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电化学治疗61例的护理

宫颈癌电化学治疗61例的护理

一、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婵桢[1](2007)在《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电化学治疗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系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调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以观察在(5V,10C)的电化学治疗剂量作用后,阴极、阳极以及(5V,10C)电化学治疗作用后并添加了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阳极细胞与未经过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生长趋势的变化。噻唑兰染色法(MTT)比较以上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全细胞膜片钳模式测定经(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的细胞与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相比,其K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RT-PCR(逆转录PCR)测定经(5V,10C),(10V,10C),(10V,5C),(5V,5C)的电化学治疗剂量的作用后,阴极及阳极细胞与未经过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相比较,其钾离子通道蛋白基因KCNJ16,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ACNA1G,以及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LCN3mRNA的表达情况;半定量PCR(凝胶电泳成像分析法)测定并计算各电化学剂量阴极细胞及阳极细胞KCNJ16,CACNA1G,CLCN3mRNA的相对表达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控制时间影响因素后,(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组及阳极组,(5V,10C)电化学治疗后并添加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组及阳极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结果之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由生长曲线图可知,空白对照组随时间变化细胞数逐渐递增;(5V,10C)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组,细胞数随时间变化始终呈递减趋势,与其它三组区别明显;(5V,10C)电化学治疗后并添加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组及阳极组细胞数先减少,第三天后逐渐增加,最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生长趋势一致。(2)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到持续激活的外向钾电流。此类电流激活速度较快,失活速度很慢,具有外向整流特性,大约从0mV左右处开始出现可分辨的钾电流,之后,随着指令电压的阶跃攀升,通道开放逐渐增加,表现为外向电流值逐渐增大,故具有电压依赖性。经(5V,10C)电化学治疗剂量作用后的阴极及阳极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外向整流的钾通道被明显抑制,其中在钳制电压为10mv,20my,30my,40mv,50mv时,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离子通道电流强度均有下降,从Ⅰ—Ⅴ曲线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经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组Ⅰ-Ⅴ曲线下移。(3)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经电化学治疗(5V,10C)阴极及阳极,(10V,10C)阳极KCNJ16相对表达值相比,治疗后KCNJ16表达下降,差别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下降程度:(5V,10C)阳极>(10V,10C)阴极和阳极,差别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后二者之间的差别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经(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处CACNA1G相对表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无显着差异;(5C,10V)治疗后阴极,(10C,10V)治疗后阴极细胞组与对照组及其余各组细胞相比,CLCN3表达增高,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其中此2组间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该基因表达增高较后者显着,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该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细胞生长及抑制实验表明,(5V,10C)的电化学治疗能使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治疗后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能部分抵消了电化学对宫颈癌细胞的这种抑制作用。(2)、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引出外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电流,该电流在接受了电化学治疗后受到抑制,抑制趋势与电化学作用后细胞生长受限相附,因此认为电化学治疗可抑制外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这种抑止作用为电化学治疗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3)、电化学治疗到达一定剂量强度下,可以引起KCNJ16、CNCL3、CACNA1G的改变,其中,KCNJ16为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编码基因,其改变主要发生在阴极,与电化学的治疗机制相关;CACNA1G和CNCL3分别为T型钙通道的编码基因和容量调控氯离子通道的编码基因,在阴极处可有表达的升高,与电化学治疗的作用机制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白秀珍[2](1995)在《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30000)白秀珍1990年10月至1993年9月,我科对61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电化学治疗,现将其护理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治疗的61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分期为Ⅱb及Ⅱb以上的病例,全部经...

姚艳[3](2007)在《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在全球最常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临床上出现症状就诊的病人往往多为中晚期,根治性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模式。但是由于剂量限制因素,中晚期宫颈癌的预后较差,放疗失败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Ⅲ期以上的宫颈癌5年存活率仅为30%-50%。随着美国的国立癌症中(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于1999年2月向全世界宣布,肯定了同步放化疗结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放射治疗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已经逐步取代单纯放射治疗,成为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如何在急性、晚期放疗并发症允许的情况下,在增加肿瘤放疗的敏感性同时增加局部肿瘤放疗剂量,提高大直径肿瘤的无瘤生存率仍是今后研究的课题的方向。目的:超分割放疗结合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的制定及其可行性,以及该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2006年间在广西肿瘤医院妇瘤科首诊的45例Ⅲb期初治宫颈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放疗+化疗组(研究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化疗组(对照组)。研究组(24例)放疗采用超分割方法,1.2Gy/次,2次/天,间隔>6h,5天/周,在外照射达2周后(DT 24Gy)加行腔内照射(后装当天不行外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42Gy,7Gy/次。当外照射达36Gy时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55.2Gy,对照组(21例)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法,1.8Gy/次/天,5天/周,照3周后(DT 27Gy)加行腔内照射,盆腔中平面剂量达DT 30.6Gy后放射野中央挡铅,全盆外照射总剂量45Gy,腔内照射剂量、方法同研究组。总放疗时间是8-10周。病人因为节假日所延迟的放疗计划实施,治疗结束后需补加总剂量的10%-20%。放疗后4-5周同时开始介入化疗灌注药物:顺铂(DDP)100mgd1+长春新碱(VCR)lmg d1-d3+博莱霉素(BLM)30mg d1-d3,每三周重复一次,连用2个疗程。治疗中阴道镜下动态观察宫颈肿物的变化,记录外照射完肿瘤的消退情况和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对治疗后的早期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评价。结果:①在外照射结束时发现,研究组:肿物完全消退有14例,局部呈小糜烂或小菜花状有10例,菜花或空洞无明显改变有0例。对照组:肿物完全消退9例,局部呈小糜烂或小菜花状有7例,菜花或空洞无明显改变有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tail=0.017)。②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菜花型肿物对放疗最敏感,而空洞型肿物对放疗最不敏感,菜花型肿物和糜烂型肿物脱落时间相似,而空洞型肿物改变在常规放疗组中普遍比超分割组晚1周左右。③早期毒副反应按RTOG/EORTC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评分为2-3分,在严密的对症处理后,均能完成全程治疗。两组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骨髓抑制为Ⅰ-Ⅱ度,直肠反应发生率、膀胱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毒副反应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18,P=0.130)。研究组急性毒副反应发生时间普遍比常规组早,且粘膜反应发生较重。④在外照射结束后,研究组能较好的提高局部肿瘤消退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tail=0.017)。虽然近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3,P=0.135),研究组有希望提高总体生存率,无瘤存活率和盆腔局控率。⑤随访时间是11-27个月(从放疗开始之日起),至截止日期共死亡6例,研究组1例(4.17%)死亡(局部未控),1例(4.17%)已出现远处转移(双肺转移):对照组4例(19.05%)死亡(局部未控),1例死亡(4.17%)全身转移,2例(9.52%)已出现局部复发。6例死亡病人和3例复发转移病人均是40-42岁的生育期妇女,两组老年患者的预后都较好。⑥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绘制1年生存率曲线(见图4)和总体累计生存率曲线(见图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P累=0.212)。结论:超分割放疗结合同期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安全有效,虽急性毒性反应发生早且较重,但患者均能耐受,后期反应组织损伤无增加。是否有提高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李雪梅[4](2012)在《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卫生工作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系统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但是,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居民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需要,农村居民疾病负担比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困扰着相当地区的农村居民,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医疗环境,让农民能够踏实地用得上经济有效的卫生技术和诊疗手段是解决当下农村卫生问题的关键。因此,为农村地区提供符合当地需求、安全、有效、可接受性强、经济适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卫生适宜技术日益受到社会关注。200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依靠卫生科学技术进步,研究农村卫生技术需求,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和科技工作方针,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2009年我国新医改方案再次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服务”。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研制了一大批卫生技术,并加入到了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的清单,如何在众多的卫生适宜技术中选择出适合于不同地区的技术,使之切实服务于我国农村居民、真正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是该计划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需求性是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和筛选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后继技术推广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评估和筛选适合于我国农村基层推广应用的卫生技术,首先必须了解项目推广地区的卫生需求情况,这是保证筛选出农村地区真正急需、可行、适宜、有效的卫生技术的必要和首要步骤。由此,课题组首先进行了农村基层卫生需求调查研究,为卫生技术的进一步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参考。在充分了解农村基层卫生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科学评估是确保筛选结果准确的必要步骤。本研究在选择卫生适宜技术评价方法时,首先选用了国际上公认的“金标准”—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对各项卫生适宜技术逐一进行系统综述评价,以期形成完整的系统综述。基于我国农村基层医疗环境和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特点,我们发现单纯依靠“金标准”-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全部卫生适宜技术,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选择综合评分法进行卫生技术评估,选用的指标体系为应用较为成熟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卫生适宜技术中包括相当一部分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由于这一类技术主要是通过防治网络的建立或健康宣传等手段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其技术特性等指标不易量化,因此,不适用于依据指标体系的评价方式,目前,对于这一类技术缺乏可参照的评价方法,通过理论考证和专家咨询,本研究设计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对这一类疾病综合防治策略类技术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在充分考虑地方卫生需求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卫生技术评估结果,拟定适合于各项目的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为根据需求研制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遴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服务。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明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研制综合性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提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形成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在对农村基层卫生适宜技术需求展开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的具体方法对我国农村适宜技术进行一系列评估筛选综合研究。主要研究范围为河南省、宁夏地区和山东省,主要研究对象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第5至7批卫生适宜技术。(1)农村卫生需求调查本研究参考2005年各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7个项目省中抽取项目实施较好的宁夏、河南两省为调查范围,在每个省中抽取两个示范县。基线资料由总课题组统一提供,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随机抽取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主要为基线调查表和卫生适宜技术需求调查表,采取提前通知医院组织医生,调研员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对符合条件的医生统一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资料的分析主要为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统计推断,建立Microsoft Access2003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根据研究目的,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10对诊疗困难的疾病进行分类。(2)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系统综述评价的方法具体评价第5至7批共20项适合做系统评估的卫生适宜技术,通过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等方法确定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和证据质量评价标准。数据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Meta分析,诊断性试验使用Meta-disc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以及拟合sROC曲线等指标合并统计量;干预性试验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在进行合并统计量时,分别采用加权均数差和相对危险度、比值比。(3)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河南和宁夏地区作为具体研究范围,每个项目省根据经济发展条件抽取2-3个县(或县级市),选取当地卫生医疗机构选取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业务骨干和专家,原则上是相应科室的全部资深专家(从医年限5年以上。主要调查工具包括专家基本情况表及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价表,选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将本次待评价的卫生适宜技术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和公共卫生技术六个具体类别,具体赋值办法为集中组织专家、单独直接赋值。将录入的卫生技术单个指标评分数据库由Epidate数据格式转变为Visual FoxPro格式,同时建立卫生技术评分和评价指标数据库表,编写相应的Visual FoxPro程序,获得每一个专家对各项卫生技术间的综合评价,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类技术的综合评价值,逐一计算各项技术的综合平均得分,按照各项技术的综合得分值对卫生技术按照类别进行统一排序。(4)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专家的选择采取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抽取的访谈人员推举对该研究有经验的其他专家加入访谈。访谈方式主要采取调查人员与指定专家一对一地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的具体模式。访谈内容和访谈提纲均提前通过专家咨询或小组讨论一致通过。访谈具体内容由各组访谈人员整理成册,统一编码,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结合对访谈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充分了解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通过调查明确了县乡村主要健康问题、供方卫生技术需求和常见病技术需求;通过有技术需求疾病和纳入本研究的卫生适宜技术做归类对比,发现本次评估筛选的技术能够满农村常见病卫生需求,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的方向正确,能够在需求性的基础上评估筛选卫生适宜技术;部分地区存在潜在的、未得到满足的卫生技术需求,如职业病、精神类疾病。2)通过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估方法,对待评卫生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结合卫生需求调查结果和各地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提出各项目地拟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3)形成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以系统综述、综合评分和定性评价为具体步骤的综合性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并提出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政策建议。4)各种评估方法研究结果:①本研究所涉及的二十项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综述评价结果总体情况不佳,能够最终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技术共计3项;能进入Meta分析具体实施环节分析得出部分关于效果等方面结论但是无法完成全部步骤的技术共计5项;经文献检索和文献质量评分无法进入Meta分析程序,但是能够得出部分结论的技术为7项;因无文献支持而无法进行分析的技术为5项。可见由于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自身特点和Meta分析的具体要求,仅应用Meta分析一种方法无法对所有项目进行评估,必须寻找其他评估方法互为补充、互为参考。②各项技术分值相差不大,三个项目省分值较高或较低的技术具有共性(诊疗疾病的患病率较高或较低);综合各地区评分结果,内、外科技术的赋值结果分布最为接近(准确度较高);综合分值较高的技术与卫生需求调查中诊治常见病技术或急需的技术类别高度一致。③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受认可程度高;部分卫生技术所包含的治疗方案较陈旧、所需药物基层难以获得、技术要求操作水平高于基层医疗机构所能达到的水平,不宜推广;大多数技术推广存在困难,最主要为人员配置和资金不足;获得每项定性评价技术的推广结论和建议。结论与政策建议1.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卫生技术的筛选本研究建立了以卫生需求为基础的综合性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方法,针对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卫生适宜技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法、综合评分法和定性访谈法,几种方法互为补充,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可行、系统全面,能够为我国农村真正筛选出适宜的卫生技术。2.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均能在本次评估的技术清单中找到,而本次评估筛选出来适合推广的技术基本上涵盖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范围,说明目前我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要求。3.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存在的不足本研究通过农村卫生需求调查,以及对卫生部面向农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第二轮计划第五至七批共37项西医范围的卫生适宜技术进行系统综述评价、综合评分和访谈研究,发现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和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部分卫生适宜技术本身存在不足(2)现有技术适用范围区分有待明确(3)卫生适宜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基层卫生需求(4)部分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适宜性差(5)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建议(1)重视和增加卫生适宜技术理论研究,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文献质量鼓励基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展开对适宜技术的理论研究,着重对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具体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并整理成高质量的文章,提高卫生适宜技术的文献质量,为科学地评价技术特点,以及技术的开展和终止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2)建立健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制定标准建立卫生适宜技术制定标准,根据农村卫生需求,制定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需要注意尽量使用农村地区可及的设备和药品。(3)完善技术对于适用范围规定,根据需求增加技术种类针对不同基层卫生机构的特点和技术需求,将适宜技术明确区分为适于县级医疗机构、适于乡镇卫生院和适于村卫生室等级别,因地制宜,不但有利于完善筛选体系,也提高推广应用的效率。同时,根据农村地区卫生需求,增加针对如职业病、精神疾病等病种的诊疗新技术,同时增加慢性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4)政府增加支持力度增加政府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度,从经济、人员和组织协调三个方面分别给予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和便利,才能真正保证卫生适宜技术真正适用于农村基层,保证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邱静梅[5](2010)在《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类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提供当地需求、安全、有效、经济、医患双方可接受、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卫生适宜技术日益被社会所关注。2008年,《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坚持依靠卫生科学技术进步,研究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加强面向农村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是全面贯彻我国卫生和科技工作方针,促进卫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2009年,卫生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因此,分析卫生适宜技术需求、评价卫生适宜技术临床效果对于了解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筛选推广卫生适宜技术,发展基层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是评价卫生部第二轮“十年百项计划”第5-7批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河南、宁夏2省农村地区的西医卫生适宜技术需求。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第5-7批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临床效果;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西医卫生适宜技术需求,共调查河南省长葛、新密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中宁2省4县19个乡镇、230名县级医院医生、144名乡镇卫生院医生,248名村医。定性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定量资料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χ2验、Meta分析。主要结果:(1)卫生部第5-7批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技术效果评价缺少足够的文献支持并且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较低,其中23项技术纳入的文献数量低于5篇,28项技术的纳入文献中质量等级评定为“A”的文献数量为0,只有1项技术的结论强度评定为“强”。(2)两省常见病及诊治困难疾病均以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在河南省,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胃肠道疾病(溃疡、炎症)、新生儿疾病、高血压、哮喘、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妊娠合并症、慢性盆腔器官炎症10种疾病;在宁夏自治区,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新生儿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慢性盆腔器官炎症6种疾病。(3)河南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主要需求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哮喘、新生儿窒息、慢性胃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6种疾病的治疗技术;宁夏自治区主要需求心脏病诊治技术以及慢性盆腔器官炎症的诊断技术。(4)推广时间短、缺少配套的医疗设备及药品是制约2省已推广卫生技术扩大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特别在宁夏地区,“药品三统一”政策限制了部分推广技术所需的药品,是医生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推广技术清单中,缺少针对职业病(主要包括尘肺、矽肺、职业中毒等)、精神疾病的诊治技术。(5)影响西医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推广需要投入的资金、适宜技术引入对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医务人员是否充足等。结论与建议:(1)增加文献数量、提高证据质量,不断完善适宜技术系统评价的结论(2)增加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治技术种类,适当筛选纳入常见职业病和社会病的诊治技术(3)加强医生对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认知,增加培训机会(4)为西医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杨海江[6](2008)在《南、北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恶性肿瘤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肿瘤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预计2020年,全世界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例,死亡1000万例,其中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回顾10余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情况,在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进步,特别是在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及中医药减毒增效方面取得了肯定疗效。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机体发病不仅与机体自身状态有关,更与外在环境有很大联系。其中主要与季节、气候、地域关系密切。为了给不同地域的临床医师提供中医药治疗肺癌的辨证参考,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更好的发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优势。本课题分别在南北两地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南北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发展变化初步规律。研究方法:本课题通过回顾性文献分析及不同地域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不同地域NSCLC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并且跟踪观察,记录NSCLC患者手术、化疗、放疗、对症支持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NSCLC中医证候随治疗方法变化的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地域患者证候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季节的变化,发现不同地域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1)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随着病情程度的发展,患者的证候类型发生变化,虚实夹杂证愈加复杂,虚证的程度逐渐加深,从伤及脾肺逐渐伤及肝肾等脏腑,由伤及气血逐渐伤及机体阴阳。(2)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不大。(3)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在诸治疗方法之中,化疗对证候类型的影响最大,化疗后气虚痰湿证型明显增多,在接受手术和其他疗法患者中,治疗前后各证候类型所占比重变化均不大。在手术者中,北方组气虚痰湿证型所占比例低于南方组,而脾肺气虚证型所占比例则明显高于南方组;在化疗患者中,北方组气阴两虚证型所占比例商于南方组,气虚痰湿、气虚痰热、阴虚痰热、气虚痰瘀、肺热痰瘀证型所占比例低于南方组;在其他治疗方法中,北方组气阴两虚证型所占比例高于南方组,气虚痰瘀、气虚痰热、肺热痰瘀证型所占比例低于南方组。(4)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气虚痰热、阴虚痰热证型主要在春、夏、秋出现:气虚痰瘀、气阴两虚在夏季占比较低,气虚痰湿在夏季占比较高;脾肺气虚证型在冬春两季所占比重高于夏秋两季。气虚痰热证在北方组夏季占比最高,南方组三季分布较均匀;南方组各季的气虚痰湿证型所占比例均高于北方组;结论:总之,肺癌是在机体气血阴阳等物质匮乏的基础上,或因禀赋、或因六淫、或因饮食、或因邪毒,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不布,生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形成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又由于患者体质的差异,以及季节、气候、地域性的影响等,导致该病的证候病机在不同的地域变化更加复杂。因此,在治疗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更好的发挥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优势。本课题探讨了南北方NSCLC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初步规律,为临床施治提供了有实践价值的理论基础。

任建萍[7](2010)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建立一套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实际应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研究基地开展实证评估,以便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程度,也为探讨我国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和分析卫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和综合评价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立研究框架和结构;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讨论、专题小组访谈、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百分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系数;利用现场调研、熵值法和Topsis法等方法对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技术需求、推广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开展了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Cronbach’s alpha)系数、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的检验;运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加权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四种方法对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以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县为评价对象,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开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通过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访谈等方法,从结构指标、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每个一类指标按照不同层次分为三级。(2)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9个指标,其中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结构指标包括政府支持、组织管理2个二级指标以及6个三级指标;过程指标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推广长效机制4个二级指标以及13个三级指标;结果指标包括技术服务利用、疾病诊治效果、供方服务能力、患者受益程度和满意度5个二级指标以及16个三级指标。(3)通过专家咨询、AHP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每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结构指标权重0.2680、过程指标权重0.3134、结果指标权重0.4186。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397、0.1283、0.0819、0.0788、0.0783、0.0744、0.0851、0.900、0.0787、0.0851、0.0797。2.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评估分析调查(1)通过现场调查基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获得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技术需求情况。(2)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对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效果开展评价;(3)通过现场调查和访谈,采用熵值法、Topsis法对5个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县开展患者、卫生技术人员满意度评价。3.实证分析(1)对指标体系二级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3个公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6.080%。因子1受变量技术选择和技术培训等的影响,可看作是“过程指标”;因子2受变量组织管理和政府支持的影响,可看作“结构指标”;因子3受“满意度”和“疾病诊治”的影响,可看作“结果指标”。结果显示因子分析的结果与一级评价指标预设的指标相近,表明指标体系设计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在结构基本稳定。(2)计算克朗巴赫α系数反映指标的内在信度。二级指标的克朗巴赫a标准值为0.831,三级指标的克朗巴赫α标准值为0.928,a值均大于0.7,指标的信度较高。(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评价地区分成好、中、差三类较为合理,方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三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意义(P<0.05),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4)运用加权累加综合评分法、加权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四种评价方法,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进行综合评价,验证评价指标的稳定性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各种评价方法结果趋同,说明了所筛选出的评价指标能用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评价。结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相关建议:1.本研究采用Delphi专家咨询和专题小组讨论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合理,评价内容完整。2.指标体系构建在专家评判的基础上,采用AHP和百分权重法计算指标权重,确保了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实证分析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结果可信。4.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也说明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用于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效果的评价。5.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推广模式影响推广的效果。6.根据卫生适宜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形成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保证技术推广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本研究在卫生技术评价、卫生服务评价和综合评价理论基础上,基于多那比迪安(Donabedian)提出的三维内涵的管理评价理论: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评价模式,首次建立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结构、过程及结果三位一体的的结构模型。2.第一次采用科学的方法较为系统、全面地验证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弥补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使指标体系的建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学基础。3.本课题研究现有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综合效果,建立评价模型并开展实证评估,将为我国开展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提供借示范鉴经验,对建立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卢言琪[8](2010)在《加味生脉散配合放疗治疗气阴两虚型NSCLC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配合放射治疗,治疗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患者。两组均给予放射治疗,在放疗开始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加味生脉散汤药。观察两组患者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 21-1)的变化情况以及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反比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KPS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升高,对照组KPS评分治疗后反比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KPS评分明显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EA.CYFRA 21-1均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但是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毒副反应积分低,两者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加味生脉散可以改善NSCLC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提高晚期NSCLC患者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减轻放射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二、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感谢
主要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宫颈癌临床治疗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1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1.1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及相关适应症和禁忌症:
        1.2 宫颈癌手术范围的确定及临床价值
        1.3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及它们的优缺点
        1.4 宫颈癌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和预防措施
        1.5 几种特殊情况的手术处理
        1.5.1 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及临床价值
        1.5.2 合并妊娠的宫颈癌手术处理及临床价值
        1.5.3 复发宫颈癌的手术处理及临床价值
        1.6 宫颈癌手术中的前哨淋巴结
        1.6.1 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6.2 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方法
        1.6.3 前哨淋已结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1.7 腹腔镜在宫颈癌手术中的运用现况
        1.7.1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和子宫广泛切除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7.2 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的主要术式
        1.7.3 腹腔镜下淋巴结和子宫广泛切除术的手术模式
        1.7.4 宫颈癌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应用现况.
        1.7.4.1 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
        1.7.4.2 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1.7.4.3 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应用
        1.7.4.4 探讨宫颈癌手术分期
        1.8 保留膀胱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手术
        1.8.1 术式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1.8.2 手术的运用及临床价值
        1.9 影响手术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2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2.1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概况
        2.2 宫颈癌放射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2.2.1 宫颈癌单纯放疗
        2.2.2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联合
        2.2.2.1 术前放疗
        2.2.2.2 术后放疗
        2.2.2.3 注意问题
        2.2.3 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结合
        2.2.4 放射治疗与手术和化疗的联合治疗
        2.2.5 放射治疗与热疗结合
        2.2.6 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结合。
        2.3 宫颈癌放疗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价值
        2.3.1 宫颈癌的传统外照射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运用价值
        2.3.2 宫颈癌的传统腔内放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运用价值
        2.3.3 宫颈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2.3.3.1 三维适形放疗
        2.3.3.2 调强放疗
        2.3.4 子宫颈癌的非常规放射治疗
        2.4 影响放射效果的因素
        2.4.1 放射源
        2.4.2 年龄
        2.4.3 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
        2.4.4 临床分期
        2.4.5 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
        2.4.6 感染
        2.4.7 乏氧现象
        2.4.8 局部肿瘤体积与类型
        2.4.9 减少宫体复发措施
        2.4.10 危险器官并发症的影响
        2.5 放射治疗付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3 宫颈癌的化疗
        3.1 宫颈癌化疗的原理
        3.2 宫颈癌化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3.3 主要方案、时机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3.3.1 放疗同时合并化疗的方案
        3.3.2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
        3.3.3 复发性宫颈癌的化疗
        3.4 全身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3.5 介入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3.6 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3.7 放疗后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3.8 宫颈癌放化疗同步的应用及价值
        3.9 宫颈癌化疗毒付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4 宫颈癌的电化学治疗
        4.1 电化学治疗的主要原理
        4.1.1 生物闭合电路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4.1.2 生物闭合电路与电化学治疗
        4.1.3 PH与与电化学治疗
        4.1.4 电离子迁移与电化学治疗
        4.1.5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4.1.6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4.1.7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4.1.7.1 形态学改变的特征
        4.1.7.2 形态学改变的机理
        4.1.8 电化学治疗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4.1.9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4.2 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意义
        4.3 影响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疗效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5 膜片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运用
        5.1 膜片钳技术概要
        5.2 膜片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运用及价值
        5.2.1 细胞膜钾通道与肿瘤的关系
        5.2.2 其他离子通道与肿瘤的关系
    6 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生物学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项目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电化学治疗及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宫颈癌细胞生长及抑制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来源
        2.2 宫颈癌细胞系,复苏、传代和冻存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剂来源及配制
        2.2.3 具体实验步骤
    3 电化学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活细胞计数法)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仪器
        3.3 具体实验步骤与实验分组
        3.4 统计学方法
    4 宫颈癌细胞抑制率的测定(MTT法)
        4.1 实验原理
        4.2 仪器设备及试剂
        4.3 具体实验布置
        4.4 生长抑制率计算
        4.5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电化学作用后连续7天宫颈癌细胞计数及细胞生长曲线
        5.2 电化学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6 讨论
第三章、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细胞前后K离子通道的变化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溶液配制:
        2.4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流程
        2.4.1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
        2.4.2 膜片钳记录实验操作流程:
        2.4.2.1 电极的拉制与处理
        2.4.2.2 玻璃微电极的灌充
        2.4.2.3 形成高阻抗封接
        2.4.2.4 参数补偿
        2.4.2.5 电压钳制与电流的记录
    3 结果
        3.1 外向钾电流通道特性的研究,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电流的特性
        3.1.1 原始电流曲线
        3.1.2 I-V曲线(电流-电压曲线)
        3.2 电化学治疗对外向整流钾通道的作用
        3.2.1 原始电流曲线的记录
        3.2.2 电流电压曲线的改变
        3.3 K离子通道变化与细胞生长曲线之间的关系:
    6 讨论
第四章、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K离子,Ca离子Cl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来源:
        2.2 电化学体外治疗分组及方法
        2.3 肿瘤细胞RNA提取
        2.3.1 实验原理
        2.3.2 仪器设备及试剂的来源和配制
        2.3.3 提取RNA前各种实验用品的特殊处理
        2.3.4 具体的实验步骤
        2.3.5 结果判断
        2.4 cDNA合成
        2.4.1 实验原理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试剂
        2.4.4 具体实验步骤
        2.5 肿瘤细胞中KCNJ16、CACNA1G和CLCN3表达检测(RT—PCR法)
        2.5.1 实验原理
        2.5.2 仪器设备
        2.5.3 试剂来源及配制
        2.5.4 器皿去RNA酶处理
        2.5.5 引物设计,合成及处理
        2.5.6 PCR反应体系组成及步骤:
        2.5.7 PCR反应条件
        2.5.8 PCR产物电泳
        2.5.9 结果处理
    3 结果
        3.1 KCNJ16基因在不同剂量电化学治疗后表达情况
        3.2 CACNA1G基因在不同电化学治疗剂量中表达情况
        3.3 LCCN3基因在不同剂量电化学治疗后表达情况
        3.4 各电化学剂量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见
    4 讨论
        4.1 钾离子通道
        4.2 钙离子通道
        4.3 氯离子通道
参考文献

(3)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中英文对照及缩写词表
第一章 前言(文献综述)
    1.子宫颈癌的概述
    2.子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2.1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适应证和方法
        2.1.1 子宫颈癌的外照射放疗
        2.1.2 子宫颈癌的腔内照射放疗
        2.1.3 放疗总剂量和治疗时间
        2.2 放疗治疗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改进
        2.2.1 腔内放疗技术的发展
        2.2.2 体外照射的发展
        2.2.3 放射野的延伸
    3.早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状况
        3.1 术前放射治疗状况
        3.2 术后放射治疗状况
    4.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状况
    5.复发转移宫颈癌的治疗
    6.子宫颈癌的非常规放射治疗
        6.1 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6.2 子宫颈癌的超分割放疗
        6.3 子宫颈癌的加速分割放疗
        6.4 子宫颈癌的加速超分割放疗
        6.5 子宫颈癌的大分割放疗
        6.6 宫颈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7.宫颈癌的化学治疗
        7.1 新辅助化疗
        7.1.1 新辅助化疗药物、方案及给药途径
        7.1.2 动脉插管新辅助化疗
        7.2 同步放化疗
        7.2.1 同步放化疗的药物和方案:
    8.放疗后化疗
    9.放疗后局部复发宫颈癌的治疗
    10.热疗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
    11.电化学治疗的应用
    12.低氧放疗的应用
    13.激光治疗的应用
    14.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
    15.基因治疗的初步探讨
    16.本研究的前期工作基础、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研究
    1.前言
    2.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本组临床资料
        2.1.1 入组条件
        2.1.2 一般资料
        2.1.3 分组方法
        2.1.4 分期方法
        2.1.5 放疗前临床检测
        2.2 放射治疗方案
        2.2.1 体位固定和摆位方法
        2.2.2 放射野的设计
        2.2.3 放射治疗仪器
        2.2.4 放射治疗的具体计划
        2.2.5 实施照射方案
        2.3 同期介入化疗
        2.4 放疗前准备
        2.5 放疗中的处理
        2.6 放疗后的处理
        2.7 观察指标
        2.8 疗效评价
        2.8.1 疗效评价标准
        2.8.2 急性放射毒性反应评分
        2.8.2.1 一般周身反应及其处理
        2.8.2.2 胃肠道反应及处理
        2.8.2.3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2.8.2.4 急性放射性膀胱炎
        2.8.2.5 皮肤反应
        2.8.2.6 血细胞反应
        2.8.3 评价方法:
        2.8.4 补加方法:
        2.9 随访及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早期毒副反应
        3.2 近期疗效:
        3.3 外照射完肿瘤的消退情况
        3.3.1 阴道镜观察宫颈肿物变化情况:
        3.3.1.1 宫颈癌类型与消退的关系
        3.3.1.2 肿瘤血管的动态变化
        3.3.1.3 阴道壁的改变
        3.4 随访情况及累积生存率:
    4.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的综述:
彩图

(4)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卫生适宜技术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和内容
    4 论文篇章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卫生技术评估
        1.1 卫生技术评估类型
        1.2 卫生技术评估理论和研究进展
        1.3 卫生技术评估的基本步骤
        1.4 主要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2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研究现状
        2.1 我国农村卫生技术需求研究现状
        2.2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现状
第三章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 本研究总体框架
    2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农村卫生需求调查
        2.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
        2.2.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
        2.2.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2.2.3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法
        2.3 拟定项目示范地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3 质量控制
        3.1 设计阶段
        3.2 调查阶段
        3.3 调查后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1 农村卫生技术需求
        1.1 县乡村主要健康问题
        1.2 卫生服务提供者卫生技术需求
        1.3 主要常见病卫生技术需求
    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
        2.1 卫生技术系统综述评价总体结果
        2.2 治疗技术和诊断技术系统综述评价示例
    3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3.1 筛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基本步骤
        3.2 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基本情况
        3.3 卫生技术评分资料分析
    4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
        4.1 访谈专家基本情况
        4.2 具有可比性的访谈指标
        4.3 卫生技术访谈结果分析
    5 本章小结
        5.1 卫生需求调查小结
        5.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循证医学系统综述评价小结
        5.3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小结
        5.4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小结
    6 各示范地拟推广应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清单
第五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1 方法学讨论
        1.1 研究整体设计和构思
        1.2 农村卫生需求调查设计
        1.3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1.4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设计
    2 对主要结果的讨论
        2.1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需求现状
        2.2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循证医学研究
        2.3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综合评分
        2.4 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定性评价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3.1 结论
        3.2 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来源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南、北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第一节 肺癌流行病学概况
    第二节 肺癌的危险因素
        一、吸烟
        二、空气污染
        三、职业因素
        四、肺部既往疾病史
        五、遗传易感性
        六、营养、饮食因素
        七、其他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肺癌的诊断进展
        一、影像学检查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三、经皮肺细针穿刺活检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五、细胞学检查
        六、B超检查
        七、免疫学、血清学及其他诊断
    第四节 肺癌的治疗进展
        一、外科治疗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药物治疗
        四、靶向治疗
第二章 中医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第二节 肺癌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肺癌的辨证治疗
        一、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二、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地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广州地理概况
    第三节 保定地理概况
第四章 临床调查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步骤
        一、系统文献分析及证候调查表设计
        二、诊断标准、辨证参考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三、观察方法及内容
        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第五章 南北方汇总病例证候情况
    第一节 临床观察病例一般资料
    第二节 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一、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二、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三、小结: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的变化
    第三节 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一、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二、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三、小结: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
    第四节 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一、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类型
        二、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
        三、小结: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第五节 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
        一、治疗前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
        二、治疗后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
        三、小结: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
    第六节 总结
        一、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的变化
        二、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类型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
        三、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四、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类型与季节的关系
第六章 南、北方证候类型的对照研究
    第一节 南、北方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关系对照研究
        一、南、北方治疗前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二、南、北方治疗后证候类型与临床分期关系
    第二节 南、北方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关系对照研究
        一、南、北方治疗前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关系
        二、南、北方治疗后证候类型与病理类型关系
    第三节 南、北方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关系对照研究
        一、南、北方治疗前证候类型:
        二、南、北方治疗后证候类型与治疗方法关系
    第四节 南、北方证候类型与季节关系对照研究
        一、南、北方治疗前证候类型与季节关系对照研究
        二、南、北方治疗后证候类型与季节关系对照研究
第七章 南、北方各证候类型相关症状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一节 南、北方各证候类型中有重要判别意义的症状分析
    第二节 总结
第八章 讨论
    第一节 证候随临床分期变化的规律
    第二节 证候随治疗方法变化的规律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第三节 证候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第四节 南、北方各组证候病机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3. 指标体系研究的方法学基础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 资料收集
    4.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初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1.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
        1.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4 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二部分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现场评估调查
        2.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技术需求
        2.2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应用效果
        2.3 适宜技术推广满意度评估
    第三部分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3.1 实证研究现场调查及数据收集
        3.2 指标体系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检验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讨论与建议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件1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B04 示范县、乡卫生机构适宜技术需求调查表
附件3 B05 样本村卫生室基本情况与技术需求调查表
附件4 P01表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登记表
附件5 P02 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被培训人员登记表(封面)
附件6 表S0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服务使用登记表(封面)
附件7 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患者调查表
附件8 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卫生技术人员调查表
附件9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件10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附件11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标准

(8)加味生脉散配合放疗治疗气阴两虚型NSCLC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肺癌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肿瘤的辨证与辨病
        1.4 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法
        1.5 现代进展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肺癌认识与研究进展
        2.1 病因
        2.2 病理学
        2.3 NSCLC的分期
        2.4 外科治疗
        2.5 化疗
        2.6 生物治疗
        2.7 癌基因治疗
        2.8 其他技术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及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及一般情况
        1.2 诊断标准
        1.3 选择标准
    2. 可比性分析
        2.1 病例分布
        2.2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2.3 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
        3.2 治疗组
    4.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2. 生活质量评定
    3. 毒副反应
    4.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的变化
讨论
    1. 加味生脉散方药分析
        1.1 中药分析
        1.2 方剂分析
    2. 加味生脉散治疗NSCLC气阴两虚型的现代药理学依据
        2.1 人参
        2.2 麦冬
        2.3 五味子
        2.4 生黄芪
        2.5 生苡仁
        2.6 仙鹤草
        2.7 杏仁
        2.8 百合
        2.9 桔梗
    3. 实验结果讨论
        3.1 中医症候改善情况
        3.2 生活质量评定
        3.3 毒副反应出现情况
        3.4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的变化
    4. 问题与展望
        4.1 存在的问题
        4.2 展望
    5. 结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四、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D]. 刘婵桢. 广西医科大学, 2007(09)
  • [2]61例子宫颈癌电化学治疗的护理[J]. 白秀珍. 实用护理杂志, 1995(01)
  • [3]超分割放疗加同期化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研究[D]. 姚艳. 广西医科大学, 2007(10)
  • [4]我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评估筛选研究[D]. 李雪梅. 山东大学, 2012(12)
  • [5]农村西医卫生适宜技术的系统评价和需求分析[D]. 邱静梅. 山东大学, 2010(09)
  • [6]南、北方非小细胞肺癌证候病机规律研究[D]. 杨海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7]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综合评价研究[D]. 任建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8]加味生脉散配合放疗治疗气阴两虚型NSCLC临床疗效观察[D]. 卢言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宫颈癌电化学治疗61例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