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一、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栩,赖明谷[1](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中小学增设了多种劳动教育范畴的学科课程;因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地位等方面也表现出多样变化;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要更加注重理论指导的准确性问题、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劳动心得的体会与内化问题、劳动实践活动与技能性知识学习的关系问题以及劳育课程的独立地位等问题,在把握劳育课程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行稳致远。

朱永新[2](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付宜红[3](2021)在《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富有活力的基层创造相结合的成功的改革实践,是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同步推进、互相促进,课程改革为我国青少年的信息科技素养在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面辉煌的旗帜,号召团结了无数教育改革的志士,他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锐意开拓,推动改革奔腾前进。

王攀峰[4](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政策话语体系的回顾与反思》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政策话语体系是国家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的文化密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围绕着教科书建设的价值之维、内容之维和权力之维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政策话语体系。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教科书政策话语体系的建设立足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始终坚持党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领导权,实现了从政治话语到经济话语再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话语演变,推进了我国教材治理现代化进程。

刘合荣,廖兆慧[5](2021)在《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文中认为七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静水流深。从纵向考察,1949—1978年间主要发生的是局部的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1979—1998年间聚焦于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探索;1999—2019年间开始拓展、深化和升华教学改革主题,孕育教学思想。从横断面看,学生发展中心地位的确立实现了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对教学系统各实体要素及其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教学充满生机,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节奏并倒逼着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充分互动则升华了教学及其改革的理性水平。总之,任何一个视角或者侧面的挖掘和回顾均有益于总结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改现代化,累积教改道路自信,这对谋划和深化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靳玉乐,张良[6](2021)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20年》文中提出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经历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历练与实践,在课程理念、观点、命题与方法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年来,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发展体现出文化自觉、扎根本土、在传统与现代的互补中成长、在学术争鸣与世界互动中繁荣等主要特点,引领学校课程的特色化、教材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就全人发展取向的课程话语、课程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李晓波[7](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实践表明,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识教育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不断发展,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中国的通识教育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未完全确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同等发展的管理理念、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专门性管理机构设置混乱、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这些问题与现实中传统"知识论"理念、"行政管理论"、管理机构认识分歧、"平台辅助论"等因素有关。要加快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必须立足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研究通识教育管理规律,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确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强化课程平台、网络平台、组织平台、考核平台等平台建设,推动通识教育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从而为通识教育的管理实践提供理念、制度、组织和平台支持。

马维娜[8](2021)在《实践感: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度复杂”》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度复杂"具有"实践感"的特有意味。这种"实践感"既不与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有意相悖,也不与整个教育改革进程人为相左;既不是纯主观主义的现象臆想,也不是纯客观主义的物理自然;而是纠缠着诸多复杂要义的"不是逻辑的逻辑"。其中,"场域""惯习""资本"构成"实践感"解释框架的鼎立三足。"场域"呈现出置身其中的国家、地方、学校之间各种多元开放、变动不居的位置关系,形成中国教育改革"深度复杂"的特有"社会小世界";"惯习"携带历史积淀的从容、经验预存的提取和本体论意义的契合,形成中国教育改革"深度复杂"的特有"性情倾向";"资本"集结成捆绑式"资本束",作用实践甚至左右实践,形成中国教育改革"深度复杂"的特有"象征力量"。"实践感"不只是对中国教育改革"深度复杂"的问题诊断和框架解释,更指向对中国教育改革"深度复杂"刻骨的反思之切与强烈的改善之迫。

吴秉旭[9](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杨舒[10](2021)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基本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49~1954年):未正式增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文革”前后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55~1980年):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和体力劳动课程
        1.1955~1957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
        2.1958~1965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以及体力劳动课
        3.1966~1980年的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技术教育范畴课程以及“学工”“学农”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1981~2000年):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动技术课
    (四)新世纪初期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2001~2019年):“劳动与技术教育”
    (五) 2020年以来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2020年至今):劳动必修课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特点
    (一)课程目标:从关注外在功效到强调综合素质发展
    (二)课程设置:从独立课程到综合课程再到独立课程发展
    (三)课程内容:从工农业生产知识与体力劳动到强调生活劳动实践发展
三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未来展望
    (一)重视理论指导的准确性
    (二)关注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三)强调劳动心得的体会与内化
    (四)把握好劳动实践活动与技能性知识学习的关系
    (五)保障劳动教育的独立课程地位
四结语

(2)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二)师生共写随笔
    (三)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五)构筑理想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七)推进每月一事
    (八)缔造完美教室
    (九)研发卓越课程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3. 新德育课程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5. 特色教育课程
    (十)家校合作共育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5)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期(1949—1978年)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探索期(1979—1998年)
    (三)教学思想流派孕育期(1999—2019年)
二、教学改革与当代教学实践的融合与推进
    (一)确立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转变了教学价值观
    (二)激活教学系统各要素,解放了教学生产力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活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倒逼了教学现代化进程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在互动中发展
    (一)互动推动了教学哲学理论的构建
    (二)互动促进了教学过程理论进化
四、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经验反思
    (一)走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的道路,开辟了教学改革广阔天地
    (二)走本土化和国际化相融的道路,不但有根而且枝繁叶茂
    (三)走中国教育学派构建的道路,顶天立地并行走于其间
结语

(6)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 20年来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 知识社会的挑战与信息社会的到来
    (二) 素质教育要求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体系的发展
二、 20年来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在文化自觉中塑造品格
    (二) 在扎根本土的实践中创新
    (三) 在传统与现代的互补中成长
    (四) 在学术争鸣与世界互动中繁荣
三、 20年来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的重要成就
    (一) 提出新理念
    (二) 形成新观点
    (三) 探讨新命题
    (四) 开拓新方法
四、 20年来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的独特贡献
    (一) 对中国的贡献
    (二) 对世界的贡献

(7)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二、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一)存在问题:未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二)成因分析:传统“知识论”的影响
    (三)建设策略:确立“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并重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核心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二)成因分析:“行政管理论”下制度体系建设缺位
    (三)建设策略:制定以“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纲要”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体系
四、构建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体系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管理机构设置混乱
    (二)成因分析:专业性管理机构认识存在分歧
    (三)建设策略:构建以“通识教育管理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机构体系
五、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一)存在问题:通识教育管理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二)成因分析:“平台辅助论”的消极效应
    (三)建设策略: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结 语

(8)实践感: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度复杂”(论文提纲范文)

“实践感”意味着什么
社会小世界:教育改革的“场域折射”
身体化实践:教育改革的“性情倾向”
变通的差异:教育改革的“象征力量”

(9)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四、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J]. 李东栩,赖明谷. 劳动教育评论, 2021(02)
  • [2]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3]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J]. 付宜红. 基础教育课程, 2021(17)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科书政策话语体系的回顾与反思[J]. 王攀峰. 课程.教材.教法, 2021(09)
  • [5]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 刘合荣,廖兆慧.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04)
  • [6]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发展20年[J]. 靳玉乐,张良. 全球教育展望, 2021(08)
  • [7]高校通识教育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 李晓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8]实践感: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度复杂”[J]. 马维娜. 探索与争鸣, 2021(07)
  • [9]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基本特征研究[D]. 杨舒.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标签:;  ;  ;  ;  ;  

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