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犬病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成龙,王素春,庄青叶,李阳,潘子豪,孙瑞妮,张富友,肖志宇,梁晚枫,孙福亮,汪洋,黄禹丰,陈海燕,刘华雷,王楷宬[1](2021)在《兽医生物制品中常用灭活剂和冻干保护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微生物灭活和冻干是兽医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的常用技术,其对生物制品的抗原含量、核酸含量、免疫原性、稳定性和保存期影响较大。了解不同灭活和冻干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性,对优化生物制品制备工艺,提高制品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常用的灭活剂有β-丙内酯、甲醛、烷化剂、Trizol试剂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甲醛,但其存在破坏免疫原性、有致癌风险、灭活时间长等缺点;常用的冻干保护剂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大分子明胶等,其中糖类保护剂可使细菌存活率达到83%左右,蛋白质保护剂最高可达94.90%。未来需要研制安全、有效、可控性高的新型灭活剂以及常温的冻干保护剂和稳定的液态保护剂。本文综述了兽医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常用灭活剂和冻干剂研究进展,以期为提升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制备工艺提供参考。
张洪亮[2](2021)在《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其感染PK-15细胞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提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可感染猪、牛、羊等家畜,犬猫等宠物,家兔、狐、貉、水貂等毛皮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引起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主要造成种猪繁殖障碍、仔猪发生神经系统和呼吸道症状。自2011年PRV变异株出现以来,导致Bartha-K61等传统疫苗的保护力有所降低,我国多个地区已免疫PRV疫苗的猪场发生伪狂犬病疫情,严重威胁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开展了PRV变异株的病原学、快速鉴别诊断技术、新型基因工程疫苗、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该病有效防控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本研究对山东某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感染的PRV野毒株进行了分离鉴定,成功分离鉴定到PRV SD-2017株,并完成了生物学特性分析。基于g E、TK和g B等毒力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该毒株为我国当前流行的PRV变异毒株。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直径大约在140~180 nm,有厚囊膜,囊膜表面有放射状纤突,粒子核心致密,呈现出疱疹病毒典型的病毒粒子形态结构。该毒株在PK-15细胞上的病毒滴度可达到109.0TCID50/m L,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2×102.0TCID50/m L。2.针对PR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诊断,筛选到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PRV g B和g E基因的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荧光检测方法。g B和g E基因的ER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copies/μL、103copies/μL,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比对,g B和g E基因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2.31%。该方法在38℃恒温反应25 min,能够实现对PRV g B和g E基因的特异性鉴别检测,将反应体系进行预冻干后,可组装成检测试剂盒进行现场应用,可有效应用于PRV野毒和疫苗毒的临床快速诊断。3.以PRV变异毒株SD-2017株作为亲本毒株,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g E/g I/TK毒力基因进行了缺失,分别构建了PRV SD-2017Δg E/g I株和SD-2017Δg E/g I/TK-EGFP株,并分析了其一步生长曲线、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基因缺失株的病毒含量在PK-15细胞上仍能达到108.0TCID50/m L,SD-2017Δg E/g I/TK-EGFP株对家兔的LD50>1.0×106.0TCID50/m L,为针对PRV变异株开发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提供了理想的候选疫苗种毒。4.将树突状细胞靶向诱导肽DCpep作为分子内佐剂,脑膜炎奈瑟氏球菌Por B蛋白作为疫苗佐剂,分别构建了含有蛋白分泌信号肽gp67的重组杆状病毒Ac-g B-DCpep和Ac-Por B,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进行了PRV g B-DCpep蛋白融合表达和Por B蛋白真核表达,基于前期研究构建的PRV毒力基因缺失株,分别制备了PRV SD2017株Δg E/g I/TK三基因缺失活疫苗和Δg E/g I双基因缺失灭活疫苗,与g B-DCpep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Bartha K61活疫苗一同在家兔上进行了对PRV变异株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构建的SD2017Δg E/g I/TK减毒活疫苗、PRV-g B+Por B亚单位疫苗和SD2017Δg E/g I+Por B灭活疫苗,在家兔上显示了对变异株SD-2017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说明DCpep可作为潜在的分子佐剂,Por B蛋白可以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具有显着的诱导刺激作用,后续可应用于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为PRV新型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5.基于Illumina转录组测序技术对PRV SD-2017株、SD-2017Δg E/g I/TK株、Bartha K61株感染PK-15细胞的转录组差异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差异上调的基因多集中在细胞周期、m TOR信号通路、自噬-动物、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衰老、癌症的途径、胞吞作用、HTLV-I感染、ap1信号通路、MAPK等信号通路。差异下调的基因多集中在有氧化磷酸化、RNA转运、碳代谢、HTLV-I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MAPK等信号通路。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富集最多的通路是核糖体、氧化磷酸化RNA转运、m RNA监测途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丙酸酯代谢、基因复制、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氏病、生热等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其生物学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揭示。6.利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PRV SD-2017株、SD-2017Δg E/g I/TK株、Bartha K61株感染PK-15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差异进行了全面分析,解析了差异蛋白参与不同毒力PRV感染细胞中的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及细胞定位。差异蛋白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有抗原处理和展示、初级胆汁酸合成、醚脂质代谢、矿物质吸收、过氧化物酶体、HTLV-I感染、催产素信号通路、单纯疱疹感染、卡波济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衰老、趋化因子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PRV病毒-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尤其是蛋白质组差异中涉及的关键基因如何调节PRV感染方面,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PRV的特定感染机制。另外,本研究通过PRV感染PK15细胞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GO功能富集关联性分析发现,两者在细胞部分、细胞、细胞器部分大分子复合物、催化活性、结合、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方面的显着差异相关联,为后续深入研究不同PRV毒株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尹佳彤,马湘海,袁晨阳,成豫[3](2021)在《猪伪狂犬病防控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怀孕母猪和仔猪的严重疾病,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猪场先后出现伪狂犬病流行,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就猪伪狂犬病商品化疫苗及多种防控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猪伪狂犬病流行提供参考。
中华预防医学会[4](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中华预防医学会[5](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6](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7](2021)在《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知情提出了要求,对预防接种告知方式和内容作出了规定。本共识以该法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阐述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的发展和形式,制定了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理论框架、标准流程和信息、非免疫规划疫苗知情告知原则以及各疫苗知情同意书格式,为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人员在预防接种服务中参考。本部分共识包括流感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炭疽疫苗、戊型肝炎疫苗、霍乱疫苗、伤寒疫苗、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告知内容。
李娇,祖立闯,王文秀,谢金文,沈志强[8](2020)在《我国猪瘟疫苗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我国猪瘟商品化疫苗的应用现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猪瘟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对我国猪瘟的综合防控和净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贵阳[9](2020)在《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可感染多种家畜。伪狂犬病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Herpesviridae,subfamily Alphaherpesvirinae),水痘病毒属(Varicellovirus)。猪是PRV的原发感染宿主,PRV能在感染耐过猪体内建立终身潜伏感染,潜伏感染猪是伪狂犬病的潜在传染源,因此,阻止PRV建立潜伏感染和清除潜伏感染的带毒猪对净化PR至关重要。近年来,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比较高,为了防止仔猪感染而带毒转阳,本研究拟从紧急接种效果,仔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首免时间,优化免疫程序,从而培育出阴性后备猪,为实现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奠定基础。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疫苗紧急接种免疫效果,选择疑似伪狂犬病的病例采集病料做PCR检测、测序、PRVg 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和家兔感染试验。对采集的血液样本做PRVg E抗体阻断ELISA试验。PCR检测、抗体检测和家兔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各阶段发病猪只均为PRVg E野毒感染。毒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国内毒株HN1201、QYY和JS-2012等毒株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毒株Becker、Kaplan和Kolchis等在两个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将受PRV威胁健康猪只紧急接种PR活疫苗后,没有新病例再出现。结果表明,受PRV威胁的健康猪群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可有效阻止PRVg E野毒感染和扩散。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为了优化种猪场免疫程序,对母猪临产时采血及所产仔猪在7、14、21、28、32、45、60、80和120d时采血,试验场仔猪做了滴鼻免疫效果对比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效价、PRVg B和PRVg E抗体,以研究母猪接种猪伪狂犬病疫苗(SA215株)后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PRVg E野毒感染时间节点。结果显示,母猪抗体水平均较高,中和抗体平均滴度为8log2,全部仔猪均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日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21d母源抗体滴度为4.67log2,28d为5log2,32d为3.33log2(<4log2),45d为3.67log2(<4log2)。仔猪PRVg B抗体阳性率在7d、14d、21d、28d和32d均为100%,以后随着日龄增长PRVg B抗体阳性率水平呈下降趋势,45d为67%,60d为33%。仔猪0d滴鼻免疫效果优于不滴鼻免疫,后备猪的PRV野毒感染率会下降,抗PRV感染能力提高。综合考虑仔猪PRV母源中和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野毒感染时间节点与转阳率,确定仔猪接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免疫程序为:滴鼻免疫日龄0d,剂量1头份,首次肌注免疫日龄21d,剂量1头份,二次肌注免疫日龄60d,剂量1头份。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验证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选择五个不同种猪场进行验证和推广。通过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解决了PRV引起种猪群的呼吸道疾病,控制了PRV感染后引起公猪群、后备母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降低了PRVg E野毒感染率,阻止了后备猪群PRVg E野毒感染转阳,进而通过淘汰阳性经产母猪,补充阴性后备猪,从而达到控制与净化伪狂犬病的目的,PR的控制与净化效果显着。
宋庆庆,佘志成,王凯[10](2020)在《用口蹄疫灭活苗稀释伪狂犬病、猪瘟活疫苗混合免疫效果评价》文中提出为综合评价疫苗混合免疫效果,采用猪口蹄疫OA二价灭活疫苗(Re-O/MAY98/JSCZ/2013株+Re-A/WH/09株)稀释伪狂犬病和猪瘟活疫苗,通过比较疫苗黏度、抗原含量,免疫前后口蹄疫、伪狂犬病和猪瘟抗体水平等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种疫苗混合后对剂型、黏度、抗原含量无显着影响,混合免疫组与分别免疫对照组相比口蹄疫、伪狂犬病、猪瘟抗体均无差异,综合效果评价推荐采用混合免疫。
二、狂犬病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狂犬病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兽医生物制品中常用灭活剂和冻干保护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灭活剂 |
1.1 β-丙内酯 |
1.2 甲醛 |
1.3 烷化剂 |
1.4 Trizol试剂 |
1.5 聚维酮碘 |
1.6 双氧水 |
1.7 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
2 冻干保护剂 |
2.1 糖类保护剂 |
2.2 氨基酸保护剂 |
2.3 蛋白质保护剂 |
2.4 明胶保护剂 |
3 展望 |
(2)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其感染PK-15细胞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伪狂犬病病毒概述 |
1.2 病原学研究 |
1.2.1 分子结构 |
1.2.2 基因组特征 |
1.2.3 主要蛋白功能 |
1.2.4 遗传变异分析 |
1.3 诊断技术研究 |
1.3.1 病原学诊断 |
1.3.2 血清学诊断 |
1.4 新型疫苗研究 |
1.4.1 基因缺失疫苗 |
1.4.2 重组载体疫苗 |
1.4.3 亚单位疫苗 |
1.4.4 核酸疫苗 |
1.5 生物信息学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猪源PRV SD-2017 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1.3.1 细胞培养 |
2.1.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1.3.3 基因组DNA提取及目的基因扩增 |
2.1.3.4 病毒分离培养 |
2.1.3.5 病毒传代纯化 |
2.1.3.6 病毒形态观察 |
2.1.3.7 病毒滴度测定 |
2.1.3.8 动物感染试验(LD50 测定) |
2.1.3.9 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目的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
2.2.2 病毒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
2.2.3 病毒的形态观察 |
2.2.4 PRV SD-2017 株病毒滴度的测定 |
2.2.5 PRV SD-2017 株家兔感染试验 |
2.2.6 PRV SD-2017 株遗传变异分析 |
2.2.6.1 gE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2 gB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3 gC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4 gD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5 TK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6 gI基因的序列分析 |
2.2.6.7 gM基因的序列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PRV gB和 gE基因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R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3.1 核酸提取 |
3.1.3.2 引物和探针设计 |
3.1.3.3 PRV gB和 gE基因标准质粒的构建及其鉴定 |
3.1.3.4 ERA反应体系的优化 |
3.1.3.5 特异性试验 |
3.1.3.6 敏感性试验 |
3.1.3.7 重复性试验 |
3.1.3.8 临床样本检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PRV gB和 gE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
3.2.2 ERA反应体系的建立 |
3.2.3 特异性试验 |
3.2.4 敏感性试验 |
3.2.5 重复性试验 |
3.2.6 临床样品的检测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PRV SD-2017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 |
4.1.3 试验方法 |
4.1.3.1 引物和质粒 |
4.1.3.2 gE/gI和 TK转移载体的构建 |
4.1.3.3 PRV2017 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和纯化 |
4.1.3.4 PRV一步生长曲线和噬斑大小测定 |
4.1.3.5 动物接种试验(LD50 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rPRV SD-2017ΔgE/gI-EGFP的构建与纯化 |
4.2.2 rPRV SD-2017ΔgE/gI-EGFP报告基因的敲除 |
4.2.3 rPRV SD-2017ΔgE/gI/TK-EGFP的构建和纯化 |
4.2.4 rPRV一步生长曲线和噬斑大小测定 |
4.2.5 动物接种试验(LD50 测定) |
4.2.6 病理组织学观察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基于PRV SD-2017 株三种基因工程新型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 |
5.1.3 试验方法 |
5.1.3.1 重组蛋白序列的优化与合成 |
5.1.3.2 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5.1.3.3 重组杆状病毒的转染和蛋白表达纯化 |
5.1.3.4 家兔的疫苗接种和攻毒保护试验 |
5.1.3.5 血清PRV特异性抗体测定 |
5.1.3.6 血清PRV中和抗体测定 |
5.1.3.7 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
5.1.3.8 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 |
5.1.3.9 剖检和病理病变观察 |
5.1.3.10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5.2.2 重组蛋白PRV gB-DCpep和 PorB的表达和纯化 |
5.2.3 PRV疫苗体液免疫反应的测定 |
5.2.4 PRV疫苗细胞免疫反应的测定 |
5.2.5 PRV疫苗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的测定 |
5.2.6 PRV疫苗的攻毒保护试验 |
5.3 讨论 |
5.3.1 PRV变异株基因缺失疫苗的构建 |
5.3.2 PRV变异株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构建 |
5.4 小结 |
6 PRV感染引起PK-15 细胞的转录组变化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细胞及毒株 |
6.1.2 试剂与耗材 |
6.1.3 仪器设备 |
6.1.4 主要数据库、网站和软件 |
6.2 方法 |
6.2.1 PRV感染PK-15 细胞 |
6.2.2 细胞总RNA的提取 |
6.2.3 RNA样本测序 |
6.2.3.1 样本检测 |
6.2.3.2 文库构建与质检 |
6.2.3.3 上机测序 |
6.2.4 RNA-Seq数据处理及分析 |
6.2.4.1 数据输出与质控 |
6.2.4.2 序列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
6.2.4.3 新转录本预测 |
6.2.4.4 基因表达水平定量 |
6.2.4.5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6.2.4.6 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PRV毒株感染PK-15 细胞的时间与剂量效应 |
6.3.2 RNA-seq测序样本检测结果 |
6.3.3 RNA-seq测序数据评估及质控 |
6.3.4 PRV感染PK-15 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6.3.4.1 差异基因统计 |
6.3.4.2 差异表达基因可视化分析 |
6.3.4.3 差异表达基因叠加关系分析 |
6.3.4.4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6.3.5 PRV毒株感染PK-15 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 |
6.3.5.1 GO功能富集分析 |
6.3.5.2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6.4 讨论 |
6.5 小结 |
7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PK-15 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变化分析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剂与耗材 |
7.1.2 仪器设备 |
7.2 方法 |
7.2.1 PRV感染PK-15 细胞 |
7.2.2 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细胞样品制备 |
7.2.3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7.2.4 蛋白质检 |
7.2.5 TMT标记 |
7.2.6 馏分分离 |
7.2.7 液质检测 |
7.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7.2.9 蛋白质组与转录组的关联性分析 |
7.3 结果 |
7.3.1 提取蛋白质检结果 |
7.3.2 数据质控与蛋白鉴定结果 |
7.3.2.1 鉴定到的蛋白总体情况 |
7.3.2.2 肽段长度分布 |
7.3.2.3 母离子质量容差分布 |
7.3.2.4 Unique肽段数分布 |
7.3.2.5 蛋白覆盖度分布 |
7.3.2.6 蛋白分子量分布 |
7.3.2.7 蛋白重复性分析 |
7.3.3 蛋白差异分析结果 |
7.3.3.1 差异蛋白统计 |
7.3.3.2 差异蛋白可视化分析 |
7.3.4 差异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 |
7.3.5 差异蛋白KEGG分析 |
7.3.6 差异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 |
7.3.7 转录组和蛋白组表达调控关联分析 |
7.3.8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表达量关联分析 |
7.3.9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GO功能富集关联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8 结论 |
9 创新点 |
10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猪伪狂犬病防控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免疫接种预防 |
1.1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鄂A株) |
1.2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HN1201-ΔgE株) |
1.3 猪伪狂犬活疫苗(Bartha-K61株) |
1.4 猪伪狂犬活疫苗(Bucharest株) |
1.5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株) |
1.6 猪伪狂犬耐热保护剂活疫苗(HB2000株) |
1.7 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 |
1.8 猪伪狂犬耐热活疫苗(C株) |
2 中草药预防 |
3 其他预防方法 |
4 结语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论文提纲范文)
1 流感病毒疫苗 |
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 病原学 |
1.1.2 临床特征 |
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 疫苗简介 |
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2.3 疫苗安全性 |
(1)IIV |
(2)LAIV |
1.3 接种建议 |
1.3.1 疫苗种类、剂型和适用人群 |
1.3.2 接种剂次[1] |
1.3.3 接种时机 |
1.3.4 接种部位和途径 |
1.3.5 接种禁忌[1] |
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1 裂解IIV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2 亚单位IIV |
(1)常见不良反应 |
(2)偶见过敏反应 |
(3)罕见不良反应 |
(4)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3 LAIV |
(1)十分常见不良反应 |
(2)常见不良反应 |
(3)偶见不良反应 |
1.5 注意事项 |
1.5.1 慎用情况 |
1.5.2 特定事项 |
2 肺炎球菌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PPCV13 |
(2)PPV23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3 接种建议 |
2.3.1 PPCV13 |
(1)CRM197载体PPCV13免疫程序 |
(2)TT载体PPCV13免疫程序 |
(3)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接种禁忌 |
2.3.2 PPV23 |
(1)免疫程序 |
(2)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接种禁忌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PPCV13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2.4.2 PPV23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2.5 注意事项 |
2.5.1 PPCV13 |
2.5.2 PPV23 |
3 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临床特征 |
3.1.3 流行病学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3.2.3 疫苗安全性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1)Hib疫苗 |
(2)MPCV-AC/Hib |
(3)DTaP-Hib |
(4)DTaP-IPV/Hib |
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3.3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1)慎用情况 |
(2)特定事项 |
4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特征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4.2.3 疫苗安全性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3.3 接种禁忌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4.5 注意事项 |
4.5.1 慎用情况 |
4.5.2 特定事项 |
5 轮状病毒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特征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5.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5.3.3 接种禁忌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常见不良反应 |
(2)罕见不良反应 |
(3)极罕见不良反应 |
5.5 注意事项 |
5.5.1 慎用情况 |
5.5.2 特定事项 |
6 水痘减毒活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113,114]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6.5.1 慎用情况 |
6.5.2 特定事项 |
7 带状疱疹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特征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7.2.2 疫苗效力 |
7.2.3 免疫持久性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7.3.3 接种禁忌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7.5 注意事项 |
7.5.1 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人群接种 |
(1)具有带状疱疹史的个体 |
(2)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
(3)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
7.5.3 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 |
8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特征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1.4 疾病负担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HPV疫苗 |
(4)九价HPV疫苗 |
8.2.2 疫苗效力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HPV疫苗 |
(4)九价HPV疫苗 |
8.2.3 疫苗效果 |
8.2.4 疫苗免疫持久性 |
8.2.5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1)双价HPV疫苗 |
(2)双价HPV疫苗(大肠杆菌) |
(3)四价和九价HPV疫苗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8.4.1 常见不良反应 |
8.4.2 罕见不良反应 |
8.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8.5 注意事项 |
8.5.1 慎用情况 |
8.5.2 特定事项 |
9 人用狂犬病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9.2.3 疫苗安全性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1)暴露前免疫 |
(2)暴露后免疫 |
(3)暴露后免疫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9.3.3 同时接种 |
9.3.4 接种禁忌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9.5 注意事项 |
9.5.1 慎用情况 |
9.5.2 特定事项 |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
10.1 疫苗针对疾病 |
10.1.1 病原学 |
10.1.2 临床特征 |
10.1.3 流行病学特征 |
10.2 疫苗简介 |
10.2.1 疫苗免疫原性 |
10.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0.2.3 疫苗安全性 |
10.3 接种建议 |
10.3.1 免疫程序 |
10.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0.3.3 接种禁忌 |
10.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0.4.1 常见不良反应 |
10.4.2 罕见不良反应 |
10.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0.5 注意事项 |
10.5.1 慎用情况 |
10.5.2 特定事项 |
11 钩端螺旋体疫苗 |
1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1 病原学 |
11.1.2 临床特征 |
1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疫苗简介 |
1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1.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1.2.3 疫苗安全性 |
11.3 接种建议 |
11.3.1 免疫程序 |
11.3.2 接种对象 |
11.3.3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1.3.4 接种禁忌 |
1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1.4.1 常见不良反应 |
11.4.2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1.5 注意事项 |
11.5.1 慎用情况 |
11.5.2 特定事项 |
12 炭疽疫苗 |
12.1 疫苗针对疾病 |
12.1.1 病原学[216] |
12.1.2 临床特征 |
12.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2 疫苗简介 |
1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2.2.3 疫苗安全性 |
12.3 接种建议 |
12.3.1 免疫程序 |
12.3.2 接种方法 |
12.3.3 接种禁忌 |
1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2.4.1 常见不良反应 |
12.4.2 罕见不良反应 |
1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2.5 注意事项 |
12.5.1 慎用情况 |
12.5.2 特定事项 |
13 戊型肝炎疫苗 |
13.1 疫苗针对疾病 |
13.1.1 病原学 |
13.1.2 临床特征 |
13.1.3 流行病学特征 |
13.2 疫苗简介 |
1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3.2.3 疫苗安全性 |
13.3 接种建议 |
13.3.1 免疫程序 |
1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3.3.3 接种禁忌 |
1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3.5 注意事项 |
14 霍乱疫苗 |
14.1 疫苗针对疾病 |
14.1.1 病原学 |
14.1.2 临床特征 |
14.1.3 流行病学特征 |
14.2 疫苗简介 |
14.2.1 疫苗免疫原性 |
1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4.2.3 疫苗安全性 |
14.3 接种建议 |
14.3.1 免疫程序 |
1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4.3.3 接种禁忌 |
1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4.1 常见不良反应 |
14.4.2 罕见不良反应 |
1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5 注意事项 |
14.5.1 慎用情况 |
14.5.2 特定事项 |
15 伤寒疫苗 |
15.1 疫苗针对疾病 |
15.1.1 病原学 |
15.1.2 临床特征 |
15.1.3 流行病学特征 |
15.2 疫苗简介 |
15.2.1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5.2.2 疫苗安全性 |
15.3 接种建议 |
15.3.1 免疫程序 |
1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5.3.3 接种禁忌 |
1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5.4.1 常见不良反应 |
15.4.2 罕见不良反应 |
1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5.5 注意事项 |
15.5.1 慎用情况 |
15.5.2 特定事项 |
16 森林脑炎疫苗 |
16.1 疫苗针对疾病 |
16.1.1 病原学 |
16.1.2 临床特征 |
16.1.3 流行病学特征 |
16.2 疫苗简介 |
16.2.1 疫苗免疫原性 |
1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6.2.3 疫苗安全性 |
16.3 接种建议 |
16.3.1 免疫程序 |
1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6.3.3 接种禁忌 |
1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6.4.1 常见不良反应 |
16.4.2 罕见不良反应 |
1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6.5 注意事项 |
16.5.1 慎用情况 |
16.5.2 特定事项 |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论文提纲范文)
1 流感病毒疫苗 |
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 病原学 |
1.1.2 临床特征 |
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 疫苗简介 |
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 疫苗保护效力或效果 |
1.2.3 疫苗安全性 |
1.3 接种建议 |
1.3.1 疫苗种类、剂型和适用人群 |
1.3.2 接种剂次[1] |
1.3.3 接种时机 |
1.3.4 接种部位和途径 |
1.3.5 接种禁忌[1] |
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1 裂解IIV |
1.4.2 亚单位IIV |
1.4.3 LAIV (1)十分常见不良反应 |
1.5 注意事项 |
1.5.1 慎用情况 |
1.5.2 特定事项 |
2 肺炎球菌疫苗 |
2.1 疫苗针对疾病 |
2.1.1 病原学 |
2.1.2 临床特征 |
2.1.3 流行病学特征 |
2.2 疫苗简介 |
2.2.1 疫苗免疫原性 |
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2.3 接种建议 |
2.3.1 PPCV13 |
2.3.2 PPV23 |
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2.4.1 PPCV13 |
2.4.2 PPV23 |
2.5 注意事项 |
2.5.1 PPCV13 |
2.5.2 PPV23 |
3 含b型流感嗜血杆菌成分疫苗 |
3.1 疫苗针对疾病 |
3.1.1 病原学 |
3.1.2 临床特征 |
3.1.3 流行病学特征 |
3.2 疫苗简介 |
3.2.1 疫苗免疫原性 |
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3.2.3 疫苗安全性 |
3.3 接种建议 |
3.3.1 免疫程序 |
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3.3.3 接种禁忌 |
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3.5 注意事项 |
4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 |
4.1 疫苗针对疾病 |
4.1.1 病原学 |
4.1.2 临床特征 |
4.1.3 流行病学特征 |
4.2 疫苗简介 |
4.2.1 疫苗免疫原性 |
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4.2.3 疫苗安全性 |
4.3 接种建议 |
4.3.1 免疫程序 |
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4.3.3 接种禁忌 |
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4.4.1 常见不良反应 |
4.4.2 罕见不良反应 |
4.5 注意事项 |
4.5.1 慎用情况 |
4.5.2 特定事项 |
5 轮状病毒疫苗 |
5.1 疫苗针对疾病 |
5.1.1 病原学 |
5.1.2 临床特征 |
5.1.3 流行病学特征 |
5.2 疫苗简介 |
5.2.1 疫苗免疫原性 |
5.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5.2.3 疫苗安全性 |
5.3 接种建议 |
5.3.1 免疫程序 |
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5.3.3 接种禁忌 |
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5.5 注意事项 |
5.5.1 慎用情况 |
5.5.2 特定事项 |
6 水痘减毒活疫苗 |
6.1 疫苗针对疾病 |
6.1.1 病原学 |
6.1.2 临床特征 |
6.1.3 流行病学特征 |
6.2 疫苗简介 |
6.2.1 疫苗免疫原性 |
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6.3 接种建议 |
6.3.1 免疫程序[113-114] |
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6.3.3 接种禁忌 |
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6.4.1 常见不良反应 |
6.4.2 罕见不良反应 |
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6.5 注意事项 |
6.5.1 慎用情况 |
6.5.2 特定事项 |
7 带状疱疹疫苗 |
7.1 疫苗针对疾病 |
7.1.1 病原学 |
7.1.2 临床特征 |
7.1.3 流行病学特征 |
7.2 疫苗简介 |
7.2.1 疫苗免疫原性 |
7.2.2 疫苗效力 |
7.2.3 免疫持久性 |
7.3 接种建议 |
7.3.1 免疫程序 |
7.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7.3.3 接种禁忌 |
7.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7.4.1 常见不良反应 |
7.4.2 罕见不良反应 |
7.5 注意事项 |
7.5.1 慎用情况 |
7.5.2 特定人群接种 |
7.5.3 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 |
8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8.1 疫苗针对疾病 |
8.1.1 病原学 |
8.1.2 临床特征 |
8.1.3 流行病学特征 |
8.1.4 疾病负担 |
8.2 疫苗简介 |
8.2.1 疫苗免疫原性 |
8.2.2 疫苗效力 |
8.2.3 疫苗效果 |
8.2.4 疫苗免疫持久性 |
8.2.5 疫苗安全性 |
8.3 接种建议 |
8.3.1 免疫程序 |
8.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8.3.3 接种禁忌 |
8.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8.4.1 常见不良反应 |
8.4.2 罕见不良反应 |
8.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8.5 注意事项 |
8.5.1 慎用情况 |
8.5.2 特定事项 |
9 人用狂犬病疫苗 |
9.1 疫苗针对疾病 |
9.1.1 病原学 |
9.1.2 临床特征 |
9.1.3 流行病学特征 |
9.2 疫苗简介 |
9.2.1 疫苗免疫原性 |
9.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9.2.3 疫苗安全性 WHO |
9.3 接种建议 |
9.3.1 免疫程序 |
9.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9.3.3 同时接种 |
9.3.4 接种禁忌 |
9.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9.4.1 常见不良反应 |
9.4.2 罕见不良反应 |
9.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9.5 注意事项 |
9.5.1 慎用情况 |
9.5.2 特定事项 |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 |
10.1 疫苗针对疾病 |
10.1.1 病原学 |
10.1.2 临床特征 |
10.1.3 流行病学特征 |
10.2 疫苗简介 |
10.2.1 疫苗免疫原性 |
10.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0.2.3 疫苗安全性 |
10.3 接种建议 |
10.3.1 免疫程序 |
10.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0.3.3 接种禁忌 |
10.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0.4.1 常见不良反应 |
10.4.2 罕见不良反应 |
10.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0.5 注意事项 |
10.5.1 慎用情况 |
10.5.2 特定事项 |
11 钩端螺旋体疫苗 |
11.1 疫苗针对疾病 |
11.1.1 病原学 |
11.1.2 临床特征 |
11.1.3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疫苗简介 |
11.2.1 疫苗免疫原性 |
11.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1.2.3 疫苗安全性 |
11.3 接种建议 |
11.3.1 免疫程序 |
11.3.2 接种对象 |
11.3.3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1.3.4 接种禁忌 |
11.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1.4.1 常见不良反应 |
11.4.2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1.5 注意事项 |
11.5.1 慎用情况 |
11.5.2 特定事项 |
12 炭疽疫苗 |
12.1 疫苗针对疾病 |
12.1.1 病原学[216] |
12.1.2 临床特征 |
12.1.3 流行病学特征 |
12.2 疫苗简介 |
12.2.1 疫苗免疫原性 |
12.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2.2.3 疫苗安全性 |
12.3 接种建议 |
12.3.1 免疫程序 |
12.3.2 接种方法 |
12.3.3 接种禁忌 |
12.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2.4.1 常见不良反应 |
12.4.2 罕见不良反应 |
12.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2.5 注意事项 |
12.5.1 慎用情况 |
12.5.2 特定事项 |
13 戊型肝炎疫苗 |
13.1 疫苗针对疾病 |
13.1.1 病原学 |
13.1.2 临床特征 |
13.1.3 流行病学特征 |
13.2 疫苗简介 |
13.2.1 疫苗免疫原性 |
13.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3.2.3 疫苗安全性 |
13.3 接种建议 |
13.3.1 免疫程序 |
13.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3.3.3 接种禁忌 |
13.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3.5 注意事项 |
14 霍乱疫苗 |
14.1 疫苗针对疾病 |
14.1.1 病原学 |
14.1.2 临床特征 |
14.1.3 流行病学特征 |
14.2 疫苗简介 |
14.2.1 疫苗免疫原性 |
14.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4.2.3 疫苗安全性 |
14.3 接种建议 |
14.3.1 免疫程序 |
14.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4.3.3 接种禁忌 |
14.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4.4.1 常见不良反应 |
14.4.2 罕见不良反应 |
14.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4.5 注意事项 |
14.5.1 慎用情况 |
14.5.2 特定事项 |
15 伤寒疫苗 |
15.1 疫苗针对疾病 |
15.1.1 病原学 |
15.1.2 临床特征 |
15.1.3 流行病学特征 |
15.2 疫苗简介 |
15.2.1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5.2.2 疫苗安全性 |
15.3 接种建议 |
15.3.1 免疫程序 |
15.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5.3.3 接种禁忌 |
15.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5.4.1 常见不良反应 |
15.4.2 罕见不良反应 |
15.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5.5 注意事项 |
15.5.1 慎用情况 |
15.5.2 特定事项 |
16 森林脑炎疫苗 |
16.1 疫苗针对疾病 |
16.1.1 病原学 |
16.1.2 临床特征 |
16.1.3 流行病学特征 |
16.2 疫苗简介 |
16.2.1 疫苗免疫原性 |
16.2.2 疫苗效力或效果 |
16.2.3 疫苗安全性 |
16.3 接种建议 |
16.3.1 免疫程序 |
16.3.2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
16.3.3 接种禁忌 |
16.4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
16.4.1 常见不良反应 |
16.4.2 罕见不良反应 |
16.4.3 极罕见不良反应 |
16.5 注意事项 |
16.5.1 慎用情况 |
16.5.2 特定事项 |
(8)我国猪瘟疫苗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商品化疫苗 |
1.1 传统灭活疫苗 |
1.2 弱毒疫苗 |
1.2.1 兔源脾淋源猪瘟活疫苗 |
1.2.2 细胞源猪瘟活疫苗 |
1.2.3 传代细胞源猪瘟活疫苗 |
1.2.4 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 |
1.2.5 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联活疫苗 |
1.3 亚单位疫苗 |
2 新型疫苗研究 |
2.1 核酸疫苗 |
2.2 活载体重组疫苗 |
2.2.1 痘病毒活载体疫苗 |
2.2.2 腺病毒活载体疫苗 |
2.2.3 伪狂犬病病毒活载体疫苗 |
2.3 合成肽疫苗 |
2.4 全长感染性c DNA标记疫苗 |
3 小结与展望 |
(9)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PR病原学 |
1.1 PRV的病毒粒子 |
1.2 PRV的基因结构特性 |
2 PRV理化特性 |
3 PRV潜伏感染的特点 |
4 PR的疫苗类型 |
4.1 灭活疫苗 |
4.2 自然缺失弱毒疫苗(活苗) |
4.3 基因工程疫苗 |
4.4 几种重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 |
5 PR的诊断 |
6 PR的流行史 |
7 国外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7.1 美国采取PR控制与根除计划简述 |
7.2 欧洲国家采取PR控制与净化计划简述 |
7.3 日本的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 国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研究现状 |
8.1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2 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示范场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3 华中农业大学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4 广东省农村农业厅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5 台湾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8.6 湖南新南方养殖服务有限公司PR控制与净化方案简述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第一节 试验一PR诊断与临床紧急接种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 |
2.2 剖检变化 |
2.3 PRV PCR鉴定 |
2.4 试验场PRVgE基因测序 |
2.5 PRVgE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析 |
2.6 PRVgE基因的氨基酸遗传进化分析 |
2.7 PRVg E抗体阻断ELISA检测 |
2.8 家兔感染试验 |
2.9 紧急接种疫苗 |
3 讨论 |
第二节 试验二PR免疫程序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水平变化检测 |
2.2 不同首免日龄接种疫苗后10天PRV抗体检测 |
2.3 疫苗接种当天及后10天猪只PRV中和抗体平均滴度检测结果对比 |
2.4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 讨论 |
3.1 生产条件下仔猪PRV母源抗体消长规律 |
3.2 仔猪滴鼻免疫试验 |
3.3 伪狂犬病理论优化免疫程序和生产实践免疫程序差异很大 |
3.4 本试验优缺点 |
第三节 试验三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紧急接种PR疫苗,PR临床症状消失,PR得到控制 |
2.2 PR净化前后PRVg E野毒抗原阳性率变化 |
2.3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PRVg E野毒抗体阳性率变化 |
2.4 PR净化前后各阶段猪群中和抗体变化 |
2.5 PR净化前后母猪群生产性能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着效果 |
3.2 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必须同时配合其它综合措施 |
3.3 紧急接种PR疫苗,效果显着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导师及作者简介 |
(10)用口蹄疫灭活苗稀释伪狂犬病、猪瘟活疫苗混合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猪场 |
1.2 疫苗 |
1.3 检测试剂及仪器 |
1.4 疫苗混合液准备 |
1.5 疫苗混合液黏度检测 |
1.6 q-PCR检测 |
1.7 测定猪伪狂犬病疫苗病毒效价(TCID50) |
1.8 测定猪瘟疫苗病毒效价 |
1.9 临床疫苗免疫试验分组 |
1.1 0 采血及抗体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疫苗混合液性状观察 |
2.2 黏度检测结果 |
2.3 qPCR检测猪瘟和伪狂犬病核酸相对含量 |
2.4 猪伪狂犬病疫苗病毒效价 |
2.5 猪瘟疫苗病毒效价 |
2.6 临床疫苗免疫试验各试验组抗体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四、狂犬病疫苗耐热保护剂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兽医生物制品中常用灭活剂和冻干保护剂研究进展[J]. 赵成龙,王素春,庄青叶,李阳,潘子豪,孙瑞妮,张富友,肖志宇,梁晚枫,孙福亮,汪洋,黄禹丰,陈海燕,刘华雷,王楷宬. 中国动物检疫, 2021(08)
- [2]伪狂犬病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构建及其感染PK-15细胞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D]. 张洪亮.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猪伪狂犬病防控进展[J]. 尹佳彤,马湘海,袁晨阳,成豫. 畜禽业, 2021(05)
- [4]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3)
- [5]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3)
- [6]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1(03)
- [7]预防接种知情告知专家共识(下)[J].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实用预防医学, 2021(05)
- [8]我国猪瘟疫苗研究与应用进展[J]. 李娇,祖立闯,王文秀,谢金文,沈志强. 养猪, 2020(05)
- [9]信阳市规模化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朱贵阳.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10]用口蹄疫灭活苗稀释伪狂犬病、猪瘟活疫苗混合免疫效果评价[J]. 宋庆庆,佘志成,王凯. 猪业科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