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农行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一、对农行转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其宏[1](2000)在《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案例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迅速,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和国民经济成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村金融中所积聚的风险在近几年也逐渐暴露。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其风险表现更为突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已成为农村金融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和银行信用理论为指导,运用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信息经济学的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农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深入研究农行风险的基本特征、农行风险的特殊成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构造,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国内关于金融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的研究80年代末才刚刚起步,而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和规范。从最初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资产风险管理理论、60年代的负债风险管理理论、70年代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到80年代的资产负债表外风险管理理论,以及金融工程学的产生、“巴塞尔体系”的成型,可以说,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同时,风险和不确定性研究文献的大量出现,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市场的交易分工、资源配置的效率、产权的流动转让、经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论证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背离,从而导致银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本文所说的“风险”不同于“损失”,不同于保险业务中的风险。保险业务中的风险总是损失的代称,而经济学中的风险应是指一种动态行为,是指对经济主体的双重影响方式,即蒙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促使经济主体相应调整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寻求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风险是一种机制,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换言之,由于风险具有导致蒙受损失和获取收益双重机制的作用,商业银行可以寻求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的最优组合,并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银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本文认为,银行的脆弱性和银行业危机已成为全球化的经济问题。自1980年以来,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不同阶段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问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和所有转轨国家都受到了影响。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坏的银行制度就充当了罪魁祸首,成为这场危机的主要诱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虽也冲击中国经济,并未形成毁灭性打击,这主要得益于我国近20年的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银行风险的威胁并未消除,只不过没有爆发罢了。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中的长期隐藏的多种风险开始浮现。突出的表现就是银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家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的风险又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的比重过高。到1997年底,“双呆”贷款总额超过了银行自有资本,从理论上讲,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是在资不抵债、技术上处于破产、但实际上并未破产的状态下运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还能够运行下去,至今没有出现公众信任危机, 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非对称使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国家银行的充分信赖和对我国政府绝不会让国有商业银行倒闭的信念支撑。否则,早就倒闭了。如果不及早根治银行制度问题,不消除不良贷款的巨大风险隐患,一旦某一天因某种原因使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发生动摇,就会发生挤兑风潮,就会发生象国外那样的银行支付危机。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四家国有两业制了之一 汉期以十一直居丁我囚农村金融体系的上体地位。农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反映了当前阶段我国壮村金融所处的h境。这其中既有资产风险,也有负债风险、表外风险;既有量化的风险,也有非量化的风险:既有历出遗留卜来的存量风险,也有近儿年快速生成的增量风险。本文练合分析了农行在当前阶段所面临的14种风险:个良贷款比例过高,且从动态上来看,增量风险大于在蒸风险,农3丁资产在进一步恶化;资产盈刊性差,贷款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四家国有银行中最低;资产流动性差 流动性资产对总资产的比例不合理 资本充足率过低,农行利川自有资金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表外业务发展较快,风险管理措施滞后:投资仕资产隐藏在其他科目内,风险尚未公开暴露,实际卜处工高风险状态;机构网点多、规模小,经营集约化水平低;资产结构单一,各类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过大;存款增幅减缓,存贷比大幅上升,超负荷运营;业务管理混乱,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并存的另一面是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国际评级机构纷纷降低对农行财务状况和长期负债的评级:制度空缺和制度漏洞并存,而

卢新忠,李怀敏[2](1995)在《农行商业化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对农行商业化经营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就农行商业化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问题做如下探讨。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行商业化经营的同向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市场经济,农业银行转轨的目标是商业化、企业化管理,两者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近年来,在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探索过程中,襄阳县农行紧紧围绕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不断深化内部改革,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使农行商业

高明荣[3](2018)在《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经营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变革,电子银行的出现与发展给银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电子银行作为传统银行业务与先进的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结合,对银行业在市场空间的拓展、柜面压力的分流、经营成本的降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电子银行业务在整个经济社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走出作为简单资金中介的局限,为客户提供更多个性化、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网络经济时代的领头人。本论文以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简称: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研究背景,对于支行层面的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调查问卷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行了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等营销环境分析,细分客户群,结合苏州农行A支行的实际情况,利用服务营销领域中的7P理论,从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促销策略、人、有形展示、过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分别对苏州农行A支行的企业和个人两大客户群体的电子银行业务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企业客户主要是公司类客户的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及短信通业务,个私类客户的金穗支付通业务;个人客户主要是个人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及掌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上述业务基本覆盖了目前苏州农行A支行所有客户群体的电子银行业务,通过对上述业务提出的营销策略组合,以解决苏州农行A支行在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上遇到的问题。

李明贤,罗峦[4](1997)在《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障碍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在给出农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目标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行转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李明贤[5](2003)在《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状况的反映。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金融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金融体系便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能动地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果金融体系的状况不适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它便会阻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停滞,农民收入增幅回落甚至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就地转移困难,大量农民工异地劳顿,寻找工作,苦不堪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障碍是什么呢?是什么因素造成当前农村如此多的问题呢?本文认为目前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金融制约,由于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资金,投资机会白白失去;农民受教育的机会丧失,劳动技能不能提高等,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状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措施和政策要求。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从金融体系的功能出发,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经济要发展,必须有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撑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在回顾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分化不足、效率低下、风险较大、农村金融体系脆弱等;并得出基本结论:由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应的,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政策有偏斜,也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即出现了“相互制约”的局面。 第三部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是由于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我国一直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进行严格的管制,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外生的,是政府一手制造的,缺乏农村经济主体的主动参与,因而与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 在从总体上对当前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分析之后,本部分还分机构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民间借贷、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合作基金会陷入被关闭状况进行了反思。 第四部分:外国(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实践及经验借鉴。本部分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对外国(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发达国家介绍了包括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运行情况;发展中国家(地区)介绍了包括台湾、韩国、印度等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运行情况,并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 第五部分:我国农村新的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及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第六部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分析了新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分金融机构的性质提出了不同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建的方略及改革措施。 第七部分: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创造基础环境和条件。提出要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必须建立农村金融体系规范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等。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在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及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了农业经济学、金融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多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改革的实践,运用了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

姚晓琼[6](2012)在《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四大国有银行,自上市以来就一直是财经界热议的话题,但其股价一直表现欠佳,业内人士对其未来走势也各执一词,投资价值遭到质疑。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农行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特点,介绍和比较各种估值模型,阐述了运用股权现金流量模型(FCFE)和经济增加值模型(EVA)来对农行投资价值进行估值的合理性;在实证分析方面,则通过对农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建立估值模型,计算其内在价值。在定性分析方法中,从农行所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经营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对其投资价值产生的影响;在定量分析方法中,通过股权现金流量模型(FCFE)、经济增加值模型(EVA),从不同的角度对农行的内在价值进行评估,得到其股权价值被低估的结论,并分析造成低估的原因。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农行是一只快速发展、业绩优良、潜力较大、投资风险较小的绩优蓝筹股,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投资收益,值得投资者关注和投资,建议投资者在合理的价格区间择机介入。

周晓新,傅炳生,宋源[7](1997)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行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行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周晓新■傅炳生■宋源如果说,“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使农业银行发展压力加重的话,那么,1996年的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把农业银行“一分二脱三转”的格局进...

倪体洲[8](1998)在《当前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改制的难点及对策》文中指出 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改制,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完成"一分二脱"任务后,农行如何加快这一进程,已紧迫、现实地摆在全行干部职工面前。为此,笔者仅就农行转轨改制中的难点及对策谈几点看法:一、难点(一)外部环境制约,实行企业化经营难。首先是体制制约。农行作为国有独资银行,受传统的

魏玮[9](2018)在《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发展完善,商业银行的存管利率浮动上限逐步上升,贷款利率管制完全开放,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的自主定价权不断提高。但在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过去漫长的央行利率管制阶段导致商业银行习惯于传统盈利模式,当利率市场化完全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着风险管理、利率定价、收入来源等多方面的挑战,如果不能找到适合的方式加以应对,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农行D分行作为传统模式为主导的商业银行,应从我行的实际业务出发,参考自身优劣势,制定行之有效的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D分行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总结,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D分行存款、贷款以及中间业务收入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分析不足支出,提出应提升存贷款定价管理能力、把握农行独有的三农服务定位、强化多元产品创新的应对建议。本文着重研究了近几年来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产生的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造成农行的息差水平的收窄、中间业务增收空间的压缩等,同时也给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建议,以帮助农行D分行加快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提升自身盈利能力,以期能够促进农行D分行的更好更快发展。

孔德昌[10](2007)在《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对于背负了大量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成本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股份制改革是一次重大战略转型,又恰似一场深刻的革命,历程艰难而沉重。改革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其中每一个关键举措都曾引起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并在诸如国家注资、战略引资等很多问题上饱受各方的质疑和争议。而上市后,各家银行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和亮丽的业绩表现又令世人开始重新审视其股份制改革的作用,并对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充满了期待。2002年,国务院成立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专题工作小组开始正式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目前工、中、建、交四大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中国农业银行也正在积极为股份制改革做准备。因此,选择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背景和内容的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作为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沿着回顾国有商业银行为战略转型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背景和历程、借鉴东欧、日韩等国的商业银行改革经验、深入探讨改革中的每个关键阶段以及改革的绩效与存在问题等问题展开,并综合国内外的经验与教训,进而为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战略转型及我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等提出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相关研究综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主要阐述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体制变迁。首先,介绍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二,介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第三,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为战略转型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及改革的必要性,一方面是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应对国际竞争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第三章,以捷克、波兰、匈牙利为例,考察这些国家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第四章,主要回顾国有商业银行为战略转型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回顾分析自1998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总体历程,以及2002年国务院成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专题工作小组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总体思路及工、中、建、交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历程。第五章,对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几个关键举措的探讨。主要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为例分析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国家注资、不良资产处置、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引资和发行上市;探讨这四家银行在这几个阶段的具体举措,以及社会各界对这些举措的讨论和争议。第六章,主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首先,根据改革之初国家设定的评估指标考察了几家改制银行的达标情况;第二,利用成本收益法考察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并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改制前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第三,运用DID模型对股改的绩效进行了进一步计量检验;第四,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变化。第七章,是对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战略转型的方向和思路探索,力图对中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首先,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历程和其他国家银行业改革的经验为基础,探讨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外部困境和内部困境;第二,借鉴已经完成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验,对中国农业银行在财务重组、选择投资者、改制上市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第三,分析刚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在今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应该致力于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等等。第四,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战略转型的三个发展方向:基于金融功能观的综合化经营改革方向、大型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方向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方向等,最后提出中国金融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组建我国多元化的银行体系。

二、对农行转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农行转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案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0.1 选题思考及研究意义
    0.2 前人研究综述
    0.3 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理论突破
    0 .4 研究方法、范围界定及说明
第 1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一般理论
    1.1 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1.1 不确定性
        1.1.2 风险
        1.1.3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
    1.2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1.2.1 从思想萌芽到管理科学
        1.2.2 风险管理的内涵
    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
        1.3.1 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1.3 .2 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1.3.3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1.3 .4 新近发展
    1.4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及分类
        1.4.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
        1.4.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4.3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1.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程序和策略
        1.5.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
        1.5.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程序
        1.5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策略
第2章 银行脆弱性的全球化表现
    2.1 全球化的银行问题
    2.2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坏的银行制度
        2.2.1 危机过程
        2.2.2 危机后果
        2.2.3 危机的主要诱因
    2.3 中国:经济转轨中银行业的风险压力
        2.3.1 金融体制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3.2 银行体制改革的绩效
        2.3.3 银行压力:各种风险开始浮现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透视
    3.1 不良贷款静态分析:一逾两呆比例过高
        3.1.1 不良贷款的口径
        3.1.2 农行的不良贷款
    3.2 不良贷款动态分析:增量风险大于存量风险
    3.3 资产盈利性差
    3 .4 资产流动性差
    3 .5 资本充足率过低
    3.6 表外业务风险
    3.7 投资性资产风险
    3. 8 集约化水平低
    3.9 资产结构单一及无效率占用
    3.10 存款增幅减缓,市场份额下降
    3.11 业务管理混乱
    3 .12 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3.13 信誉风险
    3 .14 制度风险
第4章 中国农业银行风险分析
    4.1 风险成因
        4.1.1 转轨中的经济体制
        4.1.2 企业行为与银行风险
        4.1.3 农业银行自身
        4.1.4 政府行为与农行风险
        4.1.5 中央银行制度
        4.1.6 社会环境
    4.2 农业银行风险特征描述
        4.2.1 存量积聚性和增量扩张性
        4.2.2 形成的多因性和承担的集中性
        4 .2.3 形式的隐蔽性
        4 .2.4 主体的缺位性
        4.2.5 根源的体制性
    4.3 农业银行风险的相关比较
        4.3.1 农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的比较
        4.3.2 农行与工、中、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比较
    4 .4 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第 5章 农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重构
    5.1 构建内部控制制度
        5.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5.1.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探索
        5.1.3 农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逻辑顺序
        5.1.4 构建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
        5.1.5 完善农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机制
    5.2 强化外部监管体制
        5.2.1 经济学中的监管理论和银行监管的理论证明
        5.2.2 外部监管的主体
        5.2.3 外部监管的目标
        5 .2 .4 外部监管的内容
        5.2.5 农业银行外部监管的特征
        5.2.6 农业银行外部监管机制构造
    5.3 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协调
        5 .3.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关系
        5.3.2 协调的原则
        5.3.3 协调的内容
第6章 防范和化解农业银行风险的对策思考
    6.1 改造农业银行产权制度
        6.1.1 公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变革的国际比较
        6.1.2 产权变革的启示
        6.1.3 改革定位:国家控股
    6.2 化解和重组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6 .2.1 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触目惊心
        6.2.2 国外不良资产的重组和再生
        6 .2.3 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重组
    6 .3 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并重
        6 .3.1 扩大存款的市场份额
        6.3.2 合理安排信贷投放
        6 .3 .3 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
        6.3.4 突出业务重点区位
        6.3.5 积极开拓中间业务
    6 .4 重新构造转轨时期的银企关系
        6.4.1 我国银企关系的扭曲及其矛盾尖锐化
        6.4.2 银企债务危机的体制探源
        6.4.3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重构
    6.5 强化金融法治
        6.5.1 依法经营,从严治行
        6.5.2 强化金融执法,健全信用制度
        6.5 .3 完善法律制度
        6.5.4 预防泡沫企业滋生
        6.5.5 惩治从业人员腐败
    6 .6 提高农业银行织织效率
        6 .6.1 农业银行外部组织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6.6 .2 设计要点
        6.6.3 重组的思路
    6.7 提高资本充足率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3)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以及趋势
        1.2.2 国外文献综述以及趋势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子银行营销策略理论概述
    2.1 电子银行业务概述
        2.1.1 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
        2.1.2 电子银行的种类
        2.1.3 电子银行的特点
    2.2 营销策略理论
        2.2.1 营销策略的4P理论概述
        2.2.2 服务营销的7P理论概述
    2.3 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
        2.3.1 赢得客户心理为核心原则
        2.3.2 严格控制误操作风险损失
        2.3.3 电子银行特有的渠道定位
        2.3.4 加强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2.3.5 实行多元化的服务整合
第三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概况
    3.2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3.3 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3.3.1 银行人员面对客户很难主动营销
        3.3.2 在营销过程中没有与柜面业务有效结合
        3.3.3 客户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缺乏信任感
        3.3.4 用户对于电子银行体验度低
        3.3.5 同行业电子银行产品竞争激烈
    3.4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产品营销分析
        3.4.2 营销渠道分析
        3.4.3 促销及业务推广分析
第四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SWOT分析和7P理论分析
    4.1 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4.1.1 A支行的优势分析(Strength)
        4.1.2 A支行的劣势分析(Weakness)
        4.1.3 A支行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4.1.4 A支行的威胁分析(Threat)
    4.2 营销策略的7P理论分析
        4.2.1 A支行电子银行的产品策略分析
        4.2.2 A支行电子银行的定价策略分析
        4.2.3 A支行电子银行的分销渠道分析
        4.2.4 A支行电子银行的促销策略分析
        4.2.5 A支行电子银行的人员因素分析
        4.2.6 A支行电子银行的有形展示分析
        4.2.7 A支行电子银行的服务过程分析
第五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营销策略
    5.1 企业电子银行业务的7P营销策略
        5.1.1 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及短信通的7P营销策略
        5.1.2 金穗支付通的7P营销策略
    5.2 个人电子银行业务的7P营销策略
        5.2.1 个人网上银行的7P营销策略
        5.2.2 自助银行的7P营销策略
        5.2.3 掌上银行(手机银行)的7P营销策略
第六章 苏州农行A支行电子银行营销策略的评估及应用
    6.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6.1.1 产品功能的调查结果
        6.1.2 促销活动的调查结果
        6.1.3 使用流程的调查结果
        6.1.4 收取费用的调查结果
        6.1.5 员工业务的调查结果
        6.1.6 产品整体认知的调查结果
        6.1.7 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6.2 营销策略的应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内容与结论
    7.2 本文存在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展望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支行电子银行调査问卷

(5)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二、 金融体系的概念、变迁、功能及争论
    三、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五、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六、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简要回顾
    二、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考察
    三、 基本结论
第三章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一、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的经济学分析
    二、 农村商业性金融-农业银行的运行状况分析
    三、 农村政策性金融-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行状况
    四、 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信用社的运行状况分析
    五、 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状况分析
    六、 对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反思
    七、 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行状况
    八、 农村邮政储蓄的运行情况
第四章 外国(地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实践及经验借鉴
    一、 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和农村金融体系
    三、 国外(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及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 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
    三、 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六章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一、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方法
    二、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第七章 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创造基础环境和条件
    一、 建立农村金融体系规范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
    二、 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三、 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基本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理论研究回顾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3 农行的基本面分析
    3.1 企业概况
        3.1.1 历史沿革
        3.1.2 主要股东
    3.2 基本面分析
        3.2.1 市场机会
        3.2.2 市场风险
        3.2.3 企业竞争优势
        3.2.4 企业经营风险
4 基于FCFE和EVA模型对农行的估值
    4.1 估值模型的选择
    4.2 运用FCFE模型的估值计算
        4.2.1 权益资本成本的确定
        4.2.2 股权现金流量的确定
        4.2.3 估值结果
    4.3 运用EVA模型的估值计算
        4.3.1 EVA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4.3.2 EVA的确定
        4.3.3 估值结果
    4.4 估值差异分析
5 市场价格低于估值的原因分析
6 结论与不足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内容
    2.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历程
        2.2.1 利率市场化提出阶段
        2.2.2 利率市场化初步推进阶段
        2.2.3 利率市场化攻坚克难阶段
        2.2.4 利率市场化全面深化阶段
    2.3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内容
        2.3.1 商业银行本行的存贷款定价走向自主化
        2.3.2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机遇
        2.3.3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挑战
第3章 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的影响及其应对缺陷
    3.1 农行D分行现状
    3.2 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的影响
        3.2.1 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存款的影响
        3.2.2 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3.2.3 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3.3 农行D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缺陷
        3.3.1 存贷款业务经营理念滞后
        3.3.2 城乡发展失衡
        3.3.3 多元化产品创新不足
第4章 国内外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先进经验借鉴
    4.1 国内外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4.1.1 国内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先进经验
        4.1.2 国外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先进经验
    4.2 国内外先进经验给农行D分行的启示
第5章 农行D分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5.1 提升存贷款定价管理能力
        5.1.1 差异化用好存款利率优惠政策
        5.1.2 分类实施贷款定价的管理
        5.1.3 强化贷款定价后的评价管理
        5.1.4 建立量价协同的考核机制
    5.2 准确把握农行D分行城乡二元结构定位
        5.2.1 创新服务模式产品
        5.2.2 强化金融科技引领
        5.2.3 提供完善的综合服务
        5.2.4 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5.3 加强多元化产品创新
        5.3.1 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
        5.3.2 强化非银金融业务
        5.3.3 加快互联网科技金融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体制变迁
    2.1 经济转轨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1.1 金融核心论
        2.1.2 金融制度变迁理论
        2.1.3 产权结构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
    2.2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改革历程
        2.2.1 体系重建阶段(1977~1986年)
        2.2.2 金融体系初步建立阶段(1987~1993年)
        2.2.3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规范发展阶段(1994~1997年)
        2.2.4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阶段(1995~2003年)
        2.2.5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阶段(2003年至今)
    2.3 国有商业银行为战略转型而实施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2.3.1 国有商业银行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3.2 资产损失十分严重,存在较高风险
        2.3.3 资本金严重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很差
        2.3.4 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需要
第三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国际经验研究
    3.1 东欧转型经济国家的国有银行改革:以捷克、波兰和匈牙利为例
        3.1.1 改革背景
        3.1.2 改革步骤
        3.1.3 第二轮改革后银行绩效普遍提升
        3.1.4 东欧转型经济国家国有银行改革的几点结论
    3.2 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银行改革:以澳大利亚CBA为例
        3.2.1 上市前的基本情况
        3.2.2 CBA上市前五年的经营业绩
        3.2.3 CBA的IPO过程和措施
        3.2.4 国有股的两次减持
        3.2.5 减持国有股份的过程和做法
        3.2.6 CBA股份制改造前后业绩变化比较
    3.3 印度国家银行改革的经验
        3.3.1 改革历程——两次上市
        3.3.2 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
        3.3.3 改革绩效评价
        3.3.4 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障碍
    3.4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3.4.1 各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共性与差异
        3.4.2 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启示
        3.4.3 大国的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历程
    4.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历程简介
        4.1.1 建设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4.1.2 中国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4.1.3 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
        4.1.4 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历程
    4.2 改制上市过程中的四个主要阶段比较
        4.2.1 财务重组阶段
        4.2.2 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4.2.3 战略引资阶段
        4.2.4 发行上市阶段
    4.3 股改上市后各家银行的主要变化
        4.3.1 股权结构得到优化
        4.3.2 公司治理现代化
        4.3.3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
第五章 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关键步骤之争论辨析
    5.1 国家注资问题
    5.2 剥离不良资产问题
        5.2.1 设立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
        5.2.2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
    5.3 战略引资问题
        5.3.1 国有资本是否被贱卖
        5.3.2 选择合适战略投资者的标准
        5.3.3 战略投资者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5.3.4 国家金融安全是否受到威胁
        5.3.5 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潜在价值
    5.4 公开发行上市
        5.4.1 是否有必要发行上市
        5.4.2 上市地点的选择
        5.4.3 海外发行定价是否过低
第六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绩效评价
    6.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评估指标与改制银行达标情况
        6.1.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评估指标
        6.1.2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达标情况
    6.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绩效评价
        6.2.1 成本收益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6.2.2 资产质量不断上升,控制风险能力增强
    6.3 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计量检验
        6.3.1 理论模型
        6.3.2 样本数据选择
        6.3.3 基本DID模型
        6.3.4 检验结果分析
    6.4 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比较
        6.4.1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标准和方法
        6.4.2 股份制改革前后我国银行业总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
        6.4.3 改制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6.4.4 银行股价表现良好,跻身国际上市银行总市值排名前列
        6.4.5 规模经济效应检验
    6.5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综合评估
第七章 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战略转型的思路探索及我国银行体系构建设想
    7.1 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转型面临的困境
        7.1.1 转轨时期的金融压抑
        7.1.2 内部改革还未完成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
        7.1.3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结构同化
    7.2 金融深化改革的攻坚战——中国农业银行股改转型
        7.2.1 农行股改历程
        7.2.2 农行改革的难点与机遇分析
    7.3 中国投资公司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的作用
        7.3.1 中国投资公司的组建与作用
        7.3.2 国有控股选择的理论基础
    7.4 进一步战略转型的方向探索之一:基于功能金融观点的综合化经营
        7.4.1 金融中介功能观的基本观点
        7.4.2 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现状
        7.4.3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综合化经营改革方向
    7.5 进一步战略转型的方向探索之二:大型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
        7.5.1 全球化是国际大银行发展的总体趋势
        7.5.2 推进我国大型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7.5.3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海外发展的实践
        7.5.4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7.6 进一步战略转型的方向探索之三: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
        7.6.1 国际银行业发展呈现市场细分的多样化趋势
        7.6.2 国内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
    7.7 构建我国多元化的银行体系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对农行转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 ——以中国农业银行为案例的研究[D]. 赵其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01)
  • [2]农行商业化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J]. 卢新忠,李怀敏.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1995(09)
  • [3]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分行A支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高明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4]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障碍与对策[J]. 李明贤,罗峦.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04)
  • [5]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 李明贤.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6]中国农业银行的股票投资价值研究[D]. 姚晓琼. 苏州大学, 2012(05)
  • [7]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农行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J]. 周晓新,傅炳生,宋源. 金融与经济, 1997(01)
  • [8]当前农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改制的难点及对策[J]. 倪体洲.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1998(01)
  • [9]利率市场化对农行D分行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 魏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8)
  • [10]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D]. 孔德昌. 中南大学, 2007(12)

标签:;  ;  ;  ;  ;  

农行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