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促进西部大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22)在《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理效应论析》文中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蕴意表现为五大创新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单一空间向分层多元空间布局转变、从国内区域向国际区域拓展、从陆地区域向海洋区域延伸、从单向极化向极化辐射双向同促转变。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效应体现在:立足西部发展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融入"一带一路"提升沿线区域发展水平、区域联动协同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化发展三大维度,通过补短板、整合区域信息交通资源、协同区域经济平台实现集合效应最大化。
毛锦凰,刘金铭[2](2022)在《西部大开发20年人力资本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基于劳动收入的人力资本测算法,对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89个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时空演变分析与影响因素探究,以期为更好的发挥人力资本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的作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从时序特征来看,各城市的人力资本存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人均人力资本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小;从空间特征来看,人均人力资本在空间变化上呈现出非均衡的分异特征,高值区多分布于西南地区与五大城市群城市;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营商环境、创新水平、政府教育投入、基础教育质量、医疗卫生水平对西南与西北地区的人均人力资本均具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
张小瑛,赵夫鑫[3](2020)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路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西部向西全面开放迎来了新机遇,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新活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体现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坚持新发展理念等新特征,更加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切合。因此,我国要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以及加快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郑嘉禹,沈蕾[4](2021)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三个维度:历史成就、时代意义和实践理路》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内在体现,也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理解"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要回顾西部大开发2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就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时代意义;就要与时俱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闫建,黄可歆[5](2021)在《基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治理要解决发展经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乡村振兴等问题,应坚持"三个不变"和"两个变",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结合西部特色不变,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地方政府治理方式。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框架,可从实现基于信任的西部地方政府治理协作,最大限度激发西部地方政府善治内生动力,提升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优质化、便捷化、高效化、智慧化供给能力,建立西部地方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约束机制,以法治平衡和协调西部地方政府各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繁荣安全稳固。
张倪[6](2021)在《改革创新是“十四五”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动力要求》文中指出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在部署当前和"十四五"时期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工作时强调,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李克强强调,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比较突出。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西部要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经济活力上增强紧迫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企业闯市场的劲头。同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有效引资引智引技。
许铭芳,张弘[7](2021)在《“一带一路”引领陕西发展新格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带动陕西的发展方向由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渐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国内多数学者的研究角度多集中于西部大开发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给陕西带来的机遇,对于"一带一路"引领陕西转变发展方向的认识尚且不足。本文对"一带一路"提出前后陕西省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陕西发展带来的变化,利用熵值法对陕西省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从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六个方面对陕西进行整体布局和路径建议。
黄珍[8](2021)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中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建森[9](2021)在《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文中提出
刘慧玲[10](2021)在《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科技促进西部大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促进西部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理效应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的创新政策蕴意 |
(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战略转变 |
(二)从西部单一空间布局向分层多元空间布局转变 |
(三)从国内区域向国际区域拓展 |
(四)从陆地区域向海洋区域延伸 |
(五)从单向极化向极化与辐射双向同促转变 |
二、西部大开发的双循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理 |
三、促进双循环联动的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预期效应 |
(一)多式交通联运优化西部区位进而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
(二)联通软硬设施提升“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三)增强发达区域辐射带动效应 |
四、实现双循环区域协调集合效应最大化的着力点 |
(一)着力补短板 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
(二)整合区域信息资源 优化生态交通网络 |
(三)协同区域经济平台 推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
(2)西部大开发20年人力资本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相关研究综述 |
2 基于LIHK法的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存量测算过程 |
2.1 测算方法及指标选取 |
2.2 测算指标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3 测算结果及分析 |
3.1 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存量的时序特征 |
3.1.1 人力资本绝对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发展速度不平衡 |
3.1.2 人均人力资本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减小 |
3.2 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存量的空间特征 |
3.2.1 人均人力资本呈现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特征 |
3.2.2 西南地区与城市群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优势明显 |
4 西部城市人力资本存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变量选取与指标说明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
5 结论和启示 |
(4)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三个维度:历史成就、时代意义和实践理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20年的历史考察与主要成就 |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历史考察 |
1. 第一阶段:2000—2009年 |
2. 第二阶段:2010—2019年 |
(二)西部大开发20年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
1.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西北地区人均GDP排名有所下降 |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工业化进程相对较短 |
3.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镇化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 |
4.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有所扩大 |
5.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效果有限 |
6.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仍基础薄弱 |
7. 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质量有待提高 |
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时代意义 |
(一)历史意义:深刻总结了西部大开发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凸显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瞻性、正确性和有效性 |
(二)理论意义:它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纲领性文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
(三)现实意义:对于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四)世界意义: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三、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践理路 |
(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
(二)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三)持续共建“一带一路” |
(四)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 |
(五)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六)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 |
(5)基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研究文献回顾 |
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 |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
(三)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依然较大 |
(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 |
(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
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变”与“不变” |
(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地方政府治理中的“不变” |
(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变” |
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地方政府有效治理机制框架 |
(6)改革创新是“十四五”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动力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东西部绝对差距依然较大 |
西部要增强紧迫感,力争与东部同步实现全面现代化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十四五”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迭代升级 |
(7)“一带一路”引领陕西发展新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介绍 |
二、研究现状 |
(一)西部大开发对陕西及西部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 |
(二)“一带一路”与陕西发展的关系。 |
(三)“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 |
(四)一体化与国际分工对区域发展的研究。 |
三、“一带一路”引领陕西转变发展方向 |
(一)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状况。 |
(二)“一带一路”引领陕西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
(三)“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成果。 |
四、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分析 |
(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 |
(二)分析方法。 |
(三)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
五、“一带一路”引领下陕西发展新格局和实施路径 |
(一)陕西发展新格局 |
1、陕西总体布局———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 |
2、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
(二)实施路径。 |
1、经济健康发展。 |
2、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
3、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4、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5、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
6、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四、科技促进西部大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循环格局下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机理效应论析[J]. 李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西部大开发20年人力资本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毛锦凰,刘金铭. 工业技术经济, 2022(01)
- [3]“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路径思考[J]. 张小瑛,赵夫鑫.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2020(00)
- [4]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三个维度:历史成就、时代意义和实践理路[J]. 郑嘉禹,沈蕾.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5]基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地方政府治理研究[J]. 闫建,黄可歆. 行政与法, 2021(07)
- [6]改革创新是“十四五”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动力要求[J]. 张倪. 中国发展观察, 2021(13)
- [7]“一带一路”引领陕西发展新格局研究[J]. 许铭芳,张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13)
- [8]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形成中城乡融合发展研究[D]. 黄珍.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9]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D]. 王建森.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10]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实施效应研究[D]. 刘慧玲.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