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评估标准规划实验室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玲,潘忠祥,丁笑君,夏馨,王利君[1](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文中提出"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从实践角度培养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缺少统一评估标准及建设内涵不全的现状,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力量不强、实验教学及管理方法传统等问题,以建立产业发展导向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验室建设规范化与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开展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实践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实验教学方式及管理方法现代化等探索。
苏丽锋,张倩倩[2](2021)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目标在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高等教育担负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重塑发展理念、提升服务能力、重构评价机制和重视教育发展规律。为此,可以从科学布局、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均衡发展以及法治建设五个角度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3](2021)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京药监发[2021]20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相关委办局: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31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前言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本市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工作,构建科学高效、协同共治的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落实国家药品安全战略的具体举措,
於方,曹国志,齐霁,赵丹,张衍燊,田超,李秋爽[4](2021)在《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与损害赔偿制度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形势复杂严峻,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了生态环境风险的概念、分类,系统梳理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损害赔偿等领域的国内外管理经验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风险管理面临的痛点与难点问题,从树立生态环境风险法治管理理念、构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战略布局、建立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控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强化经济和社会治理手段助力风险管控、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业务化工作体系等六个方面,系统提出了加强我国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更有效地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202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反映。2021年9月17日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广州金融业发展成就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广州金融发展环境
刘影梅,李亚雯,张连怡,徐筠,梅铮[6](2021)在《基于模型的体系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随着装备体系复杂度、多学科耦合度的提高,传统研制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协同化设计要求。本文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的思想扩展到体系,研究了基于模型的体系工程(MBSoSE),以模型为载体驱动开发,可以有效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适应装备体系转型升级的发展新要求。
刘建丽[7](2021)在《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演化及其制度逻辑全文替换》文中认为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崛起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科技创新和工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的奋斗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体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再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转变,具体组织模式的演变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1921—1949年,基于战备需要的"革命-生产-科技"三位一体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科研力量高度集中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2)1949—1978年,基于计划经济和国防导向的中央集中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初步奠定了中国国防工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3)1978—2002年,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模式,该模式引导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同时逐步培养了企业创新能力;(4)2002—2012年,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市场主导型组织模式,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市场逻辑下更有效发挥作用;(5)2012年以来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组织模式,此模式下,科技管理体制着力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当前,面临美国技术封锁,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方式,提升全社会整体创新效能。
王秋婷,孙嘉龙[8](2021)在《简讯》文中研究表明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大会 labtech China Congress报名通道现已开启!作为亚太实验室领域行业灯塔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在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延伸,上海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暨智慧实验室大会(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21)将于10月21至22日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隆重开幕。labtech China Congress2021将从智联未来实验室、创新升级科研生态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出发,从用户切实需求出发,传递"安全、智慧、可持续"的大会理念,探索创新实验室与未来实验室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国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黄婉菁[9](2020)在《基于弹性供应链的AB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结构也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越来越复杂,供应链结构的复杂性与供应链的脆弱性成正比。AB公司是典型的制造加工型企业,该公司的供应链因其结构的复杂性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出现明显弊端,多次延迟供应导致生产线临时转产造成产成品成本上升。因而各企业供应链能在不确定环境下或各种非常规性突发事件中可以更快恢复或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也是当今企业盈利最大化的前提。本文研究目的是基于弹性供应链,研究企业供应商选择问题。通过对常态经济生产环境及非常规突发性事件造成不确定生产环境下的企业同供应商合作现状分析,基于弹性供应链的理论结合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定量分析等方法,构建一套可以帮助企业甄选具有抗风险能力供应商的评估指标体系,用以增强企业供应链弹性,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预防和应对非常性突发事件的冲击,建立竞争型供应链。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弹性供应链以及供应商选择的相关文献、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弹性供应链的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其次,通过对AB公司近三年同期内的供应商供货状况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主要从同期的供应商合作数量、供应商供货品质情况以及采购额变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现行供应商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理论的分析,针对AB公司现行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基于弹性供应链理论,构建了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构建了供应商评估流程。最后,从组织机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保障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
杨兴[10](2020)在《青海电网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优化模型及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电力消费以煤电为主,长期以来电力工业一直是二氧化碳、粉尘、氮氧化物最主要的排放源之一。在绿色发展背景下,以煤电为主导的传统电力发展面临着绿色、低碳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开展结构调整和管理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能源转型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新能源具有清洁安全、灵活经济的特点,其快速发展将电力工业带入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发展绿色电力的关键在于新能源开发生产和电网输送效率两方面,开展电网绿色规划优化研究对促进新能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新能源对促进电力绿色发展具有十分显着的成效,但由于其间歇性、波动性的特征,使得常规电网在规划建设、调度方式、运维检修等方面往往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电力绿色发展一方面需要电网在规划阶段将新能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实现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的有效衔接节;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新能源和常规电源之间的互补集成研究,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空间,最大化的实现电力绿色发展效益。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围绕电力绿色发展这一主题,重点展开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电网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内容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如下:(1)建立了青海电网用电量综合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本文立足青海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开展了能源消费结构及用电量预测模型研究。首先,基于Markov模型开展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结果表明青海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几年内将发生较大变化,具有明显的电能替代趋势;其次,建立了青海电网用电量综合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基于此模型对青海电网的用电量发展进行了预测,并进行预测精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有效地开展电力负荷预测工作。通过该模型对青海电网用电量发展进行预测,为电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2)建立了青海电网绿色发展背景下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优化模型。本文将新能源开发情况引入电网发展规划,构建了电网与电源双层多目标协同规划优化模型,以综合最小成本为目标函数,采用基于混沌理论改进的猫群算法(C-CSO)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了优化的电网协同规划方案,所建模型可用于各区域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分析,开展考虑新能源的电网协同规划,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在源头上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促进电网不断优化完善网架结构,推动电网布局更加合理,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为新能源并网发电提供良好的接入环境,促进电网企业与电源企业实现效益提升,促进电力系统有序、健康、绿色发展。(3)建立了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网源协同规划下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模型。本文结合青海新能源开发及电网发展规划,确定了包含电力负荷、电力电量、发电特性、可靠性、购电量等因素的多能互补指标,分析了风电、光伏的发电特性以及互补特性,构建了基于风光水火多能互补的集成优化模型,以综合最小成本为目标函数,采用分支定界算法(B&B)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能够平衡新能源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不均衡性,能够促进新能源消纳空间进一步提升,减小新能源弃电量,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开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可以引导电力规划人员不断发现问题,找到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提升的空间,持续改进电力发展规划内容,促进电网结构不断完善和新能源开发布局不断优化。(4)建立了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电网协同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模型。本文构建了电网协同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效益、国民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4个方面13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方式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理想解法(TOPSIS)找出正负理想解,通过计算各个电网规划项目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得出评估结果。经多方案评估计算比较,本文得出的最优电网协同规划方案,在综合效益评估中评为最优,这证实了本文开展的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研究成果能够有助于促进电力绿色发展。(5)提出了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管理对策及建议。本文探讨了电网绿色发展优化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强化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以实现电网建设布局合理、架构完善,加快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建设以发挥电网资源配置优势,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实施以促进新能源消纳,常态开展新能源并网后电网风险评估以及时促进电网结构优化等;同时结合实际给出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的相关工作建议,主要包括加强保障新能源并网安全研究,加强新能源电源发电预测研究,深化新能源优先接入技术研究,加快建立市场化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等,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电力绿色发展。
二、按评估标准规划实验室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评估标准规划实验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专业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1.实验室标准化尚无统一的建设准则 |
2.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涵不足 |
二、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
1.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2.以专业队伍为抓手的实验室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三、专业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目标 |
1.建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 |
2.保障实验室基础建设,实施实验室管理现代化 |
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践 |
1.建立产业发展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
(1)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
(2)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
(3)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
(4)建立校外企业实践基地。 |
2.基础建设及管理标准化 |
3.运用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搭建信息化实验管理平台 |
(1)打造沉浸式虚拟实验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12]。 |
(2)搭建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
五、结语 |
(2)新发展格局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等教育改革 |
二、新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 |
(一)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重塑高等教育理念 |
(二)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
(三)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重构高等教育评价机制 |
(四)新发展格局下需要重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
三、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 |
(一)科学布局高等教育改革 |
(二)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
(三)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
(四)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
(五)推进高等教育领域法治建设 |
(4)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与损害赔偿制度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概念与分类 |
1.1 基本概念 |
1.2 生态环境风险和损害的分类 |
2 国内外进展综述 |
2.1 美国 |
2.2 欧盟 |
2.3 中国 |
3 问题与挑战 |
3.1 法律制度缺位错位 |
3.2 管控体系尚未建立 |
3.3 技术能力不足 |
4 对策建议 |
4.1 树立生态环境风险法治管理理念 |
4.2 构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战略布局 |
4.2.1 总体战略 |
4.2.2 基本路径 |
4.3 建立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控体系 |
4.3.1 建立多风险综合管控制度体系 |
4.3.2 强化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 |
4.3.3 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修复制度体系 |
4.3.4 构建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
4.4 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 |
4.4.1 构建生态环境风险全过程技术支撑体系 |
4.4.2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 |
4.4.3 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恢复技术标准体系 |
4.4.4 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关 |
4.5 强化经济和社会治理手段助力风险管控 |
4.5.1 充分利用经济手段防范化解风险 |
4.5.2 加快构建环境风险信息交流和社会共治体系 |
4.6 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业务化工作体系 |
4.6.1 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队伍建设 |
4.6.2 完善纵向横向协同工作机制 |
4.6.3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 |
(6)基于模型的体系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
1.1 MBSE概述 |
1.2 MBSE三要素 |
2 基于模型的体系工程(MBSoSE) |
2.1 MBSoSE概述 |
2.2 常用体系架构框架 |
2.3 装备体系架构模型建模方法 |
2.4 基于元模型的统一数据描述方法 |
3 基于模型的体系设计与仿真实践 |
3.1 面向体系设计验证的仿真 |
3.2 基于MBSo SE的武器装备体系设计流程 |
3.2.1 需求生成 |
3.2.2 架构设计 |
3.2.3 仿真验证 |
(1)作战想定描述 |
(2)作战场景视图 |
(3)作战场景仿真 |
3.2.4 分析评估 |
4 结论 |
(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演化及其制度逻辑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演化历程 |
(一)基于战备需要的“革命-生产-科技”三位一体组织模式(1921—1949年) |
(二)基于计划经济和国防导向的中央集中组织模式(1949—1978年) |
(三)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模式(1978—2002年) |
(四)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市场主导型组织模式(2002—2012年) |
(五)全面创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组织模式(2012年以来)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组织模式演化的制度逻辑 |
(一)保障革命成功及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组织演变的根本动力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放大市场主体力量 |
(三)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是科研组织中政府行为的重要约束因素 |
(四)产业技术范式是影响政府对科技攻关组织模式选择的关键变量 |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
(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提供了制度基础 |
(二)建立并完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为持续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基本条件 |
(三)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为重大科技攻关提供了机制保障 |
四、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中国重大科技攻关的政策建议 |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 |
(二)建立适应未来技术竞争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释放全社会创新动能 |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重点支持探索前沿技术的产业创新实验室发展 |
(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体系 |
(9)基于弹性供应链的AB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弹性供应链相关理论 |
2.1.1 弹性的概念 |
2.1.2 弹性供应链 |
2.1.3 弹性供应链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 |
2.2 供应商选择相关理论 |
2.2.1 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 |
2.2.2 供应商选择方法 |
2.2.3 供应商评估要素 |
2.2.4 供应商评估的方法 |
2.2.5 供应商选择评估的基本原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B公司供应商选择现状分析 |
3.1 AB公司概况 |
3.1.1 AB公司简介 |
3.1.2 AB公司采购部门简介 |
3.1.3 AB公司采购业务流程 |
3.2 AB公司供应商合作和供应商选择现状 |
3.2.1 AB公司供应商合作现状 |
3.2.2 AB公司供应商管理流程 |
3.2.3 AB公司供应商选择现状 |
3.3 AB公司供应商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评估指标不具备弹性维度 |
3.3.2 评估团队待完善 |
3.3.3 供应商选择方法待完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弹性供应链的AB公司供应商选择优化 |
4.1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目标和基本原则 |
4.1.1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4.1.2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图 |
4.1.3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4.2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
4.2.1 供应商评估指标问卷调查 |
4.2.2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的维度选择 |
4.3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3.1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选择 |
4.3.2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解析及量化 |
4.3.3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细则 |
4.4 建立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模型 |
4.4.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
4.4.2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
4.4.3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
4.5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组合权重计算及实施 |
4.5.1 供应商二阶段评估指标组合权重计算 |
4.5.2 供应商初评和二阶段复评操作流程 |
4.6 供应商的分类和选择方案重构 |
4.6.1 供应商分类 |
4.6.2 供应商选择方案重构 |
4.6.3 供应商选择方法操作流程 |
4.7 供应商评估团队及流程构建 |
4.7.1 建立供应商评估团队 |
4.7.2 供应商评估流程构建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AB公司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 |
5.1 理念更新 |
5.2 制度建设 |
5.2.1 采购申请环节的制度建设 |
5.2.2 供应商评估制度建设 |
5.3 组织保障 |
5.3.1 成立供应商管理小组 |
5.3.2 内审法务部监管职责 |
5.4 激励制度 |
5.4.1 供应商激励制度 |
5.4.2 员工激励制度 |
5.5 信息技术应用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供应商评估指标调查问卷(2020) |
致谢 |
(10)青海电网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优化模型及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
1.2.2 电力绿色发展研究 |
1.2.3 电力多能互补研究 |
1.2.4 电力综合评估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主要的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内涵 |
2.1.2 可持续发展属性 |
2.2 绿色低碳发展理论 |
2.2.1 低碳经济内涵 |
2.2.2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
2.2.3 电力绿色发展的要素及特征 |
2.3 电力负荷预测理论 |
2.3.1 电力负荷预测基本概念 |
2.3.2 经验与经典负荷预测方法 |
2.3.3 时序趋势外推负荷预测方法 |
2.3.4 回归模型负荷预测方法 |
2.4 电力系统规划理论 |
2.4.1 电力规划分类 |
2.4.2 电力规划流程 |
2.5 电力综合评估理论 |
2.5.1 评估基本内涵 |
2.5.2 评估主要分类 |
2.5.3 评估构成要素 |
2.5.4 基础评估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
3.1 能源资源概况 |
3.1.1 煤炭资源 |
3.1.2 水力资源 |
3.1.3 风能资源 |
3.1.4 太阳能资源 |
3.2 电源建设概况 |
3.2.1 水电装机 |
3.2.2 火电装机 |
3.2.3 新能源装机 |
3.3 电网建设概况 |
3.4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现状分析 |
3.4.1 新能源发电消纳分析 |
3.4.2 电网安全生产分析 |
3.4.3 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能源消费结构及用电量预测模型研究 |
4.1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模型构建 |
4.1.1 马尔可夫预测模型 |
4.1.2 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
4.1.3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
4.2 用电量综合最优组合预测模型构建 |
4.2.1 预测误差指标 |
4.2.2 基础数据准备 |
4.2.3 单一模型预测分析 |
4.2.4 优选组合预测模型 |
4.2.5 综合最优组合模型构建及预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协同规划优化模型研究 |
5.1 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分析 |
5.2 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分层多目标模型 |
5.2.1 上层模型 |
5.2.2 下层模型 |
5.2.3 相关约束函数 |
5.2.4 模型构建及算法 |
5.2.5 相关算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网源协同规划下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模型研究 |
6.1 多能互补技术指标 |
6.1.1 电力负荷指标 |
6.1.2 电力电量指标 |
6.1.3 发电特性指标 |
6.1.4 可靠性评估指标 |
6.1.5 购电量指标 |
6.2 能源开发及电网规划 |
6.2.1 光伏开发 |
6.2.2 风电开发 |
6.2.3 水电开发 |
6.2.4 电网规划 |
6.3 电力负荷及用电量需求分析 |
6.3.1 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
6.3.2 电力负荷及用电量需求 |
6.4 光伏发电及互补分析 |
6.4.1 海西州光伏发电分析 |
6.4.2 海南州光伏发电分析 |
6.4.3 青海电网光伏发电特性及互补分析 |
6.5 风力发电及互补分析 |
6.5.1 海西州风力发电分析 |
6.5.2 海南州风力发电分析 |
6.5.3 青海电网风力发电特性及互补分析 |
6.6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模型 |
6.6.1 风光自然互补特性分析 |
6.6.2 风光水火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电网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模型研究 |
7.1 电网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7.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7.1.2 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7.2 基于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评估指标组合赋权模型 |
7.2.1 层次分析法 |
7.2.2 熵权法 |
7.2.3 组合权重确定 |
7.3 基于理想解法的电网规划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模型 |
7.3.1 综合效益评估步骤 |
7.3.2 综合效益评估总体结构 |
7.4 相关算例分析 |
7.4.1 数据准备整理 |
7.4.2 指标权重计算 |
7.4.3 综合效益评估 |
7.4.4 评估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管理对策及建议 |
8.1 电网绿色发展优化管理对策 |
8.1.1 加强电网与电源协同规划 |
8.1.2 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
8.1.3 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实施 |
8.1.4 常态开展电网运行风险评估 |
8.2 青海电网绿色发展管理建议 |
8.2.1 开展保障新能源并网安全研究 |
8.2.2 加强新能源电源发电预测研究 |
8.2.3 深化新能源优先接入技术研究 |
8.2.4 建立市场化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按评估标准规划实验室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J]. 王明玲,潘忠祥,丁笑君,夏馨,王利君. 纺织服装教育, 2021(06)
- [2]新发展格局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 苏丽锋,张倩倩. 开放学习研究, 2021(06)
- [3]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J].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43)
- [4]生态环境风险管理与损害赔偿制度现状与展望[J]. 於方,曹国志,齐霁,赵丹,张衍燊,田超,李秋爽. 中国环境管理, 2021(05)
- [5]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9)
- [6]基于模型的体系设计与仿真方法研究[A]. 刘影梅,李亚雯,张连怡,徐筠,梅铮. 第三十三届中国仿真大会论文集, 2021
- [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模式演化及其制度逻辑全文替换[J]. 刘建丽.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10)
- [8]简讯[J]. 王秋婷,孙嘉龙. 时代建筑, 2021(05)
- [9]基于弹性供应链的AB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D]. 黄婉菁. 燕山大学, 2020(06)
- [10]青海电网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优化模型及管理研究[D]. 杨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