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写出论文提纲

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写出论文提纲

一、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论文文献综述)

李元[1](2018)在《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段力佩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1950年起任上海市育才中学校长,1984年退居二线、任名誉校长,直到1996年离休,领导和影响育才中学近半个世纪。期间,段力佩分别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领导育才中学进行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先后产生“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和“三自”教育思想,享誉中国教育界。本文考察了段力佩家世、教育实践历程、教育思想形成的脉络及其思想内涵,尝试系统地梳理段力佩教育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自主探索之路,探寻教育家的成长规律。段力佩在育才中学半个世纪的教改历程,存在着一以贯之的思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突出的是对“教”的改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转而为对“学”的关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三自”教育思想,已上升到了“育”的层面,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是一条由关注教学到关注教育的思路,是一条由关注“他者”到关注学生“自体”的思路。除了形成“教—学—育”的思路,段力佩还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开展了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的整体改革,以保障学生的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从“教”到“学”、再到“育”,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从不完善到完善,从局部走向整体;已不再限于“如何育才”,而对“为谁育才”和“育什么才”的认识也有了根本转变,反映出段力佩对教育的探索已从经验层面上升到了思想层面。从“教”到“学”、再到“育”,既是一条段力佩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教育法”、办社会主义新型学校的道路,也是我国自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所走过的路。段力佩教育思想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本主义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教育思想。段力佩的教育探索给我们留下一笔厚重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段力佩成长为教育家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成就一位教育家需要诸多要素的合力。除了要有能充分开展教育实践的土壤或舞台,教育工作者还需具备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专业意识、探索精神、独立人格等优秀品质,树立实践思想和群众观念,更需要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不断积极地回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杨佳[2](2020)在《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新风向。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材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编写质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乃至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论文从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入手,纵向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几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发展演变,以期更好地认识当前教材中写作板块的编写特点,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意见。本文以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人教社发行的四套具有代表性的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写作目标系统、写作知识系统、写作话题引导系统和写作练习系统四个维度进行探究,以了解各套教材的写作板块编写情况,并根据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编写建议。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对象等内容,意在阐述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本课题的原因及意义。第一部分首先探究了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简单论述了不同学派对语文教育史划分的不同主张,然后本文以王松泉教授对语文教育史划分的观点为依据,分析了教材写作板块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对本文选取的四套初中语文教材的代表性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主要从课程标准、认知心理学和写作学习理论等方面为本课题寻找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分别从教材编写特点、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及每套教材的创新点等方面对四套教材进行了简单概述。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四套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内容与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关联程度、四套教材写作板块中写作知识的构成及类型、四套教材写作板块的话题引导方式以及四套教材写作板块中写作练习的设置来探究这几套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情况。第五部分是基于以上分析发现,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存在以下问题:分散于教材各部分的写作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对作文评改不够重视及缺乏限时训练等,据此本文对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及使用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刘光成[3](2010)在《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究作文命题艺术,做到命题恰当是作文的关键。作文命题体现命题者的教育思想,命题的科学与否,反映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次作文的成败,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并最终决定学生作文素养的高低。在语文能力测评中,作文命题的质量还关系到它的选拔和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研究作文命题,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当下实施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发掘我国的考试文化,提高考试作文命题水平,从而丰富我国的考试理论宝库。中华民族素有重视文章写作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辉煌的文学创作时期,产生过众多文章大家,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扎实的基础性作文训练有关,或者说与作文命题有关。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历程已逾百年。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波澜起伏,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本论文拟以中学作文命题受时代思潮影响而不断调整,不断变迁的历史,来勾勒语文独立设科至今一百余年中学作文命题思想发展的主要轨迹,探寻其背后的成因,并冀以对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有所启示。本论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统计法、历史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研究的问题聚焦在四个方面:(1)梳理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历程;(2)揭示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阶段特征;(3)探寻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变革原因;(4)总结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构想。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中学作文命题的不同特点,本论文把百年中学作文命题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承绪与变革期。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中国的语文教育掀开了历史新篇章,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近代作文教育史的重要转折点。1904至1919这十五年时间,属于我国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期。由于根深蒂固的古AI写作作教育传统与科举文章命题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着传统科举文章命题的轨道作惯性运行,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曙光初现。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等思想的影响下,出于对科举文章命题的有力矫枉,“实用”思想逐渐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的主导思想。在清末民初的一些重要教育法规中,中学作文命题的“实用”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体现,而在当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二是探索与定型期。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十年时间,是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中国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契机。语文教育界的有时之士认识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们在对其进行考察、批评的过程中,也肩负起了时代的责任,开展摆脱作文训练随意、混乱局面,寻求作文命题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创建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中学作文命题趋向科学与实用。命题内容较为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抒写个人的生活与情感、关心人民大众的福祉和疾苦,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成为命题主旋律;命题文体日趋成熟,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主要文体。三是波折与重创期。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与过去相比,新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度为语文教育带来了空气活跃的新气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命题无计划、无序列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教育大革命”的兴起,中学作文教学又被生硬地套上了政治评判标准,虽然不乏有识之士呼吁,但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作文教学的政治倾向并没有根本扭转,中学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在“外在工具价值(文)”和“内在思想价值(道)”两端徘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文教学完全沦陷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学生作文大多是以“革命”和“造反”为主题的“大字报”式的文章,结构单一,格式呆板,近乎千篇一律,中学作文命题实践走入了死胡同。四是回归与创新期。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打碎精神枷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次创业腾飞。社会结构的调整,文化思想的转型,教育理论的发展,写作理论的创新,促使中学作文命题逐步从政治舞台上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到写作主体上来。中学作文命题开始注意激发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命题方式趋向灵活多样,学生作文从单一应景的书写载体逐步演变为多姿多彩的心灵窗口。21世纪前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东西方交流日趋频繁,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的中学作文命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开放、多元、丰富,“乐于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等“人本”作文教学理念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猎猎飘扬的旗帜。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第一,上述四个时期的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不尽相同,命题样式也各具情态,但从中我们仍能发现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大致演进轨迹:一是命题内容从功利性走向人文性。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紧跟着时代变迁的步伐,历经曲折,命题内容由“仕途功利性”“现代实用性”“革命政治性”的外部观照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人的健康心理的完整构建,逐步由主体的困顿与自在走向了主体的自觉和自由。二是命题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作文命题的类型先后历经了给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是因时而动,都是一种探索,虽然每一种类型各有所长、不能彼此取代,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作文文体也由单一的政论文向应用文、叙述文演进,今天学生的作文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和文学体裁。第二,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绝不是偶尔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特定思潮下的产物,每一阶段作文命题呈现出的特点,都与特定阶段下的语文教育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纵观百年中学作文命题,交错存在和发展着的三种语文教育思潮对作文命题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完整地演绎了语文教育思潮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演进,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深刻地反映了百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反复。当今的中学作文命题似乎又有向第二时期回归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的一种单纯循环,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种有益反思。第三,新世纪的中学作文命题理当高举“人本”的旗帜,这是中学作文命题发展规律使然,同时也是由制约其发展变化的语文教育思潮所决定的。但是,如何在中学作文命题中落实“以人为本”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望中学作文命题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本语文教育思潮下的中学作文命题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发学生拥抱生活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坚信,作文命题只要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作文终将成为人生的第一等快事,学生将在乐此不疲的写作中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心灵,并为此奉献出他们神圣的创意。

张锦艳[4](2014)在《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初中作文教学作为中学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关系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然而,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目的的认识不够清晰,作文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作文教学的方法欠科学,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着名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以自身丰富的写作实践和学者的敏锐感,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将作文教学的性质界定为实用性、文化性和表达性;明确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重在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字应用能力、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等;作文教学的策略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树立假想的读者意识等。朱自清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重视实用性和时效性,切中写作教学的实际,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启发意义。本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解读。本章首先系统阐释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基础,然后从作文教学的性质、目的、重点、策略四个方面对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第二章,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本章从“新课标”的作文教学理念、初中生的写作心理两个维度展开阐述,明确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及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访谈调查的形式指出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论述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深刻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第三章,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本章联系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际,以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为指导,分别从理解作文教学的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突出作文教学的重点、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四个方面系统论述初中作文教学的改革实践,试图探索出一条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实践的科学道路。

马鸿兴[5](2020)在《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而且是学生表达和创新等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发能反应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越发重要。但是,当下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学生言之无物,教师无计可施。夏丏尊先生是我着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有着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语文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受内外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对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下,其作文教学思想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在语文教育百花齐放的当下,为了找寻语文教育的本心,改变学生对写作的认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以及树立教师对于作文教学的自信心,鉴于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改进的迫切性认识,结合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笔者展开了关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笔者在引言中明了了本次研究的缘由、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阐述,明确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其次,笔者以文献分析法探寻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阶段,从而更好地探究了夏丏尊的作文教学思想内容,并得出了一定的启示;接着,笔者根据夏丏尊思想内容的五个部分,针对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其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调查,而后分析了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笔者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夏丏尊思想制定了改进策略: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并在自身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应用,同时,笔者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开展了更详尽的应用实践案例,确定了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

裴世东[6](2019)在《《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夏鼐日记》为中心,通过对1966年以前夏鼐成长轨迹和学术历程的梳理,论述夏鼐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考古学思想之过程。在此基础上,提炼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各个组成单元及其相应的形成轨迹和理论溯源。总结出夏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西方考古学理论与中国的考古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引入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与相关多学科实现交叉互动;执行严谨、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范式,并利用对考古材料多角度的审慎研究,努力复原古代社会情况与社会发展过程,进而达到阐明历史和人类的发展规律的目的,最终建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体系的考古学思想。绪论首先陈述选题缘由。夏鼐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关于夏鼐学术思想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从深度和广度看,尚显不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以过程考古学理论为代表的“新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理论在欧美考古学研究中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而夏鼐从西方引入的文化-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仍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据主流地位。此外,中国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术同样沿袭夏鼐主持制定的田野发掘流程和规范;夏鼐关于中外考古交流和丝绸之路沿线考古研究的路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阐述本文以1966年为时间节点的原因。夏鼐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初步形成于1966年,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特殊阶段,而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科的组成部分,因此这十七年间史学的发展状况对考古学发展影响较大。最后对学术史进行了回顾,一是对夏鼐学术人生的研究,二是与夏鼐学术思想相关的埃及学、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等领域为切入点的研究。第一章,论述夏鼐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建立过程,及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的考古学实践的具体路径。夏鼐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1920-1931)、过渡期(1931-1949)和形成期(1949-1966),最终成长为能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考古学研究的学者。在萌芽阶段,夏鼐主要受“新文化运动”和“左倾”文学思潮影响,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唯物论和实践论思想;在过渡阶段,夏鼐对国民党政权的腐朽统治日益失望,对共产党逐渐产生好感L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政治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陆续展开,夏鼐经历了三次思想飞跃,成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事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学者。在此期间夏鼐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参与考古学培训教育班,主持学术会议并拓展考古学的公共宣传等。夏鼐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形成为其考古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夏鼐留学英国,并将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引入国内,指导中国考古学实践的过程。第一节梳理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第二节通过夏鼐学习西方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指出夏鼐在留学归国之前已经基本掌握文化-历史考古学理论和当时最先进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第三节叙述了 1949年前夏鼐的两次主要考古实践活动。其一是《考古学方法论》的学术讲座,这是夏鼐关于考古学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第一次厘定,其二是在西北地区开展的田野考古发掘,纠正了安特生关于甘青地区史前文化年代序列的某些错误结论,是夏鼐第一次全面将西方考古学理论、田野发掘技术与中国田野考古发掘结合的范例。最后,通过1949年后夏鼐主持的历次考古发掘,证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了以文化-历史考古学为代表的西方考古学理论和田野发掘方法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夏鼐的中国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内涵。第三章,论述夏鼐提倡新科技手段、多学科交叉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夏鼐在出国留学前,对以生物、机械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技术兴趣浓厚,成为其对科技和多学科综合应用关注的渊源。赴英留学期间,夏鼐见证科技手段在考古学领域应用。回国后,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开展大规模相关技术应用,但是夏鼐凭借其对科技考古发展前景的判断,优先支持建立了碳十四实验室,为中国史前文化年代框架的制定奠定了技术基础。夏鼐推动其他学科与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源于他长期以来对多学科关注,也归因于夏鼐在埃及考古学研究中的现实需要。1949年后,在有限条件下,夏鼐积极主持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纺织学、数学、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甚至解剖学等多学科合作,在出土器物研究、成分鉴定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夏鼐考古学思想中的最具特点的组成部分之一。第四章,论述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反映夏鼐考古学思想初步确立的三个方面内容。共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对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厘定,夏鼐先后两次阐释了考古学文化命名问题,初步统一了中国考古学界对文化命名问题的认识,有力地推动考古学研究,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的健康发展;其次是总结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六个方向,从人类起源和在我国境内居住时间,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发展和人类经济生活,古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国家的起源和城市发展,精神文化(艺术、宗教、文字)起源和发展,汉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六个方面拟定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向;最后,夏鼐努力推动中外考古交流,实现考古学与世界学术潮流的同步发展。结论中,将1966年前夏鼐关于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思想形成的过程和理论内涵以更清晰、简明的表达进行总结;通过对夏鼐“文革”复出以后继续推动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体系努力的阐述,包括对考古学系统概念的定义,提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新课题及对中国考古学的展望等,体现了夏鼐考古学思想存在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夏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原则的唯物论,尊重历史和人类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制定考古研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的规划,根据考古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充实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内涵。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童志斌[8](2014)在《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文中指出文言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其集中表现是,文言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异化为文言知识学习。新课改以来,课程标准有意扭转这种局面,文言文课程目标分别从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来表述,显示出整合文言文学习各种要素的努力。然而,课程实施的实践表明,三个向度目标的简单相加难以实现真正的整合,无法实现文言文课程的实质性转变,且给课程目标的落实造成了新的困扰。要解决这一问题,须在梳理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文言文课程取向、目标与内容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从现状来看,文言文课程与教学均存在突出问题。文言文课程研究,在艰难中前行。“言”“文”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凸显了文言文课程内容这一问题焦点。建构文言文课程内容的呼声渐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在导向上的分歧给教学带来困难,语文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相当难度。摆脱教学困境的呼唤期待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有新的突破。对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问题产生的历史脉络进行审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随着白话文地位的不断上升,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逐渐成为主导,造成体制、章法等文言文特有的辞章元素被弱化甚至于忽略。1963年起,文言文课程以单一的“阅读能力”为取向,文言知识在文言文课程内容中的主体地位牢固确立,并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新课改以来,试图将文言、文学、文化加以整合的努力渐成趋势。顺应这种趋势,文言文课程应该以文化为取向,建构以“辞章”为核心的课程内容。这需要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这种努力,致力于文言文课程目标实现文言、文学、文化三个向度的内在融合,使文言文课程新内容的建构成为可能。

宿海虹[9](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教学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秋,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试验使用,并于一年后正式使用。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写作系统的定义、写作系统的重要价值、写作系统的内容构成及特点,反思写作系统在教材编排和内容设置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向教师提出教材使用及写作教学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深化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教学的研究。本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编版教材对写作系统的重视,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第二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中的写作专题主要包括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部分。写作知识包括文学体裁知识和写作技能知识。写作训练的写作话题贴近生活,写作训练题目灵活多样,其中题目中设置的提示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突出。写作系统编排设计体系化,写作系统内容构成多样化,写作系统编写理念注重平衡性。第四章,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在部分专题设置、写作示例安排、阶段目标设定等方面需要完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但需要注意教材新特点,而且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强化修改环节,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迟若先[10](1997)在《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文中研究表明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山东迟若先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指出:写作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按顺序排列为:作前准备(包括选材、启用积累、审题、立意等)、构思组织(包括编提纲、确定详略等)、起草初稿和修改誊清。这四个环节虽然按顺序排列,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论文提纲范文)

(1)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基本走向
        (二)研究的主要集中点
    三、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上编
    第一章 为教育而生
        第一节 出生教育世家
        一、世代书香,家学渊源
        二、生性叛逆,求学坎坷
        第二节 从教育者到革命者
        一、奔走上海,投身革命
        二、执掌储能,初露锋芒
    第二章 为育才而来
        第一节 接管育才中学:在混乱中改造
        一、领导名校,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礼贤下士,甘当“后勤部长”
        第二节 对待“苏联经验”:在学习中反思
        一、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
        二、决心探索中国的教育学
        第三节 应对“政治运动”:在转化中坚守
        一、反思“政治运动”对教育的冲击
        二、变“土法炼钢”为创造性教育
    第三章 教改初体验:形成“十六字”经验
        第一节 教改的背景和初衷
        一、恢复“以教学为中心”
        二、致力减负,改革教法
        第二节 经验的产生与褒贬
        一、形成“十六字”经验
        二、“文革”中被打倒
    第四章 经验之重光:探索“八字”教学法
        第一节 因势利导:在乱中看到生机
        一、变“授”为“学”
        二、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第二节 以点带面:将教改进行到底
        一、全方位的教育改革
        二、“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第五章 第三次超越:总结“三自”育人目标
        第一节 深化教改,辐射全国
        一、引领上海课程教材改革
        二、在宣传推广中总结提炼
        第二节 教育立场,全面育人
        一、从个性培养到“三自”目标
        二、从教学经验到教育思想
下编
    第六章 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取向
        第一节 教育的性质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二、普通教育的性质
        第二节 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取向
        一、教育对象
        二、教育目的的取向
        三、教育目的的实现
    第七章 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思想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
        一、“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健康是第一”的提出
        二、正确处理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 人的个性发展
        一、“共性和个性”思想的提出
        二、共性、个性相互关系及其流变
        三、“共性和个性”思想的评价
    第八章 着眼于“育”的课程、教材改革
        第一节 着眼于“育”的课程改革
        一、学制、课程、课时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
        二、专攻与博览、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结合
        第二节 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
        一、教材编写应坚持七原则
        二、着眼于“育”的教材改革实践
        三、教材改革的意义
    第九章 关注“学”的教学、评价改革
        第一节 关注“学”的教学改革
        一、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
        二、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第二节 人性化的评价改革
        一、要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分数的奴隶
        二、反对以分数刺激学生
    第十章 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节 德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德育的地位与功能
        二、德育工作“时不宜迟”
        第二节 德育的原则与途径
        一、德育的原则
        二、德育的实现途径
    第十一章 体育工作
        第一节 健康是第一
        一、“健康是第一”的思想渊源
        二、如何理解“健康是第一”
        第二节 如何做到“健康第一”
        一、“男拳女舞”
        二、体卫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段力佩大事年表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2)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语文教材写作教学嬗变
    (一)语文教育的历史分期
    (二)语文教材写作板块流变
        1.写作板块于古代语文教材
        2.写作板块于近代语文教材
        3.写作板块于现代语文教材
    (三)研究对象的代表性概述
二、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制的理论依据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写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1.写作的基本原理
        2.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
三、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概述
    (一)1978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1.1978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2.1978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3.1978版教材的创新点
    (二)1993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1.1993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2.1993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3.1993版教材的创新点
    (三)2001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1.2001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2.2001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3.2001版教材的创新点
    (四)2016版教材的编排概述
        1.2016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2.2016版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方式和特点
        3.2016版教材的创新点
四、各套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内容分析(七年级上册)
    (一)写作目标系统的分析
        1.1978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2.1993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3.2001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4.2016版教材写作板块与课标中写作目标的契合度
        5.小结
    (二)写作知识系统的分析
        1.写作知识的构成
        2.写作知识的类型
    (三)写作话题指导系统的分析
        1.写作话题指导的呈现方式
        2.写作话题指导的涵盖范围
    (四)写作练习系统的分析
        1.写作练习的体裁与题材
        2.写作练习的命题形式
五、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的思考与建议
    (一)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写作板块的编排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2.教材写作板块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及使用建议
        1.教材写作板块的编写建议
        2.统编本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及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第一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1904-1919)
    第一节 发轫之前的科举文章命题
        一、科举文章命题的主要特点
        二、科举文章命题的演变轨迹
        三、科举文章命题的兴衰启示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艰难发轫
        一、停科举与科举文章命题之终结
        二、定学制与中学作文命题之发韧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传统承绪
        一、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特点
        二、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原因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现代变革
        一、教育法规对作文命题的实用规范
        二、中学作文命题践行上的实用变化
    第五节 承绪与变革背后指导思想
        一、"经世致用"思想
        二、"中体西用"思想
第二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1919-1949)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思想基础
        一、民主科学精神的确立
        二、西方教育理论的输入
        三、文章写作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直接动因
        一、作文教学的弊端
        二、作文载体的变化
        三、教育制度的支撑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
        一、中学作文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二、中学作文命题要领的理论探讨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一、春晖中学作文命题实践
        二、扬州八中作文命题实践
    第五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基本定型
        一、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与体制的基本定型
        二、中学作文命题参照与范例的基本定型
        三、中学作文命题形式与内容的基本定型
第三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与重创(1949-1978)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转变的文化教育背景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范式的确立
        二、新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第二节 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缓慢发展
        一、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主要问题
        二、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教育革命前后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
        一、中学作文教学文道关系的反复
        二、中学作文命题政治意识的凸显
        三、中学作文命题科学体系的新构
    第四节 文化革命期间中学作文命题的重创
        一、语文教材作文命题的政治化
        二、中学作文命题实践的政治化
第四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回归与创新(1978年至今)
    第一节 新时期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思想背景
        一、文化思想从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
        二、教育思想从服务政治转向人的发展
        三、写作理论从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第二节 新时期前20年中学作文命题的生活回归
        一、中学作文命题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二、中学作文命题改革实验蓬勃发展
        三、中学作文命题制度规范趋向科学
        四、中学作文训练考核命题贴近实际
    第三节 世纪之交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个性张扬
        一、人文论倡导与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回归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作文命题的人本规范
        三、作文训练与考核、竞赛命题的创新变革
第五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
    第一节 百年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历史反思
        一、中学作文命题与社本语文教育思潮
        二、中学作文命题与知本语文教育思潮
        三、中学作文命题与人本语文教育思潮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客观认识中学作文命题的功用价值
        二、正确领悟中学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三、切实把握中学作文命题的原则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4)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设想
第一章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解读
    第一节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一、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
        二、同时AI写作作教学思想的影响
        三、朱自清在工作实践中的认识
    第二节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
        三、作文教学的重点
        四、作文教学的策略
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第一节 “新课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与建议
        一、初中作文的目标与要求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建议
        三、初中写作评价的建议
    第二节 初中生的写作心理
        一、“开放期”的写作心理
        二、“闭锁期”的写作心理
    第三节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清楚
        二、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三、作文教学的重点不突出
        四、作文教学的策略不科学
第三章 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对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第一节 理解作文教学的性质
        一、作文教学讲求实用性
        二、作文教学注重文化的积淀
        三、作文教学重视书面表达
    第二节 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一、掌握生活技能的需要
        二、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第三节 突出作文教学的重点
        一、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文字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应用文体的训练
        四、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
        五、注重学生的自由写作
    第四节 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关注生活,贴近实际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三、目标恰当,培养兴趣
        四、心有读者,激发热情
        五、巧妙批改,调动情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由
        1.个人经历
        2.背景介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概述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2.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发展阶段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写作应有的态度
        2.写作的基本法则
        3.创办校刊杂志,鼓励学生创作
        4.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重视作文评价
    (三)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1.写作与生活相结合
        2.创建写作平台,鼓励写作
        3.重视写作意义,转变教学态度
        4.读写结合,训练与技巧相结合
        5.作文评价多样化
三、基于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一)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1.调查范围
        2.调查内容
        3.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4.教师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结构分析
    (二)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
        1.应用现状
        2.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改进
    (一)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主动更新理念,转变作文态度
        2.课内课外结合,增强作文兴趣
        3.提高专业认知,重视作文教学
        4.重视小品文练习,督促习惯养成
        5.夯实作文评价,敢于突破创新
    (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小品文写作练习为例
        1.练习形式及要求
        2.练习效果
        3.问题与反思
反思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初中语文作文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三 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6)《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
        一、选题原因
        二、1966年时间节点的设定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对夏鼐学术人生的研究
        二、对夏鼐学术思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注释规范
        一、研究方法
        二、注释规范
第一章 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期与实践途径研究
    第一节 萌发时期(1920-1931)
    第二节 过渡时期(1931-1949)
    第三节 形成时期(1949-1966)
    第四节 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实践途径
    小结
第二章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
    第一节 西方考古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
    第三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在中国的实践(1941-1949)
    第四节 夏鼐与西方考古学在新中国的实践(1949-1966)
    小结
第三章 夏鼐与新技术、多学科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新技术在考古学应用
    第二节 夏鼐与多学科考古学研究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夏鼐考古学思想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中国考古学体系的提出
    第二节 规划中国考古学发展方向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厘定
    第四节 推动中外考古交流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夏鼐阅读书籍目录
附录二: 夏鼐阅读期刊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绪论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核心概念:文言、文言文课程、辞章
上编:问题现状
    第一章 文献综述:艰难前行的文言文课程研究
        第一节 言、文关系热点讨论凸显问题焦点
        第二节 文言文课程内容建设呼声渐起
    第二章 现实写照:文言文教学遭遇多重困扰
        第一节 考纲与课标存在明显分歧
        第二节 教材落实课标多向度目标有困难
        第三节 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困难
中编:历史脉络
    第三章 民国时期文言文学习渐变为文言学习
        第一节 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一、国文课标对文言文辞章较为重视
        二、民国早期国文教材重视辞章
        三、1930 年代以后文言文辞章地位逐渐弱化
        第二节 文言文学习被文言学习取代
        一、文言水平成为中学生国文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民国文言文课程的实用取向强化文言
        三、古文语译成为文言文课程内容的主体
    第四章 1963 年起文言文学习变成文言知识学习
        第一节 单一的“阅读能力”取向强化文言学习
        一、1950 年代古典文学短暂回归
        二、1963 年起文言知识的主体地位确立
        三、不同时期语文教材持续强化文言知识
        第二节 文言知识进一步窄化为文言语法知识
        一、文言语法知识逐渐成为文言知识的主体
        二、文言语法知识由手段变成课程的内容
下编:建构路径
    第五章 文言文课程应以文化为取向
        第一节 新课标文言文课程目标的调整
        一、提出文言文多向度的课程目标
        二、语文教材相应作出调整
        三、转向的真正实现存在诸多困难
        第二节 新时期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
        一、能力取向对文言文课程实施造成牵制
        二、文言文课程的文化取向转变
    第六章 文言文课程内容应以辞章为核心
        第一节 辞章是文、道的会合点
        一、注重文辞是古文载道之必需
        二、文、道会合于辞章
        三、辞章的构成元素
        四、重视辞章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
        第二节 以辞章为核心的文言文课程内容
        一、以辞章为核心是文言文课程的内在要求
        二、从传统中吸纳文言文辞章知识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构“辞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民国国文教材课文影印选辑
    附录二:高中文言文教学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编着等科研成果

(9)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写作的缘起
    二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语文教材系统构成及分类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二、系统分类
        三、写作系统
    第二节 写作系统的重要性
        一、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作知识和训练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三、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写作的要求
        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构成
    第一节 写作知识构成
        一、文学体裁知识
        二、写作技能知识
    第二节 写作训练构成
        一、写作训练话题
        二、写作训练方式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
    第一节 写作系统编排设计体系化
        一、写作专题组合分布成体系
        二、写作系统和其他系统联系密切
    第二节 写作系统内容呈现多样化
        一、文字说明与图表、图画相结合
        二、写作训练题目可选择
    第三节 写作系统编写理念清晰化
        一、兼顾知识性与人文性
        二、平衡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章 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反思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反思
        一、部分专题设置有待调整
        二、经典性与开放性需动态平衡
        三、阶段目标要求应更切实合理
    第二节 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教学建议
        一、把握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的特点,利用优长并补足缺失
        二、强化作文评价与修改环节
        三、利用教材外写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论文参考文献)

  • [1]段力佩教育思想研究[D]. 李元.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2]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编写变革研究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D]. 杨佳. 延安大学, 2020(12)
  • [3]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D]. 刘光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4]朱自清作文教学思想与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研究[D]. 张锦艳. 扬州大学, 2014(01)
  • [5]夏丏尊写作教学思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鸿兴.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夏鼐日记》所见夏鼐考古学思想体系的形成[D]. 裴世东. 安徽大学, 2019(0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4(11)
  • [9]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及教学研究[D]. 宿海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编写作文提纲[J]. 迟若先. 小学语文教学, 1997(12)

标签:;  ;  ;  ;  ;  

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写出论文提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