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梅[1](2021)在《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研究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作用研究中,以正常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40只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艾灸关元穴组、仙茅高剂量组、仙茅中剂量组、仙茅低剂量组,每组8只。实验过程中检测大鼠的体重及体温变化,检测大鼠肾脏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SDH活性、ATP含量、线粒体数量以及线粒体代谢速率的影响。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尿氮素(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汁酸(TB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和肾脏病理变化,以评价艾灸关元穴和仙茅高、中、低剂量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Sirt1、Pgc-1α、Ampk、Ppar-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艾灸关元穴和仙茅对线粒体合成和功能的影响。在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的研究中,以正常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40只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艾灸足三里穴组、干姜高剂量组、干姜中剂量组、干姜低剂量组,每组8只。实验期间监测大鼠的体重及体温变化,检测大鼠胃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SDH活性、ATP含量、线粒体数量及线粒体代谢速率。检测大鼠ALT,AST,UA,BUN,Cr,TG,TC,TBA,HDL-C和LDL-C的含量变化,HE染色法观察肝、肾、胃组织病理变化,以评价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高、中、低剂量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代谢通路。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Sirt1、Pgc-1α、Ampk、Ppar-αm 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对线粒体合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关元穴组和仙茅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均下降(p<0.05,p<0.01),但体温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关元穴组和仙茅高、中、低剂量组显着增强肾脏ATP酶活性,SDH活性和增加肾脏ATP含量(p<0.05,p<0.01)。艾灸关元穴组和仙茅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增加大鼠肾脏线粒体数量(p<0.05,p<0.01),但关元穴组对肾脏线粒体代谢速率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仙茅高剂量组显着抑制肾脏线粒体代谢速率(p<0.05),仙茅中剂量和仙茅低剂量组显着增加肾脏线粒体代谢速率(p<0.05,p<0.01)。艾灸关元穴组和仙茅高、中、低剂量组对ALT、AST、BUN、Cr、TG、TC、TBA、HDL-C、LDL-C没有显着影响(p>0.05)。仙茅高、中、低剂量组显着降低UA的含量(p<0.01)。艾灸关元穴组、仙茅高、中、低剂量组对肝脏和肾脏组织均没有病理损伤。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艾灸关元穴后,血清中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黄嘌呤、油酰胺、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D-谷氨酰胺、(6b,7b,c13R)-6,7-diacetoxy-8,14-labdadiene-13-ol、Nutriacholic acid。粪便中鉴定到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1-(2-呋喃基甲基)-1H-吡咯)、亚油酸、2-苯基甘氨酸、琥珀酸、3-(3,5-二甲氧基苯基)丙酸、3-羟基癸二酸、柠檬酸。组织中共鉴定到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2-甲基苹果酸、异亮氨酰苯丙氨酸、油酰胺、鞘氨醇、琥珀酸、葡萄糖酸、牛磺熊去氧胆酸。仙茅高剂量组中,血清中共鉴定到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油酰胺、视黄酯、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9-氧十八烷酸。粪便中共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葵酸、亚油酸、11-顺式-视黄醛、肌酸、乙酰丙酸。肾组织中共鉴定到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琥珀酸、葡萄糖酸。仙茅中剂量组中,血清共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油酰胺、视黄酯、N-乳酸亮氨酸、Docosapentaenoic acid(22n-6)、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粪便中共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油酰胺、Katonic acid、L-亮氨酸、2-酮-3-脱氧-D-葡萄糖酸、11-顺式-视黄醛。肾组织中共鉴定到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黄嘌呤核苷、琥珀酸、牛磺去氧胆酸。仙茅低剂量组中,血清共鉴定到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视黄酯、2-花生四烯酸甘油磷酸胆碱、油酰胺。粪便中共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Nutriacholic acid、2-花生四烯酸甘油磷酸胆碱、11-顺式-视黄醛、肌酸、葵酸。肾组织中共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是Maleylacetic acid、异亮氨酸脯氨酸、Lyso PE(18:0/0:0)、琥珀酸、一磷酸腺苷(AMP)。代谢通路结果显示,艾灸关元穴涉及的代谢通路有柠檬酸循环(TCA循环)、鞘脂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嘌呤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丁酸酯代谢、丙酸酯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仙茅高剂量涉及的代谢通路有丁酸酯代谢、TCA循环、视黄醇代谢、磷酸戊糖代谢、丙酸酯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仙茅中剂量涉及的代谢通路有视黄醇代谢、柠檬酸循环代谢(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和降解、丁酸酯代谢、丙酸酯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酰生物合成、嘌呤代谢。仙茅低剂量组涉及的代谢通路有视黄醇代谢、丁酸酯代谢、TCA循环代谢、丙酸酯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嘌呤代谢。RT-PCR,WB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关元穴显着增强Ampk,Pgc-1α,Ppar-α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但对Sirt1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仙茅显着增强Ampk,Pgc-1α,Ppar-α和Sirt1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足三里穴组和干姜中、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均下降(p<0.05,p<0.01),但体温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足三里穴组可增强胃组织ATP酶活性,SDH活性(p<0.05,p<0.01),干姜高剂量组增强Ca2+-Mg2+-ATP酶、SDH活性(p<0.01),对Na+-K+-ATP酶活性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干姜中剂量组增强Ca2+-Mg2+-ATP酶、SDH活性(p<0.01),对Na+-K+-ATP酶活性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干姜低剂量组显着增强SDH活性(p<0.01),对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艾灸足三里穴组和干姜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增加胃组织ATP含量(p<0.05,p<0.01)和线粒体数量(p<0.01),但艾灸足三里穴组和干姜中剂量组对线粒体代谢速率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干姜高剂量组抑制线粒体代谢速率(p<0.01),干姜低剂量组可显着增加线粒体代谢速率(p<0.01)。干姜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和体温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高、中、低剂量组对ALT,AST,UA,BUN,Cr,TG,TC,TBA,HDL-C和LDL-C没有显着影响(p>0.05),对肝、肾、胃组织没有病理性损伤。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艾灸足三里穴组血清中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N-乳代亮氨酸、2-花生四烯酸甘油磷酸胆碱、PC(20:2(11Z,14Z)/14:0)、异亮氨酸、D-谷氨酰胺。粪便中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4-Methylzymosterol intermediate、2b,3a,7a,12a-四羟基-5b-胆酸、8-氧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犬尿酸,精氨酸-天冬酰胺。胃组织中鉴定到1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油酰胺、鞘氨醇、植物鞘氨醇、Tetracosahexaenoic acid、Lyso PC(14:0)、Lyso PE(18:0/0:0)、氧化性谷胱甘肽、3-羟基葵酸、18-羟基花生四烯酸、PC(20:2(11Z,14Z)/14:0)。干姜高剂量组血清中鉴定到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PC(20:2(11Z,14Z)/14:0)、2-花生四烯酸甘油磷酸胆碱、Lyso PE(0:0/18:0)。粪便中鉴定到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棕榈酸、亚油酸、N-乙酰亮氨酸、鸟氨酸、DG(18:2n6/0:0/18:2n6)、天冬酰胺B、异亮氨酰苯丙氨酸、癸二酸。胃组织中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3-羟基葵酸、熊去氧胆酸、Lyso PG(16:0/0:0)、PC(20:2(11Z,14Z)/14:0)、牛磺熊去氧胆酸。干姜中剂量组血清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黄嘌呤、视黄酯、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花生四烯酸、3-羟胆酸。粪便中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嘌呤、鸟氨酸、葵酸、棕榈酸、精氨酸-天冬酰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胃组织中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胞嘧啶、黄嘌呤、油酰胺、PC(20:2(11Z,14Z)/14:0)、牛磺熊去氧胆酸、D-亮氨酸。干姜低剂量组血清中鉴定到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2-花生四烯酰甘油磷酸胆碱、PC(20:2(11Z,14Z)/14:0)、3-羟胆酸。粪便中鉴定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棕榈酸、油酰胺、Lyso PA(18:0e/0:0)、Sebiferic acid、3-(2-hydroxy-4-methoxyphenyl)propanoic acid、天冬酰胺B。胃组织中鉴定到5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鹅去氧胆酸甘氨酸结合物、PC(20:2(11Z,14Z)/14:0)、3-羟基葵酸、18-羟基花生四烯酸、牛磺熊去氧胆酸。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艾灸足三里穴组涉及的代谢通路有鞘脂代谢、甘油磷酸酯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亚油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和降解、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氨酰t RNA生物合成。干姜高剂量组涉及的代谢通路有亚麻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酸酯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干姜中剂量组涉及的代谢通路有花生四烯酸代谢、亚麻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视黄醇代谢、谷胱甘肽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酸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嘌呤代谢。干姜低剂量组涉及的代谢通路有亚麻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酸酯代谢、胆汁酸初级生物合成。RT-PCR,WB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灸足三里穴组和干姜组均显着增强Ampk,Pgc-1α,Ppar-α,Sir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1.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均可促进大鼠胃组织能量代谢,增加胃组织的能量储存,具有补脾阳作用。艾灸关元穴和仙茅均可促进大鼠肾脏能量代谢,增加肾脏能量储存,具有补肾阳作用。2.在本实验条件下,艾灸足三里穴组和艾灸关元穴对线粒体代谢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中药高剂量组则抑制线粒体代谢速率,它们可能主要通过增加线粒体数量来促进能量代谢。中药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代谢速率和线粒体数量两方面来促进大鼠能量代谢。3.在补脾阳方面,艾灸足三里穴可能主要通过调控甘油磷酸酯代谢、鞘脂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干姜可能主要通过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酸酯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途径促进机体的能量代谢。在补肾阳方面,艾灸关元穴可能主要通过调控TCA循环、鞘脂类代谢、磷酸戊糖代谢和嘌呤代谢,促进机体能量的代谢;仙茅可能主要通过视黄醇代谢和TCA循环代谢等促进能量代谢。

马如风[2](2020)在《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仍保持上升趋势,且渐趋年轻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是心肌梗死后心脏出现的一种代偿性、继发性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影响因素。长期持续的心室重构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最终诱发心力衰竭或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影响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过程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的关键环节。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患者基本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或兼挟其他证型。活血益气中药及其有效组分作为基本方在治疗心室重构方面取得了显着的临床疗效,尤其是有效组分中药,其成分相对明确,药理作用较为清晰,且制剂多样、携带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心肌耗氧量等药理作用;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an IIA)能通过抑制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脏神经重构和电生理异常等;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S)显着的耐缺氧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脂质代谢和能量转化过程,从而改善AMI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三者是本院院内制剂活血化瘀方主要组成药物的中药有效成分,单独应用可在不同层面上保护心肌梗死后心血管系统重构,而三者联合使用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还未有研究。最新文献研究表明,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节NFκB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心肌缺血期的炎症浸润,同时抑制TGF-β1和Collagenl.的表达,降低心肌成纤维细胞功能,保护心肌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的重构;还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中Runx1、提高PPARα的表达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根据导师的多年临床用药经验和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药物-疾病靶点,本研究探索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PNS、TanⅡA、TGS联合用药,以PNS为君,TanⅡ 和 TGS 分别佐使,通过调节 ATF3、MAP2K3、p38MAPK、TGF-β1、Collagen I、NFκB p65、IκB、Runx1、PPARα 等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激活 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发挥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为将活血益气组分中药开发成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临床新药提供扎实有力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结扎健康的SPF级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管,构建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模型组(MI)、福辛普利组(Fosinopril,FIP,1.2mg/kg·d)、三七总皂苷组(PNS,40mg/kg·d)、丹参酮IIA 组(TanⅡA,70mg/kg·d)、人参总皂苷(TGS,30 mg/kg·d)、组分配伍组(Component compatibility,CC,PNS 40mg/kg-d+Tan IIA 70mg/kg.d+TGS 30mg/kg.d);假手术组(Sham)大鼠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相同位置只穿线不结扎,作为阳性对照。各给药组以灌胃方式给予相应药物,MI组大鼠和Sham组大鼠给予去离子水,连续给药4周。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脏超声后取材,计算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Heartweight/bodyweight,HW/BW);用HE和Man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的病理学改变和心肌纤维化程度;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心室重构标志物CRP、TNF-α、GDF-15和MMP9/TIMP1水平以及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AMP水平;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 ATF3/MAP2K3/p38 MAPK 信号通路中 ATF3、MAP2K3、p38 MAPK、NFκB p65、TGF-β1、Collagen I、Runx1、PPARα等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1.1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VFS)显着降低(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LVIDs和LVIDd降低,LVEF和LVFS升高(P<0.01或0.05);其中组分配伍中药组心脏超声各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味组分中药组(P<0.05);1.2光镜下观察HE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增宽,且心肌纤维染色不均;心肌组织较松散,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伴见心肌纤维的溶解、断裂、坏死等,结合心脏超声结果表明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的病理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组织染色大致均匀,肌纤维较完整,分布较整齐,炎性浸润略减轻,细胞形态和结构得到改善,其中组分配伍中药组改善更明显;1.3光镜下观察Masson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出现较明显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增生,伴见心肌胶原和纤维瘢痕增多;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心肌纤维和细胞外基质重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伴见少量心肌纤维增生,胶原沉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或0.05),其中组分配伍组较其他单味组分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1.4心脏质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心脏质量指数降低(P<0.01或0.05);且组分配伍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下降更为明显(P<0.05);1.5 ELISA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血清心室重构标志物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 GDF-15和MMP9/TIMP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CRP、TNF-α、GDF-15和MMP9/TIMP1水平降低(P<0.01或0.05);与各单味组分给药组相比,组分配伍组各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较为显着(P<0.05)。2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2.1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的表达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梗死后细胞外基质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程度(P<0.05);2.2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F3的表达水平降低,MAP2K3、p38 MAPK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ATF3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升高、MAP2K3、p38 MAPK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2.3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p-NFκB p65/NFκB p65和p-IκBα表达水平降低(P<0.01 或0.05);3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3.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AMP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水平明显降低,AMP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ATP、ADP水平升高,AMP水平降低(P<0.01或0.05),改善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的能量生成;3.2化学比色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含量明显降低(P<0.0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提高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酶水平;3.3 ELISA法检测给药4周后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出现降低(P<0.05),促进了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的能量应用;3.4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周后,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unx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中Runx1的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0.05)。结论1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炎症水平,且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较单味组分中药呈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通过抑制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I和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外基质重构程度;3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通过激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ATF3/MAP2K3/p38 MAPK炎症信号通路,进而降低了 NFκB/IκB炎症信号的过度激活,同时通过调节心肌组织中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下游能量代谢效应因子Runx1和PPARα的表达,改善了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田丹枫[3](2020)在《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痴呆常见类型之一,以记忆力进行性衰退、认知功能障碍及性格、情感等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VD的病理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突触可塑性改变、钙超载、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显着提高VD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课题组基于VD的“毒损脑络”中医创新病因病机理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具有解毒通络作用的参知健脑方。前期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修复受损海马神经元,通过调控谷氨酸突触囊泡转运关键蛋白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减轻谷氨酸所致神经兴奋性毒性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但研究大多仅从单个靶点或通路评估参知健脑方对VD的干预作用,并未完全解释其药效机制;且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深入分析验证,其分子机制值得更深入地探索研究。目的:基于VD“毒损脑络”理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2)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干预药物的适宜浓度,并探讨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3)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及细胞内游离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VD细胞模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验证参知健脑方的治疗有效性及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4)研究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RAB5B和NMDAR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内吞过程发挥对VD的治疗作用,并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第一部分:依托多种数据库检索并收集参知健脑方的入血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和VD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第二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IncuCyte动态细胞成像技术筛选出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干预剂量。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毒性的作用。第三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其对细胞周期、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活性氧和超氧化物(ROS/Superoxide)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第四部分:采用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作为VD细胞模型,参知健脑方各剂量与盐酸美金刚分别干预VD细胞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技术检测clathrin和NMDAR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参知健脑方-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3个单味药,18个活性化合物,154个治病靶点。其中,芍药苷、白芍苷和新芒果苷等活性成分关联基因较多,FGF1和FGF2位列治病靶点首位。(2)PPI网络包含154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NS、ALB、AKT1、CASP3、JUN、PTGS2等。(3)GO富集分析共有条目4960个,其中生物过程相关条目4176个,细胞组成相关条目306个,分子功能相关条目478个。(4)KEGG富集分析共有相关通路30条,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凋亡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第二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药物干预剂量筛选:谷氨酸适宜造模剂量为22.5 mM,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05、0.1、0.2 mg/mL,盐酸美金刚干预剂量为10 μM。(2)细胞形态学:正常PC12细胞呈不规则长梭形,形态完整,突起明显,贴壁牢固;谷氨酸处理的PC12细胞呈圆球形,结构不完整,胞体皱缩,易聚集成团;突起变短或减少、消失,细胞贴壁不牢;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死亡率显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参知健脑方各剂量组细胞胞体均相对完整,部分细胞突起少量存在,存在突触间联系;细胞贴壁较模型组牢固;随着时间的增加,死细胞数增多不明显,细胞死亡率没有显着上升。盐酸美金刚组细胞形态较模型组略有改善。(3)CCK-8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显着降低PC12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P<0.05);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明显提高PC12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毒性(P<0.01)。(4)IncuCyt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持续增加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细胞融合率持续下降;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有效减少细胞绿色荧光面积和死细胞数,死亡率降低,融合率呈上升趋势;盐酸美金刚的各项结果趋势与谷氨酸类似。(5)CFSE增殖实验:谷氨酸可以明显增高CFSE平均荧光强度(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CFSE平均荧光强度均呈减弱趋势,但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细胞周期:谷氨酸可以显着增加S期细胞比例,使细胞阻滞在S期(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2)细胞凋亡: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凋亡率(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以显着减少细胞凋亡(P<0.01)。(3)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谷氨酸可明显升高细胞内Ca2+和ROS/Superoxide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和盐酸美金刚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内Ca2+和ROS水平(P<0.05,P<0.01)。(4)qRT-PCR:谷氨酸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和盐酸美金刚均可显着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第四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1)免疫荧光:clath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AB5B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早期内体;NMDAR1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突触。谷氨酸显着降低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P<0.01,P<0.01),增加NMDAR1的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上调clathrin、RAB5B水平(P<0.05,P<0.05),下调NMDAR1水平(P<0.05)。(2)qRT-PCR:谷氨酸可明显降低clathrin mRNA的表达(P<0.01),并增加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可明显增加clathrin的表达并显着降低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3)Western Blot:谷氨酸可抑制clathrin和RAB5B的表达,明显增加NMDAR1的表达水平(P<0.01);参知健脑方各剂量均可以显着上调clathrin、RAB5B表达水平,下调NMDAR1 的水平(P<0.01)。结论:(1)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作用靶点和通路机制呈现多角度、多途径、多环节的特点,其治病靶点大多与血管、神经保护及突触可塑性调节相关,且靶点与通路之间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提示这可能是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关键,为深入研究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其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2)适宜浓度的谷氨酸可以显着促进PC12细胞增殖,但谷氨酸浓度过高会产生细胞毒性,导致细胞死亡。参知健脑方各剂量能均能明显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力及细胞融合率,减少死细胞数目及死亡率,减少细胞毒性损伤;均对细胞形态有一定修复作用,改善细胞贴壁不牢的状态。(3)参知健脑方能有效修复细胞周期循环,下调caspase-3的表达而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Ca2+浓度而阻止Ca2+内流并增强细胞清除ROS和Superoxide的能力,减少谷氨酸毒性积累及氧化应激损伤。参知健脑方可影响上述多种途径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计算机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障碍导致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积累,“解毒通络”的参知健脑方可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而降低谷氨酸神经兴奋性毒性。其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larhrin和RAB5B的表达,促进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有关。验证了参知健脑方治疗VD的有效性以及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为“解毒通络”法则治疗VD提供了微观证据。

哈略[4](2020)在《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以粥样斑块为显着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在中医理论上属于“痰”、“瘀”的范畴,属于艾灸疗法的适应症范围。艾灸疗法改善AS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为艾灸抗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证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AS过程中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多个方面,起到多靶点治疗AS的作用。艾烟是艾灸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明了艾烟在抗AS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胞自噬是机体中的一项重要促存活机制,与AS各种发病机制均有深入的联系,也是近年来抗AS治疗中新的靶点和焦点。学者们认为自噬不足及过度自噬都会对AS的病理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理念,同时自噬在微观层面上改善能量代谢、清除病理产物的作用与气的“气化”和“驱邪外出”等功能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已有不少学者着手研究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刺、艾灸调控自噬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直接观察艾灸调控自噬对AS的研究还亟待开展。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灸对自噬通路及相关自噬蛋白展现出确切的调控作用,课题组预实验结果也体现了艾灸对AS过程中自噬的确切调控作用。基于上述基础,我们提出假说,艾灸及艾烟可以通过调控AS过程中的自噬功能,来实现防治AS的作用。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两种干预手段对AS动物模型的影响,从病理改变、脂质代谢、斑块稳定性等方面探讨艾灸及艾烟防治AS的效应,然后通过对自噬特异性、自噬信号通路及凋亡水平等方面指标观察,从自噬角度探讨艾灸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8周龄ApoE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烟组。18只同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艾灸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予以艾灸膻中穴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干预12周。艾烟组小鼠每日接受固定浓度的艾烟暴露。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抓取固定,但不予任何干预。采用血液生化方法检测血脂四项(TC、TG、HDL、LDL),采用Elisa法检测VLDL、ApoA1及ox-LDL,分别使用油红“O”和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切片。采用Masson染色法处理主动脉切片,计算ELA、CA、CD68、FCT、Ⅵ等斑块稳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内TNF-α、P38MAPK、NF-κB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主动脉内MMP-2、MMP-9、TIMP-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自噬小体数目,使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主动脉 P62、Beclin-1、LC3-Ⅰ、LC3-Ⅱ、Atg5、Atg12 蛋白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及肝脏P62、Beclin-1、LC3-Ⅱ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方法观察自噬信号通路p-Akt、Akt、p-mTOR、mTOR、PI3K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结果:1.AS病理进程及血脂水平模型组小鼠经过12周高脂喂养,体内存在较为明显的AS病变(血脂紊乱,AS斑块形成);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1)、VLDL(P<0.01)显着升高,载脂蛋白ApoA1(P<0.05)及HDL(P<0.01)含量显着下降。以上AS常规指标结果提示本次研究AS模型建立成功。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灸组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5)、VLDL(P<0.01)显着下降,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烟组小鼠血清 TC(P<0.05)、TG(P<0.05)、VLDL(P<0.05)显着下降,LDL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2.斑块稳定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斑块易损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 TNF-α(P<0.05)、NF-κB(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P<0.05)水平显着升高。艾烟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易损斑块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TNF-α(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自噬特异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皮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比值(P<0.01)、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灸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P<0.05)、LC3-Ⅱ(P<0.05)显着升高,P62 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 比值(P<0.05)、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 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烟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LC3-Ⅱ、P62表达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4.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p-Akt/Akt比值(P<0.01)、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Akt/Akt比值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艾灸组小鼠mTOR mRNA及Akt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艾烟组小鼠mTOR 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AktmRNA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细胞凋亡蛋白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Bcl-2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Bcl-2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艾灸和艾烟都可以改善AS小鼠体内病理进展,减轻炎症反应,纠正血脂紊乱,增强斑块稳定性。2.艾灸和艾烟都可以上调AS小鼠体内自噬水平,艾灸改善自噬是艾灸防治AS的全新靶点。3.艾灸及艾烟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相关活性分子,从而提升细胞内自噬水平,起到延缓AS病理进程,改善斑块稳定性的作用。4.艾灸及艾烟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展现出一定的调控自噬/凋亡平衡的作用。5.艾灸和艾烟的调节作用基本一致,在调控血脂方面艾灸干预的效果优于艾烟干预。

姜丹[5](2019)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研究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从内皮功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析其作用机制,为搜风祛痰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将1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d,随机将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搜风祛痰中药组四组,35只/组。根据成人每日用药临床推荐的常用剂量,按成人与大鼠体重折算系数6.3,折算成大鼠用量后给药,进行预处理,每日1次,继续灌胃7d。其中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搜风祛痰中药组大鼠予以搜风祛痰中药8.1g·kg-1灌胃;培哚普利组予以培哚普利片0.4mg·kg-1灌胃。在第7d灌胃结束后1小时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与其它三组手术过程相同,但不结扎。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前夜禁食,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4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取血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经预冷的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后,心脏经10%甲醛固定,置于液氮中,-20℃冻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TXA2、PGI2、sTM、sEPCR、IL-8、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Akt mRNA、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1.ELISA法检测:1.1各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VEGF水平升高明显(P<0.05)。1.2各组大鼠血清TXA2、PGI2含量及TXA2/PGI2比值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XA2水平明显升高,PGI2水平明显下降,TXA2/PGI2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升高,TXA2/PGI2下降(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TXA2水平下降明显(P<0.05),PGI2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TXA2/PGI2下降明显(P<0.05)。1.3各组大鼠血清sTM、sEPCR含量: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sTM、sEPC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sTM、sEPCR含量升高(P>0.05)。1.4各组大鼠IL-6、IL-8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IL-6、IL-8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IL-6、IL-8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IL-8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1.5各组大鼠TNF-a含量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NF-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与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均降低(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TNF-a含量升高(P>0.05)。2.PCR检测2.1各组大鼠Akt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kt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Akt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2.2各组大鼠Bax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表达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x mRNA表达下降,Bcl-2 mRNA升高(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Bax mRNA下降不明显,Bcl-2 mRNA增加不明显(P>0.05)。3.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蛋白灰度统计)3.1各组大鼠P-Ak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培哚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搜风祛痰中药组与培哚普利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3.2各组大鼠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ax、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和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升高(P<0.05);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搜风祛痰中药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均增加、Bcl-2/Bax降低(P<0.05)。结论:1.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使血清中VEGF含量上升,PGI2含量上升,TXA2的含量下降,保持TXA2/PGI2比例的平衡,降低血清中sTM、sEPCR水平,从而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2.搜风祛痰中药能够降低血清中IL-8、IL-6、TNF-α的含量,说明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3.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P-Ak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能够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Akt mRNA、Bcl-2 mRNA表达水平,下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水平;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kt/Bax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栾海燕[6](2019)在《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标志物、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6只雄性新西兰兔(2-3月龄,2-2.5kg/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空白组7只,造模组19只。空白组以标准兔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一只家兔,采用HE染色观察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确认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余下的18只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AS模型+电针)、阳性对照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组6只。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以标准兔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继续高脂喂养;电针组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处理,药物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材后,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IL-6、ox-LDL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模型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可见空白组颈动脉结构正常,内皮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提示AS造模成功。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结构受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CHO、LDL-C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HO、TG、LDL-C含量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4.炎症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RP、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RP、TNF-α、IL-6含量降低(P<0.05或P<0.01)。5.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ox-LDL、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照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SOD含量升高(P<0.01),ox-LDL、MDA含量降低(P<0.01)。6.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7.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1.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3.针刺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钱彪[7](2019)在《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比研究采用纳米细菌建立大鼠肾结石模型及乙二醇建立大鼠肾结石模型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纳米细菌组(NB组)、乙二醇组(EG组),从造模第一周结束,每周一次连续十次,各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检测血、尿代谢情况,处死后观察结石形成情况,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并采用电镜、病理等方法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EG组较NB组大鼠精神疲倦,活动量减少,食量减少。NB组大鼠肾体比在第8周开始高于NC组,而EG组在第3周开始高于NC组;NB组大鼠生化代谢指标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9周降至正常,而EG组第2周开始升高,并且后期未见恢复正常,第7周开始,EG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组和EG组结石形成率分别是:52.4%和66.7%,NB组略低,但是两组成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石成分分析,NB组和EG组均以草酸钙、磷酸钙为主。【结论】两种大鼠肾结石造模方式均能形成结石,两种方式造模结石形成率无统计学意义,NB组结石形成略晚,但是,NB造模对大鼠肾脏损伤较轻,结石形成过程更符合肾结石的自然病程,对肾结石的病因学研究更有意义。【目的】动态研究纳米细菌在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干扰组。从造模第一周结束,每周一次连续十次,各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检测血、尿代谢情况,处死后观察结石形成情况,并采用电镜、病理等方法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脏大体结构改变:造模第8周,实验组大鼠肾脏明显肿大,肾体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剖面颜色发暗、皮髓结构欠清,皮髓交界处可见淡黄色颗粒积聚;血、尿代谢情况:实验组大鼠肌酐、尿酸、尿素氮及尿钙第3周开始升高,3-8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后下降,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开始有结石形成,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及周围组织,纳米细菌组结石成石率52.4%,干扰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第4周起实验组切片可见扩张的肾小管、肿胀的肾小管上皮,并且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颗粒样变性、脱落、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内可见少量钙盐晶体。【结论】1造模第4周开始出现肾结石形成,结石结晶多位于肾小管内;2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样变性,肾小管内可见少量钙盐晶体堆积,伴肾小管扩展及上皮肿胀,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样变性、坏死、脱落,肾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少量钙盐晶体沉积在肾小管内,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3第3周始大鼠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及尿钙水平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第8周后恢复正常。【目的】研究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中,肾脏组织Ca SR、Claudin-14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干扰组、阳性对照组,给予相应条件建立模型。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摘取肾脏,分别用免疫组化、q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Ca SR及Claudin-14蛋白的表达。【结果】Ca SR、Claudin-14两种蛋白在实验组、干扰组、阳性对照组第3周开始增强,实验组的两种蛋白在第3周开始增强,Ca SR在阴性对照组中持续表达,而Claudin-14在阴性对照组中表达不明显。免疫组化、q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显示:实验组Ca SR、Claudin-14表达明显比干扰组、阴性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Ca SR、Claudin-14表达明显比实验组、干扰组及阴性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3周开始各组Ca SR和Claudin-14蛋白表达上调,实验组Ca SR和Claudin-14表达较阳性对照组低,可能是纳米细菌对肾脏损伤较乙二醇轻有关。【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环境下,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以及对晶体黏附性改变,探讨纳米细菌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的机制。【方法】选取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纳米细菌组(NB组),干扰组(TET+NB组),阳性对照组(COM组),在相同环境下进行细胞培养,在不同时间段分别收集各组培养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指标,收集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对晶体的黏附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E染色结果:NB组从实验开始后6h,可见部分细胞胞体膨胀增大,胞核松散,核膜模糊不清,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NB组微绒毛结构稍紊乱,局部绒毛消失,细胞核畸形,染色质轻度分布不均,局部染色质凝集,核外膜局部区域降解,部分线粒体结构轻度肿胀,胞浆中偶见髓样小体;损伤因子指标检测结果:共培养12h和24h后,NB组和COM组细胞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NB组和COM组培养液中H2O2和MD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晶体黏附结果:在培养6h时,NB组粘附量开始增多,12h、24h时,NB组中晶体黏附量较前进一步增多,但与COM相比,粘附量明显较少。【结论】1纳米细菌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HK-2细胞,细胞损伤后对晶体的黏附性增强,晶体黏附量与纳米细菌作用时间成正比,抗纳米细菌可以保护HK-2细胞,降低其对晶体的黏附性;2纳米细菌损伤HK-2细胞过程中,Ca2+-Mg2+-ATP酶、Na+-K+-ATP酶的活性降低。

杨亚娟[8](2019)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改善氧化应激介导的糖尿病动物心房重构》文中提出目的心房颤动(房颤,AF)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及钙稳态异常等。黄嘌呤氧化酶(XO)是嘌呤代谢过程的关键酶,其过度激活可使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氧化应激和钙调控异常与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的关系,以及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以上病理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本研究的动物实验部分应用了两种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兔模型和糖尿病大鼠模型。将90只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30),糖尿病组(DM,n=30)及别嘌呤醇干预组(ALLO,n=30),以四氧嘧啶溶液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兔模型。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0),糖尿病组(n=30)及别嘌呤醇干预组(n=30),以链脲佐菌素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别嘌呤醇干预组在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开始给药,药物干预时间为8/6周。在糖尿病兔/大鼠模型建立成功8/6周后,对各组动物进行在体心脏超声检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取血清及组织标本,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等。通过离体心脏灌流进行电生理研究,测定各组动物心房间传导时间,房室传导周期,心房有效不应期及房颤诱发率。通过马松染色观察心房间质纤维化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心房肌细胞排列情况。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心房组织XO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应激(XO,Mn-SOD),心肌纤维化及其上游相关蛋白(TGF-β,p-38,P-p38,JNK,P-JNK,ERK,P-ERK)、钙通道调控蛋白(Cav1.2,RyR2,SERCA2a,NCX,FKBP12.6,PLB,P-PLB)及线粒体代谢相关蛋白(TFAM,NRF-1,Drp-1,mfn1)表达情况。利用膜片钳技术测定左心房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瞬变。为进一步研究钙信号通路上游的调控机制,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PCR观察心房组织CaMKII及p-CaMKII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培养小鼠心房肌细胞系HL-1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II(AngII)刺激组,别嘌呤醇预处理(10μM)+AngII刺激组,别嘌呤醇预处理(100μM)+AngII刺激组。通过检测HL-1细胞中ROS生成及MnSOD等蛋白表达测定各组HL-1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测定各组细胞CaMKII及p-CaMKI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检查及病理学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动物左心室肥厚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发生明显心脏结构重构。在电生理研究中,糖尿病组动物心房间传导时间及房室传导周期延长,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发生明显心脏电重构。糖尿病组兔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包括黄嘌呤氧化酶(XO)、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另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发现,氧化应激、纤维化相关蛋白,包括XO,Mn-SOD,NF-κB,TGF-β,P-p38,P-JNK,ERK,P-ERK及线粒体合成代谢相关蛋白,包括TFAM,NRF-1,Drp-1,mfn1在糖尿病心房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应用别嘌呤醇干预可抑制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降低氧化应激、纤维化蛋白及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表达。此外,糖尿病动物心房组织中钙通道蛋白如Cav1.2,NCX表达增加,L型钙电流密度及细胞内钙瞬变幅度均增大,提示糖尿病动物心房细胞内钙离子调控异常,应用别嘌呤醇干预后可改善钙离子通道重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显示糖尿病组动物心房组织CaMKII及p-CaMKII表达增加,应用别嘌呤醇干预后可降低其表达水平。另外,应用AngII刺激HL-1细胞后ROS生成及MnSOD表达水平有所上调,且CaMKII及p-CaMKII蛋白表达有一定程度升高,给别嘌呤醇干预后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其水平。结论别嘌呤醇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体内活性氧的生成,抑制CaMKII活性,从而改善糖尿病兔心房结构重构及电重构,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调控异常,并改善线粒体代谢异常。因此,别嘌呤醇有可能成为糖尿病相关房颤的一种上游治疗方法。关于别嘌呤醇对房颤的治疗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胡楠[9](2019)在《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材料与方法:1.选取144只SPF级SD雄性大鼠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清脂通脉颗粒组)10组,共计12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各组进行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具体方法为注射维生素D3+复合高脂饲料喂养8周,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进行后第4周对中药组大鼠按照均匀设计方案计量的不同比例进行给药,本次研究采用灌胃给药作为主要途径,给药比例为10ml/kg。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因灌胃手法及大鼠自身免疫力等因素,共有8只大鼠死亡,故最终决定每组取10只大鼠进行下一步检测。实验进行9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取材,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分离取得血清,取出主动脉和肝脏制成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和脂质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和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ApoAI/ApoB)水平;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影响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清道夫受体BI(SR-BI)、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影响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的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肝脏X受体α(LX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脂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C、TG、LDL水平显着增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其中组3、8、9、12的TC水平降低(P<0.05),8、10、11、12组HDL-C水平升高(P<0.05),3、8、9、10、11、12组LDL-C水平降低(P<0.05);其余组TC、TG、LDL-C含量有降低、HDL-C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结果,选定组8和组12,连同正常组和模型组进行后续研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poAI显着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显着降低(P<0.01)。组8,组12能升高ApoAI,降低ApoB,升高ApoAI/ApoB,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肝脏脂质沉积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减轻,泡沫细胞和炎细胞浸润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只有部分肝细胞水样变性,肝脏组织中的脂滴沉积减少,大部分肝细胞接近正常形态。3.胆固醇合成和摄取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脏胆固醇受体LDLr和SR-BI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关键酶HMGC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限速酶CYP7A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胆固醇流出和逆转运相关分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胆固醇外流关键分子ABCA1和ABCG1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因子LXRα和PPARγ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1.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有效调节血脂及载脂蛋白相关指标,说明清脂通脉颗粒能能够调节脂质代谢紊乱。2.清脂通脉颗粒可以减少主动脉内膜上粥样斑块病变面积脂质沉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脂滴沉积,说明清脂通脉颗粒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和肝脏脂质沉积。3.清脂通脉颗粒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与摄取,加速胆固醇向外周组织流出的速度,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延缓动脉粥样硬块斑块的形成,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孙晨[10](2018)在《川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部位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采用中药化学方法制备川芎不同化学部位,包括川芎水提物、川芎醇提物、川芎挥发油、川芎总生物碱、川芎总酚酸,围绕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应用,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有效物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1.分别建立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和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心痛组、川芎水提物组、川芎醇提物组、川芎挥发油组、川芎总生物碱组和川芎总酚酸组。川芎各组预防性给药川芎不同提取部位,按生药量计算,给药量为3.33g/kg,消心痛组给予消心痛9mg/kg,均为1次/d,持续5天。然后腹腔注射ISO 40mg/kg或舌下静脉注射Pit 0.5U/kg。用心电图记录造模前后的大鼠心电图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LDH和氧化损伤相关性的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测定心肌组织cTnT含量;每组均随机取3只大鼠心脏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另在Pit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试验中,各组另取8只大鼠,同法复制本模型,做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2.对筛选出的有效部位挥发油,进一步开展相关机制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心痛组、川芎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高剂量+LY组。经给予川芎挥发油低、中、高剂量(1.67g/kg,3.33g/kg,13.32g/kg)或其消心痛(9mg/kg)5天后,同法复制Pit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在造模前10分钟,川芎挥发油高剂量+LY组腹腔注射LY294002(PI3K/Akt通路特异性阻断剂)0.3mg/kg。随后检测大鼠心电图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LDH和氧化损伤相关性的SOD、MDA的含量或活性。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处理,按试剂盒说明测定cTnT、Ca2+含量、Na+-K+-ATP酶、Ca2+-ATP酶、Mg2+-ATP酶活性;另各组随机取3只大鼠心脏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Akt、p-Akt、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各组另取8只大鼠,同法复制Pit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做HE染色观察心肌缺血后形态学变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Tunel法)。结果:1.川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筛选结果(1)川芎对ISO致SD大鼠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在ISO致SD大鼠急性缺血损伤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cTnT含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消心痛和川芎不同部位(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生物碱、总酚酸)能改善缺血后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的情况,明显降低血清LDH、CK、MDA和心肌组织cTnT含量,而SOD活性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急性缺血后,模型组心肌组织Bax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消心痛和川芎不同部位能使心肌组织Bax的表达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升,显着降低Bax/Bcl-2比例,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川芎对Pit致SD大鼠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在Pit致SD大鼠急性缺血损伤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cTnT含量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出现心肌纤维断裂、炎性浸润等现象,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消心痛和川芎不同部位(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生物碱、总酚酸)能改善缺血后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的情况,明显降低血清LDH、CK、MDA和心肌组织cTnT含量,而SOD活性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急性心肌缺血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Bax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消心痛和川芎不同部位能使心肌组织Bax的表达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升,显着降低Bax/Bcl-2比例,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HE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心肌有炎性浸润、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部分心肌细胞核固缩、坏死等现象。川芎不同部位能减轻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纤维化的情况,减少缺血后心肌炎性浸润、坏死的情况。2.川芎有效部位抗急性心肌缺血机制研究结果在Pit致SD大鼠急性缺血损伤实验中,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活性上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cTnT含量增加,ATP酶活性下降(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Ca2+浓度显着增加,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出现心肌纤维断裂、炎性浸润等现象,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出现心肌纤维断裂、炎性浸润等现象,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较,消心痛和川芎挥发油各剂量组(低、中、高)能改善缺血后心电图T波异常抬高或者倒置的情况,明显降低血清LDH、CK、MDA和心肌组织cTnT含量,而SOD活性明显增强;并使心肌组织ATP活性酶增强(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Ca2+浓度显着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急性心肌缺血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p-Akt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心痛和川芎挥发油各剂量组(低、中、高)能使心肌组织p-Akt表达增强,p-Akt/Akt比例显着增加;并使Bax的表达下降、Bcl-2表达水平上升,显着降低Bax/Bcl-2比例,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川芎挥发油高剂量+LY组对缺血心肌相关指标的改善作用较弱,其心肌酶谱、氧化损伤相关酶、Ca2+浓度及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心肌形态学改变的病理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也较川芎其他组严重。心肌组织蛋白p-Akt、Bax、Bcl-2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也未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川芎水提物、醇提物、挥发油、生物碱、总酚酸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降低心肌损伤酶谱的水平,抗氧化,使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下降而Bcl-2表达上升;在相同生药量剂量下,以川芎挥发油效果更优。2.川芎挥发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有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的磷酸化密切相关。

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中医对“阳”的认识
    二、艾灸补阳的作用机制
    三、“仙茅”和艾灸“关元穴”补肾阳作用
    四、“干姜”和艾灸“足三里”补脾阳作用
第一部分 艾灸关元穴和仙茅对补肾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章 艾灸关元穴和仙茅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药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与分组
        2.3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4 观察大鼠肝脏和肾组织形态变化
        2.5 大鼠肾组织Na~+-K~+-ATP 酶、Ca~(2+)-Mg~(2+)-ATP 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测定
        2.6 大鼠肾组织ATP含量的测定
        2.7 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变化
        2.8 10-壬基吖啶橙(NAO)染色法观察大鼠肾脏线粒体数量
        2.9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艾灸关元穴与不同剂量仙茅对大鼠体重体温的影响
        3.2 艾灸关元穴与不同剂量仙茅对大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3.3 艾灸关元穴和不同剂量仙茅对大鼠肝、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3.4 艾灸关元穴和不同剂量仙茅对大鼠肾脏ATP酶、SDH活性的影响
        3.5 艾灸关元穴和不同剂量仙茅对肾脏ATP含量的影响
        3.6 线粒体代谢速率变化
        3.7 艾灸关元穴和不同剂量仙茅对大鼠肾脏线粒体数量的影响
    第二章 基于血清、粪便、肾脏代谢组学探讨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药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与分组
        2.3 样本处理
        2.4 质控样本(QC)的制备
        2.5 上机检测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血清代谢组分析
        3.2 粪便代谢组分析
        3.3 肾脏组织代谢组分析
        3.4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第三章 艾灸关元穴及仙茅对肾组织能量相关m RNA和蛋白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给药与分组
        2.2 RT-PCR检测Sirt1、Ppar-α、Pgc-1α、Ampk m RNA的表达
        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α、Ampk、Sirt1、Pgc-1α蛋白的表达
        2.4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艾灸关元穴和仙茅组对大鼠肾脏Sirt1、Ppar-α、Pgc-1α、Ampk m RNA的表达的影响
        3.2 艾灸关元穴组和仙茅组对大鼠肾组织Sirt1、Ppar-α、Ampk、Pgc-1α蛋白的表达的影响
第二部分 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第四章 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对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药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与分组
        2.3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4 观察大鼠肝脏、肾脏和胃组织形态变化
        2.5 大鼠胃组织Na~+-K~+-ATP 酶、Ca~(2+)-Mg~(2+)-ATP 酶、SDH活性的测定
        2.6 大鼠胃组织ATP含量的测定
        2.7 线粒体代谢速率的变化
        2.8 NAO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组织线粒体数量
        2.9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艾灸足三里穴与不同剂量干姜对大鼠体重体温的影响
        3.2 艾灸足三里穴与不同剂量干姜对大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和血脂的影响
        3.3 艾灸足三里穴和不同剂量干姜对大鼠肝脏、肾脏和胃组织形态的影响
        3.4 艾灸足三里穴和不同剂量干姜对大鼠胃组织ATP酶、SDH活性的影响
        3.5 艾灸足三里穴和不同剂量干姜对胃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3.6 线粒体代谢速率变化
        3.7 艾灸足三里与不同剂量干姜对大鼠胃组织线粒体数量的影响
    第五章 基于血清、粪便、胃组织代谢组学研究艾灸足三里穴及干姜对大鼠补脾阳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用药的制备
        2.2 动物给药和分组
        2.3 样本处理
        2.4 质控样本(QC)的制备
        2.5 上机检测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血清代谢组分析
        3.2 粪便代谢组分析
        3.3 胃组织代谢组分析
        3.4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鉴定
        3.5 代谢通路分析
    第六章 艾灸足三里穴及干姜对胃组织能量相关m RNA和蛋白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实验试剂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给药与分组
        2.2 RT-PCR检测Ppar-α、Ampk、Sirt1、Pgc-1αm RNA的表达
        2.3 Western Blotting检测Ppar-α、Ampk、Sirt1、Pgc-1α蛋白的表达
        2.4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组对大鼠胃组织Ppar-α、Ampk、Sirt1、Pgc-1αm RNA表达的影响
        3.2 艾灸足三里穴组和干姜组对大鼠胃组织Sirt1、Ppar-α、Ampk、Pgc-1α蛋白的表达
第三部分 全文讨论
    1.艾灸、中药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2.艾灸、中药对大鼠ATP酶、SDH酶活性及ATP含量的影响
    3.艾灸、中药对大鼠线粒体代谢速率和线粒体数量的影响
    4.艾灸、中药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4.1 脂质代谢
        4.2 TCA循环代谢
        4.3 视黄醇代谢
        4.4 嘌呤代谢
        4.5 氨基酸代谢
        4.6 糖代谢
    5.与能量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分析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2)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心室重构与炎症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ATF3/MAP2K3/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活血益气组分配伍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脏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参知健脑方各组分药物改善认知机制研究
        1 人参
        1.1 中医认识
        1.2 化学成分
        1.3 改善认知机制
        2 知母
        2.1 中医认识
        2.2 化学成分
        2.3 改善认知机制
        3 赤芍
        3.1 中医认识
        3.2 化学成分
        3.3 改善认知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元突触囊泡内吞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1 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CME)与神经系统疾病
        1.1 网格蛋白包被组装
        1.2 质膜内陷和凹窝形成
        1.3 凹陷收缩和剪切
        1.4 囊泡去包被
        2 Kiss and run途径
        3 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大量内吞作用(clathrin-independent bulk endocytosis,CIE)
        4 超速内吞作用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参知健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数据库
    2 研究方法
        2.1 参知健脑方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检索与筛选
        2.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的预测
        2.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2.4 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参知健脑方潜在入血活性化学成分的筛选结果
        3.2 参知健脑方药物成分-靶点、VD疾病-靶点及参知健脑方治病靶点预测结果
        3.3 参知健脑方-活性成分-VD靶点的网络构建
        3.4 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
        4.2 参知健脑方的理法方药分析
        4.3 参知健脑方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5 小结
第二部分 参知健脑方和谷氨酸干预浓度筛选及其对拟VD细胞模型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最适宜造模浓度筛选及参知健脑方低、中、高剂量适宜浓度筛选(CCK-8法)
        2.3 谷氨酸造模适宜浓度及干预药物适宜浓度的筛选验证(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
        2.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分组给药
        2.5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
        2.6 IncuCyte长时间动态活细胞成像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及毒性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7 CFSE细胞增殖实验
        2.8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生理状态下PC12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3.2 不同浓度谷氨酸和参知健脑方溶液对PC12细胞增殖及毒性的影响
        3.3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的增殖及毒性影响
        3.4 CFSE细胞增殖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毒损脑络”与VD
        4.2 “毒损脑络”的现代生物学内涵
        4.3 “解毒通络”是治疗VD的重要法则
        4.4 谷氨酸诱导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
        4.5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增殖及毒性作用
    5 小结
第三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周期、凋亡、钙离子浓度及活性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组给药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周期
        2.4 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凋亡
        2.5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
        2.6 qRT-PCR技术检测PC12细胞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2.7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活性氧及超氧化物的水平检测结果
        3.4 参知健脑方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周期阻滞
        4.2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损伤的PC12细胞凋亡
        4.3 参知健脑方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内钙超载及氧化应激损伤
        4.4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第四部分 参知健脑方对拟VD细胞模型clathrin介导的NMDA受体胞吞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和NMDAR1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2.2 qRT-PCR检测PC12细胞clathrin mRNA和NMDAR1 mRNA的表达水平
        2.3 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clathrin、RAB5B及NMDAR1的表达水平
    3 研究结果
        3.1 PC12细胞的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3.2 PC12细胞的qRT-PCR检测结果
        3.3 PC12细胞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参知健脑方与clathrin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4.2 参知健脑方与NMDA受体的内吞过程
        4.3 “解毒通络”法则的部分生物学内涵
    5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艾灸疗法防治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机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血脂及一般状况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自噬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艾灸及艾烟调控APOE~(-/-)小鼠自噬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2. 艾灸疗法改善AS过程中自噬水平的作用机制
    3. 艾灸改善自噬调控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4. 艾燃烧生成物的生物效应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综述三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研究一 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模型与传统肾结石模型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纳米细菌在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CaSR-Claudin-14 在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纳米细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纳米细菌与肾结石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病的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8)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改善氧化应激介导的糖尿病动物心房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实验设计和可行性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1.1.3 建模方法???????????????????????????????????????????????????????????????????????
        1.1.4 血流动力学检查?????????????????????????????????????????????????????????????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三组家兔基础指标??????????????????????????????????????????????????????????
        1.2.2 三组大鼠基础指标??????????????????????????????????????????????????????????
    1.3 讨论???????????????????????????????????????????????????????????????????????????????????
        1.3.1 四氧嘧啶诱导的1型糖尿病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1.3.2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1.4 小结???????????????????????????????????????????????????????????????????????????????????
二、别嘌呤醇对糖尿病动物心房重构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3 心脏超声检查??????????????????????????????????????????????????????????????????
        2.1.4 电生理检查?????????????????????????????????????????????????????????????????????
        2.1.5 病理学实验?????????????????????????????????????????????????????????????????????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心脏超声检查?????????????????????????????????????????????????????????????????
        2.2.2 电生理研究?????????????????????????????????????????????????????????????????????
        2.2.3 病理学实验
    2.3 讨论??????????????????????????????????????????????????????????????????????????????????
        2.3.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3.2 糖尿病诱导的心房结构重构参与房颤的发生
        2.3.3 糖尿病诱导的心房电重构参与房颤的发生
        2.3.4 糖尿病诱导的心房自主神经重构参与房颤的发生
    2.4 小结
三、糖尿病介导的心房重构的分子机制及别嘌呤醇的干预作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心房组织留取
        3.1.4 血液生化检查
        3.1.5 Western blotting
        3.1.6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血液生化学检查
        3.2.2 Western blot 实验
    3.3 讨论
        3.3.1 糖尿病导致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
        3.3.2 核转录因子 NF-κB 与心房重构的关系
        3.3.3 MAPK 信号通路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
    3.4 小结
四、钙信号通路异常介导的糖尿病心房重构及别嘌呤醇的干预作用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试剂
        4.1.3 溶液配制
        4.1.4 膜片钳实验
        4.1.5 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波
        4.1.6 Western blotting 检测钙通道相关蛋白表达
        4.1.7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验
        4.1.8 免疫组化
        4.1.9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膜片钳实验
        4.2.2 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钙波
        4.2.3 Western blotting 测定钙通道相关蛋白表达
        4.2.4 PCR 实验
        4.2.5 免疫组化
    4.3.讨论
        4.3.1 兴奋-收缩偶联的生理过程及结构基础
        4.3.2 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导致房颤发生的机制
        4.3.3 Ca MKII 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及作用
        4.3.4 Ca MKII过度激活参与房颤的发生过程
    4.4 小结
五、氧化应激介导的线粒体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异常 及别嘌呤醇的干预作用
    5.1 对象和方法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Western blotting 检测线粒体代谢相关蛋白
        5.1.4 统计学处理
    5.2 实验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六、血管紧张素 II 介导的氧化应激对 HL-1 细胞 钙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别嘌呤醇的干预作用
    6.1 对象和方法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试剂
        6.1.3 溶液配制
        6.1.4 HL-1 细胞培养
        6.1.5 HL-1 细胞实验分组
        6.1.6 酶标仪测定细胞 ROS 水平
        6.1.7 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
        6.1.8 统计学处理
    6.2 结果
        6.2.1 酶标仪测定 HL-1 细胞内 ROS 生成
        6.2.2 Western blotting
    6.3 讨论
        6.3.1 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6.3.2 血管紧张素 II 通过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引起细胞损伤
        6.3.3 Ca MKII激活可通过引起多种离子通道活化异常导致房颤发生
    6.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钙信号通路异常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的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肝细胞胆固醇合成与摄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清脂通脉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胆固醇外流和逆转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10)川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部位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川芎抗心肌缺血有效部位筛选
        1.1 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试验
        1.1.1 实验材料
        1.1.1.1 实验药物
        1.1.1.2 实验动物
        1.1.1.3 实验试剂
        1.1.1.4 实验仪器
        1.1.2 实验方法
        1.1.2.1 造模与给药
        1.1.2.2 心电图检测
        1.1.2.3 血清LDH、AST、CK、SOD、MDA和心肌组织cTnT检测
        1.1.2.4 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水平检测
        1.1.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3 结果
        1.1.3.1 川芎不同部位对ISO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1.1.3.2 川芎不同部位对ISO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
        1.1.3.3 川芎不同部位对ISO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SOD的影响
        1.1.3.4 川芎不同部位对ISO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试验
        1.2.1 实验材料
        1.2.1.1 实验药物
        1.2.1.2 实验动物
        1.2.1.3 实验试剂
        1.2.1.4 实验仪器
        1.2.2 实验方法
        1.2.2.1 造模与给药
        1.2.2.2 心电图检测
        1.2.2.3 血清LDH、AST、CK、SOD、MDA和心肌组织cTnT检测
        1.2.2.4 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水平检测
        1.2.2.5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
        1.2.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1.2.3 结果
        1.2.3.1 川芎不同部位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1.2.3.2 川芎不同部位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心肌酶学的影响
        1.2.3.3 川芎不同部位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和SOD的影响.
        1.2.3.4 川芎不同部位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Bcl-2、Bax的影响
        1.2.3.5 川芎不同部位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形态学的影响
        1.3 小结
    2.川芎挥发油抗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物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造模与给药
        2.2.2 心电图检测
        2.2.3 血清LDH、AST、CK、SOD、MDA检测
        2.2.4 心肌组织Ca2+、ATP酶和cTnT检测
        2.2.5 心肌组织Akt、p-Akt、Bcl-2、Bax蛋白水平检测
        2.2.6 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
        2.2.7 Tunel检测心肌组织凋亡
        2.2.8 统计学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2.3.2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学的影响
        2.3.3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MDA和SOD的影响
        2.3.4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Ca~(2+)、ATP酶的影响
        2.3.5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Akt、p-Akt、Bcl-2、Bax蛋白的影响
        2.3.6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的影响
        2.3.7 川芎挥发油对Pit致急性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2.4 小结
讨论
    1.冠心病的中医学认识
    2.冠心病的现代认识
    3.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选择
    4.川芎抗心肌缺血的有效部位评价
    5.川芎挥发油抗心肌缺血的机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1:综述
    参考文献
附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四、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艾灸关元穴和仙茅补肾阳,艾灸足三里穴和干姜补脾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陈丽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ATF3/MAP2K3/p38 MAPK通路探究活血益气组分中药防治心梗后大鼠心室重构作用机制[D]. 马如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参知健脑方对拟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丹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D]. 哈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搜风祛痰中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D]. 姜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D]. 栾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纳米细菌诱导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D]. 钱彪.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8]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改善氧化应激介导的糖尿病动物心房重构[D]. 杨亚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
  • [9]清脂通脉颗粒对大鼠脂质代谢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D]. 胡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川芎治疗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部位和机制研究[D]. 孙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细胞膜Ca~(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药物对其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