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论文文献综述)
卢建昊[1](2021)在《倡导联盟与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系统集成”战略制定的政治经济学》文中指出在改革开放的40余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生产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崛起也推动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的发展,为国际与中国民航飞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整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与麦道这样的商用客机公司合作进行总装生产,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的“三步走”战略来自主开发支线飞机,但遗憾的是这两条路径均以失败告终。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2002年4月,支线飞机ARJ21项目正式立项。时隔4年后,在ARJ21项目尚未完成之时,干线飞机C919项目于2007年2月得到了立项。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项目为何会先后出台?是哪些国内外因素与力量促使中国政府对民用航空产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如何从产业政策制订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中国重大产业战略调整进行解释?这些问题是本研究重点回答的问题。论文采用“倡导联盟框架”(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或称ACF)对中国民航制造业战略调整进行解释。该框架强调政策子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以社会为中心的视角解读不同部门的政策联盟的重要性。本论文在研究中试图将该分析框架运用于中国民航制造业的重大战略调整问题的分析上。本研究主要结论性的观点包括:伴随着国际航空制造业的日渐全球化,出现了主制造商-国际供应商的系统集成开发方式。中国决定利用该系统集成开发方式,推出ARJ21与C919两个重大项目。这两个项目是中国国家和社会对国际航空制造业全球化的挑战与系统集成开发方式出现的机遇的战略反应。1990年代以后中国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提倡实施战略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安全与大国发展战略施行。在社会力量的推动下,2003年新一任领导集体上台以后,将国家再一次设定为发展主体,《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新的经济与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象征。ARJ21项目是在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提下,瞄准“缝隙”市场的阶段式发展方式;而C919项目则充分考虑与波音和空客这两个国际航空制造巨头的可能竞争与冲突,通过集中国家资源,利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与关键零部件的可获得性,实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跳跃式发展。在这个方面,论文提出C919项目决策正是中国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政策观念调整与上海地区特殊政治地位相互结合的产物。目前呈现出的研究结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术意义:第一,论文展示了在全球生产网络环境下国家以战略贸易政策为基础形成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过程,并通过C919项目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研究。第二,国际政治经济学对于产业政策形成过程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行为者层位分析,微观地观察了政策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系统地考察了作用于国家-社会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压力,并为此将广泛用于政策过程分析的“倡导联盟”框架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第三,关于C919项目的立项过程及相关的各种信息,在各方的争论过程中呈现出了分散和碎片化的状态。同时,由于各方的不同立场,又使得彼此之间的视角和信念有着微妙的差异。本论文以此为基础,通过政策联盟行为对政策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再现,同时对国际航空制造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航空制造业商用客机发展战略展开了综合分析,并对ARJ21和C919之间所产生的发展政策变化脉络进行了结构性的把握。
户海印[2](2015)在《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现代工业之花”的大飞机项目的成功会有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国工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显着提升。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占大飞机制造市场的微观作用机制,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影响因素、发展空间、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冲破国际主要大型客机制造商的封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其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解释。二是通过建立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航空工业基础与外部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者与垄断寡头所做出的最优行为选择,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进行了解析与探索。三是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Panel-Data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提供实证层面上的支持,并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分析和障碍性分析,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资源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障碍。四是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首先运用ISV分析,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的分析,从而为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五力模型”,分别从产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握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基本竞争状况;然后,分别从技术、市场、网络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五是通过对国家赋予民用航空制造业“三个层次”的目标分析,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明确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实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际上主要航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路径分为扩能路径、拓展路径和提升路径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解释与分析了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所经历的酝酿过程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总结与汲取成功经验与教训,确保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发展与成功。第二,透过博弈论视角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思想,引入技术壁垒因素,将单期博弈转化为多期博弈,构建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逐级归纳分析,寻找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与规律。第三,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侧重于定性研究的不足,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Panel-Data、Granger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与验证了影响与推动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进而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四,多角度、多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目标定位及相应战略选择,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这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具体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郑作棣[3](1994)在《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文中研究表明 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中国的干线飞机项目终于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1994年新春伊始,在祝愿这一项目新的一年取得进展的同时,特在《国际航空》杂志上对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作一综述,以飨海内外关心中国民机发展的读者们。
王维翰[4](2001)在《供应商管理——干线飞机项目的实践》文中提出概要叙述了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MD -90 -30干线飞机合作生产项目中所建立的供应商管理系统和程序 ;介绍了干线飞机项目供应商管理的特点和经验。
王维翰[5](1999)在《供应商管理在干线飞机项目中的实践》文中认为 前言 MD-90-30干线飞机项目是中美双方根据1994年11月签订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总协议"第1号修正协议在中国生产原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MD-90-30飞机的合作生产项目。按照协议规定,麦道公司提供全部20架飞机制造用的原材料和部分零部件,而飞机的主要各大部件和有关的系统件分别由西
王维翰[6](2014)在《三十年的大飞机梦》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第二天,《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以通栏大标题的形式报道了这一消息,同时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我,一名航空战线上的老兵满怀着激动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个重大消息和温总理的文章,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不禁潸然泪下。奋发图强曾经圆梦"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大批年轻人
赵忆宁[7](2015)在《国家四次决策发展中国大飞机》文中指出导读 七年多来,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性重大决策,开始显见“自主研制大型飞机,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航空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效。C919大型客?
陈原[8](2007)在《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复杂,垂直层级多,供需网络结构多样。构成供应链的实体繁多,实体间性质差异大,管理自主性强,地理位置全球分布,造成整个供应链在计划、外购、制造、交货等各运作层面上均需要进行协调,供应链的协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以基于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整体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背景,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特点及其全球合作关系的发展状况,并对在此背景下的民用航空制造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现状作了初步的探索。综合供应链,实施信息化管理,组织和形成全球采购的供应链网络已日益成为现代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其后,对供应链协调做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并从供应链的概念和分类、供应链协调障碍、供应链协调管理应具备的特点、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模式和各种途径等方面做了更详尽、具体的文献综述,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基础。然后,对供应链协调的主流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包括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供应链的契约与激励协调机制、供应链合作与诚信协调机制、供应链集体学习的协调机制等,为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做一先期铺垫。本论文接下来进行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节点层级分析;采用环节分析法和SCOR法进行了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分析;在比较该产业两大类产品的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产品的供应链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它除了具有该产业供应链的一般特征如复杂性、自主性、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等之外,还具有产业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全球网络集成供应链、精益供应链的特点。从综合系统管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本文把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采用全局最优的思想,在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下,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益和效率的优化,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缩短总交货周期为原则,对供应链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活动进行优化,建立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全局性协调管理的概念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协调的供应链设计框架,包括了供应链协调的原则、目标、整体架构和各种协调方法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借鉴协同产品商务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集成,特别是研究了B2B交易场所作为协调集成的使能器,对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最后,以波音公司供应链协调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实践为实例对本章所设计的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希望能丰富与发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体系,为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供应链协调框架,促进供应链协调关系的改进,推动企业顺利实施供应链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对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产业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勇[9](2011)在《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客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制造、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它的发展对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制造业升级、促进民航运输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型客机设计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研制周期长、系统组成复杂、技术难度大、市场准入门槛高,投资风险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由一家制造商独立完成所有的研制任务,为了缩短设计、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投资风险,获得更多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型客机主制造商就必须依靠外部供应商。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生产模式的转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作为其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制造商组织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主制造商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重要源泉,相应地加强大型客机制造商供应商管理已是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内涵,剖析了国内外客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和客机制造业的特性及供应链的相关理论,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客机制造业供应商选择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并加以实证分析;而后,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关系,指出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共生性,并构建了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对称性互惠和不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模型,同时为保证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共生关系本文还构建了对主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利润分配模型;最后运用SWOT对我国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本文研究,给出了我国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的对策建议。
袁文峰[10](2013)在《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大型客机是由数百万个零部件及系统设备组成的大型复杂高科技产品,技术要求高,集成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经费投入巨大。因此,大型客机研制需要大量供应商的协同和支持。供应商管理对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异常重要,波音787的首飞就因为受供应商影响而数次推迟。我国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采用了先进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是第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大型民用飞机项目。所以,大型客机项目在供应商管理方面既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也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识别并加以研究。其中,对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制度框架的设计研究和标准合同的制订,填补了国内航空工业在这一实践领域的空白;对供应商开发、选择、协调和考核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而且在相关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制度框架设计。本文以当前供应商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基础,以供应商管理流程为脉络,紧紧抓住中国商飞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一个实用可行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框架。(2)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标准合同的制定。本文通过对某国际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简称BA公司)合同文本的分析,概括了BA公司供应商合同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BA公司供应商合同具体条款的特征和内容,研究了BA公司合同管理的特色,总结了BA公司供应商合同对大型客机项目的启示,并结合中国商飞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大型客机项目的需要,制定了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标准合同文本。(3)大型客机项目国内供应商开发与选择。本文创新性地设计了供应商选择质量展开屋分析平台,根据供应商选择质量展开屋所提供信息,以供应商综合能力指数最高为目标,综合考虑相关资源约束,构建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化表征,实现了供应商选择和开发的最优配置方案,为大型客机项目解决了国内供应商的优选决策问题。(4)主制造商协调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本文以供应商的努力程度对供应商自身利益以及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供应链整体利益、各个供应商和主制造商的利益(按Shapley值分配),经主制造商统一协调后,都超过了非合作、无协调情形下的收益(Nash均衡)。这说明在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主制造商对供应商的统一协调和合理的利益分配,能够增加供应链整体利益,并有效调动各供应商的积极性。(5)双供应商订单分配问题。本文采用经济控制论的理论,讨论了双供应商情形下的订单分配问题。利用系统的反馈控制特性能很好地反映订单分配量和生产状况的调整情况。仿真结果符合预期,能给中国商飞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启示。(6)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本文从动态的视角,在考虑大型客机项目各类供应商风险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极大熵模型估计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7)基于灰靶决策的供应商绩效评价。本章构造了一种新的多目标智能灰靶决策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的绩效评价问题。结果表明,目前已有产品(试验样件)交付的供应商绩效都比较理想。
二、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论文提纲范文)
(1)倡导联盟与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系统集成”战略制定的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提出问题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范围 |
1.4 本论文的组成 |
第二章 理论背景和分析框架 |
2.1 政策过程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形成和变化 |
2.2 用于政策过程分析的倡导联盟框架 |
2.2.1. 倡导联盟框架的核心逻辑 |
2.2.2. 倡导联盟框架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的衔接 |
2.2.3. 国家和宪政体制 |
2.3 产业政策倡导联盟的信念基础:发展主义 |
2.3.1. 战略产业政策的经济逻辑 |
2.3.2. 李斯特的不均衡发展观 |
2.3.3. 不均衡发展观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3.4. 日本的官僚制 |
2.3.5. 中国产业政策体制 |
2.4 全球生产网络和战略性产业政策 |
2.5 小结 |
第三章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行业的结构变化 |
3.1 航空运输市场“去管制”及其对航空制造业的影响 |
3.1.1. 轴辐式航线的发展对干线飞机的影响 |
3.1.2. 馈线航路的发展与支线飞机 |
3.1.3. 航空运输的国际自由化 |
3.1.4. 波音和空客双寡头结构形成 |
3.2 喷气式支线飞机的出现与小双寡头的新生产组织 |
3.3 系统集成的Tier-1开发模式 |
3.4 小结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商用飞机制造的发展历程 |
4.1 改革开放后中国航空制造产业变化概述 |
4.1.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 |
4.1.2. 首个商用客机研制项目:“运-10” |
4.2 学习的开始:MD-80组装生产 |
4.3 MPC-75项目 |
4.4 三步走战略 |
4.4.1. 商用客机干、支之争的苗头 |
4.4.2. MD-90 |
4.4.3. AE-100 项目 |
4.5 小结:存活下来的政策子系统 |
第五章 经济学者认知共同体的政策信念分化 |
5.1 1990 年代经济学家的主流化与思想分化 |
5.1.1. 新左派的经济体制构想 |
5.1.2. 民族主义情绪的扩散 |
5.2 非主流经济学派的出现和成长 |
5.3 非主流经济学家与民族主义者的联手 |
5.3.1. 大国优势和大国战略 |
5.3.2. 战略产业和航空制造 |
5.3.3.入世与非主流经济学者的活跃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中国产业政策导向变化 |
6.1 “追赶期”产业政策体系概况 |
6.2 “入世”前后的改革和产业政策体系 |
6.3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郎顾之争和反思改革 |
6.4 创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 |
6.4.1. 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 |
6.4.2. 高铁建设与集成创新 |
6.4.3. 大型飞机项目 |
6.5 小结 |
第七章 从系统集成商的道路到大飞机项目 |
7.1 支线飞机项目的推进 |
7.1.1. 新舟60 |
7.1.2. 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的推进 |
7.1.3. ERJ-145合作生产项目 |
7.2 大飞机争论的序幕:运-10的神话化 |
7.2.1. 大飞机与大型运输机 |
7.2.2. 摇摆不定的ARJ21 |
7.3 大飞机论证 |
7.3.1. 支线道路与大飞机道路 |
7.3.2. 第一次论证 |
7.3.3. 第二次论证 |
7.4 大飞机政策形成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博弈 |
7.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1.4.1 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研究 |
1.4.2 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
1.4.3 博弈论相关理论综述 |
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
2.1 问题源流: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之路 |
2.1.1 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
2.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
2.1.3 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
2.1.4 过去30多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教训 |
2.2 政策源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飞机发展战略 |
2.2.1 大飞机市场问题 |
2.2.2 “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为主 |
2.2.3 优先发展“干线”还是“支线”飞机 |
2.2.4 大型客机项目应采取的机制 |
2.3 政治源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 |
2.4 开启“机会之窗”:大飞机政策的最终形成 |
2.5 本章小结 |
3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
3.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 |
3.1.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 |
3.1.2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 |
3.1.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主要特征 |
3.1.4 民用航空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
3.2 美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2.1 美国大飞机产业政策 |
3.2.2 波音成功经验的启示 |
3.3 欧洲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3.1 欧盟大飞机产业政策 |
3.3.2 空客成功经验的启示 |
3.4 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5 巴西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分析 |
4.1 古诺模型 |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
4.2.1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单一寡头垄断的情况 |
4.2.2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双寡头垄断的情况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
5.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需求分析 |
5.2.1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5.2.2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分析 |
5.2.3 中国航线数量、航空旅客周转量与民航飞机市场需求的实证检验 |
5.2.4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预测的合理性检验 |
5.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性分析 |
5.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分析 |
5.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资源性障碍分析 |
5.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
6.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ISV分析 |
6.1.1 产业链分析 |
6.1.2 供应链分析 |
6.1.3 价值链分析 |
6.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五力模型”分析 |
6.2.1 行业竞争者 |
6.2.2 零部件供应商 |
6.2.3 整机采购商 |
6.2.4 潜在的进入者 |
6.2.5 替代产品 |
6.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6.3.1 技术资源与能力分析 |
6.3.2 市场资源与能力分析 |
6.3.3 网络资源与能力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
7.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
7.1.1 项目成功 |
7.1.2 公司发展 |
7.1.3 产业带动 |
7.1.4 聚焦发展 |
7.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 |
7.2.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业务定位 |
7.2.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市场定位 |
7.2.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品定位 |
7.2.4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客户定位 |
7.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
7.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
7.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
7.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
8.1 扩能路径 |
8.1.1 突出技术创新 |
8.1.2 注重人才培养 |
8.1.3 培育适航能力 |
8.2 拓展路径 |
8.2.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 |
8.2.2 筹建航空企业联盟 |
8.2.3 完善产业集群模式 |
8.3 提升路径 |
8.3.1 完善体制机制 |
8.3.2 强调文化引领 |
8.3.3 打造一流品牌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及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供应商管理——干线飞机项目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上航供应商管理系统 |
2.1 供应商管理部的组成和主要职责 |
2.2 供应商管理部的基本任务和主要职责 |
2.3 供应商管理质保部的主要任务 |
3 上航公司供应商管理程序 |
4 干线飞机项目供应商管理特点 |
(6)三十年的大飞机梦(论文提纲范文)
奋发图强曾经圆梦 |
依赖洋人终难圆梦 |
一波三折期待未来 |
(8)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民用航空制造业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
1.1.2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特点 |
1.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
第2章 供应链协调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总体概况 |
2.1.1 供应链在战略层面上的全局性协调管理研究 |
2.1.2 供应链在战术和运作层面上的局部协调管理研究 |
2.2 对供应链协调概念和分类的界定 |
2.2.1 供应链协调的概念 |
2.2.2 供应链协调的分类 |
2.3 对供应链协调障碍的分析 |
2.3.1 供应链冲突及冲突的原因 |
2.3.2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协调障碍 |
2.4 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管理的研究 |
2.4.1 促进供应链协调的方法 |
2.4.2 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特点 |
2.4.3 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模式和途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供应链协调机制构成的理论分析 |
3.1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
3.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 |
3.2.1 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
3.2.2 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概念、类型、途径和模式 |
3.3 供应链契约与激励的协调机制 |
3.3.1 供应链契约概述 |
3.3.2 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 |
3.3.3 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 |
3.4 供应链合作与诚信的协调机制 |
3.5 供应链集体学习的协调机制 |
3.5.1 供应链中的知识与知识整合 |
3.5.2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 |
3.5.3 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和组织间学习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层级及流程分析 |
4.1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供应链节点层级分析 |
4.1.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节点层级结构 |
4.1.2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最终客户——航空公司 |
4.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第一层级(1~(st) Tier) |
4.1.4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第二/三层级(2~(nd)/3~(rd) Tier) |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流程分析 |
4.2.1 供应链流程的环节分析 |
4.2.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SCOR分析 |
4.3 民用航空制造业基于产品的供应链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特点分析 |
5.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具产业供应链和动态联盟供应链的特点 |
5.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具有集成化全球网络供应链的特点 |
5.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供应链具有精益供应链的特点 |
5.4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一般特点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的框架设计与实例 |
6.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的协调管理 |
6.1.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框架建立的原则 |
6.1.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内容分析 |
6.1.3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主要实现方法与技术 |
6.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概念模型 |
6.2.1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模型应达成的目标和设计要点 |
6.2.2 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协调管理的模型 |
6.3 利用协同产品商务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集成供应链协调管理 |
6.3.1 可借鉴的协同产品商务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
6.3.2 应用 B2B交易场所作为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集成的使能器 |
6.4 波音飞机公司全球制造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实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客机供应商管理文献综述 |
1.3.1 客机供应商管理模式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客机供应商管理的相关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 |
第二章 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现状 |
2.1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 |
2.1.1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产生 |
2.1.2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概念内涵 |
2.1.3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发展 |
2.2 大型客机制造业的特点与客机供应链 |
2.2.1 大型客机制造业的特点 |
2.2.2 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链 |
2.3 国外典型大型客机制造业供应商管理的现状 |
2.4 我国客机供应商管理现状 |
2.4.1 我国客机供应商基本情况 |
2.4.2 我国客机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的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选择 |
3.1 大型客机供应商的分类 |
3.1.1 竞争力、增值率和关联度三维度关系模型 |
3.1.2 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聚类模型的供应商分类 |
3.2 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型 |
3.2.1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3.2.2 供应商评价方法 |
3.2.3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客机供应商选择综合评价方法 |
3.3 基于三角模糊数综合评价模型的客机供应商选择评价实证分析 |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型客机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分析及利润分配机制 |
4.1 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分析 |
4.1.1 大型客机制造业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模型构建 |
4.1.2 大型客机制造业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模型求解 |
4.1.3 大型客机制造业制造商与供应商博弈模型结果分析 |
4.2 大型客机主制造商-供应商共生关系模型 |
4.2.1 模型假设 |
4.2.2 不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型 |
4.2.3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型 |
4.3 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共生利润分配机制 |
4.3.1 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共生利润分配机制数学模型 |
4.3.2 大型客机制造业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共生利润分配机制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
5.1 基于SWOT 的我国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现状分析 |
5.2 我国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对策建议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6.2.1 本文的不足 |
6.2.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大型客机的发展历程 |
1.1.2 供应商是大型客机主制造商的战略伙伴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外航空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实践 |
1.3.1 波音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演变 |
1.3.2 主制造商—供应商的管理模式 |
1.3.3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
1.4 供应商管理的相关研究现状 |
1.4.1 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
1.4.2 供应商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
1.4.3 供应商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
1.4.4 采购数量分配问题研究 |
1.4.5 供应商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问题研究 |
1.4.6 文献评述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1.5.1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的关键问题识别 |
1.5.2 本文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制度文件框架研究 |
2.1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制度总框架 |
2.2 供应商管理制度及其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标准合同设计 |
3.1 BA 公司合同分析 |
3.1.1 BA 公司主要合同类型分析 |
3.1.2 BA 公司合同的条款内容分析 |
3.1.3 BA 公司的合同管理 |
3.1.4 BA 公司合同的借鉴意义 |
3.2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标准合同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型客机项目国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
4.1 供应商选择质量展开屋框架设计与组成模块分析 |
4.2 基于质量展开屋的供应商培养对象选择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
4.2.1 基于质量展开屋的供应商培养对象选择非线性规划模型构建 |
4.2.2 基于质量展开屋的供应商培养对象选择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
4.3 案例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协调问题研究 |
5.1 基于供应商努力程度的供应链协调模型 |
5.1.1 供应链协调模型的基本假设 |
5.1.2 供应链协调模型的构建 |
5.2 基于 Nash 均衡的供应商非合作利益实现机制分析 |
5.3 基于 Shapley 值的主制造商协调情形下的供应链利益实现机制分析 |
5.3.1 主制造商协调情形下的最优供应链整体利益 |
5.3.2 主制造商协调情形下的供应链整体利益最优的实现条件 |
5.3.3 基于 Shapley 值的主制造商协调情形下的利益实现机制分析 |
5.4 案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型客机项目双供应商订单分配问题研究 |
6.1 双供应商订单分配控制模型 |
6.1.1 控制模型框架图 |
6.1.2 供应商供应能力控制模型 |
6.1.3 供应能力修正反馈模型 |
6.1.4 订单价格修正反馈模型 |
6.1.5 最终控制模型建立 |
6.2 仿真研究 |
6.3 控制模型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次数的分布问题研究 |
7.1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 |
7.2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概率分布极大熵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7.2.1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概率分布的极大熵模型 |
7.2.2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风险发生次数概率分布极大熵模型的求解 |
7.3 算例研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
8.1 一种新的多目标智能加权灰靶决策模型 |
8.1.1 问题描述 |
8.1.2 一致效果测度矩阵 |
8.1.3 综合效果测度矩阵与多目标智能灰靶决策算法步骤 |
8.2 基于灰靶决策的供应商绩效评估 |
8.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四、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论文参考文献)
- [1]倡导联盟与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系统集成”战略制定的政治经济学[D]. 卢建昊. 北京大学, 2021(09)
- [2]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D]. 户海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3]实施中的中国干线飞机项目——中国与麦道合作生产MD-2/MD-90飞机[J]. 郑作棣. 国际航空, 1994(01)
- [4]供应商管理——干线飞机项目的实践[J]. 王维翰.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01(01)
- [5]供应商管理在干线飞机项目中的实践[J]. 王维翰.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1999(04)
- [6]三十年的大飞机梦[J]. 王维翰. 大飞机, 2014(06)
- [7]国家四次决策发展中国大飞机[N]. 赵忆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
- [8]民用航空制造业供应链协调管理研究[D]. 陈原. 中南大学, 2007(01)
- [9]基于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大型客机供应商管理研究[D]. 刘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1)
- [10]大型客机项目供应商管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袁文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