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疼痛、巨舌症、水肿、蛋白尿——思考案例 (88)

足部疼痛、巨舌症、水肿、蛋白尿——思考案例 (88)

一、双足疼痛 巨舌 水肿 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论文文献综述)

霍沛艾[1](1997)在《双足疼痛、巨舌、水肿、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讨论部分》文中认为双足疼痛、巨舌、水肿、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讨论部分辽宁锦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121000)霍沛艾病历摘要见1997年第1期43页。临床讨论本病例的特点:①为男性老年前期患者;②主症为双足麻木、疼痛、水肿;伴乏力、畏寒、食欲减退,劳累后心悸、气短...

田甜[2](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明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导师李明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临床经验,探索该病中医证候规律及中药处方用药特色,评估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明权教授门诊的诊断为慢性肾炎的患者,通过本院信息中心调取门诊资料,总计1138例患者,诊次累计8467次。通过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非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索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导师中药处方特点。结果:1.通过对1138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症状体征在前10位的为腰痛、尿频、腰酸、腰胀、口干、乏力、夜尿多、腹胀、咽痛、咳嗽。舌质以舌质红、舌质暗红、舌质暗淡多见,舌苔以黄腻、薄黄、白腻为主,脉象以细脉、数脉、滑脉为主,本虚证中以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中以湿热证,风热证,风寒证出,血瘀证为主,表明慢性肾炎患者的发病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受损为主,风湿热瘀为辅。2.通过对1138例患者的12401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前18味中药为炒麦芽、黄芪、金樱子、黄芩、芡实、蒲公英、五味子、当归、防风、全蝎、蝉蜕、淡竹叶、薏苡仁、生甘草、莪术、白茅根、茜草、小蓟;前5位药类为清热解毒药、补益固涩药物,祛风通络药,清利湿热药,活血化瘀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肝,肺,脾,肾经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导师治疗慢性肾炎常用的16个药对和12个药味组合体。3.通过选取慢性肾炎患者130例,分为蛋白尿组94例及血尿组60例,分别分析比较其各临床疗效。24小时蛋白尿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经非参数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尿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63.83%,血尿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71.67%。由以上数据显示,中药改善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症状效果显着,且在改善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方面有确切的疗效。结论:慢性肾炎患者的发病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受损为主,风湿热瘀为辅。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药、补益固涩药物为主,兼以祛风通络,利湿化瘀。对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症状、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疗效分析,提示导师运用中药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显着,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事件较少。

文亮亮[3](2016)在《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消渴病肾病医案浅析》文中提出消渴病肾病是由消渴病引起的慢性肾脏损伤,是其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大量蛋白尿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在消渴病病程中逐渐出现微量蛋白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减退,近年来的流病学研究结果显示,临床透析患者中有半数左右是由本病进展而来。本病早期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为主,晚期则多以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为主,其中K-W结节为其特异性改变。本病预后不佳,多为隐匿性起病,一旦尿液检查出现蛋白尿或病理检查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增殖,其病情多进行性加重,并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早期诊断在本病的预防和治疗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经过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以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思维为特点,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学者通过对传统文献的研究整理、去芜存菁,结合临床诊疗经验的积累及证治研究,对本病的辨证论治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吕仁和教授师从施今墨、秦伯未及祝谌予等名老中医,自1962年以来从事消渴病及其并发症、肾脏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50余年,在积累老一辈名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慢性肾脏疾病提出了“二五八方案”、“六对论治”、“三自如意表”、肾络“微型症瘕病理假说”等论治思路,重视从分期辨证论治的角度对消渴病肾病进行治疗,他在本病的诊疗上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待于我们对其进一步的挖掘和学习。吕仁和教授认为消渴病及其并发症应分为脾瘅期、消渴期及消瘅期三个时期来进行辨证论治,消渴病肾病属于消渴病的并发症即消瘅期的一部分,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既与消渴病有共同点又有其本身的特点。消渴病的病机可以概括为:脾瘅期,脾瘅即脾热,为“肥美之所发”,病机在于“五气之溢”;消渴期因肥令人生“内热”、甘令人生“中满”,满、热相合则“甘气上溢”发为消渴,病机在于二阳结热与甘气上溢;消瘅期甘气上溢而不除即为“陈气”,“陈气不除”、“怒气上逆”及“禀赋不足”,三者相合导致“闭塞隔绝,上下不通”即气机阻滞、血脉不行、瘀热内生,消烁脏腑、肌肉、筋骨。纵观消渴病的病机演化,郁热、湿热等“内热”错杂其中,热灼津液、伤津耗气导致的气阴两虚常伴随本病前后,特点是由实致虚。消渴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为肾络“微型症瘕”,它是由于消渴病日久不愈、耗气伤阴,加之肾脏禀赋不足,导致肾元亏虚,“陈气”与内热相合,湿热、郁热、痰浊、瘀血各种病理因素胶结,久之病变进入肾脏络脉之中而形成。肝肾同居下焦,关系密切,肾水不足,母病及子,精不化血而导致肝木失养,肝肾气阴两虚,阴虚阳亢,封藏无权,肾气不固,因此本病早期病机以肝肾阴虚为主;继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肾精不固、脾运不化,导致精微大量外泄及水液停滞,因此中期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为主;晚期肾脏劳衰、体用失司,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浊毒不除,水湿浊毒耗伤五脏气血,以心肺脾肾亏虚、浊毒内停为主;最终肾元亏败、五脏虚衰,三焦气机升降失畅,水湿泛滥而导致气机逆乱之关格。吕仁和教授认为消渴病肾病的防治,应该以“二五八方案”为原则:以健康和长寿为目标;监测血糖、尿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临床症状,通过宣教让患者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调摄心神来控制这些指标,并为此制作了“三自如意表”来帮助患者自查、自找、自调;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中医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措施。积极应用中医药调治本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目的。“六对论治”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所总结出的论治疾病的六种方法,其中分期辨证论治为论治本病的要点,本病的辨证论治以辨病和分期为前提,在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的前提下根据理化检查及特征性体征将本病分为三个时期来“以虚定型、以实定候”,以虚实相结合来辨证论治本病。吕仁和教授在中医药论治本病的过程当中,早期重视温肾通络、清热化瘀,以阻止“微型症瘕”的进一步形成,延缓瘕聚最终进展为症积的过程,常用药物有狗脊、川断、川牛膝、杜仲、丹参、赤芍、牡丹皮;中晚期重视利水解毒、化瘀散结来化解稽留的浊毒及肾络中的症聚,以缓解症状、体征为主,常用药物有猪苓、茯苓、泽兰、泽泻、大黄、桑白皮、三棱、莪术、夏枯草、鬼箭羽等。

伦中恩[4](2010)在《糖尿病(消渴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影响他们的生存质量,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其对社会经济也带来庞大的负担。医学界一直重视研究该病,然而未见重大突破。古代中医曾详细探讨过该病,亦遗留了很多至今仍然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方法和处方。本文希望通过进行中医文献研究,从而深入地探讨糖尿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内容,包括:1)综合有关的古代中医文献资料,结合现代认识,由临床角度思考,独立剖析每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古代中医认识,研究着眼于为临床服务,以期挖掘古代中医珍贵智慧,弥补当今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治的不足。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古代中医文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历代医家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论述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探析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认识的发展及演变轨迹。3)通过比较现代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文献,发现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上的异同,期望能把古代的认识与现代的实践联系,借鉴古代中医的诊治认识,使现代临床诊疗糖尿病并发症变得更充实。4)将古代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方药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频数分析,找出古代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常用药物,分析古代用药规律及特点,期望能为有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更多借鉴和新的思路。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文献研究内容:翻查的中医书籍文献主要分古代中医文献和近代文献两种。古代中医文献以1911年为下限,并有近代中医文献以1949年为下限,文献类型包括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从书、类书、医案、医论、医话等。方法先以《中华医典》检索“消”、“消渴”、“三消”、“上消”、“中消”、“下消”、“脾瘅”、“鬲消”、“消瘅”、“消中”、“内消”、“肾消”、“肺消”、“渴利”、“消利”、“消肾”、“急消”、“脾消”等病名相关的并发症如“并病”、“变证”、“兼证”、“目疾”“视瞻昏渺”、“内障”、“雀目”、“胸痹”、“腰痛”、“水肿”、“水病”、“眩晕”、“关格”、“虚劳”、“尿浊”、“肾衰”、“胀满”、“吐逆”、“络病”、“疖”、“痈”、“痈疽”、“痹证”、“筋痹”、“脉痹”、“麻木”、“偏枯”、“痿证”、“脱疽”、“腹胀”、“痞满”、“呕吐”、“反胃”、“吞酸”、“骨痿”、“骨痹”等关键词,再通过翻阅了超过160种与糖尿病相关的重要中医书籍,抽取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印象的文献内容,加以整理、分析。从历史的角度理顺文献的先后次序,综合地探讨每个时代中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和演变。又独立地抽取关于每种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内容,包括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描述、证型、治则治法、方剂、药物、剂型、煎煮法、预后、预防、调摄、医案、医话等,经过比较、整理、分析,并结合临床思维,总结出关于每种并发症的中医指南。现代文献主要从中医核心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糖尿病专书、糖尿病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网页中取得。检索工具主要使用《中国知网》(CNKI)、Pubmed及互联网等,查找关于“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肺结核”等关键词。撰写关于每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现代认识,希望通过比较,分析出古代中医治疗该并发症的异同,取长补短,目的是为提高临床疗效。统计分析:在翻阅文献资料的同时,把相关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处方、药物、剂量、剂型、出处等记录下来。用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分门别类,列于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下,当中确保没有重复药物名称或别名。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古代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并作出分析,从而推断古代中医治疗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尿病肾病属中医“肾消”、“消渴”并发“水肿”、“淋证”、“癃闭”、“尿浊”、“血尿”、“关格”、“虚劳”等范畴。其病位在肾,与肺、脾、肝、三焦、膀胱关系密切,亦涉及其余脏腑;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临床常见水肿、尿多、尿少、无尿、蛋白尿、气尿等症状。其主要有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热结、气血两虚、脾虚气陷、脾阳虚衰、肾气亏虚、肾阳衰惫、脾肾阳虚、水湿浸渍、膀胱湿热、肝阳上亢、浊毒犯胃、水凌心肺、溺毒入脑等15种证型。选取古代常用处方共12首。附有相关医案参考。分析古代治疗该病处方,可以看到,以往中医重视健脾、补肾、利水治疗糖尿病肾病,常用处方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麦味地黄丸、四君子汤、五苓散等。比较现代认识,现代中医较强调活血通络的方法,补气药则尤其重视黄芪,又强调排毒泄浊的重要性,在治疗方法上有进步。糖尿病眼病属中医“消渴”并发“圆翳内障”、“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青盲”、“血灌瞳神”、“眼底血证”、“雀目”等范畴。病位在目,涉及五脏,以脾、肝、肾为主;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并见。本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为瘀血、痰浊阻络。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视直如曲,甚至失明。有肝肾亏虚、脾虚气弱、脾虚湿困、心脾两虚、肝热上扰、阳亢动风、湿热蕴蒸、阴虚挟湿热、虚火伤络、气滞血瘀等10种证型。选了3个合适古方和3个医案。处方统计分析发现以往中医重视健脾补气、滋养肝肾、理气活血、化痰除湿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眼病,常用处方包括四物汤、六君子汤、人参养荣汤、生脉散、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饮、二陈汤等。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筋疽”的范畴。病性属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湿热、邪毒、络阻、血瘀为标,病位在血、脉、筋。临床表现主要有足部感觉异常、感染、坏疽、痿缩、畸型。有湿热毒蕴、热毒阴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等6种证型。选了3个合适古方和3个医案。处方统计分析发现古代中医很重视内虚的情况,重视补益气血和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方剂有四妙勇安汤、八珍汤等。现代认识可以见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糖尿病心病属中医“消渴”并发“胸痹”、“厥心痛”、“心痛”、“心胃痛”、“真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病位在心,与肾、脾、肺相关。病性为本虚标实,以心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寒凝、血瘀、痰阻、水停为标。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心悸、怔忡、胸闷、胸痛、烦躁、气短、乏力等。有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肾不交、心阳不振、寒凝心脉、痰浊阻滞、心脉瘀阻、水饮凌心、阴阳两虚等9种证型。选了3个合适古方和4个医案。处方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糖尿病心病用得最多的是补气益血的药物,其次是安神镇静的药物。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生脉散、人参养荣汤、交泰丸、朱砂安神丸。现代认识益气活血方法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属于中医“消渴”并发“中风”、“偏枯”、“仆击”、“昏厥”、“头痛”等范畴。其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肾诸脏。病性属本虚标实,与虚、火、风、痰、气、血相关,上实下虚,阳气夹风、夹痰、夹瘀、夹火,气逆于上,阴血不足亏虚于下,阴阳气血不相顺接。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或无昏迷,肢体瘫痪或偏瘫或麻木,轻则只感肢体变得无力,重则或见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或有抽搐。可分为风邪中络、肝阳上亢、肝阳闭窍、痰热腑实、风痰阻络、痰蒙清窍、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元气衰败、肝肾亏损等10种证型。统计分析中发现芍药用得最多,用得较多的还有补益气血的药物,育阴潜阳的龟版、清肝热的黄芩、祛除风痰的南星亦是常用之品。现代认识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主要证型为阴虚为主,兼气虚、瘀血阻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兼“痹证”、“血痹”、“络病”、“痿蹙”、“麻木”、“不仁”、“痛证”、“痿证”等范畴。其病性属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痰浊阻络为标。病位在脉络,与肝、肾、脾相关。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和疼痛。有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脾虚气陷、脾肾阳虚、肝肾亏虚等9种证型。合适古方选用5首,相关医案选用4个。处方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以往中医重视补益气、阴、血、肾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处方如十全大补汤、生脉散、六味地黄丸等。现代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经络瘀阻。以益气养阴、通经活络为基本治法。此外,本论文还阐述了有关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糖尿病性阳萎、强中、糖尿病性胃肠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认识。结论通过查找大量古、近代有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结合现代认识和中医临床思维,总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综合病机是:本虚标实,五脏的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瘀痰络阻为标。古代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用的治法有健脾、养肝、滋肾、补气、补血、养阴、行气、活血等。再结合古代处方统计分析和现代认识,这研究启示我们应该重视治本补虚,重视使用补益药物以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

朱俊[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晋兆谦[6](2020)在《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过敏性紫癜中成人与儿童在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及消化内镜检查、肾脏组织病理检查、治疗方面的差异,以及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高对成人和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认识,帮助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儿科、消化科、肾内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1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病例。将其按照年龄分组:儿童组(年龄<18岁)和成人组(年龄≥18岁),对儿童组(253例)和成人组(108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按照是否有肾损害分组:肾损害组(141例)和无肾损害组(148例),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入选病例中儿童与成人患者之比为2.3:1,两组均男性占比较女性稍高,儿童组男性患者占57.7%,成人组男性患者占53.7%。发病季节以秋冬季最多见,儿童组以秋季占比最高为30.0%,成人组以冬季占比最高为37.0%。两组患者可能的诱因中都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31.2%儿童患者和23.1%成人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史。2.临床特征:皮疹为两组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2.2%儿童组患者和89.8%成人组患者以紫癜为首发症状。12.6%儿童组患者和8.3%成人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起病。以关节症状和泌尿系症状起病的患者较少见,特别的是1例儿童患者以阴囊肿痛起病。临床分型上,两组都以混合型最多见,39.5%儿童组和38.9%成人组病例为混合型。15.8%儿童组和7.4%成人组病例为单纯型,17.8%儿童组和12.0%成人组病例为腹型,15.8%儿童组和4.6%成人组病例为关节型,11.1%儿童组和37.0%成人组病例为肾型。53.4%儿童患者与35.2%成人患者出现了消化道症状。42.3%儿童患者及36.1%成人患者出现了关节症状。33.6%儿童患者及74.1%成人患者出现了肾脏损害。其中,消化道症状和肾脏损害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紫癜损伤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累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受累患者中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损害患者中成人较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肾脏相关性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关节症状患者中,具体的关节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肿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部位上,成人较儿童更易出现膝关节受累,儿童较成人更易出现踝关节受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儿童组较成人组患者WBC升高(儿童组45.8%,成人组34.3%)、PLT升高(儿童组52.2%,成人组13.0%)、IgA升高(儿童组32.5%、成人组19.4%)、ASO升高(儿童组20.7%、成人组9.7%)更常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较儿童组患者白蛋白降低(儿童组29.2%、成人组53.7%)、镜下血尿(儿童组27.3%、成人组61.6%)、蛋白尿(儿童组30.4%、成人组69.4%)、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儿童组15.5%、成人组32.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儿童组46.6%、成人组90.0%)更常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患者病理分级都以III级(儿童组56.3%、成人组64.9%),免疫病理都以IgA+IgM沉积型(儿童组68.8%、成人组54.1%)最常见,两组间肾脏组织病理分级及免疫荧光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治疗方案上,儿童组更多的选择系统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双嘧达莫、芦丁片、抗生素,成人组更多的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患者中紫癜多在入院后一周内基本消退,成人患者中入院后紫癜消退时间多大于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肾脏损害危险因素: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大于18岁、住院时间、紫癜消退所需时间、上呼吸道感染史、反复发作、紫癜损伤程度、关节症状、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性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18岁(OR=5.138)、住院时间(OR=1.094)、入院后紫癜消退所需时间(OR=3.137)、反复发作(OR=5.454)是HSP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儿童患者,男性稍多见于女性,秋冬季节好发,上呼吸道感染是其最常见的可能诱因。2.皮疹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中以混合型最常见,儿童更易伴随消化道症状,成人更易出现肾脏损害。3.儿童和成人过敏性紫癜患者在WBC、PLT、IgA、ASO、血清白蛋白、镜下血尿、蛋白尿、自身免疫性抗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差异。4.伴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者肾脏活检中,几乎所有患者免疫荧光都可见IgA沉积,绝大部分可见C3沉积。病理分级以III级最常见,免疫病理以IgA+IgM沉积型最常见。对于持续性肾损害的成年患者有必要行肾脏病理活检。5.年龄大于18岁、住院时间、入院后紫癜消退时间大于1周、反复发作是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崔庆科[7](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8](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9](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李小兰[10](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双足疼痛 巨舌 水肿 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足疼痛 巨舌 水肿 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明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采集方法
        3.2 建立数据库
        3.3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3.4 观察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性别、年龄分布
        4.2 症状体征分析
        4.3 舌象分析
        4.4 脉象分析
        4.5 证型分布规律
第二部分 李明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整理资料
        3.2 数据规范化处理
        3.3 建立数据库
        3.4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3.5 观察指标
    4 研究结果
        4.1 用药频数
        4.2 药类分析
        4.3 药性分析
        4.4 药物聚类分析
        4.5 常用西药频次统计
        4.6 肾穿报告统计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采集方法
        3.2 建立数据库
        3.3 统计方法
        3.4 观察指标
        3.5 临床疗效评定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慢性肾炎证候分布规律
    2 慢性肾炎用药规律
    3.导师治法总述
    4.临床疗效
    5.数据挖掘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进展
        1.名医经验
        2.慢性肾炎蛋白尿
        3.慢性肾炎血尿
        4.单药单方治疗
        5.自拟方治疗
        6.其他疗法
        7.结语
    西医常规治疗
        1.一般治疗
        2.控制高血压
        3.减少蛋白尿
        4.改善肾脏微循环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3)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消渴病肾病医案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消渴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消渴病及消渴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中医对消渴病肾病病因的认识
        1.2 中医对消渴病肾病病机的认识
    2 消渴病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
        2.1 消渴病肾病的症候研究
        2.2 消渴病肾病的论治研究
    3 中药及其制剂治疗消渴病肾病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1.2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2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1 糖代谢紊乱
        2.2 脂类代谢紊乱
        2.3 血流动力学改变
        2.4 遗传因素
        2.5 炎症基质
        2.6 细胞因子
        2.7 氧化应激
    3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学研究进展
        3.1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3.2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
    4. 糖尿病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4.1 合理饮食
        4.2 科学运动
        4.3 戒烟
        4.4 心理疏导
    5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
        5.1 控制血糖
        5.2 控制血压
        5.3 血脂控制
        5.4 其他治疗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吕仁和教授消渴病及消渴病肾病学术思想初探
    分期论治消渴病学术思想
        1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
        2 消渴期(糖尿病期)
        3 消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小结
    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肾病学术思想
        1 消渴病肾病的中医病名
        2 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3 消渴病肾病的分期及分型定候
        小结
    六对论治消渴病肾病医案举隅
        1 对症状论治
        病案
        2 对症辨证论治
        病案
        3 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病案
        4 对病论治
        病案
        5 对病辨证论治
        病案
        6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6.1 早期消渴病肾病分证型、证候论治
        病案
        6.2 中晚期消渴病肾病的分证型、证候论治
        病案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附表

(4)糖尿病(消渴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与其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文献分析
        1.2.2 统计分析
    1.3 与糖尿病(消渴病)相关名词解释
        1.3.1 消
        1.3.2 消渴(消渴/上消)
        1.3.3 中消/消中
        1.3.4 下消/消肾/肾消
        1.3.5 消瘅
        1.3.6 脾瘅
        1.3.7 膈消/鬲消
        1.3.8 肺消
        1.3.9 食亦
2 研究结果
    2.1 糖尿病肾病
        2.1.1 概述
        2.1.2 病因病机
        2.1.3 临床表现
        2.1.4 治法方药
        2.1.5 合适古方选用
        2.1.6 医案医话选录
        2.1.7 治疗糖尿病肾病处方的统计分析
        2.1.8 现代认识
    2.2 糖尿病眼病
        2.2.1 概述
        2.2.2 病因病机
        2.2.3 临床表现
        2.2.4 治法方药
        2.2.5 合适古方选用
        2.2.6 医案医话选录
        2.2.7 治疗糖尿病眼病处方的统计分析
        2.2.8 现代认识
    2.3 糖尿病足
        2.3.1 概述
        2.3.2 病因病机
        2.3.3 临床表现
        2.3.4 治法方药
        2.3.5 合适古方选用
        2.3.6 医案医话选录
        2.3.7 治疗糖尿病足处方的统计分析
        2.3.8 现代认识
    2.4 糖尿病心病
        2.4.1 概述
        2.4.2 病因病机
        2.4.3 临床表现
        2.4.4 治法方药
        2.4.5 合适古方选用
        2.4.6 医案医话选录
        2.4.7 治疗糖尿病心病处方的统计分析
        2.4.8 现代认识
    2.5 糖尿病脑血管病
        2.5.1 概述
        2.5.2 病因病机
        2.5.3 临床表现
        2.5.4 治法方药
        2.5.5 合适古方选用
        2.5.6 治疗糖尿病脑血管病处方的统计分析
        2.5.7 现代认识
    2.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6.1 概述
        2.6.2 病因病机
        2.6.3 临床表现
        2.6.4 治法方药
        2.6.5 合适古方选用
        2.6.6 医案医话选录
        2.6.7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处方的统计分析
        2.6.8 现代认识
    2.7 糖尿病其它慢性并发症
        2.7.1 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
        2.7.2 糖尿病并发其它感染
        2.7.3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3 讨论
    3.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历史沿革
        3.1.1 春秋战国时期
        3.1.2 汉代
        3.1.3 隋代
        3.1.4 唐代
        3.1.5 宋代
        3.1.6 金元时期
        3.1.7 明代
        3.1.8 清代
    3.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及治疗的中医理论探讨
        3.2.1 从脾胃学说探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理
        3.2.2 治疗糖尿病肾病古今治法的异同
        3.2.3 糖尿病肾病五脏相关
        3.2.4 糖尿病肾病辨病论治
        3.2.5 有消渴症状与无消渴症状的糖尿病肾病
        3.2.6 关于糖尿病眼病的辨证论治
        3.2.7 糖尿病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3.2.8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方法
        3.2.9 及早认识糖尿病足的危害性
        3.2.10 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与治疗启示
        3.2.11 糖尿病心病的诊断有一定难度
        3.2.12 伴有消渴症状与无消渴症状的糖尿病心病的治疗重点
        3.2.13 有关糖尿病心病的中医鉴别诊断
        3.2.14 有关糖尿病心病的中医辨证依据
        3.2.15 古代中医方药为现代防治糖尿病心病带来的启示
        3.2.16 以证为纲,以病为目,展开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辨证论治
        3.2.17 关于糖尿病脑血管病病机、治法的认识
        3.2.18 有三消症状与无三消症状的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认识
        3.2.19 关于脑血管病(中风)的若干中医病名与治法认识
        3.2.20 古今认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和治法的异同
        3.2.2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与治疗重点
        3.2.2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和综合病机
        3.2.23 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处方药物的统计分析和启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辨证分型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2.4 治疗经验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2.8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1.4 问题与展望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2.1 中医文献
        2.2 中医证候
        2.3 中医方剂
        2.4 名老中医传承
        2.5 中药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数据采集
        2.1 医案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3 数据清洗
    4 数据分析
    5 数据表达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6 讨论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1 膜性肾病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2 IgA肾病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3 尿酸性肾病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4.3 讨论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5.3 讨论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1.1 古医籍考证
        1.2 邹氏论“肾劳”
        1.3 数据论证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2.1 导师论述
        2.2 数据论证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3.1 肾寓阴涵阳
        3.2 肾气化封藏
        3.3 保肾元大法
        3.4 数据论证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5.1 清热利湿
        5.2 活血化瘀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6.1 利水泄浊
        6.2 化湿泄浊
        6.3 降逆泄浊
        6.4 通腑泄浊
        6.5 通络泄浊
        6.6 疏风泄浊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4 撰写访谈报告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以紫癜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概述(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双足疼痛 巨舌 水肿 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足疼痛、巨舌、水肿、蛋白尿——思考病例(88)讨论部分[J]. 霍沛艾. 新医学, 1997(04)
  • [2]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明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用药规律及临床疗效[D]. 田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消渴病肾病医案浅析[D]. 文亮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糖尿病(消渴病)临床常见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D]. 伦中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11)
  • [5]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361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 晋兆谦.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7]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10]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足部疼痛、巨舌症、水肿、蛋白尿——思考案例 (88)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