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纱出口香港形势严峻

我国棉纱出口香港形势严峻

一、我国输港棉纱形势严峻(论文文献综述)

彭波[1](2018)在《中美贸易摩擦、关税保护与贸易对等》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命令,决定对进口钢铝全面征收高额关税,针对中国的指向非常明显。随后,又公布了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国政府对此做出强硬反应,迅速公布了同等金额的反制清单。在此轮中美贸易摩擦当中,美国在对中国采取实际制裁的同时,还对中国发动了舆论攻击,声称中国在中美贸易当中对美采取不公平的做法,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其中对中国关税问题的攻击特别具有迷惑性,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对此,有必要加以厘清。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可以更加明晰如下三个与当前中国关税有关的问题:一是关税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非越低越好;二是中国的实际关税水平并不高,真实关税水平与美国基本上在同一水平,在不同的领域各有高低;三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开展贸易,不可能实现关税对等(reciprocal),只能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选择。而且美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关税水平最高的国家,比其他国家高得多。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美国从不要求与他国实现关税对等。

欧阳湘[2](2014)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港澳地区开展的市场争夺战》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恢复和发展在香港市场的传统优势,充分利用香港作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贸易的通道优势,于20世纪50年代持续在港澳地区打响了市场争夺战。这场争夺战,既是长期复杂的经济斗争,也是严肃尖锐的政治斗争。为此,新中国在政策措施上积极调整,确立占领市场的方针与目标,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采取不同应对举措,以团结华商、利于商品出口和销售。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土畜市场是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商品在港澳市场的基本情况。新中国在港澳地区的市场争夺战具有多方面意义,经济方面增强了出口创汇;政治上有利于加强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紧密联系,增加新中国在港澳地区的影响力,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同时,对广大港澳同胞加强对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后来我国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也具有重要意义。

易仲芳[3](2013)在《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文中指出置身于20世纪20至40年代复杂动荡的政治格局和恶劣严竣的社会环境中,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不仅没有走向衰亡,反而迅速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成为民国时期公认的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学术机构,并在其时的经济学界发挥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和领军作用。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之所以能很快从众多学术机构中脱颖而出,异军突起,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应时顺势,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办学宗旨,以“务实应用”为科教理念,以“中国化”为学术特色,并与工、商、农、学、政及国外学术机构密切互动合作,共同服务社会,推进学术,产生了丰硕的“中国化”学术成果,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性声誉:社会调查“独开风气之先”,指数编制享誉中外,“出版物驰名全球”,建言献策触动朝野。本文以时间演变为经,地点变更为纬,“学术中国化”为主题,截取1927年—1949年的南开经济研究所为研究区间,将考察重点放在群体活动最为频繁、最具影响力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对南开经济研究所建国前创立、发展、繁荣、衰退四个时期(1927—1949年)的学术活动、学术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成败得失进行总结评价,具体阐述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南开经济研究所创立的背景与前提。简介欧美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并对中国经济学留学人员群体及中国经济学研究机构的建立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时间和地点的变换,分四个阶段介绍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发展历程,并对各阶段人、财、物资源配置情况及学术活动、学术成果进行基本介绍。第二章主要厘清“学术中国化”核心定义,引介“学术中国化”两个层面评判标准,阐明南开经济学人、时人及今人对“学术中国化”的主要认知,及作者本人对“学术中国化”内涵的自我理解,进而为下文探讨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活动作好前期概念与学理上的铺垫工作。第三章主要对南开经济研究所指数调研、工商调研、“三农”调研等社会调研活动进行介绍,并结合西方社会调查方法,总结南开经济研究所“实证调研方法”、“计量方法”、“教授负责制”、“项目负责制”等社会调查“中国化”的特色和优势。介绍民国时期的社会调研概况,说明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的作用与地位。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探索南开经济学人的“中国化”的学术思想和经济理论,分类介绍其“中国化”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其中第四章主要探讨南开经济学人的“中国化”的工业思想和理论。本章对比英、法、苏、美等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历程及“工业化”路径选择,结合韦伯等人工业建设理论与主张,阐明南开经济学人对于中国“工业化”的认知,探讨南开经济学人关于“资本因子”面前对外来经验与模式的态度,评析方显廷工业重心思想演变,并总结陈振汉对韦伯等人西方“工业区位”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第五章结合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相关理论和改造手工业有关思想,借鉴美、加、意等欧美国家合作组织模式和经验,介绍南开经济学人何廉、方显廷等人改造“三农”思想,发展乡村工业、农业合作的有关思想与理论,总结其改造“三农”的“中国化”特色与亮点,肯定方显廷、吴知提出的区别于步赫卡尔等人的乡村工业演变制度路径更适合中国国情。第六章探索南开经济学人在苏德成功经济模式面前认知态度,简析其“计划经济”、“统制经济”与“计划自由经济”思想与理论的演变路径,总结其“中国化”的“混合经济”和“计划自由经济”模式,阐明南开经济学人运用西方经济学理立足中国实情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保护”、“外汇合理统制”以及财税改革的主张,并结合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欧文·费雪与霍曲莱的货币学说、皮古现款差额理论等,总结南开经济学人的“中国化”的货币金融与物价管制思想与理论。第七章主要分析南开经济研究所“教育中国化”举措和思想。首先对“轮回教育”风波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洋化”教育问题进行简要总结,进而对南开经济研究所“土货化”教育方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与理念进行解析。第八章分析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教研环境,研究其与工、商、农、学、政社会各界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第九章围绕“得”、“失”、“同”、“争”四个方面对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的活动与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在学科建设的推进;“失”在学理构建中理论缺失;“囧”在教研环境的不到位;“争”在于学术思想上的四次大辩论。“结语”对私立南开经济研究所的成功之“道”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应时顺势”,适应了时代与社会大变革的需求,顺应了政府谋求经济建设的大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建所宗旨、“中国化”学术理念及“实用至上”的服务原则;一流团队建设与多元融资渠道。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发展是部不老的“传奇”,时至今日仍叶繁枝茂,学术生命如日中天。重翻其建国前这部尘封的历史,深挖其“学术中国化”的活动和成果,探索其历百折而不衰的“秘籍”,于昔于今,价值非凡,意义深远。

韩春[4](2012)在《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研究 ——以XX针织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同时也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业作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产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汇率变化特别敏感。然而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持续累计升值达23.5%,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我国纺织企业汇率风险防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取静态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纺织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XX针织有限公司的实例分析,验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阻碍作用,并且发现企业只有尽早从经营思路上寻求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目前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我国纺织企业应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理念面对人民币升值。并根据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及其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针对纺织企业面临的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本文分别提出了多种防范汇率风险的有效措施。

谷永清[5](2011)在《近代青岛棉业研究(1897~1937)》文中提出1888年,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工厂,近代民族棉业发展就此揭开序幕。1894年的甲午战争对民族棉业影响深远。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取了大量战争赔款及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棉纺织业从此成为日本在华投资的重点。青岛腹地植棉条件优越,棉货销售市场广阔,但因其为德国势力范围,日人只能通过棉货贸易方式与中国民族资本争夺市场份额,无法将纱厂直接移建于此。德占青岛期间,中日两国棉利之争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德人对青岛及其腹地的利源挖掘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他们不仅对青岛和胶济铁路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拨付了巨额帝国财政,还在此注入了西方近代社会的文化精神特质,使其成为“模范”的殖民地。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完成极大地促进了口岸腹地间贸易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德占当局推行了分余润与华商的商贸策略,以求联华制日;在政治领域,德人与山东地方政府达成部分妥协与合作。此举对口岸与腹地间的贸易往来及山东推行近代化事业都有积极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无暇顾及东亚殖民地,日本趁机利用地缘优势和英日同盟关系对德宣战,并很快占据了青岛和胶济铁路,东亚的“德——日——华”三足鼎立关系就此瓦解。一战后期,强势的日本在胶州湾兴建了一批近代化棉纺织企业。德人在口岸及腹地兴建的基础建设为日资棉纺织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构筑产业链条、实现产业优化,进而获取更大剩余价值,日商除加快棉制品生产外,还在腹地开设货栈,倾销棉纱,积极推广棉种改良工作。面对日商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突如其来的商机,中国实业精英当仁不让,周学熙、潘复等人多方筹资在青岛、济南等地创建了民族棉纺织工厂。北京政府和山东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鼓励植棉、振兴土纱土布等扞卫利权的措施。青岛及其腹地就此成为中日棉战的新战场。这样,中日棉战范围由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到青岛及其腹地。中日两国在青岛、济南等地的棉制品销售之争推动了山东美棉种植业,棉花商品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1923年,中国政府收回了青岛和胶济铁路主权,但大量利权滞留在日人手中,青岛及胶济铁路的优势为中日双方所共有。由于中资企业在资金、技术上处于劣势,青岛棉货利源多半操于日商之手。为挽回利权,中国政府将推广美棉种植、提升原棉价格作为遏制日商获取棉业链条利润的重要手段。1924年后,青岛腹地战乱频仍,自然灾害持续不断,中国政府美棉推广工作遭受挫折,青岛与腹地间的棉货贸易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和张宗昌祸鲁而大为减退。国民政府取建立后,中国棉业受到空前重视。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振兴棉业的政策法律,筹设了棉业统制委员会、中央棉产改进所等专门机构,并在全国发起了棉业合作运动,国家棉业形势明显好转。青岛市长沈鸿烈为了挽回棉业利权,积极进行工商保育工作,在李村、高密、安丘等地附设植棉试验场、分场,以扩人美棉种植区。在政府支持下,青岛华资纱厂顶住众多日资企业的竞争,扞卫了棉业利权,成为近代中国弱势民族资本成功发展的典范。在青岛、济南棉纺织业崛起的同时,山东棉花种植业也在韩复榘、张鸿烈等政界人物的积极作为下获得了长足进步。山东棉花种植的崛起首先得益于韩复榘对城乡治安秩序的整饬;其次得益于山东交通、县政及乡村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再次得益于韩氏对构建“独立经济体系”的努力。1930年代,梁漱溟、于鲁溪等人在邹平推行的美棉种植及运销合作事业,是近代中国美棉推广和运销事业的典范。随着邹平模式的推广,山东棉花品质及声誉快速提升。这有力地支持了青岛、济南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青岛、济南华资棉纺织业的进步反过来又刺激和推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兴起,进而形成了以铁路为载体的邹平(种植)——济南(运销)——青岛(纺纱)——潍县(织布)——周村(印染)的棉业链条运转格局。在这一产业链带动下,青岛及其腹地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青岛棉业进步及口岸腹地间棉货贸易的推进对山东城乡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一,推广植棉使更多的农民告别旧时田园生活,主动融入到由机器大生产构建的棉业链条中。随着棉业链条的转动,青岛的资本主义经营理念、意识形态开始向腹地逐次渗透。这对推动山东区域近代化是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其二,为提高棉花品质、扩大种植范围,一大批新知识精英从城市回归到乡村,发起了棉业合作运动,这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复兴;其三,各级政府为取缔棉花搀水、搀杂弊病和规范棉花交易市场,采取了诸多干预手段,这有助于增强国家对乡村的重视和建设。竞争能促进行业发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外部竞争很快就会丧失活力。与日本棉界持续不断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岛棉业的进步。空前的民族危机和产销困难迫使青岛及其腹地棉业人士积极探求合乎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努力扞卫棉业利权,进而达到了迟滞日本经济渗透的效果。抵制日纱、日布运动是民族资本与日商资本竞争的重要内容。这种运动要最终取得胜利单靠热情不行。提高企业经营理念和创新能力才是民族正确的抉择。

陈晓君[6](2012)在《昌邑棉纺织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纺织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加入WTO以来,纺织行业全球化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则处境艰难,如何使得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昌邑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纺织工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曾在上交利税、出口创汇、解决就业、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促进昌邑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近些年来,由于存在着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使得昌邑与国内纺织工业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与沿海地区的差距逐渐在扩大,与国外纺织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建立棉纺织基地集有利于各个中小型企业的力量,引进品牌企业,吸引外资,力争使昌邑成为全国着名的纺织供销基地。本文针对昌邑棉纺织基地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详细论证了该项目的市场可行性,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并提出发展中应采取的对策。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由引言、主体部分和结论构成。引言主要阐述了棉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建立棉纺织基地的意义。主体部分阐述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纺织及昌邑纺织的现状,其次对该项目的背景、项目组织概况、项目进度与控制、项目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再次对该棉纺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市场前景与竞争分析、项目规划与实施分析、市场可行性分析等一系列分析,从市场的角度对棉纺织基地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对国内外需求的分析预测、对该基地的SWOT分析层层研究,研究了昌邑棉纺织基地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为棉纺织基地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依据。通过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针对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阐述了棉纺基地如何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对今后的发展向导做出一些深入分析,提出项目发展的对策: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促进节后优化升级;塑造纺织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运营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进行产业转移;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

姜春晓[7](2010)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税制改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能够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能够保障国家的各项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帮助我国战胜各种风险。2008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深、波及范围广,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日渐衰退。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危机,其中税收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已实施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税收制度的改革更是远远不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日趋完善。本文首先简要的阐述国内外有关税制改革的理论,介绍我国和其他国家税制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现有税制的特点,然后在掌握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税收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行税制的不足,理清税制改革的思路,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建立一个完善、健康、适合当前经济形势的税收制度体系。

张云[8](2008)在《二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研究(1946-1949)》文中指出内容摘要:二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的情况正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缩影,该贸易关系尽管在多重政策的“扶持”下,账面基本保持出超,但却掩盖不了贸易正走向窒息的事实。此间国民党政府的贸易政策颁布频繁,目的都是在于管制进口和强行收取外汇,一系列动作造成进出口贸易的畸形发展。南洋各国先后陷入动乱,局势的不稳也影响了南洋的贸易政策,其中多个地区反复颁布进口管制与出口结汇的法令,一段时间后即解除,再过一段时间动乱复起又实行。由于其管制多按照货物种类进行,因此广东与南洋的主要进出口货物与战前有所不同。广东与南洋的进出口贸易主要依靠港澳作为中转站,这一特点为其他地区所没有,1948年以后各地区的贸易额差距开始减少,其中香港的贸易额明显下降,不在似前两年般突出。本文还对一些官方数据进行了处理,将本文所涉及的所有进出口货值换算成美元,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杜鹃[9](2007)在《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文中提出从全球视角来看,贸易摩擦的中心在不断转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与德国、美国之间的摩擦,到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围绕日美和欧美展开的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问题往往是在贸易大国的兴起过程中逐步凸现出来的,而贸易摩擦的最终结果往往会促进遭遇摩擦最多的国家商品乃至生产的国际化,进而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日本在兴起过程中产生的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演变就是典型案例。目前,中国正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数量和金额日益增长,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国别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在不断扩展。此外,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并不仅仅局限于微观领域,而是在宏观、投资、甚至制度领域全面展开。因而,本文将在贸易摩擦“辨证观”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国外对华贸易摩擦。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部分,在介绍贸易摩擦产生的理论与政策渊源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背景下,对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对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对象国、表现形式及产业分别进行了分类。第三章从两方面分析了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外贸、行业竞争力等因素与国外对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实证分析,总结了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与外贸是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因素之一。第四章则是从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带来的正面、负面及贸易转向效应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国外对华贸易摩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得到凸现,加快了企业国际化发展;另一方面国外对华贸易摩擦造成了对外贸易交易成本的增加,带来了多领域、多产业的摩擦。最后一章,本文从政府、企业以及构建贸易摩擦预警体系三方面对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提出了建议。

唐润明[10](2006)在《太平洋战事发生后国统区金融经济变动情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史料刊于四联总处秘书处编印的《金融专报》第三13号,较详细地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我国各地特别是大后方各主要城市金融经济的影响,对研究战时中国金融经济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我国输港棉纱形势严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输港棉纱形势严峻(论文提纲范文)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港澳地区开展的市场争夺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策措施
    (二)实践发展——土畜市场恢复与发 展的个案分析

(3)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回顾与学术综述
    三、研究时段的说明与研究的困难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与可能创新点
第一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组织发展
    一、南开经济研究所创立的背景与前提
    二、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创立及其发展(1927.9-1949.1)
    小结
第二章 “学术中国化”社会认知、内涵与评判标准
    一、“学术中国化”社会认知
    二、“学术中国化”概念厘定
    三、“学术中国化”两个层面的评判标准
    小结
第三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及其“中国化”特色与优势
    一、民国时期的社会调研概况
    二、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研
    三、南开经济研究所社会调研的“中国化”特色与优势
    小结
第四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工业“中国化”之途径探索与抉择
    一、工业化思潮的兴起与南开经济学人“工业化”的主要认知
    二、南开经济学人“资本因子”的权衡与论争
    三、方显廷“工业重心”的思想演变
    四、陈振汉关于“工业区位”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小结
第五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农业“中国化”之体系改造与建构
    一、何廉“三农”主张与农业合作理论
    二、南开经济学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三、南开经济学人的乡村工业理论与实践
    小结
第六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中国化”经济发展之路的思辨与扬弃
    一、南开经济学人“统制(计划)经济”思想与“计划自由经济”主张
    二、南开经济学人关于国际贸易与外汇问题的研究
    三、南开经济学人关于财税问题的研究
    四、南开经济学人的货币金融与物价管制思想
    小结
第七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教育“中国化”之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教改的缘起:“轮回教育”风波
    二、风波的背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实用性致上:“教育中国化”探索
    小结
第八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之互动合作
    一、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国民政府的互动合作
    二、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工商企业的互动合作
    三、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农业的互动合作
    四、南开经济研究所与学术界的互动合作
    小结
第九章 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之得失冏争
    一、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之得:学科推进
    二、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之失:学理构建
    三、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之冏:教研环境
    四、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之争:学术“论剑”
    小结
结语
    一、逆境崛起:时局面前的抉择
    二、“中国化”:南开南开经济研究所的学术宗旨
    三、内外兼重:一流团队建设与多元融资渠道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研究 ——以XX针织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 研究结论和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汇率风险类型及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
        2.1.1 汇率风险的类型
        2.1.2 不同类型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2.2 汇率风险控制理论
        2.2.1 内部管理理论
        2.2.2 外部套期保值理论
第三章 纺织企业出口面临人民币升值困境
    3.1 纺织企业出口现状
        3.1.1 纺织企业的基本概况
        3.1.2 纺织企业出口概况
        3.1.3 人民币升值加剧了纺织业出口困境
    3.2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纺织企业外贸的影响
        3.2.1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纺织企业的负面影响
        3.2.2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纺织企业的正面影响
第四章 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建议
    4.1 纺织出口企业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4.1.1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无利甚至亏损
        4.1.2 纺织品配额限制、人民币升值使企业举步维艰
        4.1.3 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内外销比例失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汇率风险凸现
        4.1.4 纺织品出口收汇时间长、汇路不畅,汇率波动使汇兑风险增大
        4.1.5 产品竞争力下降,竞争对手增多
    4.2 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中暴露的问题
        4.2.1 企业高级管理层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能力不足
        4.2.2 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还非常具有局限性
        4.2.3 规避汇率风险的制度和程序不完善,内控不够严格
        4.2.4 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
        4.2.5 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客观约束
        4.2.6 国内企业进口的政策限制
    4.3 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
        4.3.1 加强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意识
        4.3.2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
        4.3.3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4.3.4 积极引进或培训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
        4.3.5 进行产业转移,开辟海外生产基地
        4.3.6 改变贸易模式,降低汇率风险
第五章 XX 针织有限公司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实例分析
    5.1 XX 针织有限公司简介
    5.2 人民币升值给 XX 针织有限公司的影响
        5.2.1 高额汇兑损失,利润下滑
        5.2.2 国际竞争激烈
        5.2.3 市场前景不明,设备闲置
    5.3 XX 针织有限公司应对人民币升值所采取的策略
        5.3.1 进口国外先进印花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
        5.3.2 利用出口加工区政策,改变贸易方式
        5.3.3 利用人民币升值优势,开辟海外生产基地
        5.3.4 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采取的其它策略
    5.4 XX 公司应对人民币升值所采取策略的得失
        5.4.1 失败的教训
        5.4.2 成功的方面
        5.4.3 应对策略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近代青岛棉业研究(1897~1937)(论文提纲范文)

表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学术史综述
    二、相关界定
    三、选题的学术价值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德占胶州和山东植棉事业的兴起
    第一节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棉业形势
        一、国外棉业沿革、中国棉花种植及华棉纺织业的递嬗
        二、中外棉货贸易变迁和民族棉纺织工业发轫
        三、三色旗叠映下的胶州——德国“模范”殖民地的开辟
    第二节 东亚棉纺织业崛起及美棉在山东引种
        一、中国棉业新形势
        二、青岛棉货贸易崛起和腹地扩大植棉
第二章 1914~1928年间中日在青岛及其腹地的棉利之争
    第一节 青岛日资棉纺织业兴起及其对腹地利权的蚕食
        一、日本占胶州和攫取山东利源
        二、青岛的日资棉纺织工业
        三、日商主导的美棉拓殖业
    第二节 青岛回归及棉业利权的挽回
        一、中国收回青岛的努力
        二、北京政府时期的青岛棉业
    第三节 一战与青岛及其腹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一战期间的民族制造业
        二、一战后期日华纱厂的竞相发展及日资纱厂的胜出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期的成因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期间的青岛及腹地棉业发展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棉业新政
        一、中国棉业危机
        二、国民政府干预棉产及棉运的工作
        三、华资纱业的复苏
    第二节 工商保育政策下的青岛棉业
        一、沈鸿烈振兴青岛工商事业的努力
        二、口岸——腹地棉业链条的重构
        三、弱势进取的青岛华资棉纺织业
    第三节 腹地“模范省”的棉业工作
        一、青岛腹地贸易秩序的整饬
        二、美棉种植事业的新发展及相关产业的进步
        三、国货制服运动和山东棉业的盛衰
第四章 青岛棉业进步与腹地区域经济变迁
    第一节 从棉花美化到棉花神话
        一、山东棉花工业品质的铸就
        二、“要发家、种棉花”——推广美棉的成就
    第二节 山东棉花交易市场和鲁棉商业信誉
        一、青岛腹地棉花交易网络
        二“棉惑”问题及其解决
    第三节 抵制日货下的青岛棉业
        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频繁的抵制日货运动
        二、困难逼出正确——弱势民族资本的抉择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昌邑棉纺织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可行性研究理论综述
    2.1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2.1.1 项目的含义
        2.1.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含义
    2.2 可行性研究内容及要求
        2.2.1 可行性研究包含的内容
        2.2.2 可行性研究的要求
    2.3 项目投资可行性的研究阶段的划分
        2.3.1 项目投资的周期
        2.3.2 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
        2.3.3 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程序
    2.4 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的分析方法
3 棉纺基地建设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3.2 项目背景
        3.2.1 行业背景
        3.2.2 区域经济背景
    3.3 项目组织情况
        3.3.1 项目承担单位情况
        3.3.2 项目组织机构
4 棉纺基地建设项目市场前景与竞争分析
    4.1 国内外棉纺市场现状分析
        4.1.1 国外棉纺市场现状
        4.1.2 中国国内棉纺市场现状
    4.2 项目目标市场及市场竞争分析
        4.2.1 棉纺基地市场竞争态势
        4.2.2 棉纺基地市场前景预测
5 项目规划及实施分析
    5.1 项目总体规划
    5.2 建设项目目标
        5.2.1 战略目标
        5.2.2 效益目标
    5.3 项目选址条件
        5.3.1 建设地点和交通环境
        5.3.2 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
        5.3.3 基础设施等配套条件
    5.4 项目环境保护
    5.5 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安排
        5.5.1 项目建设期
        5.5.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5.5.3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
6 市场可行性分析
    6.1 目前全球经济对纺织需求的影响
    6.2 国内外纺织供需状况
        6.2.1 生产状况
        6.2.2 需求状况
        6.2.2.1 外需市场
        6.2.2.2 内需市场
        6.2.3 供需形势预测
    6.3 昌邑棉纺基地 SWOT 分析
        6.3.1 S(优势)
        6.3.2 W(劣势)
        6.3.3 O(机会)
        6.3.4 T(威胁)
7 棉纺织基地发展主要风险及对策分析
    7.1 主要风险
        7.1.1 市场风险
        7.1.2 项目的资本风险
        7.1.3 项目的开发风险
    7.2 对策分析
        7.2.1 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7.2.2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7.2.3 塑造纺织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7.2.4 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7.2.5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运营水平
        7.2.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进行产业转移
        7.2.7 加快核心技术的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7.2.8 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
        7.2.9 尽可能实施走出去战略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7)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税制改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税制改革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和特点
    四、论文框架
第二章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概述
    一、税收制度概述
    二、税制改革概述
    三、全球各国税收制度的发展
第三章 我国税制改革历程及现行税制分析
    一、我国税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分析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现行税制暴露的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金融危机的特点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税收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下我国税收制度显现的问题
    四、我国税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与建议
    一、应对危机我国调整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二、当前税制改革的导向及选择分析
    三、进一步开展税制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二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研究(1946-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体例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二战结束前的广东与南洋
    一、广东对外贸易的沿革
    二、南洋的对粤贸易沿革
第二章 二战后广东与南洋的贸易
    一、战后广东及南洋简况
    二、双方贸易政策
    三、贸易货物
    四、贸易额及出入超状况
第三章 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的分析评价
    一、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的特点
    二、影响广东与南洋贸易的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理论溯源:从重商主义到超贸易保护主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方向
    第四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历史回顾
第二章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
    第一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对象国分类
    第二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表现形式分类
    第三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产业分类
第三章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成因
    第一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成因的国际因素
    第二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成因的国内因素
    第三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成因的国内因素实证分析
第四章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效应
    第一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正面效应
    第二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的贸易转向效应
第五章 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对策
    第一节 政府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企业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构建贸易摩擦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输港棉纱形势严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关税保护与贸易对等[J]. 彭波.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港澳地区开展的市场争夺战[J]. 欧阳湘. 党的文献, 2014(02)
  • [3]南开经济研究所“学术中国化”研究(1927-1949年)[D]. 易仲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1)
  • [4]纺织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研究 ——以XX针织有限公司为例[D]. 韩春. 苏州大学, 2012(10)
  • [5]近代青岛棉业研究(1897~1937)[D]. 谷永清. 南京大学, 2011(11)
  • [6]昌邑棉纺织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 陈晓君.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4)
  • [7]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税制改革分析[D]. 姜春晓. 山东大学, 2010(09)
  • [8]二战后广东与南洋贸易研究(1946-1949)[D]. 张云. 暨南大学, 2008(03)
  • [9]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D]. 杜鹃. 厦门大学, 2007(07)
  • [10]太平洋战事发生后国统区金融经济变动情形[J]. 唐润明. 民国档案, 2006(04)

标签:;  ;  ;  ;  ;  

我国棉纱出口香港形势严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