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专项训练提高推理能力

组织专项训练提高推理能力

一、组织专题训练提高推理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先波[1](2019)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文中提出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对于数与形的重视;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表达,到初等数学符号的出现;从面向生活实践的零散数学规律,到系统性的数学学科体系。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迈过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继续生根发芽。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不仅致力于传递古今中外的数学知识和定律,更重要的是在与学校生活中其他学科的交融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之美。曾有学者指出,数学是关于美的学科,数学是关于艺术的学科,数学是不断反思发展的学科。数学之美,体现在其数字的变幻之美,体现在数学公式的平衡之美,体现在数学发现的探索之美,同时也蕴含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体会到的获得之美。数学同时还是关于思想的学科,历代数学家根据自己对相关数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充实数学思想库,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关于数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性学科的争论至今仍然存在,数学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数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简练的公式表达,使得数学思想得以发展,数学学科也称为学科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的语言及表达要求精确而凝练地指出相应的意图,要求数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于相应数学思想的深刻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运用时的精准化。数学同时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原始的数学便发端于人们对于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古埃及数学文明的发展,便是由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河道淤积以及洪水泛滥等问题,迫使数学家开始研究淤积的面积,并提供相应的预测。数学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必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也在顺应社会的需求。这一点在近现代数学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基础数学研究的日益专门化和数学教育的大众化等趋势,均是数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表现。无论是古典时期阿基米德的几何《原本》,还是现代数学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关键突破,均为数学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数学的发展,除了需要数学家和相关研究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出对数学感兴趣、能够领悟数学之美的人才。学校教育的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有了相对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途径。学校教育的产生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学科教育的发展,使得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传递和发展。正如学者所言,我们的数学教育并非是使每个孩子的都成为数学家,而是要在他们心中埋下数学的种子,使他们感悟和理解数学之美。学科教学的过程,不应当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科教学应该成为思想领悟的过程,成为数学知识向数学思想跨越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学思想领悟与获得的基础,是数学深度学习达成的必要前提。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探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意味着,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方面进行中学主要数学思想进行培养。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而言,知识的结构分为符号表征、逻辑结构和意义系统三个层次。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超越知识的符号性教学和表层化教学,进而深入到知识的内部结构之中,使学生在领悟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获得数学思想的熏陶。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是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最终需要回归到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科教学逐步渗透相应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思维,进而促使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中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相应学科思想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思想学习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科思想,即重要的数学思想为线索,将数学知识串点成线成面。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经由学科思想的浸润,通常能够加深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促进其对于学科结构的把握。因而,数学思想的教学之于数学教学过程而言至关重要,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的跨越是当前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同时,如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也是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应关注的的问题之一。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锦蓉[3](2020)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思维,追求答案的准确一致、思维的整体统一,已然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痼疾,长此以往将对学生思维素养培养及未来的成长发展带来无法预估的后果。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理念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思辨思维”以其独特价值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们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积极探索的重要方向,通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真正发挥语文教育教学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理性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鉴于目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多来自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本论文对进一步推进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及理论价值。本文在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思辨思维、思维能力与品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等相关内容的前提下,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两大内容和两组实施路径入手,选择“思辨性阅读”与“古代经典论说”为切入口,明晰探究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本文论证和解决的问题是:其一,如何挖掘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价值,为发展学生思辨思维能力提供思辨性的教学内容;其二,如何通过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质疑批判、分析推理、实证评析”等思辨思维能力,并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探讨:根据思辨能力、思辨性阅读等概念澄清,确保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指导。梳理解读教材古代论说文的思辨价值,围绕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要点,以逻辑知识、思维工具引导,从文本对话的质疑发问、深入解读的推理论证到迁移运用的综合评估,合理整合《古文观止》论说资源,为教学策略的探究提供可行性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学生理性精神世界与人格的塑造,发掘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素养,促进思维品质趋向成熟。

李佳敏[4](2019)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及“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其中“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作”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它是语文科育人目标的重要体现。于此同时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个全新的概念,其中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学生学习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有理有据。思辨性写作是思辨性表达的一种形式,思辨性写作教学即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增加文化素养。因此,本研究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寻求“语文核心素养”与“思辨性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结点,探寻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相关概念的界定;二、高中阶段实施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必要性;三、初探高中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四、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思考。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法对语文核心素养及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思辨性写作的特征及类型。本研究认为,思辨性写作是“析理之作”,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社会热点、国际形势、自身价值等方方面面的有所思、有所辨的文章。思辨文具有“结构严密”和“措辞文雅”两大特征。第二部分,探究高中阶段实施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必要性。本研究主要从课程标准对思辨性写作的要求、语文教材中对思辨性写作的安排、思辨性写作能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及推动高中写作教学改革这四方面展开论述。因此,高中阶段开展思辨性写作教学迫在眉睫。第三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笔者从需补充的写作知识和可实施的教学策略两部分来初步探究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策略。思辨性写作教学的需要介绍一些思维方式的及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由句到段,思辨语段”、“读写结合,思辨读写”、“基于立场,具体思辨”及“小组互评,提升思辨”四大具体可实施的教学策略。第四部分,对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反思。本研究坚持思辨文要兼顾理性和文采。此外,思辨是一种思维品质,应该出现在任何文体的创造之中。

李向勤[5](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著。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张晓楠[6](2015)在《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图设计伴随着社会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迈向自动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统计地图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类专题地图,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其智能化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案例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有效的问题求解方法,能够将以往的经验和具体情境下的知识重用于新的情境,从而解决新问题,它在诸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令人鼓舞的进展,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为此,本文将案例推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引入统计地图设计领域,旨在继承和共享以往的设计经验与知识,辅助用户进行正确的设计决策,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规范化,提升统计地图设计的自动化、知识化和智能化水平。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明确了统计地图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剖析了统计地图的设计思维过程和阅读理解过程,提出了统计地图的空间认知模型;研究了统计地图设计机理和案例推理解决问题机制,分析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及相互结合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概念框架、逻辑框架和应用框架,为后续统计地图设计智能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2)通过对统计地图设计情境的研究,提出了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的概念;研究了基于刻面树的统计地图设计知识分类体系,在常用知识表示方法及其适用性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情境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表示方法,实现了统计地图设计知识的案例化存储与表达,有效解决了知识获取的难题,为设计经验和知识更好地继承、共享、传播及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3)针对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的内容、流程及要求,提出了基于复方策略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方法。着重研究了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案例设计需求匹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案例表示方法匹配和基于改进协同过滤算法的案例显示风格匹配。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定量化的案例总体相似度计算,体现了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单一匹配方法进行推理所具有的不可靠性,拓展和提升了案例推理方法的实用性,为深化智能化推理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4)针对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的任务、要求及方式,提出了面向用户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框架,以智能控制的修正方法和人工调整的修正方法分别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分析了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中数据处理模型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其智能控制的修正;提出了基于布局关系的统计地图符号的构建机制,实现了其人工调整修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的有效调整提供了重要支撑。(5)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在国产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下,研发了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实验系统,进一步验证了将案例推理应用于统计地图智能化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赵晓艺[7](2020)在《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教学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并建议针对阅读微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课标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要求,切块拼接法作为已经得到较为严格实验验证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一,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在笔者工作所在高中的英语考试中,学生阅读理解部分的正确率仍需提高,且学生对推理阅读微技能掌握相对较差。有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保证教材及配套练习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设计并开展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以期提高该校英语阅读教学效果。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为:首先,对推理阅读微技能进行要点讲解,包括定义介绍和技巧说明等;然后,多次应用切块拼接法对推理阅读微技能进行专题训练。为了解上述阅读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进行了以下教学实验:以华北地区某重点高中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教材及配套练习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实验班开展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控制班采用传统阅读训练法,实验时长一个学期。之后通过分析两班实验前后阅读成绩和学习参与度调查问卷,得出教学效果。研究发现,在保证教材及配套练习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相比传统阅读训练法,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改善学生学习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更加专注努力,在学习情感上更加积极主动、有归属认同感,在学习认知上元认知能力提高、认知层次加深、积极依赖同学等。但该模式也出现了实验初期学生较难跟上学习进度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切块拼接法以跟上教学进度。

李晓丹[8](2019)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在议论文教学中发现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观点肤浅、逻辑不清、思辨能力低下的情况。议论文写作教学徘徊在“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中学教师普遍缺乏与逻辑思维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无法进行系统有效的思维训练。本论文结合笔者在广东两阳中学的教学经验,对该校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写作活动准备、应用、拓展三个不同阶段提供不同教学策略,以帮助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交际意识,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交代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有关中外文献和介绍研究思路方法。第一章主要是概念辨析,笔者对有关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和辨明,如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思维、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等。第二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详尽展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基于第二章的调查分析呈现的问题,再结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新课标、考试考纲对议论文教学的要求和人教版教材对思维训练的设置,以及开展思维训练对议论文写作教学所起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在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进行思维训练的必要性。第四章在第二、三章对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议论文写作准备、应用和拓展三个不同阶段提出相关教学策略。第五章对议论文思维训练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将思维训练课与传统作文讲评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根据教学实践情况总结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指出进行思维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舒凤玉[9](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以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得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同时开展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从而概括出高三化学一轮、二轮及冲刺复习的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在核心素养理论体系、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基础上,结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的“内容型”、“方法型”、“形式型”以及“综合型”教学策略,再通过实证研究得到高三化学全程复习的宏观与微观教学策略。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界定概念,说明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个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现状。第四章针对目前教学策略现状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第五章通过教学实践论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最后一章综述研究结论、研究创新点以及反思不足之处,并为研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如下:宏观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教学策略要求教师:一轮复习利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夯实基础,初步感知学科核心素养;二轮复习合理运用个人与小组智慧开展专项集训,系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冲刺复习阶段灵活安排,但教学效果要力求精益求精,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微观上,该教学策略希望教师时刻引导学生紧扣考点、策略应对、学会方法、培养能力、提升思维、落实素养,达到复习内容精准化、解题策略结构化、学习方法高效化、能力提升综合化、思维成长深刻化以及素养落实全面化。

周婧景[10](2013)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文中提出其一,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智力、性格和潜能开发之关键期,儿童教育成败直接关系一个民族未来的群体素质及其发展高度。其二,研究显示博物馆记忆重要而持久1,早期正面或负面的经验会继续在记忆中保存、发酵,影响受众与博物馆的长期关系,经营儿童,即经营博物馆的未来。其三,博物馆区别于家庭、学校教育机构,采用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空洞说教,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并参与探索,以“革新”的方式加入儿童教育之列,成为家庭、学校教育之延伸和补充。其四,我国约3亿儿童,儿童博物馆数量却屈指可数,一般博物馆亦较少为儿童开设专区,教育忽视儿童群体。与美国0.6亿儿童建有300余家儿童博物馆,教育从娃娃抓起,争相推出各种适合儿童的活动2,形成鲜明反差。其五,除国内实务界尚未推广儿童教育外,此领域的系统研究亦属理论界的薄弱一环。基于诸上五点原因,本研究择定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欲解决问题为:针对检测出的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现存问题对症施策。由此,一系列问题摆置面前:儿童教育内容庞杂,研究如何展开?现存问题多样,怎样科学检测?原因浮于表面,内在症结如何发掘?问题呈现纷杂,针对性的改善之策怎样寻绎?本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聚焦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实施分类;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检测各类型现存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再就各类型抽象出共同核心问题,寻求根本解决之道。思路为: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从广义博物馆教育出发,依实践领域将儿童教育划为两类,构建起本研究论述开展之框架;经由两种类型国内、外案例解析与评估,并结合对比与讨论,窥寻影响其效益之症结,针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对症施策,同时归结各类儿童教育特征;将研究推至高潮,把国内两类教育“融为一炉”,试图标本兼治地提出根本问题之解决策略;最后,将实务升华至理论,完成本研究总结与前瞻。文分八章节。绪论在于阐明研究动机、意义、范围、方法及相关研究回顾与总结。第一章提出问题,为研究开展之前提,主要进行历史梳理、对象分类及现况分析。第二、三、四章分析问题。第二章进行本研究相关理论的整理及运用,归结之意不在于呈现整理结果,在乎对其巧加运用,据此科学设计本研究之方法。第三、四章施用此法,分别就博物馆两种教育类型进行深入、针对性研究与探讨。先开展问题描述;阐明案例选定因素并依此择定国内外3组计12个案例;再通过案例各要素细致解析,研究者内部评分以及问卷或访谈外部检测,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对比,寻绎国内各类型所突显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提炼此类型共有特征。第五、六、七章解决问题,分别就检测出的国内各类型问题展开策略研究。第五、六章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现存并影响效益的问题,结合观察、问卷或访谈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改善之策,并构建不同类型的理想模式。第七章研究转向深入,将两类型合一,发掘根本症结,并提出解决策略——依据先贤研究成果,结合博物馆特性,尝试订立博物馆0——18岁儿童四阶段教育指南。第八章为研究成果总结与升华。从实务到理论,藉由本研究所获研究成果,凝练出具普遍意义的四大理论;就本课题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性思考和趋势分析。研究成果及其发现:经由国内问题案例与国外先进案例横向对比,及国内案例自身纵向比较,切实地归结出各类型各九大问题并施以对策;为科学检测问题,构建各类型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各类型核心问题,制订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就博物馆儿童教育现象,凝练四大理论;参鉴国际博物馆儿童教育流变,展望博物馆儿童教育未来之路。尽管研究显示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现今“略胜”一筹,然,国内儿童教育亦逐步呈现发展态势,若能避己之短,互取所长,方可有效提升国内儿童教育效益。同时,依各类型属性差异,主张各类型发展采取阶段性策略。现阶段宜广泛推广儿童教育项目;新馆预留空间、老馆另辟分馆或改陈,逐步试水儿童专区;政府大力援持下,儿童博物馆从个别试点起步。

二、组织专题训练提高推理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织专题训练提高推理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数学育人价值实现与当前课堂教学实施的矛盾
        二、数学学科思想教学与当前教学变革的错位
        三、学生深度学习达成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偏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 关于数学课程的研究
        (二) 关于数学知识及其教学的研究
        (三) 关于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
        (四) 关于数学思想的研究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数学思想: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数学思想的发展回溯
        一、数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二、我国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发展
    第二节 数学思想的含义
    第三节 数学思想的特征分析
        一、内隐性
        二、连续性
        三、可迁移性
    第四节 数学思想的价值分析
        一、数学思想的教学价值
        二、数学思想的发展价值
        三、数学思想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数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数学思想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
        二、分类讨论思想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
        四、类比或递推思想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二、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
        三、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四、数学素养与数学思想
第三章 当前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调查的描述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师思想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现状
    第二节 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自身对于数学思想的认知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三、教材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四、教学活动组织的适切性
    第三节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深度教学的中学生数学思想建立过程
    第一节 中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以观察能力为基础
        二、以猜想能力为辅助
        三、论证思维的建立
    第二节 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深度学习之内涵
        二、深度学习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第三节 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一、深度教学之意涵
        二、深度教学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五章 中学数学思想及其培养策略
    第一节 学科思想的特性与数学思想的价值
        一、学科思想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数学思想的学科意蕴
    第二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中学数学思想培养所必备的学习经历
        二、中学数学思想培养的教学过程
        三、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三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策略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策略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策略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的培养策略
        四、递推或类比思想的培养策略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空间及展望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关于“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相关概述
        二、思辨能力与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林崇德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三、余党绪“思辨性阅读”理念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可行性
    第一节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下的迫切需求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专题学习模式及教材安排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选文整理及分析
        一、中国古代论说文界定及教材选文整理
        二、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的特色及思辨性价值
    第三节 中国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及价值
        一、构建师生、文本间的思辨性对话,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二、改善文言文阅读教学,适应语文教学思辨性改革新动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开展对话与质疑提问
        一、与文本充分对话,把握文本核心价值
        二、引导理性质疑激思,着重突出思辨问题
    第二节 应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综合性论证评析
        一、融入必要的逻辑知识,搭建推理评析的支架
        二、发挥批判性思维特质,注重情理的论证评析
    第三节 整合“论说经典”内容,设计实施思辨性阅读
        一、整合《古文观止》资源,甄选思辨性阅读内容
        二、组合同一特性的论说文,互文参照比较阅读
    第四节 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以《六国论》为例
        一、《六国论》文本整合与分析
        二、《六国论》教学设计与思考
第四章 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拓展应用
    第一节 思辨能力在“表达交流”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思辨性写作指导,改善议论文写作困境
        二、开展辩论活动,学会理性表达与辩驳
    第二节 思辨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一、遵循思辨性阅读路径,拓展阅读其他类文本
        二、开展时文阅读活动,理性评论公共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价值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概述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1.核心素养
        2.语文核心素养
    (二)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概述
        1.思辨
        2.思辨性写作
        3.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语文核心素养与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关系
        1.语文核心素养为思辨性写作教学指明方向
        2.思辨性写作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思辨性写作的要求
        1.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2.“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的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材中思辨性写作的安排
        1.思辨性文章在教材中的分布
        2.思辨性写作在教材中的分布
    (三)思辨性写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及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创性表达
    (四)推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
        1.实现写作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实现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得体的表达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初探
    (一)需补充的写作知识
        1.逻辑学基本概念
        2.思维方式
    (二)可实施的教学策略
        1.由句到段,思辨语段
        2.以读促写,思辨读写
        3.基于立场,具体思辨
        4.小组互评,提升思辨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思考
    (一)思辨性文章不可缺乏文采
    (二)“思辨”不是议论文的特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价值
        1.3.2 理论价值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2.1.2 英语演讲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2.4.4 项目学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3.4.1 总体思路
        3.4.2 .实施步骤
        3.4.3 研究过程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分析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4.1.1 问题的确立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4.2.1 制定行动计划
        4.2.2 实施行动研究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4.3.1 研究过程总结
        4.3.2 行动研究结果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5.1.1 问题的确立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5.2.1 制定行动计划
        5.2.2 实施行动研究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5.3.1 研究过程总结
        5.3.2 行动研究结果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6.1.1 问题的确立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6.2.1 制定行动计划
        6.2.2 实施行动研究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6.3.1 研究过程总结
        6.3.2 行动研究结果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7.1.1 测试数据
        7.1.2 问卷调查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7.1.5 访谈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7.3 研究结论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7.6 研究展望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框架
    2.1 统计地图概述
        2.1.1 统计地图的定义
        2.1.2 统计地图的特点
        2.1.3 统计地图的分类
    2.2 统计地图空间认知模型
        2.2.1 地图空间认知
        2.2.2 统计地图设计思维过程模型
        2.2.3 统计地图阅读理解过程模型
        2.2.4 统计地图空间认知模型
    2.3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适用性分析
        2.3.1 统计地图设计机理分析
        2.3.2 案例推理方法的问题解决机制
        2.3.3 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适用性分析
    2.4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框架
        2.4.1 概念框架
        2.4.2 逻辑框架
        2.4.3 应用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情境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表示研究
    3.1 统计地图设计情境的研究
        3.1.1 统计地图设计情境的定义
        3.1.2 统计地图设计情境的要素
    3.2 基于情境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概念
        3.2.1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的定义
        3.2.2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的特点
        3.2.3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的数学描述
    3.3 统计地图设计的知识研究
        3.3.1 统计地图设计的知识分类
        3.3.2 统计地图设计的重点知识分析
        3.3.3 统计数据特征与制图分类分级方式的适应性关系
        3.3.4 统计数据特征与统计地图图型的适用性关系
    3.4 基于情境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表示
        3.4.1 知识表示方法研究
        3.4.2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表示
    3.5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库的构建
        3.5.1 基于XML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生成
        3.5.2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库的构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复方策略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研究
    4.1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概述
        4.1.1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的内容及流程
        4.1.2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的要求
        4.1.3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的策略
    4.2 基于复方策略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方法
    4.3 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案例设计需求匹配
        4.3.1 基本思路
        4.3.2 基于语义相似度的案例设计需求匹配流程
        4.3.3 实例分析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案例表示方法匹配
        4.4.1 BP神经网络原理
        4.4.2 基本思路
        4.4.3 实例分析
    4.5 基于改进协同过滤算法的案例显示风格匹配
        4.5.1 基本思路
        4.5.2 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
        4.5.3 实例分析
    4.6 基于复方策略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匹配的优缺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用户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研究
    5.1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概述
        5.1.1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的任务
        5.1.2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的要求
        5.1.3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的方式
    5.2 面向用户的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修正框架
    5.3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中数据处理模型的修正
        5.3.1 数据处理模型的运行机制
        5.3.2 数据处理模型的修正
    5.4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中统计地图符号的修正
        5.4.1 统计地图符号的构建机制
        5.4.2 统计地图符号的修正
    5.5 统计地图设计案例库的维护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实验系统
    6.1 系统概述
    6.2 总体设计
        6.2.1 系统体系结构
        6.2.2 系统业务流程
    6.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6.3.1 系统环境
        6.3.2 案例创建
        6.3.3 案例表示
        6.3.4 案例匹配
        6.3.5 案例修正
    6.4 实践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1.1 主要工作
        7.1.2 主要创新点
    7.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教学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2017版新课标要求
        1.1.2 笔者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3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切块拼接法的研究
        2.1.1 理论研究
        2.1.2 实证研究
    2.2 关于阅读微技能的研究
        2.2.1 分类研究
        2.2.2 教学研究
3 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实验研究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实验变量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过程
4 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教学实践
    4.1 教学过程
    4.2 教学内容
    4.3 教学案例
        4.3.1 要点讲解
        4.3.2 实践训练
5 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阅读成绩提升
    5.2 学习参与改善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发现
    6.2 启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前测试题(阅读微技能综合测试)
    附录2 实验后测试题
    附录3 英语阅读训练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
    附录4 推理阅读微技能测试试题1
    附录5 专家组测试题1
    附录6 全班测试题1
致谢

(8)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概念辨析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以广东两阳中学为例
    第一节 调研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第三节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呈现的问题
第三章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进行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第一节 高中生思维特点与思维训练的关系
    第二节 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要求
    第三节 语文教材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设置
    第四节 思维训练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作用
第四章 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准备阶段策略
    第二节 应用阶段策略
    第三节 拓展阶段策略
第五章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实践设计
    第二节 思维训练的教学设计分析
    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教学的实践效果
    第四节 思维训练需要注意的事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2 高考改革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实施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效果
        1.3.2 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教学策略
        2.1.2 高三化学复习课
    2.2 理论基础
        2.2.1 “核心素养”理论体系
        2.2.2 “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2.2.3 学习理论概述
3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教师层面——个人访谈与结果分析
        3.1.1 访谈目的
        3.1.2 访谈对象
        3.1.3 访谈的实施
        3.1.4 访谈提纲的制定
        3.1.5 访谈结果及分析
    3.2 学生层面——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及实施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4.1 内容型策略
        4.1.1 知识板块化
        4.1.2 重视典例与错题
    4.2 方法型策略
        4.2.1 学会推理与探究
        4.2.2 善于归纳与建模
    4.3 形式型策略
        4.3.1 个人、小组相融合
        4.3.2 竞争、合作共生式
    4.4 综合型策略
        4.4.1 知识、方法同进行
        4.4.2 能力、素养共落实
5 教学实践研究
    5.1 教学实践的目的与意义
    5.2 教学实践的理论案例
    5.3 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
        5.3.1 教学实践的设计
        5.3.2 教学实践的实施
    5.4 教学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5.4.1 教学实践结果
        5.4.2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初步感知学科核心素养
        6.1.2 二轮复习专项集训——系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6.1.3 冲刺复习精益求精——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创新点
        6.2.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访谈文本
附录2 关于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实施现状的调查
附录3 《化学工艺流程》教学前测试题
附录4 《化学工艺流程》教学后测试题
致谢

(10)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意义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范围
    三、研究回顾与总结
        (一) 国内研究回顾与小结
        (二) 国外研究回顾与小结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注释
第一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与现况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二、儿童博物馆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一、博物馆教育的分类依据
        二、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况
        一、儿童展览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二、儿童教育项目类型所属的成绩与缺失
        三、其他
    注释
第二章 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运用
    第一节 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的相关研究与运用
        一、展览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二、教育项目评估的相关研究与方法建构
    第二节 政策法规依据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
    注释
第三章 国内儿童展览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儿童博物馆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二、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三、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四、问题分析与讨论
    注释
第四章 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类型的问题检测与分析
    第一节 基于案例研究的问题描述
    第二节 研究案例选定因素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三节 研究案例规划解析与评估
        一、案例一:河北省博物馆及“国之瑰宝——河北文物精品图片进校园”项目
        二、案例二:上海博物馆及“欢欢喜喜过大年”项目
        三、案例三:北京自然博物馆及“科普小课堂——人体漫游记”项目
        四、案例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及“西班牙、拉美文化嘉年华(i Fiesta!)”项目
    第四节 问题分析与讨论
        一、儿童教育项目案例特征之小结
        二、儿童教育项目案例评估之小结
        三、国内儿童教育项目的问题与分析
    注释
第五章 儿童展览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展览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两种儿童展览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儿童博物馆展览之理想模式
        二、博物馆儿童专区展览之理想模式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六章 儿童教育项目类型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
        一、影响项目效益的症结
        二、问题解决之建议
    第二节 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总论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之理想模式
        二、小结
    第三节 小结
    注释
第七章 两类儿童教育核心问题之策略研究
    第一节 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一、儿童教育学的相关研究
        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指南
        一、适用于0——3岁儿童
        二、适用于3——6、7岁儿童
        三、适用于6、7——11、12岁儿童
        四、适用于11、12——18岁儿童
    第三节 小结
        一、0——3岁教育指南
        二、3——6、7岁教育指南
        三、6、7——11、12岁教育指南
        四、11、12——18岁教育指南
    注释
第八章 总结与前瞻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思路与成果
        二、理论之凝练
    第二节 论文局限与新意
        一、研究课题之新颖
        二、研究方法具针对性
        三、全方位搜集一手资料
        四、广采博取研究对象
        五、跨越国内外开展研究
        六、跨学科的创造性探索
    第三节 研究问题前瞻
        一、研究展望
        二、前瞻未来
    注释
附录一 观众调查问卷
附录二 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三 观众访谈提纲
附录四 上海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跨越距离、触摸未来’主题科学”一层展区)
附录五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恐龙馆——现在你就在它们的世界”展区)
附录六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儿童历史”展区)
附录七 “请体验”博物馆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城市一角”展区)
附录八 四川博物院“儿童活动区”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教育活动区”展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附录十 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一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探索角”展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附录十二 儿童展览各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比较
附录十三 儿童展览两两同类案例各模块的观众评估差异分析
附录十四 博物馆0———3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五 博物馆3——6、7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六 博物馆6、7——11、12岁儿童教育指南
附录十七 博物馆11、12——18岁儿童教育指南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四、组织专题训练提高推理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D]. 张先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D]. 刘锦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D]. 李佳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5]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6]基于案例推理的统计地图设计研究[D]. 张晓楠.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5(07)
  • [7]切块拼接推理阅读训练教学效果研究[D]. 赵晓艺.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研究[D]. 李晓丹. 广州大学, 2019(01)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 舒凤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 ——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D]. 周婧景. 复旦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组织专项训练提高推理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