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绪商”与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唐惠忠[1](2021)在《阅读训练》文中提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智商"来预测人的成功。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提出: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指标可不是智商(IQ),而是情绪商(又称情商,EQ)。研究人员发现,在成功诸要素中,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作用。
何艳[2](2020)在《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Y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是改变这个世界最有力的武器,它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种摇动、推动和唤醒都离不开情绪的参与。近年来,教师情绪对教学的影响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特别是高中教师,在超强度的工作负荷、巨大的高考压力以及现实生活的沉重负担之下,他们的负面情绪逐渐积压和凸显,不断蚕食着高中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导致了职业倦怠感的产生,甚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关注高中教师这个群体的情绪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析导致高中教师情绪管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更为必要和紧迫。研究者通过问题提出、归纳分析文献、访谈和观察、文本资料收集与论证等程序,对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逻辑整合与系统阐述。本研究以Albert Ellis的ABCDE理论、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感染理论以及现代管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如下三个维度:对象维度,即高中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内容维度,即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操作维度,即解决高中教师情绪问题的策略来展开此项研究。本研究以Y高中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针对研究对象的一系列活动展开了研究,通过对研究数据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Y高中教师情绪自我管理的现状有:教师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较弱,教师的情绪表达能力低下,教师的自我激励能力较好,教师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较高,以及教师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较欠缺。除此之外,学校和社会对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有:学校和社会尚未为教师顺利展开情绪管理相关工作创设良好的“软环境”。通过调研,研究者发现在Y高中,还存在教师对于情绪管理工作的心态偏颇、教师对情绪管理不够重视、学校对教师情绪管理相关工作流于表面,以及社会对教师情绪管理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如上困境是由于教师自身性格差异、敬业精神不足、学校对教师情绪管理工作的疏忽和工作方法欠缺导致的。此外,社会为教师情绪管理创造的软环境不理想,对教师的非理性要求与过高期待也是造成教师情绪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情绪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个人练习与调适,以及外部环境的支持与帮助来培养和提升的。因此,在解决高中教师情绪管理所面对的问题与困难时,首先,可以通过积极提升教师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来实现。一方面,教师要与非理性信念辩论,重新获得理性信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技巧,提高自身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再者,教师应该努力提升情绪觉察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增强敬业精神,促进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其次,学校要改进教师情绪管理的工作方法。第一,转变工作思路,重视教师情绪管理工作。第二,改进教师管理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再次,社会应该为高中教师情绪管理建立支持系统。一方面,给予教师情绪管理相关工作的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另一方面,尊重和理解教师,对高中教师的期待合理化。再者,要运用情绪感染的力量,为教师情绪管理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通过教师个人努力、学校和社会的辅助与支持,才能实现高中教师情绪管理能力朝更高水平发展的目标,进而为高中教师的长远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刘胜辉,吴映晓,彭柯[3](2020)在《双创政策驱动下湖南高校本科生“创业情商”培养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并出台了一系列"双创"政策,高校本科生成为创新创业浪潮中的中坚力量。在创业中,创业情商是创业者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湖南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情商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尝试对影响创业情商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本科生创业情商能力提出相应对策。
牛一龙[4](2018)在《你有媒商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一个人遭遇危机的概率不是0,不是1%,也不是99%,而是100%20年前互联网刚诞生时,容易沾染负面酿成危机的多是明星人物、公众人物,后来蔓延全球500强企业、行业老大,近些年又扩散到企业高管、党政干部,如今已渗透到你、我、他。在手机即媒体、人人即记者的时代,预防危机、危机公关、公关沟通,不再是少数人、某些人特有的烦恼、焦
李超[5](2017)在《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文中提出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往的那种以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提升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将提升青年的心理素质作为本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内容。由此,以研究人的心理素质为主要对象的情商理论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校中情商培养的广泛开展。众所周知,课程是教育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基本因素,因而有效的情商培养课程是真正落实情商培养、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科学、系统地设计情商培养课程自然成为研究的着力点与切入点。虽然我国部分高校中也开设了相关的情商培养类课程,但从整体上来看,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处于自发的、经验状态,还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诸如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课程学习缺乏系统性、评价方式不具科学性、师资队伍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情商培养的效果,以致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基于情商培养类课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想构建出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情商培养课程,理应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情商理论、情商测评、情商作用、已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我国高校情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其次,编制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和访谈提纲,利用实证调研的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分别来探明大学生情商的现状和师生对开展情商培养的需求情况。然后,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系统论述开展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对情商培养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理论进行深入探索,从中吸纳有助于构建情商培养课程的理论内容。最后,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情商培养的相关经验,对情商培养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设置、实施策略、资源保障、评价与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遵循上述研究思路,笔者编制了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和访谈提纲,探寻到了大学生情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以及他们在情商中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厘清了大学生情商发展的相关因素,掌握了师生对开展情商培养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借鉴了国内外情商培养经验,基本明确了课程设计的理念和应遵循的原则,设置了情商培养课程的重点内容,提供了情商培养课程可行的实施策略和资源保障方案,并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情商培养课程的评价体系和完善机制。本文选取“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为研究主题,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研究有助于合理地确定大学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丰富大学心理教育的课程模式,提炼大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准确选取情商培养课程的内容;从实践价值上来说,本研究研制并提供了大学生情商的测评工具,准确掌握了大学生情商的现状,并提出了用于开展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策略。
张纯[6](2016)在《中学生强目标、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三个研究探究个体在进行自我调节过程中的动机倾向。通过编制强目标问卷,对强目标类型进行区分与界定;同时,探讨强目标与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强目标对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另外,通过挫折情境考察学业任务的成败对个体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一对中学强目标问卷进行编制,同时对本研究中使用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进行修订。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对两个问卷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强目标问卷、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二对强目标、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强目标与学业积极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显着相关,且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强理想与学业情绪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三(A)对任务的成败情境进行控制,探究学业失败与成功对不同强目标类型个体的情绪和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业任务的成败影响个体积极情绪低唤醒和消极情绪高唤醒。研究三(B)以手机游戏任务替代学业任务的研究,结果并无显着差异。通过三个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编制的中学生强目标问卷、修订的青少年情绪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强目标与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显着相关,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因素,对强目标,学业情绪具有间接中介作用。通过考察学业任务和游戏任务,学业情绪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发现在现实学习情境中强目标对学业情绪的存在切实作用。
张学科[7](2016)在《重视情商作用 加强情商教育》文中指出情商(EQ),就是情绪的商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和表现,具体包括一个人的情绪的自控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方面的能力。心理学家把人的智力分为智商和情商,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情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情商教育工程被教育界公认为当前
李铭芳[8](2012)在《情绪智力培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热门词语被广泛宣传推广。情绪智力的维度包括自我情绪认知控制能力、他人情绪判断运用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几个方面。以自我情绪的妥善管理和抵抗压力感、自我集中力、注意力和成功志向度为核心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对他人的表情、内在感情的判断为核心的他人情绪判断运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以核心情绪、学业情绪、情绪智力研究为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尝试探究培养学生情绪调控能力与改变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情绪智力理论非常丰富,比较有代表的三种理论是:Mayer和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工作表现取向的情绪智力理论,Bar-On的人格取向的情绪智力理论。Mayer和Salovey的情绪智力理论综合了情绪和智力领域中的主要思想,从智力理论中得出智力是抽象推理能力,从情绪研究中得出的情绪是传达人际间规则和可辨别意义信号的能力(Mayer, Salovey,Camso,2002)。1998年,Goleman出版了《工作EQ》(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在此书中他提出情绪胜任力的结构,将情绪胜任力定义为“以情绪智力为基础,使人们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习得而形成的能力”。 Bar-On在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使用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词,他认为情绪智力是情绪社会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影响有效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Bar-On用情绪商数代替情绪智力,对情绪智力的定义(1997)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且影响着个人的整体心理健康。本研究以招远一中2010级(高一)8个平行班369名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两次的情绪智力和学业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情绪智力知识的培养。情绪智力的培养,可以从多条途径展开,包括情绪智力知识的传授、调控情绪技能的训练等。实验中主要向实验班学生传授了冥想法、音乐熏陶法、人际关系的管理艺术等知识,培养并改变了试验班学生运用心锚法、情绪ABC理论改变个人认知模式的技能。研究结果表明:1、情绪智力的高低与学科总成绩相关显着,高情绪智力与高成绩的关系密不可分,这表明了情绪智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2、情绪智力对学科的影响存在着学科性质的差异,对部分学科影响显着,对部分学科影响不明显。3、情绪管理及抗压力与学业成绩影响最为密切,可知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向。4、注意力志向度、对他人情绪判断能力对学业成绩影响显着,表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5、情绪智力的培养是有途径可寻的,有计划进行情绪智力培养,情绪智力可以相对较快改变,学业成绩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促进。
张周龙[9](2012)在《台湾信息电子产业实施变革领导路径提升经营绩效之研究》文中认为信息电子产业所处的环境变动日益复杂,或是外在环境突然变化,产生危机,使得企业遭受到生存的威胁,企业为了保有竞争力,必须能够迅速因应外界的变动,高阶领导人若未能于危机发生前,充分掌握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提早适应新的领域;或是引进新的技术,进而改变营运模式与架构,以稳定企业,避免企业遭受到破产的立即危机,保持持续营运,进行大幅度的转型变革,那这企业就会濒临灭亡了。故企业内部高阶领导人一旦无视这一事实就会注定失败,企业变革已经是当今每个公司所要面对的议题,因此,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变革中的角色定位更显得重要,高阶领导人如何实施变革领导路径来带领企业团队突破此一困境,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端赖企业高阶领导人的智慧,亦是本研究深入探讨的议题。本研究主要在探讨信息电子产业在面临外在环境压力,高阶领导人必须采取变革领导时,如何才能藉由变革领导路径来提升经营绩效,依据天下与管理杂志对领导人特质论述为访谈内容,从IC设计&制造、电子零组件通路、组装制造、品牌等四种型态12家信息电子产业集团共36位之中高阶主管采半开放式之深度访谈,对该企业之创办人、董事长或是总经理之领导特质与风格等议题提出见解与看法,来说明企业之领导人之领导特质与风格与变革领导间相互间的关联性,同时对台湾上市上柜公司共34家信息电子产业发放出250份之问卷,有效回收样本数为173份中,以SPSS19.0做为资料分析之工具,依据研究目的及检定研究假设之需要,使用资料分析包括:叙述统计、信度与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变异数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加以汇总与分析量化资料后,来实证高阶领导人在实施变革领导后,对于企业营运中经营绩效之提升程度。再依据1992年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之「产业微笑曲线」理论,描绘出信息电子产业中IC设计&制造、电子零组件通路商、组装制造、品牌四种不同型态所应遵循组织变革之变革领导路径,此种结合实务与理论为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可提供其它不同领域的产业的领导者在面对环境压力与变迁时,必须实施变革领导时,如何加以应用到该产业的组织变革上,以便带领团队突破困境提升经营绩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再创企业成长的另一高峰。
赵娟[10](2011)在《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结合情绪智力、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采用文献法、测量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有:能力型情绪智力量表、内—外心理控制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研究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0份,有效率为94%。经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经检验:能力型情绪智力量表四因素模型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各项拟合度指标良好。原理论模型的构想较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2)情绪智力及各维度在性别、生源地、专业和父母是否离异维度上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女生在情绪智力、情绪觉知、情绪促进、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维度得分显着高于男生;城镇学生情绪觉知水平显着高于农村学生;文科生在情绪智力、情绪促进、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得分显着高于理科与工科学生,理科学生在情绪智力、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工科学生,而在情绪促进维度显着低于工科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在情绪理解维度得分显着低于父母未离异的学生。(3)内外控水平在生源地维度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在农村学生内外控水平显着低于城镇学生,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具外控性;大学生内外控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和是否父母离异维度均没有显着差异。(4)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分维度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学生干部维度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女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上得分都显着高于男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都显着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文科学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水平显着高于理科和工科学生,工科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显着高于理科生,在其他支持维度得分显着低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源地和父母是否离异变量上,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5)学校适应及各维度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女生学校适应得分显着高于男生,男生在学习适应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女生;城镇学生的环境总体认同得分显着高于农村学生;年级在角色适应维度得分的显着差异表现为: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担任学生干部学生的角色适应的得分显着低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学校适应在是否独生子女和父母是否离异维度没有显着性差异。(6)内外控、情绪智力与学校适应有线性回归关系。由标准化回归系数看出,内外控对学校适应有显着影响,情绪智力的情绪促进因素在内外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7)领悟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学校适应有线性回归关系。由标准化回归系数看出,领悟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有显着影响,情绪智力的情绪觉知因素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二、“情绪商”与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情绪商”与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Y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
1.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
2.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
(二)研究的意义 |
1.实践意义 |
2.理论意义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高中教师 |
2.情绪管理 |
3.教师情绪管理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情绪智力理论 |
1.Mayer和 Salovey的情绪智力理论 |
2.Goleman的情绪智商理论 |
(二)Albert Ellis的 ABCDE理论 |
(三)情绪感染理论 |
(四)现代管理学理论 |
四、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
(一)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 |
1.访谈法 |
2.观察法 |
3.文本资料收集 |
(二)研究的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研究问题 |
4.研究的伦理与可靠性 |
五、Y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与问题 |
(一)Y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 |
1.教师情绪自我管理现状 |
2.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情绪管理的现状 |
(二)Y高中教师情绪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
1.教师情绪自我管理中的问题 |
2.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六、Y高中教师情绪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自身原因 |
1.教师的性格差异 |
2.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 |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
1.学校对教师情绪管理工作的忽视 |
2.学校对教师情绪管理工作欠缺方法 |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
1.社会为教师情绪管理提供的软环境不理想 |
2.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不够理性 |
七、提高Y高中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
(一)提高高中教师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
1.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主动探寻情绪管理之道 |
2.增强敬业精神,促进情绪管理能力 |
(二)提高学校对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
1.转变管理思路,重视师情绪管理工作 |
2.改进教师管理方法,提高师情绪管理能力 |
(三)提高社会对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
1.给予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 |
2.尊重和理解教师,对教师期望合理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3)双创政策驱动下湖南高校本科生“创业情商”培养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创业情商及其概述 |
2 湖南高校本科生创业情商培养现状分析 |
2.1 调查对象分布 |
2.2 大学生创业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
2.3 影响大学生创业情商能力发展的因素 |
2.4 大学生对于创业情商培养方法的选择 |
2.5 培养创业情商能力的意义 |
3 双创政策驱动下湖南高校提升本科生创业情商能力的对策 |
3.1 更新创业情商教育理念是前提 |
3.1.1 转变传统培养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
3.1.2 转变传统创业教育观念,注重情商培养 |
3.2 重视家庭创业情商教育与精神鼓励是基础 |
3.3 强化高校创业师资和创新教育模式是关键 |
3.4 加强创业情商实践教育是保证 |
4 结语 |
(5)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外情商理论的研究 |
(二) 国内外情商测评的研究 |
(三) 国外关于情商作用的研究 |
(四)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分析 |
三、主要概念界定 |
(一) 情商 |
(二) 情商特质 |
(三) 情商测评 |
(四) 情商培养 |
(五) 情商培养课程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历史源起及国内外经验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历史源起 |
(一) 源于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
(二) 源于职场中的情商培训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国内外经验 |
(一) 国外高校情商培养的概况 |
(二) 国内高校情商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
第二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必要性的现实检验 |
一、大学生情商现状测评 |
(一) 情商测评的目的与功能 |
(二) 情商测评工具的编制 |
(三) 正式量表的测量学检验 |
(四) 大学生情商测评的实施 |
(五) 大学生情商测评结果与分析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需求调查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方法 |
(三)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一、情商培养的理论支撑 |
(一) 哲学基础 |
(二) 心理学基础 |
(三) 社会学基础 |
二、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理论指导 |
(一) 巴昂的情商理论 |
(二) 泰勒的课程理论 |
(三) 杜威的课程理论 |
(四) 多尔的课程理论 |
第四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的确立 |
(一)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
(二)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目标的功能取向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一) 课程地位的基础性原则 |
(二) 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原则 |
(三)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 |
(四)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原则 |
(五) 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原则 |
第五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内容设置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
(一) 具备足够的理论支撑 |
(二) 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兴趣 |
(三) 注重内容本身的可接受性 |
(四) 突显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 |
(一) 以巴昂情商理论主导的课程内容结构 |
(二) 以大学生情商现状主导的课程内容结构 |
第六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
一、大学生情商培养的课程形态 |
(一) 系统性的必修课程 |
(二) 灵活性的选修课程 |
(三) 综合性的学科渗透课程 |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
(一)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
(二) 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三)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
三、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举例 |
第七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资源保障 |
一、教师队伍建设 |
(一) 重视专业化情商教师的培训 |
(二) 制定完善的情商教师培训方案 |
(三) 采取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与方法 |
(四) 建立健全相关的培训保障机制 |
二、课程资源开发 |
(一) 建立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
(二) 形成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
(三) 建立情商培养课程资源库 |
第八章 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的评价与完善 |
一、课程的效果评价 |
(一)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
(二) 加强课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 |
(三) 开展日常表现的跟踪考查 |
二、课程的效果反馈与完善 |
(一) 反馈情商培养课程的效果 |
(二) 改进情商培养课程的实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校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预测版) |
附录二: 高校大学生情商测试量表(正式版) |
附录三: 大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6)中学生强目标、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强目标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
1.1.1 自我差异概念 |
1.1.2 调节定向概念 |
1.1.3 目标定向理论 |
1.2 学业情绪 |
1.2.2 学业情绪的概念 |
1.2.3 学业情绪的结构 |
1.2.4 影响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
1.3 自我效能感 |
1.3.1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1.3.2 自我效能的测量 |
1.3.3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1.4 相关研究 |
1.4.1 学业情绪的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1.4.2 自我差异、调节定向与情绪的关系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意义 |
2.4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一:问卷修订 |
3.1.1 强目标问卷编制 |
3.1.2 学业情绪问卷的修订 |
3.1.3 讨论 |
3.2 研究二:强目标对学业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
3.2.1 研究被试 |
3.2.2 测量工具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研究三(A):学业失败与成功对不同强目标类型个体的情绪和效能感的影响 |
3.3.1 被试 |
3.3.2 研究程序 |
3.3.3 测量工具 |
3.3.4 结果 |
3.3.5 讨论 |
3.4 研究三(B):游戏失败、成功任务对不同强目标类型个体的情绪和效能感的影响 |
3.4.1 被试 |
3.4.2 研究程序 |
3.4.3 测量工具 |
3.4.4 结果 |
3.4.5 讨论 |
第四章 总体讨论与总结 |
第五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5.1 研究创新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重视情商作用 加强情商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对情商教育需要引起重视 |
二、学校进行情商教育需要正确方法 |
三、家庭对情商培育至关重要 |
(8)情绪智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学术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情绪本质的研究 |
2.1.1 情绪本质的哲学解释 |
2.1.2 情绪本质的医学解释 |
2.2 核心情绪理论 |
2.2.1 核心情绪解释 |
2.2.2 核心情绪的认知功能 |
2.3 学业情绪 |
2.4 情绪智力 |
2.4.1 情商、情绪资本、情绪智力 |
2.4.2 情绪智力理论 |
2.4.3 学生情绪智力的评价 |
2.5 情绪智力培训 |
2.5.1 情绪智力的影响因素 |
2.5.2 情绪智力培养 |
2.5.3 情绪智力培养途径 |
第三章 情绪智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目的和假设 |
3.3 被试 |
3.4 研究模式 |
3.5 实施程序 |
3.5.1 量表施测说明 |
3.5.2 原始分与标准分换算 |
3.5.3 标准得分意义解释 |
3.5.4 实施步骤 |
3.6 数据处理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4.1 个体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4.2 情绪智力各因子与各科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
4.3 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
4.4 情绪智力各因子与学业成绩的逐步回归分析 |
4.5 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前后测的协方差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高中生情绪智力总体特征 |
5.2 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5.3 情绪智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5.4 情绪智力培养注意的问题 |
5.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情绪智力问卷(Ⅰ) |
附录2:情绪智力问卷(Ⅱ) |
附录3:情绪智力培训课程 |
致谢 |
(9)台湾信息电子产业实施变革领导路径提升经营绩效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动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步骤与流程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1.6 名词释义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2.1 台湾信息电子产业的发展 |
2.1.1 信息电子产业的界定 |
2.1.2 信息电子产业之定义 |
2.1.3 台湾电子产业的出现 |
2.1.4 信息电子产业的代工特性 |
2.1.5 信息电子产业竞争力分析 |
2.1.6 信息电子产业未来展望 |
2.1.7 小结 |
2.2 企业变革探讨 |
2.2.1 变革的涵意 |
2.2.2 变革的范畴 |
2.2.3 小结 |
2.3 变革领导相关之研究 |
2.3.1 变革领导之意义 |
2.3.2 变革领导的模式 |
2.3.3 变革领导者特质 |
2.3.4 变革领导力 |
2.3.5 扎实的变革流程 |
2.3.6 变革强调讲通及参与共同原景 |
2.3.7 变革领导者之核心能力 |
2.3.8 小结 |
2.4 经营绩效相关之研究 |
2.4.1 经管绩效的意义与衡量 |
2.4.2 经管绩效的衡量指标 |
2.4.3 小结 |
2.5 变革领导与经营绩效之相关之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架构 |
3.2 质性研究 |
3.3 个案研究 |
3.4 深度访谈法 |
3.5 变数之操作性定与衡量 |
3.5.1 变革领导 |
3.5.2 经营绩效 |
3.5.3 公司变项 |
3.6 研究样本 |
3.6.1 研究对象 |
3.6.2 抽样方法 |
3.6.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7 资料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四章 资料分析与个案实证研究 |
4.1 资料分析说明 |
4.2 信息电子产业领导人特质 |
4.2.1 A集团创办人 |
4.2.2 B集团创办人 |
4.2.3 C科技公司董事长 |
4.2.4 D集团创办人 |
4.2.5 E集团总裁 |
4.2.6 F集团董事长 |
4.2.7 G集团创办人 |
4.2.8 H集团创办人 |
4.2.9 I集团创办人 |
4.2.10 J集团创办人 |
4.2.11 K集团董事长 |
4.2.12 L集团总经理 |
4.2.13 小结 |
4.3 IC 设计&制造型态 |
4.3.1 IC 设计&制造型态特性 |
4.3.2 IC 设计&制造型态核心价值 |
4.3.3 IC 设计&制造型态的关键成功因素 |
4.3.4 IC 设计&制造型态经营型态分析 |
4.4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 |
4.4.1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特性 |
4.4.2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的核心价值 |
4.4.3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的关键成功因素 |
4.4.4 电子零组件通路产业经营类型分析 |
4.5 组装裂造型态 |
4.5.1 组装制造型态特性 |
4.5.2 组装制造广的挑战 |
4.5.3 组装制造型态的核心价值 |
4.5.4 组装制造型态关键成功因素 |
4.5.5 组装制造经营型态分析 |
4.6. 品牌产业 |
4.6.1 品牌型态特性 |
4.6.2 品牌建立的程序 |
4.6.3 建立自有品牌之关键成功因素 |
4.6.4 品牌型态经营类型分析 |
4.7 变革领导与经营绩效分析 |
4.7.1 因素分析 |
4.7.2 变革管理之经营型态分析 |
4.7.3 变革管理之经营绩效分析 |
4.7.4 叙述性统计分析 |
4.7.5 构面因素之信度分析 |
4.7.6 相关性分析 |
4.8 讨论 |
4.8.1 IC设计&制造型态 |
4.8.2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 |
4.8.3 组装制造型态 |
4.8.4 品牌型态 |
第五章 结构与建议 |
5.1 研究发现 |
5.1.1 IC设计&制造型态变革领导路径 |
5.1.2 电子零组件通路型态变革领导路径 |
5.1.3 组装制造产业变革路径 |
5.1.4 品牌变革领导路径 |
5.1.5 小结 |
5.2 研究限制与后绩研究建议 |
5.2.1 研究限制 |
5.2.2 后後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 |
2.1.1 情绪智力的发展历程 |
2.1.2 情绪智力的理论 |
2.1.3 情绪智力的测量 |
2.1.4 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 |
2.2 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 |
2.2.1 心理控制源的内涵 |
2.2.2 心理控制源的理论 |
2.2.3 心理控制源的测量工具 |
2.2.4 心理控制源研究现状 |
2.3 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
2.3.1 领悟社会支持的内涵 |
2.3.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 |
2.3.3 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2.4 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
2.4.1 学校适应的内涵 |
2.4.2 学校适应的测量 |
2.4.3 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假设:大学生情绪智力、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关系的理论构想 |
3.1 研究目的 |
3.2 理论构想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假设 |
3.5 研究设计 |
第四章 研究一:能力型情绪智力量表的适应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被试 |
4.3.2 方法 |
4.3.3 研究工具 |
4.3.4 研究程序 |
4.4 结果 |
4.4.1 MSCEIT 的信度和效度 |
4.4.2 MSCEIT 的信度分析 |
4.4.3 MSCEIT 的内部相关分析 |
4.4.4 MSCEIT 的因素分析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研究二: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控制源、领悟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假设 |
5.3 研究方法 |
5.3.1 被试与工具 |
5.3.2 研究程序 |
5.4 研究结果 |
5.4.1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 |
5.4.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现状 |
5.4.3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5.4.4 学校适应的研究现状 |
5.5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研究三: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假设 |
6.3 研究方法 |
6.3.1 被试与工具 |
6.3.2 设计与程序 |
6.3.3 分析策略 |
6.4 结果 |
6.4.1 大学生内外控、情绪智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6.4.2 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
6.4.3 讨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结果对大学生教育的现实意义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节选) |
致谢 |
四、“情绪商”与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阅读训练[J]. 唐惠忠.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21(05)
- [2]高中教师情绪管理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以Y高中为例[D]. 何艳.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双创政策驱动下湖南高校本科生“创业情商”培养现状研究[J]. 刘胜辉,吴映晓,彭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7)
- [4]你有媒商吗[J]. 牛一龙.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8(10)
- [5]大学生情商培养课程研究[D]. 李超. 辽宁师范大学, 2017(06)
- [6]中学生强目标、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张纯.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7]重视情商作用 加强情商教育[J]. 张学科. 甘肃教育, 2016(09)
- [8]情绪智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 李铭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4)
- [9]台湾信息电子产业实施变革领导路径提升经营绩效之研究[D]. 张周龙.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2)
- [10]大学生内外控、领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研究[D]. 赵娟. 广州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