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政信息档案的特点及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月白[1](2021)在《试论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国家档案事业体系,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依据我国国情和档情,逐渐创建、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本文从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管理原则和档案馆、档案室以及档案教育五个方面试论我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创建、发展和完善。
李小红,刘铁[2](2021)在《2008年以来清代宫廷戏研究现状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笔者以《〈鼎峙春秋〉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时,清代宫廷戏尚为冷门,除戴云的《〈劝善金科〉研究》外,关注者寥寥。2008年以来清宫戏研究如火如荼,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呈现渐宽渐便趋势,档案、戏本等大部头着作先后出版,方便了学者的研究。研究内容不再仅限于几部宫廷大戏而呈现渐广渐深趋势。研究方法着眼于继承传统并呈现求新求变趋势。研究走势起始于客观正视并呈现越来越热趋势,研究队伍渐趋向扩大、研究阵地逐渐形成、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田莉[3](2021)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的开创期和探索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展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突出地位,也呈现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可以说是我们党政治建设史上的一座“富矿”,蕴藏着丰富历史经验和卓越历史智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究其根源就在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党的根本性建设。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中国共产党凭空创造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延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加之苏德战争爆发,导致共产国际和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这些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为什么行?如何才能够行?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等历史拷问,中国共产党在国破家亡的重要关头找到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解答历史谜题的钥匙。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有着丰富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党建思想中关于党的政治目标、政治立场和政治要求等思想理论,是延安时期党政治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为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延安时期之前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对政治建设进行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的。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围绕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能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主要包括: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阶级性和人民性辩证统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党历史使命的完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思想在中国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在马克思主义党建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建设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始终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新时代我们党持续推进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深入学习和借鉴延安时期我们党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从宝贵的延安精神中汲取政治建设的伟大力量,以历史智慧推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任琼辉,徐拥军,张臻[4](2021)在《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档案机构改革后,档案事业进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对人才支撑提出更高要求。综合档案馆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探究其人才保障问题既是档案馆发展的前提,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本次机构改革后档案人才队伍的新变化,分析将智库领域的"旋转门"机制引入综合档案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本文认为,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路径应从旋转主体、旋转空间、旋转渠道和旋转保障四个方面开展。
王锐杰[5](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冯惠玲,周文泓[6](2021)在《百年档案正青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记忆的伟大历程》文中提出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档案事业百年发展历程,旨在把握我国档案工作特质并展望未来动向。通过梳理与分析官方发布的各时期规划文件、政策法规、统计报告、领导讲话、文章、新闻等数据,中国档案事业在战略规划、档案工作体制与机构体系、档案政策法规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化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得以明确。同时,也可由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发现一代代档案人用崇高信仰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用忠诚信念筑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用服务信条推档案传播利用创新,用坚定信心创档案全面发展未来。
张斌,尹鑫[7](2021)在《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型期三个主要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对象与范围、方法等方面,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国情见证、文明印记、话语依托四个方面。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当代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中国特色,着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档案价值论,发展面向中国本土的档案学支柱理论,构建面向人文复兴的数字人文理论,构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档案信息理论,构建面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档案治理理论。参考文献39。
莫家莉,史仕新[8](2021)在《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线建设档案在服务史学研究、开展党性教育、服务党政决策、促进科技创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三线建设档案资源是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档案资源分散、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方式传统、利用渠道狭窄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三线建设档案资源价值的挖掘,影响了社会日益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新时代下三线建设档案开发可以从更新开发理念、整合档案资源、协同开发主体、创新开发手段等方面入手,推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档案价值,服务社会。
唐夕晴,彭理尚[9](2021)在《高等学校档案信息汇编与制度废改立服务——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院档案制度存在着某些不符合档案改革发展的形势以及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及现行依据等问题。我们必须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认真分析总结现有各项规章制度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按照新时代档案管理的新需要和科学的新理念来制定和修订档案制度,推进档案制度废改立工作。
赵蕾[10](2021)在《新时代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后,我国档案管理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围绕重视程度、标准体系、专业技术、服务共享等方面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制度化推进、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提升、开放化共享的建设意见。
二、党政信息档案的特点及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政信息档案的特点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国家档案事业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档案事业管理原则 |
(一)集中统一管理国家档案的原则。 |
(二)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原则。 |
(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
二、国家档案事业管理体系 |
(一)国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的含义。 |
(二)国家档案局。 |
三、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 |
(一)档案馆的结构类型。 |
(二)档案馆的职责。 |
(三)中央档案馆。 |
四、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档案室 |
(一)档案室的性质。 |
(二)档案室类型。 |
五、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档案教育 |
(2)2008年以来清代宫廷戏研究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研究资料方面,立足于剧本档案并呈现渐宽渐便趋势 |
(一)对宫廷戏剧本档案文物进行全面观照 |
(二)对宫廷戏相关文献资料不断搜求庋集皇宫庭院深深,宫廷戏专为帝后所演,能接 |
(三)对宫廷戏资料获取手段更贴近现代化 |
二、在研究内容方面,着眼于文献梳理并呈现渐广渐深趋势 |
(一)研究领域更为多元 |
(二)概念探讨逐步细化 |
(三)类型研究逐步深入 |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着眼于继承传统并呈现求新求变趋势 |
(一)从侧重戏曲文本到兼顾舞台搬演 |
(二)从回顾审视传统到寻求突破创新 |
四、在研究走势方面,起始于客观正视并呈现越来越热趋势 |
(一)研究队伍渐趋扩大 |
(二)研究阵地逐渐形成 |
(三)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
小结 |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已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与创新之处 |
(一)概念界定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 |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逻辑 |
(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对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
(二)国内形势复杂对内阶级矛盾更加突出 |
(三)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分歧剧烈 |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逻辑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党建学说 |
(二)列宁政党建设理论 |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经验 |
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实践逻辑 |
(一)加强党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
(二)实现全民族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 |
(三)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迫切需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二)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
(三)坚决站稳人民群众政治立场 |
二、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
(一)维护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
(三)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
三、提高政治能力 |
(一)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
(二)彰显边区各级机关政治属性 |
(三)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 |
(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本领 |
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 |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
(四)严格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 |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双重凸显 |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 |
(二)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进行创造性转化 |
二、整体性和重点性有机结合 |
(一)始终坚持整体规划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
(二)善于抓住党的政治建设中的关键要害 |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 |
(一)始终贯彻党的政治建设的普遍性原则 |
(二)始终立足延安时期的具体实际具体分析 |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 |
(一)始终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
(二)始终忠诚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 |
一、统领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
(一)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供政治方向 |
(二)决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效果 |
二、保障了延安时期党历史使命的完成 |
(一)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
(二)培养了大批政治能力强的党员干部 |
(三)营造了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
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 |
(一)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 |
(二)架构并奠定了党的政治建设基础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经验启示 |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牢固树立党员政治信仰 |
(二)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
(三)强力提升全党政治能力 |
(四)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当代启示 |
(一)必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 |
(二)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巩固全党思想基础 |
(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掌稳政治建设之舵 |
(四)必须提升政治能力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内生动力 |
(五)必须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局面 |
本章小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旋转门”与“旋转门”机制的含义 |
1.1“旋转门”的含义与特点 |
1.2“旋转门”机制的含义 |
2 综合档案馆建立“旋转门”机制的必要性 |
2.1 满足档案人才需求 |
2.2 促进档案人才流动 |
2.3 实现档案人才治理 |
2.4 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
3“旋转门”机制在综合档案馆中的可行性分析 |
3.1 部分地方档案部门开展了有益尝试 |
3.2 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提供了重要借鉴 |
3.3 国家人才流动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 |
4 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路径 |
4.1 旋转主体 |
4.2 旋转空间 |
4.3 旋转渠道 |
4.4 旋转保障 |
5 小结 |
(5)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6)百年档案正青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记忆的伟大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战略规划的顶层导向 |
3 档案工作体制与机构体系 |
3.1 确定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
3.2 确定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
3.3 档案管理机构渐成网络 |
4 档案政策法规体系 |
4.1 政策法规的体系性 |
4.2 政策法规的战略性 |
4.3 政策法规的联动性 |
5 档案资源体系 |
5.1 收集工作制度化 |
5.2 收集范围社会化 |
6 档案利用体系 |
6.1 开放利用政策引导 |
6.2 服务形式大幅扩展 |
6.3 传播手段不断创新 |
7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
7.1 以底线思维定政策基调 |
7.2 以坚实措施筑安全防线 |
8 档案信息化体系 |
8.1 确定档案信息化战略 |
8.2 推进数字转型的多重行动 |
9 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 |
9.1 专业教育健康成长 |
9.2 队伍建设多措并举 |
10 结语 |
(7)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
1.1 初创期(1949—1977年) |
(1)概念体系的初步建立 |
(2)研究对象体系的初步建立 |
(3)基本原则体系的初步建立 |
1.2 发展期(1978—1996年) |
(1)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 |
(2)档案学理论的科学化程度提升 |
(3)档案学理论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开启 |
1.3 成型期(1997年至今) |
(1)中国特色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的创立 |
(2)中国特色档案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 |
(3)中国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 |
(4)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
2 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理念 |
2.1 党的领导 |
2.2 国情见证 |
2.3 文明印记 |
2.4 话语依托 |
(1)历史话语 |
(2)现代话语 |
(3) 国际话语 |
3 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当代构建 |
3.1 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档案价值论 |
(1)进一步彰显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政治价值 |
(2)进一步传承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文化价值 |
3.2 发展面向中国本土的档案学支柱理论 |
3.3 构建面向人文复兴的数字人文理论 |
3.4 构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档案信息理论 |
3.5 构建面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档案治理理论 |
(1)进一步加强档案治理理论和管理理论建设 |
(2)提升中国档案治理规则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
(3)构建面向证据时代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电子档案理论 |
4 结语 |
(8)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线建设档案资源之多元价值 |
(一)为党史等领域研究提供史料 |
(二)为党性教育提供素材 |
(三)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提供参考 |
(四)为科技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
(五)为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养料” |
二、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之现实困境 |
(一)开发的客体:三线建设档案资源保存分散,成为制约开发的瓶颈 |
(二)开发的主体: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开发力量薄弱 |
(三)开发的策略: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传播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 |
三、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之突破路径 |
(一)更新档案开发理念,提供持续开发动力 |
(二)整合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夯实档案开发基础 |
(三)协同多元开发主体,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
(四)创新开发形式和传播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
结语 |
(9)高等学校档案信息汇编与制度废改立服务——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废改立的必要性 |
二、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档案工作现状 |
(一)学院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
(二)学院档案工作存在问题 |
1.档案信息条块分割。 |
2.档案信息管理缺位。 |
三、应对措施 |
(一)完善基础保障条件 |
1.空间保障: |
2.装备保障: |
(二)完善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
(三)建立健全各门类档案 |
(四)加强各部门(单位)兼职档案资料管理员培训 |
1.业务培训: |
2.软件系统培训: |
(五)启动档案规范化整理业务 |
(六)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
四、结论 |
(10)新时代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档案管理效率的现实之需 |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关键之举 |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重视度缺乏,业务开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二)标准化体系缺位,各地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三)专业性人才缺口,技术保障“心有余而力不足” |
(四)服务型功能缺少,档案资料“锁在深闺人不识” |
三、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一)坚持制度化推进,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有力有效 |
(二)坚持标准化建设,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系统协调 |
(三)坚持专业化提升,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便捷安全 |
(四)坚持开放化共享,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更多效益 |
四、党政信息档案的特点及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国家档案事业体系[J]. 朱月白. 办公室业务, 2021(24)
- [2]2008年以来清代宫廷戏研究现状与思考[J]. 李小红,刘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1(04)
- [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D]. 田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4]综合档案馆“旋转门”机制的构建[J]. 任琼辉,徐拥军,张臻. 浙江档案, 2021(11)
- [5]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6]百年档案正青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记忆的伟大历程[J]. 冯惠玲,周文泓. 档案学通讯, 2021(06)
- [7]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J]. 张斌,尹鑫.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06)
- [8]三线建设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莫家莉,史仕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1)
- [9]高等学校档案信息汇编与制度废改立服务——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唐夕晴,彭理尚. 山西青年, 2021(21)
- [10]新时代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 赵蕾.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