惠制度创新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二是论文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创新方式与策略、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及个税递延型年金保险发展的制度设计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对策研究注重针对性与应用价值。
杨奕[3](2011)在《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寿险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寿险业发展的历程中,利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寿保险费率的厘订基础之一,更是决定寿险资金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当今,我国经济正在加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利率市场化为目标的利率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一改革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本文试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寿险业的影响,并对我国寿险公司的应对对策提出一些建议。
高鸿[4](2011)在《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文中提出当前,货币流动性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从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角度看,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要考虑与经济增长、资产价格以及经济周期的协调;从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要考虑流动性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还要考虑货币流动性管理与工具运用的前瞻性问题,以及与国际金融体系协调运行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货币流动性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日益增多,不确定性不断加大,特别是如何有效管理和调节巨额货币流动性,成为当前我国货币流动性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现代货币金融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国货币流动性运行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如何加强货币流动性的管理及其管理工具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强化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和管理工具运用”作为研究主线,分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重点阐述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同时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提出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基本概念和理论支撑部分。主要在明晰流动性含义的基础上,对货币流动性及其管理效应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三章是中国货币流动性结构与规模分析。首先对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过程进行历史回顾,进而对中国巨量货币流动性原因进行分析,全球流动性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流动性特点。第四章是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分析。对当前中国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关系、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详细分析了对代表流动性的货币指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代表通胀情况的CPI、代表资产价格等变量,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资产价格指数与金融机构信贷总量都有双向因果关系,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都与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盯住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量,相机抉择调控流动性供给仍然是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的理性选择。第五章是中国货币流动性控制工具效果的分析。主要围绕我国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分析,涵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政策等方面。第六章是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与控制的现实选择。针对当前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面临的问题,对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主要是强化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货币当局在管理货币流动性方面的作用,确立以M2和社会融资总规模并重的流动性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本文从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思路出发,围绕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以及管理工具的运用展开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的范围还比较狭窄,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应当拓宽货币流动性管理范围,监控并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不断完善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的目标体系和运行机制。
杜雅文[5](2009)在《会计新政困扰平安估值》文中研究说明上周末,一则“马明哲称平安人寿利差损高达800亿元,平安人寿可能出现负资产”的报道广为流传。12月21日,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对报道中的说法予以明确否认。他们表示,会计新政实施细则还未出台,对公司具体影响还难以估计,即便有影响也不会很大,目前市场上一些推测毫无根据
廖臣民[6](2010)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保监会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法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又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对财险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其先天存在的不足,以及现阶段相关配套不够完善,比如产品开发技术的不足,政策法规的扶持不够等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在这几年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投资型非寿险现阶段在我国非寿险市场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但其具有的意义不容忽视,它的出现开始了我国非寿险市场的刨新发展,为非寿险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有力且前景广阔的途径。相对于寿险投资型产品的飞速发展和相对详实的理论研究,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无论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外部法律环境的完善,还是相关理论的研究方面都要落后很多。在这种情势下,保险公司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运营、管理的研究分析就迫切而必要。保险公司成功的发展投资型产品,离不开对产品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突出地表现在险种的开发、合同预定利率的设定、资金的运用,资产负债的匹配,损益的正确确认等等。一方面保证产品开发的科学,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对应量的保险资金;另一方面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用以满足保户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财险公司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运营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进行的分析,立足于财险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通过与相对成熟的寿险投资型产品和国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的分析,结合保险、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筹资、投资以及资产负债匹配,损益确认等进行研究,力求建立相对完整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框架。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及其财务管理概述”。分别介绍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定义、分类,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的目的和方式,即把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运营流程划分为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与资产负债匹配”,“损益确认”等流程,综合的分析运营的整个流程,最终达到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对应量的保险资金同时以科学的投资满足保户的需要的目的。本章最后一节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比较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比较分析;二是与国外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相对成熟的寿险的投资型产品和国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进行比较,以期得出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的方向,为下一章财务管理的筹资——“产品设计”(产品多元化、产品期限、预定利率等)进行铺垫。第二章是“财务管理筹资: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开发,包括险种的设计产品期限的设定,预定利率的拟定,其实都可以看作非寿险公司财务管理中“筹资”的流程,即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在第一章与相对成熟的产品市场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讨论适合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一)险种设计:拓宽“投资性”与多种非寿险险种结合;(二)产品期限:在考虑①期限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②期限与投资资产的匹配,③投保人偏好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等因素,以及由于我国投资环境和保险公司投资技术的限制,综合分析得出保险公司现阶段主要的发展重点还是应该在3-5年的产品类型,但也需适当的补充长期性的投资型产品,比如与人身伤害险结合的10年甚至更长的保险的建议。(三)预定利率:通过分析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预定利率的发展历史,以及现阶段主要的趋势,得出自己的建议: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还没有成熟到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有利的环境时,预定的利率的设置应该尽可能考虑的到是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宜为了急于扩大市场份额,而设计出过高的预定利率产品。目前的预定利率的设计主要应该偏向于利率连动性以及非预定收益型方向,把投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者转移到投资者一方。第三章主要是研究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资金运用,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这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分析了应该以怎样的产品设计筹集到合理的资金之后,按照财务管理的流程,就顺理地应当分析资金的运用问题。传统的非寿险由于其短期性(大多为一年一期),是不存在利率风险的。但是由于投资性的加入,使其也相应的增加了以利率风险为主的财务风险——即资产负债匹配的问题。本章首先概要性介绍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面临的财务风险,然后分析我国非寿险业投资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华泰一号理财产品”,“平安理财宝家庭投资型保险”,“华泰稳健型投资产品”等,主要分析其产品相应的资产配置情况,然后结合我国非寿险业可能的投资渠道,提出对现阶段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资产配置的建议,包括(一)拓宽投资渠道;(二)加强控制有价证券投资风险;(三)利率风险的控制。由此引出控制利率风险的主要方法——资产负债匹配。由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特殊性,资产负债的匹配对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来说,主要涉及在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负债和对应资产的构成分析,以及负债的数量和期限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体的在资金的运作和配置。资产负债管理一方面在负债确定的情况下去决定投资的组合,另一方面也应该思考到将来可能的风险而调整负债本身的结构,即加强产品本身的设计。本章最后一节就通过相关的分析,从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强化并拓展产品的设计。第四章是本文的结尾,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的最后一个流程——产品损益的确认。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损益确认,主要还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以及我国关于投资型保险的会计准则的框架下,对非寿险投资型保险合同的处理采用分拆核算模式,结合保险公司目前的操作实务,讨论保费相关问题包括独立账户处理、保费收入、受托资产、责任准备金等问题。
吴志军[7](2009)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研究,是在其发展历史不长,经营实践不充分、理论研究不深入的背景下进行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理论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既是中国保险业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主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主观要求。无论是相对于保险经营者,还是相对于保险消费者,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问题的研究,本文从中国保险市场实际出发,围绕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发展与风险”的最优平衡的主题进行。按照“困惑——风险——发展”的研究思路,将其研究内容设为八章,着重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问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问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问题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问题是中国非寿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国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日本模式和韩国模式,通过总结国内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华泰模式等,发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应该坚持风险保障性业务为主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由风险较低的保险业务向风险较高的保险业务发展、由预定收益保险业务向非预定收益保险业务发展;充分认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握不同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根据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周期性变化,适时调整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与传统型保险产品之间的业务结构;针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固有特性和保险客户的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作好明确的风险提示,以期达到用适合的营销渠道销售适合的保险产品,将适合的保险产品销售给适合的保险客户。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问题。本文研究认为,保险产品的性质决定着保险的盈利模式。保险产品的性质不同,保险的盈利模式也不同。受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性质的影响,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保险产品的盈利模式。如果说传统的保险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以“承保收益”为主的单一的盈利模式,那么,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则是以“承保收益”、“投资收益”和“服务收益⒋相统一的组合式的盈利模式。本文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盈利模型分析中,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为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在预定收益型产品盈利模式分析中,通过建立其盈利模式的基本模型即Rp+Rr=(pq-πL-Cp)+[A0(rt-r0)-Cr0],发现最优的保险费率p不仅取决于承保风险的损失状况,而且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Cp;固定利率r0不仅取决于资金运用收益状况,而且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Cr0。而在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中,通过建立其盈利模型R=aB0+b Xt-B0(c1+c2)-πL,发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收益一方面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的状况。不同的投资策略或投资组合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的高低,从而影响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结果。另一方面,取决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中关于保险责任的保单设计。如果被保险人对风险保障功能的要求偏高,保险人赖于收取保费的保险费率就偏高。反之则否。毫无疑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销售成本,也是影响其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保险经营的管理水平,降低保险产品的销售成本,不仅是保险经营者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保险经营者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问题。本文研究认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不仅是一种“盈利”经营,同时也是一种“风险”经营。与其它风险经营相比,这种风险的经营显得相对复杂。传统的非寿险产品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定价风险,即“保险费收入无法满足赔付需要”的单一风险。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风险则是多种经营风险的组合。本文的分析表明,在预定收益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中,造成保险公司亏损或破产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资金运用收益无法同时满足保险损失赔付、预定收益支付和其他成本支出等,其结果有可能导致保险资本金被侵蚀;造成预定收益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失败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故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者不仅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和市场风险等外部风险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设计缺陷和开发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等内部风险的影响。然而,与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相比,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所面临的风险则有着明显的差异。经营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的保险人虽然也承担着承保风险,但他却可以将“利率风险”推给客户。投资收益的变化只是通过“投资管理费用⒋来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盈利。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并非通过“利率⒋去传导,而是通过“销售”来影响。当经济发展,资本市场走强时,其产品销售火爆,使得“费用”收益增加,盈利增长;而在经济衰退,资本市场走弱时,其产品销售困难,基金资产价值缩水,使得“费用”收益下降,出现亏损。在一定意义上说,以“费用⒋收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基本属于“看天吃饭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营者对于经营时机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说,能对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保险公司的内部风险的因素,而不是保险公司的外部风险的因素。面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复杂,变化多端的现实,本文强调指出,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必须贯穿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整个业务系统中去。首先,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产品开发阶段,通过树立科学的开发理念,使之认识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开发,不是保险公司发展中的一种“投机性”选择,而是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拓展风险管理服务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建立科学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组合策略,关注“承保周期”和“经济周期”,科学把握周期变化规律,并根据“两个周期”变化,选择合理的产品组合方式;通过确立差异化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开发模式,避免保险市场中业已存在的“产品单一、同质化和目标客户不清”等问题的再次发生。其次,在产品销售阶段,通过销售渠道的科学管理、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定规范的产品介绍资料等措施,以引起客户的关注,满足客户的需要。最后,在资金运用阶段,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险资金投资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投资盈利能力,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关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问题。本文指出,由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保险业务存在着与传统的保险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所以,国家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措施发生了变化。具体的说,第一,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不仅需要满足一定的资本需求,而且要保持一定的业务发展规模。资本要求和业务规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一定的资本量支撑着一定的业务发展规模;而业务规模的发展又必需以既定的资本量为前提。不同性质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要求不同的资本量与之相匹配。这种由产品性质决定的资本分配比例,反映到保险监管问题上就是资本监管的差异性。实行分类匹配原则,强化资本比例监管,成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的必然选择。第二,在资产组合监管方面,本文强调应在定量限制监管的基础上,逐步融入“审慎人”规则的理念。依据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性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国际保险资产结构的分布等,研究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险资产组合监管比例,使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在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保险资产组合上实现相对均衡。第三,在信息披露方面,本文认为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化信息披露机制,体现“公开、公正、及时、充分”原则,促使保险公司面向市场和公众,披露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信息,为客户作出正确选择提供可能,为保险公司保持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本文强调,针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风险的而实施的保险监管措施,其目标不是为了单纯的风险防范,而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中的风险与发展的平衡。加强保险监管与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发展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目前中国保监会实施的越来越严厉的监管措施,是防范保险经营风险,保证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监管部门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所实施的监管,是国家对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的一种扶持和鼓励。尽管本文建立了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基本发展策略,但是由于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历史不长,数据不充分,因此本文没有能够对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发展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作者今后会继续关注这一问题的实践发展,继续跟踪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
韦生琼,单丽莎,王蕾[8](2008)在《从紧货币政策下我国寿险业的策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意味着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将持续上升。利率的上调对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和资金运用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存款准备率的上调也会通过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影响间接地作用于寿险业的经营。为此,寿险公司应该树立整合性风险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和创新保障型险种,积极开发利率浮动型产品,建立升值基金,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营的稳定性和营利性。
姚鹏[9](2008)在《寿险精算学——关于保费厘定的研究》文中提出保险精算学是精算师、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专业人士所研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基于概率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和保险。寿险保费的定价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盈利。本文以保费的定价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介绍现有的利息理论、保费的基本知识和厘定保费的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保费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其主要内容如下:介绍了利息理论和随机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分析了利息的未来趋势。说明了保费的特点并列举了传统的厘定保费的多种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厘定保费的理论:建立了“等价年缴保费”的概念,构造了新的数学模型,根据人的心理讨论并拟合出两个针对客户心理的模拟函数,得出使保险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保费计算方法。
潘俊[10](2006)在《随机利率模型下寿险准备金的Monte Carlo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率风险一直以来都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形式,特别是对于寿险公司在进行准备金提留时,预定利率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应提准备金的巨大波动,威胁到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在传统的寿险准备金评估过程中,不论是对于长期寿险还是短期寿险、定期产品还是两全产品,预定利率假设一般都是一个确定的值,特别是在早期的准备金评估中,预定利率甚至从始至终都保持不变,仅仅根据特定的险种和保单期限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种方式下的准备金估计无法反映出利率的波动和趋势变化特性,从而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准备金差额。情景模拟和分析方法(Scenario Analysis)是目前最常用的准备金评估方法之一。它是指就某一主题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境进行研究,识别影响研究主体或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以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前景。它通过人为选定一些主要因素的可能出现的值,获得准备金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结果,为整体判断提供一定依据。对利率进行情景模拟和分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每种可能情景下采用单一确定利率,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算,能够获得利率整体变化条件下准备金提留额度变化的灵敏度;另一种是在每种情景下,利率在不同保单的期间假设不同,也即利率采用了不同的趋势假设。这种方法能够使每种情景更加接近实际利率趋势变化,能够很好的反映年与年之间利率变化对准备金的影响。Monte Carlo模拟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特别是情景分析方法的改进,它弥补了情景分析方法在模拟数量上的不足,覆盖了足够多的情景假设;同时通过对模拟样本进行统计,获取了传统情景方法下无法获得的信息,使分析更具有参考性和实用性。本文通过对传统条件下准备金提留算法进行改进,以及选择适当的利率模型,实现了Monte Carlo模拟在准备金分析上的实证应用,提出了在随机利率条件下,利率风险准备金提留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数理方法。这对于公司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保证准备金充足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利率调整后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率调整后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Vasicek模型下寿险公司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偿二代”标准法及蒙特卡洛模拟法介绍 |
(一) “偿二代”标准法 |
1. 资产评估方法 |
2. 负债评估方法 |
3. 不利情景设置 |
(二) 蒙特卡洛模拟法 |
四、建模思路 |
(一) “偿二代”标准法度量不利情景参数 |
(二) 资产负债评估原则不一致的影响 |
五、Vasicek模型分析 |
(一) Vasicek模型概述 |
(二) Vasicek模型未知参数极大似然估计 |
(三) 数据选取及实证结果 |
1. 数据选取 |
2. 平稳性检验 |
3. 参数估计 |
4. 蒙特卡洛模拟 |
六、利率风险最低资本模型 |
(一) 产品选择及假设制定 |
1. 资产 |
2. 负债 |
(二) 利率风险最低资本 |
1.“偿二代”标准法 |
2. 蒙特卡洛模拟法 |
七、总结 |
(2)基于产品和税惠角度的个人年金保险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2.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与主要特征 |
2.1.1 养老保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
2.1.2 成立专业养老公司,实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
2.1.3 开展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业务,实现服务创新 |
2.2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1 相关扶持政策存在不足 |
2.2.2 保险公司供给存在不足 |
2.2.3 个人年金需求存在不足 |
2.2.4 保险公司对资金的投资管理能力不足 |
3.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发展潜力分析 |
3.1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不足迫切需要发展个人年金保险 |
3.1.1 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要求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
3.1.2 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的局限性 |
3.1.3 企业年金发展的困境 |
3.1.4 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紧迫性 |
3.2 影响我国个人年金保险发展的其他因素分析 |
3.2.1 经济因素的影响 |
3.2.2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
3.2.3 人口因素的影响 |
3.2.4 税收政策的影响 |
3.2.5 法律制度的影响 |
4.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产品创新研究 |
4.1 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特征分析 |
4.1.1 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形式 |
4.1.2 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定价特点 |
4.1.3 个人年金保险产品的给付特点 |
4.2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 |
4.2.1 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
4.2.2 现有年金产品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弱 |
4.2.3 传统年金产品的固定利率存在缺陷 |
4.2.4 新型年金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不足 |
4.3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产品创新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变额年金保险 |
4.3.1 变额年金的产生与发展 |
4.3.2 国外发展变额年金的经验分析 |
4.3.3 变额年金在我国的初步发展及面临的障碍分析 |
4.3.4 大力发展我国变额年金保险的建议 |
4.4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其他产品创新路径 |
4.4.1 账户型定额递延年金产品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
4.4.2 权益指数年金及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
5.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的税收制度创新研究 |
5.1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经验借鉴 |
5.1.1 我国现行的个人年金保险税收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
5.1.2 国外个人年金的税收政策分析 |
5.1.3 外国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5.2 我国个人年金保险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 |
5.2.1 常见税收优惠模式 |
5.2.2 税收优惠模式的模型分析 |
5.2.3 我国税收模式的现实选择 |
5.3 我国个税递延性年金保险的发展建议 |
5.3.1 我国个税递延型年金保险发展的技术设计 |
5.3.2 建立与我国个税递延型年金保险相适应的税法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寿险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率变化与寿险业相关分析 |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 |
(一)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 |
1、给寿险投资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1) 投资规模的扩大化很难被炒高。 |
(2) 协议存款使寿险投资选择性更广。 |
2、利率市场化的实行有利于寿险公司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其保单的额定利率。 |
3、有利于提高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
(二) 从消极的方面来看利率市场化对寿险业的影响。 |
三、对寿险公司的几点建议 |
(4)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2 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 |
1.4.3 创新点 |
第2章 货币流动性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 货币流动性供给与需求理论 |
2.1.1 货币流动性供给理论 |
2.1.2 货币流动性需求理论 |
2.2 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2.2.1 康替龙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2.2.2 休谟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2.2.3 费雪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2.2.4 魏克赛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2.2.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 |
2.3 蒙代尔-弗莱明的内外均衡理论 |
第3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规模与结构分析 |
3.1 中国货币流动性的内涵与测度 |
3.2 中国货币流动性基本特征 |
3.2.1 总量飞速增长 |
3.2.2 结构呈"X"型曲线 |
3.2.3 外汇资产成为货币流动性形成的主要渠道 |
3.3 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
3.3.1 外部原因—全球主要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 |
3.3.2 内部原因—GDP快速增长 |
3.3.3 内部原因之二——宽松货币政策 |
3.4 中美货币总量与结构对比分析 |
3.4.1 总量比较 |
3.4.2 结构分析 |
第4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分析 |
4.1 流动性管理效应判断标准 |
4.1.1 与经济增长相匹配 |
4.1.2 与资产价格相适应 |
4.1.3 与经济周期相协调 |
4.2 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 |
4.2.1 流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
4.2.2 流动性与一般均衡理论 |
4.2.3 流动性与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
4.3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模型构建 |
4.3.1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4.3.2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关系分析 |
4.3.3 中国货币流动性与经济周期关系分析 |
4.4 结论 |
第5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分析 |
5.1 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在中国的运用 |
5.1.1 货币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与国际经验 |
5.1.2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 |
5.1.3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历史回顾 |
5.2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测算 |
5.2.1 存款准备金 |
5.2.2 公开市场操作 |
5.2.3 利率工具 |
5.3 结论 |
第6章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与工具运用的现实选择 |
6.1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面临的挑战 |
6.1.1 货币流动性充裕隐藏潜在货币危机 |
6.1.2 货币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加剧 |
6.1.3 高货币存量制约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 |
6.1.4 国际收支不平衡限制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
6.2 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模式设计 |
6.2.1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核心——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作用 |
6.2.2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基础——以M2与社会融资规模为中介目标 |
6.2.3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指标——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体系构建 |
6.2.4 货币流动性控制的关键——外汇储备投资优化管理 |
6.3 提高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水平的措施 |
6.3.1 调整货币供应量与均衡利率 |
6.3.2 控制股票市场与房价波动 |
6.3.3 实施逆周期调控 |
6.3.4 完善流动性管理预警监测体系 |
6.4 改善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工具运用效果的措施 |
6.4.1 改进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方式 |
6.4.2 转变公开市场操作方式 |
6.4.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6.5 本文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0.2.1 保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简介 |
0.2.2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0.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及其财务管理概述 |
1.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定义、分类 |
1.2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的目的、方式 |
1.3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比较分析 |
1.3.1 与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比较分析 |
1.3.2 与国外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比较分析 |
2. 财务管理筹资:产品的开发 |
2.1 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现状 |
2.2 产品险种多元化分析 |
2.3 产品增加保险期限的分析 |
2.4 设定符合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特点的预定利率 |
3.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财务风险控制 |
3.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风险的分析 |
3.2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市场资金运用分析 |
3.2.1 财险资金投资渠道概况 |
3.2.2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投资现状分析 |
3.2.3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投资的建议 |
3.3 基于产品特点的资产负债管理 |
3.3.1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概述 |
3.3.2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
3.3.3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资产负债管理基本运作 |
3.3.3.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负债和对应资产的构成分析 |
3.3.3.2 资金运用中的具体运作 |
3.3.4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负债的调整 |
4.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会计损益确认 |
4.1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会计处理原则 |
4.2 独立账户的处理基本原则 |
4.3 会计处理以及存在的问题 |
4.4 计提准备金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四、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
第一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理论界定 |
一、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再认识 |
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性质界定 |
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特征 |
四、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功能作用 |
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经营的理论基础 |
一、科学发展观 |
二、保险功能理论 |
三、金融发展与创新 |
第二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国际经验 |
第一节 日本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 |
一、日本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演化 |
二、第一火灾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教训 |
第二节 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 |
一、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发展演化 |
二、韩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特征与再保险安排 |
第三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实践基础:日韩经验 |
一、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产生的市场诱因 |
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环境基础 |
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监管基础 |
四、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发展 |
第三章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中国实践 |
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演化 |
一、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雏形 |
二、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兴起 |
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创新发展 |
四、小结 |
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模式 |
一、模式选择 |
二、模式分析 |
三、基本评价 |
第四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盈利分析 |
第一节 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 |
一、基本模型 |
二、一年期产品的盈亏平衡算例 |
三、多年期产品的盈利模型及其算例 |
第二节 非预定收益型产品的盈利模式分析 |
一、基本分析 |
二、具体产品的资金运用收益测算 |
三、具体产品的盈利测算 |
第五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 |
第一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
一、传统保险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
二、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
三、非预定收益型投资产品经营的风险分析 |
第二节 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风险防范 |
一、产品开发阶段的风险防范策略 |
二、产品销售阶段的风险防范策略 |
三、产品资金运用的风险防范策略 |
四、小结 |
第六章 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的市场监管 |
第一节 偿付能力监管 |
一、模型分析 |
二、资本要求监管 |
三、风险准备要求 |
第二节 资产组合监管 |
一、资产组合监管的一般模式 |
二、中国的保险资产组合监管 |
第三节 信息披露监管 |
一、保险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二、保险信息披露监管的改进 |
第四节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8)从紧货币政策下我国寿险业的策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紧货币政策对寿险承保业务的影响 |
(一) 利率上调对寿险承保业务的影响 |
1.利率上调对传统保障类产品的影响。 |
2.利率上调对储蓄型产品的影响。 |
3.利率上调对理财类产品的影响。 |
(二)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 |
二、从紧货币政策对寿险业资金运用的影响 |
(一) 利率上升将提高利息型产品的投资收益。 |
(二) 利率上升对资本所得型产品的收益率影响较为复杂。 |
三、从紧货币政策下, 寿险业的策略选择 |
(一) 大力发展保障险种是根本 |
(二) 积极开发新型产品是关键 |
(三) 建立整合性风险管理机制是保证 |
(9)寿险精算学——关于保费厘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利息理论 |
1.1 利息 |
1.1.1 利息的定义 |
1.1.2 影响利息的因素 |
1.1.2.1 本金 |
1.1.2.2 时期 |
1.1.2.3 通货膨胀 |
1.1.2.4 风险 |
1.1.3 支付利息的方式 |
1.1.3.1 期末支付 |
1.1.3.2 期初支付 |
1.1.4 计算利息的方法 |
1.1.4.1 单利法 |
1.1.4.2 复利法 |
1.2 贴现率与利息率 |
1.3 现金流量的现值和终值计算 |
第二章 随机利率 |
2.1 随机利率的定义 |
2.2 基本模型 |
2.3 说明 |
第三章 保费的计算 |
3.1 保费的概念和计算基础 |
3.1.1 保费的概念 |
3.1.2 对保费的剖析 |
3.1.3 保费的计算特点和原则 |
3.2 趸缴纯保费的计算 |
3.3 定期缴纳的均衡纯保费 |
3.3.1 自然保费和均衡保费 |
3.3.2 均衡纯保费计算的一般原理 |
3.3.3 死亡保险的年均衡纯保费 |
3.4 费用负荷毛保费的计算 |
3.4.1 费用分析 |
3.4.2 均衡费用负荷毛保费的计算 |
3.5 毛保费的计算 |
3.6 毛保费率 |
3.6.1 现有附加保费精算模型 |
3.6.1.1 固定比率模型 |
3.6.1.2 变动比率模型 |
3.6.1.3 三元素模型 |
3.6.2 附加保费精算模型的改进 |
3.7 风险附加 |
3.8 总结 |
第四章 经济学观点的保费计算方法 |
4.1 经济学观点及其数学描述 |
4.2 经济学观点在寿险精算中的应用 |
第五章 制定储蓄型保险总保费的新方法 |
5.1 引言 |
5.1.1 背景介绍 |
5.1.2 传统计算方法的缺陷 |
5.2 实例分析 |
5.2.1 构建模型 |
5.2.2 确定函数 |
5.2.2.1 等价年缴保费 |
5.2.2.2 构造函数 |
5.3 关于本章计算的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随机利率模型下寿险准备金的Monte Carlo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章 传统条件下的准备金评估 |
2.1 确定利率条件下准备金评估 |
2.1.1 传统利率假设 |
2.1.2 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
2.1.3 常用的准备金评估 |
2.2 利率情景模拟下的准备金评估 |
2.2.1 两种不同的利率情景 |
2.2.2 准备金公式的调整 |
2.2.3 情景分析的应用 |
2.3 传统利率条件下情景分析的优点与不足 |
第3章 Monte Carlo 模拟方法 |
3.1 Monte Carlo 模拟的简介 |
3.2 Monte Carlo 模拟的一般步骤 |
3.2.1 构造或描述概率过程 |
3.2.2 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抽样 |
3.2.3 建立各种估计量 |
3.3 随机利率模型在Monte Carlo 模拟下的实现 |
3.3.1 利率模型的选择 |
3.3.2 @risk 中利率模型的实现 |
3.3.3 随机利率模型进行准备金评估的简单演示 |
第4章 Monte Carlo 随机利率模拟下准备金评估实证 |
4.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4.2 随机利率下的准备金模拟 |
4.2.1 利率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4.2.2 利率模型及参数的选定 |
4.2.3 随机利率模拟过程 |
4.3 对随机利率下的准备金评估 |
4.3.1 基本数值特征 |
4.3.2 置信度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经调整后的一年定期利率 |
附录C 变动利率下换算函数递推式的证明 |
附录D 关于Cx 递推式的说明 |
致谢 |
四、利率调整后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Vasicek模型下寿险公司利率风险最低资本研究[J]. 郑苏晋,韩雪,张乐然. 保险研究, 2017(03)
- [2]基于产品和税惠角度的个人年金保险创新研究[D]. 魏乐.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3]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寿险业的影响[J]. 杨奕. 现代商业, 2011(18)
- [4]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 高鸿. 天津财经大学, 2011(10)
- [5]会计新政困扰平安估值[N]. 杜雅文. 中国证券报, 2009
- [6]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财务管理研究[D]. 廖臣民.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7)
- [7]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经营研究[D]. 吴志军. 武汉大学, 2009(05)
- [8]从紧货币政策下我国寿险业的策略选择[J]. 韦生琼,单丽莎,王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8(10)
- [9]寿险精算学——关于保费厘定的研究[D]. 姚鹏. 东北大学, 2008(03)
- [10]随机利率模型下寿险准备金的Monte Carlo分析[D]. 潘俊. 湖南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