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ave用于被动语态的几种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轩[1](2021)在《《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姝锦[2](2021)在《Management of Greywat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李兰[3](2021)在《中考英语专项复习——被动语态》文中研究说明一、被动语态的结构动词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的各种时态后跟动词的过去分词(past participle=PP)构成。这里的be有时态的变化,时态和语态的结合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常见的被动语态结构如下:
邢文倩[4](2021)在《强化读后续写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法项目之一,被动语态是初中阶段语法学习的重点。然而由于被动语态包含be动词和过去分词两部分,涉及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同时,相对于英语,汉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因此初中生在学习后难以准确把握该知识点。虽然普遍认同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被动语态时存在问题,但较少有研究者探究被动语态的有效教学方法。辛声(2017)发现强化读后续写有促进二语语法学习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强化读后续写与被动语态学习相结合,旨在从使用数量和准确率两方面探究强化读后续写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岛市某初级中学三年级三个班的126名学生为受试,采用教学实验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以续写阅读材料中被动语态部分是否被强化为依据,笔者将受试分为3组:B、C两组受试分别接受增大字号、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A组的受试接受单纯续写任务,其前读材料不做任何处理。本文的三个研究问题是:1.单纯续写任务、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和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初中生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如何?2.单纯续写任务、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和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初中生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如何?3.单纯续写任务、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和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初中生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存在怎样的差异?本实验使用SPSS25.0中的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所得数据,结合访谈结果得出下列结论:1.单纯续写任务、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和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初中生习得被动语态均有显着的即时效应。2.单纯续写任务、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和大写字母强化续写续写任务对初中生习得被动语态均有显着的延时效应。3.对于即时、延时效应的组间差异,两种强化续写任务均显着优于单纯续写。具体来看,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的学习效果最显着,适合用于初中生被动语态的教学。本文探讨了强化读后续写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的促学效果,对比两种强化方式的不同,为初中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提供有益启示,同时也为强化续写任务强化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霍宏[5](2021)在《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的能力分为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写即写作,通过文字来表明我们的想法,传达明确的信息。在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课时少,形式稍显单一,这导致高中英语写作成为高中生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不知从何下笔,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词汇错误、句法错误、语法错误及语篇错误等等,并且长期受到母语学习的影响,对如何写作出地道的英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用汉语思维表达往往词不达意,贻笑大方。因此写作成为英语日常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Corder(1967)的错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简称EA)在上世纪70年代流传广泛,被当作外语学习的重要方法论。错误分析理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学习者出现的错误来反映外语语言学习中存在的一些内在法则,本文通过将错误分析理论的运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以此来探讨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写作教学是否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英语写作是一个考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项目,对英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涵盖面甚广,可以很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本文研究问题如下:一、学生犯了多少种错误?二、哪些因素导致了错误?三、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教师和学生能得到什么启示?本研究在错误分析理论的指导下,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一班二班为研究对象,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参照班,通过学生前测试卷分析以及问卷、访谈等手段探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错误分析理论的指导,对英语写作提出新的写作教学与指导方案,最后通过后测来检验这段时间在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是否有效。
王建煜[6](2021)在《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英语中,句子结构包含一个或多个主从结构,从句充当句子成分或短语成分的句子称为复杂从句。从构成来看,任何复杂从句都是在简单从句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组合形式而形成的。通过关注从句的分类及其特点进一步理解英语复杂从句的结构,有利于英语复杂从句的理解与翻译。基于此,本文从英语复杂从句的相关理论界说入手,基于《翻译与全球化》(Translation and Globalization)的翻译实践,分析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突出的翻译困难体现在从句层面。结合具体的章节,本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问题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名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主从句衔接关系不明显、从句成分杂糅、从句中被动句式频发。其次是形容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从句并列成分过多、从句中存在多层嵌套、从句的结构过长。第三是副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具体包括:从句中逻辑关系复杂、从句中心语后置结构冗长、从句中关联项功能多样。针对上述翻译问题,结合翻译中的译例分析,本报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名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衔接显化法、成分明晰法、语态转换法。针对形容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从句融合法、语序重组法、结构拆分法。针对副词性从句的翻译问题,采取逻辑显化法、结构换序法、和从句转换法。希望本报告所讨论的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能够为同类文本的复杂从句翻译提供一些借鉴。
崔荣伟[7](2021)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以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Policy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规划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出版了很多关于教育哲学和教育政策的书籍,但是用哲学的思维来研究教育政策的优劣,并且相应地为教育政策的制定给出哲学依据的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哲学和教育政策》这本书的翻译就能填补文献上的空白,能够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以及对其感兴趣的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因此本次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差异性,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一直以来就是英译汉的重难点。很多翻译实践者对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很多具体的翻译技巧:译为主动句,译为被动句,译为无主句,译为把字句等等。这些翻译策略都经过了实践检验并且能够给翻译实践本身提供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为翻译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很多翻译策略以及方法的提出都是基于长期大量的实践,即以经验为依托,但是却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从理论上说明翻译实践的原理。笔者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和理论学习,认识到一定要以科学的翻译理论做指导,在翻译中打破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上的差异,进而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让目标语读者能够获得和原文读者类似的对原文的感受;二、让目标语读者体会到原文语言的严谨和逻辑的合理。因此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本次翻译实践的内容——《哲学和教育政策》一书的前五章,试图总结出一些社科类文本中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概述,主要介绍任务背景及任务意义;第二章说明了笔者完成本次翻译实践的任务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校对三个部分;第三章分两部分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及其局限以及英汉被动意义表达的差异;第四章为翻译策略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与核心,该章针对书中的被动语态,结合功能对等理论,给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和理由;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笔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并指出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
马文倩[8](2021)在《How People Learn Ⅱ:Learners, Contexts and Cultures(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技术在现代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类学习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为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学习并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以促进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选取了教育学报告How People LearnⅡ:Learners,Contexts and Cultures中的第八章作为翻译文本,结合具体案例从词汇和句法角度对文本翻译中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针对此文本,笔者运用增译法、词类转换法分析了词汇层面的翻译问题;在句法层面,针对被动句的翻译,运用保持被动形式不变,译为主动形式或是译为无主句的翻译策略;针对定语从句的翻译,采用状译法将其翻译为原因、目的和结果状语从句。通过翻译文本和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笔者希望能够丰富该领域的翻译实践成果,探讨适用于同类体裁文本的翻译方法,从而为该领域的译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任远嫚[9](2021)在《Consumer Behavior and Analytics(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属于经济学文本,以读者为中心,因此要求译文要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读者理解与接受,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原文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后进行翻译实践总结。笔者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就词汇层面而言,-ly副词的翻译给笔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而笔者对-ly副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词性转换、词序调整、拆译、合并译法等翻译策略,验证了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在句法层面,笔者研究了句子翻译转换法,其中包括视角转换、被动转换。通过对该文本进行翻译研究,旨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为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孟晓倩[10](2021)在《科技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rbon-Based Materials第七章、第八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科技事业日益发展,作为国际间科技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科技文献翻译也尤为重要。化学专业文本属于科技文本,但总体而言,专门论述化学专业文本的翻译实践研究相对较少。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rbon-Based Materials(《碳基物理与化学》)第七、八章主要论述了Π共轭多环芳烃这一碳基材料的特性与应用,属于化学专业文本。本文从术语、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该文本的特点与翻译方法。笔者首先通过源文本分析,发现在化学术语方面,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化学新词与缩略语;在句子方面,使用了固定句式与长难句,多使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频繁出现;在语篇衔接方面,多使用连接词。然后通过使用个案分析法,总结了几种翻译方法,发现在化学术语方面,对于意思相近的术语要区分其代表意思;对于专业新词,可参照术语标准,通过创造新词解决;对于出现频率高的化学缩略语可使用零译法。在化学句式方面,总结了调整语序、语态变换、拆分句子与增译词汇四种翻译方法。希望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在探讨化学英语文本翻译方法的同时,积累宝贵的科技英语文本与化学英语文本的翻译经验,为之后的同类翻译提供参考。
二、have用于被动语态的几种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ave用于被动语态的几种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4)强化读后续写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读后续写研究 |
2.1.1 读后续写概念界定 |
2.1.2 读后续写理论基础 |
2.1.3 读后续写国内外研究 |
2.2 文本强化研究 |
2.2.1 文本强化概念界定 |
2.2.2 文本强化促学原理 |
2.2.3 文本强化国内外研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阅读材料 |
3.4.2 测试题 |
3.5 研究过程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三种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 |
4.1.1 单纯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 |
4.1.2 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 |
4.1.3 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 |
4.1.4 三种续写任务即时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
4.2 三种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 |
4.2.1 单纯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 |
4.2.2 增大字号强化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 |
4.2.3 大写字母强化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 |
4.2.4 三种续写任务延时效应的分析与讨论 |
4.3 三种续写任务在即时和延时效应中存在的差异 |
4.3.1 三种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即时效应对比 |
4.3.2 三种续写任务对被动语态习得的延时效应对比 |
4.3.3 三种续写任务在即时和延时后测中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教学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被动语态测试题 |
附录 Ⅱ 阅读材料 |
附录 Ⅲ 访谈提纲 |
致谢 |
(5)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1.1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1.2 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分析 |
2.2 国内外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2.1 国内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2.2 国外错误分析理论研究分析 |
2.3 国内外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3.1 国内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3.2 国外错误分析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
2.4 国内外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2.4.1 国内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2.4.2 国外中介语理论研究分析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错误分析理论 |
3.1.1 错误的概念及其分类 |
3.1.2 错误分析理论的概念 |
3.1.3 错误分析理论的研究内容 |
3.1.4 错误分析的过程 |
3.1.5 错误分析的意义 |
3.2 中介语理论 |
3.2.1 中介语理论的概念 |
3.2.2 中介语的特征 |
3.2.3 中介语理论的建构手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与工具 |
4.3.1 问卷调查 |
4.3.2 教师访谈 |
4.3.3 前后测试卷 |
4.4 研究步骤 |
4.4.1 问卷调查 |
4.4.2 教师访谈 |
4.4.3 教学阶段实施——基于错误分析理论的综合训练法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问卷环节设计 |
5.1.2 问卷结果及分析 |
5.2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1 高中阶段英语学科写作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及遇到的问题 |
5.3 高中生写作测试卷错误统计与分析 |
5.3.1 实验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2 实验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
5.3.3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对比 |
5.4 高中生英语写作错误产生的外因与内因 |
5.4.1 产生的外因 |
5.4.2 产生的内因 |
5.5 对错误的纠正策略 |
5.5.1 教师主动策略 |
5.5.2 学生主动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2.1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输入和英语思维习惯培养 |
6.2.2 提高学生对英语法差异的敏感性 |
6.2.3 加强语法学习方法的指导 |
6.3 本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试卷 |
附录三 后测试卷 |
附录四 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英语复杂从句相关理论界说 |
(一)英语复杂从句的定义与结构分析 |
(二)本次翻译实践中从句的分类及其特点 |
三、《翻译与全球化》翻译案例概述 |
(一)任务简介 |
(二)任务过程 |
四、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 |
(一)名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衔接关系不明显 |
2.从句成分杂糅 |
3.从句中被动句式频发 |
(二)形容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并列成分过多 |
2.从句中存在多层嵌套 |
3.从句的结构过长 |
(三)副词性从句翻译问题 |
1.从句中逻辑关系复杂 |
2.从句中心语后置结构复杂 |
3.从句中关联项功能多样 |
五、针对复杂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一)针对名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衔接显化法 |
2.成分明晰法 |
3.语态转换法 |
(二)针对形容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从句融合法 |
2.语序重组法 |
3.结构拆分法 |
(三)针对副词性从句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
1.逻辑显化法 |
2.结构换序法 |
3.从句转换法 |
六、翻译实践总结 |
(一)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
(二)翻译实践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翻译术语对照表 |
附录Ⅱ 原文和译文 |
致谢 |
(7)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以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Policy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概述 |
1.1 任务内容 |
1.2 任务意义 |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文本的处理和检索 |
2.1.2 翻译理论的选择 |
2.1.3 翻译辅助工具的选择 |
2.2 译中 |
2.3 译后校对 |
第三章 功能对等理论及英汉被动意义表达的差异简述 |
3.1 由动态对等理论到功能对等理论 |
3.2 功能对等理论的运用和局限 |
3.3 功能对等理论对本文被动语态翻译的指导意义 |
3.4 英汉被动意义差异简析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将被动语态译为汉语主动句 |
4.1.1 采用译为汉语意义被动句的策略 |
4.1.2 采用主语译为宾语的策略 |
4.1.3 采用增加主语的策略 |
4.1.4 采用改变词性的策略 |
4.1.5 采用译为汉语无主句的策略 |
4.2 将被动语态译为“被”字句 |
4.3 将被动语态译为“把”字句 |
4.4 无被动意义的被动语态的翻译 |
第五章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How People Learn Ⅱ:Learners, Contexts and Cultures(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一、题材分析 |
二、体裁分析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一、翻译目的 |
二、翻译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评述 |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评述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三、翻译策略的选择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翻译计划 |
二、写作计划 |
三、应急预案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一、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一、译文审校 |
二、译文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教育学文本中词汇的翻译 |
一、词类转译法 |
二、增译法 |
第二节 被动句的翻译 |
一、译为汉语主动句 |
二、译为汉语被动句 |
三、译为汉语无主句 |
第三节 兼有状语功能的定语从句的翻译 |
一、译成原因状语从句 |
二、译成目的状语从句 |
三、译成结果状语从句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第一节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原文、译文 |
附录2:平行文本 |
附录3:术语表 |
致谢 |
(9)Consumer Behavior and Analytics(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任务描述 |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
一、原文题材 |
二、体裁分析 |
第二节 翻译目的与意义 |
一、翻译目的 |
二、翻译意义 |
第二章 译前准备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
第二节 准备事项 |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
三、翻译策略选择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翻译计划 |
二、写作计划 |
三、应急预案 |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
第一节 翻译过程 |
一、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
第二节 译后事项 |
一、译文审校 |
二、译文评价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ly副词的翻译策略 |
一、-ly副词 |
二、-ly副词翻译策略 |
第二节 英汉句子翻译中的转换模式 |
一、正反视角转换 |
二、被动结构转换 |
第五章 翻译实践与总结 |
第一节 翻译实践总结 |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原文、译文 |
附录2:平行文本 |
附录3:术语表 |
附录4:图表 |
致谢 |
(10)科技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rbon-Based Materials第七章、第八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简介 |
1.2 项目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翻译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平行文本的查找 |
2.1.2 术语表的制作 |
2.1.3 翻译风格的把握 |
2.1.4 翻译项目的创建 |
2.2 译中总结 |
2.3 译后处理 |
2.3.1 译文审校 |
2.3.2 图片编辑 |
2.3.3 文章排版 |
第三章 源文本分析 |
3.1 文本的术语特点 |
3.1.1 化学新词的使用 |
3.1.2 化学缩略语的使用 |
3.1.3 专业术语的使用 |
3.2 文本的句子特点 |
3.2.1 固定句式的使用 |
3.2.2 长难句子的使用 |
3.2.3 被动语态的使用 |
3.2.4 多种时态的使用 |
3.3 文本的语篇特点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文本的术语翻译 |
4.1.1 术语标准化与创造新词 |
4.1.2 术语的零翻译 |
4.1.3 术语区分 |
4.2 文本的句子翻译 |
4.2.1 调整语序 |
4.2.2 语态转换 |
4.2.3 增译词汇 |
4.2.4 拆分句子 |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
5.1 经验与收获 |
5.2 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have用于被动语态的几种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第5版)语用信息对比研究 ——以言语行为动词为例[D]. 李金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2]Management of Greywat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李姝锦. 沈阳理工大学, 2021
- [3]中考英语专项复习——被动语态[J]. 李兰. 初中生辅导, 2021(18)
- [4]强化读后续写对初中生英语被动语态习得的影响研究[D]. 邢文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错误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霍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英语复杂从句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翻译与全球化》(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王建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语被动语态的翻译 ——以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Policy为例[D]. 崔荣伟. 山西大学, 2021
- [8]How People Learn Ⅱ:Learners, Contexts and Cultures(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马文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9]Consumer Behavior and Analytics(Chapter 2)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任远嫚.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10]科技文本汉译实践报告 ——以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rbon-Based Materials第七章、第八章为例[D]. 孟晓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