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公历”的由来

现行“公历”的由来

一、现行“阳历”的由来(论文文献综述)

湛晓白[1](2013)在《科学史和文化史双重检视下的民国改历思潮研究》文中提出民初以来,不少知识分子既认可阳历的国家法定地位,同时又对阳历的结构缺陷深感不满。民国改历和世界性历改浪潮推动他们对历法改革展开了更深入的思考,并纷纷倾注热情试图设计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历法。当时参与历改的专业学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历改"历家之事什一,社会之事什九"的时代趋势,他们所提交之历案往往具有体例整齐、风格简洁的现代性特点。但是,由于主张改历者的科学素养程度不一,各历案的专业性和创造性也就显得参差不齐;由于他们的文化立场有别,他们对于历改的大方向是立足民族本位还是追求国际化也就各有主张。综合观之,这场参与者众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历法改革热潮,属于近代文化史和科学史上的重要内容,构成民国政府改历之外的另外一条重要"复线"。但是,一方面在学理上对何为理想历法各界尚难有统一认识,一方面现实情形也堪称"顾忌重重"——民国改用阳历时间未久,历法改动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再加上1930年代后抗日战争和内战相继爆发,这些原因都使得曾经颇受关注的改历运动难以继续,最终趋于沉寂。

王南[2](2018)在《高鲁早期天文科普活动 ——以《观象丛报》为中心》文中认为高鲁(1875—1947)是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开创者,除发起组织中国天文学会、创建中研院天文研究所及天文台外,其主持创办的《观象丛报》(1915—1921)是近代中国第一份天文、气象及地磁学期刊。《观象丛报》为近代中国的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成为高鲁早期天文科普实践的缩影。论文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与思路及创新点;第二章介绍高鲁及《观象丛报》,主要探究了高鲁本人的知识背景与教育经历,分析《观象丛报》的创办、发展及作者群;第三章主要分析《观象丛报》所刊文章的内容,将其分为论说、资讯及科学文艺三部分;第四章及第五章分别是两个选自《观象丛报》上的个案研究。个案一为《观象丛报》所载高鲁系列天文科普文章“晓窗随笔”,该文从《观象丛报》创刊开始至1919年,共连载34期,总计134页。个案二为《观象丛报》所载对格里历推广的文章,此类文章共26题,其中包括多题历法科普的连载文章。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并将高鲁在《观象丛报》上的天文科普活动放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做了一次再考察。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第一个问题:分析高鲁在民国初年的社会环境与知识背景下,如何运用本土知识资源解说西方科学?此问题主要集中于第四章“个案研究:‘晓窗随笔’运用本土知识解说西方科学”。本文研究了“晓窗随笔”的主要内容,列表分析其中对本土知识资源的引用情况,选取引用数量最多的《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高鲁对本土知识资源的选择有两个选择标准,其一将本土知识资源与国际天文学时事相联系,其二对比考证详实的本土知识资源。最终得出结论:运用本土知识解说西方科学是不同于翻译、编译等科普的另一种科普模式。第二个问题: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颁行格里历,而旧历在民间仍得到广泛使用,从而形成历法上的“二元社会”(左玉河)。在此背景之下,高鲁及《观象丛报》如何普及格里历的相关知识,倡导与推动历法改革?此问题主要集中于第五章“个案研究:历法改革背景下格里历的推广策略”。本文研究了《观象丛报》推广格里历的26题文章,发现《观象丛报》一共运用了三种推广策略,通过文本分析,说明策略一是《观象丛报》结合时事普及格里历,策略二是《观象丛报》根据受众分层次普及格里历,策略三是《观象丛报》援引历法史文章说明旧历缺点。进而又研究了高鲁对格里历的普及工作,其一在编制历书的过程中,对历书进行了两项改革,其二分析了高鲁所写与改历相关的文章,从中可见高鲁的历法改革思想。从整体来看,本论文的主要价值在于:1.对高鲁本人的知识背景与教育经历、《观象丛报》作者群的系统梳理以及两个个案研究,都是此前相关研究中所没有的,而这些对于研究高鲁及其《观象丛报》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该文在这方面有较大推进。2.将研究对象放在其所处的社会及历史背景中加以审视,在具体研究中注意与当时的科普氛围与总体情况加以参照和比较,这也使得围绕高鲁及其《观象丛报》展开的个案研究成为观照民国时期科学传播史的一种视角。3.除了充分掌握大量第一手文献,还曾赴高鲁故乡进行实地考察并对高鲁的亲属进行访谈,从而为相关研究积累了资料。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高鲁在推动近代天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亦可为探究西方天文学及天文科普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等的关系提供一种线索,也可以为讨论西方科学的传播与近代中国变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科学传播在今天越来越得到各方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国时期的科学传播活动,无论是其成功还是失败之处,对于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夏声鹏[3](2014)在《关于历法改革的新建议》文中提出鉴于现行阳历存在着一定缺陷,笔者特制定《中华龙历》对其进行完善改良。具体内容为:设定立春日(阳历2月4日)为岁首,使年度划分与季节顺应;重新分配月份天数,设四五六七八月为大月,置31天,其余为小月,置30天,冬春两季各90天,夏季93天,秋季92天,以突出季节特征,使其顺应天体运行的实际;沿用现行阳历置闰规则,闰年三月变大月,保持年度稳定;继续保留汉历、干支历、七日周等相关历法信息,便于研究;将现行阳历从主历逐步转换为辅历保留,以便对外交往。文章还对新历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客观评价,另有相关附件供参考。

袁茂楷,袁洁滋,黄声杰[4](2009)在《历法革新 探求精准——介绍一种零误差的新型农历《新华万年历》》文中研究表明袁茂楷先生现已81岁高龄,1948年毕业于江西工业专科学校五年制土木工程专业(解放后改名南昌大学),40余年从事建筑施工专业。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技术职称考试后参加考试,经国务院技术干部局授予土建工程师职称。在职单位首钢任命他为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曾先后多次获得首钢公司和工程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技术革新等奖励。特别是在首钢建设中的连轧机大型设备基础SJ-7(深达10 m,混凝土量6 000余m3)施工及钢管混凝土施工中均取得突破性优异成绩。作者对历法的研究开始纯属偶然,在一亲友家有历法藏书众多,经认真阅读后他爱不释手,感悟甚多。于2007年在本刊6期发表《历法改革梦想零误差》论文,又于本期发表《历法革新探求精确》论文。论文在剖析我国现行农历(书)中存在的主要缺点错误的同时,探索到其中产生差错的大三根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探讨论证,找到零误差的新型农历的编历规划和方法,其成果(历书)符合阴阳合历质量检评标准的三大要求。该论值得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地理学家、社会科学家等各界人士一读。

刘晓勤[5](2019)在《《申报》中的天文知识传播研究》文中指出近代天文学的知识传播,是近代中国科学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代表性报刊媒介,肩负着知识传播与教化民众的历史重任,其作用同样体现在天文知识传播领域。本文旨在通过挖掘《申报》中有关天文知识传播的报道文章,从不同文体、不同主题、不同事件,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内容、时间、事件等多个角度分析《申报》天文知识传播的特点与重点,总结出《申报》天文传播的方法与规律。笔者立足于对《申报》天文相关报道的原文内容进行搜集、归纳、梳理与分析,对于《申报》77年创刊以来的880余篇天文报道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申报》在近代天文知识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与教化作用,依托于《申报》这一受众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报刊媒介,天文知识传播相应的也得到了广泛的受众群体,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普及度;第二,天文知识传播依托于报刊媒介,主要借助新闻报道、科普文、广播稿等形式进行传播,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第三,对于不同报道主题与天文事件,报道频率和内容形式也不相同,有其主题的侧重点与倾向性。从报道内容上看,日月食(蚀)、彗星、地球、月球、太阳、行星及天文研究机构是报道的高频主题和重点对象,从报道的形式上看,新闻报道、科普文章、广播稿、演讲稿、读者来信等形式较为常见;第四,《申报》天文传播具有其自身的创新性。《申报》天文知识报道的内容一贯紧随时代前沿与最新热点,报道的写作手法具有新意,加入广播稿、演讲稿、读者来信等新颖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传播魅力与传播效果;第五,《申报》中的天文知识传播,特别是科普形式的天文传播,依托于众多着名学者与专家,内容具有权威性与可读性;第六,《申报》天文知识传播与其他报刊传播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申报》的报道篇数更多,报道内容更加齐全,新闻事件后大多有相关知识阐释与议论,注重报道的知识传播价值与社会教育意义,且报道文章中的描述多详实全面,注重细节铺陈,报道角度多样,力求全面展现新闻事实。总之,《申报》在中国近代天文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与普及作用,对社会发展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尧汉[6](1983)在《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彝族阳历和玛雅阳历的共性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文中研究指明 在世界史上,亚洲或中国与美洲的古代关系,是国际史学界和考古界感兴趣的问题。它有三种说法:(一)美洲土着印第安部落是远古时由亚洲或中国迁去的中国人;(二)五世纪时,中国人发现美洲;(三)公元前一千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后两种说法,中国人发现美洲比欧洲人哥仓布还早一千年乃至二千五百年。 本文不参与讨论后两种说法,只根据我国彝族的太阳历和美洲土着印第安部落玛雅人的太阳历,就其共性阐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为此,须先藉助于彝族十月太阳历论证夏代历书《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且两者同源于远古羌戎“虎历”。然后,将此“彝夏太

谢忠强[7](2017)在《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文中研究表明历法改革是民国时期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过程中,由于政府策略及新闻媒介舆论引导方式的不当,加之民众历法知识科学普及的缺失,效果不佳且问题层出。出于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竺可桢在从事繁重的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亦对历法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研究颇为关注。当五四运动过后普通民众因历法知识的缺乏而对历法改革仍漠不关心时,竺可桢在1919年12月发表了名为《阴历阳历优劣异同论》的科普文章。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学术界在改良阳历问题上与西方学术界对话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竺可桢于1922年6月发表了名为《改良阳历之商榷》的学术论文。当民国时期厉行国历运动最终陷入"民族虚无主义"的歧路之时,竺可桢于1947年12月作了名为"阳历与阴历"的演讲并于1948年2月公开刊发。竺可桢关于改历问题的几篇文章不仅推动了民国时期民众历法知识的科普工作,亦对纠正改历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倾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朱文哲[8](2019)在《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文中认为在近代中国的历法改革运动中,伴随着具体的改历措施,时人也不断改换历法名称"西洋历"(西历)被改称为"太阳历"(阳历),后蜕变为"国历""公历",与此对照,中国传统历法的名称,也由"夏历"(华历)蜕变为"太阴历"(阴历)、"旧历"(废历)和"农历"。在此过程中,西洋新历与中国传统历法构成了一种区隔对立的关系,甚至成为判定中国传统历法优劣的标准。政府与趋新之士为推动阳历的施行,重构了"阳历"名称中的"西方"色彩及宗教因素,使之蜕变为"世界通用"之历法,进而成为国民必须遵守的时间规则。

任笑[9](2012)在《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至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历法改革:将当时西方通用的格列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引入中国,令中国本土传统夏历让出国家历法地位而退居民间社会。民国“双历法结构”就是在此历法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在中国近代化浪潮中,传统夏历受到时人批评,并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私自改变纪年方式。但1912年之前,夏历始终是国家首肯的官方历法。直至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命令,中国才第一次以阳历(即格列高利历)为官方历法。此后,国家政权几经更迭,但阳历却逐渐在民国社会上层占据一席之地。然而,民国初年中央政府虽下令改用了阳历,却未曾废除旧历(即夏历);反而明确肯定“新旧历并行”的国家历法政策。这使得近代中国首次出现两种性质历法并用。单一国家历法体系被打破,从此民国历法开始向“双历法结构”发展。新旧历法并行于一国之内,自然令社会产生诸多变化。日常生活中涉及到日期、历法时间的方面,多因改用阳历而受到近代西方影响。民众在适应双历法过程中,对新旧历的态度和反应亦有所不同。这种新旧历并用状态持续到1928年,才被国民政府“普行国历(即阳历),废除旧历”政策打破。1928年至1934年间,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欲使国历成为民国唯一历法。此次历法改革涉及范围较民初更为宽广,政策不只局限于历法本身,更重视对历法相关社会文化方面的改革。废除旧历改革,不只停留在社会生活层面,更深入至文化观念;这是民国近代化程度加深的必然表现。但最终废除旧历的政令难以实现,民间仍旧两种历法并用,政府于1934年初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从此“废除旧历”也逐渐少被提及,不再是一项强制命令。而后,中国历经抗日战争和内站,历法改革不了了之;但“双历法结构”却在此过程中发展成形,并被国民坦然接受。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既受世界历法影响,更是由中国社会发展阶段而决定。西方各国普用格列高利历,中国欲进入世界体系,与外国增强交流联系,需改用阳历。且根据国内工商业发展水平,部分民众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程度加深,也势必需要引入阳历。换而言之,因为民国经济、社会的西化、近代化发展,而产生了对阳历的需求。但普通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依然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仍需要夏历来满足农业生活。所以,民国形成了以新旧历法并行为表现特征的“双历法结构”。同时使用阳历和夏历,二者共同支撑起国家历法时间体系,才能满足民国社会需要。“双历法结构”形成对民国影响广泛。天文历法西化促进了民国科学技术进步,增强了与世界联系;但双历法并用又体现了科技文化与社会现实的脱节。历法改革配合着民国移风易俗革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接受近代化选择。夏历节庆习俗向阳历节日、纪念日转移,西式娱乐方式被民国引入。“双历法结构”使国家历法体系和民众时间观念发生改变,不同人依据不同的历法生活,他们的时间观念亦不同。乡村和城市的历法时间体系出现断裂。阳历作为国家历法,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夏历则退出正式场合,更多的被用于私人日常生活。“双历法结构”之形成体现了民国近代化历程所面对的矛盾,折射出社会变革中的进步和妥协。“双历法结构”形成于民国,延续至今,影响深远。以此为鉴,对其进行研究不但具有历史价值,更具备现实意义。

刘莲花[10](2013)在《民初《申报(1912-1916)》教育广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1912年至1916年《申报》中的教育广告,来了解民国建立之初的教育情况,特别是非正规教育的情况。民国初期,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巨大变革,从专制走向民主共和。政治的变革所带来的观念更新和社会转型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在《申报》的教育广告中有明显的反映。通过分析《申报》(1912-1916)中登载的教育广告发现:当时的教育广告可谓是浩如烟海,短短五年竟有八百多则(主要是非正规教育广告)。当时教育机构的创立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语言和先进技术、让百姓得以维持生计。从分类上看,种类多,有女学、军事、实业技术、个人教授等等。其中,贯穿整个时期的普及教育以及随之的教育经费解决办法是本文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阐述研究成果,笔者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是为四章:第一个部分,主要统计和分析了这五年《申报》教育广告的数量、广告的版面分布情况,概括了当时的主要办学目的以及学习科目的情况,并且探讨了当时的战争对教育的一些影响。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广告以及教育广告所反映的教育信息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是对在《申报》刊登教育广告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分类,按照教学内容、从学者、教学时间和创办者等四个维度来分类,每一类都对其所涉及的学校或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对学生的要求、主要的学习科目以及收费情况做了介绍,有些分类还对典型的学校做了例举。在各分类中,有些内容是重叠的,或者在后面的章节做了详述的,在这一个部分就只是一笔带过,不做详述。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从教育广告反映出的民国初期普及教育和教育平民化的表现,主要从教育扩张、免费教育、灵活的教学时间以及函授教学方式这些方面来阐述。这些都是民国初期学校扩张以及创办公益慈善学校风行的体现。第四部分探讨的是从教育广告得知的当时教育机构的教育收费情况以及办学者获得经费的一些途径。教育经费问题是教育的关键,这部分先分析了各类学校的收费情况,特别是学费得收取情况。在分析后发现,民初有诸多非正规学校不收学费,他们也不能像正规学校那样得到政府的拨款,那他们是如何筹集经费的呢?经研究发现,这些学校的办学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用用“以教养教”、“演剧筹款”、“举办展览”以及向社会募捐等多种方式苦苦筹集维持学校运转的经费。

二、现行“阳历”的由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行“阳历”的由来(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史和文化史双重检视下的民国改历思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民国历法改革风潮概述
2 历改:历家之事不过什一, 而社会之事占什九
3 历改方案:结构、风格及诉求
4 立场各异:大同主义和民族本位
5 结语

(2)高鲁早期天文科普活动 ——以《观象丛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高鲁与《观象丛报》的创办及发展
    2.1 高鲁生平及教育经历
    2.2 《观象丛报》的创办及发展
    2.3 《观象丛报》的作者群
    2.4 小结
第3章 《观象丛报》内容分析
    3.1 论说:解说知识,阐释问题
        3.1.1 短篇:单个问题的释析
        3.1.2 连载:成体系知识的介绍
    3.2 资讯:用于交换的观测资料
    3.3 科学文艺:趣味多元,雅俗共赏
    3.4 小结
第4章 个案研究:“晓窗随笔”运用本土知识解说西方科学
    4.1 “晓窗随笔”主要内容
    4.2 “晓窗随笔”中对本土知识资源的引用
    4.3 对本土知识资源《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的引用
        4.3.1 《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
        4.3.2 对《日知录》及《日知录集释》的引用
    4.4 高鲁对本土知识资源的选择
        4.4.1 将本土知识资源与国际天文学时事相联系
        4.4.2 对比考证详实的本土知识资源
    4.5 小结:一种科普新模式
第5章 个案研究:历法改革背景下格里历的推广策略
    5.1 历法改革的背景
    5.2 《观象丛报》对格里历的普及
    5.3 《观象丛报》几种传播策略分析
        5.3.1 《观象丛报》结合社会热点普及格里历
        5.3.2 《观象丛报》根据受众分层次普及格里历
        5.3.3 《观象丛报》援引历法史文章说明旧历缺点
    5.4 高鲁对格里历的普及工作
        5.4.1 编制历书
        5.4.2 高鲁着译与改历相关的文章
    5.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完成的项目列表

(3)关于历法改革的新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正视现行阳历尚存的几个缺点
二、当前历法改革的基本现状
三、新历法方案的基本框架
    (一) 将“年” (即元旦) 向后推, 使其能体现春为岁首
    (二) 将大小月重新设置, 客观反映日地运行状态
    (三) 置闰规则不变, 保持其合理性和稳定性
    (四) 关于纪念日有待商榷
    (五) 汉历、干支、星期等应当继续保留
    (六) 新历法方案的名称及纪年号
四、新历法推行方式:三历并存, 逐步认同, 国人先用
五、新历法的优缺点
附录

(4)历法革新 探求精准——介绍一种零误差的新型农历《新华万年历》(论文提纲范文)

1 探讨现行农历书中存在的主要缺点错误和思考
    1.1 现行农历的编历规则要求和方法
    1.2 历法质量优劣的检评标准
    1.3 现行农历书中存在的主要缺点错误和原因分析
    1.4 探讨现行农历书之缺点错误产生的根源和思考
        1.4.1 我国农历19 a7闰的19 a置闰周期是不完善和不精准的
        1.4.2 我国现行农历法中以日月相合 (朔) 之时为初一的规则存在研究内容不全面的错误
        1.4.3 现行农历的置闰规则违背了设置闰月的本意, 存在不准确、不科学的错误
2 探讨农历法改革的主攻方向
3 探索新型农历法的编历规则和方法
    3.1 基本数据
    3.2 演算推导, 科学论证
        3.2.1 科学探讨新型农历的置闰周期
        3.2.2 明确按95
        3.2.3 界定置闰单元和置闰周期的定义
        3.2.4 探讨与置闰单元、置闰周期相关的规则要求和方法
        3.2.5 探讨新型农历中平年大小月排列组合有序的基本模式
        3.2.6 探索科学严谨的置闰规则和方法
        3.2.6.1 闰日的由来
        3.2.6.2 闰月的安排原则和方法
        3.2.6.3 闰日的安排原则和方法
        3.2.7 关于二十四节气交接日期的安排意见
4 新型农历命名的寓意及自检机制
5 对“新华万年历”的质量评估和建议与期待
    5.1 对《新华历》的质量评估
    5.2 建 议
    5.3 结语与期待
6 附 件

(5)《申报》中的天文知识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申报》天文传播的报道类型分析
    2.1 新闻报道
    2.2 科普类文章
    2.3 其他报道形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申报》天文传播的主要内容分析
    3.1 日食(蚀)与月食(蚀)
    3.2 彗星
    3.3 天文机构及其研究活动
    3.4 地球、月球、太阳与行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申报》报道的主要天文事件案例分析
    4.1 1910 年5 月哈雷彗星回归
    4.2 1930 年3 月发现冥王星
    4.3 1933 年4 月天文数理讨论会
    4.4 1941 年9 月“百年日全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申报》天文传播影响与效果分析
    5.1 受众与订阅分析
    5.2 读者来信的案例分析
    5.3 《申报》之读者互动
    5.4 《申报》之作者群体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彝族阳历和玛雅阳历的共性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二、夏代历法《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
三、彝夏太阳历源出远古羌戎的“虎历”
四、从玛雅阳历和彝族阳历的共性看美、亚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
五、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

(7)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比较阴历和阳历优劣异同基础上以科学的视角支持历法改革
二、在分析阳历缺陷的基础上以审慎的态度探寻阳历的改良
三、以科学态度看待阳历和阴历基础上继续倡导历法改革
四、结语

(8)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论文提纲范文)

一 夷洋转换:从“西洋历”到“太阳历”
二 “与世界大同”:国历与公历
三 知识重构:阴历、旧历、废历和农历
余 论

(9)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状况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三)研究意义
二 “双历法结构”形成过程
    (一)近代中国历法改革先声
    (二)民国建立,改用阳历
        1. 政府改历的相关政策
        2. 改历下的社会变化
        3. 民众对改历的态度和反应
    (三)废除旧历,普用国历
        1. 政府制定推行废历政策
        2. 废历引起的社会变化
        3. 民众对废历的认识和态度
    (四)“双历法结构”确立
三 民国形成“双历法结构”之原因
    (一)引入阳历的必要性
    (二)阳历立足于中国的可能性
    (三) 20 年代末,彻底废除旧历原因
    (四)废除旧历失败的原因
    (五)“双历法结构”成为最终选择
四 民国“双历法结构”的影响
    (一)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发生分化
    (二)民国节假日和娱乐方式西化
    (三)夏历习俗、传统文化观念的蜕变
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民初《申报(1912-1916)》教育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申报》(1912—1916)教育广告及内容概况
    第一节 广告数量
        一、年份数量变化图(下图)
        二、各月份数量变化图
        三、为何教育广告如此之多
    第二节 版面分布以及广告类型
        一、版面分布
        二、广告类型
    第三节 办学目的
        一、为北伐军后方勤务培养人才
        二、为养成合格的共和国公民做准备
        三、让人们获得维持生计所需的工作技能
        四、改良我国旧医疗
        五、实业救国,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六、提倡国文
        七、为留学做准备
        八、充实女子生活
    第四节 学习科目分析
    第五节 时局的影响
        一、应时势而设的新学校
        二、对正常教学的影响及其应对
第二章 刊登广告的教育机构分类
    第一节 按教学内容分类
        一、外国语言类学校
        二、商业金融类学校
        三、手工艺类学校
        四、缝绣学校
        五、医学教育
        六、戏剧学校
        七、图画美术类学校
        八、农业学校
        九、打字教学
        十、法律类学校
        十一、体操学校
    第二节 按从学者分类
        一、女学类学校
        二、工场工徒类教育
    第三节 按教学时间分类
        一、短时讲学
        二、夜学
        三、暑期补习科
    第四节 按创办者分类
        一、部门设立传习所
        二、个人教授
        三、公司招聘实习生
第三章 从广告看民初的普及教育及教育平民化表现
    第一节 学校扩张
        一、扩充学额、添聘教员
        二、增设科目
        三、扩建校舍
    第二节 免费教育
        一、免费学校
        二、义务教学班
        三、函授免学费只收讲义费、邮费
        四、对家贫者减免学费
    第三节 灵活的教学时间
        一、夜学
        二、暑假补习科
        三、周末教学
        四、个人暑假教授
    第四节 推广函授教学
        一、函授教学的优势
        二、主要函授教育机构
        三、函授学习科目
        四、入学资格
        五、学习期限、学费
第四章 从广告看民初学校收费及教育经费的筹措
    第一节 民国初期教育机构收取学杂费情况分析
        一、收费种类及形式
        二、学费统计分析
        三、学费随物价上涨而增加
        四、将学费的收取与学生品行报告结合起来
    第二节 借助社会力量苦筹经费
        一、以教养教
        二、假座戏台演戏以票资充经费
        三、接受社会赞助及捐款
        四、学校设置专人向社会募款
        五、举办各种内容丰富的展览会
        一、举办开幕大会
        二、举办成绩展览会
        三、举办书画展览会
        四、举办菊花会
小结
    一、对教育广告分析的总结
    二、对现今教育的启示
附录:《申报(1912—1921)》刊载教育广告原文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现行“阳历”的由来(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史和文化史双重检视下的民国改历思潮研究[J]. 湛晓白.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3(04)
  • [2]高鲁早期天文科普活动 ——以《观象丛报》为中心[D]. 王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3)
  • [3]关于历法改革的新建议[J]. 夏声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1)
  • [4]历法革新 探求精准——介绍一种零误差的新型农历《新华万年历》[J]. 袁茂楷,袁洁滋,黄声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05)
  • [5]《申报》中的天文知识传播研究[D]. 刘晓勤.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彝夏太阳历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展望——彝族阳历和玛雅阳历的共性与亚、美两洲远古文化的关联[J]. 刘尧汉. 贵州民族研究, 1983(02)
  • [7]竺可桢与民国时期的历法改革[J]. 谢忠强. 甘肃社会科学, 2017(03)
  • [8]西历·国历·公历:近代中国的历法“正名”[J]. 朱文哲. 史林, 2019(06)
  • [9]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研究[D]. 任笑. 河南大学, 2012(10)
  • [10]民初《申报(1912-1916)》教育广告研究[D]. 刘莲花.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现行“公历”的由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