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化器衬里采用石棉板(论文文献综述)
荀中正,刘晟[1](2020)在《高温烟气三通阀在硫酸装置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硫酸装置中高温烟气三通阀接触的烟气有低温、中温和高温3种工况,极易引起阀门失效等安全事故,为此介绍了高温烟气三通阀的选型要点、总体结构和安装要点。在某企业的硫酸硫磺制酸装置的高温烟气工艺管道上实施改造后,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睿[2](2019)在《铅锌冶炼厂硫酸车间设备大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重点针对铅锌冶炼厂硫酸车间内部相关设备的大修状况展开了分析和研究,重点针对循环槽、预热器以及换热器等设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设备大修完成之后的整体工作状态进行了监测,有效保证整个硫酸车间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
田彩刚[3](2016)在《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石油塔里木大化肥项目45万t/a合成氨装置是国内首次引进丹麦托普索(TOPSOE)节能型工艺,这种类型大化肥装置的成套施工在国内并不多见,施工经验不足。结合合成氨装置中一段转化炉的炉体安装工程,在简要介绍了转化炉工艺结构特点与安装要求的基础上,较详细阐述了一段转化炉安装、组焊的施工程序及基础验收、辐射段钢结构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过程、筑炉衬里的施工、炉管的施工等。工程实践表明,一段转化炉安装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炉管焊接合格率100%,一次投产成功,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缩短了工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李文波[4](2016)在《45万t/a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单系列最大的45万t/a合成氨装置的一段转化炉,采用双炉膛侧烧形式的辐射室与橇装模块组成的对流室,一段转化炉的炉体钢结构的几何尺寸精度控制、炉管焊接、筑炉衬里、催化剂装填、对流模块安装是现场施工安装的关键。本文对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同类装置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刘会巨[5](2013)在《硫酸车间防腐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硫酸是强腐蚀介质之一,含有水份的二氧化硫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硫酸车间防腐十分重要。本文就硫酸车间的腐蚀环境、防腐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十多年来设计和施工的改进、使用效果分设备、工艺管道、建构筑物三个部分进行了重点介绍。对设计思路、材料选用依据作了简述,同时也对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所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修复方法,最后概括性进行了总结。
欧阳自强[6](2012)在《浅谈钛白粉行业的树脂防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总结了作者在硫酸法钛白粉行业接触到的"树脂防腐"方案,作为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邓磊[7](2011)在《层板包扎式尿素塔的RBI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引入了RBI评价方法,对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进行了失效概率分析和失效后果分析,深入分析了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主要失效原因和失效形式。根据以往的事故案例整理出影响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的失效因素,对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进行了失效可能性分析,确定了设计及选材、制造及安装、运行历史、检修情况和管理水平等影响其失效可能性的因素集,结合以往事故案例划分失效可能性等级,进行了失效可能性的定性分析。参考美国石油协会API581《基于风险的检验基本资源文件》,采用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的失效后果,确定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和其它损失等影响评价失效后果的因素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资料及经验划分了失效后果等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等级,利用风险矩阵确定了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的风险等级,并举例说明了其应用方法,给出了降低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风险的措施。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层板包扎式尿素塔RBI技术具体评价方法的研究,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对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及其它单层或多层设备的RBI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邵吉军[8](2011)在《糊用聚氯乙烯装置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聚氯乙烯糊用树脂是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一个品种,其市场需求量近年来不断攀升,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糊用树脂生产厂,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本文以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万吨/年聚氯乙烯糊树脂生产装置为研究对象,全面进行现场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了解企业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及所采取的生产工艺,近年来事故发生情况等,同时,对国内、国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材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选择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针对企业实际划分评价单元,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制作个评价单元现场安全检查表,用安全检查表的方式对企业现场检查,并进行定性评价。通过对企业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及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查找企业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采用定量评价方法,计算乙炔、氯乙烯两种主要物料泄漏爆炸后的伤害半径,为企业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供科学参考。对企业目前危险化学品存量进行计算,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通过上述现场检查和分析评价,分析企业已具备的安全措施、设施,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企业整改建议。在全面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
宋冰[9](2011)在《清洁生产在铋冶炼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和企业发展模式,是工业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冶金企业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某铋冶炼企业处于湘江边上,其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湘江水质和周边环境。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企业运用清洁生产概念和模式,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再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目的。本文针对该企业铋冶炼工艺特点,开展如下工作和研究:(1)针对该铋冶炼企业,按照清洁生产要求,进行铋冶炼生产状况分析,找出高物耗、能耗工艺点,收集三废排放数据,进行物质循环利用与热量回收分析;(2)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低、中、高费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及评价;(3)该企业采取以下方案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上抛弃了传统的烧结熔炼,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富氧侧吹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的新技术,同时加强了冶炼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利用;采用企业自主研发的硅氟酸电解分离工艺进行高纯铋的电解,提高了物质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在仪器设备方面更换先进的工艺生产技术和设备,利用现代化和科学管理手段,先进准确的质量检测仪器设备,从而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副产品实现综合利用,减少三废的排放。对该企业采用清洁生产一系列措施后的效益进行评估,开展清洁生产后节能减排效果显着:(1)以传统的鼓风炉熔炼的13%的焦率计算,每年可节约优质焦1563吨,同时还可以省去烧结焙烧所需的电能耗约31kWh/t粗合金;(2)高纯铋的电解,吨产品节约电的消耗600 kWh;(3)每年可以减少SO2排放2413吨,外排烟气中SO2浓度降至150mg/ m3以下,可以完全实现达标排放。总之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鞠圆圆[10](2011)在《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自然暴露条件下,尾矿堆中的硫化物矿物不断遭受氧化,产生酸性极强且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渗滤液,即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 AMD),对尾矿堆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尾矿堆场渗滤液污染控制,一直是国内外采矿业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污泥还原屏障是有效控制尾矿堆场重金属污染的新技术构想。污泥还原屏障是一种具有微生物活性、内部处于强烈还原状态的低渗透性屏障系统。与传统水力屏障相比,污泥还原屏障不仅通过渗透性极低的性质阻滞重金属污染物,还充分利用污泥中微生物呼吸作用导致的强烈还原环境实现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定。尾矿风化淋滤形成的AMD溶液,其pH值极低;而处于深度还原状态的污泥,一般情况下pH值接近于中性或微碱性。AMD溶液与污泥还原屏障相互作用时,必然会逐渐消耗污泥的碱度,导致污泥从中性或微碱性向酸性转化。AMD不断渗流补给引起的污泥酸化,可能会引起已固定重金属再溶出问题,使污泥还原屏障对重金属的固定效果逐渐减弱。本文研究了不同厌氧培养时间的污泥悬液的酸缓冲容量及其对重金属再溶出的影响。主要通过酸滴定实验实测污泥的酸缓冲容量,分析污泥还原屏障酸缓冲容量的主要来源;研究污泥中重金属再溶出与pH之间的定量关系;从酸缓冲容量消耗的角度模拟预测污泥还原屏障对重金属的固定时效,为污泥还原屏障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悬液酸缓冲容量与悬液固液比成正比,并随着厌氧还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碳酸盐缓冲体系和有机质缓冲体系对污泥悬液的酸缓冲具有重要意义。酸滴定实验发现,随着pH降至6.2以下,重金属Zn, Pb和Cu开始快速溶解释放,且释放量符合Zn>Cu>Pb。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污泥还原屏障在AMD渗透条件下酸缓冲容量消耗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厚度2.0m的污泥还原屏障,即使在10.0m水头的AMD渗透酸化条件下,有效酸缓冲容量经历666a之后才能被耗尽,在此时间内污泥还原屏障具备对重金属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力。
二、转化器衬里采用石棉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化器衬里采用石棉板(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烟气三通阀在硫酸装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及流程 |
2 高温烟气三通阀选型要点 |
2.1 阀门本体材料选择 |
2.2 阀门内件材料选择 |
2.3 阀门密封填料选择 |
2.4 高温衬里材料选择 |
2.5 阀杆防脱落及吹出设计 |
2.6 阀门定位器选择 |
3 高温烟气三通阀结构 |
4 高温烟气三通阀安装要点 |
5 结束语 |
(2)铅锌冶炼厂硫酸车间设备大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燥塔循环槽 |
2 预热器检修 |
3 换热器检修 |
4 洗涤塔循环槽检修 |
5 结语 |
(3)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特点与安装要求 |
2 一段转化炉的安装组焊 |
2.1 施工程序及基础验收 |
2.2 辐射段钢结构施工方案 |
2.3 辐射段钢结构施工过程 |
2.3.1 构件预制 |
2.3.2 钢结构安装 |
2.4 筑炉衬里施工 |
2.5 炉管施工 |
2.5.1 炉管系统 |
2.5.2 炉管系统施工步骤 |
3 结束语 |
(4)45万t/a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段转化炉的结构组成 |
1.1 辐射室构成 |
1.2 对流室构成 |
2 施工程序 |
3 辐射室施工技术 |
3.1 基础验收 |
3.2 辐射段钢结构安装 |
3.2.1 炉底钢结构 |
3.2.2 炉膛钢结构 |
3.2.2. 1 平台组装 |
3.2.2. 2 成片安装 |
3.2.2. 3 墙板铺装 |
3.2.2. 4 梯子平台安装 |
3.2.3 烟道钢结构 |
3.2.4 顶棚钢结构 |
3.3 转化炉体附件安装 |
3.4 筑炉衬里施工 |
3.5 套管安装 |
3.6 炉管安装 |
3.6.1 炉管吊装 |
3.6.2 炉管焊接 |
3.6.3 炉管气压试验 |
3.6.3. 1 系统封堵 |
3.6.3. 2 试验过程 |
3.7 触媒装填 |
4 对流室施工技术 |
4.1 竖直段模块吊装 |
4.2 水平段模块吊装 |
4.3 模块安装 |
5 结束语 |
(5)硫酸车间防腐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设备 |
1.1 烟气洗涤、冷却设备 |
1.2 稀、浓硫酸冷却器 |
1.3 电除雾 |
1.4 干燥、吸收塔 |
1.5 酸处理废酸槽、罐 |
1.6 浓硫酸储罐及地下槽 |
2 工艺管道 |
2.1 烟气输送管道 |
2.2 输送稀、浓硫酸管道 |
3 建 (构) 筑物 |
4 结束语 |
(7)层板包扎式尿素塔的RBI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RBI原理 |
1.3 RBI发展 |
1.3.1 RBI发展状况 |
1.3.2 国外现状 |
1.3.3 国内现状 |
1.4 尿素装置RBI应用前景 |
1.5 研究内容 |
2 尿素合成塔基本结构 |
2.1 尿素生产工艺简介 |
2.1.1 工艺流程 |
2.1.2 化学反应过程 |
2.2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基本结构 |
2.2.1 整体结构 |
2.2.2 层板包扎结构 |
2.2.3 层板间隙 |
2.2.4 深环焊缝结构 |
2.2.5 检漏结构 |
2.2.6 热电偶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3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失效分析 |
3.1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事故统计 |
3.2 制造缺陷 |
3.3 使用缺陷 |
3.4 主要失效形式 |
3.4.1 衬里腐蚀 |
3.4.2 层板腐蚀 |
3.4.3 泄漏 |
3.4.4 爆炸 |
3.4.5 其它失效 |
3.5 本章小结 |
4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失效概率评价 |
4.1 设计与选材因素评价 |
4.1.1 设计与选材评价 |
4.1.2 设计与选材等级划分 |
4.2 制造与安装因素评价 |
4.2.1 制造与安装因素评价 |
4.2.2 制造与安装因素等级划分 |
4.3 运行状况因素评价 |
4.3.1 运行状况因素评价 |
4.3.2 运行状况因素等级划分 |
4.4 检修历史因素评价 |
4.4.1 检修历史因素评价 |
4.4.2 检修历史因素等级划分 |
4.5 人员管理因素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5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失效后果评价 |
5.1 失效后果评价与等级划分 |
5.2 基于API581标准的失效后果评价 |
5.2.1 人员伤亡评价 |
5.2.2 经济损失评价 |
5.2.3 环境影响评价 |
5.2.4 其它影响因素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6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风险评价 |
6.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1.1 建立因素集 |
6.1.2 备择集 |
6.1.3 权重集 |
6.1.4 模糊综合评价 |
6.1.5 评价结果 |
6.2 尿素合成塔失效概率模糊综合评价 |
6.2.1 建立因素集 |
6.2.2 建立备择集 |
6.2.3 建立权重集 |
6.2.4 模糊综合评价 |
6.3 尿素合成塔失效后果模糊综合评价 |
6.3.1 建立因素集 |
6.3.2 建立因素集 |
6.3.3 建立权重集 |
6.3.4 模糊综合评价 |
6.4 尿素合成塔风险等级确定 |
6.4.1 风险的表征 |
6.4.2 风险矩阵法 |
6.5 尿素合成塔风险评价计算实例 |
6.5.1 失效概率评价 |
6.5.2 失效后果评价 |
6.5.3 风险等级确定 |
6.6 层板包扎式尿素合成塔维护建议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糊用聚氯乙烯装置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PVC糊树脂装置流程简述 |
2.1 企业概况 |
2.2 生产工艺流程描述 |
2.2.1 乙炔发生 |
2.2.2 单体生成 |
2.2.3 糊树脂干燥、袋滤、粉碎、包装 |
2.2.4 聚合废水处理 |
2.3 工艺流程图 |
2.4 主要设备一览表 |
2.5 主要工艺控制指标 |
2.6 物料平衡 |
第3章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评价 |
3.1 物料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
3.1.1 氢气 |
3.1.2 氯气 |
3.1.3 氢氧化钠 |
3.1.4 电石 |
3.1.5 乙炔 |
3.1.6 氯乙烯:乙烯基氯 |
3.1.7 盐酸 |
3.1.8 次氯酸钠溶液 |
3.1.9 一氟二氯甲烷 |
3.1.10 氨 |
3.1.11 氮气 |
3.2 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3.2.1 火灾爆炸 |
3.2.2 腐蚀和灼伤 |
3.2.3 中毒窒息 |
3.2.4 粉尘 |
3.2.5 触电 |
3.2.6 机械伤害 |
3.2.7 起重伤害 |
3.2.8 高处坠落 |
3.2.9 淹溺 |
3.2.10 物体打击 |
第4章 评价方法 |
4.1 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PVC糊树脂装置安全状况 |
4.2 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计算 |
4.3 重大危险源辨识 |
第5章 对策措施与建议 |
5.1 已具备的安全对策措施 |
5.1.1 已具备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
5.1.2 已具备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
5.2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清洁生产在铋冶炼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清洁生产概述 |
1.1.1 清洁生产概述 |
1.1.2 清洁生产内容 |
1.2 铋冶炼现状与问题分析 |
1.2.1 高能耗 |
1.2.2 物质回收率 |
1.2.3 三废排放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章 铋冶炼清洁生产分析 |
2.1 铋冶炼工艺 |
2.2 铋冶炼工艺数据分析 |
2.2.1 烧结鼓风炉技术 |
2.2.2 反射炉技术 |
2.2.3 铅铋电解分离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铋冶炼清洁生产方案 |
3.1 方案选取原则 |
3.2 清洁生产方案设计 |
3.2.1 富氧侧吹改造方案 |
3.2.2 硅氟酸电解方案 |
3.3 车间清洁生产方案汇总 |
3.4 方案特点与评价 |
第4章 铋冶炼清洁生产控制 |
4.1 原辅材料 |
4.2 富氧侧吹工艺与技术 |
4.2.1 富氧侧吹原理 |
4.2.2 富氧侧吹工艺设计 |
4.2.3 富氧侧吹工艺特性 |
4.3 硅氟酸电解工艺与技术 |
4.3.1 硅氟酸电解原理 |
4.3.2 硅氟酸电解极 |
4.3.3 硅氟酸电解工艺 |
4.3.4 硅氟酸电解效果 |
4.4 废物处理 |
4.4.1 烟尘回收利用 |
4.4.2 废渣处理 |
4.4.3 废水处理 |
4.4.4 废气处理 |
第5章 铋冶炼清洁生产效益分析 |
5.1 铋冶炼清洁生产效益的前后比较 |
5.1.1 生产成本降低 |
5.1.2 经济效益 |
5.1.3 环境效益 |
5.2 铋冶炼清洁生产效益因素分析 |
5.2.1 生产技术 |
5.2.2 管理水平 |
5.3 铋冶炼清洁生产效益估算 |
5.3.1 生产成本估算 |
5.3.2 投入资本估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10)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件目录 |
表格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污泥还原屏障 |
1.1.2 污泥还原屏障前期研究成果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提纲 |
第二章 还原屏障的工作原理及证据 |
2.1 还原屏障原理 |
2.2 还原环境控制重金属活动性的依据 |
2.2.1 理论依据 |
2.2.2 实践依据 |
第三章 污泥还原屏障控制酸性矿山废水污染 |
3.1 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 |
3.1.1 硫化物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
3.1.2 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
3.2 酸性矿山废水的危害 |
3.3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 |
3.3.1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 |
3.3.2 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控制 |
3.4 尾矿废弃物污泥屏障包封技术构想 |
3.5 土-水体系的酸缓冲性能 |
3.5.1 土-水体系产酸反应 |
3.5.2 土-水体系酸缓冲反应 |
第四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强酸滴定剂的配置 |
4.2 实验方法 |
4.2.1 污泥取样 |
4.2.2 污泥基本性质测定及预处理 |
4.2.3 污泥悬液制备及酸滴定实验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 污泥悬液的酸缓冲性能 |
5.2 污泥酸化过程中重金属释放特征 |
5.3 污泥还原屏障酸化过程中重金属的溶出模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转化器衬里采用石棉板(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烟气三通阀在硫酸装置中的应用[J]. 荀中正,刘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20(03)
- [2]铅锌冶炼厂硫酸车间设备大修研究[J]. 赵睿. 世界有色金属, 2019(17)
- [3]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J]. 田彩刚. 石油工程建设, 2016(03)
- [4]45万t/a合成氨装置一段转化炉施工技术研究[J]. 李文波. 石油化工建设, 2016(02)
- [5]硫酸车间防腐综述[J]. 刘会巨. 全面腐蚀控制, 2013(11)
- [6]浅谈钛白粉行业的树脂防腐[J]. 欧阳自强. 全面腐蚀控制, 2012(12)
- [7]层板包扎式尿素塔的RBI研究[D]. 邓磊.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8]糊用聚氯乙烯装置安全性评价研究[D]. 邵吉军. 东北大学, 2011(03)
- [9]清洁生产在铋冶炼中的应用研究[D]. 宋冰. 湘潭大学, 2011(04)
- [10]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D]. 鞠圆圆. 兰州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