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铭慧,李万瑶[1](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研究表明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徐来[2](2017)在《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刀松解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第三腰椎横突局部软组织压痛的改善情况,为更规范的使用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提供临床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本次研究共68例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原则,随机分为针刀松解治疗组和电针治疗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L1-L3夹脊穴、局部阿是穴、气海俞、肾俞、腰阳关[1]进行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局部阿是穴进行针刀松解法治疗。两组均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后以临床疗效评定、VAS疼痛分值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2]进行客观评价,观察疗效。结果1.在整体临床疗效的比较上,治疗结束后,针刀松解治疗组控制达13例,显效有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4.11%;电针治疗对照组控制6例,显效有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8.24%。数据差别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但是针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愈例数和显效例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刀松解法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更好,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2.治疗前两组的下腰痛评分(J0A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3个疗程结束后,两个组的下腰痛评分(J0A评分)较前相比都有显着性的增加,说明两组治疗方式均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电针治疗组平均(21.16±3.04)分,针刀松解治疗组平均(25.83±1.33)分,两组下腰痛评分(J0A评分)有显着差异(P<0.05),针刀松解治疗组评分显着高于电针治疗组,表明针刀松解法对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的改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3.治疗前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VAS疼痛分值比较:电针对照组平均(5.98±2.66)分,针刀松解治疗组平均(2.34±1.78)分;两组VAS评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针刀松解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显着高于电针治疗组,表明针刀松解法对患者横突尖部及其他压痛点的疼痛的缓解、改善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结论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良好,镇痛效果明显,对横突尖部软组织具有良性的调节作用,且整体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电针治疗组。针刀松解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显着、简单易行、安全准确、成本低、性价比高、创伤及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于战歌[3](2016)在《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骨骼肌损伤约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占60-67%,其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钝挫伤,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质量。骨骼肌损伤后随着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以及分化,多数骨骼肌损伤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然而骨骼肌损伤并不能达到完全再生,除了因为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的过度纤维化之外,就是再生的骨骼肌不能得到神经再支配,导致肌肉功能不能完全恢复。失神经支配不但使卫星细胞的功能下降、血管床构造异常、诱发细胞凋亡,还能影响与骨骼肌再生相关的调控因子的功能,从而导致骨骼肌萎缩等不能形成有效的再生,失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无论是在肌纤维的数量、体积还是功能上都有明显异常,因此对于骨骼肌损伤的有效治疗都应立足于最终恢复神经支配。再生肌肉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最终要依赖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的再生与重建,因此NMJ的功能状态常作为反映骨骼肌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我们前期的实验结果发现,同时电针足三里和阿是穴能够有效改善钝器伤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激发线粒体和肌质网的功能状态和促进肌原纤维结构恢复,还可以促进骨骼肌损伤后骨骼肌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骨骼肌功能指标的恢复,而这种修复很可能与NMJ的重建有关,然而有关电针对NMJ的修复重建的影响尚不清楚。另外,根据中医理论中不同穴位功能主治的特异性,要求我们根据了解各穴位在促进骨骼肌修复中的作用特点以优化治疗方案。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目的探究电针足三里穴、电针阿是穴在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中,促进NMJ重建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从而为优化骨骼肌损伤的电针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阿是穴、电针足三里组、电针足三里加阿是穴组(合用组)。采用急性腓肠肌钝器伤模型,电针各组进行穴位电刺激(0.4 mA,2 Hz,15 min),正常组和模型组仅模拟电针各组进行固定。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14天、28天随机取5只大白兔使用耳缘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取造模打击部位腓肠肌样本,通过HE染色观察骨骼肌肌纤维形态(直径和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MJ形态(NMJ平均染色面积和非连续性),免疫组化检测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AChE的表达;并使用Q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肌特异性蛋白激酶(Muscle specific protein kinase, MuSK)以及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l, NRG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合用组新生肌纤维数量和直径,NMJ的平均染色面积增加,但是NMJ的非连续性下降,同时AChE、Myogenin、MuSK以及NRGl的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组与电针阿是穴组相互比较:7天时,电针阿是穴组肌纤维直径、NMJ平均染色面积、AChE的蛋白含量、NRG1的mRNA和NRG1蛋白含量、Myogenin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 MOD)等参数均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纤维数量、NMJ非连续性、AChE的蛋白含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14天时,电针阿是穴组的肌纤维直径、NMJ平均染色面积、NMJ非连续性、NRG1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均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足三里组的肌纤维数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等参数较电针阿是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ChE的蛋白含量、Myogenin的MOD值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8天时,电针阿是穴组的肌纤维直径和NMJ非连续性较电针足三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足三里组的肌纤维数量、AChE的蛋白含量、MuSK的mRNA和蛋白含量、Myogenin的MOD值等参数较电针阿是穴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阿是穴、电针足三里以及同时电针足三里和阿是穴治疗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可以促进受损肌纤维及其中NMJ的再生,电针治疗主要通过促进AChE、Myogenin、MuSK以及NRG1的表达促进骨骼肌及其中NMJ的结构重建。电针阿是穴起效较快,早期效果好;而电针足三里穴则发挥作用滞后,长期治疗效果好。两穴配伍治疗效果更佳。
寇男[4](2015)在《艾条悬起灸法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外源性压力持续作用于身体某一局部组织,引起血供障碍,造成局部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下,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组织发生局部溃烂与坏死的现象。往往成为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人群的并发症之一,如截瘫、昏迷等病人。因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使身体的骶尾、髋、足跟等骨性隆起处易受压及摩擦,因而成为压疮的好发部位。外部作用力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外因,其中包括压力、各种形式的剪切力以及摩擦力,而垂直方向的压力为首要因素。因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重点是减压。外因除力学因素外,还包括潮湿、急性应激状态、麻醉、手术等,内因主要以年龄、体重、营养因素、基础疾病为主。压疮的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以缺血性损伤学说、缺血再灌注损伤学说、细胞变形学说、深部组织损伤学说四种假说为主。Shea将压疮按照损伤的程度分为Ⅰ~Ⅳ期,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完整的压疮分期系统,美国国家压疮指导专家组(National pressure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在Shea I期~Ⅳ期的基础上,又新增加2期,即可疑深度组织损伤和不可分期压疮。压疮的治疗以局部疮面的治疗为主,1962年Winteill提出了全新的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发现密闭性敷料相对密闭和保湿,可形成创面低氧或相对缺氧的微酸环境,具有抑制细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刺激毛细血管增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新型湿性敷料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asuum sealing drainage, VSD)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多领域中,对于压疮的治疗,具有保护创面、抑制细菌繁殖、促进血液循环等优点,但由于其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不适于长期应用。艾条悬起灸法对于压疮的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对于压疮的治疗效果明确,易于在临床中推广使用。艾条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加入多种温通、行气的中药加工制成,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局部应用艾条悬起灸治疮面,可使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有利于新鲜肉芽生长,加快创面的愈合。目的:观察艾条悬起灸法与西医常规碘伏换药治疗压疮疗效的差异,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便于临床的推广资料与方法:所选取病例均来源于2012年09月~2014年07月,东直门医院住院病房的患者,其中普通外科患者11例、周围血管科患者2例、呼吸科患者3例以及急诊ICU患者3例,19例患者共有41处压疮,根据随机的原则,将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分析。观察组1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6例,女性占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为78.7岁;对照组9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5例,女性占4例,年龄66~86岁,平均年龄为74.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清创后给予碘伏换药处理,无菌纱布固定;后者除清创外,给予局部艾条悬起灸治疗,无菌纱布固定,两组的换药频率为每天1次,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1月后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2%、44.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0.0%、1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总治愈时间的比较,对照组(10.10±3.86)d,长于观察组的(7.00±2.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P=0.019<0.05)。结论:应用艾条悬起灸法治疗压疮,能够明显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减轻病人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故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朱建民,张立辉[5](1994)在《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文中认为 近年来我们采用云南白药酊外敷、内服加手法局部按摩联合治疗肩周炎3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4例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56~80岁;有外伤史7例;单侧肩痛25例.双侧肩痛9例;病程2~40+年;有4例伴有颈椎病、肩手综合征等;有26例伴有肩、臂、上肢程度不同的肌肉萎缩。全部患者均经过外院检查治疗,经用物理治疗、口服水杨酸及消炎痛等类药物治疗,大多数效果不理想,少数曾近期治愈.但仍反复发作。
陈欢[6](2014)在《基于bFGF/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基于bFGF/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骨骼肌损伤后肌肉修复再生的作用与机制方法:第一部分: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早期肌肉修复再生的影响。通过积累性钝挫伤结合动物跑台离心运动的方法建立SD大鼠腓肠肌损伤模型,观察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后1d、4d、7d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PCNA、Desmin、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与机制;第二部分: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钝挫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大耳兔急性腰肌损伤模型,观察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损伤后1d、4d、7d、14d兔血清CK活性的动态调节,结合损伤后14d兔腰肌肌细胞数量、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每肌纤维细胞核数、Ⅰ级肌束膜厚度、组织形态改变等组织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比较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的作用差异,并且通过观察损伤后14d兔腰肌PCNA、Desmin、ERK1/2的表达变化,结合血清、腰肌以及脊髓中bFGF含量的改变,探讨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肌肉修复再生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电针阿是穴对应用U0126抑制剂的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钝挫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大耳兔急性腰肌损伤模型,应用ERK抑制剂U0126观察电针阿是穴对损伤后1d、14d兔血清CK活性的变化,以及兔腰肌肌细胞数量、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每肌纤维细胞核数、Ⅰ级肌束膜厚度、组织形态改变等组织学指标的变化,结合兔腰肌PCNA、Desmin、ERK1/2与bFGF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bFGF/ERK信号通路对电针阿是穴促兔腰肌钝挫伤后肌肉修复再生的介导作用。结果:1.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早期肌肉修复再生的影响: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损伤后4d电针组腓肠肌炎症细胞浸润有所减轻,肌细胞再生较丰富;损伤后7d电针组结缔组织增生程度低于模型组,且组织形态学损伤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腓肠肌Desmin与bFGF在损伤后1d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损伤后4d腓肠肌PCNA、Desmin与bFGF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P<0.01)。2.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损伤后14d,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齐,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再生肌细胞较少,电针委中组肌细胞体积较大,可见肌细胞再生并逐渐融合,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较轻,而电针阿是穴组可见较多新生的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程度同样较轻;模型组肌细胞数量MM、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CSA、每肌纤维细胞核数NPF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P<0.01),组织形态学损伤评分以及Ⅰ级肌束膜厚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其中肌纤维CSA、NPF均低于电针委中组(P<0.05,P<0.05)与电针阿是穴组(P<0.05,P<0.05),组织形态学损伤评分以及Ⅰ级肌束膜厚度均明显高于电针委中组(P<0.01,P<0.05)与电针阿是穴组(P<0.01,P<0.05),而电针委中组组织形态学损伤评分低于电针阿是穴组(P<0.05);损伤后1d,模型组、电针委中组与电针阿是穴组血清CK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在损伤后4d电针委中组与电针阿是穴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在损伤后7d模型组再次回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电针委中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电针阿是穴组(P<0.05),电针阿是穴组低于模型组(P<0.05),在损伤后14d模型组仍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电针委中组与电针阿是穴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1);损伤后14d,模型组兔腰肌PCNA、ERK1/2以及bFGF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1,P<0.05,P<0.01),其PCNA、Desmin、ERK1/2以及bFGF的表达均低于电针委中组(P<0.05,P<0.05,P<0.05,P<0.01)与电针阿是穴组(P<0.01,P<0.05,P<0.05,P<0.01);电针委中组兔腰肌PCNA与bFGF的表达低于电针阿是穴组(P<0.05,P<0.01);模型组兔腰段脊髓bFGF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并且低于电针委中组(P<0.01);损伤后4d,模型组血清bFGF均高于空白组(P<0.01)、电针委中组(P<0.05)与阿是穴组(P<0.05);损伤后7d,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损伤后14d,模型组低于空白组(P<0.01),而电针阿是穴组低于电针委中组(P<0.05)。3.电针阿是穴对应用U0126抑制剂的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损伤后14d,模型组肌纤维排列不齐,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再生肌细胞较少。模型抑制组肌细胞缺失明显,肌细胞体积明显减小,仅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电针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可见较多新生的肌细胞,轻度结缔组织增生。电针抑制组有少量肌细胞再生,较严重的结缔组织增生;模型组组织形态学损伤评分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P<0.01),低于模型抑制组(P<0.01),电针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电针抑制组(P<0.01);模型组肌细胞数量MM、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CSA、每肌纤维细胞核数NPF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P<0.01),高于模型抑制组(P>0.05,P<0.01,P<0.05),电针组高于模型组(P>0.05,P<0.05,P<0.05)与电针抑制剂组(P>0.05,P<0.05,P<0.01);模型组Ⅰ级肌束膜厚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抑制剂组(P<0.05),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与电针抑制剂组无显着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CK含量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抑制剂组无显着差异(P>0.05),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与电针抑制剂组(P<0.05)。损伤后14d,模型组兔腰肌PCNA、ERK1/2以及bFGF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1,P<0.01,P<0.05),模型抑制剂组PCNA、Desmin、ERK1/2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1,P<0.01),电针组PCNA、Desmin、ERK1/2以及bFGF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P<0.05,P<0.01);电针抑制剂组PCNA、Desmin、 ERK1/2的表达均低于电针组(P<0.05,P<0.01,P<0.01)。结论:1.电针阿是穴能促进大鼠腓肠肌损伤早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且可能与其上调bFGF的表达有关;2.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均能够促进兔腰肌急性钝挫伤修复期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的成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局部组织、血清以及脊髓中bFGF的含量变化有关,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电针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路之一;3.电针委中穴对兔腰肌损伤的促修复再生作用有优于电针阿是穴的趋势,两者的作用途径可能存在差异:电针委中穴可能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整体调节发挥作用,因此能更明显的促进脊髓bFGF的释放,两者的明确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电针阿是穴可能主要通过局部机械牵拉刺激发挥作用,因此对局部组织中bFGF的促进调节更明显;4.应用ERK抑制剂U0126可部分阻断电针阿是穴对兔腰肌损伤后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肌肉的再生成熟度的促进作用,bFGF/ERK信号通路可能是电针阿是穴促肌肉修复再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毕传昊[7](2013)在《针刀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单纯针刀疗法、痛点注射疗法以及针刀与痛点注射相结合疗法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2个月的随访观察三种疗法在该病后期疗效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网球肘探索一种更好的方案。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刀疗法试验组(36例)、痛点注射疗法对照A组(36例)、针刀与痛点注射相结合的疗法对照组B(36例),每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简式McGill评分、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结束2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的差异。结果:1.临床疗效:三组治疗网球肘的总有效率方面,单纯针刀及对照B组无显着性差别,但二者在总有效率及无效率方面优于对照A组(P<0.05);2. McGill疼痛积分:组内比较,三组在McGill疼痛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B组差异不明显(P>0.05),且优于对照A组(P<0.05)。3.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三组在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优于试验组,且二者均优于对照A组(P<0.05)。4.随访复发率:三组随访2个月后复发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三种疗法治疗网球肘均有效,而单纯针刀疗法与针刀结合痛点注射疗法的总体疗效相当,且优于单纯痛点注射疗法;2.单纯针刀疗法与针刀结合痛点注射疗法在改善网球肘的疼痛及肘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单纯痛点注射疗法;3.三种疗法在治疗2个月后的复发率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
常瑞龙,赵道洲,郑恒恒[8](2013)在《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对软组织损伤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比较突出,且采用多种中医药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较单一的治疗方法为优,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全科[9](2012)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的总发病率很高,且大多数是青壮年、肥胖者,并出现年轻化趋势,女性的发病率低于男性,椎间盘突出的部位,L5/Sl节段占大多数,其次是L4/5节段。它是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在外力作用下,使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了马尾神经、神经根等,并进一步导致周围组织水肿、炎症、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和微循环障碍,继而出现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是一种疼痛剧烈的脊柱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废,丧失劳动能力,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本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尤其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目前国内、外的临床治疗方法虽多种多样,但大致可分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途径获得缓解或痊愈,但见效缓慢。手术疗法主要用于症状较严重经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反复发作者,或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但创伤大、并发症较多。针刀疗法将传统的针灸针和现代手术刀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痛苦少,费用低,安全系数高,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明显的甚至立竿见影的效果。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简称LDH)是临床多发病,针刀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设计临床试验,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方面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工作的变化,分析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及接受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阳性体征,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并总结针刀治疗的临床操作经验,分析针刀操作手法等相关因素,同时为临床运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完善针刀操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法:1、病例来源及分组:所有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广东省银行医院专家诊室的门诊患者,共60例,将60例患者预编号(1-60),用excel选出随机数字并按照随机数字升序用完全随机方法将1-60号进行分组,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30例,进行临床研究。2、治疗:2.1针刀治疗组:2.1.1进针点的选择:根据问诊时病人主诉的疼痛部位,在下列地方反复触摸、按压,寻找激痛点、阿是穴或阳性反应点(压痛、条索、硬结等阳性反应物)。腰骶部:腰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的上下关节突、棘突(间)、侧隐窝(椎间孔内口)、横突根部(椎间孔外口)以及骶髂关节等。臀部:坐骨大切迹骨缘、骶骨边缘、坐骨棘、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小转子、梨状肌、臀大、中肌、阔筋膜张肌起止点、肌腹等。小腿后、外侧方:腓骨小头后、外侧方及下方、小腿三头肌、腓骨长肌等。根据阳性反应点的范围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按先上后下的顺序,每次选点10个左右。2.1.2操作:采用“纳米寸劲、针刀逐层弹性切刺法”,腰部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华夏牌0.6/3号(80mm)或0.6/4号(50mm)针刀,臀部选择华夏牌0.6/3号(80mm)针刀,腿部选择0.6/4号(50mm)针刀,针身与皮肤表面垂直,刀口线和神经血管肌纤维方向一致,首先快速进针,即双手持针,右手捏住针柄,左手捏住针身,露出针尖约0.5-1cm,离进针点皮肤约2-3mm处快速直线进针(突破浅筋膜)的同时左手拇食指卡住针身控刀;然后左手拇、食指放松并稍提退针身,轻缓下探刀下阻力感;当遇到阻力感后,而患者也无异常感觉(疼痛或麻电感),束全身之力,短促速刺,突破触发点紧绷的筋膜,并迅速回抽;如刀下阻力感持续,可继续短促速刺,直至阻力消失,不强求到骨面。每周治疗一次,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2.2针刺对照组:2.2.1主要取穴:阿是穴、腰部夹脊穴、大肠俞、环跳、委中、昆仑、髀关、血海、三阴交。寒湿型患者可加腰阳关;湿热型患者可加阴陵泉;血瘀型患者可加膈俞;肝肾亏虚型患者可加命门、肾俞、志室等。2.2.2操作:用毫针刺,环跳可直刺2.5寸,余穴均直刺1-1.5寸,得气后行小幅度提插捻转,并用电针机连续波密波加电30min。一周3次,4个星期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两个星期后)、治疗后以及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见附录),填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观察表》(见附表)。通过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进行评估,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视觉模拟评级法(va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活动、疗效、疼痛进行分析。结果:1、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本研究将60例患者预编号(1-60),用excel选出随机数字并按照随机数字升序用完全随机方法将1-60号进行分组,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30例,进行临床研究。在两组患者中,治疗前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及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无差别。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调查分析,针刺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67%,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得到改善,确有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腰背痛、腿痛、麻木及步态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阳性体征及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适应能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个星期的治疗时间后,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的疗效维持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相对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效果更好。针刀治疗对患者腰腿痛程度的减轻、麻木及感觉障碍的改善作用较针刺治疗明显。在治疗时针刀治疗组患者的针感明显强于针刺对照组,针刀治疗组患者的针感遗留时间也明显比针刺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的程度优于针刀治疗,但针刀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能维持更长的时间,从而更能达到良好的疗效,随访时即完成治疗一个月后,仍能保持疗效。在针刀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比较无显着差别,且均未发现有血管神经损伤或是其他不良事件发生。2、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中医证型及突出部位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在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35—50岁的青壮年患者为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患者的体型有关,体重超重、肥胖及严重肥胖者更易发病。在研究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中医证型以肝肾亏虚型为主,突出部位以L5/S1椎间盘突出居多。3、与针刀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分析:在本次研究的30例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针刀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中医证型及突出部位均没有关系。结论:1、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着,总有效率为93.33%,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2、针刀疗法的刺激较大,针感遗留时间较长,疗效维持时间长,效果好。3、针刀治疗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中医证型、突出部位以及病程长短的影响,能在临床上广泛地开展应用。4、针刀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二、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论文提纲范文)
(2)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法治疗 |
2.2 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 |
3 观察周期 |
4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
5 统计学分析 |
6 治疗结果 |
7 结论 |
讨论 |
1 针刀松解法和电针治疗两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比较 |
2 解剖学特点及发病机理 |
3 针刀松解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证的发展、作用机理及优势 |
4 电针疗法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应用 |
5 疗效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
6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7 今后的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3 现代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
附表 2 |
附表 3 |
附表 4 |
致谢 |
(3)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神经因素对骨骼肌损伤后再生的意义 |
1 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
2 神经支配对骨骼肌再生的影响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神经肌肉接头发育和重建的分子机制 |
1 NMJ的结构 |
2 NMJ的发育 |
3 调控NMJ发育成熟和重建的分子机制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认识以及治疗现状 |
1 中医对“筋”的认识 |
2 中医对筋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筋伤临床治疗进展 |
4 阿是穴与足三里穴在筋伤病中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 动物模型制作 |
3 电针治疗 |
4 取材 |
5 指标检测 |
6 统计 |
结果 |
1 损伤后各组骨骼肌的形态学变化 |
2 各组NMJ的形态学变化 |
3 骨骼肌样本中AChE的表达 |
4 MuSK在骨骼肌中的表达 |
5 NRG1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6 Myogenin在损伤骨骼肌中的表达 |
讨论 |
1 骨骼肌钝挫伤的研究进展 |
2 电针治疗促进骨骼肌再生 |
3 电针治疗促进NMJ再生 |
4 电针促进NMJ再生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4)艾条悬起灸法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关于压疮的发病机理、临床分期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1 压疮概念的演变 |
2 有关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
3 压疮发病机制的相关进展 |
4 有关压疮的分期研究进展 |
5 压疮的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于压疮的认识、治疗及艾灸的作用 |
1 中医对于压疮的认识 |
2 中药外治法 |
3 压疮的辨证治疗 |
4 艾灸的作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艾条悬起灸法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1 分期诊断标准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方法 |
1 治疗方法 |
2 统计方法 |
疗效评定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bFGF/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语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骨骼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1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
1.1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
1.2 骨骼肌的显微结构 |
1.3 骨骼肌的纤维类型 |
1.4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与机制 |
2 骨骼肌的损伤类型 |
3 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变化 |
4 骨骼肌损伤的动物模型 |
5 现代医学对骨骼肌损伤的治疗 |
5.1 “RICE”原则 |
5.2 药物治疗 |
5.3 干细胞移植 |
5.4 运动 |
5.5 电刺激 |
5.6 细胞因子 |
5.7 低强度激光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肌卫星细胞对骨骼肌修复再生的影响 |
1 肌卫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1.1 一般特性 |
1.2 分化潜能 |
2 肌卫星细胞的激活与成肌分化的影响因素 |
2.1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
2.2 生肌调节因子(Muscle regulatory factors,MRFs) |
2.3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 |
2.4 炎症反应(Imflamation response) |
2.5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祖国医学对骨骼肌损伤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筋伤”的认识 |
1.1 筋伤的病因病机 |
1.2 筋伤的治疗原则 |
2 筋伤的治疗方法 |
2.1 中药外敷 |
2.2 中药提取物注射 |
2.3 针刺疗法 |
2.4 按摩推拿手法 |
3 针刺对骨骼肌损伤的作用原理 |
3.1 针刺对微循环的影响 |
3.2 针刺对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3.3 针刺对肌纤维再生的影响 |
4 针刺对骨骼肌损伤的取穴依据 |
4.1 以痛为腧 |
4.2 远端循经取穴—“腰背委中求”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早期肌肉修复再生的影响 |
实验一 电针阿是穴对大鼠腓肠肌损伤早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实验二 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组织修复及血清CK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三 电针委中穴与阿是穴对兔急性腰肌钝挫伤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电针阿是穴对应用U0126抑制剂的兔急性腰肌钝挫伤修复期肌肉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实验四 电针阿是穴对应用U0126抑制剂的兔急性腰肌钝挫伤组织修复及血清CK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五 电针阿是穴对应用U0126抑制剂的兔急性腰肌钝挫伤肌肉修复再生及bFGF/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部分参考文献 |
综合讨论与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7)针刀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6 副除病例的处理 |
1.7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计算 |
2.2 随机方法 |
2.3 试验流程图 |
3. 治疗方案 |
3.1 试验组:单纯针刀疗法 |
3.1.1 针具 |
3.1.2 操作治疗 |
3.1.3 疗程 |
3.2 对照A组:单纯痛点注射疗法 |
3.2.1 针具 |
3.2.2 操作治疗 |
3.3 对照B组:针刀+痛点注射疗法 |
3.3.1 针具 |
3.3.2 操作治疗 |
4. 疗效评价 |
4.1 疗效评价时间 |
4.2 试验观察指标与方法 |
4.3 脱落率、剔除率、依从性比较 |
4.4 随访 |
4.5 不良事件处理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 受试人群分析 |
1.1 受试者入选情况分析(见表1) |
1.2 三组患者依从性比较(见表2) |
1.3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见表3-表4) |
1.4 观察指标评价 |
1.4.1 McGill疼痛积分比较 |
1.4.2 关节功能评分方面 |
1.5 总体疗效比较 |
1.6 治疗结束2月后复发率方面比较 |
1.7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1 传统中医学对网球肘病因病机的认识与治疗 |
1.1.1 病因 |
1.1.2 中医药治疗网球肘的现状 |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 |
1.2.1 肘关节组织退行性改变机制 |
1.2.2 病因 |
1.2.3 现代西医学对本病的病理认识 |
1.2.4 西医学对于网球肘的治疗 |
1.3 针刀疗法及其对网球肘的认识与治疗 |
1.3.1 针刀疗法概况 |
1.3.2 针刀治疗网球肘的理论研究 |
1.4 单纯痛点注射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优点与缺点 |
1.5 痛点注射疗法辅助针刀疗法之优点 |
1.6 关于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1.7 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简式McGill疼痛问卷 |
附件二: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表 |
附件三: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治疗 |
1.1 中药内服 |
1.2 中药外用 |
1.2.1 膏 剂 |
1.2.2 巴布剂 |
1.2.3 酊 剂 |
1.2.4 水 剂 |
1.2.5 喷雾剂 |
1.2.6 搽 剂 |
1.2.7 熏蒸与泡洗 |
1.3 口服配合外用药 |
2 针灸治疗 |
3 按摩治疗 |
4 综合治疗 |
5 小 结 |
(9)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
1 针刀疗法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
1.1 针刀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
1.2 针刀在治疗疾病时的作用原理 |
1.3 针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
2 传统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2.1 中医古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记载 |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
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3.3 腰椎间盘突症的鉴别诊断 |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
4.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4.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第二部分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针刺和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针刺和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
2.2 与针刀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针刀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3.2 针刀操作方法探讨 |
3.3 阿是穴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3.4 腰推间盘突出症的预防 |
结论 |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2]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的研究[D]. 徐来.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足三里和阿是穴在电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再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于战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艾条悬起灸法治疗压疮的临床观察与研究[D]. 寇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2)
- [5]云南白药酊加按摩治疗肩周炎34例[J]. 朱建民,张立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S1)
- [6]基于bFGF/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影响[D]. 陈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针刀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毕传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8]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 常瑞龙,赵道洲,郑恒恒. 中医研究, 2013(03)
- [9]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全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