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病毒致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Friend病毒致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一、Friend病毒诱发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兵[1](2020)在《GPS2通过稳定EKLF促进红系分化》文中研究指明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为具有功能的红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细胞事件,如谱系决择、形态结构改变、细胞代谢变化以及周期调控等。红系分化过程受到细胞外信号、细胞内转录调控以及染色质组表观遗传变化等的协同调控,其调控异常往往会导致贫血、白血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红系分化调节机制对认识细胞分化调控过程及红系分化失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GATA-1(GATA binding protein 1)、EKLF/KLF1(Erythroid Krüppel-like factor)等转录因子在红系分化调控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多种蛋白质通过影响它们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相互作用、DNA结合及转录活性等参与红系分化调控。GPS2(G protein pathway suppressor 2)是一种广泛参与炎症、代谢、免疫的多功能蛋白质,它在红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采用GPS2敲除小鼠模型及人原代CD34+细胞模型研究了GPS2在红系分化中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GPS2通过稳定EKLF蛋白在红系分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种新的红系分化调节因子。主要结果包括:1.Gps2-/-小鼠E12.5胚胎呈现发白、肝脏小等典型胚胎造血发育障碍表型。Gps2-/-小鼠E12.5胚胎肝脏总细胞数及Ter119+细胞明显减少。流式分析和瑞氏吉姆萨染色结果表明GPS2缺失导致小鼠胚胎红系发育不良,其特征符合红系终末分化障碍的表型。2.对CD34+细胞体外红系诱导,GPS2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在CD34+细胞中下调GPS2表达导致诱导红系分化障碍,表现为CD71+GPA+细胞亚群及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比例降低、红系成集落能力下降、红系相关基因表达下调及G0/G1期阻滞等异常;GPS2下调的CD34+细胞也在移植小鼠体内表现为红系分化的障碍。这些证据进一步证明了GPS2调控红系分化的作用,并说明这种作用可能在人类红系分化调控中同样重要。3.GPS2能够和EKLF发生相互作用,抑制蛋白酶体对EKLF的降解,从而提高EKLF稳定性,但GPS2并不改变EKLF泛素化水平。在鼠红白血病细胞(MEL)细胞和人脐带血CD34+细胞中的结果显示,GPS2促进红系分化依赖EKLF,但并不依赖NCOR1(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1)。缺失NCOR1结合结构域(aa1-110),GPS2依然能够促进红系分化;而缺失EKLF相互作用结构域(aa111-150),GPS2促进红系分化效应丧失。回补EKLF能够挽救敲低GPS2导致的红系分化的阻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了GPS2结合在EKLF aa191-230区域,该区域是一段物种间高度保守区域,对于EKLF自身稳定性至关重要,该发现有可能为EKLF突变导致的造血失调提供合理的解释。EKLF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红系转录因子,其敲除或突变可导致严重的红系分化障碍。EKLF的功能受到多种方式的调控,但其蛋白质稳定性的调控,特别是稳定性与红系分化的关系还少见报道。近年来,EKLF与人类红系分化障碍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EKLF的多种突变体在不同的疾病被发现,其中一些突变体显着影响了细胞内EKLF的蛋白质水平。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发现了一种新的红系分化调节因子,并为揭示与EKLF相关的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宋佳蕾[2](2019)在《天然产物flavaglines对红白血病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li-1是ETS转录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癌症的起始和进程,包括:无限增殖、造血作用、基因组不稳定性、抑制凋亡和阻滞分化,其不正常表达或易位能诱导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尤为重要是,已有研究证据表明Fli-1调控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分化,高表达Fli-1的免疫细胞其微环境有助于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扩增。因此,本研究课题基于Fli-1作为一个抗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从天然产物提取物来源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Fli-1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并采用红白血病细胞和F-MuLV诱导的红白血病小鼠模型对其进行抗红白血病活性的初步评价。经过筛选,本研究获得一组在体内外均具有显着抗红白血病活性的flavagline类化合物4′-demethoxy-3′,4′-methylenedioxy rocaglaol(A1544)和rocaglaol(A1545);进一步从诱发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分化等方面阐明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红白血病的抑制作用,并解释其中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A1544和A1545抑制肿瘤活性上的表现:A1544和A1545抑制了高表达Fli-1细胞株CB7、HEL、Daudi、MM1.S和RPMI8226的增殖作用。我们发现A1544和A1545阻滞小鼠和人红白血病细胞细胞周期由G0/G1期向S期的转化。在红白血病小鼠模型中,A1544和A1545延缓了红白血病小鼠的发病进程。(2)Fli-1敲减的HEL、Daudi、MM1.S和RPMI8226细胞生长增殖受到抑制,Fli-1沉默HEL细胞株出现凋亡现象。A1544和A1545在转录后水平抑制Fli-1的表达,A1544和A1545能通过下调Fli-1表达抑制红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3)A1544和A1545降低了红白血病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A1544和A1545导致细胞凋亡可能的一条路径是化合物作用于红白血病细胞后,促凋亡蛋白bax上调和抑凋亡蛋白BCL2下调,引起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进一步caspase 9活化形成cleaved caspase 9,然后召集并激活形成cleaved caspase 3并作用于PARP1,激活细胞内部线粒体凋亡途径。A1544和A1545也下调caspase8从死亡受体路径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凋亡,同时下调两条凋亡路径的连接蛋白bid。(4)分析A1544和A1545在红白血病细胞红系分化上的表现:这两个小分子先导化合物上调了红系分化相关因子EKLF、β-globin、GATA1、SHIP1、p27KIP1、NFE2基因的表达,但不影响巨核系分化相关基因p21CIP1和PF4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方法分析A1544和A1545处理的HEL细胞,红系分化表面抗原CD71的表达增加,巨核细胞和血小板表面抗原CD41的表达几乎没有变化。类似的结果也在红白血病小鼠体内实验出现,A1544和A1545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鼠脾细胞中CD71或TER119的表达。(5)对信号通路方面的影响:A1544和A1545作用于c-Raf-MEK1/2-ERK1/2通路,下调了MNK1介导的eIF4E磷酸化。A1544和A1545下调survivin的表达与eIF4E的失活有关。综上所述,本课题基于治疗靶点Fli-1,筛选鉴定出可用于潜在治疗白血病的小分子flavagline类化合物4′-demethoxy-3′,4′-methylenedioxy rocaglaol(A1544)和rocaglaol(A1545),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红白血病活性的分子机制,为红白血病的治疗药物研发提供研究基础和临床前指导。同时,本课题也初步验证了Fli-1作为红白血病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发现Fli-1参与了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flavagline类化合物或其他Fli-1抑制剂有望应用于高表达Fli-1的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

闫旭[3](2018)在《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肿瘤,大约占全部肿瘤病例的20%。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侵袭、复发及转移仍是其主要致死原因,在女性癌症相关死亡主因中位居第二。虽然已有大量针对乳腺癌的研究,但其病因及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本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FLI-1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发挥着癌基因的作用。近十几年来,陆续有报道表明FLI-1还可参与某些实体瘤的发生。然而,对于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FLI-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等恶性表型的相关性,以期揭示其内在的分子机制,为未来的乳腺癌治疗提供寻找新的靶标的分子基础。研究背景:FLI-1原癌基因(Fli-1 Proto-Oncogene,ETS Transcription Factor,FLI-1)是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Ets)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定位于染色体11q24,最早由Ben-David Y等在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Mu LV)诱导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中发现。FLI-1在造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胚胎组织和某些肿瘤组织中高表达。FLI-1作为转录因子,可通过识别、结合多种启动子或增强子的序列特异性DNA于转录水平上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如血细胞形成和血管新生。此外,还可通过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来实现其生物学功能,如GATA1、BRCA1和SMAD3等。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发现FLI-1在红白血病细胞系中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了癌基因的功能。至于实体瘤方面的研究,从最早的儿童Ewing’s肉瘤,到后来我们团队和其他课题组陆续发现FLI-1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黑色素瘤、鼻咽癌、胶质母细胞瘤等中均呈现高表达,且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表型关系密切,常常提示预后不良,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上述研究均提示FLI-1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然而FLI-1在乳腺癌中的具体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尚未得以阐明,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目的:1.分析FLI-1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评估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增殖、凋亡、侵袭、EMT及干细胞特性。3.探讨FLI-1行使其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FLI-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FLI-1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2)应用si RNA对FLI-1进行瞬时干涉,用MTT法、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FLI-1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3)构建FLI-1过表达及病毒包装干涉质粒,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并应用干细胞球形成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标志物评估干细胞特征。(4)构建稳定干涉FLI-1的MDA-MB231细胞系,给予裸鼠原位脂肪垫注射,从动物水平研究FLI-1对裸鼠成瘤能力的影响。(5)应用GST pulldown、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对分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本研究从组织、细胞、动物和分子等四个维度上进行了FLI-1的功能研究。1.在组织水平上,FLI-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AJ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在HER-2过表达型及TNBC亚型中明显高表达,且与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负相关。2.在细胞水平上,FLI-1在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在非转移性细胞系中低表达,通过干涉FLI-1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降低黏附、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FLI-1可诱导乳腺癌细胞EMT的发生并维持癌细胞的干细胞特征。3.在动物水平上,FLI-1促进裸鼠脂肪垫原位成瘤能力,瘤体大小、重量及增殖指数(Ki-67 Index)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在体内水平进一步验证了FLI-1可促进细胞增殖及肿瘤形成。4.在分子水平上,一方面,FLI-1可作为转录因子直接同过其ETS区特异性结合mi R-17-92基因簇的启动子,通过活化mi R-17-92基因簇并影响mi R-17-92基因簇下游靶基因P21和Bim,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另一方面FLI-1能够影响Rho GDI,活化Rho家族中的Rho A、Rac1和CDC42,参与激活Rho GTPase信号通路,还可影响AKT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论:1.FLI-1可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2.FLI-1可发挥着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黏附能力、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并可诱发EMT并维持干细胞特性的生物学功能;3.FLI-1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物学功能,一方面通过上调mi R-17-92基因簇发挥促进增殖及抑制凋亡的作用,另一方面影响Rho A/Rac1及AKT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FLI-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癌作用并发现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从分子机制水平寻找到靶向药物,降低转移和耐药的发生,为精准治疗乳腺癌提供夯实的分子基础。

李玲玉[4](2017)在《FLI1环状RNA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已成为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小细胞肺癌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性及生长迅速的生物学特点,大多数小细胞肺癌诊断时已为广泛期,局限期仅占1/3,局限期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0%和2%。近40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并未取得明显的进展,目前铂类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复发或进展,这些患者进一步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4-5个月。如何提高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是人类健康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主要由于小细胞肺癌分子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晰。因此明确小细胞肺癌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是目前小细胞肺癌研究的重点。我们从癌基因异常表达分析入手,明确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病理机制,以探索更加合适的靶点,将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突破性进展。研究背景:弗里德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riend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1,FLI1)属于Ets(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家族的转录因子,最早由Ben-David等在Friend病毒诱导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中发现。通常情况下,FLI1主要存在于造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此后通过研究证实FLI1可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始动基因的作用。促癌基因FLI1可以通过特异性序列结合多种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例如Bcl-2,而发挥促癌作用。近年来,随着对FLI1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FLI1在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EWS)、恶性黑色素瘤(metastatic melanomas)、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等多种实体肿瘤中亦存在异常高表达,且与上述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们研究团队已证实FLI1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克隆形成能力等恶性表型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RNA二代测序的进展,circRNA这一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与线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表达稳定且不易降解。最近研究报道circRNA分子富含miRNA结合位点,在细胞中起到miRNA海绵的作用,能阻断或降低miRNA对基因的抑制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同时还具有调控基因转录的潜能。我们通过前期数据库调研发现FLI1基因存在6种circRNAs形式,进一步通过对不同种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的检测发现有两种FLI1环状RNA(circFLI1)形式,即由FLI1外显子234形成的circRNA(circFLI1 E2-4)及由FLI1外显子2345形成的circRNA(circFLI1 E2-5),在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丰度显着高于非小细胞肺癌,但其在小细胞肺癌细胞中是否存在一定功能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研究目的:1.检测circFLI1在不同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丰度。2.分析circFLI1与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3.全面评估circFLI1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4.探讨circFLI1促癌的分子机制,揭示circFLI1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以及下游靶基因。研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的方法检测circFLI1在不同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丰度,特别是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分析circFLI1与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通过sh RNA稳定干涉circFLI1的表达,并应用MTT、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V/7-AAD染色、Transwell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估circFLI1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裸鼠肺转移模型对circFLI1s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体内实验验证。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试、western blot、RT-PCR、FISH检测及用逆转录相关捕获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associated trap assay,RAT)等方法对分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结果:1.Circ FLI1 E2-4及circFLI1 E2-5在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及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较高,并且circFLI1 E2-4及circFLI1 E2-5的表达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2.Circ FLI1 E2-4在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丰度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可在化疗后疾病缓解情况下表达丰度明显降低,有望成为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3.Circ FLI1 E2-4及circFLI1 E2-5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克隆形成能力无明显影响,而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有明显影响,敲低上述两种circFLI1可明显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4.敲低circFLI1 E2-4可明显增强小细胞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依托泊苷(VP-16)的敏感性,而敲低circFLI1 E2-5则无上述效应。5.Circ FLI1 E2-4及circFLI1 E2-5可与miR-584-3p结合。6.Circ FLI1 E2-4及circFLI1 E2-5并进一步影响miR-584-3p下游ROCK蛋白的表达,从而间接调控Rho A/ROCK信号通路,导致小细胞肺癌细胞转移的发生。研究结论:本项目通过于组织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完成了对circFLI1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揭示了circFLI1在小细胞肺癌转移及药物耐药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并进一步探讨了circFLI1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阐明了circFLI1通过直接与miR-584-3p的相互作用抑制其活性,调控miR-584-3p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进而参与调控Rho A/ROCK1信号通路。本研究揭示了新的小细胞肺癌转移及药物耐药新的分子机制,并为Rho A/ROCK1信号通路的完整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线索。

杨祖立[5](2014)在《FVA细胞和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哺乳动物红系细胞在发育分化过程中,其细胞形态变化和基因表达产物呈一定的规律性。从原幼红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细胞体积及细胞核逐渐缩小,最后核固缩被排出形成成熟的红细胞。当红系细胞发生癌变时,会停滞在分化的某个阶段,细胞异常增殖,其血红蛋白表达处于关闭状态,形成红白血病细胞。早期曾认为,正常细胞一旦异常增殖形成肿瘤细胞是不可逆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诱导剂的作用下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向正常细胞分化,这种现象称为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如二甲基亚砜(DMSO)、六甲基烯二乙酰胺(HMBA)和丁酸钠(NaBu)等诱导剂诱导MEL细胞后,可使其重新进入分化阶段,开始表达血红蛋白,这是红白血病细胞独有的特征,也是研究细胞分化与癌变的良好模型。小鼠经尾静脉注射致贫血病毒FVA后,脾脏中的红系细胞同步停滞在原幼红细胞时期,在体外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下进入终末分化过程,FVA细胞保留了CFU-E红系细胞的分化特征,与正常红系细胞分化过程类似,所以大多以此模型研究红系细胞分化过程及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为深入研究细胞分化与癌变的机制,本文在建立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和FVA细胞分化模型基础上,进行了3方面研究:1. FV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研究本文利用FVA病毒诱发脾脏使细胞同步化在原幼红细胞,通过形态学染色观察、实时监控培养、扫描电镜和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技术对FVA细胞在EPO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培养Oh、2h、12h、24h、36h、48h、60h、72h的细胞形态、细胞排核的过程、血岛的形成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胞核的过程进行时序性观测;对红系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71和Ter119,红系骨架相关蛋白Stathmin、Septin8和RBBP4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发现在体外培养过程中,FVA细胞体积大小出现规律性变化,细胞逐渐变小。实时监控培养观察细胞排核过程时发现:从核固缩(中幼红细胞)到核排出大约需要7-8h。扫描电镜观察到,刚排出核的网织红细胞呈多种形态,排出的核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在红系细胞分化过程中,CD71和Ter119表达量均高于非红系细胞,而与骨架相关的蛋白Stathmin, Septin8和RBBP4在分化过程中含量逐渐减少。2.FVA细胞及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过程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1)FVA细胞分化过程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对体外EPO诱导培养Oh、2h、12h、24h、36h、48h、60h和72h的FVA细胞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共鉴定出117种差异蛋白质或蛋白质亚基,按功能可分为12类,比例最大的前3类分别是:酶类蛋白占32%;结构蛋白占13%;调节蛋白占10%。2)利用DMSO诱导MEL细胞,通过联苯胺染色、MTT比色法和Ter119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细胞的分化和活力情况,并利用双向电泳偶联质谱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诱导MEL细胞分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TT实验显示,1.0%、1.2%、1.4%的DMSO对MEL细胞的活力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的DMSO作用MEL细胞120h后,细胞诱导分化率达到67%。对体外DMSO诱导培养Oh、6h、12h、24h、36h、48h、72h、96h、120h的MEL细胞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共鉴定出87种差异蛋白质或蛋白质亚基,按功能可分为12类,比例最大的前3类分别是;41%酶类蛋白;15%结构蛋白;13%调节蛋白。共有28种蛋白同时存在于DMSO诱导MEL细胞和FVA细胞的差异蛋白质中,按功能可分为8类,表明这些蛋白在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3.Stathmin在分化中的功能的初步研究FVA细胞分化过程中出现核固缩,排核并呈现明显的细胞骨架变化,而Stathmin是隶属于调控微管细胞骨架的蛋白家族,通过促进微管解聚作用和阻止微管蛋白异二聚体聚合作用来调节微管动力学,同时Stathmin是肿瘤标志性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分化的MEL细胞中呈低表达。所以从FVA细胞差异蛋白中选出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Stathmin进行RNA干扰的功能学研究。构建Stathmin干扰载体,包装病毒后侵染MEL细胞,利用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稳定株。MTT实验显示,Stathmin低表达后能提升MEL细胞的生长活力。这些数据为进一步研究Stathmin在红系分化过程中及肿瘤细胞的逆转中的功能,解析细胞分化能和肿瘤细胞逆转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路钰夏,唐晓文,陈广华[6](2012)在《白血病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是进行白血病治疗实验研究的关键,现已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白血病发病机制以及实验性治疗研究等。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具有建立周期短,重复性好,使用的肿瘤细胞株生物特性较稳定等优点。本文将从白血病及肿瘤细胞株的来源、小鼠种属的选择、移植模型的构建及GVHD模型新进展等方面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进行综述。

李岩[7](2012)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红白血病CB3细胞Fli-1基因沉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Fli-1(Friend leukemia integration-1)是属于Ets(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家族的转录因子, Fli-1的异常表达是某些类型细胞恶性转化起始阶段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Fli-1不仅在血细胞和血管生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而且还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3]。基于此,本实验利用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以小鼠Fli-1基因为靶基因,设计Fli-1基因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RNA,siRNA),构建制备目的基因Fli-1的siRNA慢病毒载体,以最适合的感染复数(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感染CB3细胞,通过检测各实验组CB3细胞中Fli-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验证其对CB3细胞中Fli-1基因的沉默效果,并观察沉默Fli-1基因后对CB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今后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方法:1.RNAi慢病毒载体的制备:针对小鼠Fli-1基因mRNA序列设计三条针对目的基因Fli-1的干扰序列,并设计阴性对照序列。合成干扰序列的单链DNA寡核苷酸,然后退火配对产生双链DNA寡核苷酸,再通过其两端所含酶切位点直接连入Age I、EcoR I酶切后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入制备好的细菌感受态细胞DH5α,对长出的单克隆菌落进行PCR鉴定,PCR鉴定阳性菌落进行测序鉴定。2.RNAi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检测:按Lipofectamine2000使用说明,将慢病毒载体与辅助载体共感染293T细胞,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离心后收集得到高滴度的慢病毒浓缩液。在293T细胞中,利用逐孔稀释法测定病毒的滴度。3.慢病毒感染CB3细胞:离心收集生长状态良好的CB3细胞进行病毒感染,为摸索CB3细胞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根据MOI值将实验分为100、10和1三组,感染3天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情况,筛选感染效率最高组。4.慢病毒感染CB3细胞后基因沉默效果的鉴定:慢病毒感染CB3细胞96h后,分别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Fli-1mRNA及蛋白质表达量。5.MTT法检测各实验组CB3细胞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72h后的CB3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成功构建携带有Fli-1干涉序列的慢病毒载体(分别命名为Fli-1-RNAi-LV1、Fli-1-RNAi-LV2和Fli-1-RNAi-LV3),并筛选出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及DNA测序,证实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慢病毒载体包装后收集得到高滴度的慢病毒浓缩液,在293T细胞中利用逐孔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3个靶序列的慢病毒滴度均为:1.5E+9TU/mL。3.将病毒以不同的浓度感染CB3细胞,测得当MOI值为100时CB3细胞感染效率最高为80%。4.与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和未感染组(Non-infected)相比,各感染组在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表达量明显减少(p<0.001),其中以Fli-1-RNAi-LV3组抑制效果最好。5.MTT法检测并分析各实验组CB3细胞生长曲线,发现各感染组较对照组及未感染组生长增殖减慢(p<0.05),各感染组间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CB3细胞72h后细胞的凋亡情况,同对照组相比,感染组CB3细胞发生了显着的凋亡。结论:1.成功构建了Fli-1基因特异性siRNA慢病毒载体。2.利用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包装生产出慢病毒颗粒,成功测定重组慢病毒颗粒的滴度,证实重组慢病毒可高效感染CB3细胞。3.以最适MOI值感染CB3细胞,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达到了特异性沉默CB3细胞Fli-1基因表达的目的,并可使干涉组CB3细胞生长增殖减慢,为进一步研究Fli-1基因对CB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雪梅,崔久嵬,王冠军[8](2011)在《Fli-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Friend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Fli-1)是属于E26转化特异性因子(ETS)家族的转录因子,在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正常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而且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均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肿瘤进展的驱动因素。以Fli-1为治疗靶点,既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又可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将成为治疗肿瘤的优秀靶点。因此,详细研究Fli-1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明确Fli-1在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作者就Fli-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吴远彬,周健,郭坤元,李达,代喜平,吴顺杰,王国征[9](2010)在《移植性C57BL/6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利用国内传代培养的FBL-3细胞建立H-2相合C57BL/6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模型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把FBL-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染色体变化,并对濒死小鼠的肝、脾、肺和肾进行病理检查,部分进行电镜检查。结果静脉接种1×1031×107个白血病细胞,C57BL/6小鼠发病率分别为100%;接种细胞的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白血病细胞主要侵及肝、脾、骨髓、肺和肾组织,糖原染色阳性、氯醋酸染色部分阳性,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丁酸染色均阴性。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内病毒样颗粒。脾脏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多数为非二倍体,只表达H-2b。结论经尾静脉接种FBL-3细胞可建立C57BL/6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姜晶,崔晓兰,时宇静,宋美艳,高英杰,王意忠[10](2008)在《Fr. MuLV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叠氮胸苷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应用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riend murine leuke-mia virus,Fr. MuLV)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的治疗作用。方法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以RT-PCR法测定脾脏病毒载量;血常规分析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g)及血小板(PLT)变化;镜检计数外周血及骨髓有核细胞。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病毒载量、WBC和Hbg明显升高;外周血及骨髓中红系和非红系均出现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中非红系原始细胞(NEC)计数≥0.30,有核红细胞≥0.50;AZT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用Fr.MuLV感染BALB/c小鼠成功建立小鼠红白血病模型,AZT在此模型上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二、Friend病毒诱发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riend病毒诱发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GPS2通过稳定EKLF促进红系分化(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红系分化
        1.1.1 发育过程中的红系造血作用
        1.1.2 红系造血过程中细胞分化
        1.1.3 红系分化的调节
        1.1.4 研究红系分化常用的模型
    1.2 EKLF在红系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1.2.1 EKLF对红系分化的调节
        1.2.2 EKLF突变导致的疾病
    1.3 GPS2功能研究进展
        1.3.1 GPS2参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
        1.3.2 GPS2参与细胞转录调控
        1.3.3 GPS2参与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GPS2敲除小鼠胎肝红系造血受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GPS2敲除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2.2.2 GPS2敲除小鼠胎肝红系造血不足
    2.3 讨论
第三章 敲低GPS2抑制脐带血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GPS2在红系诱导过程中表达上调
        3.2.2 干涉GPS2抑制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向红系分化
        3.2.3 敲低GPS2抑制半固体培养基中红系集落形成
        3.2.4 敲低GPS2抑制CD34~+细胞在体内重建
    3.3 讨论
第四章 GPS2 能够稳定EKLF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GPS2 增强EKLF对下游靶基因的激活
        4.2.2 GPS2与EKLF存在相互作用
        4.2.3 GPS2 能够稳定EKLF
        4.2.4 aa191-230 区域对维持EKLF蛋白稳定性至关重要
    4.3 讨论
第五章 GPS2 促进红系分化依赖EKLF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
        5.2.1 GPS2 促进红系分化依赖与EKLF的相互作用
        5.2.2 回补EKLF能够挽救敲低GPS2 造成的红系分化的阻滞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引物
附录B 常用溶液的配制
附录C 发表学术性论文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2)天然产物flavaglines对红白血病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缩略词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产物在肿瘤治疗上的地位
        1.2.2 Flavagline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1.2.3 Fli-1 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论文解决的关键问题
2 筛选出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活性的flavagline类化合物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萤光素酶筛选检测
        2.3.3 蛋白免疫印迹
        2.3.4 PCR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6 细胞活性测定
        2.3.7 PI法测定细胞周期
        2.3.8 红白血病小鼠体内实验
        2.3.9 数据统计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Fli-1 在多种血液肿瘤细胞中的表达
        2.4.2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Fli-1 反式激活作用的影响
        2.4.3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Fli-1 表达的影响
        2.4.4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2.4.5 Flavagline类化合物抑制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2.4.6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红白血病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2.4.7 Flavagline类化合物在红白血病小鼠上的治疗效果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Flavagline类化合物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促凋亡途径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FITC Annexin V/PI法测定细胞凋亡
        3.3.2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3.3.3 蛋白免疫印迹
        3.3.4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Flavagline类化合物诱导红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3.4.2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线粒体凋亡路径的影响
        3.4.3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死亡受体凋亡路径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红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红白血病细胞分化
        4.3.2 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小鼠脾细胞分化
        4.3.3 PCR
        4.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5 数据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Flavagline类化合物增加了红白血病细胞红系分化标志的表达
        4.4.2 Flavagline类化合物增加了红白血病小鼠脾细胞红系分化标志的表达
        4.4.3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Flavagline类化合物失活ERK-eIF4E通路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蛋白免疫印迹
    5.4 结果与分析
        5.4.1 Flavagline类化合物作用于ERK-eIF4E通路
        5.4.2 Flavagline类化合物对eIF4E活性的影响
        5.4.3 Flavagline类化合物下调survivin的表达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Fli-1 参与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构建稳定沉默Fli-1 的细胞株
        6.3.2 蛋白免疫印迹
        6.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6.3.4 稳定沉默Fli-1 细胞株细胞凋亡的测定
        6.3.5 数据统计分析
    6.4 实验结果
        6.4.1 Fli-1 敲减抑制红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6.4.2 Fli-1 对红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6.4.3 Fli-1 下调减弱flavagline类化合物的红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6.5 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Flavagline类化合物下调Fli-1 表达的作用途径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7.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7.3 实验方法
        7.3.1 蛋白免疫印迹
        7.3.2 mi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7.3.3 数据统计分析
    7.4 结果与分析
        7.4.1 MiR-145在flavagline类化合物抑制Fli-1 表达中的作用
        7.4.2 蛋白合成途径在flavagline类化合物抑制Fli-1 表达中的作用
        7.4.3 蛋白酶体途径在flavagline类化合物抑制Fli-1 表达中的作用
    7.5 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FLI-1 的结构与功能
        2.1.1 FLI-1 的结构
        2.1.2 FLI-1 在造血和各种血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2.1.3 FLI-1 在血管发生和生成中的作用
    2.2 FLI-1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
        2.2.1 FLI-1 与乳腺癌
        2.2.2 FLI-1 与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2.2.3 FLI-1 与黑色素瘤
        2.2.4 FLI-1 与小细胞肺癌
        2.2.5 FLI-1 与肝细胞癌
        2.2.6 FLI-1 与妇科肿瘤
        2.2.7 FLI-1 与鼻咽癌
        2.2.8 FLI-1 与星形胶质瘤
    2.3 FLI-1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
        2.3.1 FLI-1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2.3.2 FLI-1 与系统性硬皮病
    2.4 FLI-1 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 免疫组化染色
    3.3 细胞培养
    3.4 质粒构建及提取
    3.5 稳定干涉FLI-1 细胞系的构建
    3.6 SIRNA及质粒瞬时转染
    3.7 MIRNA MIMICS的转染
    3.8 MTT检测细胞增殖
    3.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10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11 细胞黏附实验
    3.12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13 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
    3.14 裸鼠乳腺脂肪垫原位注射成瘤实验
    3.15 荧光素酶双报告实验
    3.16 乳腺球形成能力实验
    3.17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
    3.18 GST PULLDOWN
    3.19 CO-IP
    3.20 RNA的提取与逆转录
    3.21 MIRNA的提取与逆转录
    3.22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
    3.23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FLI-1 在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与统计学分析
    4.2 FLI-1 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4.2.1 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与周期
        4.2.2 细胞侵袭、迁移与干细胞特性
    4.3 FLI-1 在乳腺癌中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研究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FLI1环状RNA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环状RNA的发现与结构特点
    2.2 环状RNA的环化机制
        2.2.1 剪接体依赖的环化模型
        2.2.2 顺式作用元件依赖的环化模型
        2.2.3 RNA结合蛋白依赖的环化模型
        2.2.4 套索插接的环化模型
    2.3 环状RNA的功能研究
        2.3.1 cir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
        2.3.2 circRNA可调控亲本基因表达
        2.3.3 circRNA可能参与蛋白质翻译
    2.4 环状RNA的疾病相关研究
        2.4.1 circRNA与肿瘤
        2.4.2 circRNA与血液系统疾病
        2.4.3 circRNA与神经系统疾病
        2.4.4 circRNA与心血管疾病
        2.4.5 circRNA与糖尿病
        2.4.6 circRNA与消化系统疾病
    2.5 问题与展望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 组织切片的FISH检测
    3.3 免疫组化染色
    3.4 细胞培养
    3.5 质粒的构建
    3.6 稳定干涉及过表达circFLI1细胞模型的建立
    3.7 miRNA mimics的转染
    3.8 MTT检测细胞增殖
    3.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3.10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11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3.12 Transwell迁移实验
    3.13 裸鼠肺转移癌模型
    3.14 荧光素酶活性测试实验
    3.15 RNA-FISH检测
    3.16 逆转录相关捕获(RAT)实验
    3.17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杂交
    3.18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3.19 mi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3.20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
    3.21 常用试剂的配制
    3.22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circFLI1在肺癌细胞系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1.1 circFLI1在不同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丰度
        4.1.2 circFLI1在不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2 circFLI1s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4.3 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4.3.1 敲低circFLI1细胞系的建立
        4.3.2 敲低circFLI1对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
        4.3.3 敲低circFLI1s后对SCLC细胞周期的影响
        4.3.4 敲低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4.3.5 敲低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3.6 敲低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4.3.7 敲低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4.3.8 过表达circFLI1s对小细胞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4.4 circFLI1s在整体动物水平的研究
    4.5 circFLI1s通过对miR5843p的调控发挥功能
        4.5.1 circFLI1s可与miR5843p结合
        4.5.2 circFLI1s可参与miR5843p下游靶基因的调控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FVA细胞和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正常红系分化及白血病发生
    2 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疗法
        2.1 分化诱导剂及诱导分化疗法
        2.2 诱导分化研究现状
    3 FVA细胞红系分化模型
        3.1 Friend Virus及FVA细胞
        3.2 FVA细胞特征
        3.3 血岛的形成
    4 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模型
        4.1 MEL细胞特征
        4.2 DMSO诱导剂简介
        4.3 DMSO诱导MEL细胞
    5 Stathmin蛋白
        5.1 Stathmin蛋白功能简介
        5.2 Stathmin的研究现状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技术方法和路线
第二章 FVA细胞红系分化模型研究
    1 FVA细胞分化过程中时序性形态与动态的变化
        1.1 材料、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FVA红系分化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2.1 材料、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MEL诱导红系分化模型研究
    1 DMSO对ME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1 材料、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MEL诱导红系分化的差异蛋白质分析
        2.1 材料、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Stathmin在MEL分化中的功能研究
        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白血病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小鼠移植模型的分类
小鼠移植模型的构建
    构建模型的白血病及肿瘤细胞株来源
构建模型常用的小鼠白血病细胞株
构建模型的小鼠种属
小鼠移植模型的构建
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模型的进展小鼠GVHD模型制备的意义及方法
小鼠GVHD模型的优缺点
结 语

(7)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红白血病CB3细胞Fli-1基因沉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Fli-1 的结构特征
    2.2 Fli-1 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
    2.3 Fli-1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2.4 Fli-1 与小鼠红白血病发生的关系
    2.5 总结和展望
第3章 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红白血病 CB3 细胞 Fli-1 基因沉默的研究
    第1部分 Fli-1 特异性 RNA 干涉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携带 Fli-1 特异性干涉序列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3.2.2 RNAi 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检测
        3.3 讨论
        3.4 结论
    第2部分特异性RNAi 对CB3 细胞Fli-1基因的沉默效应及对CB3 细胞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
        3.2.1 慢病毒在 CB3 细胞中最适 MOI 值的测定
        3.2.2 RT-PCR 检测干涉后各实验组 Fli-1 mRNA 的表达
        3.2.3 Western blot 检测干涉后各实验组 Fli-1 蛋白的表达
        3.2.4 MTT 法检测各实验组 CB3 细胞生长状况
        3.2.5 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涉后 CB3 细胞的凋亡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移植性C57BL/6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系
    1.2 移植实验
    1.3 血象检查
    1.4 病理形态学观察
    1.5 骨髓标本的电镜观察
    1.6 染色体检测
    1.7 MHC分子检测
    1.8 无细胞滤液接种实验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生存时间
    2.3 外周血象
    2.4 病理形态学
    2.5 染色体
    2.6 电镜结果
    2.7 MHC分子表达
    2.8 无细胞滤液接种试验
3 讨论

(10)Fr. MuLV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叠氮胸苷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2 动物
        1.1.3 病毒株
        1.1.4 药物
    1.2 方法
        1.2.1 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1.2.2 脾脏病毒载量的测定
        1.2.3 外周血血常规分析
        1.2.4 白血病类型的诊断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脾脏病毒载量的影响
    2.2 对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影响 Tab
    2.3 6例模型组小鼠的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涂片分析
3 讨论

四、Friend病毒诱发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GPS2通过稳定EKLF促进红系分化[D]. 马文兵.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2]天然产物flavaglines对红白血病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 宋佳蕾. 重庆大学, 2019(01)
  • [3]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D]. 闫旭. 吉林大学, 2018(01)
  • [4]FLI1环状RNA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D]. 李玲玉. 吉林大学, 2017(12)
  • [5]FVA细胞和DMSO诱导MEL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杨祖立.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7)
  • [6]白血病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J]. 路钰夏,唐晓文,陈广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03)
  • [7]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鼠红白血病CB3细胞Fli-1基因沉默的研究[D]. 李岩. 吉林大学, 2012(10)
  • [8]Fli-1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J]. 王雪梅,崔久嵬,王冠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 [9]移植性C57BL/6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 吴远彬,周健,郭坤元,李达,代喜平,吴顺杰,王国征.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0(03)
  • [10]Fr. MuLV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叠氮胸苷抗病毒作用的研究[J]. 姜晶,崔晓兰,时宇静,宋美艳,高英杰,王意忠.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11)

标签:;  ;  ;  ;  ;  

Friend病毒致小鼠红白血病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