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

一、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谢志强[1](2021)在《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该文介绍了山区茶叶无公害种植规划方案,并从茶树品种优选、施肥管理、修剪方案、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叶栽培方法,以期提升山区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减少茶叶种植对山区生态环境产生的污染。

徐凯明,邵建云[2](2019)在《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陕西现有茶园已逾13.3万hm2,年产值上百亿元,位列全国产茶省区第七,具有了较大的规模。然而培育管理差,单产不高。笔者在多年讲授陕西茶树栽培及深入实践与理论探索基础上,对陕西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进行了梳理论述。主要有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重点对荒芜半荒芜茶园的秋冬季管理主要技术进行了论述。旨在逐步提高陕西茶园秋冬季管理水平。

刘海洋[3](2018)在《镇江地区机械化茶园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原产于我国,属于被子植物门(Division 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Class Dicotyledoneae)、山茶目(Order Theales)、山茶科(Family Theaceae)、山茶属(Genus CamelliaL.)。我国是茶叶生产的发源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茶类众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茶园面积达300万hm2,居世界首位。但相比其他茶叶大国,我国茶叶生产机械装备比较落后,在茶园管理机械方面,我国远远落后于日本、印度、肯尼亚等主要产茶国。从国内外茶园管理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茶园机械化管理是发展茶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虽然近年来,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得到了大量的研制和生产,但因茶园的老化、茶树栽培和管护与现有机械不相适应,茶园机械化操作难度很大,甚至一些机械进得了田头进不了茶园。虽然科研人员对茶园机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生态茶园、无公害茶园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程和标准,但在机械化茶园规划与建设上鲜有研究,本课题围绕镇江地区机械化茶园规划与建设为中心开展研究,从机械化茶园规划、栽植品种、固定设施配套、茶园防护及鲜叶采收机械化方面加强研究。本课题加强机械化茶园的规划与建设研究,对实现茶园全程的机械化操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罗曦,陈宇,毛建辉,曾丹,张小梅[4](2017)在《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通过对四川名山区和洪雅县等主要茶区的茶园秋冬季主要病虫害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四川茶区秋冬季节雨水多,秋冬茶园多以茶炭疽病、煤烟病和茶饼病等病害为主,零星茶园有少量的茶小绿叶蝉、茶蚧和茶尺蠖发生。针对秋冬茶园病多虫少的特征,提出一套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

高水练[5](2017)在《基于SEM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 ——以安溪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茶叶是全球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人们温饱以后一种良好的保健和精神享受饮品。全球约有6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2016年,世界茶园面积达494.22万hm2。中国占有世界60%的茶园,其中85%左右的茶园为8000万名茶农所拥有,茶叶是这些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目前茶园生态状况好坏参差不齐,农户所属茶园生态建设推进缓慢,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属性的茶树生态效益备受争议,而且不少人认为茶园具有负的外部影响。现有研究还无法清晰地系统解释这一共性问题,未能明确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驱动机理。为探明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经,明确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外部性的属性及其大小,本文以行为理论、动机理论、外部性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实验观测、计量分析、统计描述等方法,围绕如何驱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这一研究中心任务,从茶园生态现实情况分析及其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到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理论框架构建,再到应用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识别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关键驱动与作用路径,并对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成本收益进行核算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研究,最后提出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丰富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特色案例研究范畴,也为推动农户进行茶园生态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茶园生态状况改善,从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推进茶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七个方面:其一,通过对茶园生态状况观测与调查发现,中国农户拥有全国85%左右的茶园,但是单户茶园面积小而分散,不同农户茶园交织在一起,茶叶种植环节盈利能力较差、运行绩效低,普遍存在生态状况参差不齐,农户茶园生态建设推进缓慢等共性现实问题。各茶区在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显得乏力;茶农在茶园生态建设上存在资金短缺、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缺乏、道路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其二,现有研究己不少相关成果,但在生态茶园的通用基本规范、茶园定量化生态效益与生态建设成本、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外部性属性及大小、所涉及的相关利益关系及其协调机制等方面研究还比较薄弱,无法为有效推进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其三,现实中存在对生态茶园认识不统一、茶农生态行为选择困难,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存在外部性,而且农户在茶园生态建设中涉及长短利益难以协同、得与失心理感受落差比较大、自己建生态而别人受益的心理不平衡等利益博弈关系,简单地采用常规的税收、补贴、合并、产权交易等政府干预手段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政策上,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会受到影响。其四,茶园生态建设过程受到气候、土壤、自然和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大,建成后也会对外界产生环境价值溢出效应,具有正外部性,投入高、效益跟不上,其行为函数为可以在一般行为函数B=F(P·E)的基础上,可以修正为B’=α(P·E)+β;较纯茶园的供给曲线,生态茶园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且斜率变大,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适需求量。其五,利用结构方程计量模型(SEM)和有效的样本数据,对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驱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内在机理是在外部性影响下,政策因素、生态意识、发展期望通过驱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而有效地改善茶园生态状况。其中,政策因素、生态意识和发展期望三项关键驱动因素的影响大小(标准化系数值)分别为0.43、0.36、0.21;而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可以改善茶园生态状况,解释度为0.87。此外,对调查统计结果、生态茶园的成本收益、生态茶叶需求进一步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需求因素、资源与能力和成本效益三项因素可能制约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其六,根据水土流失的实验观测数据和参考森林、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评估了生态茶园环境价值,并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茶园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成本与收益,以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私人利润损失为底限,以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价值增值为高限,以201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环境溢出价值(外部性)在0.59~3.33万元/(hm2·a)之间,具有正外部性。其七,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外部性评估、常规驱动政策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提高茶园生态建设政策的针对性、健全生态茶叶消费的市场引导机制、增强农户茶园生态建设意识与能力、完善优质高效的茶园生态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茶园发展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

孙碧玲[6](2017)在《潮州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业、茶农与茶企研究(1949-2016) ——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凤凰单丛茶发源于潮州的凤凰山脉,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是凤凰单丛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凤凰单丛茶叶生产已经成为潮州市凤凰镇的主导经济产业。茶企和茶农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进行无序开发,对凤凰山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以及污染,严重影响到凤凰单丛茶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凤凰单丛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也产生现实冲突。本研究认为,把凤凰单丛茶作为一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以实现凤凰单丛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系统思考茶业发展、茶农发展和茶企发展三者的关系。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对建国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业,茶农和茶企三者的发展过程进行历史性的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凤凰单丛茶未来的发展对策以及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本研究使用口述历史和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同时采用可视化呈现的方式以增强直观性。口述史调查用时一年半,研究采访11名受访者,并走访考察多家茶企,包括凤凰单丛专业研究者,茶企负责人和各种类型的茶农,访谈记录文字5万字左右。研究发现:第一,建国后凤凰单丛茶的生产在种植、茶园管理以及茶树剪修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种植技术从传统有性繁殖转为无性繁殖;茶园管理方面,经历了从传统管理、现代茶园管理以及有机茶园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开始重视茶树剪修,并通过剪修方法来提高茶叶产量;第二,建国后凤凰单丛茶在茶叶采制技术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制茶工具的改进与提升,其经历一个从靠人力人工为主,逐渐使用畜力、水力,最后到使用电力实现机械化,甚至自动化的过程;第三,凤凰茶农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知识型茶农,技术型茶农,弃农从商型茶农和普通茶农,帮助普通茶农走上种茶致富之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第四,茶企发展方面,1985年前茶企数量少,发展较慢;1985年以后,凤凰单丛茶企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一些茶企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事有机茶生产和经营。最后,基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本研究认为凤凰单丛茶未来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处理好茶业、茶农和茶企三者的发展关系。一是引导凤凰单丛茶业走生态化发展道路;二是茶企转变职能,茶企职能加入保护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自然资源是当务之急。三是提升茶农的生态意识,政府通过宣传和培训,让茶农认识到保护茶叶生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升茶农的保护生态的基本技能;茶企组织茶农有序开发和生产,让茶农切实享受到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好处和经济利益。

王利[7](2017)在《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大多数人们还是趋向于接受安全无公害的食品。所以,人们对于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也就更加看重。对于应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对茶叶中的有害农药杂质进行控制,还能够保障无公害茶叶的绿色生态性质。只有在茶叶栽培中使用无公害的茶叶栽培技术,才能保证培养出的茶叶能够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无公害的茶叶栽培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选择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树种的选择、无公害茶树施肥技术的选择、茶树剪裁的手段、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以及无公害茶园土壤的管理等六个方面,来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进行应用介绍,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无公害茶叶。

程海涛,程秀洲,邢潇晨,芦睿,胡俊龙[8](2017)在《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茶园栽培管理是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述了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茶园的立地条件、茶树的品种选择、种植、水肥管理、茶树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和采摘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更好地建立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茶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刘爽,张玲芳,沈健[9](2016)在《九江茶区茶园管理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以九江茶区地理自然条件为依据,概述了茶园管理各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及从栽培准备、品种选择、到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为九江市扩大茶面积,提高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10](2015)在《漳平水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漳平水仙茶以福建水仙为原料加工而成,是漳平市特色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针对福建水仙品种特性及漳平水仙茶品质特征对加工原料的要求,从基地选择、定植建园,茶树幼龄期抗旱保苗、杂草管控、定型修剪,到成龄茶园土肥水、茶树采剪养管理及采摘期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与福建水仙相配套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漳平水仙茶高产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

二、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区茶叶无公害种植规划方案
2 优选茶树品种
3 合理施肥
    3.1 有机肥
    3.2 有机与无机肥混施
    3.3 基肥
    3.4 绿肥
    3.5 叶面肥
4 科学修剪
5 病虫害绿色防治
6 无公害加工

(2)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 在陕南茶园培育实际中, 茶园秋季管理常延至冬季, 常称秋冬管理
    1.2 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的时段
    1.3 秋冬季是茶园管理的重要时期
    1.4 秋冬季管理能消灭茶园草荒, 减少病虫危害
    1.5 秋冬季管理对茶园增产提质作用较大
    1.6 秋冬季管理是茶叶生产必不可少的工作
    1.7 搞好秋冬季茶园管理的意义重大
2 陕南秋冬季茶园管理的主要内容
3 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 (步骤方法)
    3.1 荒芜或半荒芜成龄茶园的秋冬管理技术步骤方法
        3.1.1 初秋前后, 割除杂草, 亮出茶行
        3.1.2 耕挖茶行, 除净草根树茬, 疏松耕层
        3.1.3 对茶树上的枯枝朽杆等进行修剪
        3.1.4 开沟施肥, 促进根系更新及枝叶萌发
        3.1.5 在中秋节前后, 应进行打顶养蓬, 预防冻害
        3.1.6 修沟补坎等水利化工作, 改善水肥流失状况
    3.2 在管正常成龄茶园的秋冬管理技术要点
    3.3 幼龄茶园秋冬管理技术要点
4 结束语

(3)镇江地区机械化茶园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意义
        2.1 目的
        2.2 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机械化茶园发展现状
        3.2 新建茶园规划
        3.3 镇江地区常规栽植茶树品种
        3.4 茶园灌溉
        3.5 镇江地区主要虫害
        3.6 茶园肥料管理
        3.7 茶树分枝习性及修剪生理基础和效应
        3.8 鲜叶合理采收
    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4.1 主要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建机械化茶园的建植研究
    1 园地选择土壤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仪器设备
        1.4 数据分析
        1.5 试验小结
    2 土地区块规划坡度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数据分析
        2.5 试验小结
    3 道路网设计
        3.1 干道设计
        3.2 支道设计
        3.3 步道设计
        3.4 道路设计小结
    4 排水蓄水系统设计
        4.1 隔离沟
        4.2 纵沟
        4.3 横沟
        4.4 沉沙坑
        4.5 蓄水池
        4.6 设计小结
    5 防护林
    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建机械化茶园的品种选择研究
    1 镇江地区现有品种调查
        1.1 调查方法
        1.2 数据统计及分析
        1.3 调查小结
    2 茶树良种的选择与搭配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数据分析
        2.5 试验小结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械化茶园的固定设施设备配置研究
    1 喷灌配置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仪器设备
        1.4 数据分析
        1.5 试验小结
    2 防霜机配置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数据分析
        2.5 试验小结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机械化茶园的绿色防控及施肥管理研究
    1 机械化虫害防治研究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仪器设备
        1.4 数据分析
        1.5 试验小结
    2 杀虫灯防控配置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数据分析
        2.5 试验小结
    3 灭虫板防控配置试验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仪器设备
        3.4 数据分析
        3.5 试验小结
    4 机械化施肥管理研究试验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试验仪器设备
        4.4 数据分析
        4.5 试验小结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机械化茶园修剪及鲜叶采收研究
    1 机械化修剪研究试验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仪器设备
        1.4 数据分析
        1.5 试验小结
    2 鲜叶机械化采摘研究试验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仪器设备
        2.4 数据分析
        2.5 试验小结
    3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论文发表情况

(4)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树修剪
2 冬耕培土
3 药剂防控
    3.1 提前防治茶饼病
    3.2 非采摘期, 在茶园修剪冬耕培土之后药剂封园
4 施肥防冻

(5)基于SEM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 ——以安溪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生态茶园
        1.5.2 纯茶园
        1.5.3 茶园生态建设行为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生态茶园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2.1.1 关于生态茶园模式的研究
        2.1.2 关于茶园生态建设技术的研究
        2.1.3 关于生态茶园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研究
    2.2 茶园生态环境价值研究——参照森林外部性
        2.2.1 关于经济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政策的研究
        2.2.2 关于森林外部性及补偿机制的研究
        2.2.3 关于茶园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
    2.3 生态行为驱动机理与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3.1 关于生态行为驱动机理的研究
        2.3.2 关于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3 茶园生态建设现状分析——以安溪县为例
    3.1 茶叶种植环节的业态情况——基于福建茶业背景的分析
    3.2 实证研究区域概况——安溪县
    3.3 生态茶园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3.3.1 评估指标选择
        3.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3 生态茶园环境价值评估结果
    3.4 茶园生态建设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3.4.1 茶园生态建设模式
        3.4.2 茶园生态建设推广方式
        3.4.3 茶园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3.4.4 茶园生态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3.5 农户在茶园生态建设中存在的困难
        3.5.1 农户对茶园生态模式的选择困难
        3.5.2 农户面临茶园生态建设的复杂利益关系
        3.5.3 农户在茶园生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3.6 本章小结
4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
    4.1 理论基础
        4.1.1 行为理论
        4.1.2 动机理论
        4.1.3 外部性理论
    4.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存在外部性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4.3 外部性内在化政策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应用中的理论困境
        4.3.1 税收与补贴政策理论的应用与局限性
        4.3.2 企业合并政策理论的应用与局限性
        4.3.3 规定财产权政策理论的应用与局限性
    4.4 外部性影响下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
        4.4.1 农户行为与农户生态行为特征
        4.4.2 外部性影响下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模式
        4.4.3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假设
        4.4.4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的作用路径假设
        4.4.5 外部性影响下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整体框架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变量设计与安溪县样本数据收集
    5.1 测量变量设计
        5.1.1 茶园生态状况的测量变量设计
        5.1.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测量变量设计
        5.1.3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潜在驱动因素的测量变量设计
    5.2 问卷设计
    5.3 数据收集
        5.3.1 研究样本选择
        5.3.2 数据收集方式
        5.3.3 样本问卷情况
    5.4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1 茶园生态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5.4.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5.4.3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潜在驱动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样本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6.1 信度检验
        6.1.1 茶园生态状况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3 政策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4 需求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5 生态意识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6 资源与能力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7 成本收益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1.8 发展期望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信度检验
    6.2 效度检验
        6.2.1 茶园生态状况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3 政策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4 需求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5 生态意识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6 资源与能力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7 收益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2.8 期望驱动因素测量量表的效度检验
    6.3 本章小结
7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实证分析——基于安溪县的样本数据
    7.1 研究方法的选择——结构方程模型计量分析
        7.1.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与用途
        7.1.2 结构方程模型的数学模型
        7.1.3 分析软件与模型适配度指标选择
    7.2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相关变量
    7.3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潜在变量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4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
        7.4.1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步拟合与评价
        7.4.2 结构方程模型的逐步修正与确定
    7.5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关键驱动因素与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7.5.1 关键驱动因素识别结果
        7.5.2 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7.6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识别结果的讨论
        7.6.1 政策因素的讨论
        7.6.2 需求因素的讨论
        7.6.3 生态意识因素的讨论
        7.6.4 资源与能力因素的讨论
        7.6.5 成本收益因素的讨论
        7.6.6 发展期望因素的讨论
    7.7 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对生态状况驱动作用识别结果的讨论
    7.8 本章小结
8 推动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的政策建议
    8.1 提高茶园生态建设政策的针对性
        8.1.1 统一规划茶园适宜区
        8.1.2 规范生态茶园基本标准
        8.1.3 加快生态茶园的林权颁证步伐
        8.1.4 实施事后奖补的生态补偿措施
        8.1.5 加强茶园生态环境执法
    8.2 健全生态茶叶消费的市场引导机制
        8.2.1 开展茶叶生态认证
        8.2.2 明确生态茶叶特征
        8.2.3 引导生态茶叶消费
    8.3 增强农户茶园生态意识与建设能力
        8.3.1 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茶业发展观念
        8.3.2 支持共性实用生态技术研究
        8.3.3 加强生态茶园示范网点建设
        8.3.4 加大茶园生态建设与管理培训力度
    8.4 完善优质高效的茶园生态服务体系
        8.4.1 指导成立生态服务组织
        8.4.2 推进茶园连片生态建设
        8.4.3 开展统一茶园生态管理
    8.5 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茶园发展模式
        8.5.1 发展茶区生态农业综合体
        8.5.2 建设生态茶庄园
        8.5.3 优化茶园复合种养经济结构
    8.6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9.2.1 可能的创新之处
        9.2.2 存在的不足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6)潮州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业、茶农与茶企研究(1949-2016) ——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回顾
        1.3.1 与凤凰单丛古茶有关的史料整理
        1.3.2 对凤凰单丛茶命名及历史由来
        1.3.3 古籍中对凤凰单丛茶的种植、采摘、制作的研究
        1.3.4 凤凰单丛茶研究最新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资料来源
    1.5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2 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概况
    2.1 历史发展
    2.2 自然环境
        2.2.1 地理条件
        2.2.2 土壤条件
        2.2.3 日照和气温
        2.2.4 降雨量和湿度
        2.2.5 雾日和霜期
    2.3 人口及分布现状
3 建国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叶生产发展
    3.1 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
        3.1.1 种子直播
        3.1.2 茶枝扦插
        3.1.3 嫁接换种
    3.2 茶园管理技术的发展
        3.2.1 传统茶园管理阶段
        3.2.2 现代茶园管理阶段
        3.2.3 有机茶园管理阶段
    3.3 茶树剪修技术的发展
    3.4 小结
4 建国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叶采制技术发展
    4.1 凤凰单丛茶制茶工序简介
        4.1.1 采摘鲜叶
        4.1.2 晒青、晾青
        4.1.3 做青
        4.1.4 杀青
        4.1.5 揉捻
        4.1.6 干燥(烘焙)
    4.2 茶叶采摘技术发展
        4.2.1 采摘期的选择
        4.2.2 采摘方法
    4.3 茶叶制作技术发展
        4.3.1 做青工具的发展
        4.3.2 杀青工具的发展
        4.3.3 揉捻工具的发展
        4.3.4 烘焙工具的发展
    4.4 小结
5 建国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茶农的发展
    5.1 知识型茶农:知识改变命运
        5.1.1 早年的经历
        5.1.2 良好的洞见
        5.1.3 敏感的市场意识
        5.1.4 开阔的视野
    5.2 技术型茶农:技术是竞争核心
        5.2.1 早年经历
        5.2.2 靠技术起家
        5.2.3 做个脚踏实地的茶商
    5.3 弃农从商型茶农:在市场经济中勇敢闯荡的凤凰茶农
        5.3.1 早年经历
        5.3.2 错失的市场机遇
        5.3.3 靠勤奋走向成功
        5.3.4 转型的思考和尝试
    5.4 普通茶农:靠天吃饭,辛苦的大多数
        5.4.1 早年经历
        5.4.2 被动的跟随者
        5.4.3 对未来的期望
    5.5 小结
6 建国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茶企的发展
    6.1 建国初期至1985年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茶企发展状况
        6.1.1 茶叶生产组织发展
        6.1.2 茶叶购销组织的发展
    6.2 1985年后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茶企发展状况
    6.3 凤凰单丛茶企的个案观察
    6.4 小结
7 结语:凤凰单丛茶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
    7.1 引导凤凰单丛茶业走生态化开发道路
    7.2 转变茶企的职能
    7.3 提升茶农生态意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清单
附录B 访谈提纲(选)
附录C 部分访谈资料图片(选)

(7)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公害茶叶基地的选择
2 无公害茶树树种的选择
3 无公害茶树施肥技术的应用
    3.1 无公害肥料的选择
    3.2 无公害肥料的使用
4 无公害茶树的修剪采摘
5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5.1 农业防治技术
    5.2 物理防治方法
    5.3 生物防治技术
    5.4 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
6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中的茶园土壤管理
结论

(8)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茶树种植
    2.1 种植设计
    2.2 种子直播
        2.2.1 选择合格的茶树种子。
        2.2.2 播种。
    2.3 茶苗移栽和管理
        2.3.1 茶苗选择。
        2.3.2 移栽时间。
        2.3.3 栽植。
        2.3.4 茶苗管理。
3 水肥管理
    3.1 水分管理
    3.2 合理施肥
4 茶树修剪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5.1 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影响
    5.2 利用害虫习性进行物理防治
    5.3 在沿河滩区利用生物多样性建设复合型人工立体生态茶园
    5.4 利用药物合理防治
6 采摘与收获

(9)九江茶区茶园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树栽培前准备
    1.1 种植前的深翻
    1.2 施底肥
2 种植时间和方法
3 茶树种植品种的选择
4 茶树修剪
    4.1 新种植茶园的定型修剪
    4.2 低改茶园的整形修剪
5 茶园施肥
6 茶园病虫害

(10)漳平水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标准建园
    1.1深厚园地选择
    1.2适时适度密植
2幼龄期管理
    2.1水分管理
    2.2杂草管理
    2.3定型修剪
    2.4其它措施
3成龄期管理
    3.1肥水管理
        3.1.1水分管理
        3.1.2科学施肥
    3.2合理修剪
        3.2.1壮龄期适时轻、深修剪
        3.2.2老龄期重修剪、台刈
    3.3精耕细作
    3.4病虫防控
        3.4.1优先使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3.4.2推行茶园生物防治
        3.4.3适时化学防治
    3.5采摘期调控
        3.5.1修剪调控
        3.5.2施肥调节
        3.5.3设施栽培调控
4结论

四、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谢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1(07)
  • [2]陕南茶园秋冬季培育管理技术[J]. 徐凯明,邵建云. 陕西农业科学, 2019(07)
  • [3]镇江地区机械化茶园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D]. 刘海洋. 扬州大学, 2018(05)
  • [4]秋冬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J]. 罗曦,陈宇,毛建辉,曾丹,张小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17(12)
  • [5]基于SEM的农户茶园生态建设行为驱动因素研究 ——以安溪县为例[D]. 高水练.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6)
  • [6]潮州传统凤凰单丛茶产区的茶业、茶农与茶企研究(1949-2016) ——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D]. 孙碧玲.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J]. 王利. 福建茶叶, 2017(01)
  • [8]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J]. 程海涛,程秀洲,邢潇晨,芦睿,胡俊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1)
  • [9]九江茶区茶园管理技术要点[J]. 刘爽,张玲芳,沈健.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6)
  • [10]漳平水仙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中国茶叶加工, 2015(03)

标签:;  ;  ;  ;  ;  

无公害茶园秋冬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