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重道远,共同努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瑞[1](2022)在《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文中提出对于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与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相比,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形成更具内生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更具复杂性,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更具可塑性。完整准确把握这些特性,对于党和国家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丁玲,吴娜[2](2021)在《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论析——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困问题的审视和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反贫困理论。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然而,在新征程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因此,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维度厘清从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把握促进这一转变的方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倩,郑思佳,桂晨珺,汪雪锋[3](2021)在《破“四唯”和“唯SCI”政策的学者评论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意义]"破四唯"、破除"唯SCI"导向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引发了学术界科研人员广泛的讨论。学者对政策文件的评论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对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借鉴意义。[方法 /过程]文章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剖析学者对政策文件的观点和评述,归类学者热门讨论问题,并结合当前科研评价现状提出完善建议。[结果 /结论]文章建议完善分类评价方式,推动代表作制度落地,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国内期刊培育,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学术伦理监管,以期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意见参考。
潘锋[4](2021)在《加强患者血脂、血压管理是卒中二级预防取得成效的关键》文中指出由中国卒中学会、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7月9日—11日以线下+线上形式召开。中国卒中学会会长王文志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说,目前中国卒中学会已成立25个分会,发展会员58 000多人,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卒中中心建设取得显着成效,我国卒中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医患联手共同努力。
韩美琳[5](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认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苗思佳[6](2021)在《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质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但是受地势、气候、资源和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一直存在自然灾害严重、资源依赖强、生态脆弱、修复治理难度高等问题,不仅阻碍西部各省(区、市)传统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同时也限制了全国向高水平绿色发展前进的步伐。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因此,分区域对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区域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政策。本文将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现状与我国其他地区进行比对,并结合对西部地区居民绿色生活理念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归纳总结出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和西部地区现状分析结果,梳理出“环境—经济—生活”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环境资源、绿色生活质量三个维度,建立起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9—2018年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测算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在得分差异的基础上,从时间演变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对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历史进程及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剖析,以便能够针对阻碍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提升的症结,提出提升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西部地区绿色发展资源约束程度较强,经济发展以资源主导为主;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基础设施水平较弱;绿色技术创新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公众绿色意识薄弱,未真正践行绿色理念。(2)2009—2018年期间,西部地区整体绿色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生态环境得以修复,治理工作显现成效;生活质量上升趋势明显,但区域间差距明显。(3)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南北方向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型趋势,东西方向区域间绿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区域内绿色发展不均衡。(4)为提升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营造绿色发展氛围、完善绿色政策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强化绿色创新引领。
杨翠云,朱琼美,付廷早,陈敏,牛瑾,郭庆,李冬洁,李碧艳[7](2021)在《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摸清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和变迁规律,分析临沧市艾滋病流行趋势,评估艾滋病防控效果,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对临沧市1990—2016年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艾滋病流行特征。结果临沧市艾滋病流行时间长,疫情严重,为一类流行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基本和全省、全国一致。2006年以后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以青壮年为主,近年来50岁以上感染者逐渐增多。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佤族感染者所占比例最大。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以农民居多。结论临沧市艾滋病流行时间长,疫情严重,为一类流行地区,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基本和全省、全国一致。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近30年共同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当前临沧市艾滋病疫情仍然严重,艾滋病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刘阳杨[8](2021)在《多元文化视野下美国教科书Wonders内容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21世纪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新困境,多元文化教育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学会相互尊重和包容,通过各群体之间教育的平衡,促进所有人在多元的社会中都可享有积极和谐的生活”为目的,在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教科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从多元文化视角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研究,可关注到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偏见与弱势群体和被排除于主流群体之外的群体,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美国作为多元文化理论发展的代表国家以及多元文化的起源地,在编写具备文化多元的教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故本研究聚焦于美国小学教科书Wonders,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对多元文化各主题进行量化统计后,得出教科书内容呈现以下特点:(1)一般文化中,表现出百科书般的知识体系,其中对“生态文化”的渗透、“科普文化”的普及值得我们关注。(2)族群文化中,对少数族群文化选取数量最多的是原住民文化,同时教科书对非裔、爱尔兰裔、墨裔和亚裔族群也有一定的描述,但总体数量依然偏少。(3)性别文化中,对两性角色的数量分布到插图选择,总体上都表现出均衡分布的特点,甚至在个别学年出现女性角色选择多于男性的现象。(4)地域文化之“他国”文化主题中,中国和英国是提及数量最多的国家。地域文化之城市和乡村文化中,城市文化选文数量和乡村文化选文数量相当。(5)阶层文化中,表现出优势阶层为主的文化体系。(6)年龄文化中,同辈群体文化占据优势。(7)特殊群体文化中,倾向于以“正常人”的视角对其进行叙写,同时全部选取外显型障碍类型。对多元文化各主题进行质性分析后,得出教科书编写者所反映的多元文化观点如下:(1)对爱尔兰群体的描述、男性角色在家庭场域中的刻画、阶层文化中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以及年龄文化中对老年群体的遗忘,均表现出保守论的多元文化观点。(2)对亚裔群体的描写、特殊群体人物形象的刻画,均表现出自由论的多元文化观点。(3)对原住民文化、异域国家文化叙述,均表现出多元论的多元文化观点。(4)对非裔群体的描写表现出左派本质论的多元文化观点。(5)对墨裔群体、两性角色的形象刻画与职业分布,均表现出批判论的多元文化观点。综上,在对美国教科书从多元文化角度进行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最后结合美国的社会背景,从“良好的社会背景为编写具备多元文化的教科书提供必要支撑、编制主体的多元有助于促进教科书融入多元文化、主流群体的话语霸权使教科书内容多元化任重道远、坚持公平正义为多元文化的核心理念一促进教科书内容向纵深发展”角度得出四点反思。
胡杨[9](2021)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文中提出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育人主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育人载体,依托相应的媒介,通过有效的育人途径使大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认知红色文化资源并积极内化红色精神和红色优良传统,继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外化成高尚行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弘扬,唤醒人民群众心中的“红色记忆”;从大学生层面来讲,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助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间也积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取得了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率不断提高,部分校园的红色文化氛围渐显浓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话语空间也更为宽广等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敏锐地洞察到国外不良思潮、市场经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新媒体中的不良言论等环体层面的宏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冲击,以及育人主体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缺乏体验、感悟式的实践教育,脱离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育人实践等方法技术和育人主客体的个人原因等微观因素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消解。宏观和微观因素合力造成了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具实存在的利用主体、主题、方式、动力和评价层面的问题。它们都是高校进一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育人实践的障碍。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要想取得成效,避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育人评价体系,学理性地探讨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的现实设立依据、开展评价工作的现实困境等范畴。只有适时精准地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工作,才能够及时观察和搜集育人过程中凸现出来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靶向,助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开展。行之有效的路径是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要有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价值,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诉求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积极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建构起良性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话语,拓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传播媒介,倡导大学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自我教育,打造起“六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格局,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提高。与此同时,建构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有助于避免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陷入低效、无效的境地,助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建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必须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设立起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加强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宏观和微观环境。
毛晓倩[10](2021)在《第十七、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促进了相关赛事的兴起。“汉语桥”比赛作为汉语赛事,其试题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研究是针对第十七、十八届的决赛试题进行的,探究了该比赛近两年来决赛试题的命题发展态势,结合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试题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统计法,对两届的决赛试题的内容及其特点、题型及其特点、答题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并综合分析,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总结了相关启示。全文有五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绪论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概述了“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包括比赛的目的和意义、发展历程、比赛机制和试题简介。第三部分把两届决赛试题分为汉语知识、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情景表演。这部分是对试题内容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还把试题题型按照主观题和客观题分类,对试题题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总结了试题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其中,有给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第二课堂实践方面带来的启示。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第五部分,也是全文的结论部分。本研究在对两届比赛试题的内容及其特点、题型及其特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面临的困难,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有: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内容选择;在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借鉴“汉语桥”试题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创新;第二课堂实践方面,开拓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汉语桥”的比赛试题值得反复的学习与推敲,借鉴试题的内容和题型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二、任重道远,共同努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任重道远,共同努力(论文提纲范文)
(1)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势在我:战略机遇期的形成更具内生性 |
(一)外部有利条件正在递减 |
(二)内部发展条件保持良好 |
(三)以强大战略定力为保障 |
二、谋势而动: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更具复杂性 |
(一)日趋复杂的国际局势 |
(二)国内发展面临新考验 |
(三)日益上升的风险挑战 |
(四)不稳定不确定性递增 |
三、乘势而上: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更具可塑性 |
(一)要有主动求变的战略魄力 |
(二)要有把握机遇的战略慧眼 |
(三)要有守护机遇的战略实力 |
(四)要有共享机遇的战略胸怀 |
(2)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论析——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维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内在逻辑 |
二、价值维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三、实践维度:在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基础上接续奋斗 |
(3)破“四唯”和“唯SCI”政策的学者评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学者相关观点及评论分析 |
2.1 评价体系有待改革 |
2.1.1 评价指标较为单一 |
2.1.2 学术不端现象时有发生 |
2.1.3 科研机构缺乏自主权 |
2.1.4 人才“帽子”与学术资源联系过密 |
2.2 评价忽视人才类型差异 |
2.3 代表作制度尚不完善 |
2.4 国内一流期刊培育任重道远 |
2.4.1 中文科技期刊定位问题 |
2.4.2 中文科技期刊管理问题 |
3 未来政策建议 |
3.1 保障型政策建议 |
3.1.1 完善分类评价方式 |
3.1.2 推动代表作制度落地 |
3.2 优化型政策建议 |
3.2.1 优化科研资源配置 |
3.2.2 加强国内期刊培育 |
3.2.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
3.2.4 强化学术伦理监督 |
4 总结与展望 |
(4)加强患者血脂、血压管理是卒中二级预防取得成效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血脂管理不容乐观 |
探索血脂管理新策略 |
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 |
从源头阻断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高质量发展 |
2.1.2 产业结构调整 |
2.1.3 产业结构转型 |
2.1.4 产业结构升级 |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
2.2.1 方向动力 |
2.2.2 政策导向 |
2.2.3 模式选择 |
2.2.4 可行路径 |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
2.3.3 产业竞争原理 |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
3.1.1 产业部门分布 |
3.1.2 主导产业选择 |
3.1.3 规模水平测度 |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问题表现 |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
4.2 症因探析 |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绿色发展 |
2.1.2 绿色经济 |
2.1.3 低碳经济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2.2.3 非均衡发展理论 |
2.2.4 新发展理念 |
3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现状 |
3.1.1 经济发展现状 |
3.1.2 生态环境现状 |
3.1.3 社会发展现状 |
3.2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资源约束程度较强 |
3.2.2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
3.2.3 基础设施水平较弱 |
3.2.4 绿色技术创新落后 |
3.2.5 公众绿色意识薄弱 |
3.3 本章小结 |
4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 |
4.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1.3 指标选取与建立 |
4.2 水平测度模型 |
4.2.1 数据来源 |
4.2.2 指标权重计算 |
4.2.3 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分析 |
5.1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时间演变分析 |
5.1.1 绿色经济增长 |
5.1.2 绿色环境资源 |
5.1.3 绿色生活质量 |
5.2 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分析 |
5.2.1 西部地区总体概况 |
5.2.2 西北及内蒙古区域 |
5.2.3 西南及广西区域 |
5.3 本章小结 |
6 提升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6.1 营造绿色发展氛围 |
6.1.1 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
6.1.2 夯实环保基础建设 |
6.2 完善绿色政策体系 |
6.2.1 提升绿色监管水平 |
6.2.2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
6.3 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
6.3.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6.3.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6.4 强化绿色创新引领 |
6.4.1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
6.4.2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沧市艾滋病发现与流行 |
2.2 临沧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情况 |
2.3 临沧市艾滋病疫情情况 |
2.3.1 传播途径分布 |
2.3.2 地区分布 |
2.3.3 人群分布 |
3 讨论 |
4 结论 |
(8)多元文化视野下美国教科书Wonders内容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全球化时代格局下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
1.1.2 多元文化视角下美国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 |
1.1.3 多元文化教育对教科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多元文化的研究 |
1.2.2 关于教科书的研究 |
1.3 概念界定 |
1.3.1 多元文化教育 |
1.3.2 多元文化主义 |
1.3.3 教材 |
1.4 研究设计与实施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4.3 研究思路 |
1.4.4 研究框架的制定与资料统计 |
1.4.5 研究方法 |
2 Wonders教科书基本介绍 |
2.1 Wonders教科书出版背景 |
2.2 Wonders教科书编制过程 |
2.3 Wonders教科书使用情况 |
2.4 Wonders教科书的组成部分 |
3 Wonders教科书多元文化主题之量化分析 |
3.1 一般文化主题分析 |
3.2 族群文化主题分析 |
3.3 性别文化主题分析 |
3.4 地域文化主题分析 |
3.5 阶级文化主题分析 |
3.6 年龄文化主题分析 |
3.7 特殊群体文化主题分析 |
4 Wonders教科书多元文化主题之质性分析 |
4.1 保守的多元文化主义 |
4.2 自由的多元文化主义 |
4.3 多元的多元文化主义 |
4.4 左派本质的多元文化主义 |
4.5 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 |
5 Wonders教科书多元文化主题内容之反思 |
5.1 良好的社会背景为编写具备多元文化的教科书提供必要支撑 |
5.2 编制主体的多元有助于促进教科书融入多元文化 |
5.3 主流群体的话语霸权使教科书内容多元化任重道远 |
5.4 以公平正义为多元文化的核心理念—促进教科书内容向纵深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对学术界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育人与红色文化资源 |
第一节 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特征与价值 |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第二节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概述 |
一、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内涵廓定 |
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构成要素 |
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特征阐释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性 |
第三节 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校育人的时代价值 |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宝贵资源 |
二、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素材 |
三、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养分 |
四、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是实现资源传承的重要途径 |
第二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依据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依据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基础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借鉴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实依据 |
一、充实高校育人内容的现实需要 |
二、拓宽高校育人方式的客观要求 |
三、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依托 |
四、提升高校育人价值的优秀载体 |
第三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调查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现状分析与评介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成效 |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认同感提升 |
二、部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渐显浓郁 |
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育人的空间得到拓展 |
第四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体问题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主题问题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方式问题 |
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动力问题 |
五、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评价问题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宏观原因阐释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问题的微观原因辨析 |
第五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原则和评价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基本原则 |
一、共建共享:形成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育人的合力 |
二、实事求是:还原红色史实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 |
三、以生为本:关照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诉求 |
四、知行合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适时衔接 |
五、灵活多样: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同步开展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 |
一、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原则 |
二、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 |
三、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的评价方法 |
四、高校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评价的依据 |
第六章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及保障体系建构 |
第一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有效路径 |
一、理性升华:红色文化资源在理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二、情感激发: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三、氛围营造: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
四、话语更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话语建构中的有效运用 |
五、新型平台:红色文化资源在育人传播媒介中的有效运用 |
六、自主探究: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 |
第二节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保障体系建构 |
一、促进基于有效实现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 |
二、设立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专业指导机构 |
三、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人才队伍建设 |
四、健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制度保障 |
五、推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多项协助 |
六、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环境 |
结语 |
一、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理论研究 |
二、形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合力 |
三、建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的“和合共生” |
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的有效利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第十七、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概述 |
2.1 “汉语桥”比赛目的和意义 |
2.2 “汉语桥”比赛发展历程 |
2.3 “汉语桥”比赛机制 |
2.4 “汉语桥”比赛试题简介 |
2.4.1 汉语知识试题简介 |
2.4.2 中国国情知识试题简介 |
2.4.3 中国文化知识试题简介 |
2.4.4 情景表演试题简介 |
第3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研究 |
3.1 试题内容及特点研究 |
3.1.1 汉语知识试题 |
3.1.2 中国国情知识试题 |
3.1.3 中国文化知识试题 |
3.1.4 情景表演试题 |
3.2 试题题型及特点研究 |
3.2.1 主观题 |
3.2.2 客观题 |
3.3 答题情况研究 |
3.3.1 汉语知识试题答题情况 |
3.3.2 中国国情知识试题答题情况 |
3.3.3 中国文化知识试题答题情况 |
3.3.4 情景表演试题答题情况 |
第4章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4.1 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启示 |
4.1.1 语言要素教学内容 |
4.1.2 中国国情教学内容 |
4.1.3 中国文化教学内容 |
4.2 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方面的启示 |
4.2.1 语言要素教学形式和方法 |
4.2.2 中国国情教学形式和方法 |
4.2.3 中国文化教学形式和方法 |
4.3 第二课堂实践方面的启示 |
4.3.1 语言要素第二课堂 |
4.3.2 中国国情第二课堂 |
4.3.3 中国文化第二课堂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两届比赛试题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任重道远,共同努力(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鲜明特性[J]. 刘国瑞.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论析——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考察[J]. 丁玲,吴娜. 老区建设, 2021(22)
- [3]破“四唯”和“唯SCI”政策的学者评论分析[J]. 刘倩,郑思佳,桂晨珺,汪雪锋.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1(10)
- [4]加强患者血脂、血压管理是卒中二级预防取得成效的关键[J]. 潘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6)
-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6]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研究[D]. 苗思佳.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7]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J]. 杨翠云,朱琼美,付廷早,陈敏,牛瑾,郭庆,李冬洁,李碧艳. 皮肤病与性病, 2021(03)
- [8]多元文化视野下美国教科书Wonders内容分析研究[D]. 刘阳杨.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D]. 胡杨.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10]第十七、十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试题研究[D]. 毛晓倩. 沈阳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