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字学习指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卓敏[1](2019)在《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西冲小学为例》文中指出目前很多城市,甚至很多农村学校正在建设信息化学校,使得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此外,智能手机和微信平台的广泛使用,家庭无线网络的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微视频教学资源使用成为可能。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微视频提高一年级识字教学效果。本研究首先阐述了微视频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然后从学生、家长、语文教师三个方面对西冲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研究了微视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以及一年级识字微视频的设计思路,为之后的实践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研究以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西冲小学一年级(4)班和一年级(6)班为研究对象,一(4)班在识字教学中不使用微视频,作为对比班,一(6)班利用微视频进行识字教学,作为实验班。通过对学生实验前后学生识字兴趣、识字能力、识字途径对比和学习成绩分析,比较西冲小学一年级日常识字教学与微视频辅助识字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进而分析微视频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效果。实验得出,实验班学生提高了识字兴趣;增强了学生辨别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的能力;学生识字途径增多,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开始养成。并且实验班学生的课堂表现优于对照班,实验班成绩有所提高。
魏英杰[2](2020)在《图解与一般识字教学法对小学轻度智能障碍学生识字成效之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图解识字教学法与一般识字教学法对小学低年级轻度智能障碍学生识字学习之成效。本研究采用单一受试研究方法之交替处理设计,分为A-B-C三个阶段:基线期(A)没有教学介入只实施识字成效评量,以了解个案的识字基础;交替介入期(B)分别用一般识字教学法和图解识字教学法进行各十三次的教学介入,并评量个案识字学习之立即成效;最佳介入期(C)采两种识字教学法最佳者进行四次教学及评量,以了解其维持成效。资料处理采用目视分析法对个案识字学习的整体表现及各分测验表现进行分析、用试卷分析了解个案各分测验之错误类型、用观察和访谈了解个案在实验中的学习兴趣。综合研究结果与资料分析结果发现:一、图解识字教学法较一般识字教学法更能提升个案学习生字之立即学习成效;二、总体来讲,图解识字教学法对个案的识字学习有一定维持成效;三、个案在接受图解识字教学时各分测验之错误种类和数量比接受一般识字教学法时少;四、图解识字教学法较一般识字教学法能提升个案之学习兴趣。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分别对特殊儿童的识字教学及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具体建议,以供未来研究者和教学者参考。
白雪薇[3](2019)在《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它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文化素质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关系到儿童智慧潜能的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阶段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评价形式单一、部分教师一味追求识字效果,忽视文化渗透等问题。移动学习凭借其移动性、情境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使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更加有效,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和使用。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移动学习和语文识字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通过调查法,明确了现阶段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问题,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起点;其次,依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标、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求和已有教学设计模式的启示,在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PP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模式;然后,运用行动研究法,以思源实验学校一年级三班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三轮教学实践,在每一轮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作业情况、学生行为观察等资料的反馈与分析,对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了完善与修改,最终形成了基于APP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模式,总结出了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实践效果,对学生满意度、学生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访谈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基于APP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模式。(2)提出了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验证了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
单琪雅[4](2019)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识字学习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乃至所有学科学习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教师有必要规范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对小学生错别字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小学生错别字,需要结合小学生错别字的诸多成因合理择取方法、规划教学。本研究针对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运用了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两种调查形式,基于对识字法相关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成因。根据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的结果从教师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策略的确定出发,围绕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以及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这四点主要建议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选择识字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课程目标、学生操作和生活实际,整合教学资源从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和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入手,教学中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体现在合理安排新知识的呈现、教学进度和复习巩固,以及尊重个体差异等方面,对错别字的评价要科学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要讲究评价的语言艺术,利用科学评价引导学生对错别字正确归因。
李欢[5](2017)在《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学习空间正是在国家政策驱动、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教与学方式变革等多种需求下出现的,它的广泛应用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环境。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学科,主要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感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和写作是三个重要领域。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课前备课,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存储,个性化评价以及家校互通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本研究主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并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主要定位于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效果的检验。通过总结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写作教学模式。然后设计了课堂教学应用案例,并以兰州市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最后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师生访谈法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情况的分析等方式验证了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研究过程: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对网络学习空间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接着通过梳理网络学习空间的类型,分析后选择出支持小学语文教学的网络学习空间,总结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与优势,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最后设计了课堂教学应用案例,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施。实施过程中,观察师生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情况;实施结束后,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应用的效果和对师生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使模式得到了初步的检验和修正。通过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应用案例的设计、实施以及应用效果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以下结论:(1)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支持教师的课前备课;(2)网络学习空间便利师生建立个人云端资源库;(3)网络学习空间拓宽了教与学的时空;(4)网络学习空间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了一种可能;(5)网络学习空间优化了识字教学模式、改变了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希望本研究得出的结论能为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们提供参考的依据。
李娜[6](2020)在《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区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小学第一学段是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这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选择科学、丰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本文对小学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界定、分析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定义以及基本理念。“识字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汉字学基本理论、识字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识字教学活动。这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识字教学内容,运用多元、趣味、系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建构三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需要恰当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汉字学基本理论、写字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写字教学活动。这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写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和动态美,培养学生独立写字能力与审美能力。同时也要聚焦于教学过程,运用多种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运用综合多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写字素养,提高学生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根据汉字形体的构成理据以及汉字的发展规律进行教学,切不可对汉字“胡拆乱讲”,影响汉字教学的科学性;其次,教师要遵循汉字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重点、采取多元方法、拓展评价方式、发掘汉字文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独立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后,教师需要遵循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感知觉、观察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的发展,选择适合第一学段学生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学习的效率。第二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扬州市区汶河小学、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梅岭小学的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现状,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调查发现,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较高,但是在生活中识字的方式以及查字典识字的方式常常被忽略。另外,字形与字义是识字学习的重难点,但是有些教师对汉字的解释并不符合汉字构形理据,而且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趣味性,识字教学的评价方式单一。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缺乏汉字学知识;其次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并不是独立成块的,而是需要多元并系统的方法;最后学生易受电子产品的影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汉字学习会增长学生的惰性,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在写字教学中,尽管教师、家长、学生都非常重视写字学习,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偏重于课文阅读,课堂写字时间短、任务重;教学过程和方法过于传统化,写字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写字教学缺乏教师的单独指导;学生对写字学习的兴趣较少,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导向;其次是教师没有完全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最后是第一学段学生具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特点。第三章提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首先,教师要结合课内外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拓展识字教学资源,在生活和游戏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其次,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需要恰当使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第四章提出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具体策略。首先,教师要精选辅助资料,为写字教学做准备。其次,要提炼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形体美、结构美、动态美,培养学生独立写字能力与审美能力。再次,要聚焦于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指导示范与学生的写字习惯,适度地进行随堂练习与课后练习,并组织多样的写字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最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写字效果,鼓励学生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牟艳霞[7](2017)在《小学语文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建构 ——一项行动研究的尝试》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时代,现实生活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因契合时代要求,合作学习受到了一线教师和学者的青睐。作为语文教学基础和基本内容的识字教学,过去只注重单方面的知识传输,忽视了对学生合作能力和识字能力的综合培养,亟待对现有识字教学现状作出改变。本研究主要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识字效果为研究目标,以合作识字学习活动设计为主要内容,构建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备一定操作性的合作识字学习活动一般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开展相关研究,以期改善识字教学的实践效果。在整理、评述已有文献中关于合作学习、识字教学、合作识字学习活动以及行动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从理论上阐明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实践可能性,结合已有研究,发现现有教学实践中已有对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探索的相关研究,但研究总体不够系统、透彻,存在一定不足,这又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实践上的指引。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辅以文献法和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尝试构建一种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新的教学模式——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并在实际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检验其有效性。第一轮研究,在初设的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基础上,按照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运行顺序开展研究,对行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调整,并对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计划进行了修订。第二轮行动研究,将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基本流程调整为成立合作小组、确定识字任务、合作学习活动设计、识字成果展示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再次展开一轮行动研究的运行程序,辅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识字兴趣和识字写字的能力以及识字量的变化进行综合评定,以判定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状况。通过整理、分析研究过程搜集的数据和文字资料,本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学生喜欢合作识字学习活动这一崭新的模式;二是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兴趣和动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表现为识字量的增加;三是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是可以操作并且初见成效的,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实现了知识技能的双赢局面。
刘翔[8](2011)在《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文中提出汉字教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汉字认知从象形、象意、形声为主体,转向拼音系统,表面上,实现了化繁为简;实质上,是由符合汉字生成与人的认知特点的、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方式,转向了按拼音规则进行的、由声而非形的抽象认知方式。这一转变,造成了字与物、字与历史、字与日常生活等关系的“三个脱离”;进而导致了汉字教学费时多、周期长、见效慢。从本质来讲,是只注重汉字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的结果。研究拟探索结合拼音的汉字形音义生成系统的认知,以从根本上解决“三个脱离”的问题。要实现这一构想,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完成从理论观念(核心是认知和汉字生成理论建构)到技术实现,再到应用设计,最后通过实验设计继而验证的全环节研究。为此,论文构筑了汉字生成系统基础理论,完成了基于此理论的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设计,提出了基于此理论的字源识字应用模式,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了相关实验,以验证该理论和其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系统地梳理汉字本身及认知的规律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诸多能为汉字生成系统理论及其应用提供支撑的观点和材料。理论建构层面,本文提出字源是汉字生成的依据,构形是汉字生成的核心,部件是汉字生成的单位,汉字表达式是汉字生成的产物等一系列理论构想。根据这些构想,设计了以汉字字形为核心,利用汉字字源信息,以汉字构形分析和构意分析为手段,利用汉字表达式整合汉字的形、音、义的汉字生成系统。该系统确定了因形音义联系而生成的汉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内部形音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有机联系古代汉字与现代汉字,有助于从纵的方向解释汉字之间的关系,以及从横的方向理解汉字内部形、音义的关系,还原出一个鲜活的、立体的、丰满的汉字体系,有助于以科学的、立体的、动态的、交叉的方式认识汉字。汉字生成系统作为汉字教学的基础理论,与之匹配的识字教学方法是字源识字教学法。技术实现层面,本文在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了汉字字源识字基础平台。它由汉字生成子系统、字源识字资源平台、字源识字学习平台、管理子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平台完成了海量基础数据的整合及生成,并以基于WEB的界面对外提供服务,通过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两种途径给字源识字教学以有效的支持。利用字源识字基础平台使用情况在线调查问卷,研究了各类使用者使用平台的情况,证明了它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师、学生及研究者的教学与研究。应用模式研究层面,提出了字源识字宏观应用模式和微观应用模式,并就这两种模式的特点、应用方式及操作等作了讨论。实验研究层面,以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对基于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汉字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基于该理论而提出的字源识字教学不但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汉字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研究成果如教师用字卡、教学用PPT、教学模式等可供直接使用和借鉴。最后,通过总结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提出后续的研究规划,以期更多的实践者加入,使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深入、更系统、更完善,推动汉字教学由工具理性回归到价值理性的本源。
白雪萌[9](2019)在《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一系列附着于电脑端、移动端的应用APP深刻地影响甚至重新规划了包括学习方式在内的人的生活方式。小学低学段是儿童识字的关键时期,传统语文教学已经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然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生及其学习方式都有所变化,其中识字软件的大量出现为儿童识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所有的信息技术一样,识字软件在提供便利、收获反响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如何在结合传统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将识字软件有效地应用于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也因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如何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有效应用识字软件的具体策略。论文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论文题目的由来,进行了文献综述,力图把握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识字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概述,同时对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经验以及现代识字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致阐述,最后分析了识字教学的目标以及重要性。第三部分是识字软件在儿童识字中的合理性探索,笔者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及特点、学习理论作为相关依据,其次明确了识字软件应用于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的优势。第四部分是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运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本部分笔者简要介绍了调查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了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识字软件的运用情况与运用效果,针对识字软件运用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是识字软件与识字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这些策略的提出是将三四部分的分析结果作为相关依据,并且结合了第二部分的理论,阐述了识字软件对识字教学的启示与建议,并提出了识字软件有效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的策略。
郭晓静[10](2020)在《小学生六年级识字能力研究 ——以漳州市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识字能力作为基础学习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被高度关注,但是智能信息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识字积极性,对规范识字以及识字能力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习观摩两种方式,调查了漳州市属、区属、农村三所学校的六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现状,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识字认知、识字习惯、识字技能、识字积累和所在学校的识字教学相关的五个方面。结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总体上看来,市属情况最佳,区属情况次之,农村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弱;2.市属、区属、农村的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共性问题最主要体现在识字技能掌握不牢固;3.农村学生在识字积累的不足突出,影响学业成绩;4.城区与农村的识字教学、家校引导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深入探究小学生识字能力现状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最后,联结小学生识字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影响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因素和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材的革新,有针对性地对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提出不同的识字能力提升对策,城区要根据实际适当地进行分层识字教学,做到培优补差双驱动;农村地区学校和家长要提高对小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视和指导、重视小学生“前识字”中的文字意识的培养。
二、识字学习指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识字学习指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西冲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视觉文化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的冲击 |
(二)建设信息化学校的需要 |
(三)基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需求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
四、概念分析与界定 |
(一)微视频 |
(二)微课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和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査法 |
(五)案例研究法 |
第一章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西冲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情况调查和结果分析 |
二、实验班学生家长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 |
三、教师前期访谈和结果分析 |
四、实验班和普通班前测成绩 |
第三节 调查情况小结 |
一、学生识字基础参差不齐,课堂识字效果存在差异 |
二、西冲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兴趣不够高 |
三、学生识字习惯需进一步培养 |
四、教师愿意尝试使用微视频进行识字教学 |
五、具备辅导孩子识字能力的家长不多 |
六、识字微视频在课外学习具有可行性 |
第二章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一节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
一、思维发展特点 |
二、注意力发展特点 |
三、兴趣发展特点 |
第二节 微视频的主要特点 |
一、“微” |
二、直观形象 |
三、易操作 |
四、开放性 |
第三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微型学习理论 |
三、课堂动态生成理论 |
四、认知负荷理论 |
第四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
一、符合学生学情特征 |
二、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
三、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
第三章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
第一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
一、科学性 |
二、聚焦性 |
三、趣味性 |
四、启发性 |
五、灵活性 |
六、优质性 |
第二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目标及策略 |
一、微视频在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
二、实现目标的具体教学策略 |
第三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理念 |
一、注重字音,做好示范 |
二、加强辨析,认清字形 |
三、渗透文化,体现规律 |
四、联系生活,学会使用 |
第四节 微视频应用于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切入点 |
一、知识理解类内容 |
二、技能训练类的内容 |
三、方法策略类的内容 |
四、情感体验类的内容 |
第四章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分析 |
一、知识与技能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三节 教学重难点分析 |
第四节 教学方法分析 |
第五节 课前预习学习过程 |
一、《有趣的象形字》识字微视频复习 |
二、《初识会意字》识字微视频学习 |
第六节 课堂教学过程 |
一、猜字导入,激发兴趣 |
二、熟读课文,探究识字 |
三、识字知义,归纳梳理 |
四、拓展延伸 |
五、生字教学 |
六、升华、总结 |
七、使用微视频课后复习 |
第七节 教学总结和反思 |
第五章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验班学生识字方面的变化 |
一、学生对微视频的接受程度较高 |
二、学生识字兴趣更浓 |
三、学生识字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
四、学生的识字途径增多,识字习惯开始养成。 |
第二节 家长访谈结果及分析 |
一、微视频生动形象的识字方式能提高学生识字兴趣 |
二、家长陪同孩子收看是保证识字微视频课外学习质量的前提 |
三、识字微视频学习内容要能做到“一学一得” |
第三节 授课教师和课堂观察者反馈 |
第四节 实验班和对比班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五节 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反思 |
一、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
二、团队合作,努力提高微视频的质量 |
三、使用微视频的注意事项 |
四、课外教学微视频的学习需要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一)理论层面的探讨不足 |
(二)实际操作层面受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一年级学生识字基本情况问卷调査表 |
附录B 一年级家长问卷调查表 |
附录C 微视频在语文识字教学使用后效果调査问卷 |
附录D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E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F 适龄儿童预登记信息采集表 |
附录G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H 小学生一年级语文识字能力测试(前测试卷) |
附录I 对比班(一4班)实验前测成绩 |
附录J 实验班(一6班)实验前测成绩 |
附表K 小学生一年级语文识字能力检测(后测试卷) |
附录L 对比班(一4班)实验后测成绩 |
附录M 实验班(一6班)实验后测成绩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图解与一般识字教学法对小学轻度智能障碍学生识字成效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动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待答问题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概念辨析 |
一、图解识字教学法 |
二、一般识字教学法 |
三、小学低年级轻度智能障碍 |
四、识字困难 |
五、识字学习成效 |
六、单一受试研究之交替实验设计 |
第五节 研究限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汉字的特性及错误类型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汉字的识字历程理论 |
一、“激发—综合”二阶段模式 |
二、多层次字汇辨识理论 |
三、识字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三节 识字困难的认知因素理论 |
一、声韵觉知处理能力 |
二、视觉字形处理能力 |
三、记忆能力 |
第四节 图解识字教学之理论基础 |
一、图像学基础 |
二、汉字学基础 |
三、认知心理学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架构与程序 |
一、研究架构 |
二、研究程序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单一受试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部编版小学一二年级生字表 |
二、教学工具 |
三、识字学习成效评量 |
四、教学程序检核表 |
第五节 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字的选用及编排 |
二、教学流程 |
第六节 资料处理与分析 |
一、目视分析 |
二、错误类型分析 |
三、学习兴趣分析 |
第七节 研究伦理 |
一、获得研究对象及其家长同意 |
二、隐私与保密原则 |
三、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且客观呈现研究结果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识字学习成效之整体识字成绩分析 |
第二节 识字学习成效之各分测验成绩分析 |
一、个案识字学习成效之“看字读音”分测验成绩分析 |
二、个案识字学习成效之“看字组词”分测验成绩分析 |
三、个案识字学习成效之“句中选字”分测验成绩分析 |
四、个案识字学习成效之“听音写字”分测验成绩分析 |
第三节 个案立即评量错误类型分析 |
一、个案“看字读音”错误类型分析 |
二、个案“看字组词”错误类型分析 |
三、个案“句中选字”错误类型分析 |
四、个案“听音写字”错误类型分析 |
第四节 个案学习兴趣分析 |
一、个案学习兴趣访谈分析 |
二、课堂观察整理及总结反思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教学上的建议 |
二、未来研究之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家长同意书 |
附录2 :教学目标字之日常教学单之范例 |
附录3 :教学评量测验卷范例 |
附录4 :介入程序检核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下的课堂革命 |
1.1.2 课堂革命倡导重建学生的教育主体性 |
1.1.3 APP已成为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形态的助推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移动学习相关研究 |
1.3.2 语文识字教学相关研究 |
1.3.3 APP与语文识字教学相关研究 |
1.3.4 小结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APP |
2.1.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2.2.2 多媒体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基于APP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 |
3.1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调查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APP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设计模式 |
3.2.1 设计依据 |
3.2.2 教学设计模式构建 |
4.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
4.1 教学内容的选择 |
4.2 教学对象的选取 |
4.3 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
4.4 第一轮教学实践 |
4.4.1 教学计划 |
4.4.2 实施过程 |
4.4.3 成效分析 |
4.4.4 问题反思 |
4.5 第二轮教学实践 |
4.5.1 教学计划 |
4.5.2 实施过程 |
4.5.3 成效分析 |
4.5.4 问题反思 |
4.6 第三轮教学实践 |
4.6.1 教学计划 |
4.6.2 实施过程 |
4.6.3 成效分析 |
4.6.4 结果反思 |
4.7 实践效果分析与改进建议 |
4.7.1 实践效果分析 |
4.7.2 实践总结与改进建议 |
5.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创新之处 |
5.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识字写字是认识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 |
(二)识字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 |
(三)小学生识字写字偏误是识字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 |
(二)国外研究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问题研究 |
一、核心概念 |
(一)识字 |
(二)识字教学 |
(三)识字法 |
(四)错别字 |
二、理论基础 |
(一)现代汉字构形理论 |
(二)认知学习理论 |
三、错别字的种类 |
四、可用于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识字法种类 |
(一)分散识字法 |
(二)集中识字法 |
(三)注音识字法 |
(四)字理识字法 |
(五)炳人识字法 |
(六)字族文识字法 |
(七)部件识字法 |
(八)双脑识字法 |
(九)韵语识字法 |
第二章 小学生错别字书写现状调查——以Q省Y市3所小学为例 |
一、学校概况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调查 |
四、调查内容 |
(一)针对学生 |
(二)针对教师 |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小学生错别字病例整理结果与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章 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分析 |
一、主观因素 |
(一)心理 |
(二)生理 |
(三)原有知识结构与行为习惯 |
二、客观因素 |
(一)汉字的特点 |
(二)教师的素质 |
(三)教材的编排 |
(四)社会的冲击 |
第四章 应对小学生错别字的策略 |
一、选择合适的识字教学方法 |
(一)要激起学生兴趣 |
(二)要符合课程目标 |
(三)要结合学生操作 |
(四)要联系生活实际 |
二、整合多元的识字教学资源 |
(一)发掘中国传统汉字文化 |
(二)融合多样的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
(三)探索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 |
(四)利用校本文化中的隐性识字教学资源 |
三、顺应儿童的识字心理机制 |
(一)新知呈现要合理安排 |
(二)教学进度要系统规划 |
(三)重视基础,及时纠正 |
(四)反复呈现,防止遗忘 |
(五)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
四、科学评价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 |
(一)合理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
(二)讲究教师评价语言艺术 |
(三)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5)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 |
1.1.2 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
1.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习空间 |
2.1.2 网络学习空间 |
2.1.3 教学模式 |
2.1.4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2.2 移动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现状 |
2.3.2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2.3.3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3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
3.1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
3.1.1 网络学习空间的类型 |
3.1.2 畅言教学通在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
3.2 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分析 |
3.2.1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
3.2.2 小学语文课的类型 |
3.2.3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
3.3 网络学习空间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4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
4.1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
4.1.1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
4.1.2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 |
4.2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构建 |
4.2.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4.2.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2.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4.2.4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4.2.5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4.2.6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优势 |
4.3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
4.3.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4.3.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4.3.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4.3.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4.3.6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 |
4.4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
4.4.1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4.4.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
4.4.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
4.4.4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4.4.5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
4.4.6 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优势 |
5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实施与效果分析 |
5.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实施与效果分析 |
5.1.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 |
5.1.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
5.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实施与效果分析 |
5.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 |
5.2.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
5.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实施与效果分析 |
5.3.1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 |
5.3.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案例实施与效果分析 |
5.4 反思与总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识字、写字教学的定义及基本理念 |
第一节 识字、写字教学的定义 |
第二节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理念 |
一、遵循汉字的构形规律 |
二、遵循汉字的教学规律 |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
第二章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概述 |
一、问卷的制定步骤 |
二、问卷的主要内容 |
三、问卷的实施及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节 小学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小学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小学第一学段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结合课内外丰富识字教学的内容 |
一、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打好识字学习的基础 |
二、拓展识字教学资源,在生活和游戏中识字 |
第二节 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
一、采用“拼音识字法”掌握字音与字形 |
二、采用“字理识字法”掌握字形与字义 |
三、采用“听读识字法”掌握字音与字义 |
四、小结 |
第三节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
一、采用实物演示方法,增强识字教学的直观性 |
二、采用媒体信息技术,增强识字教学的形象性 |
第四节 恰当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 |
一、纸笔测评法 |
二、非纸笔测评法 |
第四章 小学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精选辅助资料,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
一、选择优质的教材丰富写字教学 |
二、选择多样的写字纸进行书写练习 |
第二节 提炼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写字能力与审美能力 |
一、学习笔画偏旁,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
二、学习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结构美 |
三、学习笔顺规则,体会书写的动态美 |
第三节 聚焦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指导示范与学生的写字习惯 |
一、教师的写字示范与多媒体的写字示范相结合 |
二、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和运笔方法 |
三、适度地进行随堂练习与课后练习 |
四、组织多元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 |
第四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写字素养 |
一、纸笔测评法 |
二、非纸笔测评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小学语文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建构 ——一项行动研究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教学实践问题解决的需要 |
(二)核心素养对合作能力的要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一)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
(二)社会互赖理论 |
(三)知识建构理论 |
四、研究现状 |
(一)关于合作学习 |
(二)关于识字教学 |
(三)关于合作识字学习活动的研究 |
(四)关于行动研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行动研究法 |
(三)调查法 |
1.问卷调查法 |
2.访谈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活动总体设计 |
一、行动研究进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行动阶段 |
1.第一轮研究 |
2.第二轮研究 |
(三)总结阶段 |
二、合作识字学习活动设计 |
(一)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二)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设计 |
1.确定识字任务 |
2.成立合作小组 |
3.合作学习活动开展 |
4.识字成果展示 |
5.效果评价 |
(三)小组成员角色 |
(四)合作识字学习活动策略指导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 |
一、合作识字学习活动初探:行动研究第一轮 |
(一)计划 |
(二)实施 |
(三)观察 |
1.视频日记 |
2.轶事记录 |
(四)反思 |
1.对行动研究目标和设计的反思 |
2.对行动研究实施过程的反思 |
3.对行动研究过程调整的反思 |
二、合作识字学习活动优化:行动研究第二轮 |
(一)再计划 |
1.确立改进目标 |
2.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改进 |
(二)实施 |
1.成立合作小组 |
2.明确识字任务 |
3.合作学习活动开展 |
4.识字成果展示 |
5.效果评价 |
(三)观察 |
1.现场记录 |
2.轶事记录 |
3.识字任务单 |
(四)反思 |
1.关于行动研究过程 |
2.关于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适切性 |
3.关于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前景 |
第三章 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局限 |
(一)研究时间周期较短 |
(二)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支持 |
三、研究展望 |
(一)丰富合作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
(二)探寻合作学习与识字教学深入融合的新途径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附录G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汉字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
二、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有助于解决汉字教学问题 |
三、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实现对汉字教学有重要意义 |
四、已有研究基础 |
第二节 汉字生成系统理论与汉字教学 |
一、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概述 |
二、汉字生成系统理论指导下的汉字教学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总体框架 |
二、研究视角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理论研究综述 |
一、汉字相关理论 |
二、心理学相关理论 |
第二节 汉字教学相关软件综述 |
一、资源类软件综述 |
二、交互类软件综述 |
第三节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三章 理论构建 |
第一节 汉字生成系统框架 |
一、汉字生成系统总框架 |
二、汉字生成系统三个子系统的关系 |
三、汉字字形生成系统 |
四、汉字字义生成系统 |
五、汉字字音生成系统 |
第二节 汉字生成系统理论基础研究 |
一、理论实现的目标 |
二、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是文字学研究成果 |
三、数量有限的基本构形单位的客观存在是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 |
四、汉字表达式是汉字生成系统理论的灵魂 |
五、构意分析和构形分析综合是汉字生成系统的基础 |
第三节 汉字生成系统的设计 |
一、部件信息设计 |
二、形义生成系统设计 |
三、汉字字音生成系统设计 |
四、汉字生成系统应用框架 |
第四章 技术实现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设计 |
一、系统结构 |
二、设计原则 |
三、功能设计 |
四、数据结构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基础平台关键功能实现 |
一、汉字生成系统 |
二、字源识字资源平台 |
三、字源识字学习平台 |
四、管理了系统 |
第三节 字源识字平台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三、问卷总体实施情况 |
四、问卷分析 |
五、结论 |
第五章 应用模式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宏观应用模式研究 |
一、基本问题研究 |
二、应用模式设计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微观应用模式研究 |
一、微观应用模式理论研究 |
二、微观中不同构字类型的汉字的操作策略 |
第六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字源识字实验研究 |
一、研究材料设计 |
二、教学设计 |
三、前/后测设计 |
四、实施实验 |
五、结果分析 |
六、研究结论 |
七、意义 |
第二节 字源识字典型应用研究 |
一、常规媒体支持下的字源识字 |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 |
三、L老师利用网络进行字源识字实践 |
四、个案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字源识字应用实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片段 |
三、教学后记 |
第七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规划 |
一、基础研究 |
二、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
三、教学过程与模式研究 |
四、教学策略研究 |
五、教学评价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4000常用字单纯部件 |
附件2:汉字部件分类 |
附件3:字源识字平台在线调查问卷 |
附件4、人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后测题 |
附件5、人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前测题 |
附件6、苏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前测题 |
附件7、苏教版字源识字研究项目后测题 |
附件8:字源识字基础平台资源统计 |
致谢 |
(9)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识字教学相关概念解读 |
1.1 识字教学理念概述 |
1.2 识字教学的发展变化 |
1.2.1 我国古代的识字教学经验 |
1.2.2 现代识字教学改革 |
1.2.3 识字教学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
第二章 识字软件在儿童识字中的合理性探索 |
2.1 低学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分析 |
2.1.1 感知觉 |
2.1.2 注意 |
2.1.3 记忆发展的特点 |
2.1.4 思维 |
2.2 识字软件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中的优势 |
2.2.1 信息时代背景下识字教学的发展需求 |
2.2.2 识字软件分析 |
第三章 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运用识字软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2 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
3.2.1 小学低段课堂识字教学情况 |
3.2.2 小学低段儿童识字软件的应用情况 |
3.2.3 低学段儿童识字软件的运用效果情况 |
3.2.4 儿童的识字兴趣增减情况 |
3.2.5 儿童的情感需求满足情况 |
3.2.6 家长对识字软件的考量情况 |
3.3 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应用识字软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识字软件应用的局限性及问题总结 |
3.3.2 识字软件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识字软件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 |
4.1 识字软件对识字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4.1.1 注重激发儿童的识字学习动机 |
4.1.2 注重情境化教学 |
4.1.3 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 |
4.1.4 强化课堂反馈机制 |
4.2 识字软件有效运用于儿童识字教学的改进策略 |
4.2.1 识字软件与传统识字教学有效结合 |
4.2.2 恰当使用识字软件,加强其针对性 |
4.2.3 转变家长、教师对识字软件的认识偏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儿童识字软件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儿童识字软件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10)小学生六年级识字能力研究 ——以漳州市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关于识字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 |
二、关于识字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识字和识字能力 |
第一节 识字 |
第二节 识字能力 |
一、识字能力的定义 |
二、识字能力的具体要求 |
第二章 小学生识字能力的现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况 |
一、问卷调查概况 |
二、实习观摩概况 |
第二节 小学生识字能力现状 |
一、漳州市市属小学学生识字能力现状 |
二、漳州市区属小学学生识字能力现状 |
三、漳州市农村小学学生识字能力现状 |
第三节 小学学生识字能力的对比分析 |
一、漳州市、区、村小学生识字能力比较 |
二、调查小结 |
第三章 小学生识字能力影响因素 |
第一节 影响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内在因素 |
一、识字能力的生理机能 |
二、学生识字的心理因素 |
三、学生识字的行为认知差异 |
第二节 影响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外在因素 |
一、家庭环境因素 |
二、学校教育因素 |
三、社会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小学生识字能力现状的思考 |
第四章 小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对策 |
第一节 现有识字能力提升策略的思考 |
第二节 不同地区的小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对策 |
一、城区小学生识字能力提升对策 |
二、农村小学生识字能力提升对策 |
三、适应“部编版”识字教材 |
四、抓好“部编版”识字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生识字能力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识字学习指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微视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镇西冲小学为例[D]. 卓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图解与一般识字教学法对小学轻度智能障碍学生识字成效之比较研究[D]. 魏英杰.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APP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雪薇.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D]. 单琪雅. 吉林师范大学, 2019(06)
- [5]网络学习空间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 李欢.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6)
- [6]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研究 ——以扬州市区小学为例[D]. 李娜. 扬州大学, 2020(02)
- [7]小学语文合作识字学习活动模式的建构 ——一项行动研究的尝试[D]. 牟艳霞. 鲁东大学, 2017(01)
- [8]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 刘翔. 西南大学, 2011(09)
- [9]识字软件在低学段儿童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白雪萌.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小学生六年级识字能力研究 ——以漳州市小学为例[D]. 郭晓静.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