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有源折叠偶极子天线馈电结构

一种新的有源折叠偶极子天线馈电结构

一、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荣[1](2019)在《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低频段的微波频谱资源日趋拥挤,各种应用之间的干扰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无线通信系统逐渐朝着高频段、尤其是毫米波频段发展。很多国家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毫米波通信上,其中45GHz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关注。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完成部署和日渐成熟,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开发和探索备受关注。各个国家也逐渐发布了第五代移动通信在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规划,毫米波频段在无线通信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毫米波频段对天线小型化、宽频带、高增益、易集成等的要求,研究分析了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的性能改善方法,并设计实现了三种高性能的平面端射天线。具体来看,本文的研究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1)分析总结了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对研究所涉及的天线理论和基片集成波导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为论文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研究。在对对数周期天线理论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从两方面提出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方法:一方面,根据八木天线和蝶形天线原理,在对数周期天线的辐射方向上加载蝶形引向单元,通过引向单元和对数周期单元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引向单元在天线辐射方向对天线辐射能量的引导作用,来增强天线方向性。另一方面在不改变天线整体体积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天线的辐射口径来提高天线增益。本文提出在对数周期天线的引向单元的左右两侧加载与引向单元相同结构和尺寸的寄生贴片,与引向单元构成类似阵列的结构,来增大天线的辐射口径,达到增强对数周期天线方向性的目的。根据提出的改进方法,设计和仿真了新型的宽频带印刷对数周期天线,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仿真模型制作加工了天线实物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所设计的天线具有良好的性能。(3)扩展准八木天线带宽的研究。通过分析八木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八木天线的组成结构,从三个方面提出扩展经典准八木天线带宽的方法。首先从准八木天线的馈电结构入手,选择宽带馈电结构。通过比较各种馈电结构,分析各种馈电结构的特点和适合使用的场合,选择了带宽很宽、尺寸很小且在毫米波频段内损耗很小的接地共面波导作为准八木天线的馈电结构。其次通过采用更宽带宽的蝶形对称振子代替原来的平面对称振子作为准八木天线的有源振子来提高准八木天线带宽,并对平衡双线与蝶形振子连接处和蝶形有源振子末端进行圆角化,在天线整体体积不改变的情况下,扩展了准八木天线的带宽。为了进一步扩展天线带宽,使用宽带双谐振有源振子,通过增加有源振子的谐振频率个数,来扩展天线带宽。最后通过改进引向器的结构,加强引向器和有源振子之间的耦合,并反过来影响有源振子的电流分布,从而扩展天线带宽。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和仿真相应的宽频带准八木天线,并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实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准八木天线带宽的方法的有效性,所设计的宽频带准八木天线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4)增强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渐变槽线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其结构特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方法。第一,根据印刷对数周期天线和多有源振子宽频带准八木天线的原理,提出在不增加天线体积的情况下,将渐变槽线天线辐射贴片的外边缘改为和对数周期天线一样的长度按照一个比例系数变化的对称振子。在不同的频段,不同长度的振子会发生谐振,天线在辐射方向的方向性就会因此增强。第二,通过在辐射贴片顶端蚀刻竖直矩形槽来引导更多的能量到辐射方向上,从而增强天线方向性。第三,渐变槽线天线和对数周期天线、准八木天线一样都是端射天线,因此,根据八木天线原理,通过在天线辐射方向加载引向器来提高天线方向性。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本文设计和仿真了相应的高增益对跖指数渐变槽线天线,并进行了加工和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一致性良好,天线表现出了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和辐射特性,从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渐变槽线天线方向性的方法的有效性。

李赛[2](2018)在《小型化飞行器载体天线阵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飞行器载体天线作为飞行器上无线通信、导航、侦查以及电子对抗等信息系统的空中接口,其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实现多种功能,飞行器上往往安装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空间位置紧缺,所以小型化低剖面的飞行器载体天线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飞行器载体天线不仅要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同时还要兼顾飞行器外形的气动特性,本文以飞行器为载体平台设计了三款天线:微带准八木天线、波导缝隙天线以及基于非辐射介质集成波导的喇叭天线。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微带准八木天线。经典的微带准八木天线采用平面巴伦结构进行馈电,由于振子长度及馈电结构的限制使天线体积比较大。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型化设计。纵向上,将天线的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和微带馈线横向放置;横向上,利用树状分形技术将天线有源振子长度缩减,使用容性加载技术在反射器两端增加金属条,减小反射器的宽度。小型化后天线尺寸为105mm×123.6mm×1.5mm。将小型化的天线放到载体上整体仿真,研究了天线安装位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最后将天线单元加工测试,其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其次,设计了波导缝隙天线。基于飞行器载体天线的低剖面的要求,设计了波导窄边谐振式缝隙天线阵。但是这种传统的矩形波导缝隙天线体积较大,需要进行小型化的改进,所以提出了一种紧凑型部分H平面波导缝隙天线。该天线通过在横向折叠的矩形波导内部插入一个金属膜片实现的。与传统波导相比,部分H平面波导的横截面缩减了75%。同时为了方便安装,该天线采用同轴线馈电,同轴内导体与金属膜片相交。将部分H平面波导缝隙天线与载体平台整体仿真,天线增益达到6.9dBi,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非辐射介质波导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波导的喇叭天线。该天线利用基片集成技术实现非辐射波导的平面化,使得天线加工方便并且结构稳定。天线由两层介质板构成,采用微带线到槽线的过渡结构进行馈电,方便与其它平面电路集成。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增益,设计时结合了H面平面喇叭结构,使得天线单元的增益达到6.284dBi。同时将天线与载体平台一起仿真,研究了载体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林澍[3](2008)在《小型化分形天线的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信系统的飞速发展对天线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信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需要小型化天线;而通信频带不断向多频段、高频段发展又推动了多频天线和宽带天线的发展。宽带天线可以覆盖很宽的频率范围,使得通信系统不必使用多个天线,可以提高电磁兼容的性能;但是在某些时候又希望有选择地接收所需要频率的信号,防止出现干扰,需要使用多频天线。所以,天线的小型化、多频天线和宽带天线就成为了目前天线研究的重要问题。天线小型化以及实现天线的多频功能和宽带功能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有时过于专门化,往往只满足了某一方面的指标而破坏了其它指标,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系统所需要的综合指标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采用了分形技术的小型化天线、多频天线和小型化宽带天线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分形天线的基本理论。天线作为一种无源器件,电气性能主要是由自身的结构决定的,分形天线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最主要的是空间填充性和自相似性。通过仿真研究了分形结构的对称振子天线、环天线和微带贴片天线,分析了分形结构的空间填充性与分形天线的小型化特性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描述小型化特性的公式;对Koch分形的精细结构进行了仿真,论述了在精细结构上的表面电流传播规律,从而解释了高次分形天线的小型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仿真Sierpinski三角分形天线的反射损耗和表面电流分布,分析了分形嵌套结构的自相似性与分形天线多频特性的关系,论述了多频特性的频比与相似结构的相似比有关;通过仿真对数周期天线,分析了分形结构的自相似性和超宽带特性的关系。这些研究工作为设计小型化分形天线、分形多频天线以及分形超宽带天线提供了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第二,小型化分形天线研究。分形天线改善天线性能的方法和效果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一般不会对其他指标产生较大的影响,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将分形与加地板综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八木天线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带地板的小型化八木天线,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八木天线相比,该天线尺寸缩减了61%;将分形与展宽频带的方法综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宽频带的小型化微带分形天线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双层贴片结构的分形微带天线,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具有11%的阻抗带宽基础上,尺寸缩减了17%。第三,多频分形天线研究。嵌套的分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多频特性,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了一种多频分形天线的设计方法,采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多个金属片组成嵌套结构的多频天线,通频带的个数由嵌套单元的个数确定,通频带数值由嵌套单元的形状和尺寸确定。设计了工作于0.9GHz、1.8GHz和2.4GHz的三种形式的分形三频天线,分别为圆环嵌套分形天线、半圆环嵌套分形天线和三角形嵌套分形天线,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线频率的可控性良好,在三个频点处具有类似的辐射特性,可以满足多频天线的要求。第四,小型化宽带分形天线研究。对数周期天线本身是一种分形阵列结构,阵单元和阵间距都是分形结构。对阵单元再进行一次分形,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对数周期天线的设计方法,设计了树状分形对数周期天线,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极化方向上尺寸缩减了38%。还设计了一种三角形组合分形对称振子天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19:1的倍频带宽,且具有较小的尺寸,仅相当于普通对称振子尺寸的51%。本文为解决天线设计中的小型化、多频和宽带问题,通过对分形天线进行研究,提出了几种天线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制作了相应的实物,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张玉华[4](2020)在《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无源器件与天线的研究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微波电路中,小型化、集成化和平面化设计的系统在我们的生活里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人们逐渐的离不开他们了。本论文中,从小型化、集成化和平面化的角度着手,将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里,我们从电路器件设计开始进行相应的研究,再从无源器件转向天线方面,提出了以下的研究设计:一是,提出了基于半模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HMCSIW)设计的宽带带通滤波器,该结构将半模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与哑铃型以及U型缺陷地结构(DGSs)相结合,通过设计仿真实验,最后加工实测,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在通带内的过滤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带宽宽,而且在高频处产生带外零点,形成陡降,边带抑制有了明显的改善。二是,利用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设计两种等功率分配器:其中一种是继续沿用半模梳状线基板集成波导(HMCSIW)的发明思路,我们利用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全模转半模的结构和隔离电阻,设计了一个小型化的3-d B的功率分配器,结果表明该功分器回损性能较好,隔离度高,与有源电路现结合可广泛用于微波和毫米波的平面电路中。另一种就是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设计了一个三层等功率分配器,该功分器带宽较宽,回损性能较好。最后,从天线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基于类梳状线基板集成波导(CSIW)的毫米波准八木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简单,天线的绝对带宽(S11<-10d B)为5.5GHz,覆盖频段为22~27.5GHz,其中S11最低达-30d B,匹配良好。天线增益在整个工作频段内维持在5.5d B左右,虽然相较于其他这类的频段的天线低了点,但它可以应用在宽波束场合。

秦培元[5](2011)在《可重构天线的研究及其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可重构天线是目前天线领域的前沿课题,同时,它也是未来天线发展的方向。它仍具有传统意义上天线的基本结构,然而,通过加载电子器件或使用机械方法等来改变天线辐射体的结构,天线的谐振特性和辐射特性就会得到大幅扩展,从而,它成为多个天线在功能上的叠加。由于可重构天线功能上的多样性,它不仅能满足当代通讯信道多变,高速率的要求,又能极大地降低通讯平台上天线的数量,简化电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由于天线的频率特性和辐射特性紧密关联这一固有的性质,在对天线的某一特性,如谐振频率,做出重构时,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响天线的其它特性,如极化或辐射方向图,最终导致设计的失败。此外,除去天线本身的设计,结构简单,对天线性能影响较小的直流偏置电路的设计也是可重构天线的难点。我们从频率可重构,极化可重构,方向图可重构及频率和极化混合重构这四个层次入手,对可重构天线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加工并测试了多种新型可重构天线及直流馈电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在当前可重构天线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另外,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调研得知,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可重构天线的研究日趋深入,可是利用天线可重构的机制来提高实际通信系统性能的相关报道还比较稀少。我们针对这一问题,细致研究了极化可重构和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通讯系统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可重构天线提高MIMO信道容量的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同时也对影响这种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具体来讲,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五部分:1.针对目前大部分的频率可调天线为窄带可调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准八木折合振子或振子天线的频率可重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宽频带频率可调,而且在整个频带内能够保持辐射特性的稳定。利用折合振子作为准八木天线的激励元,可以使直流偏置电路远离天线辐射体,从而避免直流引线对天线的阻抗和辐射特性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点对于毫米波波段的频率可重构天线的设计尤为重要。基于此方法,我们设计了两种微波波段分别是频率连续、离散可调的可重构天线,以及一种毫米波波段的频率离散可调的可重构天线。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种频率可重构准八木振子天线阵列,并且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感性馈线的方式来控制加载在天线上的PIN二极管。2.提出了一种加载了U型缝隙的微带贴片极化可重构天线。目前文献中提及的极化可重构天线主要集中在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之间的切换,较少有成功的设计能够在两种圆极化和线极化之间重构,并具有较宽的三种极化方式重叠的频率和3dB轴比带宽。我们根据U型缝隙极化可重构天线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种能够在圆极化和线极化之间可调的极化可重构天线。所提出的天线不仅具有较宽的频率特性和极化特性,而且直流控制电路简单。通过对天线原型的测试,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辐射方向图可重构的微带天线。该天线主要针对采用方向图分集接收的MIMO系统对天线的要求而设计。应用于MIMO系统中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需要具备两点特性:一是天线可以在较多的不同方向图之间切换;二是各个方向图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较低。此外,可重构天线的直流控制电路须尽可能简单。我们所提出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能够辐射三种远场方向图,并且三种方向图呈现互补模式,从而使方向图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很低。另外,该可重构天线结构紧凑,频率带宽较宽,并且不需要任何直流偏置电路就可控制所加载的PIN二极管。4.提出了一种在单一正方形微带贴片天线上,实现频率和极化均独立可调的混合重构天线。可重构天线的终极目标就是在单一天线上实现谐振频率,极化模式,方向图的独立可调。目前,已有学者在频率和方向图混合重构天线设计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没有成熟的关于频率和极化混合可重构天线的设计报道出来。我们利用一个简单的微带贴片天线,设计出一个可以在水平,垂直和45°三种极化方式之间切换的可重构天线,并且天线的每一种极化方式的谐振频率均独立可调。频率调节的比率最高可达1.67。5.为了研究可重构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的极化和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分别应用到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调制的2×2MIMO通系统即2×2MIMO-OFDM系统。为了将极化或者方向图分集与天线增益这两个对信道容量均有作用的因素分开讨论,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信道矩阵归一化方法,从而,可以准确地衡量出由极化或方向图分集所带来的系统信道容量的增加百分比。对于加载有极化可重构天线的MIMO系统,具有相异极化方式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与具有相同极化方式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了对比。对于具有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的MIMO系统,系统的信道容量与一个加载有全向天线的系统的信道容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实际MIMO信道的测量,量化评估了极化和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提高系统信道容量的能力,并分析了影响可重构天线提升通信系统性能的相关因素。

梁伟[6](2019)在《预多平顶波束天线阵设计》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求能够解决该矛盾的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智能天线由于具有能够显着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容量的优异性能,因此智能天线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智能天线有两种方案:准动态预多波束智能天线和全自适应阵列式自动跟踪用户的智能天线。其中,准动态预多波束智能天线的整体性能良好,与全自适应阵列式自动跟踪用户的智能天线相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目前,在预多波束天线中,由于在每个波束覆盖范围内,辐射强度不均匀,因此用户在WLAN信号覆盖范围内移动过程中,接收到的信号忽大忽小,严重影响了接收效果,因此需要对具有稳定信号接收效果的预多波束智能天线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波束赋形技术就是作用于天线阵每个单元天线的信号预处理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天线阵的每个阵元的馈电电流幅度和相位来控制天线阵列的波束形状,而且还具有能够明显的提高天线阵的增益、减小副瓣电平、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改善边缘吞吐量和抑制干扰等优点。因此,本文将准动态预多波束天线与波束赋形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预多平顶波束天线的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首先设计了一款微带准八木天线。根据微带准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理论,设计一款工作在2.4GHz-2.483GHz频段的微带准八木天线。微带准八木天线作为天线阵的单元天线,将四个准八木天线组成一个4元直线天线阵,得到了更高的增益,并且方便对其进行波束赋形和辐射方向的控制。(2)根据天线波束赋形原理设计一款工作在2.4GHz-2.483GHz频段的平顶波束天线阵,并设计能够实现平顶波束功能的馈电网络。选取伍德沃德-劳森抽样法和傅里叶级数变换法作为波束赋形的综合方法,计算出可以得到平顶波束的馈电电流的幅度和相位。为了预先设置天线波束的辐射方向,需要对天线阵有不同的馈电相位差,所以本设计选取Butler矩阵作为天线阵的馈电网络。Butler矩阵作为一个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波束切换装置在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Butler矩阵馈电网络输出的是等相位差的等幅输出,不能满足平顶波束赋形对输出电流幅度的要求,所以,本文利用威尔金森功率分配器对其进行改进,设计了一款4×4的新型Butler矩阵作为天线阵的馈电网络,其不仅能够在输出端使其输出电流有不同的等相位差输出,而且输出电流幅度具有稳定的幅度加权,这样可以同时实现对天线波束形状和波束指向的控制。(3)设计了一款SP4T(Single-Pole-Four-Throw,单刀四掷)射频开关。选取PIN二极管作为开关电路的控制器件,采用串-并开关阵列结构设计一款工作在2.4GHz-2.483GHz射频开关,并保证射频开关的四个输出端口之间具有良好的隔离度。基于以上设计结果,对微带准八木天线阵、Butler馈电网络和射频开关控制电路进行了加工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馈系统能够在39°-68°,62°-91°,87°-116°和110°-140°四个波束间实现切换,且在每个波束内,增益变化在3dBi以内,具有平坦的增益方向性图,用户在波束覆盖范围内移动时接收的信号稳定,因此,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预多波束智能天线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郑艳[7](2019)在《基于CPW馈电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系统正朝着小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天线面临着诸如小型化、多频段、宽频带等新要求。平面单极子天线作为超宽带天线中一个重要的类型,由于结构简单,具有剖面低、成本低、频带宽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短距离UWB无线通信系统。本论文对天线的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共面波导理论、介质埋藏微带天线和八木天线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的设计原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所介绍的展宽频带技术和陷波技术,简要介绍了圆形UWB平面单极子天线设计理论,研究了一种基于CPW馈电的圆形UWB平面单极子天线,并对设计的天线进行了频域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工作:为拓展天线的阻抗带宽,分别通过加载引向器和加载介质埋藏技术的方式研究了两款基于CPW馈电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借助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的电磁特性进行模拟,重点分析了介质中埋藏的贴片结构变换对天线的阻抗带宽影响,并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经仿真优化,天线的阻抗带宽覆盖0.310.7GHz,相对带宽达到189%,比带宽达到35.67:1,覆盖整个UWB无线通信系统,天线最大增益达到4.6dBi,相较于同类型天线增益有所提升,其中纯加载介质埋藏技术的超宽带单极子天线增益更加稳定。在所研究的基于CPW馈电的介质埋藏UWB平面单极子天线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在椭圆辐射贴片上开U形刻蚀槽和在CPW结构接地面上开对称哑铃型DGS结构的方式,研究了两款满足陷波要求的基于CPW馈电的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通过分析U形刻蚀槽电流分布,解释了实现陷波功能的原理,通过对U形刻蚀槽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天线的陷波工作频率由U形刻蚀槽长度来控制,刻蚀槽宽度和刻蚀槽摆放的位置改变窄带陷波带宽的结论;对哑铃型DGS结构单极点带阻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通过在CPW结构接地板上开对称哑铃型DGS结构并对其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天线的陷波工作频率由矩形长、宽和两个矩形之间的间距共同控制,DGS结构摆放位置改变窄带陷波带宽的结论。所提出的天线能够实现0.311GHz频带范围内单窄带陷波功能,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张福顺,李雪安[8](1996)在《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文中研究表明文中给出了八木天线有源振子为折合振子不平衡—平衡变换器的一种新的馈电结构,实践证明,此种结构形式具有制作简单、结构合理、长期使用不用维护等优点,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郑春容[9](2015)在《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其阵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相控阵天线由于受到阵元间互耦以及天线单元方向图辐射范围有限两个方面的限制,其阵列波束扫描范围较窄,远远达不到现代科技应用的需要。方向图可重构天线由于具备辐射波束可调的特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青睐,并成为解决相控阵大角度扫描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本论文对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及其在相控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了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介绍了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其相控阵的基本原理,包括微波开关、微带天线、八木天线及阵列天线的相关理论,并介绍了采用有源单元方向图方法对线性相控阵进行方向图综合。第三章提出了一种变容二极管加载的方向图可重构微带八木天线单元。两个寄生振子上分别加载两个变容二极管,通过调节变容二极管的容抗值,寄生振子可以成为反射器或者引向器,从而微带八木天线可实现方向图重构。基于单振子加载模型讨论了振子电抗随所加载变容二极管容抗值的变化情况,得到了使微带八木天线的寄生振子成为反射器或者引向器的容抗值的取值范围,并详细讨论了微带八木天线在H面的辐射方向图与加载容抗值之间的变化关系。第四章将变容二极管加载的方向图可重构微带八木天线作为阵列单元,构成了方向图可重构微带八木天线阵列。讨论了阵元间距以及变容二极管的容抗值对阵列单元的反射系数以及有源单元方向图的影响。加工并测试了一个五单元线性阵列的扫描方向图,测试结果表明,阵列方向图可实现从–70°到+70°的扫描,且增益波动小于2 dB。与传统相控阵相比,本文提出的方向图可重构微带八木天线阵列实现了相控阵的大角度扫描、低增益波动特性。第五章对方向图可重构缝隙阵列进行初步研究,实现了从–60°到+60°的阵列扫描范围,获得了垂直极化的大角度扫描方向图。与水平极化的阵列天线相比,该方向图可重构缝隙阵列在地平面传播时可获得更小的衰减。第六章总结全文工作,提出改进方向。

王金洪[10](2014)在《基于LTCC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当前信息社会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迫切需求,现代通信、雷达、制导及导航等系统的工作频率已逐步由微波频段扩展到毫米波频段,并且其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这就对天线的小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凭借其多层结构的优势为毫米波天线实现小型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采用LTCC技术制成的毫米波天线具有高集成度、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领域广泛等优点。目前,LTCC天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课题之一。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LTCC技术的喇叭型微带天线研究利用传输线模型分析了LTCC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辐射机理,并分析了各个设计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针对微带天线增益较低的缺点,提出了采用层叠矩形环来模拟喇叭天线的辐射进而提高微带天线增益的方法。利用LTCC的多层技术,设计了一个喇叭型微带天线,在传统微带贴片天线的上方增加层叠的逐渐张开的矩形环作为引向器来引导电磁波向边射方向辐射。分析表明通过合理选取寄生环的尺寸及位置,能够使得电磁波经过多次反射后,在边射方向上相互叠加,在反方向上相互抵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36.7GHz的中心频率上获得了8.1dBi的较高增益(包含了馈电部分的损耗),比单个贴片天线的增益提高了3dB左右。相比于常用的采用平面阵列天线来提高增益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小天线的体积。2.基于LTCC技术的多层寄生贴片天线研究针对微带天线带宽窄及增益相对较低的缺点,提出了采用V型寄生贴片或E型寄生贴片来同时改善微带天线带宽和增益的方法。在LTCC多层基板上分别设计了一个V型寄生贴片天线和一个E型寄生贴片天线。V型寄生贴片天线采用呈V字形张开的层叠寄生贴片作为引向器来引导电磁波进行定向辐射,从而提高天线的增益;同时,寄生贴片自身与地面也形成谐振腔,其谐振频率与主辐射贴片的谐振频率相互靠近时,两个谐振带宽相互交叉,从而展宽了天线的带宽。E型寄生贴片天线则在主辐射贴片的上方增加四个E型寄生贴片,寄生贴片一方面作为引向器引导电磁波进行定向辐射来提高天线增益,另一方面,寄生贴片上的缝隙使得寄生贴片上的电流路径加长,对应的谐振频率降低。该谐振频率与主辐射贴片的谐振频率相互靠近时,天线的带宽也得到了展宽。实验结果表明,V型寄生贴片天线获得了16%的相对带宽,并在中心频率35GHz处实现了8dBi的增益;E型寄生贴片获得了28%的相对带宽,带宽内各频点的增益均大于6dBi,在36GHz处获得最大值7.1dBi。以上面两种天线为阵元,分别设计了一个二元E型寄生贴片天线阵、一个四元V型寄生贴片天线阵以及一个八元低副瓣波束扫描阵,这些天线阵也都获得了较宽的带宽和较好的辐射性能。3.基于LTCC技术的高性能准八木天线研究针对传统八木天线带宽窄、不易集成并且很难应用在微波毫米波频段的特点,提出了两种采用多层结构的引向单元来提高准八木天线辐射性能的方法。利用LTCC的多层技术,在毫米波频段分别设计了一个准八木振子天线和一个准八木环形天线。这两种准八木天线的引向器都是多层结构的,可以获得比平面准八木天线的引向器更好的引向作用,从而使准八木天线在端射方向上获得了更高的增益。4.基于LTCC技术的同层过渡研究针对垂直过渡经常出现通孔错位而引入较大传输损耗的缺点,提出了两种结构新颖的同层过渡结构对天线进行馈电,提高了天线设计的可靠性。采用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同层过渡结构对喇叭型微带天线进行馈电,采用微带线到共面带状线的同层过渡(同时起到了巴伦的作用)对多层准八木天线馈电。这两个过渡具有尺寸小、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宽以及损耗低等优点,这非常有利于实现小型化、高性能的LTCC天线。

二、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数周期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八木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渐变槽线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设计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天线的主要特性参数
        2.2.1 阻抗匹配
        2.2.2 辐射方向图
        2.2.3 方向系数、效率和增益
        2.2.4 极化
        2.2.5 频带宽度
    2.3 端射天线基本理论
        2.3.1 经典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2.3.2 八木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3 渐变槽线天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4 基片集成波导技术
        2.4.1 基片集成波导介绍
        2.4.2 基片集成波导设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印刷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技术的研究
    3.1 引言
    3.2 PLPDA天线结构和设计
    3.3 新型高增益PLPDA天线的设计与研究
        3.3.1 PLPDA天线结构设计
        3.3.2 加载蝶形引向器的新型高增益PLPDA天线
        3.3.3 加载寄生单元的新型高增益PLPDA天线
    3.4 PLPDA天线的加工测试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准八木天线技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准八木天线的设计
    4.3 新型宽带准八木天线
        4.3.1 准八木天线馈电结构设计与研究
        4.3.2 宽带准八木天线的有源振子结构设计
        4.3.3 宽带准八木天线的引向结构设计
        4.3.4 双谐振有源振子的宽带准八木天线
    4.4 准八木天线的加工实测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指数渐变槽线天线技术的研究
    5.1 引言
    5.2 Vivaldi天线设计
    5.3 新型高增益对跖Vivaldi天线
        5.3.1 对跖Vivaldi天线的设计
        5.3.2 改进辐射贴片外边缘的对跖Vivaldi天线
        5.3.3 加载引向器的对跖Vivaldi天线
    5.4 渐变槽线天线的加工实测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小型化飞行器载体天线阵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带八木天线研究现状
        1.2.2 波导缝隙天线研究现状
        1.2.3 SINRD波导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设计
    2.1 八木天线理论概述
        2.1.1 八木天线辐射原理
        2.1.2 八木天线分析方法
        2.1.3 八木天线尺寸设计
    2.2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设计及其改进
        2.2.1 微带准八木天线经典结构
        2.2.2 主要参数对天线单元的影响
        2.2.3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小型化改进
    2.3 微带准八木天线与载体的整体设计
        2.3.1 载体与天线的整体结构
        2.3.2 载体与天线整体仿真分析
        2.3.3 天线加工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
    3.1 理论概述
        3.1.1 波导缝隙辐射理论
        3.1.2 波导缝隙天线的缝隙形式及其等效电路
        3.1.3 波导缝隙阵列天线理论
    3.2 波导窄边缝隙天线设计及其改进
        3.2.1 波导窄边缝隙天线的设计
        3.2.2 波导窄边缝隙天线的小型化改进
    3.3 波导缝隙天线与载体的整体设计
        3.3.1 载体与天线整体结构
        3.3.2 载体与天线整体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INRD波导的喇叭天线的设计
    4.1 理论概述
        4.1.1 NRD波导
        4.1.2 SINRD波导
    4.2 基于SINRD波导喇叭天线的设计
        4.2.1 微带线到槽线的过渡结构
        4.2.2 基于SINRD波导的喇叭天线设计
    4.3 基于SINRD波导的喇叭天线与载体的整体设计
        4.3.1 载体与天线整体结构
        4.3.2 载体与天线整体仿真分析
    4.4 本文所提出的三种天线性能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小型化分形天线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线小型化技术
        1.2.2 多频天线技术
        1.2.3 宽带天线技术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2章 分形天线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分形维数
    2.3 分形振子天线
        2.3.1 分形对称振子天线
        2.3.2 Koch分形单极子的精细结构
        2.3.3 分形单极天线
    2.4 分形环天线
    2.5 分形微带天线
    2.6 对数周期天线
    2.7 分形天线小型化的特点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型化分形天线研究
    3.1 引言
    3.2 Koch分形小型化八木天线
    3.3 Minkowski分形小型化微带天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频分形天线研究
    4.1 引言
    4.2 分形圆环嵌套天线
        4.2.1 分形圆环嵌套单极子天线
        4.2.2 分形圆环嵌套对称振子天线
        4.2.3 分形圆环嵌套印刷单极子天线
        4.2.4 分形圆环嵌套天线的特点
    4.3 分形半圆环嵌套天线
        4.3.1 分形半圆环嵌套单极子天线
        4.3.2 分形半圆环嵌套对称振子天线
        4.3.3 分形半圆环嵌套印刷单极子天线
        4.3.4 分形半圆环嵌套天线的特点
    4.4 分形三角形嵌套天线
        4.4.1 分形三角形嵌套单极子天线
        4.4.2 分形三角形嵌套对称振子天线
        4.4.3 分形三角形嵌套印刷单极子天线
        4.4.4 分形三角形嵌套天线的特点
    4.5 嵌套类分形天线的特点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宽带小型化分形天线研究
    5.1 引言
    5.2 树状分形对数周期天线
    5.3 分形三角形组合超宽带天线
        5.3.1 三角形单极子
        5.3.2 分形三角形组合单极子
        5.3.3 分形三角形组合对称振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无源器件与天线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SIW与 CSIW理论基础
    2.1 SIW的基本理论
    2.2 CSIW(全模与半模)基本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半模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HMCSIW)的宽带带通滤波器的研究设计
    3.1 设计机理
        3.1.1 半模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HMCSIW)
        3.1.2 带通滤波器BPF
        3.1.3 缺陷地结构
    3.2 全模CSIW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基础结构
        3.2.1 基础结构
        3.2.2 实验结果分析
    3.3 半模CSIW(HMCSIW)的宽带带通滤波器
        3.3.1 基础结构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种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3-d B等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1 功率分配器的性能指标
    4.2 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小型化3-d B等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2.1 基本结构与设计机理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三层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3.1 基本结构与设计机理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毫米波准八木天线
    5.1 设计机理
        5.1.1 工作原理
        5.1.2 主要指标
    5.2 基本结构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竞赛获奖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可重构天线的研究及其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和基本概念
        1.1.2 研究价值
    1.2 可重构天线的研究难点
        1.2.1 天线频率特性与辐射特性的关联问题
        1.2.2 开关及变容器件的直流馈电问题
    1.3 可重构天线设计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1.3.1 可重构天线的设计
        1.3.2 可重构天线在MIMO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4 论文的主要成果及内容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成果
        1.4.2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微带天线和MIMO通信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微带贴片天线
        2.2.1 基本结构
        2.2.2 基于传输线的分析方法
    2.3 微带 U 型缝隙贴片天线
    2.4 新型微带天线——单极子模式的线贴片天线
    2.5 微带准八木振子天线
    2.6 MIMO 无线通信技术
        2.6.1 MIMO技术原理
        2.6.2 MIMO技术分类
        2.6.3 MIMO系统中的天线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可重构天线
    3.1 引言
    3.2 折合振子天线
        3.2.1 对称折合振子天线
        3.2.2 非对称平面导体折合振子天线
    3.3 频率连续可调微带准八木折合振子天线
        3.3.1 天线结构与工作原理
        3.3.2 天线直流馈电网络的设计
        3.3.3 天线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3.4 频率离散可调准八木折合振子天线
        3.4.1 天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4.2 天线的仿真与测量结果
    3.5 毫米波频率离散可调准八木折合振子天线
        3.5.1 天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5.2 天线的交流馈电
        3.5.3 天线的仿真和测量结果
    3.6 频率可调准八木振子天线阵列
        3.6.1 天线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6.2 直流馈电网络设计
        3.6.3 仿真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化可重构天线
    4.1 引言
    4.2 天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4.3 贴片天线长度 L4 对天线输入阻抗及轴比带宽的影响
    4.4 天线的仿真与实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
    5.1 引言
    5.2 天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2.1 天线的工作原理
        5.2.2 天线的结构
    5.3 天线的等效电路及参数分析
        5.3.1 天线的等效电路
        5.3.2 天线的参数分析
    5.4 天线的仿真和测量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频率和极化混合可重构天线
    6.1 引言
    6.2 可重构天线的设计
        6.2.1 天线的结构和重构原理
        6.2.2 天线的等效电路
        6.2.3 天线的直流偏置网络
    6.3 仿真和实测结果
        6.3.1 输入反射系数
        6.3.2 远场辐射方向图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可重构天线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圆极化可重构天线在 MIMO 系统中的应用
        7.2.1 MIMO-OFDM系统中的天线阵列
        7.2.2 MIMO-OFDM测试设备
        7.2.3 测试环境和过程
        7.2.4 MIMO-OFDM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7.2.5 测试结果和讨论
    7.3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在 MIMO 系统中的应用
        7.3.1 MIMO-OFDM系统的天线阵列
        7.3.2 MIMO-OFDM测试设备
        7.3.3 测试环境和过程
        7.3.4 测试结果
        7.3.5 结果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预多平顶波束天线阵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平顶波束天线的研究现状
        1.2.2 预多波束智能天线的研究现状
        1.2.3 Butler矩阵的研究现状
        1.2.4 射频开关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微带准八木天线及天线阵的设计
    2.1 八木天线概述
        2.1.1 八木天线的结构
        2.1.2 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
        2.1.3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结构
    2.2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设计
        2.2.1 结构及结构参数的计算
        2.2.2 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
        2.2.3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结构改进
    2.3 本章小结
3 天线阵平顶波束及预多波束的实现
    3.1 引言
    3.2 天线阵波束赋形的方法
        3.2.1 傅里叶级数法
        3.2.2 伍德沃德-劳森抽样法
    3.3 多波束天线阵的实现方法
    3.4 平顶多波束天线阵的设计与仿真
        3.4.1 平顶波束天线阵馈电电流的计算及仿真结果
        3.4.2 多波束的波束切换实现方法
        3.4.3 平顶波束天线阵设计
    3.5 预多平顶波束天线阵的加工与测试
    3.6 本章小结
4 天线阵馈电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新型Butler矩阵的设计
        4.2.1 缝隙耦合3dB定向耦合器及移相器的设计
        4.2.2 3dB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2.3 大功分比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设计
    4.3 新型Butler矩阵的仿真与加工实测
        4.3.1 缝隙耦合耦合器及移相器的设计与仿真
        4.3.2 等功分比功率分配器和大功分比功率分配器的设计与仿真
        4.3.3 新型Butler矩阵的设计与仿真
    4.4 Butler馈电网络的加工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SP4T射频开关的设计
    5.1 引言
    5.2 射频开关的设计理论
        5.2.1 PIN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5.2.2 PIN开关的工作原理
    5.3 SP4T射频开关的设计与仿真
        5.3.1 PIN开关的直流偏置电路设计
        5.3.2 射频开关的设计与仿真
    5.4 SP4T射频开关的加工测试及级联后天线的微波暗室测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基于CPW馈电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2章 基础理论概述
    2.1 超宽带天线的主要参数
        2.1.1 天线的输入阻抗
        2.1.2 天线的阻抗带宽
        2.1.3 天线的方向系数
        2.1.4 天线的增益
    2.2 共面波导基本理论
        2.2.1 共面波导类型
        2.2.2 共面波导公式设计
    2.3 介质埋藏微带天线简介
        2.3.1 介质埋藏微带天线的定义
        2.3.2 介质埋藏微带天线的特点
    2.4 八木天线简介
        2.4.1 八木天线设计理论分析
        2.4.2 拓展八木天线的带宽的常用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PW馈电UWB平面单极子天线
    3.1 基于CPW馈电的平面单极子天线
        3.1.1 基于CPW馈电的平面单极子天线设计
        3.1.2 基于CPW馈电的平面单极子天线研究
    3.2 基于CPW馈电的引向平面单极子天线
        3.2.1 天线结构设计
        3.2.2 基于CPW馈电的引向平面单极子天线参数分析
    3.3 基于CPW馈电的介质埋藏平面单极子天线
        3.3.1 天线结构设计
        3.3.2 基于CPW馈电的介质埋藏平面单极子天线参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有陷波特性的UWB平面单极子天线
    4.1 刻蚀槽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
        4.1.1 刻蚀槽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设计
        4.1.2 U形刻蚀槽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仿真分析
        4.1.3 U形刻蚀槽UWB陷波天线传输特性分析
    4.2 缺陷地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
        4.2.1 缺陷地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简介
        4.2.2 哑铃型缺陷地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结构设计
        4.2.3 哑铃型缺陷地UWB陷波平面单极子天线传输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术论文

(9)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其阵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引言
    2.2 微波开关
        2.2.1 PIN二极管开关
        2.2.2 MEMS开关
        2.2.3 变容二极管
    2.3 微带八木天线
        2.3.1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2.3.2 八木天线的辐射原理
    2.4 相控阵的基本理论
        2.4.1 方向图乘积定理
        2.4.2 阵列有源单元方向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研究
    3.1 引言
    3.2 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的结构
    3.3 变容二极管加载的单振子电抗特性研究
    3.4 变容二极管加载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辐射特性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的相控阵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的相控阵设计
        4.2.1 相控阵结构
        4.2.2 阵元间距对阵列特性的影响
        4.2.2.1 反射系数
        4.2.2.2 有源单元方向图
        4.2.2.3 小结
        4.2.3 变容二极管的容抗值对阵列特性的影响
        4.2.3.1 初始阵列特性
        4.2.3.2 改变容抗值后的阵列特性
        4.2.3.3 小结
    4.3 阵列扫描特性的仿真结果
    4.4 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方向图可重构缝隙天线阵列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缝隙天线基本理论
    5.3 方向图可重构缝隙天线阵列结构
        5.3.1 天线单元结构及辐射特性
        5.3.2 阵列结构及扫描方向图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基于LTCC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毫米波的特点及应用
    1.2 LTCC技术简介
    1.3 基于LTCC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的特点
    1.4 毫米波LTCC天线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1.4.1 国外发展动态
        1.4.2 国内发展动态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LTCC技术的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研究
    2.1 引言
    2.2 LTCC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工作原理
    2.3 LTCC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分析方法
    2.4 LTCC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设计步骤
    2.5 LTCC缝隙耦合贴片天线的设计与参数分析
    2.6 基于LTCC技术的圆极化缝隙耦合贴片天线
    2.7 小结
第三章 基于LTCC技术的喇叭型微带天线研究
    3.1 引言
    3.2 提高LTCC微带天线增益的方法
    3.3 喇叭型微带贴片天线的结构设计
        3.3.1 馈电结构设计
        3.3.2 背腔式结构的设计
        3.3.3 矩形环的设计与参数分析
        3.3.4 实验结果分析
    3.4 采用过渡结构和H形耦合缝隙的喇叭型微带天线
        3.4.1 采用H形耦合缝隙的喇叭型微带天线
        3.4.2 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同层过渡结构
        3.4.3 天线整体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LTCC技术的多层寄生贴片天线研究
    4.1 引言
    4.2 常用的展宽LTCC微带天线带宽的方法
    4.3 基于LTCC技术的V型寄生贴片天线设计
        4.3.1 天线结构设计
        4.3.2 层叠寄生贴片的设计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3.4 超宽带V型寄生贴片天线
    4.4 基于LTCC技术的E型寄生贴片天线设计
        4.4.1 增加寄生贴片后的天线性能
        4.4.2 寄生贴片开缝后的天线性能
        4.4.3 E型寄生贴片天线的结构
        4.4.4 E型寄生贴片天线的测试结果分析
    4.5 天线阵列设计
        4.5.1 四元V型寄生贴片天线阵
        4.5.2 二元E型寄生贴片天线阵
        4.5.3 基于V型寄生贴片天线的低副瓣波束扫描阵列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LTCC技术的准八木天线研究
    5.1 引言
    5.2 传统八木天线与微带准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
        5.2.1 传统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
        5.2.2 微带准八木天线的工作原理
    5.3 基于LTCC技术的多层准八木振子天线
        5.3.1 天线结构设计
        5.3.2 微带线到共面带状线的过渡结构
        5.3.3 参数分析
        5.3.4 实验结果分析
    5.4 基于LTCC技术的多层准八木环形天线
        5.4.1 天线结构设计
        5.4.2 参数分析
        5.4.3 实验结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毫米波平面端射天线技术的研究[D]. 李欣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2]小型化飞行器载体天线阵列的设计与实现[D]. 李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小型化分形天线的设计与分析[D]. 林澍.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02)
  • [4]基于类梳状线基片集成波导(CSIW)的无源器件与天线的研究设计[D]. 张玉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3)
  • [5]可重构天线的研究及其在MIMO系统中的应用[D]. 秦培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6]预多平顶波束天线阵设计[D]. 梁伟.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7]基于CPW馈电的超宽带平面单极子天线研究[D]. 郑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八木天线有源折合振子馈电的新结构[J]. 张福顺,李雪安. 电子科技, 1996(01)
  • [9]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及其阵列研究[D]. 郑春容.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10]基于LTCC技术的毫米波天线研究[D]. 王金洪.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一种新的有源折叠偶极子天线馈电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