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果树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赵增锋[1](2012)在《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苹果生产中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危害损失大,有些病虫害对生产造成了毁灭性损害。为加强病虫害科学防治,本研究进行了苹果病虫害种类和分布的全国性调查。通过两年的全国性普查,查明了当前苹果病害种类51种,白粉病、斑点落叶病、粗皮病、腐烂病、干腐病、褐斑病、褐腐病、黑星病、花叶病毒病、轮纹病、煤污病、霉心病、炭疽病、套袋果实黑点病、锈病、锈果病等16种为主要病害;其中腐烂病、斑点落叶病、轮纹病是各省市分布最广的重大病害,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与以往记载相比,调查增加了两种新病害,分别是丝核菌叶枯病和炭疽菌叶枯病,前者于2010年在河南濮阳发现,菌丝可在枝叶上蔓延,引起死枝和叶枯。后者是近两年在河南商丘、安徽的砀山、江苏丰县及山东青岛等地发现;本次调查中收录到害虫78种,增加了两种新害虫-桔小食蝇和印度小裂绵蚜,其中山楂叶螨、桃小食心虫、绣线菊蚜、苹果绵蚜、苹果小卷叶蛾、二斑叶螨等21种害虫为主要害虫,发生最普遍的害虫是叶螨类和蚜虫类,这两类害虫在管理不善的果园常造成很大危害。在鳞翅目的害虫中,除苹果蠹蛾外,多属于次要害虫,但是在不同地域和天气条件下,一些次要害虫也有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调查数据,以点代面形式绘制出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区划图。区划图表明,苹果树腐烂病在主产省份发病均较重,个别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幼龄园较轻。枝干轮纹病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和天津等省市中等以上发生,其发生范围正从渤海湾产区正向西北地区推移,应引起密切关注。黑星病在新疆、山东、山西、甘肃、辽宁、黑龙江、天津和河南均有发现,除在新疆和黑龙江造成一定危害外,其他地区发生很轻;由于该病害为欧美国家苹果上的头号病害,对该病应保持高度关注。苹果害虫发生总体相对偏轻,二斑叶螨在河南发生较重,在山东蓬莱、辽宁东港、河北清苑和甘肃甘谷县等部分县点发生偏重,在新疆部分地区有较重的危害,应引起当地的注意。山楂叶螨发生程度比二斑叶螨严重,尤其在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和河南的北部及辽宁的东部等级重,在西南冷凉产区发生也较重。桃小食心虫在河北邯郸、山西长治、河南洛阳及黑龙江、吉林的个别地域发生严重,在新疆及西南冷凉产区未发现危害。绣线菊蚜分布相对较集中,在甘肃东南部、陕西中部和河南山西交界的较广泛地带呈带状较重分布,在环渤海产区北部、中部、南部呈三点状分布,并且河北中南部发生严重。苹果蠹蛾在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分布,此检疫性害虫由西往东蔓延扩散,与我国苹果种植区域由东向西的扩展相交汇,应引起足够重视。应用GM(1,1)模型和一次滑动平均混合模型,根据调查获取的2000年以来各地主要病虫害历史发生程度数据,对腐烂病、枝干轮纹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五种病害和山楂叶螨、苹果绵蚜两种主要虫害未来三年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走势中苹果树腐烂病在全国范围会维持高发趋势;枝干轮纹病、斑点落叶病在全国也呈高发趋势,但能够基本保持平稳;预测褐斑病在山西、黑星病在河南将呈快速上升走势,应引起足够重视。预测害虫发生程度变化不大,山楂叶螨和苹果绵蚜预测趋重,在山西苹果绵蚜会较重发生。还预测了苹果蠹蛾随有一定的扩散蔓延,但扩散速度不大。根据苹果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每年定期提供的病虫害监测实时数据,建立了苹果病虫害防治决策系统。应用数量化理论的方法,选取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品种抗性、物候期、发病程度、前几天和未来几天天气状况、前期是否用药、往年发病程度等七个主要影响因子为定性变量,针对每一变量给出不同的赋值,模型运算输出防治建议,可为广大果农提供病虫害防控决策。该决策系统已经通过中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信息网实时指导各地的果农对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
宋方君[2](2015)在《果树休眠期科学防治病虫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休眠期防治果树病虫害,不仅省工、省药、技术简便易行,而且防治效果较好。搞好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防治,对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少来年病虫源,确保果品产量和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对杏树、梨树、樱桃树等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科学防治做了简要的论述,以供参考。
赵江,顾家禄,李建,刘宝宏,朱君,杨冬霞[3](2019)在《果树病虫害休眠期的高效防治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果树种植过程中,利用果树病虫害休眠期,对果树病虫害进行预防、治理,具有操作便捷、省工省药、防治效率高等优良特点。因此,本文从彻底清园、深翻园土、病虫枝干剪除、水系整修、枝干涂白等方面,综合利用物理、农业、化学技术,对云南果树病虫害休眠期的高效防治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果树病虫害主要指冬季、早春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不仅是全年果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阶段,而且是综合防治、预防为主
徐士红[4](2020)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对水果需求量的增加,中国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果树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果树的质量和产量会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提高果树质量及水果产量,保证水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赵栋[5](2014)在《休眠期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果树的培植成为了越来越多农民从事的行业,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不同的果树都在果园里出现,而对于这些果树的培养要注意的事情很多,果树的施肥情况,果树的疏密情况,而这些中最重要的就是果树虫害防治。下面我就对休眠期间的果树防治问题进行分析。
彭海霞[6](2016)在《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苹果生产的毁灭性病害。近些年来,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危害呈上升态势,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目前,在生产实践中缺乏有效的防治该病的方法。本实验室前期调查显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程度与树体钾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从“营养元素—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苹果树体不同钾含量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和蛋白组学等方法探究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相关机制,以期为树体营养平衡调节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在温室中,通过4种不同浓度钾营养液处理,使四组苹果枝条钾浓度达到不同水平,0.25%、0.34%、0.53%和0.65%,相对应叶钾含量分别为严重缺钾(0.45%)、低钾(0.67%)、正常(1.30%)和正常高值(1.75%)。接种后发现不同钾水平苹果枝条腐烂病的发生程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接种7天后,在严重缺钾处理苹果枝条病斑长度最长,达3.84cm;低钾处理枝条病斑长度约为前者的50.2%;而正常钾处理和正常高值钾水平的枝条均未发病。接种14天后,严重缺钾的枝条病斑扩展依然最快至13.46cm,低钾处理枝条病斑相对较慢,为7.38cm;而正常和正常高值钾含量枝条不仅未发病,而且伤口开始愈合,同时正常高值钾含量枝条愈合能力明显好于正常钾含量的枝条。以上结果表明,钾含量的不同影响腐烂病的发生及扩展。但当树体钾含量达到正常值(叶钾1.251.75%)时,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能力几乎达到免疫水平。2.在田间小区施钾肥使不同处理间树体钾含量达到不同水平后,进行接种处理,结果显示,未施钾处理(叶钾0.75%)的苹果枝条病斑扩展最长,平均达7.14cm;仅叶面施钾处理(叶钾1.06%)和仅根施钾处理(叶钾1.07%)的病斑长度次之,分别为3.72和3.37cm;而叶面和根施钾肥处理(叶钾1.37%)的苹果树体绝大多数未见发病。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苹果树体钾含量显着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扩展。3.通过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扩展的周年调查及树体氮、磷、钾营养动态变化的周年测定发现,苹果树体腐烂病发生、扩展高峰与树体钾含量低谷出现的时间相吻合,而与氮、磷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关系。树体营养分析显示,苹果树体钾营养在一年中波动变化,随着其在4至5月向新梢和花芽移动及9月向果实移动使树干及多年生枝条中的钾降到低谷(0.27%和0.25%)。相对应的,此时腐烂病的发生也分别出现了两个高峰。该研究表明苹果枝干钾含量的周年变化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周年扩展动态。4.树体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的周年测定发现,枝条中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钾相似。而且相关性分析也发现,苹果枝条中钾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与可溶性糖及酚类物质含量正相关(R2=0.662和0.782)。表明苹果树体钾含量的周年变化影响苹果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与酚类物质在不同时期的合成与积累。5.通过研究不同钾含量(枝条钾含量分别为0.25%、0.34、0.53和0.65%)苹果枝条在接种前后可溶性糖、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发现,4组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钾含量的不同出现显着差异分别为7.37%、7.47%、8.07%和8.14%;而接种14天后差异更显着,4组处理枝条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2%、5.1%、8.0%及8.4%。同时,接种前钾含量不同的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也有所不同,分别为6.82%、7.45%、8.25和8.33%,而接种后随着钾含量的升高枝条酚类物质的含量也显着增加,且增幅分别为5.76%、10.25%、23.3%及22.8%;表明树体钾营养不仅有利于枝条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的积累,而且更有利于接种后枝条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6.通过对不同浓度钾处理苹果枝条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无菌接种14天后枝条伤口愈合率分别为6.4、12.5、55.8%和57.1%,接种14天后伤口愈合率分别为0、0、61.3%及66.2%。对枝条外卫周皮及创伤周皮的形成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枝条钾含量与其外卫周皮厚度正相关(R2=0.966),且接种14天后严重缺钾的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非常少量的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低钾含量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大量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伤周皮;而另外两组含钾量达正常水平的枝条,其创伤周围出现大量木质素沉淀及木质-木栓化组织,并形成了完整的创伤周皮。进一步测定4组不同钾处理苹果枝条的木质素含量,发现钾含量越低的枝条木质素含量也越低,分别为4.04%、4.16%、6.50%及6.73%;接种后钾含量较高的枝条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也更显着,分别为32.2%、56.4%、75.1%及72.7%。以上结果表明,钾含量的提高有利于苹果枝条木质素含量及外卫周皮木栓层厚度的增加,并显着提高苹果树体的愈伤周皮形成能力,从而增强树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7.对不同钾含量苹果枝条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树体钾含量的增加能显着提高苹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酶的活性,但接种前钾含量的高低对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显着。8.差异蛋白定量分析(iTRAQ)结果显示,正常钾水平苹果枝条与缺钾苹果枝条相比,可溶性糖合成相关酶(SS、XTH和AGPase)、酚类物质合成相关酶(PPO、CHS和ANS)及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PAL、CCo AOMT和CAD)均上调表达,且接种后这些蛋白上调表达的更显着,表明这三种与树体对腐烂病抗性有关的物质合成受钾含量的调节。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的证明了苹果树体钾含量显着影响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增施钾肥能有效降低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发现了苹果枝干钾含量在果树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变化是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及扩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还从生理角度揭示了钾通过促进苹果树体可溶性糖、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加、及调控木质素的合成提高了苹果枝条外卫周皮木栓层厚度及创伤周皮的形成能力,增强了树体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入侵及扩展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生理机制。为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孙晓慧,张晓晓[7](2021)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果树作为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果树的生长周期长,果园生态条件利于病菌生长繁殖,以及树体为病虫提供越冬场所等因素,果树极易遭受病虫害的影响。生产中因病虫害防治不当造成果园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导致整个果园岌岌可危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制约着果树产业的发展。因此,
刘依宁[8](2019)在《重庆永川梨园土壤、叶果氮磷钾与产量品质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梨树目前在全球约85个国家和地区均有种植,在我国是除苹果和柑橘外第三大栽培果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7年世界梨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38万公顷和2417万吨,同年我国梨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95万公顷和1641万吨,约占全世界总量的70%,均居世界首位。施肥是梨生产中最重要的农业措施之一,合理施肥不但改善果园土壤质量和提高梨树产量,还会改善果实品质并增加农民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部分果农盲目追求产量而过量施入化肥,带来了梨园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养分失衡等诸多问题。因此,优化施肥处理即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进行梨园合理施肥与种植管理,在增加产量,提高养分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结构,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重庆永川黄瓜山20年成龄盛果期黄花梨树为实验材料,按照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果树养分推荐方法与限量标准”统一部署,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3个优化施肥处理下(农民习惯施肥,FP即Farmers’practice;专家推荐施肥,NE即Nutrients experts;NE-25%N;优化施肥,OPT即Optimal fertilization)梨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土壤团聚体和碳氮相关主要酶活性、梨树叶片、花、果实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4个优化处理和8个不同氮水平施肥处理下(农民习惯施肥,FP即Farmers’practice;专家推荐施肥,NE即Nutrients experts;NE-15%N;NE-25%N;NE+15%N;NE+25%N;NE+50%N;50%OF,Organic fertilizer;优化施肥,OPT即Optimal fertilization)梨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探索了不同施肥条件对梨树养分利用情况,及对土壤结构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科学优化施肥以提高梨树养分利用率,提高果实产量品质,优化土壤结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5个(包括对照)优化施肥处理中,单果重和挂果数随处理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E处理产量最高,显着高于对照处理。优化施肥对各处理果实的口感变化无显着差异,FP处理果实甜度较低。而NE处理VC含量较高,甜度高。(2)不同9个(包括对照)氮水平处理下随施氮的增加单果重和挂果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E处理产量最大。在9个氮水平处理下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无显着性差异。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NE处理糖酸含量均比较高,且VC含量最高。(3)黄花梨叶片、果实年周期内N、P、K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根据梨树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需求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波动规律。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氮磷钾含量在土壤中盈余较多,所以应适当减少。(4)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土壤脲酶活性都是浅层土显着高于深层土。两种酶的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E施肥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β-葡萄糖苷酶和土壤脲酶活性。(5)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各处理均以大团聚体为主,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中含有大量非水稳性团聚体。NE处理可以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形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改善土壤结构。(6)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越大,团聚体破坏率越小,分形维数越小,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越强。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整体随生育期呈现下降趋势。浅层土的稳定性优于深层土。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致使土壤团聚体破坏率上升,不利于土壤结构形成。NE施肥处理均使土壤团聚体破坏率大幅度下降。合理的施肥有利于耕层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提升。NE处理的分形维数在浅层和深层两个土层均呈现了下降趋势,表明土壤大颗粒增多而小颗粒减少,土壤结构呈现出均匀性。综合上述结果,推荐施肥可参考NE处理。综合比较黄瓜山梨园13个不同施肥处理对梨园年周期内土壤中氮磷钾养分、土壤团聚体与碳氮相关酶活性和梨树叶片、花、果实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E处理下产量最高、品质较好,且减少氮肥施用的目的,可以推荐作为减氮增效的施肥方案。
王涛[9](2019)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开始重视水果的摄入,对水果的摄入量和需求量越来越高。其推动了果树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果树种植的面积日益扩大。在果树的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是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主要讲述了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对策。
宋宁艳[10](2020)在《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滋养了许多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统果园,其中一些一直延续至今,进而被评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统果园作为中国复合式农业生产系统的代表,涵盖了种植业与养殖业,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缩影,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树粮结合、果蔬结合与种养结合三种形式,经营管理中受传统农耕思想指导,坚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基本理念。传统果园中多方面的技术体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其中包括林间管理技术体系、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及乡土知识体系三大方面,前两者是具体操作技术,后者则属于理论支撑。林间管理技术体系,主要集中于对果树的管护,这些技术体系兼顾果树从“生”到“长”的全过程,如繁育技术、花果管理、防虫技术,是传统果园农业技术的特色体现;而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则是从大田农业生产借鉴而来的技术经验,但又与之不同,传统果园结合当地特色,衍生出与众不同的技术体系,均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而构成乡土知识体系的主体是果农,他们经过实践形成有关“天”、“地”、“人”的乡土知识,并经过士人阶层与统治者的助力,在乡土文化的影响下最终形成知识体系。传统果园历史悠久,经历了传统时期、西方科学引进后与现代农业反思三个阶段的演变,促使演变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多方面,并暗含规律。传统果园历经数久演变而不衰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对当地与整个流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探究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古籍文献,从横向分析其内部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机制,以传统果园演变历程为纵向研究出发点,从而得出黄河流域传统果园能够长期维持的原因与坚持传统技术体系有着密切关系,并进一步探析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的产生的效应。传统果园经久不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思考,其生产、管理技术与经验对现代果园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果树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树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布局 |
1.1.2 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及发生危害特点 |
1.1.3 苹果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发展 |
1.2 研究目的 |
1.3 技术路线 |
2 苹果病虫害的种类调查 |
2.1 调查方案与方法 |
2.1.1 调查对象 |
2.1.2 调查方案 |
2.1.3 调查内容 |
2.2 调查结果 |
2.2.1 中国苹果病害种类 |
2.2.2 中国苹果虫害种类 |
2.3 讨论 |
3 苹果主要病虫害地域分布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2.1 各省苹果病虫害种类 |
3.2.2 苹果主要病虫害区划 |
3.3 讨论 |
4 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文献计量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苹果腐烂病计量分析 |
4.2.2 苹果轮纹病计量分析 |
4.3 讨论 |
5 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数据来源 |
5.1.2 数据处理 |
5.1.3 分析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预测结果 |
5.2.2 发生趋势 |
5.3 讨论 |
6 苹果病虫害防治决策系统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数据分析方法 |
6.2 结果 |
6.2.1 病虫害防治决策 |
6.2.2 系统赋值与防治决策 |
6.3 讨论 |
7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项目资助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
致谢 |
(2)果树休眠期科学防治病虫害(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病虫 |
1.1 干腐病 |
1.2 轮纹病 |
1.3 蚧壳虫 |
2 综合防治方法 |
2.1 农业措施 |
2.2 化学防治 |
(3)果树病虫害休眠期的高效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病虫害休眠期物理防治策略 |
2 果树病虫害休眠期农业防治策略 |
2.1 彻底清园 |
2.2 深翻园土 |
2.3 剪除病虫枝干 |
2.4 整修水系 |
3 果树病虫害休眠期化学防治策略 |
3.1 果树控菌 |
3.2 药剂喷施 |
3.3 树干刷白 |
(4)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 |
1.1 用药不合理 |
1.2 生长管理不严格 |
1.3 忽视休眠期病虫害的防治 |
1.4 预防机制不健全 |
2 果树病虫害防治对策 |
2.1 科学选择树种 |
2.2 做好日常果园预防及管理工作 |
2.3 合理用药 |
(5)休眠期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阶段对休眠果树病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1.1 重视程度不够 |
1.2 专业人员的缺少 |
2 休眠期果树病虫害防治要解决的问题 |
2.1 加强重视程度。 |
2.2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知识 |
3 休眠期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
3.1 清园 |
3.2 翻耕土壤 |
3.3 剪枝 |
3.4 修理水系 |
3.5 刮皮和涂白 |
3.6 药物防治 |
4 结束语 |
(6)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概况 |
1.1.1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危害 |
1.1.2 苹果树腐烂病的田间症状 |
1.1.3 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学研究 |
1.1.4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致病性分化 |
1.1.5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特性研究 |
1.1.6 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时期研究 |
1.1.7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
1.1.8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 |
1.2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1.2.1 氮营养与植物病害 |
1.2.2 磷营养与植物病害 |
1.3 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 |
1.3.0 钾在植物生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
1.3.1 钾对糖代谢的调控 |
1.3.2 钾对酚类物质代谢的调控 |
1.3.3 钾对木质素代谢的调控 |
1.3.4 钾对抗病相关酶类的调控 |
1.4 钾对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
1.4.1 苹果树体缺钾症状 |
1.4.2 缺钾对苹果树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4.3 钾在苹果树体的周年变化 |
1.4.4 苹果树体营养诊断标准和适量范围 |
1.4.5 我国果园的施钾肥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苹果树体营养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供试菌种 |
2.1.3 温室盆栽试验 |
2.1.4 田间施肥试验 |
2.1.5 接种处理 |
2.1.6 树体营养分析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温室中不同浓度钾处理对苹果树体K含量的影响 |
2.2.2 不同钾处理对活体接种苹果枝条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影响 |
2.2.3 不同钾处理对离体接种苹果叶片及嫩稍病斑扩展的影响 |
2.2.4 温室试验中苹果树体钾含量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
2.2.5 温室试验中苹果叶片营养比率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
2.2.6 田间施钾肥处理对苹果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7 田间施钾肥处理对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影响 |
2.2.8 田间试验中苹果钾含量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
2.2.9 田间试验中不同营养比率与腐烂病病斑扩展的关系 |
2.3 结论与讨论 |
2.3.1 结论 |
2.3.2 讨论 |
第三章 苹果树体周年营养变化与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关系 |
3.1 材料和方法 |
3.1.0 调查果园概况 |
3.1.1 调查方法 |
3.1.2 样品处理 |
3.1.3 N、P、K含量测定 |
3.1.4 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
3.1.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苹果树腐烂病周年变化 |
3.2.2 苹果树体营养元素周年变化 |
3.2.3 苹果树营养元素周年变化对腐烂病发生的影响 |
3.2.4 苹果树体抗病相关营养物质周年变化与钾含量的关系 |
3.3 结论与讨论 |
3.3.1 结论 |
3.3.2 讨论 |
第四章 钾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生理学机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材料培养与处理 |
4.1.3 接种处理 |
4.1.4 样品处理 |
4.1.5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4.1.6 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
4.1.7 木质素含量测定 |
4.1.8 愈伤形成观察 |
4.1.9 外卫周皮、创伤周皮组织学观察 |
4.1.10 抗病相关酶活性测定 |
4.1.11 苹果枝条蛋白SDS-PAGE电泳 |
4.1.12 苹果枝条蛋白i TRAQ定量分析 |
4.1.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苹果枝条可溶性糖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
4.2.2 苹果枝条酚类物质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
4.2.3 苹果枝条愈伤形成能力与树体钾含量的关系 |
4.2.4 苹果枝条木栓化与树体钾含量的关系 |
4.2.5 苹果枝条木质素含量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
4.2.6 苹果枝条抗病相关酶活性与树体钾营养的关系 |
4.2.7 低钾与钾正常水平苹果枝条差异蛋白分析 |
4.3 结论与讨论 |
4.3.1 结论 |
4.3.2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1.1 缺乏预防机制,以治为主 |
1.2 忽视果树休眠期病虫害防治,生长期防治压力大 |
1.3 诊断失误、防治不当现象突出,治理上具有盲目性 |
1.4 防治措施单一,过度依赖化学农药 |
2 走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 |
2.1 加强果园管理,提高树体抗性 |
2.2 科学预测,及时预防 |
2.3 抓住秋冬除虫时机,有效降低病虫基数 |
2.4 准确诊断,科学防治 |
2.5 科学使用农药,保证果品安全 |
2.6多措并举,综合防治 |
(8)重庆永川梨园土壤、叶果氮磷钾与产量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梨产业现状 |
1.1.1 世界及中国梨产业现状 |
1.1.2 重庆梨产业现状 |
1.1.3 当前重庆市梨产业需解决的问题 |
1.2 梨树营养特征 |
1.2.1 梨树矿质营养的吸收特征 |
1.2.2 不同时期梨矿质营养吸收规律 |
1.3 施肥量对梨园的影响 |
1.3.1 施肥量对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
1.3.2 施肥对梨园土壤结构的影响 |
1.3.3 施肥对土壤酶的影响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梨产量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及土壤状况 |
3.1.2 供试作物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样品采集 |
3.1.5 分析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梨产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梨品质的影响 |
3.2.3 经济效益分析 |
3.2.4 不同氮水平施肥处理对梨产量的影响 |
3.2.5 不同氮水平施肥处理对梨品质的影响 |
3.2.6 经济效益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不同施肥对梨树年周期养分及土壤酶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及土壤状况 |
4.1.2 供试作物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样品采集 |
4.1.5 分析测试方法 |
4.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试验结果 |
4.2.1 不同优化施肥处理土壤氮磷钾养分年周期变化规律 |
4.2.2 不同施肥处理叶片和果实氮磷钾养分年周期变化规律 |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供试作物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样品采集 |
5.1.5 样品分析 |
5.1.6 计算方法 |
5.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试验结果 |
5.2.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
5.2.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
5.2.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参数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
5.2.4 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1.1 忽视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1.2 忽视了在果树休眠期间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2 果树病虫害防治问题的解决对策 |
2.1 加强对果树的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
2.2 科学选择果树品种 |
2.3 加强果农病虫害的防治知识 |
3 结束语 |
(10)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黄河流域自然与历史背景 |
2.1 自然环境背景 |
2.1.1 气候 |
2.1.2 土壤 |
2.1.3 河流 |
2.2 社会历史背景 |
2.2.1 政治经济概况 |
2.2.2 人口流动概况 |
2.2.3 技术选择与域外交流 |
2.3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 |
第三章 传统果园复合生产系统 |
3.1 树粮结合 |
3.1.1 树粮结合的历史渊源 |
3.1.2 树粮结合的具体形式 |
3.2 果蔬(果)结合 |
3.2.1 果蔬(果)结合的历史 |
3.2.2 果蔬(果)结合的表现形式 |
3.3 种养结合 |
3.3.1 种养结合的历史演变 |
3.3.2 种养结合的实例 |
3.4 思想表现 |
3.4.1 树粮结合的思想 |
3.4.2 果蔬(果)结合的思想 |
3.4.3 种养结合的思想 |
第四章 传统果园林间管理技术体系 |
4.1 繁育技术 |
4.1.1 “种树”技术 |
4.1.2 “栽树”技术 |
4.1.3 “插树”技术 |
4.2 花果管理技术 |
4.2.1 授粉技术 |
4.2.2 疏花、疏果技术 |
4.2.3 其他花果管理技术 |
4.3 修剪整形技术 |
4.3.1 时间界定 |
4.3.2 具体方法 |
4.4 防虫技术 |
4.4.1 生物防治 |
4.4.2 物理防治 |
4.4.3 农业防治 |
4.4.4 药物防治 |
第五章 传统果园林下管理技术体系 |
5.1 耕作技术 |
5.1.1 深翻土地 |
5.1.2 中耕除草 |
5.1.3 果园覆盖 |
5.2 施肥技术 |
5.2.1 草木灰 |
5.2.2 绿肥植物 |
5.2.3 农家粪 |
5.3 灌溉技术 |
5.3.1 冬灌 |
5.3.2 沟灌 |
5.3.3 穴灌 |
5.4 储藏加工技术 |
5.4.1 干制法 |
5.4.2 窖藏法 |
5.4.3 作醋法 |
5.4.4 酿酒法 |
第六章 传统果园民间乡土知识体系 |
6.1 乡土知识 |
6.1.1 与“天”相关的知识 |
6.1.2 与“地”有关的知识 |
6.1.3 与“人”有关的知识 |
6.2 乡土文化 |
6.3 体系的形成 |
6.3.1 果农阶层 |
6.3.2 文人阶层 |
6.3.3 统治阶层 |
第七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的历史演变 |
7.1 阶段性演变 |
7.1.1 传统时期 |
7.1.2 西方科学引进后 |
7.1.3 现代农业反思阶段 |
7.2 演变动因 |
7.3 规律探析 |
第八章 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长期存在的原因与效应分析 |
8.1 原因分析 |
8.1.1 果园农业系统的特殊性 |
8.1.2 坚持传统经营理念 |
8.2 生态效应 |
8.2.1 净化当地空气 |
8.2.2 保持当地水土 |
8.2.3 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 |
8.3 经济效应 |
8.3.1 果农收入 |
8.3.2 社会收入 |
8.4 社会效应 |
8.5 文化效应 |
8.5.1 饮食文化 |
8.5.2 民间文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果树休眠期的病虫害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病虫害种类、地域分布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研究[D]. 赵增锋.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2]果树休眠期科学防治病虫害[J]. 宋方君.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1)
- [3]果树病虫害休眠期的高效防治策略[J]. 赵江,顾家禄,李建,刘宝宏,朱君,杨冬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9(13)
- [4]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徐士红.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03)
- [5]休眠期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 赵栋. 中国农业信息, 2014(11)
- [6]苹果树体钾营养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机制研究[D]. 彭海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0)
- [7]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孙晓慧,张晓晓. 河北果树, 2021(01)
- [8]重庆永川梨园土壤、叶果氮磷钾与产量品质变化研究[D]. 刘依宁. 西南大学, 2019(01)
- [9]果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王涛. 南方农机, 2019(20)
- [10]黄河流域传统果园农业系统研究[D]. 宋宁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