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压器含气量增高及进气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董加新[1](2021)在《波追踪法计算泵站水锤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泵站工程普遍应用于跨流域调水、城市供水、农业灌溉领域,泵站运行中水力过渡过程频繁发生是泵站安全、输水管路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开展水力过渡过程进行精确的模拟预测,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或最大程度的减小水锤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泵站工程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波追踪法应用于泵站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波追踪法和特征线法计算水锤的异同,并以现场实验数据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主要成果如下:首先,以波追踪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波追踪法在各种边界条件上的应用模型,推导了波追踪法求解水泵-管道系统水锤方程,将Suter算法与波追踪方程联立求解水泵边界条件,另外,通过断流空腔产生时腔内压强大小与水锤波需在连续介质传播的定律,推导出断流弥合水锤的方程。其次,采用波追踪法及特征线法分别计算无阀管路及存在断流弥合现象的泵站水锤,讨论了波追踪法和特征线法在理论、求解过程和计算精度上的异同。经计算得到的水泵过渡过程参数和断流弥合处参数的变化规律表明,两种算法的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波追踪法直接计算压力波(与初始值的水头差值);不考虑管道摩阻损失时,两者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而考虑摩阻时,由于对摩阻项处理方法的差异,导致两者计算结果略有差异,两者相对差值小于0.3%,两种算法具有相同计算精度;计算断流弥合处的瞬变参数变化时,得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同。对于复杂管路或管网系统,波追踪法可直接依据泵站管道的边界条件计算管道内的水力过渡过程,无需采用数值算法,计算效率相较于特征线法提高。最后,采用波追踪法对南乌牛二级泵站的事故停泵水锤、正常停泵水锤、启动水锤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管路中的流量及压力变化情况。波追踪法计算各参数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一致,计算具有较高的精度,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波追踪法应用于泵站水锤计算奠定了基础。
吕瑞琪[2](2021)在《液压油箱用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优化与分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液压系统工作过程中,由于液压泵吸空、阀口气穴等原因,液压油内不可避免有气体的混入,造成液压元件气蚀、液压缸爬行、油液温升等危害,从而对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造成威胁。目前,液压系统内气泡的去除主要以气泡分离隔板为主,气泡的快速去除方法较为欠缺,理论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开展液压油箱用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设计与气泡分离规律研究,实现液压油液与混合气体的高效分离,对提高液压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气液旋流分离器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工作原理与气泡分离影响因素,分析气泡动力学与气液旋流理论,提出一种可靠高效的气液旋流结构,并对旋流流动规律与气泡分离规律开展了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流场仿真分析,最后通过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可视化试验,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1)分析气液旋流流动规律与气泡分离机理。明确了气液旋流过程流场分布规律。主要形式为自由涡与强制涡形成的组合涡,同时对气泡受到的曳力、虚拟质量力、横向力、浮力所组成的整体界面力进行了分析,为旋流流动分布状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与仿真对比分析,以提高分离效率、减小溢流分流比为目标,对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旋流筒直径、溢流侵入深度以及旋流筒高度五个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优选,并对五个因素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最优结构组合。(3)利用欧拉-欧拉气液两相流湍流模型,对旋流工况下气体体积分数、气液压力分布、气液速度分布、多尺度粒径气泡分布开展了仿真分析,得出不同含气量下气液旋流流动与分离规律。(4)运用相似理论,基于PIV可视化试验手段,搭建了气液旋流测试试验平台,对旋流形成过程、气液旋流流动规律、气核集聚与排除脉动规律以及气核尺寸变化规律开展了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最终得出气液旋流流动规律与气泡分离规律,为旋流器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李文志,朱娟[3](2020)在《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特征气体法和三比值法对一起220kV变压器的油色谱试验数据异常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试验判断故障原因是变压器内部绝缘纸受潮导致局部放电,同时现场检查也验证了分析结果。
李文志,孙威,朱娟[4](2019)在《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含量超标的故障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变电站220 kV变压器油中多项特征气体含量超标的故障,利用特征气体法和三比值法对其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试验结果分析,判断出故障原因是变压器内部绝缘纸受潮导致局部放电,经过现场检查,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了变压器故障。
李久青[5](2019)在《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电网发展已经逐步迈进智能化的新时代,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及时发现变压器的潜在故障并迅速排查,在安全性及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变压器在线故障检测及识别,应实时对变压器运行数据采集、预处理,通过分析对变压器使用寿命以及其存在的故障情况等进行判断,以实现故障分类,对严重故障及时切除。基于变压器油中气体的在线检测因不受外界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本文系统性的阐述了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的相关理论,对气体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油气分离、气体检测和气体数据处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套以STM32F405RGT6为控制核心的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对该装置的总体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进行了阐述,详细介绍了各硬件单元的功能并绘制出电路原理图。扩展了各功能模块,以实现对油中各特征气体的采集、处理与储存,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彼此的数据传送以及与上位机的通讯。采用氧化锆检测器和CO2检测器对变压器油中气体进行在线检测,以完成对油中混合气体组分含量的采集。编写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软件程序,并设计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数据分析以及故障类型判断。最后进行在线检测实验,运用三比值法与大卫三角形法对在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离线检测结果分析一致。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有效性。
尹河[6](2018)在《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故障诊断》文中指出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电网稳定性的需求越来越强。一次停电事故就有可能给某些厂矿、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由此可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责任重大。因此,研究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电力行业的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状态检修的方式保障各个输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针对变压器而言,通常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来判断变压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对发现电力设备内部故障的早期诊断非常灵敏、有效。如果判断出设备出现故障,可采用改良三比值法进行故障类型诊断,这种方法可以准确的诊断出变压器内部的故障类型。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改良三比值法的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变压器故障诊断的MATLAB程序,该程序从判断注意值是否超标以及产气速率是否超标两个方面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类型识别,缩减了人工诊断故障的时间,为及时判断并消除变压器故障提出帮助,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由于改良三比值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不能判断故障点位置。本文结合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对判断故障点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康博文[7](2018)在《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是联结电网的一个个节点,电力变压器是变电站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同时也是出现故障最容易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设备。在电网日常运维中,及时发现电力变压器内部发生的故障,对降低电力变压器停运时间,提高电网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变压器最常见的故障便是内部绕组的局部放电。局部放电会加速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老化,大大降低其寿命并可能导致绝缘油纸被击穿,最终导致电力变压器被迫停运。在线监测技术,是一种采用各种检测、测量、监视手段采集数据,同时结合系统的历史状态和即时状态,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的一种技术。通过采样取得的数据,来判断系统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若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则立刻进行报警提醒检修人员进行处理。及时停运故障主变,可以防止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供电负荷损失。在线监测采集的数据,可以为后续的故障处理等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和比照样本。本文论述了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现阶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解析了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的种类、产生过程、产生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绝缘油中气体组分含量变化与变压器可能出现的故障之间的对应关系,论述了基于DGA技术的变压器故障判断原理及故障区分常用方法,确定采用经过改良的三比值法对变压器内部放电故障进行判断区分,设计了使用DGA技术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变压器油中CH4、C2H4、C2H6、C2H2、H2、CO、CO2七种气体及总烃含量的在线监测及故障判断。对比设计的在线监测系统一段时间的监测数据与实验室离线数据,证明本次设计的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准确度高,具备足够的可信度,同时兼顾安装方便的特点。可以达到实时监测变压器内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变化的目的,提升了变压器设备的供电可靠性。最后展望了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
白思奇[8](2018)在《电荷平衡净油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液压油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恶劣,通常要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进行,经常还要承担传递能量、散热、润滑、防锈、清洁作用等任务。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液压油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被来自系统内、外的固体颗粒所污染。这些污染物颗粒会对液压油的寿命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危害。研究电荷平衡净油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颗粒对液压油系统的影响。通过理论学习,对颗粒的荷电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且设计了一组颗粒荷电单元,共提出了三种电极组合方案,并通过ANSYS软件对不同电极所产生的场强分布进行模拟。根据对比三种电极的分析结果最终选用线-筒电极作为荷电单元内部电极。再对线-筒电极模型施加±4kV、±8kV以及±12kV的电压条件,讨论电压对线筒电极电场分布的影响。为了讨论带正负电荷的颗粒在液压油中的结合情况,需要对颗粒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颗粒受力的计算结果来确定对颗粒运动产生主要影响的力的种类。在试验过程中,分别对颗粒荷电单元施加不同的电压,使用颗粒计数器对颗粒荷电单元进、出口油样进行检测。通过对比不同电压条件下,颗粒荷电单元出口油样颗粒数量变化,以及对比相同电压条件下,颗粒荷电单元进、出口油样颗粒数量变化来讨论颗粒荷电单元对液压油中固体颗粒的净化效果。根据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颗粒荷电单元在不同电压条件下对液压油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团聚效果的影响。
李朝辉[9](2017)在《浅析某站1000kV主变油中含气量及建议》文中指出1000kV变压器由于额定电压较高,对变压器油品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运行中,要求1000kV变压器油中的含气量一半不得大于2%。而由于油中含气量检测的离散性,正常运行过程中离线检测的值很可能超过标准,那么对于油中含气量的正确分析及判断就很重要。本文对某站两台1000kV主变油中含气量跟踪分析,并判断提出处理建议。
叶利振[10](2016)在《基于DGA的变压器绝缘油分析与故障诊断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部件,是电能远距离输送的基础,是交流电力系统的关键节点,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电力系统中的大型变压器大多是以矿物油作为绝缘和冷却的介质,就好像人体内的血液,医生通过对人体血液的检查能够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同样变压器绝缘油是变压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运维人员通过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可以在不打开变压器内部的情况下,对变压器运行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诊断,再配合以电气试验和一些其他重要的测量,可以进一步确定维修策略。本文在深入研究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与变压器故障之间的关系,综合对比了各种DGA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围绕以变压器DGA为基础的故障诊断和澳门电网中DGA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来源,包括外界入侵、绝缘油的分解、固体绝缘材料的分解以及设备生产遗留和设备运行期间特殊操作和有载分接开关渗漏等特殊故障引入气体的可能。其次,对比研究了特征气体法、国标三比值法、大卫三角法、IEEE多伦伯格比值法以及罗杰比值法等不同DGA分析诊断方法之间的原理、特点和每种方法各自适用的范围和注意事项。研究了澳门电网中DGA在线监测装置的技术特点,详尽的分析了Hydran201Ti,Hydran M2,Calisto 2和最新一代Calisto 9系统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相关的结构原理。最后,以澳门电网的实际案例——莲花变电站3号电抗器过热故障和路氹新城变电站2号变压器套管油箱过热故障为基础,结合澳门电网在线监测装置Hydran和Calisto系列特点,实验室设备TransportX和Myrkos相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适用于澳门电网的,以变压器DGA为基础的变压器故障预警、诊断、处理指导机制。
二、变压器含气量增高及进气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含气量增高及进气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波追踪法计算泵站水锤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本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2 水锤的计算方法 |
1.2.3 水锤的防护进展 |
1.2.4 断流弥合水锤的研究进展 |
1.3 现阶段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波追踪法的基本理论模型 |
2.1 泵站水锤 |
2.1.1 泵站水锤的分类 |
2.1.2 水击的传播过程 |
2.2 水锤的基本原理 |
2.2.1 运动方程 |
2.2.2 连续性方程 |
2.2.3 波追踪方程 |
2.3 边界条件 |
2.3.1 波守恒定律 |
2.3.2 水库处 |
2.3.3 串联管道变径处 |
2.3.4 管道死堵头处 |
2.3.5 T-型管道处(A_2=A_1+A_3) |
2.3.6 枝状管网连接点处 |
2.3.7 水泵处的边界条件 |
2.3.8 断流弥合水锤处的边界处理 |
2.3.9 下游阀门处的边界条件 |
2.4 小结 |
第三章 波追踪法与特征线法对比分析 |
3.1 无阀管路停泵水锤计算 |
3.1.1 计算结果分析 |
3.1.2 波追踪法和特征线法的理论分析 |
3.2 存在断流弥合的停泵水锤计算 |
3.3 小结 |
第四章 波追踪法计算泵站水锤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
4.1 南乌牛二级泵站概况 |
4.1.1 基本参数 |
4.1.2 计算确定的参数 |
4.2 正常关泵水锤计算 |
4.3 事故停泵水锤计算 |
4.4 淹没管道启动水锤计算 |
4.5 空管启动水锤计算 |
4.5.1 计算模型 |
4.5.2 空管启动水锤计算 |
4.6 现场实验 |
4.6.1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4.6.2 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分析 |
4.7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液压油箱用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优化与分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气液分离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气液两相流仿真技术的应用 |
1.4 PIV旋流试验方法的应用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气液旋流流动与分离理论分析 |
2.1 引言 |
2.2 旋流流动理论分析 |
2.2.1 涡流流动理论 |
2.2.2 旋转流基本方程 |
2.2.3 自由涡基本方程 |
2.2.4 强制涡基本方程 |
2.2.5 组合涡基本方程 |
2.3 气泡运动力学分析 |
2.3.1 曳力 |
2.3.2 附加质量力(虚拟质量力) |
2.3.3 横向力 |
2.3.4 浮力 |
2.3.5 整体界面力方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旋流结构优化 |
3.1 引言 |
3.2 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
3.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4.1 分离效率与溢流分流比 |
3.4.2 极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气液旋流流动与分离规律数值仿真研究 |
4.1 引言 |
4.2 CFD计算方法 |
4.2.1 几何模型 |
4.2.2 网格划分与无关性分析 |
4.2.3 流体介质与边界条件 |
4.2.4 数值计算模型 |
4.3 含气量对旋流流动与分离规律的影响 |
4.3.1 气体体积分数分布规律 |
4.3.2 压力分布规律 |
4.3.3 速度分布规律 |
4.3.4 多尺度粒径气泡分布规律 |
4.3.5 分离效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气液旋流流动与分离规律PIV试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相似理论与相似计算 |
5.2.1 模型试验与相似理论 |
5.2.2 试验模型相似计算 |
5.3 试验系统 |
5.3.1 试验系统简介 |
5.3.2 试验模型 |
5.3.3 PIV流场测试系统简介与调试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1 气液旋流流动规律试验验证 |
5.4.2 气液旋流分离规律试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故障背景 |
2 故障原因分析 |
2.1 特征气体法故障分析 |
2.2 三比值法故障分析 |
2.3 故障原因判断 |
3 故障处理 |
4 结语 |
(4)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含量超标的故障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背景 |
2 故障原因分析 |
2.1 特征气体法故障分析 |
2.2 三比值法故障分析 |
2.3 故障原因判断 |
3 故障处理 |
4 结语 |
(5)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变压器油中气体检测原理与方法分析 |
2.1 变压器油中气体产生的机理 |
2.2 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原理 |
2.3 气体数据处理算法 |
2.4 故障诊断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在线检测装置硬件结构设计 |
3.1 变压器油中气体检测装置整体结构概述 |
3.2 最小系统及外围电路设计 |
3.3 温度控制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与数据分析 |
4.1 系统软件设计 |
4.2 在线检测系统的实验数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 色谱的基本原理 |
2.1.1 色谱的起源与发展 |
2.1.2 气相色谱的基本理论 |
2.2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2.2.1 变压器油的化学组成 |
2.2.2 变压器油的产气原因和特性 |
2.2.3 固体绝缘材料的分解及产气特性 |
2.2.4 绝缘材料模拟实验的产气特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压器内部故障诊断技术 |
3.1 变压器的故障类型 |
3.1.1 过热性故障 |
3.1.2 局部放电故障 |
3.1.3 火花放电故障 |
3.1.4 电弧放电故障 |
3.2 变压器不同故障类型的产气特性 |
3.2.1 过热性故障的产气特征 |
3.2.2 局部放电故障的产气特征 |
3.2.3 火花放电故障的产气特征 |
3.2.4 电弧放电故障的产气特征 |
3.3 各种故障类型之间的对比 |
3.4 基于改良三比值法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
3.4.1 变压器故障诊断的依据 |
3.4.2 改良三比值法 |
3.4.3 对改良三比值法的正确认识 |
3.4.4 改良三比值法变压器故障诊断程序 |
3.5 基于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的其他诊断方法 |
3.5.1 油中溶解的CO和CO_2用于变压器故障分析的辅助诊断 |
3.5.2 比值O_2/N_2用于变压器故障分析的辅助诊断 |
3.5.3 比值CH_2/H_2用于变压器故障分析的辅助诊断 |
3.6 判断变压器的故障发展趋势以及故障严重程度 |
3.6.1 通过平衡判据判断变压器故障的发展趋势 |
3.6.2 估算油中溶解气体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
3.6.3 变压器故障点温度的估算 |
3.7 故障位置的判断 |
3.7.1 电路中的热故障和磁路中的热故障 |
3.7.2 油泵等外围附件过热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良三比值法的软件设计 |
4.1 特征气体分析 |
4.2 特征气体的产气速率 |
4.3 变压器油色谱程序分析流程 |
4.4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压器故障诊断实例及其结果分析 |
5.1 案例一 |
5.1.1 根据目前掌握数据进行变压器故障分析 |
5.1.2 综合分析及处理意见 |
5.2 案例二 |
5.2.1 根据目前掌握数据进行变压器故障分析 |
5.2.2 综合分析及处理意见 |
5.3 案例三 |
5.3.1 根据目前掌握数据进行变压器故障分析 |
5.3.2 综合分析及处理意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及问题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基本框架 |
第2章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对应故障关系 |
2.1 电力系统相关设备简介 |
2.1.1 变压器简介 |
2.1.2 变压器内部的绝缘油 |
2.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
2.2.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产生途径 |
2.2.2 油中气体的溶解 |
2.3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与可能发生的故障间关系 |
2.3.1 特征气体与变压器内多种故障间对应关系 |
2.3.2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 |
2.4 多种变压器监测方式比较 |
2.4.1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 |
2.4.2 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在线监测 |
2.4.3 变压器超声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DGA技术的变压器故障判别 |
3.1 基于DGA技术的变压器故障判别原理 |
3.2 基于DGA技术的故障判别方法 |
3.2.1 简单判别故障类型 |
3.2.2 根据导则判别故障类型 |
3.2.3 根据比值法判断故障具体类型 |
3.3 油中溶解气体判别故障的缺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 |
4.1 我省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应用情况 |
4.1.1 220千伏东田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
4.1.2 500千伏廉州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
4.1.3 220千伏西关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
4.1.4 220千伏龙岗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 |
4.1.5 220千伏安托站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情况 |
4.2 早期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情况分析 |
4.2.1 早期在线监测装置的运行情况 |
4.2.2 早期在线监测装置数据的可靠性 |
4.3 早期在线监测装置不足的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
5.1 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 |
5.2 在线监测系统各部分选型与设计 |
5.2.1 油气分离技术选择 |
5.2.2 气体传感器选型 |
5.2.3 后台分析程序设计 |
5.3 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特点 |
5.4 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流程 |
5.5 系统调试安装与软件应用 |
5.5.1 在线监测系统查询分析 |
5.5.2 故障种类判别 |
5.5.3 在线监测数据和实验室离线数据之间产生差值的原因 |
5.5.4 在线监测装置实际应用情况与效果分析 |
5.6 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结论 |
5.7 今后推广前景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电荷平衡净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液压设备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
1.1.2 污染物的危害 |
1.1.3 对污染物的定量描述 |
1.2 净油技术简介 |
1.2.1 传统净油方法以及技术现状 |
1.2.2 电净化净油 |
1.2.3 电荷平衡净油技术 |
1.3 荷电机理 |
1.3.1 电晕荷电 |
1.3.2 颗粒荷电模型 |
1.3.3 电极的形式 |
第二章 电场模拟 |
2.1 电场部分的模拟 |
2.1.1 电场的模拟步骤 |
2.2 不同组合的电场分析 |
2.2.1 线-板电极组合 |
2.2.2 板-板电极组合 |
2.2.3 线-筒电极组合 |
2.3 电极与场强的关系 |
2.3.1 电极数量与电场的关系 |
2.3.2 电极形状与场强的关系 |
2.4 电压与场强的关系 |
第三章 颗粒的受力分析 |
3.1 场力 |
3.1.1 重力 |
3.1.2 浮力 |
3.1.3 压力梯度力 |
3.2 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 |
3.2.1 阻力 |
3.2.2 虚质量力 |
3.2.3 巴塞特(Besset)力 |
3.2.4 玛格努斯(Magnus)力 |
3.2.5 萨夫曼(Saffman)力 |
3.3 带电颗粒之间作用力 |
3.3.1 库仑力 |
3.3.2 静电引力 |
3.4 对力的量级的分析 |
3.5 力对颗粒的影响 |
第四章 电荷平衡净油试验设计 |
4.1 试验系统简介 |
4.1.1 油过滤试验台 |
4.1.2 颗粒荷电单元 |
4.1.3 高压发生器 |
4.2 颗粒度检测系统 |
4.2.1 工作原理 |
4.2.2 设备的调试 |
4.2.3 结果读取与记录 |
4.2.4 颗粒度检测的操作步骤 |
4.3 试验条件 |
4.4 电荷平衡净油实验 |
4.4.1 实验步骤 |
4.4.2 数据的整理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1 荷电单元出口油液颗粒随时间的变化 |
5.2 电压对净油效果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9)浅析某站1000kV主变油中含气量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含气量的几个因素 |
2. 主变含气量跟踪分析 |
2.1 3号主变数据分析 |
2.2 2号主变数据分析 |
3. 处理建议 |
4. 小结 |
(10)基于DGA的变压器绝缘油分析与故障诊断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澳门电网概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油中溶解气体与变压器故障的关系 |
2.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 |
2.1.1 气体来源 |
2.1.2 特征气体 |
2.2 变压器常见故障类型 |
2.2.1 过热故障 |
2.2.2 放电故障 |
2.2.3 受潮 |
2.2.4 溶解气体与故障类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GA的故障诊断方法 |
3.1 特征气体法 |
3.2 国标三比值法 |
3.3 大卫三角法 |
3.4 IEEE多伦伯格比值法 |
3.5 罗杰比值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GA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 |
4.1 DGA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及流程 |
4.1.1 油气分离 |
4.1.2 气体分离 |
4.1.3 气体检测 |
4.2 澳门电网中的DGA在线监测装置 |
4.2.1 Hydran系列 |
4.2.2 Calisto系列 |
4.3 便携式DGA检测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 |
4.3.1 Transport X型便携式DGA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
4.3.2 Myrkos便携式DGA检测仪的原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在澳门电网的应用 |
5.1 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
5.1.1 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注意值 |
5.2 案例分析 |
5.2.1 莲花变电站3号电抗器过热 |
5.2.2 路氹新城变电站2号变压器高压侧连接过热 |
5.3 变压器故障诊断流程 |
5.4 DGA在线监测的局限 |
5.4.1 DGA在线监测的局限 |
5.4.2 油处理对DGA连续性的影响 |
5.4.3 糠醛含量与DP值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变压器含气量增高及进气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波追踪法计算泵站水锤的研究与应用[D]. 董加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液压油箱用气液旋流分离器结构优化与分离规律研究[D]. 吕瑞琪. 燕山大学, 2021(01)
- [3]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 李文志,朱娟. 电工技术, 2020(01)
- [4]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含量超标的故障原因分析[J]. 李文志,孙威,朱娟. 电工电气, 2019(10)
- [5]变压器油中气体在线检测装置的设计[D]. 李久青.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故障诊断[D]. 尹河.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1)
- [7]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D]. 康博文.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1)
- [8]电荷平衡净油技术的研究[D]. 白思奇.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9]浅析某站1000kV主变油中含气量及建议[J]. 李朝辉. 电子世界, 2017(23)
- [10]基于DGA的变压器绝缘油分析与故障诊断在澳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D]. 叶利振.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